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汇总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s)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
又称急性应激反应,是指个体突然遭遇 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 时出现的短暂的精神障碍。常常持续数小 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
*急性应激பைடு நூலகம்碍临床特点
• 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常刺激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发病 • 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初期可表现为茫然,情感淡
应激和应激反应
2. 应激源(Stressor)
是指能引起机体发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包括: 生物性应激源:理化\躯体因素等 心理性应激源:心理冲突、挫折 社会性应激源:灾害 文化性应激源:道德、风俗习惯
应激和应激反应
3.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 :个体因为应激源/生活事 件所致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PTSD的治疗策略
一、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2、催眠治疗
3、认知行为疗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 暴露疗法 想象暴露法 系统脱敏 焦虑控制训练 应激预防训练
PTSD的心理治疗技术和靶症状
主要症状
推荐技术
参考技术
侵入性思维
闪回 害怕、惊恐、回避
远离别人、兴趣丧失
*PTSD的临床表现
1、闪回/闯入性再体验( Flashback) 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或称闪回)、 梦境、或由相似的境遇诱发(触景生情) 是PTSD的最具特征性的症状
2、警觉性增高症状(Fight ) 持续警觉性增高,惊跳反应 焦虑、激惹或易怒 注意力不能集中 难以入睡或睡得不深
暴露治疗
暴露治疗 暴露治疗、认知 治疗、焦虑管理 认知治疗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汇总
1.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
—作为发病的直接原因
生活应激事件量表(SRRS)
变化事件
1. 配偶死亡
3. 夫妇分居
LCU
100
65
变化事件
2. 离婚
4.坐牢 6.个人受伤或患病 8. 被解雇 10. 退休 ……………. 41.休假
LCU
73
63 53 47 45 13
5. 亲密家庭成员丧亡 63 (如火灾、地震、疾病等) 7. 结婚 9. 复婚 ……………. 40. 饮食习惯变异 42. 圣诞节 11 15 12 50 45
认知 评价 人格 特征 应对 方式
生 活 事 件
健康 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
遗传 素质 社会 支持应激源源自中介因素(三)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 —个体
因为应激源/生活事件所致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心理反应(焦虑、抑郁等)
应激反应
躯体反应(交感或副交感等) 行为变化(自伤、酗酒等)
应激的心理反应
焦虑 抑郁 恐惧 愤怒 敌意
应激的生理反应
呼吸增快 脉搏增快 出汗 肢体/全身颤抖
应激的行为反应
逃避与回避 第对与攻击 退化与依赖 固着与僵化 吴支滥用
应激的综合反应
心身耗竭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适应
健康
反 应 结 局
心 身 疾 病
活事件,而无其它精神障碍的影响,至少有下列一项:
(1) 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 度的意识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11)
• 患者创伤心理反应 三 三个 个方 方面 面的 的症 症状 状群 群
三 个 方 面 的 症 状 群
情 行 认
绪 为 知
心理救助目标选择程序
稳定情绪
矫正行为
改变认知
• 灾后心理复建基本阶段 1、麻木阶段:认知、行为反应弱 2、否认、退缩阶段:反复设想“假如当 时我……”以此活得虚无的控制感 3、醒悟与痛苦阶段 4、适应与新生阶段
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
• 危机的发展理论(斯文松和卡勃) 三个阶段: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危机的产生 危机后平衡状态的变化
灾后的危机干预和心理救助
•
需援助的对象
• 据严重程度由重到轻分四个等级: (1)丧亲者 (2)幸存者、目击者 (3)救援人员 (4)普通民众
心 理 救 助 指 向
重建心理结构 释放心理垃圾 接纳现实 发掘被救助者的积极资源
•
•
对丧亲者的干预
基本阶段: 阶段一:不直接面对受害者,积极对政府提出建议、 策划。对其生活尽可能提供个性化、细节化的照顾; 阶段二:丧亲者情感复活期:引导其情绪宣泄出来 阶段三:公布真相(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一致 性) 阶段四:对生活的保证 阶段五:个体干预 阶段六:回访
•
具体方法 a 唤起现实感(重返现场):如“事发当时, 你也吓坏了,你能做些什么?”“如果让你 再次经历,你觉得你能做到什么”“成千上 万的人死了,你认为他们的家属做得不够好 吗?”等,目的是让其意识到这不是他的错。 b 换位法:“如果当天死去的是你,你会责 怪你的家人吗?”“如果他们在另个世界看 你,你觉得他们是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你?” c仪式转移 d 创作发挥:通过日记、诗歌、音乐、绘画 等 e 放松练习:针对老是感到脚下晃动的人: 安静、深呼吸 蹲马步 重找双脚平衡感; 或冥想:所有压力、恐惧、紧张等随呼吸全 部从身体某个部位流出
15.应激相关障碍
适应障碍: 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 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 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 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 能受损。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 6个月。通常在应激事件或生活改变发 生后1个月内起病。随着事过境迁,刺 激的消除或者经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应, 精神障碍随之缓解。
临床表现的分类
• 反应性朦胧状态:主要表现为定向障碍, 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楚感知,注意力狭窄。 患者处于受精神刺激的情感体验中,表 现出紧张、恐怖,难以进行交谈,有自 发言语,缺乏条理,语句凌乱,无目的 性,偶有冲动,数小时后意识恢复,事 后可有部分或全部遗忘
临床表现的分类
• 反应木僵状态: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运 动性抑制为主。患者受到打击后,表现 为目光呆滞,表情茫然,情感迟钝,呆 若木鸡,不言不语,呼之不应,对外界 刺激毫无反应,呈木僵状态或亚木僵状 态,多数持续几分钟或数天,但不超过 一周。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 的可转入兴奋状态。
(4)存在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 (不包括妄想和幻觉)、神经 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 或品行障碍的各种症状,但不 符合上述障碍的诊断标准。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 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 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 寻常的)发生后1个月内,符合症状 标准至少已1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 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排除标准] 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 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 以及品行障碍等。
2、急性期治疗:
合作者以1-2周时间逐步加药至治疗 量,一般在2-4周起效,治疗6-8周, 症状缓解,内省力恢复后,缓慢减至 维持治疗量。 不合作者,可用氯丙嗪50mg或氟哌 啶醇10mg加东莨菪碱0.3mg肌注,每 日2-4次。待合作后改为上述口服药物 治疗。
(整理)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第一节应激反应: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一、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一)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是生物界赖以发展的原始动力。
对于个体来说,一定的应激反应不但可以看成是及时调整与环境的契合关系,而且这种应激性锻炼有利于人格和体格的健全,从而为将来适应环境提供条件。
应激的反应并不总是对人体是有害的。
各种应激反应涉及到个体的心身功能的整体平衡。
平衡一生理,健康不平衡一病理,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当中,多数与心理应激因素的长期作用有关, 这些疾病即心身疾病。
这些心理应激源包括:①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突然亡故、失业、破产、患绝症、被强暴、目睹特大车祸及死亡场面、突遇地震、火灾、洪水、风暴等重大灾难。
②生活、工作方面的应激,如:人际关系长期紧张、工作压力大。
③生存环境改变的应激,如:突然被拘禁、难民、移居国外。
这些强烈或持久的应激因素,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可引起应激反应。
1.应激的情绪反应①焦虑(anxiety)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②恐惧(fear)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
③抑郁(depression)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
④愤怒(anger)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
2.应激的行为反应①逃避与回避:逃避(escape)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avoidance)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
②退化与依赖:退化(regression)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一)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一)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这些情况会触发我们的应激反应。
应激是指在面对某些压力、威胁或挑战时,身体和心理所做出的适应反应。
应激反应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情况,但是当应激反应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时,就可能导致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生。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它会导致抑郁、焦虑和失眠等症状。
常见的应激相关障碍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应激相关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是由于遭受到严重的创伤事件,比如战争、强奸、灾变等,而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
这种障碍会让患者时常回想起那些创伤事件,甚至在睡梦中都会受到影响。
患者也会感到神经质、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睡眠困难等症状。
急性应激障碍通常是因为经历了一种极为恐怖、剧烈的应激刺激,例如经历严重车祸、袭击或者是遭受自然灾害等。
这种障碍的症状包括有助于难以起床、难以集中注意力,以及身体上的疼痛和刺痛感等。
适应障碍则是由于短期应激事件的反复激发而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
这种障碍的症状包括容易发怒、疲劳、头痛、肌肉疼痛、胃痛等生理症状。
同时,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也是它的表现特征。
应激相关障碍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被治疗和管理的。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如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眼动重定向疗法等。
此外,饮食平衡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应激相关障碍的关键。
总的来说,应激是一种我们身体和心理所做出的适应反应。
然而,当应激反应变得过于强烈和持久,就可能引发应激相关障碍。
此时,我们需要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来治疗和管理这些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全科)
– 心理变化
• 惊恐、紧张、焦虑、兴奋、抑郁、愤怒、敌意、 麻木等
10
应激反应的一个模式
精神创伤刺激
认知评价
个
应对方式
体
社会支持
精神障碍
素质—应激假说示意图
11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 概念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 Disorders):
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 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 性精神障碍。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 素所致生理障碍,及各种非心因性精神病性 障碍。
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 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其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
– 1.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 2. 警觉性增高;
– 3. 回避对即往创伤环境或事件的回忆。
24
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表现
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 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 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18
急性应激障碍—鉴别诊断
• 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此时意识障碍往往具有昼轻
夜重的波动性特点。而且具有丰富生动的幻觉,以幻 视为多见。
• 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情感障碍为主,很少出现意识
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是协调的,病程长,常 有反复发作。
• 癔症:从癔症的性格特点,症状丰富多变,并具有明
显的表演性、夸张性、做作性、暗示性、躯体转化症 状多见及反复发作等方面可予以鉴别。
• 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内起病。随 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者经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 应,精神障碍随之缓解。
28
适应障碍—临床表现
精神障碍护理学,知识点讲义,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十二章应激相关障碍一、概述——P1601、应激:为个体能力不足以应对环境要求而引起的生理、心理或行为的失衡状态。
2、应激源:是对个体而言涉及实际或威胁性死亡或严重伤害,或者对自身或他人身体完整性构成危险的创伤性事件。
主要包括严重的生活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战争、恐怖袭击等。
二、急性应激障碍——P160-1621、概念:为创伤事件发生的当时和以后出现的反应,持续至少2天,但不超过4周。
2、病因:包括事件的性质、个体的素质、既往经历、应对方式等。
3、临床表现:持续的重新体验创伤,回避,警觉性增高,分离症状,麻木,与环境的疏远感,对周围环境的觉察能力降低,现实解体,人格解体,分离性遗忘等。
4、诊断:严重的创伤经历,至少有3项急性分离症状,再体验症状,回避,过度警觉,持续2天至4周间,排除器质性病变及其他精神疾病。
5、治疗(1)治疗原则: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2)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紧急事件应激晤谈等。
(3)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考点42)——P162-1651、概念:是对严重的应激事件强烈的、迁延的或者延迟的异常反应,以不自主的再体验应激事件的片段,并伴有警觉性增高、对有关事务的回避为特征。
2、病因:包括应激源、遗传、个体的素质、神经内分泌、神经影响学等。
3、临床表现(1)警觉性增高:持续性的焦虑和警觉性水平增高,容易受惊吓,无法安心做事等。
(2)闯入性症状:患者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闪回(患者处于意识分离状态,持续时间可从几秒到几天不等),患者有完全身临其境的感受,伴有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
(3)回避:患者对创伤相关的刺激存在持续的回避,包括场景、情景、想法、感受或话题等。
还可表现为“心理麻木”或“情感麻痹”。
4、诊断:有创伤性事件,再体验创伤性事件,回避行为,情感麻木,警觉性增高,持续至少1个月,患者有明显主观痛苦,社会功能受损,排除器质性病变及其他精神疾病。
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详解演示文稿
主动克制不良情绪反 应
使用烟、酒或镇静麻 醉剂等精神活性物质
性活动增加
直接攻击或报复
自罚、自伤与自杀企 图或行为
22002222//11//55
第六章 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障碍
331
第三十一页,共67页。
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策略的特点
本身无好坏之分
不断习得,强化运用 和发展
多混合使用 因人、因事、因时、
22002222//11//55
第六章 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障碍
25
第二十五页,共67页。
应激源
生 活
事 件
应激中间(介)变量 应激反应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认知评价 个性特征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疾病
其他因素
第二十六页,共67页。
应激与健康的关系
227 第二十七页,共67页。
应激的转归
28 第二十八页,共67页。
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 碍详解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67页。
(优选)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 的心理障碍
第二页,共67页。
什么是应激?
坎农(Cannon,1925):个体在暴露于恶劣环境是出现战斗与逃避反应,
这时个体处于应激状态。
塞里(Selye,1936):机体受到内外环境刺激时,会发生一系列 的非特异性生理改变,表现出特殊的症状群。
表现为较高的皮质醇水平对循环、消化、 免疫等系统产生影响
机体出现各种疾病 可出现应激相关疾病,导致休克\死亡等
22002222//11/5/5
第六章 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障碍
16
第十六页,共67页。
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stress related 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临床分类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如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或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适应性障碍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
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应激障碍症应激障碍症是指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自身由于各种突如其来的、并给人的心理或生理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应激障碍症也叫做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
急性应激反应是在应激灾难事件发生之后最早出现的,其典型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行为改变、情绪改变三个方面。
意识的改变出现得最早,主要表现为茫然,出现定向障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对时间和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
比方有些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后当场昏过去,醒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认识周围的亲人,不知道身在何处。
这种神志不清有时候会持续几个小时,也有的能持续几天。
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行为明显减少或增多并带有盲目性。
行为减少表现在不主动与家人说话,家人跟其说话也不予理睬。
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
强迫症(OCD)与应激:强迫 症患者在面对应激时,可能出 现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导致 症状加重。
强迫症(OCD)与应激:强迫 症患者在面对应激时,可能出 现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导致 症状加重。
03
评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评估
情绪反应
01
观察个体的情绪变化,如焦虑、抑郁、易怒或暴躁等。
生理反应
02
注意有无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等生理症状。
个体在应激过程中会逐渐形成适应机制,包括积极应对(如主动解决问题、寻求社会支持等)、消极 应对(如逃避、自我安慰等)和防御机制(如否认、投射等)。这些机制有助于减轻应激对个体的不 良影响,促进心理健康。
02
常见心理障碍与应激关系
焦虑症与应激
焦虑症的应激反应
焦虑症患者在面对应激事件时,往往会表现出过度 担忧、紧张和恐惧的情绪反应。
应激分类
根据应激的性质和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根据 应激的来源,可分为生理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
应激源及影响因素
应激源
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包括生物性应激源(如疾病、疼痛等)、 心理性应激源(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性应激源(如战争、自然 灾害等)和文化性应激源(如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
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 弛等方法,可以帮助缓解 紧张和焦虑情绪。建议每 天进行10-20分钟的放松 训练。
社交互动
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 享彼此的感受和经历,可 以减轻孤独感和压力。建 议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加 入兴趣小组或社区组织等 。
05
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
提高个体应对能力培训
应对技能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个体对应激 事件的认知和评价能力, 学习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和技能。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1)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1)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是一个热门话题,在当今社会处于高度关注和研究状态。
应激是指生命中发生的任何事件或经历,包括心理和物理的压力,这些事件可以对个人产生短暂或长期的影响。
应激反应和应激相关障碍是我们面对难以承受的创伤和困境时表现出来的反应。
本文将重点讨论什么是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及其症状,应如何处理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什么是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应激是我们对生活中各种事件所做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当我们面临不同的挑战时,我们的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这种状态包括进入“战斗或逃跑”模式、释放剧烈的压力荷尔蒙等。
大多数人可以通过适应和情感调节来处理应激反应。
尽管应激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在一些情况下,它会进一步发展为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是指在经历了一个深刻的创伤事件之后,个人经常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比如记忆退行、困惑、回忆、痛苦,以及在解决问题和思考时感觉受阻、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这些反应可能会持续数月或数年,但症状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造成慢性应激状况。
应激相关障碍的症状应激相关障碍的症状包括:1.闹钟效应:对创伤事件的害怕和回忆,包括梦魇和重生;2.逃避行为:避免会引起创伤回忆的场合和活动;3.抑郁和沮丧:长时间感到情绪低落和失去兴趣;4.愤怒和易怒:无法控制的怒火和易怒的情绪,时而暴怒;5.注意力障碍: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记忆,难以处理信息;6.睡眠障碍:长时间或严重的失眠或多梦;7.身体反应:如头痛、食欲不振等。
如何处理应激相关障碍如果症状不断出现、影响了生活,就需要通过治疗来处理应激反应和应激相关障碍,这可能需要专业的医疗帮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式:1.药物治疗:如抗抑郁剂、抗焦虑药和其他药品;2.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加强意识来帮助调节思想和行为;3.群体治疗:加入治疗小组进行交流、共享经验,促进彼此疗愈;4.支持;寻找有信任和合理期望的个人或组织,获得支持、理解和鼓励。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汇总共79页文档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应激相关障碍
诊
断
一、急性应激障碍
以分离症状和精神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以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 以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持续的警觉 性增高、持续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 性增高、持续回避、 忘和对未来失去信心为主要表现
诊
三、适应障碍
断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以抑郁心境、焦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以抑郁心境、 虑或烦恼等情感症状为主。 虑或烦恼等情感症状为主。
鉴别诊 断
一、急性应激障碍与癔症性精神障碍鉴别
有一般性的心理社会因素诱发 有癔症性格特征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适应障碍鉴别
多为生活时间引起 多无创伤性体验反复闯入回忆中
治
疗
心理环境治疗是主要方法 发生急性应激反应是, 发生急性应激反应是,用苯二氮卓类进行治 疗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内科教研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表现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二)持续性回避 (三)情感麻木 (四)持续警觉性增高 (五)情绪症状 (六)认知障碍 (七)行为改变
临床表现
三、适应障碍
指在明显的生活或环境改变时出现的, 指在明显的生活或环境改变时出现的,短期和 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 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伴一定程度的 行为变化,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行为变化,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以抑郁为主者 以焦虑为主者 品行障碍为主者
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概
念
应激相关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 是一组有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
病因及发病机 制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是指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适应障碍三大类。
该组疾病的特点是:1.心理社会因素是直接原因;2.临床表现与精神刺激因素密切相关;3.病因消除或改变环境后,大多数患者精神症状应相继消失;4.预后良好,无人格方面的缺陷.一、急性应激障碍碍主要症状:患者在受刺激后通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大多数患者初期为“茫然”阶段或“麻木”,行为盲目,甚至可达木僵状态,对外界剌激毫无反应,事后不能回忆应激性事件。
有些患者会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一般在几天至一周内完全恢复,预后良好。
治疗与康复:1.首先让患者尽快摆脱创伤环境、避免进一步的刺激;2.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3.避免和患者讨论应激性事件,要告诉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面临紧急意外时,不大可能做得更令人满意.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症状: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如战争、严重事故、地震、被强暴、被绑架等)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地出现以错觉、幻觉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
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的情景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
在创伤性事件后,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
多数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甚至终生不愈。
治疗与康复:1.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
2.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社会和心理支持。
3.家属和同事要理解患者,让患者获得最大的心理空间。
三、适应障碍主要症状: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如居丧、离婚、失业或变换岗位、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患者产生短期的、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发病多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内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源的分类-按事件性质
家庭有关问题、流产、夫妻 矛盾、婆媳矛盾、配偶有外遇、分居、离婚、子女 问题、丧偶、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成员生病、伤残、 死亡等
高考失败、待业、无业、晋升、提级、降级、惩罚、 学习工作中的压力(学习成绩不好)、同学同事关 系紧张、异地求学、出国、离休或退休等。
表现为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继而不动不 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状 态,称为心因性木僵。
4.其他: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 意识朦胧状态,可出现定向障碍,对周围事
物不能清晰感知,自言自语,内容零乱,表情紧 张、恐怖,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安、冲 动毁物。事后不能全部回忆,称为心因性意识模 糊状态。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 –Related Disorder
重医大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 蒙华庆
阿坝州汶川县城
(一)应激源(Stressor)
应激源(Stressor)/应激性生活事件 (Stressful life event)/生活事件(life event) —是指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能唤起适应反应的环境 事件和情景。包括生理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 、 社会性应激源。
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一月内缓解。 4.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
裂症、心境障碍。
(五)治 疗
1、 心理治疗(重要意义) 2、 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3、 环境治疗
1. 心理治疗
应激人群的紧急干预
—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 (CISD)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
心理反应(焦虑、抑郁等)
应激反应
躯体反应(交感或副交感等) 行为变化(自伤、酗酒等)
焦虑 抑郁 恐惧 愤怒 敌意
应激的心理反应
应激的生理反应
呼吸增快 脉搏增快 出汗 肢体/全身颤抖
应激的行为反应
逃避与回避 第对与攻击 退化与依赖 固着与僵化 吴支滥用
性别
女性的PTSD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暴露于同一创伤性事件 后女性的PTSD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地震受灾者3个月内PTSD 发生率男性为13.5%,女性为24.7%。 受教育程度低、儿童时期有行为问题、具有神经质倾向、
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 迟出现(数日至半年内)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二) 流行病学
社区调查居民终生患病率1-4% 高危人群患病率高达3-58%
(战后复员军人,天灾人祸中的幸存者)
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
(三)发生机制
创伤性事件 易感素质 创伤后因素
1.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
应激的综合反应
心身耗竭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 –Related Disorder
分类
CCMD-3、ICD-10、DSM-Ⅳ将其分为三大类:
急性应激障碍 (Acute Stress Disorder)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 适应障碍 (Adjustment Disorder )
1.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 —作为发病的直接原因
2.精神运动性兴奋
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 有一定的盲目性,患者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 爆发,话多,内容常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3.精神运动性抑制
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患者情 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言少语,甚至木僵 :
是PTSD的必要条件 事件的性质主要是天灾人祸(战争、虐待、强 奸、暴力事件、绑架、重大交通事故)
2.易感因素
种群
Norris调查了1000名成人,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白人 多于黑人,年轻人的PTSD患病率最高;Garrison在Hugo飓风 发生一年后调查了1264名11-17岁青少年,PTSD的患病率在 白人女生最高(6.2%),白人男生次之(4.7%),黑人男生和 女生分别为3.8%和1.5%。
中枢神经系统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健康状态 遗传素质
中介因素
认知 评价
人格 特征
应对 方式
生
活 事
中枢神经系统
件
健康 状态
遗传 素质
社会 支持
应激源
中介因素
(三)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 —个体 因为应激源/生活事件所致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三)诊断 (CCMD-3)
1.症状标准:发病前突然遭受异乎寻常的应激性生 活事件,而无其它精神障碍的影响,至少有下列一项:
(1) 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
度的意识障碍。
2.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病程标准:受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一般
时间:
24至48小时之内是最理想的干预时间 6周之后效果甚微
地点:
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应激源,改变与创伤有关的生活环境。
CISD 分三部分: 情感渲泄 治疗师的支持和安慰 调动资源
CISD 的时程
全程需3-5小时 随访: 紧急事件后数周或数月进行
(一)定义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
社会与其它问题
好友重病、重伤或死亡、被人误会、错怪、诬告、 议论、法律纠纷、被拘留、受审、失窃、财产损失、 意外惊吓、发生事故、自然灾害等
应激源的分类-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
正性生活事件/良性刺激 (Positive Events) 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刺激 (Negative Events)
(二)中介因素
(一)定义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急性
心因性反应—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 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的 短暂的精神障碍。
(二)临床特点
1.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 2.精神运动性兴奋 3.精神运动性抑制 4.其他: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