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风湿病科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沉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装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装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2009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A:受累关节-1个大关节(0分)-2—10大关节(1分)-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超过10个小关节(至少一个大关节)(5分)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RF和ACPA(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抗瓜氨酸化的蛋白抗体)阴性(0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
(2分)-RF和ACPA,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项结果)-CRP和ESR均正常(0分)-CRP和ESR异常(1分)D:症状持续时间-<6周(0分)-≥6周(1分)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
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二)症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尪痹病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病就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与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湿痹阻证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 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
尪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 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 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 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 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 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 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 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 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醪、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尫痹中医诊疗方案
尫痹中医诊疗方案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表现为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畸形等。
中医认为,尫痹的发生与风寒湿三外邪入侵体内,耗损正气,致使气血运行障碍,气滞血瘀,湿邪内生等有关。
因此,中医诊疗尫痹的原则是祛风祛寒湿,活血化瘀,调理气血。
下面是中医诊疗尫痹的方案:一、辨证论治:中医辨证分为寒湿邪证型、气滞血瘀证型、气血两虚证型等多种类型。
1.寒湿邪证型: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畏寒,喜按暖,日间痛轻夜间痛重,舌苔白腻,脉弦。
治疗原则是祛寒湿,温经通络。
常用药物:附子细辛汤、吴茱萸汤等。
2.气滞血瘀证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形态畸形,疼痛固定不移,压痛明显,舌质暗紫,苔薄白,脉弦涩。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调理气机。
常用药物:桃红四物汤、祛风活血汤等。
3.气血两虚证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面色苍白,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是补益气血,调理关节。
常用药物:四君子汤、当归煮鸡蛋等。
二、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尫痹可在缓解疼痛、消肿止痒、促进血液循环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常见的穴位有阳关、曲池、合谷、肩井、秋泻等,一般每次选取4-6个穴位,每周1-2次,坚持治疗数月。
三、草药外治:中药外治是通过吸收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改善局部症状,促进关节修复。
常用的方法是药物外敷、药物浸泡、药物熏蒸等。
常见的外用药物有乳香、没药、当归、红花、乌梅等,可用于熏洗患处或使用草药浸泡,每天1-2次。
四、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热量刺激经络穴位,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常用的艾灸穴位有肩井、合谷、阳关、肘髎等,每日随机选择3-5个穴位进行灸治,每个穴位持续灸治5-10分钟。
综上所述,中医诊疗尫痹的方案包括辨证论治、针灸治疗、草药外治和艾灸疗法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草药,长期坚持治疗,达到修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优势病种类风湿关节炎(尪痹)诊疗方案
附件1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中医TCD编码:BNV070;西医ICD-10编码为:M06.991)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2009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A:受累关节-1个大关节(0分)-2-10个大关节(1分)-1-3个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4-10个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超过10个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B:血清学(至少需要一项结果)-RF和ACPA(抗瓜氨酸化的蛋白抗体)阴性(0分)-RF和ACPA,至少有一项是低低度阳性(2分)-RF和ACPA,至少有一项是高低度阳性(3分)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一项结果)-CRP和ESR均正常(0分)-CRP或ESR异常(1分)D:症状持续时间-小于6周(0分)-大于等于6周(1分)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
评分大于或等于6分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沉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润,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细。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旌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1-94 ) o延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疫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斶,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騁、肩醪、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湿痹阻证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诊疗规范
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诊疗规范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该病属于中医风湿病(痹证、痹病)范畴,中医可诊断为“尪痹”。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4)对称性关节炎(≥6周)。
(5)皮下结节。
(6)手X线改变。
(7)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痛处游走不定,或见关节肿胀,屈伸不利,阴天加重,得热则舒,遇寒加重,恶风胃寒,舌质淡红,苔白或薄白、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弦紧或浮紧。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皮色不红,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口淡不渴,舌质淡暗,苔白或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或弦紧。
3.湿热阻痹证:关节红肿热痛,晨僵,有重着感,步履艰难,烦闷不安,发热,汗出,口渴或渴不欲饮,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或濡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胀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皮下硬结,关节局部肤色晦暗,肌肤干燥无光泽,或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苔腻,脉沉细涩或弦涩。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21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缺乏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湿痹阻证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风湿病科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2019年版)径说明:本路径主要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住院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编码为:M06.99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10 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2.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DMARDs、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总补体CH50;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环瓜氨酸抗体(CCP);双手、胸部X线片;抗核抗体谱;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电图。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病就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得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得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与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得“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得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湿痹阻证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38-风湿病科--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3)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
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4)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查RF、血沉、ASO等与风湿痹、尪痹、痛风相鉴别。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炎分类标准及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骨关节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由于发病部位、症状、体征的不同,骨关节炎的分类标准分为: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膝骨关节炎分类标准、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
(1)骨关节炎放射学病情分级标准(Kellgren和Lawrence法分5级)0级:正常。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Ⅱ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显,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2)骨关节炎功能分级Ⅰ级:可作各种活动。
Ⅱ级:中度受限,虽有1个或多个关节不适或活动受限,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
Ⅲ级:明显受限,只能生活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
Ⅳ级:卧床或坐卧,生活不能自理。
(二)证候诊断1.肝肾亏虚证: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曲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日久关节变形。
或关节冷痛,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小便频数;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淡胖,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弦;或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数。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专题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原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原则》(ZY/T001.1-94)。
尪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旳疾病。
2.西医诊断原则: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旳类风湿关节炎分类原则和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原则。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旳“类风湿关节炎分类原则”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旳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变化。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边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局限性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用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湿痹阻证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39-风湿病科--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1-94)。
多以单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为主,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物,饮酒与外感风寒等诱发。
反复发作后可出现“块瘰”(痛风石)。
血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常为首发症状。
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无症状的间歇期、高尿酸血症,对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的典型病例,目前多采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同时应与蜂窝织炎、丹毒、感染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假性痛风等相鉴别。
2.间歇期痛风:为反复急性发作之间的缓解状态,通常无明显关节症状,此期诊断有赖于既往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的病史与高尿酸血症。
3.慢性期痛风:反复急性发作多年,受累关节肿痛等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皮下痛风石多于首次发作10年以上出现,是慢性期的标志。
4.肾脏病变:慢性尿酸盐肾病可有夜尿增多,出现尿比重和渗透压降低、轻度红白细胞尿与管型、轻度蛋自尿等,甚至肾功能不全。
此时应与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风相鉴别。
(二)证候诊断1.急性发作期(1)湿热蕴结证:发病急骤,局部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病与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得温则舒,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木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
2.间歇期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倦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doc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湿痹阻证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由风寒湿等邪气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10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⑤皮下类风湿结节⑥手X线改变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2010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A:受累关节- 1个大关节(0分)- 2~10大关节(1分)-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超过10个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 RF和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0分)- RF和CCP,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2分)- RF和CCP,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1项结果)- CRP和ESR均正常(0分)- CRP或ESR异常(1分)D:滑膜炎持续时间- <6周(0分)- ≥6周(1分)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
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总分≥6分者可诊断为RA。
(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关节疼痛、重者,或有肿胀,风邪偏盛者痛处游走不定,寒邪胜者关节冷痛,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或滑或弦紧。
2.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4.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畏寒喜暖,临床常伴气血亏虚可有乏力,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风寒湿痹证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1)推荐方药:风湿偏盛者选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川芎、秦艽、桂枝、青风藤等。
寒湿偏盛者可选用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制川乌(或制附片)、桂枝、赤芍、生黄芪、白术、当归、生薏仁、羌活、防己、生甘草等。
或选用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2)中药泡洗: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药物,煎煮成200ml,使用中医泡脚桶,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小于42度,浸泡数分钟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防止烫伤皮肤。
(3)穴位贴敷:选用具有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药物,并用胶布固定,一般贴敷6h取下,注意预防皮肤过敏反应。
(4)对于寒湿偏盛者,可使用中药全身浸浴:适用于四肢多关节疼痛、怕风、怕凉者。
具体操作:根据患者临床证候特点,选择川乌、桂枝、细辛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药物,煎煮成1000ml,然后使用专门全身浸浴桶,然以泡洗下肢,若无心慌胸闷或其他不良反应,可保持颈部以下部位泡洗于药液中,一般保持水温在42度左右,泡洗时间15~30分钟。
(5)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根据病情特点,选用川乌、草乌、桂枝、细辛等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作用中药,煎煮成200ml每袋,每次使用1袋,通过专门的离子导入设备,将药物通过低中频电流导入肿痛关节,使用导入的药物温度控制在37度左右,避免水温太高或电流过大,从而引起皮肤烫伤或者引起患者不适。
2.湿热痹阻证治法:清热除湿,活血通络(1)推荐方药:宣痹汤合三妙散加减。
生薏仁、防己、滑石粉、连翘、苍术、黄柏、金银花、萆薢、羌活、赤芍、青风藤等,血虚合并湿热痹阻者可选用当归拈痛汤加减。
或选用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药泡洗:选用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中药进行泡洗治疗。
(3)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根据病情特点,选用土茯苓、苦参、芒硝、黄柏等具有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进行离子导入。
(4)中药外敷疗法:根据病情选用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之品进行外敷治疗。
操作:温水调成糊状,外敷肿痛关节局部,厚度0.8~1cm,外敷时间30分钟后洗净,避免皮肤过敏反应。
(5)饮食疗法:宜食用宜进食清热除湿,活血通络的食品,如薏苡仁、红豆、黄瓜、苦瓜、冬瓜、丝瓜、绿豆芽、绿豆等。
食疗方:丝瓜绿豆汤、冬瓜薏苡汤。
湿热痹阻证患者应避免食用羊肉及辛辣之物。
3.痰瘀痹阻证治法:活血行瘀,化痰通络(1)推荐方药:小活络丹合身痛逐瘀汤加减。
炙没药、地龙、制南星、白芥子、当归、赤芍、川芎等。
或选用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药泡洗:选用活血行瘀,化痰通络中药进行泡洗治疗。
(3)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根据病情特点,选用皂刺、夏枯草、乳香、没药等具有活血行瘀,化痰通络作用的中药进行离子导入治疗。
(4)穴位贴敷:可根据病情选用活血行瘀,化痰通络药物,贴敷于关节局部,并用胶布固定,一般贴敷6h取下,注意预防皮肤过敏反应。
4.肝肾不足证治法:补益肝肾,蠲痹通络(1)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桑寄生、炒杜仲、怀牛膝、细辛、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熟地黄、鸡血藤、乌梢蛇、蜈蚣、地龙、生甘草等。
若伴有气血两虚者,亦可选用八珍汤合蠲痹汤加减。
常选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生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木香等药。
或选用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药泡洗:根据病情选用补益肝肾,蠲痹通络中药进行泡洗治疗。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特点,选用补益肝肾、蠲痹通络药物或随证加减。
(4)饮食疗法:宜食补益肝肾的食品。
如甲鱼、山药、枸杞子、芝麻、黑豆等。
食疗方:山药芝麻糊、枸杞鸭汤等。
若伴有气血亏虚者,宜食补益气血的食品,如大枣、薏苡仁、山药、阿胶、鸡肉、牛肉、乌骨鸡、黑芝麻等。
食疗方:大枣山药粥、乌鸡汤。
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是本病的重要病理环节,贯穿疾病始终,故RA之不同证型,不同病理阶段,均应配合活血化瘀之品。
此外,可根据患者病情辨证选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以下中医疗法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候。
1.贴敷疗法:根据天人相应及中医的整体理念,选用特定穴位,进行三伏贴、三九贴或春秋分贴敷。
常用药物:白芥子、荜拨等作为基本处方,粉碎研末后加姜汁调匀做在专用贴敷膜上。
操作:取穴:肝、脾、肾、命门等穴位。
操作:患者取坐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贴于相应穴位,一般贴敷4~6h可取下,注意关注皮肤反应,出现皮肤过敏者需及时取下,必要时请皮肤科专科大夫协助处理。
2.针灸治疗:对于关节疼痛者,可辨证选用针灸治疗。
主穴:行痹:合谷、血海、外关;痛痹:合谷,足三里、曲池;着痹: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热痹:大椎、曲池。
根据病机,可在主穴基础上根据疼痛部位进行选穴。
针刺方法:寒湿偏重者,以针为主,针灸并用。
热邪偏盛者,则应浅刺、疾刺或刺络放血。
久病肝肾亏虚者,使用补法。
3.针刀疗法:对于关节局部有压痛,或有触及结节者,根据病情选用针刀疗法治疗,以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操作:常规无菌消毒操作,根据受累关节,选用合适的压痛点或结节处,进行经筋的松解,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
治疗后可适量活动,改善关节的功能。
4.康复训练:(1)关节康复训练:有关节功能障碍者,操作时主要根据对受累关节的功能测试结果及影响活动的因素确定,常选用持续被动运动(CPM)模式和等张模式。
患者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注意应在四肢关节在不引起疼痛的范围内,每天至少1次,1周可休息1~2天。
(2)骨质疏松康复训练:伴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使用骨质疏松治疗康复系统进行治疗。
(三)西医治疗西医治疗可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根据病情选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激素等进行治疗。
若出现关节腔积液者,可根据病情选用复方倍他米松行关节腔注射;如膝关节中-重度滑膜炎合并积液,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择超微创针刀镜手术;RA晚期关节严重畸形者,可行关节置换术治疗。
(四)护理调摄要点1.饮食起居调摄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禁饮酒;避风寒、慎劳累。
2.情志调理:重视情志护理,避免情志刺激;帮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护理:(1)活动期关节护理:病情活动期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尽量将病变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如膝关节应尽量伸直,肘关节应尽量屈曲等。
(2)缓解期关节功能锻炼护理:病情稳定时应及时注意关节功能锻炼,如慢步、游泳锻炼全身关节功能;捏核桃或握力器,锻炼手指关节功能;双手握转环旋转,锻炼腕关节功能;脚踏自行车,锻炼膝关节;滚圆木,踏空缝纫机,锻炼踝关节等。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临床缓解:中医临床症状基本缓解,症状积分减少≥70%。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5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好转,症状积分减少≥2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无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20%。
2.西医疗效判断标准(1)疾病活动度评价:参照http://www.das-score.nl/das28/en/网站国际DAS(disease activity score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28(CRP)评分拟定。
(2)参照/HAQ/HAQ-DLhtml网站健康评价调查表(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拟定;3.生活质量评价:以病人HAQ指数进行评分。
(二)评价方法1.中医证候评价: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积分评价。
2.西医疗效评价:参照西医疗效评价标准,以疼痛VAS评分、DAS28变化进行评价。
(1)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关节疼痛采用100mm的视觉模拟评分,0mm表示无疼痛,100mm表示极度疼痛。
轻度疼痛记录为1~30mm,中度疼痛记录为31-60mm,重度疼痛记录为61~100m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2)疾病活动度评价方法:参照国际DAS(disease activity score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28(CRP)评分评价疾病活动度。
需要:关节压痛数(0-28个)关节肿胀数(0-28个)CRP(mg/L)VAS患者总体健康评价(mm)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详细记录上述指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DAS28(CRP)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