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胶子、《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背景及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发展。
简介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使用多媒体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1.4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提出问题:“你们认为都市和文化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繁荣有什么关系?”2. 讲解:简介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发展,强调都市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中的重要性。
3.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宋元时期文化特点的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艺术、科技等方面进行思考。
第二章: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发展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简介宋元时期都市的发展和规模。
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功能。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和史料,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的发展特点。
使用多媒体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4 教学步骤1. 导入: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一个都市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2. 讲解:简介宋元时期都市的发展和规模,引导学生关注都市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功能。
3. 分析:让学生阅读地图和史料,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小组讨论。
4. 展示: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全班讨论。
第三章: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简介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和作品,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
使用多媒体展示宋元时期的文化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1. 导入: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点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2. 讲解:简介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变化。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第12课,主要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材通过讲述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以及元大都的繁荣景象,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有一定认识。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补充和完善。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都市的繁荣景象和科技、艺术成就的认知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掌握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教学难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宋元时期与其他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宋元时期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繁荣景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
同时,教师讲解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❶教学分析➷内容要点: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文学艺术成就,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认知提示:正确认识世俗文化与市民生活的关系,正确看待宋词与元曲,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解读:本课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分别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在“繁华的都市生活”这一部分, 教材首先描述了北宋开封大相国寺的繁华场面,然后介绍了宋代城内的娱乐兼商业场所一瓦子,接着介绍了杂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最后是对传统节日的说明。
通过这几方面的描述,我们能对宋元时期的都市面貌和市民生活有初步了解。
其中“瓦子”和杂剧可视为本课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
关于宋元时期的文化,本课主要介绍了宋词和元曲两种艺术形式。
这两部分头绪多,教学时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立足核心素养,发挥育人作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历史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加明确了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需要构建历史思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巧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本课的学习离不开学生对史料的搜集与探究,以史料为载体,以问题为突破,通过图片史料、文字史料的分析,感知历史事实,感受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与文化,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创新学习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本课运用情景创设,学生各个社团活动的展示,厘清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立足当下所处的城市背景,理解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四)在课堂教学中厚植家国情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家国情怀的培育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在历史教学中,要巧妙挖掘家国元素,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和文化的繁荣。
本节课通过介绍宋代都城东京(今开封)和临安,以及元代大都(今北京)的兴衰,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市的繁华景象。
同时,本节课还重点介绍了宋代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成就,以及元代戏剧、书法、绘画等领域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宋代和元代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具体内容,以及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元时期都城东京、临安和大都的兴衰过程。
(2)掌握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3)了解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的繁华景象。
(2)采用比较法,分析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特点。
(3)小组讨论,探讨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宋元时期都城东京、临安和大都的兴衰过程。
(2)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3)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1)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原因。
(2)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
2.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材通过讲述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繁荣景象,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都市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掌握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特点,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2.难点: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料。
3.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师逐个讲解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特点,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讨论成果。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4)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教师讲述: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时期的城市教师讲述: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展示宋代城市繁华的相关图片。
图片展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学习目标】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2.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3.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审美观,提高鉴赏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新课解析】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一、宋元时期的大都市1、著名的大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时的大都等。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大相国寺,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
位于开封闹市中心的自由路西段,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古刹。
千百年来,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戏剧、小说的喧染,使其驰名中外,更有相公相婆、千手千眼观音、鲁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使它更具有传奇色彩。
2、瓦子的出现(1)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2)瓦子的出现: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活动内容:商业广告、艺人卖艺(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等)、摊位(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剃头、相面、算卦等。
蹴鞠是一种类似现代足球运动的球类运动,在宋代深受皇室和百姓的喜爱。
(4)发展:南宋临安城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等,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
(5)影响:瓦子的出现反映出城市的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
瓦子的内容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也有精神生活方面的,反映了宋代商业领域的扩展。
3、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杂剧形成于宋代。
元代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喜爱。
4、节庆习俗(1)宋代民间传统节日很多,最受百姓重视的是元旦、寒食、冬至三大节,除三大节日外,宋代民间还有立春、社日、元霄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4)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 过程与方法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教师讲述: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时期的城市教师讲述: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展示宋代城市繁华的相关图片。
图片展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2课,主要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材通过讲述宋代东京城和南宋临安城的风貌,以及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繁荣。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程度以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具体成就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风貌,掌握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的都市风貌,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教学难点:对于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成就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以便于合作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风貌,如东京城和临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宋元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都市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品教案
教学课题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型新学习目标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2.了解宋词和元曲的艺术成就,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和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课程标准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品教案1(材料导向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史料解读。
材料:瓦子又称“瓦肆”“瓦舍”,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5.图片展示。
杂剧演员6.学生根据图片和教材抢答宋元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答案提示:杂剧。
7.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答案提示:春节(宋代叫元旦)。
还有元宵节、中秋节等。
8.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从知识结构方面来看,刚刚小学毕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还比较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还比较简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看,能力水平不一,也有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
而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正是对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
结合导学案所提供的材料和所学知识,认识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承接宋元时期的经济概况,从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方面来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是宋元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的加强的结果。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宋元都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的生活多姿多彩,宋元文化也得到巨大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的许多社会风尚都值得后人赞叹,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部编人教版七下 第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了解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著作《资治通鉴》。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搜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经济高度发达,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同时,宋词作为一种新体诗歌,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时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景象?在宋词的创作上,又有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二、新课讲授(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材料展示:材料展示《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幅画描绘了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教师提问: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大都市?学生回答: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教师讲解: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游人如织。
每月举办多次庙会,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材料展示:材料一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开封每逢元宵等节日,“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材料二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材料三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教师讲解:宋元时期的很多诗词都是我国传统节日的写照。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参考教案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本课展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设问:你能猜出来这些艺人陶俑在做什么吗?知道宋元时期的杂剧演出遍及城乡各地,为民众所喜爱。
人们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从出土的文物中了解历史,让学生知道文物也是史料的其中一种形式。
本课讲授一、宋元时期的都市1.繁华兴旺的大都市结合图片展示,思考:结合所学,北宋都城开封的商业区在时空分布上有何变化?展示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示意图,结合三则各都城的史料,进行阅读。
展示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宋朝城市出现了哪一阶层?2.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展示大相国寺的图片,以及《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
是著名的佛教寺院,也是繁华的贸易市场。
结合地图册图片,以及《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了解瓦子的分布。
思考:什么是瓦子?材料中提到的瓦子中的“勾栏”,又是什么?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寻找其中的娱乐活动和勾栏、瓦子。
阅读《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以及教材的“相关史事”介绍,知道北宋都城开封的夜市。
结合教材的元墓出图的陶俑和宋代墓葬散乐壁画,了解此时的杂剧艺术。
展示四首诗词,设问:宋人笔下的诗词,讲述的是哪个节日。
教材“课后探究”,思考:宋代市民学生结合第9课《宋代商业都市的发展》所学,回答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成为都市生活繁荣的基础。
知道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大相国寺,既有商品交易,也有娱乐演出,是东京城内的一个大瓦子。
结合视频《中国通史》的介绍,了解: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观看名画进行寻找。
感悟市民阶层的娱乐性文化,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消费特征。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歌舞等技艺。
学生活动,阅读和思考。
学生从城市的发展和结合地图所示,以及课文上下文联系,培养学生时空素养和历史学习的联系的思维。
将地图与史料联系,培养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地图结合史料的记载,突出大相国寺的功能,从中体现出北宋市民的生活特色。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标要求1、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都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
2、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人物。
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与宋词元曲兴盛的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很多大城市,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和元朝的大都,它们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词元曲这些较世俗化的文学形式流行起来,又进而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因此宋元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宋元文化繁荣昌盛。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有限,特别是文化史本身也较枯燥无味,本课通过丰富的图片来直观展示宋代都市生活给学生以生动的历史形象,再用节日猜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应当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宋元时期繁华都市生活的主要表现,了解宋代已出现的传统佳节,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家。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图片,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荣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节日竞猜,知道宋朝就有了哪些传统节日,通过宋词、元曲的赏析,体会其风格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的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宋词2.难点:如何理解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兴盛的关系方法与媒体综合启发式教学、讲解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新版) 第二单元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新版)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有哪些?教师归纳:随着南方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城镇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突破都反映出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城市的发展、变化和繁荣不仅对市民的衣食住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关于节庆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指出宋朝都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流传至今的重要传统节日有哪些在宋朝已经出现了?哪些活动今天已经不多见了?哪些活动与今天还有类似之处?教师最后阐述节庆活动是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取传统节庆活动优秀的精华部分,丰富我们的生活。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词到宋代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2.通过赏析《元大都平面图》等,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了解宋朝传统节日习俗的特点;搜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3.感受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学难点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是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描写杭州的词句。
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宋词元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当时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景象?在宋词元曲的创作上,又有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探究新知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一)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大都市。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
【教师活动】提问:北宋的开封最繁华的是哪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大相国寺。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及教材第54页《相关史事》。
【学生活动】了解北宋开封大相国寺繁华的都市生活。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元大都平面图》及相关材料,介绍元朝大都的繁荣。
【学生活动】了解元朝大都繁华的都市生活。
(二)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师活动】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出示材料,介绍瓦子是一个综合性的娱乐场所,不出瓦子,就能解决逛街、休闲、饮食的需求。
【学生活动】了解宋代的瓦子。
【教师活动】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新民中学胡元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瓦子、《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教师归纳:随着南方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城镇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突破都反映出城市面
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城市的发展、变化和繁荣不仅对市民的衣食住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关于节庆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指出宋朝都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
动?流传至今的重要传统节日有哪些在宋朝已经出现了?哪些活动今天
已经不多见了?哪些活动与今天还有类似之处?教师最后阐述节庆活动
是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取传统节庆活动优秀
的精华部分,丰富我们的生活。
(二)宋词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词在
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
式之一。
2.词到宋代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宋代的词人层出不
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3.重要的词人:
(1)苏轼: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髙了词的格调。
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人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播放视频,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
共同体会该词的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醉江月。
生:笔力纵横,豪迈奔放,可说是英风豪气,高唱入云。
开创了一代豪
放词人的先河,达到了无事不可人、无意不可言的境界。
师:全篇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为宋词开创了全新的境界,被誉为“千古绝唱”。
吟诵这壮美的词句,谁能想到苏轼已经被贬到黄州,正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2)李清照: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如: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未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裳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师: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3)辛弃疾:南宋词人。
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融为一体,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欣赏《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体会词风与苏轼风格的相似之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师:风格豪放,慷慨激昂,气势雄壮。
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
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三)元曲
1.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结合P58《相关史事》了解《窦娥冤》的大致内容。
教师可补充介绍
《窦娥冤》被列为十大悲剧之一,而关汉卿也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
四、课堂小结:
浩瀚的史学,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不仅仅让我们领
略了宋元文化的风采,也感受了前人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格魅力,深
刻理解了成功的艰辛。
同时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中陶
冶了情操,纯净了我们的灵魂。
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看今朝,展
未来,还看吾辈!相信同学们定会奋发努力,再创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完成练习册上本课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