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

东涌中学历史科组高二冯绮玲

一、教学重点: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思路:

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理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2、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综合评价“中体西用”思想。

3、识记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五、讲授新课

问题一: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第一、第二两个单元,想一想,15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欧的思想发展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历史的发展,各自有什么影响?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发展线索是怎样的?

生:(略)

师:中国传统思想有其辉煌的一面,但是明清之后,却日益僵化,日益束缚了中国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同时,西欧的思想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

生: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西欧国家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外敌的入侵迫使中国知识分子发生改变。

师:联系已经学过的必修一和必修二,谈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是什么?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

(一)背景:清朝统治腐朽

欧美资本主义的侵略

有识之士认识

(教师分析: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腐败,阶级矛盾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

起,加紧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屿国打得一败涂地,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严峻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中惊醒了,开始睁开眼睛去看看陌生的外部世界,寻求御侮之道,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我们的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二)代表

林则徐:设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第一人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救国主张

(三)影响: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

问题二:鸦片战争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分组讨论:学习西方什么?有什么影响?)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60~90年代)

师:什么是中学?什么是西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什么意思?

1、含义:中学: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西学: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通过洋务运动来挽救清王朝

2、背景:内忧外患

3、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政府统治

4、实践:洋务运动

设问:请你回忆一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分析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的原因。

师: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洋务派倡导了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进行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科技人才;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外国语言,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等知识,而且了解到西当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培养了詹天佑、严复等一大批人才,使西方在中国更为广泛地传播了民主思想,促进教育制度的改革等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总想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来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努力注定会失败。

5、结果:失败(甲午中日战争)

思考: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答案提示: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制夷”为目的。但当时的洋务派“师夷”的主要目的确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撒谎能够还有区别的。

三、维新变法思想

问题:洋务运动30年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那是否意味着洋务运动学西方技术错了?

师: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仅向西方学习“器物”是远不够的,必须涉及经济流通领域,文化思想领域和政治制度领域。

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其代表人物代表着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

(一)早期维新思想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

政治: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经济实行商战

文化:办学,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无完整理论

局限未付诸行动

(二)康梁维新思想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批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维新——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别是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设问:请归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各自的观点和对封建思想的冲击、近代思想解放的贡献。

康有为——实行君主立宪制

1、主张梁启超——只有变法才图存

严复——用民权否定君权

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维新派与顽固派展开论战,洋务派站在了顽固派一边,围绕着要不要变法、民权、西学等问题去争论;维新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核心都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通过论战,更多知识分子知道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向西方学习,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意义,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2、戊戌变法

1891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结果:因政变而失败

师:光绪帝支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这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所不能容忍的,变与不变的矛盾发展为一场流血的斗争,变法运动遭到失败。

设问:维新变法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你能否分析维新变法思想对和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师: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

它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重的背景发起的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的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鼓舞与启迪了后人。

六、小结: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