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2014-2015学年赵村乡第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一、课程规划背景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我校一直坚持着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最大可能地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学校在开足、开全、开好各项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已开设了写作、诵读、英语口语、书法、绘画、信息技术、合唱、舞蹈、航模、棋类等十多个社团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我们这些课程的开设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需要进行整体的科学规划,进行有效的实施。所以,根据《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纲要》、等有关文件,特制定《赵村乡第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四种意识”:

一是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积极动脑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二是实践意识。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多方面的直接体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三是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自我能动性的认识和体验,建立责任感,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志趣和情感。

四是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建立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互助、尽职尽责的态度。

2、锻炼“三项能力”:

一是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积极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善于全面、完整地认识事物,从不同层次、角度提出问题。

二是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提出比较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会选择使用恰当的工具和简单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三、课程内容

七年级:

1、课程目标:

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使学生具有日常家务劳动能力,勤于动手,对小制作、小发明有浓厚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学会简单使用网络;形成关注社会的意识,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2、学时安排:

每周两课时,每学年70课时。

3、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每周一课时):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要领,学会网上查找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内容:①进行计算机中文输入的学习(每年组织一次学生中文输入竞赛)。

②电脑小报制作。③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劳动与技术教育(每周一课时):指导学生逐步学习和从事家务劳动,学习

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具体内容:①组织编织“中国结”。②科技小制作。③花卉栽培。

研究性学习:在各科教学中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同时,组织学生多方面、多渠道地进行研究性学习:

(1)参观赵村乡乡间风貌,丰富学生视野,了解近年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体会改革开放的成果。

(2)观察校园一年四季的景物变化,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

(3)开设商丘文化教育,了解地区文化内涵。

(4)专题研究:陈两河新区周围水质的调查。

(5)专题研究:姓名的奥秘。

(6)专题研究:走进戏曲大舞台

(7)专题研究:本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

(8)综合训练:实践基地进行“军事化”训练。

(9)紧急疏散演练。

(10)组织参加科技节、文化艺术节、校运动会。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设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定时上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设立打扫包干区,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进行励志教育,走进德育基地,组织周边远足、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等活动。

八年级:

1、课程目标:

使学生学会有一定技术性的家务劳动;能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乐于奉献他人;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进行实施,逐步形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学时安排:

每周两课时,每学年70课时。

3、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每周一课时):继续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通过初中生信息技术考查;逐步形成利用信息的能力。

劳动与技术教育(每周一课时):指导学习编织、烹饪等技术;学习简单的

木工、电工操作;学习简单的救护知识,进行“三防”教育。

研究性学习:在各科教学中注重研究性学习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

(1)走进德育基地。

(2)积极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的主题活动。

(3)参观玉新铸造厂,了解家乡地方经济的发展。

(4)专题研究:本校学生亲情状况的调查。

(5)专题研究:商丘历史名人调查。

(6)专题研究:交通安全行为调查及对策。

(7)专题研究: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8)紧急疏散演练。

(9)组织参加科技节、文化艺术节、校运动会。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组织定期慰问孤寡老人;组织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参加校门口交通值勤,学习机动车驾驶条例,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九年级:

1、课程目标:

使学生能从事简单的电工等修理工作;能熟练使用现代媒体来搜索分析利用信息;能独立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

2、学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每学年40课时。

3、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指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搜索、交流使用信息,着重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劳动与技术教育(每周一课时):指导学生简单的印刷设计,学习物流知识,见习水产养殖劳动过程。

研究性学习:在各科教学中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同时,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