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包括写作技巧、文风培养以及写作思维的锻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在不同的写作题材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规范意识;2. 培养学生扎实的写作基本功;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把握和理解;4. 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写作技巧讲解和实践- 标题的确定与构思技巧;- 写作结构和段落组织;- 句子用词及修辞手法;- 语法和标点的正确应用;- 表达清晰、逻辑严谨的写作风格。

2. 不同文体的写作实践- 议论文写作技巧与实践;- 描写文写作技巧与实践;- 记叙文写作技巧与实践;- 说明文写作技巧与实践;- 书信、邮件等应用文写作技巧与实践。

3. 写作思维的培养- 逻辑思维与思考能力的提升;-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文化背景和知识储备对写作的影响;- 阅读与写作的互动关系。

四、授课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2.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写作能力;3.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指导学生的进步;4.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拓展,提升写作素材和思维。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核:包括写作技巧和实践的考核;3. 期末考核:综合考察学生写作能力的综合性作文;4.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六、参考教材1. 《写作技巧与实践》;2. 《写作范文大全》;3. 《写作思维与逻辑》;4. 其他相关写作教材和参考书籍。

七、课程时长- 总学时:60学时- 授课方式:面授八、教学团队- 主讲教师:XXX- 助教教师:XXX九、备注- 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能有所调整,请学生们及时关注课程相关通知。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绪言第一节第一节基础写作课的性质、任务一、基础写作课的性质二、基础写作课的任务第二节第二节写作者的基本修养一、加强思想修养二、积累生活经验三、扩展知识四、学习语言五、磨练写作技巧第一章第一章作文过程第一节写前的准备一、感知和发现二、确定写作目的三、选取材料四、形成构想五、编写提纲第二节起草一、每段盘算好才能动笔二、运用恰当的语言三、注意文脉的贯通四、初稿一气呵成第三节第三节修改定稿一、着眼于文章的内容二、改好表现形式三、用原稿纸誓清第二章第二章确定写作目的第一节写作必先确定目的一、写作是有目的的言语行为二、写作目的制导写作全过程三、确定写作目的的两个条件第二节第二节确定主题一、主题及其相关的概念二、确定主题的要求三、主题的限定第三节第三节明确读者一、树立明确的读者意识二、明确读者的要求第三节第三节 材料的使用第四节第四节 选择材料的要求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章 材料的安排材料安排的基本类型第四节第四节 发想一、 发想的一般过程二、 创意的整合第三章第三章 材料的获取和使用第一节材料及其相关的概念一、材料素材、题材 资料第二节第二节 材料的获取和积累一、材料的出处材料的获取材料的积累一、 材料的解释和结论二、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是主题形成的基础三、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一、 材料要确实二、 材料要有力地支持主题三、 材料要有魅力四、 选材还要考虑文体和篇幅一、 列举二、 自然的顺序三、 对应联系的顺序四、 叙议结合的顺序五、 阐述的顺序六、 论述的基本顺序七、 容易了解的顺序八、 增强印象的顺序九、 习惯的顺序十、以上各种类型的交织运用第二节第二节 编写提纲一、 编写提纲的意义二、 编写提纲的方法第五章第五章 构段第一节段及其相关的概念一、 段二、自然段、意义段三、兼意段、单意段段旨及其展开 段中句子连接关系的基本类型 开头段与结尾段 段的衔接 段的变化 段的侧重第二节第二节 构段的要求—、统一二、 完整三、 有序四、 融为一体五、 长短适度第三节第三节一、 段旨的明与隐二、 段旨的展开第四节第四节一、 并列关系二、 承接关系三、 递进关系四、 选择关系五、 转折关系六、 因果关系七、 条件关系八、 目的关系第五节第五节一、 开头段二、 结尾段第六节第六节一、 从内容方面看二、 从形式方面看三、 从技巧方而看四、 文章的照应第七节第七节—、开阖二、 抑扬三、 层迭四、 疏密五、 虚实六、 宾主七、 擒纵八、 正反第八节第八节一、 以位置表示侧重二、 以笔墨的轻重表示侧重三、 以反复申说表示侧重四、 以提行、分段表示侧重五、以交代、照应表示侧重第六章造句一、正确1.造句要正确地表述事实2.要正确地表达作者意图3.要判断无误二、清晰1. 1.每句话都要有着落2. 2.不该省略的地方,不能省略3. 3.所指对象变了,应该写清楚三、合情合理1. 1.话要说周圆2. 2.要环环紧扣3. 3.要合乎事理第二节第二节重点突出一、明确突出重点的方向1.要有明确的主题2.要服从主题的取向3.突出句群的中心二、通过特殊句式强调1- 1.倒装句2. 2.设问与反问3. 3.重复与排比三、观点鲜明地强调1. 1.把强调的意思直接指出2. 2.理性升华四、形象化地强调第三节第三节通顺流畅一、文气贯通1.紧紧围绕话题展开2.句子要各得其所3. 3.完整与畅达二、文意缜密1. 1.句与句的衔接要对得上口2. 2.不要偏移3. 3.近处缝连,远处照应三、结构顺当1.不要残缺第一节第一节清晰明确2.不要“粘糊”3.成分搭配要适当4.关系要理顺四、简洁精练1. 1.要明快2. 2.删去不必要的句子3. 3.质朴精练地表达第四节第四节富于变化一、动静变化1.化静为动2.化动为静二、虚实变化1. 1.化虚为实2. 2.化实为虚3. 3.化神为形三、详略变化1. 1.化直为曲2. 2.化枯为膏四、句式变化1. 1.长句与短句2. 2.整句与散句第七章措词第一节纯粹一、造词要慎重1. 1.创造新词要有必要,要为大家所接受2. 2.不滥造、生造词语二、使用现成词语要遵守规则1. 1.不硬拆词语2. 2.不颠倒或改变词语的构成成份三、合理使用文言词1. 1.文言词的特殊效果2. 2.不滥用文言词四、适当地使用方言词五、使用外来词要规范第二节恰当一、正确1. 1.2. 2.3. 3.二、贴切1. 1.2. 2.3. 3.要正确认识事物要正确理解词义要注意词与词的美联配合切合要表现在内容仔细区别近义词在含义和用法上的差别注意区别词的感情色彩用字要适合文字的语境5. 5.用词要适合文章的语体第三节平易一、要考虑到一般读者,尽量不用艰深的词语二、不要堆砌华丽的词藻第四节生动一、选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二、选用新鲜的词语三、精心锤炼词语四、活用词语1. 1.转变词性和用法2. 2.临时仿造3. 3.改变色彩4. 4.主观色彩第八章文面第一节文面的要求一、要容易为读者了解二、要准确地表现内容三、还要考虑视觉美的效果第二节原稿纸的选择(略)第三节书写一、写对二、写好第四节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能够帮助作者正确、精密地表达思想感情。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导言:基础写作是一门重要的语言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其表达思想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本大纲旨在为基础写作教学提供一个指导框架,以确保课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组织思维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包括语法、拼写、标点符号等。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文体、观点和论证。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写作来促进学习。

二、课程内容1. 写作准备阶段a. 主题选择:教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写作主题,并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和发展论点。

b. 预写作活动:包括头脑风暴、概念地图和提纲等,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和组织想法。

2. 写作技巧和规范a. 语法与拼写:教导学生常见的语法规则、常见错误的矫正,以及正确的拼写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b. 文体与结构:介绍不同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的特点和写作结构,让学生熟悉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 论证与分析能力a. 提供相关的演绎与归纳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逻辑论证的重要性。

b.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点和证据,以及评估其可靠性。

4. 合作写作a.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写作主题,广泛获取意见和想法。

b. 合作写作:在小组中进行写作任务,并分享结果,以促进学生在组织、合作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能力。

5. 写作稿件的修改a. 自我修订:教导学生通过查找和修正常见错误、改进句子结构和词汇等方式自我修订写作稿。

b. 同伴评估:引导学生对同伴的写作进行评估和提供反馈,促进集体学习和互相帮助。

三、教学方法和评估1. 教学方法:a. 讲授与演示:通过讲解和实际演示写作技巧和规范,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技能。

b. 小组活动与讨论:组织小组活动和讨论,鼓励同学们共同参与、交流和分享观点。

c. 练习与实践:提供大量的写作练习和实践,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概述基础写作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正确、清晰、有逻辑的表达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授课、实践训练和反馈指导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技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和学习成果2.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掌握写作的基本规范和技巧- 培养扎实的文体基础和表达能力- 学会分析问题、构建观点和进行逻辑思考- 培养写作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2 学习成果本课程结束后,学生将具备以下学习成果:- 能够撰写符合规范的各类作文- 具备较高的写作表达能力和语言修辞能力- 能够独立进行论证和逻辑思考- 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提升写作能力的能力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组织安排3.1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主题的教学内容:- 写作基础知识与规范- 文体与结构- 提纲与构思- 逻辑与论证- 表达技巧与修辞手法- 阅读与写作训练3.2 组织安排本课程将采用理论讲授、实践训练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授相关写作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写作观念和基础知识体系。

- 实践训练:通过指定的写作练习和作业,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升写作能力。

-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他人作品进行评析和批判性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4.1 教学评估本课程将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以及期末考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4.2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

-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上半学期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30%。

-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整个学期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第五部分:教材和参考资料5.1 教材- 主教材:《写作基础指南》- 辅助教材:《写作技巧训练》、《范文选编》5.2 参考资料- 《现代修辞学》- 《写作艺术与技巧》- 学术期刊论文和相关研究报告结语本课程将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写作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一)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人文学院新闻采编和制作专业的职业理论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能适应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的需要,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进一步懂得写作和生活、做人的关系,重视陶冶思想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质量标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能力:1、掌握写作基础理论及文学文体、理论文体等常用文体的写作要求,并用以指导实践,进行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具备较高的辞章修养和较强的表达技能,能写出内容充实,感情健康,结构严密,语言流畅,文理通顺,具有一定文采的文章。

2、结合各章节的单元要求,认真阅读范文和其他有关作品,加深对所学写作理论知识的领会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分析、鉴赏文章的能力。

3、明确写作基础理论对写作实践的指导意义,增强写作基本功,为学好《新闻采访和写作》及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2)掌握写作主体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基本素质: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审美理想基本能力: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2、能力培养要求:学习和培养写作者必备的能力。

第二章主题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识记、理解“主题”的涵义。

(2)识别、辨析主题和课题、论题、标题等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3)理解并能解释说明主题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作用——它能决定材料取舍,支配谋篇布局,制约表达手法的运用,影响遣词造句。

(4)理解并能解释说明确定主题的要求:明确:有鲜明的思想倾向,实证的科学立场和艺术的审美色彩;集中:简明,单一;贴切:能同材料完美有机地结合;深刻:能充分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

2、能力培养要求懂得提炼主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就是要准确把握材料的性质意义,理解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寻找新颖独特的切入角度,并能反复锤炼,开掘举深化。

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纲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纲第⼀部分⼤纲说明⼀、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科中国语⾔⽂学类汉语⾔⽂学专业专科教学的⼀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门选修课。

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

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通过学习,⽐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写作⼀般⽂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基础写作属于基础实践课。

它的相关课程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学概论》、等,专科阶段后续课程《应⽤写作》、本科阶段的《写作专题》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2.牢固掌握《基础写作》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写作常⽤⽂体的写作能⼒。

四、教学⽅法与教学形式1.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2006年1⽉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编制⽂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学,为学⽣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通过基本⽂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像教材的深⼊浅出的讲解,使学⽣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刻的认识和较全⾯的掌握;2.⽂字教材的编写全⾯系统,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像教材的制作要做到形象、活泼,富有说服⼒和感染⼒,尽可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讲解;3.收听收视录像课之前,要求学⽣必须进⾏必要的⽂字教材的预习,课后布置必要的思考题或作业。

提倡学⽣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以巩固所学知识;4.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市电⼤将通过教学平台进⾏教学辅导,发布教学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远程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为中⼼,⽤好本课程的印刷媒体、⾳像媒体(建设中)、⽹络媒体等三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积极参加⽹上教学活动,发挥好教师导学、助学和促学三种作⽤,⼀⽅⾯帮助学⽣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法,同时促使学⽣专业知识、能⼒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提⾼⼈才培养质量。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广东电大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开设本课程的任务,在于通过讲授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掌握写作的基本要领,提高从写作学角度鉴赏各类文章的能力,并能写出一定水平的基础文章。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2)能够运用写作的基本理论阅读并鉴赏各类优秀文章(3)能够运用写作的基本方法写出一定水平的文章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应用文写作等课程有较紧密的联系,学生应高度重视对这些课程的学习。

四、本课程的教材与教学方法(一)本课程的教材文字主教材:《大学写作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张杰著)文字辅助教材:《基础写作课程导学》(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编)(二)本课程的教学方法1、教师方面:(1)讲授的内容观点力求稳妥、明确和扼要;既要兼顾到课程的系统性,又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

(2)尽量结合具体作品阐述写作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3)适当给予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介绍有关的参考书籍或论文。

(4)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答疑和评讲作文,引导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认识。

2、学生方面:(1)认真听课、预习和复习,遇到疑难问题要与同学互相切磋或向辅导教师求教。

(2)既要充分重视对期末复习指导中的阅读分析文章的理解,又要注意在课外广泛阅读各类优秀文章,并能活学活用,即运用所学写作理论知识进行鉴赏。

(3)重视写作练习,做到多看、多读、多写,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4)注意运用已学课程的知识,促进本课程的学习。

第二部分大纲本文第一章一、教学内容、(一)写作的一般属性(二)写作的特殊属性(三)作者与写作价值(四)读者与写作价值(五)写作化生律(六)写作整合律(七)写作通变律二、教学要求(一)要求了解的内容:作者与写作价值;读者与写作价值(二)要求掌握的内容:写作化生律;写作整合律;写作通变律(三)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的特殊属性第二章一、教学内容(一)感知的心理特征及其对写作的意义(二)兴趣的心理特征及其对写作的意义(三)思维与语言的一般特征(四)思维与语言的一般关系(五)实现思维与语言自我调控的基本原则(六)情感的心理特征及其对写作的意义(七)几种主要情感类型与写作(八)意志的心理特征及其对写作的意义(九)写作意志的基本品质二、教学要求(一)要求了解的内容:感知的心理特征及其对写作的意义;兴趣的心理特征及其对写作的意义;思维与语言的一般特征;思维与语言的一般关系;实现思维与语言自我调控的基本原则。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一)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人文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职业理论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写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并能适应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的需要,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进一步懂得写作与生活、做人的关系,重视陶冶思想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写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二)质量标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能力:1、掌握写作基础理论及文学文体、理论文体等常用文体的写作要求,并用以指导实践,进行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具备较高的辞章修养和较强的表达技能,能写出内容充实,感情健康,结构严密,语言流畅,文理通顺,具有一定文采的文章。

2、结合各章节的单元要求,认真阅读范文和其他有关作品,加深对所学写作理论知识的领会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分析、鉴赏文章的能力。

3、明确写作基础理论对写作实践的指导意义,增强写作基本功,为学好《新闻采访与写作》及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2)掌握写作主体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基本素质: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审美理想基本能力: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2、能力培养要求:学习和培养写作者必备的能力。

第二章主题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识记、理解“主题”的涵义。

(2)识别、辨析主题与课题、论题、标题等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3)理解并能解释说明主题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作用——它能决定材料取舍,支配谋篇布局,制约表达手法的运用,影响遣词造句。

(4)理解并能解释说明确定主题的要求:明确:有鲜明的思想倾向,实证的科学立场和艺术的审美色彩;集中:简明,单一;贴切:能同材料完美有机地结合;深刻:能充分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

2、能力培养要求懂得提炼主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就是要准确把握材料的性质意义,理解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寻找新颖独特的切入角度,并能反复锤炼,开掘举深化。

写作教学大纲

写作教学大纲

写作教程》教学大纲写作教程》教学大纲(专科)一、课程的性质《写作教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带有师范专业的特色。

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和专业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做好“会教”的准备。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写作教程》是中文专科专业的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都是很强的必修基础课。

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写作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并通过多种写作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指导中小学生作文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中要求重视理论学习,努力掌握写作规律。

自觉地深入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熟悉写作对象。

自觉地,有计划地阅读典范文章,提高鉴赏能力与写作水平。

勤练习,多修改,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努力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三、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写作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可以而且应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

通过写作理论的讲授,作家创作实例及范文的讲解,从形象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理论到实践,注重操作,使同学把握基本的写作规律,切实提高写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1、以理论讲授、实例示范为主要手段,选准知识点精讲细讲,使学生进入写作学理论体系,形成写作和研究的氛围;2、揣摩名人作品,对名家创作实例及范文进行讲解,使学生储存写作范式。

3、以训练为中心,以写作为基本形式组织教学、训练。

4、强调广泛阅读,提倡自主创作,提倡为实际工作和学习写作,鼓励学生为各级各类刊物投稿。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五、开课时长、成绩考核及评定方式:本课程开课时间为一个学期,每周4课时,共54个学时;考核方式采用考试(闭卷)或考查(开卷),并根据课程特点把平日写作练习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包括师范、文秘)、汉语国际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具备写作一些常用文体的技能,为进一步掌握专业写作知识及技能打下良好基础,并为将来从事教学、文秘、宣传等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课程以普通文章写作作为研究对象,不同于作为专业课的应用写作课程或文学写作课程。

作为一门基础课,教师主要通过传授写作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写作的一般规律、方法、技巧,以及一些常用文体的特点,并由知而行,自觉运用,形成能力,达到一定的写作水平。

本课程在掌握写作理论的同时,更突出它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多看多练,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创作素材,勤学苦练,熟能生巧,熟练地写作各类常用文体。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数分配(一)教学内容第一章:写作的生成及特殊属性第二章:作者的素养、能力与责任第三章:写作客体的含义、对象化与多样化第四章:观察体验生活的方法和途径第五章:感受与审美第六章:文章的立意与构思第七章:叙述与描写第八章:抒情、议论与说明第九章:消息写作第十章:散文写作三、相关说明(一)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本课程属考试课,考核方式为闭卷。

成绩评定的方式为: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平时成绩以学生的习作作为重要的评分依据。

(二)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无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应用文写作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四、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凌焕新主编.写作新教程.江苏教育出版社(二)主要参考书目1、普通写作学教程.路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马正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基础写作教程.陈丽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4、现代基础写作学.梁中杰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纲要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纲要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纲要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学时与学分基础写作的课程代码:1301 ,开课专业:0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课程总学时79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7学时,研讨实践32学时。

学分:5学分,其中第一学期3学分,第二学期2学分。

(二)课程性质基础写作是综合性院校中文专业和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具有综合训练性质的以写作实践为主的基础课。

它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必不可少的专业必修课。

(三)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和修辞修养,使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思维等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使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具体目标是:1、能熟练运用写作基础知识、常用文体(主要是应用文体)和部分审美文体的写作技能,写出内容充实,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生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同时能够辨别文体,分析文章,评论文章。

2、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础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形成良好的文风。

3、使学生具备修改文章和指导写作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基础写作承载着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学好其他各科文化知识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基础写作》包括写作基础知识和常用文体写作两大部分内容,要求掌握基本的写作常识,熟练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写作基础知识写作基础知识包括写作的概念、特点、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及起草与修改。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制作文章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劳动,是思维表述、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情感传达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具有目的性、主观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了解、反复刻苦的实践。

在写作之前,一定要明确主题,它是对文章材料蕴含的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又是对文章材料思想意义的认识和评价,是作者写作目的、意图、思想感情、审美意识、理想情趣的集中反映,是衡量文章价值的主要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

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基础写作属于基础实践课。

它的相关课程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等,专科阶段后续课程《应用写作》、本科阶段的《写作专题》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2.牢固掌握《基础写作》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写作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1.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2006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通过基本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较全面的掌握;2.文字教材的编写全面系统,条理清晰、通俗易懂;音像教材的制作要做到形象、活泼,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尽可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3.收听收视录像课之前,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文字教材的预习,课后布置必要的思考题或作业。

提倡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以巩固所学知识;4.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市电大将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辅导,发布教学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远程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好本课程的印刷媒体、音像媒体(建设中)、网络媒体等三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发挥好教师导学、助学和促学三种作用,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促使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的统一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即要求一般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掌握”既要求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重点掌握”即要求非常清楚、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简答、论述题等题型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方案一、课程的基本结构本课程按导论、写作准备、写作过程、写作方式、文本要求、文本类型等几个方面为课程的基本框架。

各部分既有侧重,更有联系,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写作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

课程将本着拓展学生视野,为写作活动指点路径的基本思路开展教学工作。

二、学时分配比例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三、多媒体教材的构成(一)文字教材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二)电视录像资源录像教材为专题讲授型,由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张杰教授主讲,主要以文字教材涉及的几个大专题为讲授核心,突出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强化学生写作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学习、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主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三)网上辅导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及时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辅导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2.网上视频直播,讲解教学疑难问题。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4.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直播课堂根据教学情况安排,通过教育电视台播出,争取利用双向视频直播。

教学媒体使用信息表多种媒体综合运用一览表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写作的本质和规律的介绍,使学生对写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教学内容]1.了解写作的本质。

2.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

3. 掌握写作修养的基本内容。

4.了解构成写作能力的主要环节。

具体内容要点:第一节写作的本质和规律一、写作本质:1.写作的一般属性2.写作的特殊属性。

二、写作规律:1.写作转化律2.写作整合律;3.写作通变律。

第二节写作者的修养和能力一、写作者的修养:1.阅历修养;2.学识修养;3.思想修养。

二、写作者的能力:1.摄取能力;2.转化能力;3.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1.写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2.写作者的转化能力。

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写作的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重点放在对特殊属性的把握上。

2.结合对写作本质的认识,组织学生写一篇回顾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的作文,加深对写作本质,如创造性、交流性等的认识。

3.组织学生选择转化律、整合律或通变律中某项内容,例如写作活动中需要各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写一篇作文,加深对写作规律的认识。

4.结合“写作者的修养”的学习,布置学生阅读《世界文学名著诞生记》等书籍,也可让学生自己结合中外文学史课程的学习,选择题目作文,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小议文品与人品》……5.教学中应特别重视三种能力的综合培养问题,尤以转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最为关键。

第二章言之有物——材料和思想[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言之有物”的含义及对写作的意义。

2.掌握“材料”概念的含义,充分认识原始材料积累的重要意义,掌握分析和综合材料的方法,善于选择典型性的材料。

3.重点掌握“思想”概念的含义,掌握形成文章思想的方法,并能够有效地提炼文章思想。

[教学内容]第一节文章的材料一、材料的含义与作用:1.材料的含义;2.材料的作用。

二、材料的分析与综合:1.材料的分析;2.材料的综合。

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1.广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2.狭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第二节文章的思想一、思想的含义与作用:1、思想的含义;2、思想的作用。

二、形成文章思想的方法:1、归纳概括法;2、主客遇合法;3、纵横比较法。

三、思想的提炼及要求:1、提炼思想的途径;2、文章思想的要求。

重点难点重点:材料的选择、思想的提炼。

难点:准确把握材料与思想的统一关系。

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对广义“材料”概念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

2.结合“材料的分析与综合”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3.结合“形成文章思想的方法”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单项的,如归纳概括法,或多项的写作训练。

4.根据教材上提出的思想提炼的三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第三章言之有序——结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言之有序”的含义及对写作的意义。

2.掌握“结构”概念的含义,掌握结构安排的基本原则。

3.掌握结构安排的几个基本环节。

4.重点掌握从“言之有序”的角度分析写作中结构安排的成败及其原因。

[教学内容]第一节结构的含义及原则一、结构的含义:1.结构概念;2.结构在写作中的作用。

二、结构安排的原则:1.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2.结构安排要服从文章内容表现需要;3.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第二节结构安排的艺术手法一、分合与曲直:1.分合;2.曲直。

二、疏密与虚实:1.疏密;2.虚实。

三、抑扬与张弛:1.抑扬;2.张弛。

第三节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一、层次与段落:1.层次与段落的含义;2.层次与段落安排的原则;3.层次安排的方式。

二、过渡与照应:1.过渡的含义与方式;2.照应的含义与方式。

三、开头与结尾:1.开头的作用与方式;2.结尾的作用与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

难点:准确把握结构安排的几个主要环节之间的统一关系。

教学建议1.选择在结构安排方面具有典范意义的文章提供给学生阅读,加深学生对结构安排基本原则的理解。

2.让学生从自己阅读过的优秀文章中选择一篇,结合“结构安排的艺术手法”中的相关内容,选择一个角度,如抑扬与张弛,写一篇赏析性的读后感。

3.根据教材对结构安排几个主要环节的介绍,组织学生对自己写作的文章或阅读过的文章,就其结构安排方面的成败得失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或教训。

第四章言之有文(上)——语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言之有文”的含义及对写作的意义。

2.掌握从“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的角度认识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关系。

3.重点掌握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

4.重点掌握赏析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

[教学内容]第一节思维与语言一、思维与语言的一般特征:1.思维的一般特征;2.语言的一般特征。

二、思维与语言的一般关系:1.思维与语言的相互联系;2.思维与语言的相互区别。

三、实现思维与语言自我调控的基本原则:1.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2.正确运用语言规律。

第二节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一、准确:1.要注意辨析词义;2.要注意区分词的褒贬色彩;3.要注意掌握词的搭配关系。

二、畅达:1.造句要合乎语法和逻辑;2.正确地选用适当的句式。

三、简洁:1.要能够抓住事物本质的东西来写;2.尽量用最简洁的形式表达意思。

第三节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一、声韵美与辞藻美:1.声韵美;2.辞藻美。

二、感性美与理性美:1.感性美;2.理性美。

三、朴素美与华丽美:1.朴素美;2.华丽美。

重点难点1.重点: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2.难点: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建议1.可以向学生推荐思维与语言方面的优秀教材,让学生了解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2. “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一节的学习,应与现代汉语课相关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

3.讲授“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一节时,应强调要在适应内容表达需要的基础之上追求文采之美,而不可以为形式而形式,单纯追求所谓的文采之美。

4.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能够体现不同的文采之美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相关知识进行赏析,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言之有文(下)——表达方式和表现技法[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表达方式”的概念。

2.掌握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掌握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基本特征。

3.掌握“表现技法”的概念。

4.重点掌握从表现技法的角度掌握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一些基本运用技巧。

[教学内容]第一节写作的表达方式一、叙述:1.什么是叙述;2.叙述的类型;3.叙述的人称。

二、描写:1.什么是描写;2.描写的类型。

三、说明:1.什么是说明;2.说明的类型;3.说明的要求。

四、议论:1.什么是议论;2.议论的要素。

五、抒情:1.什么是抒情;2.抒情的类型。

第二节写作的表现技法一、叙述技法:1.顺叙法;2.倒叙法;3.插叙法;4.平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