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重点

合集下载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人际交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际关系。

本文将探讨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理和技巧。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理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交往中会根据对方的言行和外貌等信息来评价对方的特质和意图。

这种评价会影响我们对对方的态度和行为。

例如,如果我们认为对方友善和可信赖,我们就会更愿意与对方交往。

2.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概念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表现和对他人的看法。

如果我们对自己有积极的自我概念,我们就会更自信和乐观,从而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3. 亲和力亲和力是指个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亲和力受到个体的性格、外貌和社交技巧等因素的影响。

具有高亲和力的人更容易与他人建立深入的关系,而缺乏亲和力的人则可能面临交往困难。

4. 人际吸引力人际吸引力是指个体在交往中对他人产生吸引力的能力。

人际吸引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貌、智力、幽默感和社交技巧等。

具有高人际吸引力的人更容易吸引他人的注意和喜欢。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学技巧1. 积极倾听积极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技巧。

在交谈中,我们应该专注于对方的言语和情感,表达出真诚的兴趣和关心。

通过积极倾听,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建立起更深入的交流。

2. 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我们的面部表情、姿势和眼神等都会传递出信息。

通过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并且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

3. 积极表达积极表达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我们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通过积极表达,我们能够建立起开放和诚实的交流,从而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4. 解决冲突冲突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

《人际交往心理学》复习纲要 2014年6月

《人际交往心理学》复习纲要   2014年6月

第一章心理学基本知识一、心理学的定义情绪情感、意志是随着认识产生的。

认识也受到情绪情感、意志的影响。

2、个体心理差异内控者:相信自己控制事件发展的能力外控者:相信他人和外部事件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因素三、关于心理源自先天与后天之争心理现象是神经系统的属性,是由物质发展演化产生的。

四、人的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反射是一切心理现象产生的方式,它是有机体对外界和内部刺激的规律性问答。

脑是心理的器官,受损直接影响心理活动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现象的产生,首先是由于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的存在。

马克思:(心理活动)是在人类头脑中变位了变形了的物质。

同时,人也积极的作用于周围世界。

拓展思考“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3、心理活动与实践活动密切关系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形成态度的基础。

心理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指针。

不同的客观现实条件结合个人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理特点,就造成不同的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马克思:只有当实际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时,现实世界的宗教才会消失。

第二章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完美的状态”。

心理健康,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均能保持在知、情、意和个性心理诸方面良好、健康的效能状态,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

身心合璧快乐健康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正常的智力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反映人的聪明程度2、良好的情绪主要体现在情绪的稳定性和乐观向上的心境上情绪注意—自觉情绪反应—适当强度情绪调控—自觉有效、稳定的3、健全的意志明确的目标追求善于自制4、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和好朋友,不自卑、也不自大5、正确的自我观念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优缺点贵在“自知之明”6、适度的行为反应行为反应与自己的年龄、社会角色、所处环境相符合7、完整统一的人格人格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完整统一的人格在大学生身上体现为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协调一致,襟怀坦白、表里如一,能为他人、集体和社会所认同8、积极的社会适应力适应社会变化,较好地调整个人期望与社会期望的矛盾冲突不逃避、孤僻、符合社会规范三、积极行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1、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尺度日常生活中,多数人的心理是处于健康与病态之间的第三状态判断心理健康状况应当持发展的眼光2、压力与健康:1)、什么是压力压力是伴随可预测的生理变化、生物学变化和行为变化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10黄金法则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10黄金法则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10黄金法则1.尊重他人: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法则之一是尊重他人。

要尊重他人的感受、观点和边界。

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人,要接受他们的个体差异,并保持开放的心态。

2.倾听并理解:倾听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

要真诚地倾听他人的话语,并且努力理解他们的意见和观点。

不要打断或嘲笑他人,而是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

3.表达自己:除了倾听他人,也要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

清楚地传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但要注意语气和方式,以免给他人带来冲突或伤害。

4.积极沟通: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保持沟通是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关键。

要定期与他人交流,并分享自己的生活、成就和困难。

通过沟通,增进与他人的亲密感和信任。

5.学会妥协: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分歧和冲突。

学会妥协是解决分歧的有效方式。

要学会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尊重他人的意愿,并乐于做出一定的让步。

6.与同理心与同理心:同理心是理解和共情他人感受的重要能力。

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体会他人的情感和困境。

多用肯定和助人的语言来支持他人。

7.接纳和宽容: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观点和经历。

要学会接纳他人的多样性,并保持宽容和尊重。

不要因为差异就对他人进行评判或歧视。

8.真实和诚实:建立真实和诚实的关系至关重要。

不要隐瞒或夸大事实,而是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诚实建立了信任,而信任是任何关系的基础。

9.分享和帮助: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时间、资源和知识是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方面。

乐于帮助他人,并在他们需要时提供支持。

但要注意保持平衡,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予帮助。

10.善待他人:最后,要学会善待他人。

用友善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并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鼓励和赞美他人的成就,传递正面的能量和情绪。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这10个黄金法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尊重他人、倾听并理解、表达自己、积极沟通、学会妥协、同理心与同理心、接纳和宽容、真实和诚实、分享和帮助、善待他人,我们可以建立起亲密、健康和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

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

人际关系心理学讲授提纲(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的理解: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结论: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解释:第一,人际关系主要注意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

第二,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

它既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也有行为成分。

第三,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积极地进行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2、人际关系包含成分:一是认知成分,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是人际知觉的结果,是理性条件;二是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评价态度,是关系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的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三是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即能表现个性的一切外在行为。

(二)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科学分支。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与人关系的各种社会心理现象,包括魅力、遵从、侵犯和亲社会行为、社会交换、社会比较、社会纠葛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协作和竞争、公平和公正等。

研究范围: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关于行为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是社会现实需要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社会变化加剧对心理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既包括正向的发展(人际关系的优化),也包括负向的发展(人际关系的恶化)。

一、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知识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它是我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涉及到多个知识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我们对他人和社会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它包括人们如何处理他人的信息、社会归因、社会偏见等。

社会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它影响着我们对他人的印象和行为。

2.亲近关系:亲近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密切的一种。

它包括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

亲近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信任、亲密和共享等因素的支持,同时也受到文化、性别和社会角色等因素的影响。

3.人际吸引力:人际吸引力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吸引程度。

吸引力可以基于外貌、个性特征、共同兴趣等多个因素。

人们更容易与吸引力较高的人建立亲近关系,因为他们认为与这些人相处更愉快和有益。

5.人际冲突与解决:人际冲突是在人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

它可以源于意见分歧、利益冲突、价值观差异等。

人际冲突的解决需要双方的努力和妥协,也需要有效的沟通和解决策略。

6.群体行为与合作:群体行为是指在群体中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它受到群体动力、社会规范和个体特征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群体合作是指群体成员共同努力完成共同目标的行为,它需要团队合作和协调。

7.非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和身体接触等方式传达信息和情感。

它在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表达情感,增加亲近感和理解。

8.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他人的情感、物质和信息的支持。

它对人的健康和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减轻压力和提供帮助。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亲近关系、朋友、社区和组织等。

9.社会影响与权威: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它可以通过罗伯特·凯利的可信度原理、亲和性原理和社会规范等方式实现。

权威是指被他人认可和尊重的人,他们对他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际交往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际交往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际交往一、心理学与人际交往的关系心理学上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过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可避免要和这样或者那样的人交往,那么人际关系的处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至关重要了。

在和别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总会有不同的相处方式,而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我们的心理变化。

人际关系心理学认为,在与不同的人相处我们会有不同的心理态度。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依据(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它们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可以看出,人们生理需要满足后,安全的需要成为最重要的一种需要。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该环境不仅包括物理意义上的,也包括心理意义上的。

真诚的交往带给双方的是对彼此行为的预见性。

通过真诚的交往,彼此可以加深了解,每个人都可以对对方下一步的行为作出正确的估计,这就形成了心理上的一种安全感。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可以容忍别人的缺点和失误,但却无法忍受虚伪和欺骗。

如果一个人常常失信于人,必然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厌恶,阻碍正常的交往。

唯有真诚的态度才有助于交往的有效进行,它能够给别人提供一个安全和自由的气氛,使双方可以没有任何戒心、放心大胆地进行交流。

(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 年就提出社会互动是一种类似于商品交换的行为,这里的交换不止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还包括诸如赞许、荣誉或是声望之类的非物质商品交换。

人际交往中物质上的互利很是常见,人们往往会考虑和衡量自己在交往中的付出是否有价值,如果付出多回报少,那么他就会心理失衡,会感觉不合算,交往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会选择主动结束交往。

人际交往中的精神互利是指交往双方互相理解、信任、接纳、认同,从态度、行为到观念意识等方面都能达成一致,并能从交往中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和愉悦。

(三)阿伦森等人的人际吸引水平增减实验该实验安排巧妙,让互不相识的被试分别参加一系列合作性活动,并且让被试每次都可以听到合作伙伴怎样评价自己。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理及实用技巧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理及实用技巧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理及实用技巧人类是社交动物,人际交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种种问题,比如沟通不畅、冲突、误解等等。

这时候,如果能够了解一些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理,并掌握一些实用技巧,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人际交往更加愉快和顺畅。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理1. 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由于我们自身价值观、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会导致我们对同一件事情或同一个人的看法存在差异。

例如,有些人认为穿短裙的女性比较随便,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并不代表什么。

在人际交往中,这种认知偏差可能会导致互相之间的误解和冲突。

2. 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指我们认同某个社会群体或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心理状态。

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会试图让对方认同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得到认同和接纳。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会不断地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生活照片,并期望别人的点赞和评论。

3. 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理论是指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并不断追求成功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人际交往中,这种心理状态会让我们更加自信和坚定,从而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二、人际交往的实用技巧1. 关注对方的情感需求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关注对方的情感需求,充分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感受。

如果对方感到受到了尊重和理解,就会更加愿意与我们交往,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积极倾听和表达在与他人交往时,积极倾听和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在倾听时,我们应该做到专注、真诚和倾听全面,避免中途打断或做出不必要的评价。

在表达时,我们应该清晰、简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避免语言上的模糊和含混。

3. 建立共同点建立共同点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和认同。

例如,我们可以关注对方的兴趣爱好或者职业背景,并试图找到共同点,进行深入的交流。

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也可以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和亲密感。

4. 积极解决冲突在人际交往中,冲突是难免的。

当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避免冲突进一步加重。

关于在人际交往中需要知道的心理知识

关于在人际交往中需要知道的心理知识

关于在人际交往中需要知道的心理知识
在人际交往中,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与他人交流。

以下是一些关于人际交往中需要知道的心理知识:
1. 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感受、需要和目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表达自己并理解他人。

2. 眼神交流:眼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它可以表达情感和意图。

通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眼神接触,可以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3. 身体语言:身体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形式。

通过注意他人的姿势、手势和肢体动作,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意图。

4. 非言语信号:交流不仅仅是通过口头语言进行的。

了解他人的非言语信号,如微笑、表情和姿态变化,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意图。

5. 聆听技巧:有效的聆听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

通过专注倾听他人的言语和情感表达,可以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连接。

6. 冲突解决:了解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并学会有效地解决冲突是重要的。

通过沟通、表达情感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可以帮助化解冲突并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7. 自尊和他人尊重:了解自尊的重要性和如何给予他人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尊重他人的边界、感受和观点可以加强信任和合作。

8. 情绪智商:情绪智商是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能力。

通过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可以更好地处理情绪冲突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总之,通过了解以上这些心理知识,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建立更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心理学

●第一章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人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中,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发展的多种需要,几乎每天都要与他人交往,建立各种联系.●人际关系是多门学科关注的研究领域.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一)人际关系的界定●(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一)●广义含义: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及社会关系。

具体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心理关系等等.●狭义含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或称心理距离.●本课所说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狭义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人际关系渗透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人际关系与公共关系●主体不同、对象不同、运作不同、作用不同●两者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人际关系的特性●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实质是人与人的心理距离●亲疏主要取决于人际心理距离的远近●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人的心理的三层结构●知:认知系统●情:动力系统●意:控制系统●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人际认知、人际情感、人际行为人际认知●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相互认知。

即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一种心理联系。

●“自我暴露”●“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知之深,爱之切”人际情感●指人际交往中各自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人际情感是人际关系的核心●“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人际行为●指双方在相互交谈过程中的外在行为的综合体现。

●包括:仪容仪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礼仪礼节●人际行为是人际关系的调节杠杆二、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指影响人际关系亲疏远近的决定因素●需要说(马克思)●交换说(霍斯曼·莱维特)●需要的分类(马斯洛)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情过程●意志过程关系金字塔杰尔·厄卡夫,维利·伍德(美)(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行程和发展过程●一、奥尔特曼和泰勒:●认知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稳定交往(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行程和发展过程●莱温格和斯诺克●注意时期:●确认时期:●融合时期:●稳固时期:●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二)人际关系恶化的心理过程●人际关系的的负向发展●朱迪·C ·皮尔逊:连我名字也不知道的人知道我名字的人喜欢我的人对我友好的人尊重我的人看重与我关系的人●漠视、冷淡、疏远、分离●与正向发展相对来看也可以分为:●隔阂、疏远、回避、终止(三)建立、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1)受人尊重和重视的能力(2)一定的空间条件(3)交往的频度和深度(4)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方法四、人际关系的类型●雷维奇分为八类: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型、无规则型●舒兹(W。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

一,我国古代的人性学说: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告子性无善无恶论,世硕性有善有恶论。

二,人际交往的实质与特点:1. 人际交往的实质: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互动,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必定会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结果和积淀,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情感细节,由定义可以看出:人际交往的主体是人,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人际交往强调的是人们在交往中的心理情感和行为。

2.人际交往的特点:临时性,短暂性,互益性,选择性,不完整性。

三,人际交往的静态结构的组成要素:1.交际主体,指从事交际活动的人;2.交际手段,即交际媒介;3.交际情境,交际活动发生的主客观条件。

四,沟通的含义:沟通是指交往双方在信息、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过程。

1.沟通对象是人,且必须涉及两人以上;2.沟通必须要有一定的信息情报;3.沟通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才能进行;4.信息只有被接受和理解了,沟通过程才算完整;5.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五,言语沟通的类型: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六,言语沟通的艺术:(一)交往在于找话题7个,从对方的口音找话题,从对方穿戴服饰上找话题,从对方携带的物品中找话题,直接提问,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共同的情景可以成为很好的话题,坦白说出你的感受七,倾听的艺术:倾听是指用耳听,用眼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用心感受。

听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倾听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能力,听是一种简单的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行为,而倾听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参与,用心去接受和体会信息情感,(一)需要倾听的情景3个,对方的谈话表明问题时由你引起的,对方需要你的帮助,对方既不责备你也不希望你为他解决问题,只是向你诉说他对某事的忧虑看法,(二)听得几种不同表现5个,心不在焉地听,表情呆滞地听,断章取义听,感谢式听,积极倾听(三)倾听的艺术4个,全神贯注听别人说话,边听边概括对方说获得要点,协助对方把话说下去,要善于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八,如何改进非言语沟通的效果7个,1,与交流者形成一个恰当的角度,调整高度与距离,尊重人的个人空间范围习惯2,以开放的姿势和身体语言进行交流,3,交流中尽量集中你的注意力,4,轻微地向前倾斜以表示兴趣5,在倾听时保持适当的眼睛接触以鼓励说话者,6,跟随讲话者的话题给予适当的反馈,7,放松与平和,以使得轻松和开放的交流变得更容易,九,认知:人际认知是指交往主体对自己对他人以及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指认识主体对交往对象的认知(对他人身体特征的认知,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对他人的价值观性格能力等内在素质的认知。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原理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原理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原理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普遍和重要的活动之一,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影响力。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学原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成功。

本文就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原理展开探讨,让我们一起了解心理学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相处。

一、自我认同心理学原理自我认同心理学原理是指每个人都有一种被接受和认同的需要,希望自己的观念、价值和行为得到他人的认同和接受。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得到了尊重和肯定。

这样,就能够建立起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友好关系。

二、心理共鸣原理心理共鸣原理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遇到一些相似的情境或问题时,往往会有一种情感共鸣的体验。

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观点,帮助对方缓解情绪、排解疑惑、寻求解决方案。

这种互相共鸣的关系,往往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强情感的连结。

三、社会认知心理学原理社会认知心理学原理是指人们对外部情境和人际关系的认知和理解方式。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解释别人的行为和意图,用积极的心态和姿态来对待他人,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产生误解和不良印象。

四、社会影响原理社会影响原理是指人们在社交互动中受到其他人言行的影响和诱导。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不被他人的言语和行为轻易影响。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社会影响原理来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引导他人朝着更加合理和积极的方向迈进。

五、自我暗示原理自我暗示原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话语和想法所产生的自我影响。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用积极的话语和想法来影响自己和他人,不断激发自己的内在动力和心理韧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避免负面暗示和消极情绪的传递,给人留下深度的负面印象。

六、情绪传染原理情绪传染原理是指情感和情绪在人际交往中的传递和影响。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际交往的心理学这一领域。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沟通、情感表达等心理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的心理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处理人际关系、提升沟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人际交往的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心理机制和技巧。

## 1. 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沟通,人们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建立联系。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成功人际交往的基础。

在人际交往中,沟通不仅仅是口头语言的交流,还包括肢体语言、表情、姿势等非语言交流方式。

人们在交往中往往更多地通过非语言方式传递信息,因此,要想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除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外,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

## 2. 情绪管理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们在交往中往往会受到各种情绪的影响,如愤怒、焦虑、喜悦等。

情绪的表达和管理对于人际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爆发对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情绪,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感受,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

## 3. 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人际交往的心理学还涉及到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的问题。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包括性格特点、价值观念、能力水平等。

在人际交往中,自我认知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同时,他人认知也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内容,即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通过他人认知,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 4. 社交技巧在人际交往中,一些社交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积极倾听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通过倾听他人的讲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另外,善于表达感激和赞美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

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心理学

第一章1、人际交往的概念:指人与她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互动,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

它就是以研究人际交往为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际交往的发生、发展、构成及表现的规律。

2、人际交往的心理结构一般来说,人的心理分为知、情、意三层结构(1)人际认知,就是指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认知,即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一种心理联系。

包括自我认知、对她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三个方面(2)人际情感,就是指人际交往中各自的需要就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3)人际行为,就是指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外在行为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们的仪容仪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礼仪礼节等。

3、人际交往的类型人际交往类型归纳为八种: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型、无规则型。

按人际交往的心理倾向性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按人际交往的目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情感型、功利型、混合性交往按人际交往的联结纽带来分,可分为血缘、地缘型、业缘、趣缘型4、马斯洛五种血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级别最低安全需要。

同样属于低级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要。

属於较高层次的需求。

尊重的需要。

属於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

自我实现需要。

5、人际交往的功能一、身心保健功能。

二、知识信息功能。

三、自我认知功能。

四、社会化功能。

第二章1、人际沟通概念沟通,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如眉目传情表达爱意)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与需要等信息交流的过程,包括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沟通能使群体内部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在认知、情感与行为上彼此协调,相互统一。

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也叫信息交流,指的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与知识等信息的过程。

2、人际沟通的类型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根据沟通的组织渠道,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心理学人际交往是当代社会中非常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在家庭、工作场所还是在社交场合中,人际交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际交往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他人交往的基本规律,有效地进行交往,增强人际关系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以期让读者对人际关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是一种相互影响和互动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人们的成功和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他人的关系。

因此,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稳定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交往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经典的人际交往模型包括了发送者、接收者、信道和反馈四个要素,而其中的每个要素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原则。

1. 发送者的原则- 提高信任度:发送者需要通过言谈举止、态度和表情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信任度,从而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 给予关注:发送者需要重视接收者的感受和需要,通过关注和关心来建立对方的情感认同,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传递的目标。

- 消除干扰:发送者需要在交流过程中尽量减少干扰元素的影响,保证信息能够更为清晰地传递,并且落实到接收者的行为中去。

2. 接收者的原则- 倾听:接收者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的说话,并且正确理解彼此的意思。

- 问清:接收者需要提出合适的问题,以充分了解对方的意思和需求,从而实现更好的互动效果。

- 给予反馈:接收者需要及时给出反馈并指出问题,从而帮助双方更快地减少误解和冲突。

3. 信道的原则- 适当选择:对于不同的信息形式和场合,信道的选择应当有所区别,目的是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率。

- 维护稳定性:对于信道的维护需要尽量减少噪声干扰,增加信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

- 提高速度: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需要尽量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与应用一、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1. 自我概念理论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的所有认知和体验的总和。

根据罗杰斯的理论,自我概念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自我形象(个人对自己的外观、性格、能力等方面的认知)、自我价值(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我能力(个人对自己在行为方面的认知和评价)。

2.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从认知角度解释人际关系的。

根据其理论,个体通过感知、敏感、归纳等一系列认知过程去解释和理解社会行为、社会情境和社会关系。

3. 互惠原则理论互惠原则是指,人们有一种倾向,通常看到交往或交换是必须的。

交换不一定是一次性的,但是交换必须是大致均衡的。

4. 自我监视理论自我监视是个人在社交场合中调整自己的行为,表达适当情感的一种方式。

自我监视理论认为,当人们对他人的评价较为重要或对彼此之间的关系比较敏感时,自我监视的行为或策略会更加显著。

二、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应用1. 沟通技巧沟通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环。

了解沟通技巧,有助于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

沟通技巧主要包括:积极听取信息、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语言和身体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2. 人格特征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需要强大,有弹性的人格,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并与他人建立关系。

一些常见的良好人格特征包括:包容性、乐观主义、合作、勇气和自信等。

3. 行为策略行为策略是指人们采取的交往方式,以及在一定情况下如何应对其他人和情境的行为。

主要的行为策略包括责任承担、理性化沟通、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诚实、尊重他人等。

4.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调解人际交往的心理学调解是指帮助人们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过程。

心理学调解主要包括诊断、问题解决和问题预防等方面的策略,从而提高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水平。

三、总结人际交往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了解和掌握心理学原理,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处理人际关系,还能提高工作和职业生涯的成功率。

沟通技巧、人格特征、行为策略和心理学调解是人际交往心理学应用的一些重要方面。

心理学中的人际交往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际交往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际交往理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是一个无处避免的话题。

无论是在家庭、朋友圈,还是工作、学校等社交场所,都离不开人际交往。

而在心理学中,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论也是千姿百态。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心理学中的人际交往理论。

一、交往的原则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系统。

社会中的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需考虑整个社会的利益。

因此,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原则:互惠原则、社会认同原则和情境原则。

1. 互惠原则:也就是你所付出的,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人们在进行交往时,往往会根据对方的优点、需求、行为等因素,来决定是否愿意跟对方建立良好关系,并向对方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

同时,也期望对方回报自己的付出。

2. 社会认同原则:指的是我们会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以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支持。

这种社会认同的观念是从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家庭和教育机构的影响尤其重要。

3. 情境原则:也就是说,我们的交往行为是很容易受到环境和身边人的影响的。

当我们处于不同的环境中,我们的行为方式也会受到不同的限制和规范。

所以,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我们需要考虑周围的情境因素,以适应社交场所的需求。

二、人际交往的类型在心理学中,人际交往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合作性交往、竞争性交往和退缩性交往。

1. 合作性交往:指的是当两个人都能从交流中获益时,他们就将其谓为合作性交往。

合作性交往可以提升我方人际交往处境和成就感,同时也能让两个人在交流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更余温圆润。

2. 竞争性交往:指的是当两个人相互竞争的同时,他们也在互相伤害。

竞争性交往可能会加剧矛盾和冲突,即使其中一个人胜利了,也可能会伤害到自己,因为长久以来,这种互相攻击、互相伤害的方式会使交往方受到消极影响。

3. 退缩性交往:指的是当两个人在交流中都是消极姿态时,就会出现退缩的情况。

退缩性交往会导致个体相互之间的疏远和孤立,容易引发厌倦和焦虑。

人际交往需掌握哪些心理学知识

人际交往需掌握哪些心理学知识

人际交往需掌握哪些心理学知识*导读:人际交往需掌握哪些心理学知识?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掌握心理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人际交往需掌握哪些心理学知识?下面为您介绍。

*一、人际交往不可缺少心理学知识现代社会心理问题涉及各个方面,比如人的流动产生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信息爆炸时代引发的学习和竞争压力,或者人际关系问题。

人们由于生活压力增大,缺少对他人足够的包容、认识、理解和沟通,进而带来很多的人际难题。

在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心理学知识。

人和人要认识、相互喜欢,必须在居所、学习或工作场合等方面有近距离接触。

两个人距离越近,认识和接触的机会越高,越有机会去培养对方的好感。

重复接触和面对,只要是中性的刺激,你对他没有特殊的反感,那么看得越多,接触越多,对他越易有积极的评价,这是心理学中的邻近效应。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日久生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掌握了这一规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你和他人的物理环境,如果你想结交朋友,就要拉近你和想结交者的物理距离,寻找机会,重复多次出现在目标对象面前,跟他打一个招呼或者给他一个微笑,让他留意到你,那么在他的潜意识当中有了你的影子,当有一天你没有出现的时候,他可能会想起你来。

心理学当中还有一个词叫自我监控能力,表示个体根据外部的环境、别人的反应等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我监控能力,高自我监控的人会随着外界环境变化和人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言行;而低自我监控的人比较严守自我原则和标准,不会灵活变通。

高自我监控的人通常人际关系非常融洽,也易赢得更多的合作和别人的认可,但容易流于圆滑和无原则;低自我监控者我行我素,和人相处的时候,不会去讨好别人,甚至容易得罪人,但是低自我监控者也不是没有优点,他们善于独立的思考,有创造力,比如一些性情古怪的天才发明家和科学家,对于这类人群,我们需要更多的包容和忍让、接纳和理解,才能够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总体而言,自我监控能力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我们应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调整自己的言行,以满足周围人的需要。

人际交往心理学常识

人际交往心理学常识

人际交往心理学常识导读:本文是关于人际交往心理学常识,希望能帮助到您!小编收集到人际交往心理学常识,免费提供大家交流参考,感谢原作者的文章分享!1、保持微笑微笑是一种最经济环保的人际交往方法,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面带微笑,能让对方的情绪受到感染,让对方收起戒备心理,变得轻松和易于接近。

每个人际交往对象都不希望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冷冰冰的严肃的人,善意的微笑会让他们感觉亲切,这是所有人在人际交往中的普遍心理。

不得不学的人际交往心理学常识2、多鼓励和赞美别人人都喜欢听到赞美之词,哪怕再虚心的人,在听到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时也难免会有一时的沮丧之情,忠言逆耳大致讲的也是这样的道理。

因此,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掌握交往对象的这种心理,尽可能的鼓励和赞美对方。

对方真的优秀的时候,直接用赞美的方式,对方不够优秀的时候,用鼓励的方式,这样能让对方拥有愉悦的心情,人际交往也会更顺利。

3、背后说人好话了解了人际交往心理学常识,就知道背后说人好话会取得非常好的人际交往效果,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心理反应。

比如说,你的同事小王曾经帮助过你,也许,你当着她的面夸奖她,她可能笑一下就忘记了,但是如果你在背后同别人交谈的时候,也能适当地讲几句小王的好话,等到这话传到小王的耳朵中去的时候,小王一定会万分惊喜,对你也会更亲密,这种效果比你当面讲好话的效果要好一百倍。

4、尽量不要批评别人,非用不可的时候,也要采取委婉的方式人际交往心理学中有一点就是人们不太容易接受批评,但委婉形式下的批评又另当别论。

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尽量不要批评别人,如果对方真的有什么缺点让你忍受不了,你非说不可了,也要采取一种委婉的方式,能让对方接受。

否则,恐怕会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对方不会虚心接受意见,你们的人际关系也会出现裂痕。

不得不学的人际交往心理学常识5、善于倾听别人的话,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很多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都有向对方倾诉的愿望,当你作为倾听者的时候,假如你不能很好地倾听对方,并适时地给点反应的话,对方肯定会认为你这个人太没礼貌了,对你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交往心理学第一章第一节一、.我国古代的人性学说(1)性善论,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2)性恶论,代表人物:荀子(3)性无善无恶(代表人物告子)、有善有恶论,(代表人物:世硕)二、人际交往的实质及特点(一)、人际交往的实质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互动,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必定会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结果和积淀,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人际交往的主体是个体的人。

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人际交往强调的是人们在交往中的心理情感和行为。

(二)现代人际交往的特点:1、临时性2、互益性3、不完整性4、短暂性5、选择性三、人际交往的类型(了解)(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交往这类交往是在具有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家庭和家族内部进行的,血缘性的人际交往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最直接、最普遍的交往。

(二)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是在生活于共同地域中的人们之间进行的。

由于共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传统习惯,使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形成共同的感情和性格,交往相对密切。

(三)以业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是在由共同的职业、行业、专业、事业而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之间进行的。

业缘性的人际交往在整个人际交往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对社会的影响也最大。

(四)以趣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起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共同的观念,包括人们被此之间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事物的一致的看法,这会使人感到能够相互理解而乐于交往。

另一方面是共同的兴趣、爱好,人们由于趣味相投而乐于交往。

四、人际交往的结构(一)静态结构(1)交际主体,是指从事交际活动的人即交际双方。

(2)交际手段,即交际媒介,是指交际过程中运载和传播交际主体的信息的系统。

(3)交际情境,是交际活动发生的主客观条件的总和。

(二)动态结构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体交际行为产生的心理过程二是交际活动的形成过程第二节一、人类的亲合倾向(一)为什么我们需要和别人在一起1、人类对孤独的反应(沙赫特)2、理想水平说(赫布)3、二因说(沙赫特)4、社会比较说(费斯汀格)人类对孤独的反应长期的孤独会使人感到恐惧、害怕、焦虑、以后这种感觉会消失,接着出现一段平静的适应期。

孤独与隔离是会对人发生明显的影响的,它能破坏一个人应付日常交往的能力,而且能导致一些特殊的心理事件的发生。

理想水平说任何有机体都有一种“理想的唤醒水平”,唤醒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有机体感到难以适应。

同样,人们对各种社会刺激也有一定需求,社会刺激过多或过少也会使人们产生不适应之感。

有时候我们的亲合需要不仅得到了满足,而且过分满足了,以至于体验到一种亲合过量的状态,在此状态下我们需要独处。

在另一些情况下,由于社会刺激的缺乏,我们也体验到一种沉闷与孤独的感受,这导致我们寻求与他人接触。

二因说沙赫特认为人们之所以要与他人亲合,不外乎有两个目的:第一,合群是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手段第二,亲合本身就是对个体的报偿社会比较说每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一般来说,都想知道自己做得如何,如何做才算好样的。

这种自我评价有时有一些相当客观的指标,但在缺乏客观的、非社会标准的情况下,人们只有通过与他人对比来估计自己,因此社会对比的欲望是亲合行为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

二、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一)人际交往的生物学基础1. “印刻”现象1873 年斯皮尔顿发现,刚出生的早熟鸟类的雏鸟存在一种接近和跟随运动物体的倾向,并发现这种倾向非常可靠。

比如,把刚孵出的小鸭、小鹅戴上头罩,经过一段时间后将头罩取下,这时它们就会追随它们所看到的运动着的第一个物体。

这种有机体在生命早期的敏感阶段对最早看到的活动物体产生依附的现象,被称为“印刻” 。

2. “本能”理论最早对此进行研究的麦独孤(William McDougall)认为,交往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他认为:人类天生带有许多先天固有的特性,其中有一种就是要寻求伙伴,与他人结合在一起的倾向。

第二章第一节一、人际沟通过程的七个基本要素:1. 信息发送者:指具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

2. 信息:是信息发送者试图传递给对方的意图、情感。

3. 通道:指沟通信息所采取的方式。

4. 信息接受者:是接受信息的人5. 反馈:反馈是对信息所作出的反应6. 障碍7. 背景二、人际沟通的特点1. 能动的双主体性2. 符号性3. 沟通和认知的统一性4. 沟通与互动的统一性5. 情境的重要性6. 障碍的特殊性三、人际沟通的类型(一)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1. 正式沟通指人际群体中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以达到某种明确目的的交际主体间的沟通。

特点:一方面,要求沟通双方排斥个人情感按角色规范行事,另一方面它又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2. 非正式沟通指人们以个人身份所进行的交际主体之间的沟通。

作用:其一,是正式沟通的重要补充其二,能满足人们联络感情的需要其三,能够传递大量的信息(四)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1、言语沟通是指交际主体之间运用其自然语言(口头语言与非口头语言)而进行的沟通。

2、非言语交流是指交际主体以其身体的动态、静态等非言语系统作为手段而进行的沟通。

四、沟通的功能(看一看)1. 信息交流功能2. 情感交换功能3. 心理保健功能4. 行为调节功能5. 社会整合功能第二节一、言语含义与沟通(了解)(一)言语的概念与沟通语言是一套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规则的符号系统。

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语言成分又都具有声音和意义连个方面,即我们常说的语音和语义。

言语是指对语言这一体系的具体运用,包括说话和写作的过程及结果两个方面。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其一,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其二,语言属于社会范畴,而言语是个人的其三,语言是相对稳固的、静态的,言语是动态的(二)语义与沟通从语言的社会性看,它大致有直义(言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字面含义、本来含义)和寓义(与言语行为和情境相联系的、隐含于语言深层的含义)两种。

二、言语沟通的类型(一)口头沟通是交际主体之间通过对话进行交流思想,沟通心理的过程,是一种有声的言语沟通,它分为交谈和独白。

1. 交谈:交谈是一对一的口头沟通。

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对称性;二是情境性。

2. 独白:是一对多的有声言语沟通。

其特点一是非对称性,二是非情境性。

(二)书面沟通通过文字来表达和交流思想与感情,有两种形式:一是书信,是书面沟通的隐蔽形式,是一对一的沟通;另一种是书文,是书面沟通的公开形式,是一对多的沟通。

三、言语沟通的艺术(一)交往始于找话题1. 从对方的口音找话题2. 从对方穿戴服饰上找话题3. 从对方携带的物品中找话题4. 共同的境遇可以成为很好的话题5. 坦白说明你的感受6. 直接提出问题7. 鼓励别人继续说下去(二)倾听的艺术倾听是指用耳听,用眼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用心灵感受。

倾听的程序:接收、选择、组织、解释“听”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倾听”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能力;“听”是一种简单的、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行为,而“倾听”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参与,用心去接受和体会信息、情感。

3. 倾听的艺术(1)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说话(2)边听边概括对方说话的要点(3)协助对方把话说下去(4)要善于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三)积极交流的技巧1. 赞赏2. 幽默3. 委婉4. 寒暄寒(寒冷)暄(温暖)多用于一般礼节性和非实质性交往,即嘘寒问暖,礼节性应酬。

寒暄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第一,问候式第二,言他式第三,触景生情式四、言语沟通的原则(了解)(一)口头沟通(二)书面沟通第三节一、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了解)1. 信息负荷量大2. 可以表达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义3. 是言语沟通的辅助工具4. 比言语沟通更为普遍、生动二、非言语沟通的类型(理解)(一)动态无声沟通:通过无声的动姿来沟通思想和感情的过程。

1. 眼神沟通(1)交谈期间的眼神交流(2)眼神所表达的态度和情感2. 面部表情沟通3. 手势沟通:是通过手和手指的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信息的。

4. 动态体语:是指整个身躯活动着的姿态。

5. 接触:人与人之间发生接触的常用的方式有:(1 )握手(2)身体指引(3)轻拍(4)挽臂(5)拥抱(二)静态无声沟通通过无声的静姿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 静止体态静止体态包括日常的各种静止的姿态。

如立姿、坐姿、睡姿、蹲姿、俯姿等。

2. 人际距离(1)各种人际距离带一是亲密带(0-0.5 米)二是个人距离带(0.5-1.25 米)三是社会带(1.25-3.5 米)四是公共带(3.5-7.5 米)(三)辅助言语沟通辅助言语,又称副言语,是指口语表达的声音效果。

它包括发音系统的各个要素:音调、音响、音色等。

(四)类语言指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言语外符合系统。

它包括说话中的停顿、咳嗽、哭、沉默、呻吟、叹息、笑以及语速等。

(五)装饰语言包括服饰、服装、颜色、气味和其他用来装饰身体的东西。

三、如何改进非言语沟通的效果1. 与交流者形成一个恰当的角度,调整高度与距离,尊重人的个人空间范围习惯2. 以开放的姿势和身体语言进行交流3. 交流中尽量集中你的注意力4. 轻微地向前倾斜以表示兴趣5. 在倾听时保持适当的眼睛接触以鼓励说话者6. 跟随讲话者的话题给予适当的反馈7. 放松与平和——以使得轻松和开放的交流变得更容易第四节一、沟通的心理反应(一)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二)与自己角色、志趣、经验相关的信息(三)接受信息时的逆反心理(四)以肯定形式出现的信息(五)新奇的信息(六)特殊的消息(七)权威性大的信息、沟通的心理障碍(一)传导障碍1. 符号障碍2. 表达障碍3. 信道受阻(二)接受障碍1. 生理障碍2. 心理障碍第三章第一节一、人际认知:是指交往主体对自己、对他人以及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对他人的价值观、性格、能力等内在素质的认知。

科学的方法是察言、观色、睹行。

二、人际认知的内容(一)他人认知(知彼)认识主体对交往对象的认知1、对他人身体特征的认知2、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3、对他人的价值观、性格、能力等内在素质的认知科学的方法是察言、观色、睹行(二)自我认知(了解)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认知1. 自我认知的内容(1)根据自我的表现来界定第一,对自我外在身体特征的认知第二,对自我心理情绪、情感的认知第三,对自我社会品质的认知(2)根据对自我的评价进行界定,自我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对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的想象。

第二,对他人关于这种形象的评价的想象。

第三,根据第二点而形成的自我感觉一一自豪或自卑。

2•自我认知的途径(1)通过自我评估获得自我认知(反思)①借助外界物体进行评估②根据外显行为及情境进行归因、对自我经验进行归因。

(2)通过(他人)社会评价获得自我认知第一,在自己和他人的比较中获得自我认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