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要素-重点
风景园林知识点
风景园林知识点风景园林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地理、生态、建筑、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与各种类型的园林打交道,但对园林的认识可能只限于美丽的景观和植物的名称。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与风景园林相关的知识点,增强对园林的了解和认识。
一、园林的种类园林的种类非常多样化,可以根据其风格、功能、使用者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
其中,按照使用者的不同,园林可以分为公共园林、私人园林、职业园林等。
公共园林是指向公众开放的,如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植物园等;私人园林是为私人使用或所属单位的内部使用,如私人庭院、别墅花园、企业园林等;职业园林则是指专业园林,其中包括景观设计、绿化工程等领域。
除此之外,园林还可以按其风格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园林风格可以分为中式园林、日式园林、欧式园林、现代园林等。
中式园林注重空间的框架和布局,讲究“一步一景”的构思,强调自然和谐;日式园林以自然为基点,展现出一种极致的自然美感;欧式园林则强调广阔的视野和精细的景观;现代园林则更注重功能性和科技感。
不同风格的园林,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二、园林的设计要素园林的设计离不开一系列要素的综合运用,其中包括植物、建筑、雕塑、水景等多种元素。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共同营造出一个精致的景观。
植物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植物可以用于营造四季景观、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等多种功能。
园林植物可以按其习性、观赏特点进行分类,如草坪、灌木、花卉、乔木等。
不同的植物,不仅可以带来不同的景色,还可以辅助其它要素,起到点缀和调和整体的作用。
建筑也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它不仅可以与植物组成对比,更可以体现人文和历史的内涵。
建筑可以是楼阁、亭台、廊道、走廊等多种形式,都可以为园林增添文化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雕塑与建筑相似,在园林中起到美化环境、丰富景观、塑造意象等多重作用。
雕塑通常造型大胆,结构简洁,可以用各种材料制作,如石材、青铜、水泥等。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重点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铺装1. 铺装的导游作用只有当其按照合理的运动路线被铺成带状时,才会发挥作用,而当路线过于曲折变化并使人走“捷径”较容易时,其导向作用便难以发挥。
在公园和校园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便是预先在规划图上标出“捷径线”,随后铺设的道路应大体上反映出这些“捷径线”,以便能消除穿越草坪的可能性。
如果在一个特殊的空间中存在着众多的“捷径线”,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将铺装材料铺成一块较大的广场,一方面允许更大的自由穿行,另一方面提供了统一协调的布局,不致于过于复杂。
2. 在进行铺装的选择时,设计师应对其在平面造型和透视效果上加以研究。
在平面布局上,应着重注意构成吸引视线的形式,及与其它要素的相互协调作用。
在透视中,平行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强调了铺装面的宽度,面垂直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则强调其深度。
3. 景观中使用铺装地面的原则:1)用在特定设计区段的铺装材料,应从帮助确保整个设计统一为原则,材料的过多变化或图案的繁琐复杂,易造成视觉的杂乱无章。
在设计中,至少应有一种铺装材料占有主导地位,以便能与附属的材料在视觉上形成对比和变化,以及暗示地面上的其它用途。
这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材料,还可贯穿于整个设计的不同区域,以使建立统一性和多样性;2)在没有特殊目的的情况下,不能任意变换相邻处的铺料及形式。
4. 为了某些特殊原因而变化铺地材料和形式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如果在相接的两个空间中,铺料及形式出现不同,那么水平高度也应有所变化,以此来分割和区别两种不同的铺地形式。
水平高度的变化主要起着过渡、媒介的作用,并由此而避免两种铺料和形式可能出现的任何直接相邻的问题。
如果在分割两种详细铺装地面,水平高度的变化不可行时,则可以采取另外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采用第三种在视觉上具有中性效果的材料放于两种材料之间。
这第三种材料能在短距离上达到前两种材料的视觉上的分隔,并减缓不一致的形式和线条相互发生的冲突。
5. 在一些气候较温和的地方,一般说不宜用砾石来代替环绕植物根部的覆盖物,否则会减少植物的繁衍,同时对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很不利。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风景园林是设计和景观构成的生态系统,它能够有效传达各种设计元素,表达艺术感知,并运用风景园林设施为人们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
它的设计要素可以用的主要有:
一是景观的形式与视觉结构,即打造同一园林具有安静、孤独、活泼等不同的景观名胜,形成以颜色、纹理、色彩与衬托的景观结构;
二是景物的排列组织,合理安排花木灌木,相互融汇共生,增添色彩与活力;
三是景物的形状及形式,园林图景景观要体现因地制宜,兼顾传统与时代性的景观元素;
四是水景的体现,以湖泊、池塘、小溪或运水构筑多样的水景,提升园林的品质;
五是照明设计,照明是自然、习惯及对应景观的可靠助手,体现出园林的安全及装饰效果。
总之,风景园林设计要素有景观的形式与结构,景物的排列组织,景物的形状及形式,水景的体现以及照明设计等,这些要素都可以用来打造一个完美的园林景观。
它不仅充满了艺术感知,还能提高生活品质,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
风景园林三元论
风景园林三元论风景园林三元论风景园林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环境设计学科,旨在通过创造和塑造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空间,提供人们欣赏和享受自然美的机会。
风景园林三元论是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核心,涵盖了“景观、人文、生态”三个要素,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可持续性。
首先,“景观”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元素之一。
景观是指自然或人工创造的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植物、水体等。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景观起到了塑造空间氛围和创造视觉效果的作用。
景观的呈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景观元素,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场景,使人们在其中获得美的享受。
其次,“人文”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人文主义思想是指人作为社会和个体文化发展的核心,强调尊重和关注人类的需求和价值观。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文要素表现为人类的活动和情感需求,例如,人们的活动区域、休息点、花坛等。
这些元素的设计要以人的舒适和需求为依据,使人们能够在园林中放松身心、感受自然、与他人交流,而不仅仅是观赏自然景观。
最后,“生态”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观念强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和相互依存。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要素体现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尽可能使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设计师应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植被选择,为植物和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增加。
同时,生态景观的设计也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变化,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雨水的收集利用等。
风景园林三元论的核心理念是“和谐统一”。
在设计过程中,要将景观、人文和生态融合起来,追求一个整体的、和谐的设计效果。
这就要求设计师具备深厚的自然和人文的知识,能够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同时,设计师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审美意识,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高度可持续性的风景园林作品。
09第五章 风景园林的环境要素
某庭院小气候条件分析
(四)气候因素
综上所述,对于某一地区的“气候”来说, 无论其区域规模大小,几乎都可以从光、气温与 湿度、风、降水量等气候因素来说明。
1. 光 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
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活动所必需 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一个明智 的景观规划者在进行规划时,必定会将光作为环
正比,而与温度则随季节和人的差异而变化,且
在风景园林要素中往往都是不易改变的因素。
如单独的场地因为太小而不能对其场地或城 市的气温起到太大的作用,例如,城市中心区一 个小小的绿色公园,它对于气候的调节效应是完 全会被四周的高楼大厦产生的热量给掩盖的,而
大公园对某市温度的影响
3.风
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包括方向和大小,即 风向和风速。
七、污染
人类在征服或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由于对自然
资源的过度索取、盲目开采与开发以及将之转化为
工业化产品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废弃物, 并由此
产生了大量的污染, 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一
般来说, 按照污染物的来源来分包括点污染源与非
点污染源两种。
(一)点污染源
点源主要释放污染性的排放物, 这些污染物可能是从
(3)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是指阳光入射面与地球表面之问的夹角。
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角不同, 在同一地区, 一年中夏
至的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数最大, 冬至的最小。太阳高度
角是影响地球表面温度的重要因素。
了解太阳高度角与地形以及季节变化之间的相互
关系, 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景观中太阳能量的分布状
况。一旦知道了一个地区的太阳高度角, 我们就可以将其
代入具体的场地尺度, 根据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分析日照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重点知识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重点知识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1、景观的定义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2、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定义?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
3、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1宏观环境规划2场地规划、各类环境详细规划3施工图及文本制作4施工协调及运营管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已从传统园林以满足精神文化享受(意境、模仿自然而高于自然),继而转向大众群体的大众文化,更加注重利用有限的土地,来创造优美的景观。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的人文自然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学科,体现了历史文化精神的延续和人文主义的关怀,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建筑,情形,城市规划册)称“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区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卉,营造建筑和安置园路等路子创造而形成的美的自然情形和憩息境域。
”5、美国光景园林学会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定义是?它是一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的安排自然和人工要素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对人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
6、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1)多学科的融合与互补(2)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3)生态设计的发展(4)低碳概念的体现7、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1843——1898)特征:由以单个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
第四章 园林构成要素
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第一节自然景观要素一、山岳风景景观山岳是构成大地景观的骨架,构成雄、险、奇、秀、幽、旷、深、奥等形象特征。
1.山峰:包括峰、峦、岭、崮、崖、岩、峭壁等不同的自然景象,因岩质不同而异彩纷呈。
山峰既是登高远眺的佳处,又表现出千姿百态的绝妙意境。
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22.岩崖:由地壳升降、断裂风化面形成的悬崖危岩。
3.洞府:洞府构成了山腹地下的神奇世界,著名的咯斯特地形石灰岩溶洞,仿若地下水晶宫,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曼、石花、石床、云盆各种象形石光怪离奇;地下泉水,湍流更是神奇莫测。
4.溪涧与峡谷:涧峡是山岳风景中的重要因素,它与峰峦相反,以其切割深陷的地形、曲折迂回的溪流、湿润芬芳的花草而引人入胜。
5.火山口景观:火山活动所形成的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台地、火山熔岩等。
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36.高山景观:高山风景包括冰川世界,如云南的玉龙雪山,被成为我国冰川博物馆,高山冰塔林水晶世界景观,高山珍奇植物景观,如雪莲花、风毛菊、点地梅等。
7.古化石及地质奇观:古生物化石是地球生物史的见证者,是打开地球生命奥秘的钥匙,也是人类开发利用地质资源的依据。
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4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5二、水域风景景观水是大地景观的血脉,是生物繁衍的条件。
水景是自然风景的重要因素,广义的水景包括江河、湖泊、池沼、泉水、瀑潭等。
1.泉水:泉是地下水的自然露头。
¾因水温不同而分:冷泉和温泉,包括中温泉、热泉、沸泉等;¾因表现形态不同而分:喷泉、涌泉、溢泉、间歇泉、爆炸泉等;¾从旅游资源角度分:饮泉、矿泉、酒泉、浴泉、蝴蝶泉;¾按不同成分分:单纯泉、硫酸盐泉、盐泉、矿泉等。
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62.瀑布:瀑布是高山流水的精华所在,它的大小、形态各异,气势非凡。
所有山岳风景区几乎都有不同的瀑布景观,瀑布是人们造园的蓝本,以其飞舞的雄姿,使高山动色,使大地回声,给人们带来“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舒怀和享受。
风景园林要素
风景园林要素项目与外界环境,内部个元素之间和各个元素内部关系。
(和谐矛盾)的最佳切入点。
(经济矛盾)现场的了解生活的理解,和一个高度提炼的能力。
和一个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
1 地形概要美学特征地形空间感利用地形控制视线利用地形排水利用地形创造小气候地形的使用功能地形的表现方式等高线表示法高程点表示法蓑状线表示法明暗与色彩表示法模型表示法比例法百分比法地形的类型平坦地形凸地形山脊凹地形谷地地形的实用功能分隔空间控制视线地形影响导游路线和速度改善小气候美学功能2 植物材料概要植物的功能作用植物的建造功能构成空间障景控制私密性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的大小植物的外形植物的色彩树叶的类型植物的质地植物的美学功能完善作用统一作用强调作用识别作用软化作用框景作用种植设计程序与原理3 建筑物视距与建筑物高之比平面布局建筑物特征建筑群体和空间类型中心开场空间定向开放空间直线型空间组合显形空间建筑群体的设计原则单体建筑物的定位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地形植物材料建筑物的设计过度空间围墙铺地材料4 铺装铺装材料的功能作用和构图作用提供高频率的使用导游作用暗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提供休息的场所表示地面的用途对空间比例的影响统一作用背景作用构成空间个性创造视觉趣味地面铺装的设计原则基本的铺装材料松软的铺装材料块料的铺装材料黏性铺装材料5 园林构筑物台阶坡道墙与栅栏制约空间屏障视线分隔功能调节气候休息坐椅挡土墙设计原则墙和栅栏的材料石块砖混凝土木材铁艺坐椅休息、等候交谈观赏看书、用餐6 水水的一般特性水的可塑性水体的状态水的声音水的倒影水的一般用途提供消耗供灌溉对气候的控制提供娱乐条件水的美学观赏功能平静的水体流水瀑布喷泉水景的组合7 设计程序承担设计任务1 地形概要风景园林师通常利用种种自然设计要素来创造和安排室外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
在运用这些要素进行设计时。
地形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因素之一。
地形是所有室外活动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认为他在设计的运用中即是一个美学要素,也是一个实用要素。
第三章风景园林设计要素铺装谷风教育
1.2缺点
A、砾石疏松,因而它需要其它因素加以控制。金属边、木 材或另一种铺装材料如混凝土等,都可用来将砾石固定在 其所处的位置上。
B、是它不宜使用在斜坡上,否则在暴雨倾泻之时,会遭到 地表径流的冲刷。
C、砾石路面有时难以行走。
参考资料#
25
2. 块状铺装材料
铺装
2.1 石块 石块、条石、石砖以及瓷砖都属于块料铺装材料,在这些铺 装材料中,石块不同于人工制造的材料。 三种石材的地质分类为:沉积岩石,变质岩、火成岩。
2
铺装
一、铺装材料的 功能作用 和 构图作用
1、功能作用
1.1提供高频率的使用 铺装材料最明显的使用功能,便是具有适应长期受磨蚀的 地方。保护地面不直接受到破坏。
如果铺装材料使用得当,它可以提供高频度的使用.而且 不需太多的装
1.2. 导游作用 铺装材料的第二个功能是提供方向性,当地面被铺成一条带 状或某种线型时,它便能指明前进的方向。
四、混凝土加上色彩涂料也可以改善其外貌
参考资料#
37
铺装
3.2沥青铺装 沥青是由细小的石粒和原油为主要成分的沥青粘剂而构成。
3.2.1 特点
1.与混凝土一样,沥青所具有的一个特点是具有可塑性 2.在施工中沥青比混凝土更简单和方便。 3.在养护方面,沥青路面却多于混凝土路面
参考资料#
38
2.2.1砖料的特点
1. 是具有暖色调。 2.是具有固定的模式,就是说,是用固定的形状和大小而 生产出成品。
参考资料#
30
铺装
参考资料#
31
铺装
参考资料#
32
铺装
参考资料#
33
铺装
2.3楔形花砖 另一种与普通砖相似的铺地材料是楔形花砖,有人将这种 材料归为石材类,但它实际象砖一样机制而成。
3-风景园林构成要素 构筑物
3.8 构筑物--墙与栅栏
3.8.2 材料
混凝土墙--现浇筑
3.8 构筑物--墙与栅栏
3.8.2 材料
混凝土墙--预制
3.8 构筑物--墙与栅栏
3.8.2 材料
木材
3.8 构筑物--墙与栅栏
3.8.2 材料
木材--挡土墙
3.8 构筑物--墙与栅栏
3.8.2 材料
熟铁材料
3.9 构筑物--座椅
3.5.1.坡道--缺点 1.为取得稳定,适宜的斜面需要较长的水平距
离
3.5 构筑物--坡道
3.5.1.坡道--缺点 2.地面潮湿时行人行走有危险
3.5 构筑物--坡道
3.5.1.坡道--设计原则 1.坡度不能超过8.33%
3.5 构筑物--坡道
3.5.1.坡道--设计原则 1.对于长距离的坡道来说,需要设置平台,被
园林设计1
LANDSCAPE DESIGN
3.4 构筑物--台阶
3.4.1.台阶的优点 1、具有稳定感 2、完成同一高度变化台阶需要的水平距离短
3.4 构筑物--台阶
3.4.1.台阶的优点 1、具有稳定感 2、完成同一高度变化台阶需要的水平距离短
3.4 构筑物--台阶
3.4.1.台阶-缺点 1、有轮的交通工具不能行驶
3.9.1 功能
休息、等候:道路边
3.9 构筑物--座椅
3.9.1 功能
休息、等候:运动场
3.9 构筑物--座椅
3.9.1 功能
休息、等候:建筑物外
3.9 构筑物--座椅
3.9.1 功能
交谈
3.9 构筑物--座椅
3.9.1 功能
交谈
3.9 构筑物--座椅
3.9.1 功能
园林造园要素
园林设计的要素园林设计的四大要素:1、地形设计风景园林的要素包括地形、景观、建筑与道路、树木与花卉。
在风景园林中,地形与许多环境因素直接相关。
地形形式包括平坦地形、凸起地形、凹陷地形、山脊和山谷。
在处理和设计地形时,首先要考虑原始地形。
如果有草原、江,丘陵等地区,稍加人工点缀就可以成为一个景点。
园林绿地中有许多活动,因此在园林建设中必须考虑不同的区域。
2、水体设计水是园林中的重要元素。
园林水可以调节空气湿度,溶解有害气体。
大水面也可以用来设计水上游乐项目。
花园水面也是许多水生植物的生长场,因此可以在水体上增加绿地面积。
水上交通的设计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形式,集中形态以整个水面为中心,周围各种建筑、山脉环绕,形成向心、凝聚的格局,能让一个小空间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3、建筑设计建筑是风景园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往往成为风景园林的重点,包括建筑小品、房屋等工程设施。
花架具有亭廊功能,为游客提供休息、遮阳、挡雨的场所。
花架形状灵活多变,可设计成梁架、单排花架、单柱式花架等多种形式。
梁架不仅是大家熟悉的葡萄架,花架也经常和其他物品组合在一起,可以在墙上开一个窗户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4、植物设计园林中的植物是所有景观元素中*重要的,不仅能体现自然美,还能有效防止空气污染,对空气净化起到很大的作用。
植物是园林中的主要景观,园林的植物和选择决定了园林绿化能否达到经济美观的效果。
在植物设计方面,要表现园林的序列景观,形成一定的空间变化,形成地域景观特色,创造观赏价值。
乔木是园林绿化的主要材料,在植物造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一.地形1.地形改造:按照园林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同造景有关的各种因素,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统筹安排景物设施,对局部地形进行改造,使园内与园外在景观上有合理的关系,这一过程叫做地形改造。
2.地形的表现方式:①等高线表示法②高程点表示法③蓑状线表示法④明暗与色彩表示法⑤模型表示法⑥计算机绘图表示法3.坡度的大小与地形的运用:①0%-1%(过于平坦):排水性差,除适于作为受保护的潮湿地外,几乎不适于作室外空间利用和使用功能的开发。
1%的坡度最好让其成为一片开阔地或保护区。
②1%-5%:该种比例的坡度对于许多外部空间和地形使用来说较为理想。
1%的坡度:假定的最小坡度,主要是草坪和草地。
2%的坡度:适合草坪运动场最大坡度,也适合平台、庭院铺地。
3%的坡度:这一比例使地面倾斜度显而易见。
③5%-10%:适合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排水性较好,但不加以控制则可能引起水土流失。
10%的坡度为人行道最大极限坡度。
④10%-15%起伏型斜坡:这种坡度有陡斜感,为防止水土流失应尽量少动土方。
⑤大于15%的陡坡:因其陡峭而不适于土地利用。
4.地形的类型:①平坦地形:所在地与周围环境地形高度一致,成为平坦地形。
平坦地形是所有地形中最简明、最稳定的地形,具有延伸性和多向性,成为人们站立、聚会或坐卧休息的理想场所,也是静水体的合适场所。
②凸地形:以环形同心的等高线布置围绕所在地面的制高点,是一种具有动感和进行感的地形,是地形形式中,最具抗拒重力而代表权力和力量的因素。
在空间中作为景观中的一个正向点,可在景观中为人定位和导向。
若在凸地顶端焦点布置其他要素,如建筑、植物,则焦点特性就会更加显著(A);凸地形在视觉上高度的增强还可借助与等高线相垂直并沿凸面地形边缘顺延朝顶部走向的线条和造型,而缠绕于凸地并与等高线平行的线条和造型,则能削弱其视觉高度(B);凸地还有助于发挥瀑布的动力和激奋作用;凸地还是一个对外部环境中的小气候具有明显调节作用的地形要素。
读书报告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地形原因:风景园林师通常利用种种自然设计要素来创造和安排室外空间已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
在运用这些要素进行设计时,地形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因素之一。
地形是所有室外活动的基础,主要讲述地形的重要性,地形的表现方式,地形的类型,以及地形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功能作用。
然而“地形”是“地貌”的近义词,意思是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起伏变化,所有设计要素和外加在景观中的其他因素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地形,并相联系。
所以在做一个设计的时候景观的各个因素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重点,不过索然地形对其他设计要素有着直接的影响,但他尚不足以成为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其他设计要素必须在不同程度上与地面相接触,因而地形便成为室外环境中的基础成分。
在平坦的地方,地形的这一普遍作用便是统一和协调,他可以从视觉和功能方面将景观中其他成分交织在一起。
相反,在丘陵和山区,地形的统一作用便失去了效果。
因为在这些地区,山脊和高低常常将整个区域分割成各独立的空间和用地。
美学特征:崇山峻岭、丘陵、河谷、平原以及草原都有些形态各异的地形,都有着自身独特、极易识别的特征。
一个国家中各地区的特点主要有占主导地位的地形所决定。
将较平坦的地区和丘陵或山地作一比较,同样能说明地形对景观特征的影响。
相对较平坦的基地和地形,就像海洋或大湖泊一样,往往显示出相对空旷宽阔的景色,人们能清晰地看到遥远的地平线或其它封闭式的较突出的路上景物。
由此,平坦地区常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连续性和统一感。
与平坦地形相比较,丘陵和山地都已在各山谷之间产生一种分隔感和孤立感。
当一个人处于两山之间的山谷中,山地的斜坡便成为视觉重点,并且天空也被局限在头顶的较小区域之中。
各类型的地形除了上述对地区性景观特征和韵律感的影响外,他们还能直接影响与之共存的造型和构图的美学特征。
从各种与小地形有关的欧洲园林设计的比较上便可窥见一斑。
跌水的使用又展示了斜坡的动态景观。
风景园林构成要素
植物可完善由其他设计因素所构 成的空间范围和布局
116
围合
117
连接
118
障景
119
控制私密性
120
3.4.2 植物的观赏特性
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质地
121
(1)植物的大小 1.大中型乔木 大乔木在成熟期可达12m高 中乔木最大高度可达9~12m
大乔木能在小花园空间中作主景树122
暗示空间边缘,划分不同形态的地表面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2)植物的色彩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3)树叶的类型
在温带地区.基本的树叶类型有三种: 落叶型、针叶常绿型、阔叶常绿型。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4)植物的质地
153
154
(5)植物的美学功能
完善作用
155
统—作用
156
157
强调作用
158
159
框景作用
160
种植设计程序与原理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3.4 构筑物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一个日益失去自然本质的时间里,人们借以返璞归真的诗 意的生命寄托物。”
94
在园林规划中,代表植物材料的图例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 一些图例只代表外轮廓,一些代表质地,另一些则代表分枝形式。不管选 择什么,在每个规划中,图例必须和谐统一,并且能清晰地表达设计理念。
浅析风景园林的设计要素及影响分析
浅析风景园林的设计要素及影响分析摘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是现代城市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永久保持城市园林艺术活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设计;园林影响力;前言各种景观元素成为城市综合体公园的主要组成,对公园主体的展示与空间表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公园的景观基本要素,一般分为山地、水面、房屋、建筑小饰品、街道、植被等,而这些因素在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的组合与表现中分别担负着组成基本要素的作用,在感觉享受上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唯有将这些基本要素和谐的相互配置结合,方可形成和谐的城市公园景观空间。
一、风景园林设计要素风景园林中的建筑风格与其他类型的建筑风格很大程度上呈现给大众不同的审美价值,它不仅要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而且还要展现出其独特的个性和观赏感。
它既要满足景区内游客的不同需求,又要注重室外空间的利用与合理的安置,并且需要保持室内室外空间的协调,从而达到美观又实用的目的。
风景园林的设计极为灵活多变,因此它在设计手法和技巧上与其他类型的建筑会有很大的不同。
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1立意优秀的设计方案不仅要追求令人记忆深刻的整体立意,更要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建筑功能的问题,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从而达到情景交融、感动人心的目的。
虽然我国拥有极大数量的园林亭台,但是这些亭台都独具一格,各有各的特点和个性,几乎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个亭台。
它们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的环境,比如花草、楼宇、溪水等合理配置,形成了独特的空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风景园林的设计也出现了一些变化,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化色彩,但是也不能缺少古典特点,更不能直接复制古典园林,要做出一定的创新和优化,简单的复制只会降低其本身的吸引力和独特感。
风景园林需要突出意境的产生和渲染,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自然环境因素。
为了凸显风景园林人文特色,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最大化发挥自然环境的价值。
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
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风景园林是一种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经过人工设计和构造,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园林空间。
它不仅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满足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
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包括了景观元素、绿化植物、景观构筑物和景观水体等。
1. 景观元素景观元素是构成风景园林的基础,它包括了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等自然要素。
地形地貌决定了园林的布局和景观的形状,可以通过山、水、岛等元素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景深感。
气候条件则影响了园林中植物的选择和园林的使用方式,例如在炎热的地区可以增加草坪和树荫的面积,以提供遮阳和降温的效果。
水资源可以通过湖泊、河流、喷泉等形式呈现,既增加了园林的观赏性,又提供了水景的声音和湿度,为人们带来舒适感。
2. 绿化植物绿化植物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通过各种形态、颜色和季节的变化来增加园林的美感。
常见的绿化植物包括了树木、灌木、花卉和草坪等。
树木可以提供阴凉和氧气,增加园林的氛围和生态功能;灌木可以作为围墙或屏障,起到分隔和隐蔽的作用;花卉则能够带来丰富的色彩和芳香,增加园林的活力和趣味性;草坪则可以提供平整的绿地,供人们休息和活动。
3. 景观构筑物景观构筑物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景点,它们可以通过形状、材料和色彩的运用来增加园林的美感和艺术性。
常见的景观构筑物包括了亭台、廊桥、假山、雕塑等。
亭台可以作为休息和观景的场所,增加园林的功能性;廊桥可以连接不同的景点,增加园林的通行性和连贯性;假山则可以通过塑造山石的形状和布局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雕塑可以作为园林的点缀,增加园林的艺术性和独特性。
4. 景观水体景观水体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形式和流动的方式来增加园林的动感和生机。
常见的景观水体包括了湖泊、河流、喷泉和水槽等。
湖泊可以作为园林的中心和主景,增加园林的广阔感和宁静感;河流可以穿行于园林之间,增加园林的连贯性和流动感;喷泉则可以通过水流的喷射和音乐的配合来增加园林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水槽则可以通过水的倒流和回旋来增加园林的动感和变化。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目录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是一本全面介绍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的书籍,对于风景 园林设计师、建筑师、规划师以及相关专业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的 目录经过精心设计,包含了以下几个重要的部分:
本书的引言部分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设计要素进行了概述, 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关于风景园林设计的全面了解。通过阅读这一部分,读者可以 初步建立起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框架,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性、功能性和美学性原则。这些原则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基 础,为设计师提供了指导和约束。
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从确定设计目标、场地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到实施建设,本书详细 介绍了每个阶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风景园林设计的要素:包括地形、水体、植物、建筑、道路和装饰元素等。本书深入探讨了每个 要素的设计特点和要求,以及如何在设计中巧妙地运用这些元素。
第八章到第十章,聚焦于水体与景观的设计要素。作者对水体的类型、特点 以及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介绍。随后,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如 何在水体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对景观的特点、分类以及在风景园林 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十一章节到第十三章,着重讲解了建筑与小品的设计要素。作者对建筑在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进行了概述。随后,详细介绍了建筑的设计原 则和方法。对小品的概念、类型以及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的第二章到第四章,详细阐述了地形与地貌的设计要素。作者指出了地 形与地貌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地形进行空间划分和景观组 织。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塑造方法,以及如何在设计中应用地貌 特征。
第五章到第七章,重点探讨了植物与生态的设计要素。在这一部分,作者详 细介绍了植物的选择、配置、种植等方面的知识。还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以 及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阐述。
3-风景园林构成要素-构筑物
3.4 构筑物--台阶
3.4.3.扶手栏杆 1.供人抓握,控制上下台阶运动方向
3.4 构筑物--台阶
3.4.4.台阶的作用 1.转换空间
3.4 构筑物--台阶
3.4.4.台阶的作用 1.转换空间
3.4 构筑物--台阶
3.4.4.台阶的作用 2.在道路尽头充当焦点
3.4 构筑物--台阶
2.构成鲜明清晰的边界
3.8 构筑物--墙与栅栏设计原则
3.8.1 勒脚
墙体或栅栏与地面的接触面
3.8 构筑物--墙与栅栏设计原则
3.8.1 墙体
墙体和栅栏线条对视觉的影响
3.8 构筑物--墙与栅栏设计原则
3.8.1 墙体
墙体和栅栏线条对视觉的影响
3.8 构筑物--墙与栅栏原则
3.8.1 墙头
3.9.1 功能
看书、用餐
3.9 构筑物--座椅
3.9.2 位置 1.角落或活动场所的边缘
3.9 构筑物--座椅
3.9.2 位置 2.树荫下或荫棚下
3.9 构筑物--座椅
3.9.2 座椅设施必须与其他设计要素相协调
3.9 构筑物--座椅
3.9.2 座椅的尺寸
3.3 水体
自由之水是自然景观中的迤逦角色。从潺潺的泉水和山 地上的壁泉到飞溅的溪流、激浪、瀑布、淡水湖和微咸的河 口,最后流入大海。水对所有人都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 一定程度上,我们与祖先有着相同的本能——亟不可待地、 不自觉地趋向水边。
3.4 构筑物--台阶
3.4.1.台阶-名词 上升面的垂直高度应一致
3.4 构筑物--台阶
3.4.1.台阶-名词 在上升面底部使用阴影线
3.4 构筑物--台阶
3.4.1.台阶-上升面的数量 一段台阶不能只有一个上升面(一步台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铺装1. 铺装的导游作用只有当其按照合理的运动路线被铺成带状时,才会发挥作用,而当路线过于曲折变化并使人走“捷径”较容易时,其导向作用便难以发挥。
在公园和校园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便是预先在规划图上标出“捷径线”,随后铺设的道路应大体上反映出这些“捷径线”,以便能消除穿越草坪的可能性。
如果在一个特殊的空间中存在着众多的“捷径线”,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将铺装材料铺成一块较大的广场,一方面允许更大的自由穿行,另一方面提供了统一协调的布局,不致于过于复杂。
2. 在进行铺装的选择时,设计师应对其在平面造型和透视效果上加以研究。
在平面布局上,应着重注意构成吸引视线的形式,及与其它要素的相互协调作用。
在透视中,平行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强调了铺装面的宽度,面垂直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则强调其深度。
3. 景观中使用铺装地面的原则:1)用在特定设计区段的铺装材料,应从帮助确保整个设计统一为原则,材料的过多变化或图案的繁琐复杂,易造成视觉的杂乱无章。
在设计中,至少应有一种铺装材料占有主导地位,以便能与附属的材料在视觉上形成对比和变化,以及暗示地面上的其它用途。
这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材料,还可贯穿于整个设计的不同区域,以使建立统一性和多样性;2)在没有特殊目的的情况下,不能任意变换相邻处的铺料及形式。
4. 为了某些特殊原因而变化铺地材料和形式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如果在相接的两个空间中,铺料及形式出现不同,那么水平高度也应有所变化,以此来分割和区别两种不同的铺地形式。
水平高度的变化主要起着过渡、媒介的作用,并由此而避免两种铺料和形式可能出现的任何直接相邻的问题。
如果在分割两种详细铺装地面,水平高度的变化不可行时,则可以采取另外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采用第三种在视觉上具有中性效果的材料放于两种材料之间。
这第三种材料能在短距离上达到前两种材料的视觉上的分隔,并减缓不一致的形式和线条相互发生的冲突。
5. 在一些气候较温和的地方,一般说不宜用砾石来代替环绕植物根部的覆盖物,否则会减少植物的繁衍,同时对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很不利。
6. 在以直线铺砌时,应该注意砖应垂直于视线横铺,而不应与视线平行,这样做的理由是横铺的观赏面比直铺大。
7. 一般说来,大道、小路或其它大面积的铺装广场,伸缩缝之间的最大间距为9m。
假缝也是混凝土地面的刻线。
假缝的深度一般仅为0.3~0.5cm,而且它根本不将混凝土路面分断成独立的路段。
从建筑的角度而言,假缝的作用是一缓冲槽,以调节可能在路表面形成的龟裂。
一些专家建议,在任何方向,假缝最好相距16cm。
8. 在具有曲线的地面上做伸缩缝或假缝时,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要避免伸缩缝和假缝与铺面边缘成锐角。
如果有可能,应尽量将伸缩缝与地面铺装边缘成直角相交。
园林构筑物1. 室外台阶的升面与踏面的大小比例需考虑:1)室外空间比较宽阔,容易使物体看起来较小,所以室外台阶比室的台阶,在尺寸上应该稍大一点;2)不同的气候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安全问题。
因此,室外的台阶应做得较宽阔而且平缓。
2. 对于踏面与升面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说,普通的原则是,升面尺寸乘以2,再加上踏面等于66cm(2R+T=66cm)升面的最小高度极限为10cm,最大高度为16.5cm。
3. 一般说来,一组台阶的升面的垂直高度应保持一个常数。
如果其高度每层都在变化,那么,顺阶而上的人就得不停地注意自己的每一步落点,经常调整步伐,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无形中增加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另外在升面的底部使用阴影线,可以提醒行人注意。
如果在升面的底部留一缩口,就形成阴影。
这种阴影线可以强调台阶的形状,使台阶在远处就很明显易见。
但是,阴影线的缩口不宜设计得太高或太深,否则它会使行人的脚被绊住或陷入夹住。
4. 一般来讲,一组台阶最少应有2-3个升面。
5. 在一组台阶中垂面的最大值应符合这样一个关系,即,两平台之间的全部升面高度之和不大于122cm,这是对无扶手、护墙等保护设施的台阶而言。
对于有保护设施的台阶最大值不超过183cm。
6. 踏面的深度无论如何不能少于28cm,这是为配合一般人脚掌的长度而定的7. 对于双向行人台阶,宽度不少于1.5m。
8. 为了人们抓握方便,扶栏的高度为离踏面前沿约81-91.5cm。
此外,扶栏还应在台阶的始端和终端各自水平延伸出46cm左右,这样,行人在上下台阶前后仍可短距离地握住扶手。
一般来说,为了安全起见,一组台阶,特别是在公共场所,至少应配置一根扶栏,对于宽大的台阶来说,扶栏之间的间距应为6-9m。
9. 坡道的设计原则:1)坡道的倾斜度其最大比例无论如何不能超过8.33°或12:1。
按照12:1的最大坡面边坡率计算。
若要设计出一垂直高度为1m的斜面,其水平距离应为12m。
对于长距离的斜面来说,被平台所隔开的两级坡道最大长度不得超过9m,而平台的最小长度应为1.5m(也就是说,每隔9m应设计一个平台)。
2)至于说斜面的最小宽度则与台阶相类同,并根据其单行道或双行道面定出宽度。
坡道的两边应有15cm高的道牙。
并配置栏杆来限制行人与坡道。
栏杆扶手的高度与位置,跟台阶的标准一样(高于地面81-91.5cm)一般说来,坡道应尽可能地设置在主要活动路线上,使得行人不必离开坡道而能达到目的地。
3)坡道的位置和布局应尽早地在设计中决定,这是因为我们需将它与设计中的其它要素相互配合,否则坡道会显得格格不入。
10. 当墙体或栅栏与观赏者之间的高度与视距为1:1时,墙体和栅栏便能形成完全封闭。
如果墙体和栅栏超过1.83m高时,空间封闭感将达到最强。
而那些低矮墙体或矮灌木只是暗示空间,而无实体来封闭空间围。
11. 座椅的设计与安放位置必须配合其功能,如主要道路旁、人多的转角处或能俯视广场的地点,都是观察别人的好位置。
如果座椅背靠墙或树木,最令人觉得安稳、踏实。
另一个理想场所是在树荫下或荫棚下。
秋冬之际,建筑物南边的座椅可以接受温暖的,比较受欢迎。
此外,应该注意不使座椅受到冬天寒冷的西北风的侵袭。
在冬春季节,座椅决不应设置与建筑物北面或处于冬季寒风吹袭的廊中。
12. 座椅的舒适尺寸:对于成人来说,座位应高于地面46-51cm,宽度为30.5-46cm之间。
如果加靠背,那么靠背应高于座面38cm。
而且座面与靠背应呈微倾的曲线,与人体相吻合。
设计师也可能会设计出带扶手的座椅,那么扶手应高于座面15-23cm。
座面下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放腿和脚。
这样,所有座椅的腿或支撑结构应比座椅前部边缘凹进去至少7.5-15cm。
另外,如果座椅下不做铺地材料,那么在座椅下面就应铺硬面材料和砾石,防止该区因长期受雨水和践踏出现坑穴。
水1. 增强水映射效果的因素:1)从赏景点与景物的位置来考虑水池的大小和位置。
对于单个的景物,水体应布置在被映照得景物之前,观景者与景物之间,而长宽取决于景物的尺度和所需映照得面积多少而定;2)水池的深度和水池的表面色调。
水面越暗越能增强倒影。
要使水色深沉,可以增加水的深度,加暗池面对色彩。
要达到变暗的有效方法,是在池壁和池底漆上深蓝色或黑色;3)水池的水平面和水面本身的特性。
要使反射率达到最高,水池的水平面应相对地高一些,并与水池边沿高度造成的投影有关,以及水面的大小和暴露程度。
同时有倒影的水池要保持水的清澈,不可存有水藻和漂浮残物;4)保持水池形状的简练,不至于从视觉上破坏和妨碍水面的倒影。
2. 瀑布分为三类:1)自由落瀑布;2)叠落瀑布;3)滑落瀑布。
3. 喷泉可分四类:1)单射流喷泉;2)喷雾式泉;3)充气泉;4)造型式泉。
4. 单管喷泉的高度取决于水量和压力两因素。
当喷出的水落回池面时,会造成独特的水滴声,股独特的单管喷泉适合安排在幽静的花园中和室外空间的安静休息区。
5. 喷雾式泉外形较细腻,看起来闪亮而虚幻,同时还会发出“嘶嘶”的声音。
作为一设计元素,可以用来表示安静的情绪。
喷雾泉也能作为增加空气湿度和作为自然空调因素,布置在室外环境中。
6. 充气泉很适合于安放在景观中的突出景点上。
7. 造型喷泉有着透明度、优美造型的外貌,最适合于安放在要求有造型的公共空间,而不适合于悠闲空间。
地形1. 在设计过程中的基址分析记得,正确估价某一已知园址时,最明智的做法是首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该地形既不平坦,又不均匀时。
基址地形的分析能知道设计师掌握其结构和方位。
同时也暗示风景园林师对各不同的用地、空间以及其它因素与园址地形的在结构保持一致。
2. 设计程序中首要任务之一,通常是要绘制“基础图”(base sheet)或园址的地形图。
这种原地形图通常绘有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植物。
原始地形图可通过现场勘测、地图测绘或航测等方式绘制而成。
3. 所有的设计思想和方案,都可以覆盖于原地形图上的透明纸上进行研究推敲和绘制。
1)在原地形图上大致画出用地的功能分区图。
2)研究各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原有地形的关系。
4. 从排水的角度来考虑,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于1%的坡度。
此外,调节地表排水和引导水流方向,乃是园址地形设计的重要而又不可分割的部分。
5. 在大陆性温带地区,朝南的坡向在冬季比其它任何方位的坡向受到的直接日照要多。
朝北的坡向在冬季几乎得不到日照。
在夏季,所有方位的坡度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日照,其中西坡所受辐射最强,这主要因为它直接曝晒于午后的太阳之下。
6. 大陆性温带地区的东南坡向由于不受冬季风的侵袭,而受益于夏季微风的吹拂,冬季太阳的辐射和间接受到夏季午后的光照等原因,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开发地段。
7. 网球场的理想位置应在1-3%的坡度上。
8. 就大多数园址平面图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1:100-1000),等高差一般有1m或0.5m。
而地区性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为1:5000-30000),平面图的等高差可为5m、10m、15m。
9. 等高线使用原则:1)原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
2)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线在平面图上用实线表示。
3)所有等高线总是各自闭合,决无尽头。
4)等高线决不会交叉。
每一条等高线其一侧是较高点,而另一侧是较低点。
较低点决不可同出现在一条等高线的两侧。
5)除了要表示一座固有的桥梁或某一挑悬物,等高线是不能互相交叉的。
等高线也不应在一幅没有围墙或伸出物的土质园址平面图上交叉出现。
但是,如确有围墙的存在,那么等高线将相互重叠,从而在平面图上形成一条单一的直线。
10. 在对某一标高点使用插入法时,首先应确定制图比例尺和等高距离比例。
第二步是测量水平距离的比例。
标高点距离等高线和低等高线的比例,这样便建立了这两个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11. 修建居民住宅坡度分析:0-1%斜坡,,太平坦不利于排水;1-5%斜坡,理想的地形条件,只需最小程度的挖方;5-10%斜坡,适于楼房建造,但需在坡度较高围更仔细地选址;10-15%斜坡,住宅单元需呈错层状,并与等高线平行,以减少挖填土方量,同时还需建造挡土墙;15%以上的斜坡,住宅需采用特殊建筑方式进行修建,如支持柱式工程,道路的铺设及设施选取不易且造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