中医基础理论讲座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培训》PPT课件
膀胱存泄尿液——尿频尿急、遗尿失禁、小便不利、尿少 尿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心与肺 心与脾 心与肝 心与肾
肺与脾
肺与肝 肺与肾
肝与脾
肝与肾 脾与肾
二者关系
心主血,肺主气,心与肺的关系,是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心主血,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依存与血 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1)心主血,肝藏血。二者在血液运行贮藏方面相互影响。(2)心主神明,肝主情志。二 者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 (1)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相互依存;(2)心属火,位于上焦。肾属水,位于下焦。 心火下行资助至肾阳,肾水上行至资助心阴,从而维持心肾乃至全身的水火阴阳之间的协调 平衡。中医将心与肾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病
理
表
现
开窍于目(泪)——眼圈青暗、双目干涩、视物不清
或夜盲;目赤肿痛、迎风流泪;两目斜视
实用文档
胆存泄胆汁——厌油纳呆、胸胁胀痛、口苦、呕吐 苦水、黄疸 胆主决断——优柔寡断、胆小怕事、善恐易惊、失 眠多梦
实用文档
藏象学说
肾 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造化形容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出焉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生 木头生火 火烧成土 土里生金 金化成水 水浇木生
克 木根钻土 火能融金 水来土掩 金斧砍木 水能灭火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藏象学说
古代脏与藏字相通,“脏象”即“藏象”,首 见于《素问·六节脏象论》,藏,是指藏于体 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 象。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 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概要专业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15
● 气是感应传递信息的载体
人体的各种生命信息,可通过升降出入气机的运行来感 应和传递,外在的信息感应和传递于内在的脏腑,内在脏腑 的各种信息反映于体表,以及内在脏腑的各种信息的相互传 递,皆可通过体内的无形之气为载体进行感应和传递。
如生理上有所谓“心气通于舌”,“肝气通于目”等体 内特殊的联系通道;病理上则借助于这些特殊通道,可以了 解脏腑的虚实与病变。
▪ 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同源、同构性特征 《庄子·知北游》:“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
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
《论衡》:“万物之生,皆禀元气。”
《素问·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命之曰 人。”王冰注:“气者,生之母也。”
中医基础理论概要专业知识培训
11
▪ 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运动性特征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营气是由来自脾胃腐熟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精粹 部分和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相结合而化生。营气 产生后,进入脉中,循脉运行全身,内入脏腑,外 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
中医基础理论概要专业知识培训
19
② 卫气 卫气运行于脉外,具有护卫机体,不使外邪侵犯
的作用,故名。与营气相对而言属阳,故又称为 “卫阳”。
5
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征
▪ 认识论上的整体恒动观念 ▪ 理论上的医理、哲理、伦理结合 ▪ 临床上的医疗、护理、预防、养生一体化。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整体恒动观念 及辨证论治的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概要专业知识培训
6
㈠ 整体恒动观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其不 断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 个组成部分,并赖以获得必要的生存条件, 因此自然环境的变化(天时、气候、地理等) 必然相应地在人体引起生理或病理性的反应。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 PPT课件
1.在体合骨,生髓: 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称骨髓, 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 其华在发: 发的生长,赖血以养,肾藏精,精化血,精 血旺盛,则毛发粗壮而润泽,故“肾华在发。” 2.开窍于耳及二阴 : 耳的听觉功能灵敏与否,与肾精、肾 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前阴和后阴 的功能与肾也密切相 关. 3.在液为唾 :唾由肾精化生 .
目形:胞睑肿胀者多由脾虚水停。中老年肾气虚损者,可见下 睑虚肿。如眼睑肿胀,别无不适,俗称“肉眼胞”,可见于 因先天禀赋或生理性衰老皮肤松弛而致眼袋者。 眼睑下垂,先天者由遗传或发育不全引起。后天者多单眼发病, 以中焦气虚,升举无力所致者。 眼窝塌陷,以虚证多见。轻微塌陷者,常见于过度劳累,过度 减肥,或机体脱水。如目窠深陷无光,多是五脏精气大衰。
医学课件 33
望官窍----齿、龈、耳
牙齿洁白润泽整齐者,为肾气旺盛,津液充盈之象。 牙齿逐渐变黄,多是肾虚衰老之象。 牙齿浮动、牙龈宣露,伴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脱 发多因肾精肾气不足. 牙龈红肿疼痛或出血,为胃火;牙龈肿痛或出血但不 红,为虚火。牙龈淡白者,为血虚。 牙肉之际,有蓝际一线者,为铅中毒之象。 耳:耳郭宽大厚实,滋润红活,耳垂圆厚下垂者,多 素体健康长寿;耳郭瘦小而薄,色泽晦暗,耳垂小不 能下垂者,多禀赋薄弱,多病寿天。
16
四、肝
(一)主要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1)疏通、畅达全身气的运动 (2)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3)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分泌排泄 (4)调畅情志 (5)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2.肝藏血
医学课件 17
(三)肝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 在体合筋 : 筋的功能依赖于肝精肝血的濡养。 其华在爪: 爪甲亦赖肝精肝血以濡养 . 2.开窍于目 : 目的视物功能,依赖肝精肝血之 濡养和肝气之疏泄。 3.在液为泪 : 泪液的分泌与肝的功能密切相关.
目形:胞睑肿胀者多由脾虚水停。中老年肾气虚损者,可见下 睑虚肿。如眼睑肿胀,别无不适,俗称“肉眼胞”,可见于 因先天禀赋或生理性衰老皮肤松弛而致眼袋者。 眼睑下垂,先天者由遗传或发育不全引起。后天者多单眼发病, 以中焦气虚,升举无力所致者。 眼窝塌陷,以虚证多见。轻微塌陷者,常见于过度劳累,过度 减肥,或机体脱水。如目窠深陷无光,多是五脏精气大衰。
医学课件 33
望官窍----齿、龈、耳
牙齿洁白润泽整齐者,为肾气旺盛,津液充盈之象。 牙齿逐渐变黄,多是肾虚衰老之象。 牙齿浮动、牙龈宣露,伴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脱 发多因肾精肾气不足. 牙龈红肿疼痛或出血,为胃火;牙龈肿痛或出血但不 红,为虚火。牙龈淡白者,为血虚。 牙肉之际,有蓝际一线者,为铅中毒之象。 耳:耳郭宽大厚实,滋润红活,耳垂圆厚下垂者,多 素体健康长寿;耳郭瘦小而薄,色泽晦暗,耳垂小不 能下垂者,多禀赋薄弱,多病寿天。
16
四、肝
(一)主要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1)疏通、畅达全身气的运动 (2)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3)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分泌排泄 (4)调畅情志 (5)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2.肝藏血
医学课件 17
(三)肝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 在体合筋 : 筋的功能依赖于肝精肝血的濡养。 其华在爪: 爪甲亦赖肝精肝血以濡养 . 2.开窍于目 : 目的视物功能,依赖肝精肝血之 濡养和肝气之疏泄。 3.在液为泪 : 泪液的分泌与肝的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培训课件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 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05
养生保健知识普及
饮食养生原则与方法
02
01
03
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饮食要有规律,不追求过饱,避免过度饥饿。
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合理搭配肉类和蔬菜,确保摄入充足的营养。
食物性味与身体需求相匹配
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食物,如寒性体质多吃温性食物。
脏腑经络理论
脏腑理论
阐述人体内脏腑功能及其相பைடு நூலகம்关 系,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等 。
经络理论
解释人体经络系统构成、生理功 能及与脏腑关系,包括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等。
病因病机理论
病因理论
分析疾病发生原因,包括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
病机理论
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机理,包 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 常等。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 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
煎煮方法
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
服用方法
一般汤剂宜温服,解表药宜热服,服用后应避风覆被取汗;热证服寒药,宜凉服;寒证服热药,宜热服;服用丸 剂用温开水吞服;服用散剂、粉剂可用温开水冲服或装入胶囊吞服;服用膏剂可用温开水冲服或调服;服用颗粒 剂可用温开水冲服;服用糖浆剂可直接吞服。
温里药
温中散寒,治疗里寒证,如胃 寒、宫寒等。
常用中药介绍
人参
黄芪
当归
熟地黄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生津养血。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讲座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 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 国古 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 交融的医学科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最一般的共 同规 律的科学。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都离不 开哲学的作用。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代,受当时 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在其形成与发展 过程中,不断吸取了当时的哲学成就,用当时盛 行的哲学思想如精气、阴阳、五行等,阐述关于 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构建了自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方法
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2)医药知识的积累 3)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直接观察法 整体观察法 4)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导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理论体系的概念 理论体系的形成
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理论体系的确立
理论体系的发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注意事项
环境要安静,避免外界干扰;医生态 度要和蔼,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手法 要轻柔、准确,避免过度用力或时间 过长;要结合望闻问诊,全面分析判 断。
2024/2/2
27
06
防治原则与策略
2024/2/2
28
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思想贯彻
强调养生保健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节 情志等方式,提高人体正气,预
望色
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以及皮肤、 黏膜、舌苔、排泄物等颜色,以了解 脏腑气血盛衰和病邪性质。
2024/2/2
望形态
观察病人形体强弱、胖瘦及活动姿态 等,以诊察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 盛衰。
注意事项
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有色光源 干扰;要全面观察,不可片面;注意 病人情绪变化对望诊的影响。
24
综合化
中医正在与西医相互融合,形成 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为
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7
02
阴阳五行理论
2024/2/2
8
阴阳概念及其关系
阴阳定义
阴指事物的阴暗、寒冷、 静止、内敛等属性;阳指 事物的明亮、温暖、活动、 外放等属性。
2024/2/2
阴阳关系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变 化的根本动力。
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是事物正常发展 变化的基础,阴阳失调则 会导致事物出现异常变化。
9
五行概念及其生克关系
五行定义
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或 能量状态,代表事物的不同属性和相 互关系。
五行相乘相侮
五行之间相乘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 克制,相侮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向克 制。
五行生克关系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
中医基础理论讲座PPT课件
土爰稼穑
所谓 “稼穑”,是指庄稼的播种与收获, 即所谓“春种曰稼,秋收曰穑”。引申为凡具 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 归属于土
金曰从革
所谓“从革”,顺从和变革。引申为凡具有 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 属于金
水曰润下
所谓“润下”,是指水有滋润寒凉、柔顺、 流动趋下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寒凉、滋 润、向下、闭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 属于水
证,治则以及针灸和汤液治疗等内容
精气学说
精是生命的本源物质,精气先身而生,属 于遗传的特性
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化运动 的本质就是机体内部阴阳消长转发的矛盾 运动。
对人体的认识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五脏为中心, 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把五体,五官, 四肢百骸,九窍有机的联合起来,在配以 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 机能活动。
水黑羽咸藏寒北冬
五行归类表
人
体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 五志 五声 五液
木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泪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汗
土脾胃口肉思歌涎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悲 哭 涕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唾
五行归类表
自然界
五
人体
五五五五五五五
五六五五七五五
味色音化气方季行脏腑官体情声华
酸青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爪
五行之气在自然界对应着生长化收藏
五行之气在人体对应着生长壮老已
二、五行的关系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6
三、五行的归类
五行归类表
五
自然界
行 五色 五音 五味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中医学基础讲座》课件
中药的采集 与炮制
中药的应用 与配伍
方剂组成与功效
方剂组成:由 多种中药组成, 根据病情和需 要选择合适的
药物
功效:针对不 同的病症和症 状,方剂具有 不同的功效, 如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补
气养血等
配伍原则:根 据病情和需要, 选择合适的药 物进行配伍, 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在 使用方剂时, 需要注意药物 的用量和使用 方法,避免出 现不良反应和
中药使用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 情调整剂量和疗程
针灸与推拿
针灸基础知识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
针灸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针灸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针灸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推拿基础知识
推拿的定义和 作用
推拿的适应症 和禁忌症
推拿的基本手 法和注意事项
推拿的实践应 用和效果评估
针灸与推拿的临床应用
YOUR LOGO
《中医学基础讲座》PPT课 件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中医学概述 3 中医基础理论 4 中药与方剂 5 针灸与推拿 6 中医养生与保健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中医学概述
中医学的定义与特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中医学的定义: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 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 神的统一体
中医养生与保健
中医养生原则与方法
顺应自然:根据四季变化调整作息和饮食 形神兼养:注重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 保精养气:节制房事,保持精气神充足 阴阳平衡:通过饮食和药物调节阴阳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讲解培训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讲解
22
金元四大家
姓名 刘完素
张从正
派别 寒凉派
攻邪派
学术观点
代表著作
火 热 论 、 “ 六 气 皆 从 火 《素问玄机原 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病式》
祛邪论“邪去正自安” 《儒门事亲》
李杲
补土派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朱震亨 滋阴派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格致余论》
抗病能力,疾病发生与否。
中医基础理论讲解
48
㈡辨证论治
⒈相关概念
病,即疾病(disease),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 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 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 命过程。
中医基础理论讲解
49
如:
病因; 风寒、风热等 感冒 症状: 发热、头痛、体痛、出汗
发展规律:起病急、传变快、流行性
中医基础理论讲解
50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断要点和与相似疾 病的鉴别点。
症状 病人主观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变化 如:发热、咳嗽、呕吐、头痛等(自觉症)
体征 能被察觉到的客观表现 如:面黄、目赤、舌紫、脉数等(他觉症)
中医基础理论讲解
51
症状是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的、孤立的现象 症状是判断疾病的主要依据 不同的病可以有相同的症状 症状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
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生理方面
※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存——自然界存在 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阳光、空气、 五谷杂粮)
中医基础理论讲解
41
※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春夏 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向于外,皮肤松弛 汗孔开泄,多汗少尿 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内,皮肤致密 秋冬 汗孔闭合,少汗多尿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课件
总结词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注重预防和调养,通过改善 生活习惯和饮食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 发生。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根据不同季节、地域和患儿具体情况制定治疗 方案。如小儿感冒时可以采用发散解表的方法, 咳嗽时则采用宣肺止咳的方法。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也强调预防和调养的重要性 。家长可以通过合理搭配饮食、适当运动、养成 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措施来增强孩子的身体免疫力 ,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 ,中医也强调综合治疗和调理身体
详细描述
中医提倡“治未病”,强调预防和调养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作息等措 施,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同 时,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中医也强调调养身体, 促进康复。
外科疾病的治疗
01
总结词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以疮疡、 骨折、烧烫伤等为主要治疗对 象,治疗方法包括内治和外治 两种。
辨证治
01
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病因、病机对疾病进行诊
断和治疗的过程。辨证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论治是根据辨证结果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
02
辨证的方法
中医辨证的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多种方式,通过观察病
人的神态、面色、声音、气息、语言、动作等,以及听取病人的主诉和
详细描述
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也强调预防和调养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作息等 措施,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中医也强调调养身 体,促进康复。
儿科疾病的治疗
总结词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以小儿感冒、咳嗽、消化不 良等常见病为主要治疗对象,治疗方法包括中药 治疗和推拿按摩等。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注重预防和调养,通过改善 生活习惯和饮食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 发生。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根据不同季节、地域和患儿具体情况制定治疗 方案。如小儿感冒时可以采用发散解表的方法, 咳嗽时则采用宣肺止咳的方法。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也强调预防和调养的重要性 。家长可以通过合理搭配饮食、适当运动、养成 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措施来增强孩子的身体免疫力 ,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 ,中医也强调综合治疗和调理身体
详细描述
中医提倡“治未病”,强调预防和调养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作息等措 施,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同 时,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中医也强调调养身体, 促进康复。
外科疾病的治疗
01
总结词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以疮疡、 骨折、烧烫伤等为主要治疗对 象,治疗方法包括内治和外治 两种。
辨证治
01
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病因、病机对疾病进行诊
断和治疗的过程。辨证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论治是根据辨证结果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
02
辨证的方法
中医辨证的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多种方式,通过观察病
人的神态、面色、声音、气息、语言、动作等,以及听取病人的主诉和
详细描述
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也强调预防和调养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作息等 措施,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中医也强调调养身 体,促进康复。
儿科疾病的治疗
总结词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以小儿感冒、咳嗽、消化不 良等常见病为主要治疗对象,治疗方法包括中药 治疗和推拿按摩等。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 6.肝与肺: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
• 在病理上,若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不但可以上灼肺阴,出现胸痛,略血等 症,而且也会影响肺气的宣降,出现咳嗽、气喘等症,临床上称之为“肝火 犯肺”。相反,肺失肃降也可影响及肝,使肝失条达,琉泄不利,则在咳嗽 的同时,出现胸胁隐痛胀满,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
• 六腑 功能特点:受盛,传化水谷,有“泻而不藏,实而不满”的特点。 阴阳属性:主动,属阳。
• 奇恆之府 其形态似腑,功能似脏,包括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统称奇恆之府。功能特点;贮藏精气,藏而不泻。阴阳属性:主静、属阴。
ppt课件
19
脏腑之间的关系
•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心主行血,肺主呼吸。这 就决定了心与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心与肺互相配合,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了人体 各脏、组织的功能活动。
• 此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蕴而成热,湿热郁蒸于中焦, 使肝的硫泄不利,胆汁不能排入肠道,溢于肌肤,则可形成黄疸。
ppt课件
25
• 9.脾与肾: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
•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在病理上,脾与肾也相互 影响。例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久虚,进而伤及肾阳,均可 形成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腰膝酸冷,水肿等脾肾阳虚证候。
• 例如: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亢,出
现眩晕、痛、急躁易怒等症,称为“水不涵木”。反之,肝阳妄动化火,也
可下劫肾阴,造成肾阴不出现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症。
ppt课件
26
二、气、血、津液
•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基本物质, 它们既是脏腑经络等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 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 等组织器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 在病理上,若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不但可以上灼肺阴,出现胸痛,略血等 症,而且也会影响肺气的宣降,出现咳嗽、气喘等症,临床上称之为“肝火 犯肺”。相反,肺失肃降也可影响及肝,使肝失条达,琉泄不利,则在咳嗽 的同时,出现胸胁隐痛胀满,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
• 六腑 功能特点:受盛,传化水谷,有“泻而不藏,实而不满”的特点。 阴阳属性:主动,属阳。
• 奇恆之府 其形态似腑,功能似脏,包括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统称奇恆之府。功能特点;贮藏精气,藏而不泻。阴阳属性:主静、属阴。
ppt课件
19
脏腑之间的关系
•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心主行血,肺主呼吸。这 就决定了心与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心与肺互相配合,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了人体 各脏、组织的功能活动。
• 此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蕴而成热,湿热郁蒸于中焦, 使肝的硫泄不利,胆汁不能排入肠道,溢于肌肤,则可形成黄疸。
ppt课件
25
• 9.脾与肾: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
•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在病理上,脾与肾也相互 影响。例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久虚,进而伤及肾阳,均可 形成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腰膝酸冷,水肿等脾肾阳虚证候。
• 例如: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亢,出
现眩晕、痛、急躁易怒等症,称为“水不涵木”。反之,肝阳妄动化火,也
可下劫肾阴,造成肾阴不出现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症。
ppt课件
26
二、气、血、津液
•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基本物质, 它们既是脏腑经络等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 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 等组织器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课件PPT课件
中医诊疗式美容院 培训资料
医学课件
1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 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归类 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 兴奋的--------------阳;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 暗的、抑制的----------阴.
医学课件 15
(二)与形、窍、液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指脾气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的壮 实及其功能发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在窍为口: 是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 密切相关。 其华在唇: 是指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脾气功能的 盛衰。 3.在液为涎 : 是指涎的分泌与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 关。
3. 五行的母子相及
医学课件 7
(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 (2) 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 统;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相生关系的传变 :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 . (2)相克关系的传变 :“相乘”\“相侮” . 3.指导疾病的诊断 4.指导疾病的治疗 (1) 指 导 脏 腑 用 药 ; (2) 控 制 疾 病 的 传 变 (略);
医学课件
18
五、肾
一)主要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2.肾主水: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 的功能。 (1)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 (2)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3.肾主纳气 :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 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 用。
医学课件 19
二)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医学课件
1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 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归类 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 兴奋的--------------阳;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 暗的、抑制的----------阴.
医学课件 15
(二)与形、窍、液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指脾气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的壮 实及其功能发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在窍为口: 是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 密切相关。 其华在唇: 是指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脾气功能的 盛衰。 3.在液为涎 : 是指涎的分泌与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 关。
3. 五行的母子相及
医学课件 7
(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 (2) 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 统;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相生关系的传变 :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 . (2)相克关系的传变 :“相乘”\“相侮” . 3.指导疾病的诊断 4.指导疾病的治疗 (1) 指 导 脏 腑 用 药 ; (2) 控 制 疾 病 的 传 变 (略);
医学课件
18
五、肾
一)主要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2.肾主水: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 的功能。 (1)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 (2)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3.肾主纳气 :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 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 用。
医学课件 19
二)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讲座
2
中医基础理论具有独特的概念体系、理论框架 和诊疗方法,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
中医基础理论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 机、辨证论治等为核心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简史
中医基础理论起源于先秦,历经数千 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 系。
秦汉时期出现了《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 ,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确立。
纲辨证等。
02
指导治疗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治疗原则包括调整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标本
兼治等。
03
评估疗效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是疾病治愈的标准,
因此可以用来评估治疗效果。
中医基础理论在预防保健中的应用
饮食调理
中医基础理论强调食物的性味归 经,根据不同体质和季节调整饮 食,如寒凉性食物有清热泻火的 作用,适用于热性体质的人;温 热性食物有散寒止痛的作用,适 用于寒性体质的人。
治未病
中医基础理论强调治未病,即预防疾 病的发生,提倡早期治疗和调理。现 代医学则更侧重于疾病的治疗,但随 着医学的发展,预防和调理逐渐被重 视。
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研究方法
要点一
循证医学
要点二
分子生物学
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循证医学方法,通过对大量临床证据 的总结和分析,得出最佳治疗方案。 现代医学也逐渐引入循证医学方法, 但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 。
病因病机
中医病因病机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变 的机制和规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 理论依据。
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思想主张在疾病未发之前进行预防, 通过调整饮食、运动、针灸等多种手段来增强人 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02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讲座
中医基础理论的历史背景
中医基础理论的体系结构
02
1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2
3
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概念和功能。
脏腑经络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与邪气入侵、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病机可归纳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等。
病因病机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信息,进行辨证分析,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精气神、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养生治则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
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
中医理论的起源
中医理论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理论的演进
中医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不同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断演进和完善,如汉唐时期的伤寒学派、宋元时期的温病学派等。
阴阳五行原理
脏腑经络原理
脏腑功能
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等,它们分别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病因
病机
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原理
中医基础理论的疾病分类与诊断
04
中医疾病分类的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分类,如感冒、咳嗽、气喘等。
症候分类法
脏腑分类法
病因分类法
体质分类法
根据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进行分类,如肝病、心病、肺病等。
老年保健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应注重综合调护,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预防老年性疾病的发生。
青少年保健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应注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阴阳的特性
(1)事物阴阳属性的普遍性: 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
立的两个方面,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水火、阴晴、 男女等;
这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二气来代表和解释。阴阳二气之 间对立统一的不断运动,推动了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 演变。
下
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 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 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热与寒,昼 与夜,明与暗,水与火 阴阳的对立是相对而言,阴与阳不能独立 地存在。没有阴阳间的相互对比,就不存 在阴阳之说。
阴阳概括、分析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对立 双方各自的属性特征,当对立双方的性质未变,或比较 的对象未变时,其阴阳属性是不变的。
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其
阴阳属性是可以改变,这是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表现在三个方面:
A 比较对象不同,其阴阳属性可变 B 阴阳之中还可分阴阳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不断 地一分为二,以至无穷。
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 或现象,也可以说明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 两个方面。
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含有一分为二的意思。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古人是如何感知阴阳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物 质
降静慢
抑 制
衰 退
成 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课程导读
阴阳互藏 阴阳的对立 阴阳的共存 阴阳的动态平衡 阴阳的相互转化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
互藏 对立 互根 消长 转化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阴阳的属性外延
属 方位 时 季 温 湿 亮 质 运动 功能 性 (空间) 间 节 度 度 度 能 状态 状态
阳 上外左南天 昼
春 夏
温 暖
干 燥
明 亮
功 能
升动快
兴 奋
亢 进
气 化
阴 下内右北地 夜
秋 冬
寒 冷
湿 润
晦 暗
动
静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对阴阳的三种认识:
古人认识世界方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 原义——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引申——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 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 延展——阴阳是一种客观规律:古人对自然界和人体中普 遍存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种规律的认识。
另外,就是神明之府,神明就是精神就是思维,所以这一 条与人类自身密切相连,那么神明怎么来的,还是与阴阳 有关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课程导读
☆ 阴阳的概念 ☆ 阴阳的特性 ☆ 阴阳的划分 ☆ 阴阳的基本内容 ☆ 阴阳的关系 ☆ 阴阳的养生应用
(2)事物阴阳属性的关联性
只有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才能用阴阳来说明。
如天与地,昼与夜,寒与热,水与火,气与血等等 ; 但,天与夜,昼与地,或寒与火,水与热决不能用阴 阳来说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阴阳的互藏交感
阴阳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机体各个组成部分和功能活动之间应始终发 生相互作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 、阴阳的对立
阳
气
上
阴
升
气
阴阳还是变化的基础,我们了解事物,无非是探讨它的变 化,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而什么引导着这个变化呢? 是阴阳。
我们的生命在活动过程中会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而社会、 自然中的物体,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是有机的还是无机 的,是宇宙还是银河,它的整个过程无非就是一个生生灭 灭的过程。那么这个生生灭灭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本始 还是阴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阴阳学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而阴阳就是天地之道,人类的生命 活动遵循天地大道,离不开阴阳的影响;
阴阳是万物的纲纪,阴阳的规律影响着万物的变化,人为 万物之首,也会受此纲纪的约束;
上
后
左
体 表
外 侧
腰 背
六 腑
心 肺阴Biblioteka 内下前右
体 内
内 侧
胸 腹
五 脏
肝 脾 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从万物属性划分阴阳
运 外 上温 明 无 兴
阳动 向 升热 亮 形 奋
的 的 的的 的 的 的
静 内 下寒 晦 有 抑
阴止 收 降 凉 暗 形 制 的 的 的的 的 的 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 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 阴 阳阳
平 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 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C 在一定条件下,阴阳 各自的属性可以相互转化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阴阳的划分
阴阳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有相对性; 阴阳的划分具有无限可分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从空间结构划分阴阳
阳
外
日
月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昼
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热
寒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火
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