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劳动力调查报告4篇.doc

劳动力调查报告4篇.doc

劳动力调查报告4篇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现状:成效比较明显全区劳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第一经济”目标,突出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服务管理三大重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农民就业能力得到提高。

我区始终把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作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环节来抓,,依托各类培训资源,全区对15080名农民进行了引导性培训,比上年增加50%;对6765名农民实施了职业技能中期和短期培训,将1939名新增劳动力纳入中等职业教育。

自实施“阳光工程”以来,全区共对2.6万农民工实施了技能培训,占已转移总数的22%,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1.36万人,占培训人数的52%。

(二)劳务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全区实现劳动力转移11.92万人,比上年增加2.8%,劳务总收入5.6亿元,比上年增加7.7%,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4698元,比上年增加216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8%,劳务收入已成为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基地建设取得成效。

由区劳务办牵头,先后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到市外考察劳务市场,走访用工单位,洽谈劳务协作,多层次、多渠道、多工种开展劳务合作,建立了上海、深圳(中山)、浙江、陕西、新疆、厦门等劳务输出基地,吸纳了籍农民工5.8万余人。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较快。

全区农民工返乡创业2620人,其中:从事生猪养殖1230人,个体经营1052人,从事蔬菜、中药材、茶叶、水产等种养殖338人。

二、问题:成为影响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管理体制分散、综合效能难以体现。

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管理体制和培训经费分散,转移工作农业局、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都在管,而农业、劳动、扶贫、教育等部门都有培训资金,都出台了管理办法,而培训的对象都是农村富余劳动力。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一、引言劳务输出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源出口到其他国家,为其他国家提供劳动力服务的行为。

劳务输出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劳务合作,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供就业机会、推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同时也为劳动力输出国带来经济收益。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劳务输出的现状,并剖析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劳务输出的现状劳务输出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其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具备某些特定技能的劳动力而著名。

一些主要的劳务输出国包括中国、菲律宾、印度、孟加拉国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劳务输出国之一。

中国的劳务输出主要集中在建筑、制造、农业等领域。

除了提供普通劳动力外,中国还有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医务人员等劳动力输出到其他国家。

菲律宾是另一个重要的劳务输出国。

菲律宾劳务输出的特点是以海外护士、家政服务人员和船员为主,这些劳动力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和航运业。

印度以其IT产业著名,成为全球最大的IT服务输出国。

印度的劳务输出主要集中在软件开发和IT技术支持方面,为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三、劳务输出的挑战劳务输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劳务输出可能导致人力资源的流失,影响国内的人力资本积累。

另一方面,劳务输出国需要保护劳工的权益,避免劳工在海外工作过程中遭受不公平待遇。

此外,劳务输出国还需要确保对劳务输出的监管和管理。

在国际合作中,劳务输出国需要与接收国合作,共同制定劳动法规,保障劳动力的权益。

四、劳务输出的机遇劳务输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通过劳务输出,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经济收益,并促进国内就业。

此外,劳务输出还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并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创新。

同时,劳务输出也可以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劳务输出合作,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学习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推动本国产业升级和发展。

五、结论劳务输出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十分普遍,是一种重要的国际合作方式。

劳务输出情况汇报范文

劳务输出情况汇报范文

劳务输出情况汇报范文尊敬的领导:我是XX公司的劳务输出情况负责人,特向您汇报我公司最近一段时间的劳务输出情况。

首先,我公司在劳务输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们成功输出了1000名优秀的劳务人员到海外进行工作。

这些劳务人员涵盖了不同的行业和专业,包括建筑工人、医护人员、服务行业人员等。

他们在海外工作期间表现优异,得到了雇主和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

其次,我们在劳务输出过程中注重了人才培训和技能提升。

在劳务人员出国前,我们为他们提供了相关的培训课程,包括语言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

这些培训课程大大提高了劳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他们在海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我们在劳务输出过程中也注重了对劳务人员的关爱和保障。

我们为每一位劳务人员购买了相应的人身意外保险和健康保险,确保他们在海外工作期间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健全的应急机制,一旦劳务人员遇到困难或问题,我们能够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劳务输出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劳务输出公司都在积极扩大自己的劳务输出规模,这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是一些劳务人员在海外工作期间存在一些适应性问题,包括语言沟通、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困难,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劳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海外工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劳务输出的投入,提高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努力提升我公司的劳务输出水平和竞争力。

总之,我公司在劳务输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提升我公司的劳务输出工作,为我国劳务输出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一个劳务输出大县的调研:滑县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一个劳务输出大县的调研:滑县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失 岗返 乡人员都在 本村 建筑 队就 业 , 前几 年农 产 品收 成 好 、 价格 高 , 工 务 收入 高 , 之今 年建 材价 格低 、 价 加 工 低, 农村建 房 的潜 能一下 子释放 了出
建 、 东地 区底 薪在 8 0- 0 元 , 广 5  ̄90 - 月
收入 减少 5 0 0 元 。二是 由于开 0  ̄8 0
至 10  ̄ 10 50 8 0元 ,一般 工人 工 资降 至 9 0 10 0 2 0元 ,普降 3 0 0 0  ̄6 0元 。 三是外 出包地农 民,在 2 0 0 7年之前 ,
海等地 。 全县每年务工总收入约为 3 O 亿元, 已成为农 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 去年 下半年 以来 ,受金融危机的 影响 , 国内企业尤其 是沿海发达地 区
外 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 订单不足 , 一
日, 共组织 输 出 2 3 人 , 8 5 比去年 同期 45 38人减少 3% 5 。据统 计 , 今年全县
外 出务工 l . 8 5万人 ,比去年 同期的
2 . 万 人 减 少 1% 22 6。
2 找不到活干。 . 春节后外 出务工
1 8
协 两治蛙 ・09年 第 5期 20
本期视点
人 员中 , 有相 当一部 分还 是抱着往 年
的想法 。认 为不管到 哪里 , 找活 不是
班可 加 , 末、 周 节假 日照常休 息 , 工 务 农 民只能领 到底 薪 。一 般情况 , 上海
工 不足 , 好企 业 又想 留住工 人 , 多采
取轮 流上 岗、干几 天歇几 天等 办法 ,
造成农 民工 收入 与往年无法相 比。在 建筑 行 业 ,往 年 技术 工 人 月 收入 为 1 0  ̄2 0 8 0 4 0元 ,一般 工 人 月 收入 为 1 0  ̄1 0 元 ; 2 0 5 0 今年技 术工人 工资降

组织化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组织化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组织化劳务输出调研报告组织化劳务输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劳务输出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

组织化劳务输出指的是通过劳务中介机构,为劳动力提供国外就业机会并管理劳务输出过程。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组织化劳务输出的概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政策等情况。

二、调研结果1. 组织化劳务输出类型多样化调研结果显示,组织化劳务输出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短期、长期、合同制和项目制等。

不同类型的劳务输出适应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工需求。

2. 影响组织化劳务输出的因素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组织化劳务输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经济因素,例如国内就业需求不足、工资水平差异等,促使劳务输出需求增加。

其次是政策因素,如国家间签订的劳务输出协议、劳务中介机构的合法性等。

此外,文化差异、语言能力等因素也对组织化劳务输出产生了影响。

3. 政府对组织化劳务输出的支持为促进组织化劳务输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例如,提供劳务输出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专门的劳务输出管理机构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组织化劳务输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4. 组织化劳务输出带来的影响组织化劳务输出对劳务输出国和输入国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输出国来说,劳务输出可以减少失业率、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收入。

对于输入国来说,劳务输出填补了一定的用工缺口,并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

三、调研结论组织化劳务输出作为一种全球化的经济活动,已经成为国际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渠道之一。

其多样化的形式和各种影响因素使得组织化劳务输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综合考虑国内国际的经济、政策、文化等各个因素,以促进组织化劳务输出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议1.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劳务中介机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管理和监督。

2. 提高劳务输出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高劳动者的竞争力和社会地位。

2021年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5篇

2021年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5篇

2021年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5篇_年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一)农民工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生人群,是当代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直接产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是农民,一方面是工人.出则为工,入则为农,生活于城市之中.落户于乡村之内.大多数农民工都具有两面性,一面还保留着朴实.憨厚.真诚.勤劳的〝土农民〞风范,同时又接触到城市文化.习惯的熏陶,具有积极向上,学习先进文化知识的〝洋思想〞.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同时,增加了收入,拓展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据我镇____年底劳务经济摸底情况显示,我镇有5_0余名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占全镇总人口的31.8%,年均务工经商收入达65_万元左右.外出务工农民的行业种类有哪些?文化及年龄结构情况如何?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对以上问题,不少人不甚了解.日前,借村委换届下乡工作之机,带着上述问题,笔者对本镇几个村的农民外出务工情况作了一次调查.一.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年龄.文化结构及行业类型1.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为验证劳务经济摸底关于全镇外出务工人数的准确性,我对农田村及周边的五一.银米.新喜.国庆等五个村的总人口及外出务工的人数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经调查,这五个村共有_40户,6496人,外出务工2_0人,占五村总人口的31.6%.这个数字与劳务经济摸底统计的数字基本吻合.2.外出务工农民的年龄和文化结构从对五个村的调查显示,在外出务工的2_0人中,高中.中专文化的41人,占外出人数的2%,初中文化的892人,占43.5%,小学文化的771人,占37.6%,文盲346人,占_.9%.而在2_0人中,_至_周岁的289人,占_.1%,_至30周岁的761人,占37.1%,30至50周岁的689人,占33.6%,50周岁以上的3_人,占_.2%.由此可见,外出务工农民中,初中文化的居多,小学文化的次之,而在这些人中,_至30周岁的居多,30至50周岁的次之.3.外出务工农民从事的行业种类人们通常把外出的农民工统称为打工,其实,打工族仅占外出农民的微弱多数,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经营和其他叫不上名字的行当.仍以五个村中的农田村为例,在全村外出的562位农民中,真正务工的有248人,占外出农民的44%,从事其他经营的就有2_人,占外出农民的39%,另有96人从事拾荒和其他行业,这类人占外出农民的_%.即使同一打工类型,其从事的行业也是千差万别,既有从事建筑.加工业的,也有从事餐饮和家政服务业的,既有在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也有在私营企业的.同样,从事经营的也是各式各样,不一而足.其它村的情况,和农田村大致相同.越随着调查的深入,就会发现外出农民远非打工.经商.拾荒这几种行业,而是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五村外出农民,多是自己联系工作,政府有序组织的极少.二.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带来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致富步伐.在家庭经营收入尤其是农业收入绝对减少的情况下,外出打工在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调查的五个村中,因疾病和自然灾害变得一贫如洗的24户农民,靠外出务工经商又恢复了生机,走上了致富路._个光棍汉靠外出务工经商,找到了自己人的另一半,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如果不是务工经商,简直难以想象.2.学会了一技之长,增强了致富能力.许多农民在外出务工中不仅获得了资金,解决了增收难题,而且学到了技术.经商的农民则增长了商品知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致富的能力.3.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自身素质.最突出是生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多子多福〞是不少农民恪守的观念,通过外出打工后,这一传统观念被〝晚生晚育,少生优育,生男生女一个样〞的观念所替代,计划生育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多读书,读好书,不再像他们这样到处打工,过受苦受累的日子,有很多家庭放弃了在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机会,把孩子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就读,每年要多花费两三千元,这足以显示现在农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4.促进了城乡交流和农村文明的进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不仅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城市的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得以在农村传播,也促进了城乡之间资源互补,信息交流,从而打破了城乡之间严格划分的界限,改善了相对封闭和对立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5.外出务工农民把挣来的钱反哺农业,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在农田等五个村的46部小四轮.25部小三轮,9部大型挖掘机.铲车和众多的农业机械,几乎都是农民通过打工挣来的钱购买的.这就说明,农民们务工经商后,通过对农业的反哺,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外出务工经商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同时这种行为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消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批有文化的年轻农民脱离农村,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有文化的中青年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农业诸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现在,这些人脱离了农业和农村,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都是〝老.少.妇〞群体,造成部分农田荒置,耕地资源流失,这与我国目前实施的科教兴农,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战略极不相称,对推广农业科技.保持农业持续发展产生阻碍.大多数农民虽没有使土地撂荒,但对土地粗放和掠夺式经营较为普遍,降低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致使农业生产后劲不足.留守在家的这部分没有文化.缺少科技知识的〝老.少.妇〞群体,能保持土地不撂荒已是力不从心,再想夺得农业高产高效就勉为其难.2.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也给农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是参与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难.像公路维护.抢险救灾.产业帮带.婚丧嫁娶等等,都是一支由妇女.老人组成的〝3860〞部队来凑合,由于战斗力弱,大都勉强完成,这种局面就是大批中青年劳动力外出造成的.二是计划生育难搞.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一离开家乡后,就〝一别音容两渺茫.〞村里每年的几次计划生育活动,每季的一次〝三查〞,想找这些人即使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就给计划生育带来了难度.3.大批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也导致农村中学生的在量流失.不久前,我对本镇的一所初中近三年在校学生人数作了初步调查,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年级越高,学生人数越少.校方解释说,少了的学生都转学到县城去了.这种现象有,但只是个别的,更多的学生即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都踏上了艰难的打工之途.4.大批年轻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也给家庭稳定和农村社会治安留下了隐患.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为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给农村家庭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丈夫外出.妻子留守农村的家庭,夫妻之间出现的问题更多,丈夫常年在城里,接受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与妻子大不相同,即使春节回家几天可能还会因为对某些事的观点不同而争吵,夫妻间的距离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大,从而影响夫妻关系的稳定.再是由于留守村中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的社会治安意识.自我防范意识较差,给不法之徒留下了可剩之机.而外出务工的人越多的村就是案件的多发地带.5.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留守儿童群体,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影响.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使得家庭经济相对活跃,从而增加了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但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童年期是人的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家庭担负着最重要的社会化责任,而父母是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对大多数儿童来说,父母是最主要的教化者和引导者.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或者双方不能经常教化和引导孩子,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由于父母不在孩子身边,祖辈或亲戚可能因此过于溺爱孩子,或者祖辈由于自身的原因,根本无法很好照看孩子,对学龄孩子的教育更显得力不从心.留守儿童的性格会因此受到一定影响,少数儿童产生封闭.自卑心理和交流障碍.6.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老人的家庭地位,留守老人问题开始突出.由于子女进城就业,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扩大了他们与老年人之间的代沟,在返回农村后,他们的观念.习惯及兴趣爱好方面与父母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而老人除了要照看孙子外,还要负责田里的农活.他们终日生活在寂寞和孤独之中,得不到子女的更多的关心,地位反而不如从前,尤其是对于儿子外出,儿媳在家的老人更是如此.7.大量素质较高青年农民外出,导致难以选出较高水平的村级组织领导人,直接影响了村内民主建设.大量有文化.素质高的青年农民长期外出,他们不可能在本应该随时发挥民主权利的村内发挥民主权利,即使是在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重要时刻,由于时空阻隔和信息不灵,也使这些外出打工者很难真正返回村中行使民主权利.就连掌握公共权力的村干部甚至也流动在外,深刻地影响着村公共权力的运作,影响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三.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几点思考第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程,降低农民工进城的门槛今年,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无论城市人口还是农村人口,至少从身份上实现了统一自此只有居民之称,中国再无〝农〞和〝非农〞的身份区别这是户籍制度改革取得的实质性突破,也使得农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这样才能消除对农民工人格的岐视和尊严的屈辱,才能使他们扬眉吐气地生活和工作,心情舒畅地创造财富.第二.加大对农业的扶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做大做强农业〝蛋糕〞,想方设法让农民增产增收,尽快富裕起来.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青年农民返乡创业,依靠科学文化知识和多种实用技术脱贫致富.第三.大力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求,确定农民工培训内容,注重培训质量和实际效果,通过培训要使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就业竞争力有所增强.在专业培训的同时,也要抓好务工者的法制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制法律意识.第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务工者排忧解难.政府服务应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1.就业需求信息的搜集和发布;2.外出打工者的有序化组织;3.当地留下的农民的生产生活安排;4.为有回乡创业意识的打工者提供良好的投资创业服务;5.协同重点输入地政府,为在外打工的农民提供服务和权益保障;6.关注留守儿童,适时开展家长教育,让其引起思想上的高度重视.第五.加大《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力度,严防中小学生辍学流失.第六.加强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搞好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第七.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和组织建设,使村委会能够履行自治职能,管好本村事务.第八.警民联手,共建治安网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_年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二)近期,__县调查队组织人员就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对涧沟.炎刘.小甸.大顺等乡镇部分行政村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外出从业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工资水平显著提升,还乡人员甚少.一.农民外出务工与还乡基本情况(一)农民外出务工情况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__县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县,外出务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据重要位次,成为农民增收关键支撑.近年来,__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与劳务品牌建设,强化劳务输出,常年外出务工及经商人员近40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1/3._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就业岗位增多,工资水平显著提升,我县外出从业人口总体保持逐年上涨态势.据走访涧沟镇蒋庙村了解,该村现有农户8_户,总人口3573人,劳动力_53人,今年外出务工劳动力_32人,占该村总人口的31.7%,同比增长约5.0%.具体来看,我县农民外出从业大体有如下特点:1.青壮年农民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全县1_户调查户,外出务工_5人,30周岁以下75人,占外出人口总数的65.2%,青壮年特别是〝80.90后〞逐渐成为__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2.从业地区及行业分布相对集中,〝还巢〞现象雏显.__县农民工外出从业在地区分布上主要呈现〝分布较广,相对集中〞态势,以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和广东.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为主导,全国范围内分散分布.如受访的大顺镇余埠村.炎刘镇李桥村.涧沟镇蒋庙村.小甸镇马集村,农民外出务工大多集中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一带.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农民工外出以省外居多,并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共计96人,占外出人员总数的83.5%,其中,上海67人,占58.3%;江苏_人,占_.1%;浙江6人,占5.2%.农民工省内转移依然较小,但〝还巢〞现象雏现,_5个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县外就业_人,占外出人员总数的_.5%,同比增长_.8%.安徽作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省份之一,伴随着合肥经济圈的迅猛发展,省内就业形势大好,用工需求逐步扩大,农民工回流已成必然之势.从行业分布来看,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不高等特点,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从业人数分别为35人._人._人和_人,合计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75.7%.3.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多以自发组织为主.农民外出务工,主要靠血缘.人缘.地缘等关系自发组织向外转移,而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组织的转移甚少.农民工监测调查表明,二季度,_5个外出务工人员,外出方式中,中介组织介绍3人,占2.6%;亲朋好友介绍68人,占59.1%;自发组织44人,占38.3%.4.务农农民的季节性务工呈逐年上涨趋势.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普及,农村季节性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而且剩闲时间越来越长.因此,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农忙季节则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其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兼业人数的多少与时间的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寡与劳务收入的高低而不同,兼业呈逐年增长的趋势.5.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据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显示:1-6月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_85.1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2.3元,增长27.5%.其中,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_9.6元,同比增长1.48%;外出从业得到收入_32._元,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达到77.7%,占期内现金收入的比重为28.9%,同比增长31.3%.外出务工收入牢牢占据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二)农民工返乡情况今年上半年以来,虽然全国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但外出务工形势基本保持稳定向好态势,外出务工平均工资水平显著提升.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1_户调查户,外出务工_5人,工资性总收入98._万元,同比增长35.9%,人均月工资2837.8元,同比增长26.6%.据对部分乡镇部分村调查了解,当前外出人员返乡很少.如小甸镇马集村,全村人口4860人,劳动力3254人,外出务工2_0人,今年以来,还乡_人左右,约占外出务工总数的0.7%.据访问的4个村反映,今年夏收夏种期间家中劳力缺乏的外出人员家庭中存在回乡的现象,但基本上是暂居,农忙结束后,又返回原务工地.如涧沟镇蒋庙村,前期夏收夏种农忙期间还乡_人,绝大多数因为家庭农忙期间缺乏劳力而返回,逗留时间较短,一般7-_天左右又返回务工地.少数返乡农民工不准备继续外出,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上,不准备继续外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家庭牵挂较多,留在家中照顾老人和带孩子上学;二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外出从事行业工资不高,且生活开支较大;三是回乡准备种田,农闲时可以打散工.三.农民工转移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但从一开始就伴生着一系列的问题.从宏观上看,主要是在政策.制度上存在的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将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得到解决.但是,从微观上看,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就业难度大.我县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低.现有农村劳动力中,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大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较少.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外出务工_5人,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99人,占比达到86.1%;高中及中专学历9人,占比7.8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7人,仅占6.1%.而且大多数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技能低,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成为制约其转移就业的〝瓶颈〞.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的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将越来越窄.2.农村劳动力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乡镇一级的农村职业介绍机构还处于盲点,城乡就业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场所少.制度不健全.信息不畅通.交易成本偏高等问题,信息网络建设.就业培训等正常支出缺乏资金支持,中介服务和跟踪管理工作都很薄弱,劳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覆盖面窄.时效性差.中间环节多,缺乏系统性.广泛性.权威性,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3.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农村有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另一方面企业却出现招工难,除企业工资待遇偏低.用工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外,主要是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从劳动力就业整体形势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与企业用工需求的矛盾越发突出.4.农民工社会保障力度仍需加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也持续向好,据被访村反映,现在外出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方面总体要好于以前,但保障力度依然不够.农民工监测调查表明,二季度,全县1_户调查户,外出农民工_5人,全部都参加了医疗保险,其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_3人,占比达到98.3%;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仅2人,占比仅为1.7%.参加养老保险的有1_人,参保率达91.3%.其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97人,占参保人数的92.4%;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2人,占1.7%;参加商业保险和其他养老保险的6人,占5.2%.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率显著提升,但绝大多数只享受农民社保,农民工工人职业农民保障的现象依然存在,保障力度显著较低.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和建议1.加大农民工培训体系建设.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发展劳务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转变择业观念,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二是要增加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逐步扩大农民工培训范围与内容,完善城乡就业培训网络,认真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目标.2.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一是抓好后备劳动力资源的培训,要以〝80.90后〞等新生劳动力为重点,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后备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增强转移就业的竞争能力;二是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根据市场和企业的用工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确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三是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等方面的内容3.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一是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培育农村服务业。

关于企业用工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企业用工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企业用工调研报告范文篇一:关于企业用工调研报告--来安竭尽所能为园区企业服务,在就业方面取得实效为支持企业发展,深化对接服务,切实掌握当前“两区”企业用工、招工、缺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缺工问题。

来安县人社局会同“两区”管委会相关人员于2021年5月16日至20日对“两区”规模企业进行深入细致地走访、调研,并诚心诚意地为他们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此次“两区”用工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国企业就业现状及特点来安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50多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1.2万人,农村劳动力2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万人,其中省内转移就业3.5万人,新增转移0.9万人。

我县“两区”现有投产企业125家,企业总用工1.7万人。

近两年,随着工业强县的战略的实施,两个省级园区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用工问题一度成了约束企业发展的瓶颈,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

一方面是本土劳动力输出量大,许多劳动力远赴他乡面对谋求生活的现象,另一方面是本县用工匮乏,亟待解决,为确保园区企业有人用,用得好,本地劳动力有业就、有岗位,我县抓调研,建机制,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无缝对接”园区用工需求和劳力供应,让入园项目留得住,劳动力引得回,呆得住,实现政府、企业、劳务者利益的“三赢”。

据统计,我县已陆续有2.4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地就近就业,1-6月份,两个园区用工缺口6162人,招聘5632人,9成企业用工有着落,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

二、主要做法(一)一线调研,建立资源“三库”。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而正确的认识、科学的判断则源于对信息和事实的全面了解。

为掌握全县劳动力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来安县人社局大兴调研之风,将调研贯穿于服务企业用工的全过程。

一方面开展企业用工座谈会,通过与客商和老板的有效沟通,明确用工的趋势和结构,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所急;开展上门调查服务,进入园区逐个企业发放用工调查表,明确用工缺口的数量和类型。

关于农民务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务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务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就业优先战略”的重大部署,按照省委“推动农民务工就业稳规模、强技能、提质量”工作要求,切实为农民务工就业提供精准、优质、高效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创业,2023年,我带领市局就业指导科、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市人力资源市场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一支“就业服务队”,深入全市经开区、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重点企业、高校、社区、乡镇(街道)、农村、就业特色小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就业政策宣讲、实地调查研究、用工需求摸排、结对就业帮扶等系列活动,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组合拳,推动我市农民务工就业工作措施落地见效,以农民高质量务工就业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民务工就业情况(一)农民务工就业任务完成情况(二)农民务工就业整体形势一是由低收入型向高收入型转变,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逐年技能提升培训和在外务工经验的积累,使得农民外出务工就业规模增大;二是由季节型向常年型转变,务工报酬比起务农收益更为可观,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闲时务工多转变为常年在外打工做生意;三是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通过技能提升培训,有一技之长的砖工、焊工、装修工、家政服务工、厨师等技能型农民工比例大幅度提高,有各种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型农民工越来越多;四是由无序型向有序型转变,随着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政府引导、部门组织、中介参与、职业培训、安全护送、维权服务等一系列劳动保障体制更加完善,全市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民打零工也通过建设外出务工市场和零工市场进一步规范。

二、推动农民务工就业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从行业分布看:我市使用劳务派遣工数量较多的行业为移动、电信、邮政、金融、保险、电力行业。

移动占本系统全部职工的25%、电信占20%,邮政占20%,金融保险占16%,电力占10%。

从派遣岗位看:大多为营业员、话务员、网络维护员、装备工、理赔员、绿化、保洁、物业、内勤、厨师、司机、保安等岗位。

从工资标准看:我市劳务派遣工平均工资为1800元,最高工资为3500元,最低工资1450元。

从派遣公司管理费收取看:平均每派遣一人月收费40元左右。

最高100元,最低35元。

我市立民公司、宏图人力资源公司2家公司,主要用工派遣到某某电厂、华明电力、联通公司、建行、工行、烟草、保险公司、市邮政局、邮政银行、中水集团灵南煤矿、长庆油田等单位。

银桥公司、为民公司、慧友公司、紫荆劳动力开发公司、银汉人力资源公司、静建集团对外劳务合作经营部6家公司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劳务派遣工作,只开展劳务输出和职业介绍。

凡开展劳务派遣业务的公司,都与用工单位签订了用工协议,与劳务派遣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

工资、社会保险费等由用工单位将资金划拨到派遣公司,由派遣公司直接发到派遣工手中,中省单位聘用的派遣工大多办理了“五险一金”,市上劳务派遣工也大多数办了“三金”或“四金”。

立民公司派遣到某某电厂的派遣工,不但办理了“四金”,还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

劳务派遣工大多数在上岗前进行了岗前培训。

劳务派遣期限一般为两年,大多为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

实行劳务派遣用工的单位,派遣工平均占本行业、本单位职工总数的12%,最高的25%,最低的4%。

二、劳务派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两年过渡期满的临近,多数劳务派遣用工单位能够主动完善和调整企业内部用工管理制度,做好超比例劳务派遣用工的消纳工作,制定一体化的薪酬管理制度,保障劳务派遣工权益。

但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局部用工单位对落实《暂行规定》心存疑虑,消极等待观望,一些用工单位借外包之名、行派遣之实,劳务派遣工和劳动合同工在劳动报酬、劳动平安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篇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每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必经阶段。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切合我县县情的现实选择。

为此,我们就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作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缙云县总人口43.69万人,农业人口39.76万人,占91.0%,农村劳动力23.22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12.8万人,女性劳动力10.42万人,分别占55.12 %和44.88 %。

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特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不高。

2004年全县外出农村劳动力7.68万个,占农村劳动力总人口的31.70%。

二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

全县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8%,初中文化程度占57.2%,小学文化程度占26.8%,文盲或半文盲占3.2%。

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大。

据统计资料,2004年我县乡村实有劳动力合计23.22万人,耕地面积15.25万亩,如果按劳均种植3亩计算,只需5.25万个劳动力,加上林牧渔业约需2.5万劳动力,除去外出劳动力,尚有8.11万劳动力需要转移。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1、劳动力转移异地化。

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域广,异地化转移为主要特征。

外出劳动力转移遍布全国二十多省、市、区,近致邻县,远到青海、吉林等地,相对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上海、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在广东东莞、惠州等地超过2万人,上海、江苏等地近2万人,广西东兴市、钦州市等地约5000人。

省内主要分布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地。

2、劳动力转移规模化。

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二多二少” 特点,即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多,工业、商贸、建筑等行业少;凭技术专长创业多,靠体力务工人员少。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劳务输出一、背景介绍:劳务输出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以各种方式(包括合法和非法途径)到其他国家工作,以获得收入和经济机会。

劳务输出的形式包括临时性的工作合同、季节性工作、合同工和临时工等。

二、劳务输出的原因: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相对不发达,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导致失业率高。

这些国家的人口通过劳务输出来寻找机会和稳定的收入。

2. 薪资差异:一些国家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而其他国家的劳动力市场薪资较高。

人们通过劳务输出来追求更高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3. 人口过剩:一些国家的人口过剩,在本国找不到足够的就业机会。

这些人口通过劳务输出来缓解本国的就业压力。

4. 职业机会的缺乏:一些国家某些职业机会相对较少,需要从其他国家引进技术和人才。

劳务输出可以满足其他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三、劳务输出的影响:1. 经济影响:劳务输出可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和外汇储备。

同时,劳务输出减少了国内的就业压力,缓解了社会发展问题。

2. 社会影响:劳务输出对家庭产生了分离和团聚的影响。

一方面,离家工作的人会独自承担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同时也会面临与家人分离的困境。

另一方面,劳务输出也带来了一定的收入,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

3. 教育和技能建设:劳务输出也推动了劳动力的教育和技能建设。

为了适应国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一些国家加大了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和竞争力。

四、劳务输出的风险和挑战:1. 非法劳务输出:一些劳务输出是通过非法途径实施的,存在诸多风险,包括被剥夺劳动权利、人身安全威胁、收入欺诈等问题。

2. 收入不平等:劳务输出国家的劳工往往获得较低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存在收入不平等问题。

3. 社会层面的挑战:劳务输出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和人才流失,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同时,劳务输出也导致了家庭分离和单亲家庭增加等社会问题。

五、政策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和执行,确保劳务输出的合法性和权益保障。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1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

**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打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

为更好的掌握农民工基本情况,探究“求职难”、“用工荒”背后的深层原因,笔者深入广大农村和劳务市场,采取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并就如何科学合理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了一些浅显思考。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55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22.8亿元,净收入14.72亿元。

各类培训机构共组织开展电焊工、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4994人次,大大提高了转移就业水平。

创新输出模式,抓住“两站”移民建设等大项目、大工程建设契机,开辟多形式的务工渠道,组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19187人。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创业促进就业,把开展贷免扶补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作为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就业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2019年,全县发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475人2375万元,带动就业712人;全县发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500人2500万元,带动就业750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差。

接受问卷调查的500名农民工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72人,占14.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428人,占85.6%。

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145人,占29%,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2%,获各种技能等级证书的占12.2%。

薄弱的文化基础限制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大部分农民工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报酬、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主要集中在电子加工、服装、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六大行业。

劳务调研报告(6篇)

劳务调研报告(6篇)

劳务调研报告(6篇)劳务调研报告(精选6篇)劳务调研报告篇1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我省出国劳务的公民越来越多,不仅促进了省域经济发展,扩大了对外信息交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省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劳务输出人员家庭的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由于劳务中介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一些非法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借机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实施诈骗活动,谋取暴利,侵犯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引发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扰乱了我省的社会经济秩序。

一、我省当前出国劳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出国劳务工作基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制和外派劳务援助机制,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外派劳务人员的维权力度,但全省劳务输出市场仍然鱼龙混杂,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一些合法外派劳务公司违规经营,有的合法中介机构超范围招劳务人员,导致一些出国劳务人员根本哪家中介是合法的;有的合法劳务中介公司不按合同规定与劳务人员签订合同,保证金收取不规范,有的甚至挪作它用;有的合法劳务中介公司为无经营权的劳务中介公司和个人出据虚假外派劳务项目说明,骗取证照。

近年来,我省出现多起劳务诈骗案件,使我省出国劳务人员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失。

__年至今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派往罗马尼亚劳务人员被骗,致使我省百余人多次到我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上访。

此事件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派出专案组进行处理,为我省赴罗马尼亚劳务人员挽回了部分经济损失。

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出现,罗马尼亚、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多巴哥、蒙古国、新加坡等劳务人员被骗案件。

__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以商务签证将我省境内的劳务人员骗到阿联酋,此次事件已经引起我国驻阿联酋大使馆的高度重视,将此事件通报到外交部及相关管理部门,及时的为出国劳务人员挽回了经济损失。

外出务工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外出务工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外出务工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近年来,由于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占用了农民群众的大部分土地,农村涌现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非农劳动力的比重,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近日,笔者对xx特区xx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务工经济的确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生机活力。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减少,企业对技术工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形成农民工相对过剩,失地后进入城镇就业又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前景令人堪忧。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现状xx年,xx乡总人口12510人,农村劳动力694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5.5,劳动力供给总量5528人,从事农业生产人数533人,全乡农村富余劳动力4995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2,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2014人,占全乡富余劳动力人口的40.8。

外出劳动力中16—35岁的有1546人,36—45岁的有407人,46岁及以上的83人;外出务工人口中有男性1058人,女性978人;小学及以下文化1380人,初中文化的有61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的有44人。

外出务工主要的原因一是可以直接增加收入;二是可以学习有关专业技术;三是因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用地、铁路建设征地、学校、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占地、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村出现大量闲散剩余劳动力。

按就业流向分:外出务工人员流向大部分是省外,小部分流向本省其它地州市、本市其它县、区,本县其它乡镇,其中省外1689人,本省其它地州市219人,本市其它县、区94人,本县其它乡镇34人;按就业分:外出务工时间在5年及以上的有231人,3—5年的有915人,1—3年的有510人,1年以下的有380人;按收入水平分(平均月收入):1001元及以上的有347人,801—1000元的有610人,501—800元的有774人,500元及以下的有305人;按就业行业分:从事采矿业的有101人,从事制造业的有1018人,从事建筑业的有427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政业的有143人,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有40人,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有102人,从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有80人,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25人。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6篇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6篇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6篇【第1篇】县劳务输出调研报告劳务输出:推动通渭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力量摘要:xx,地处陇中腹地,人口总量为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9万人,属人力资源大...xxx,地处陇中腹地,人口总量为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9万人,属人力资源大县。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兴农强工”战略,积极开发人力资源,着力培育各类技能人才,大抓劳务输出,走出了一条“输出,致富,创业”的良性循环路子,劳务输出成为农民眼里的“铁秆庄稼”,劳务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摇钱树”,劳务经济成为富民强县的“聚宝盆”,劳务输出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盘点xx劳务输出成果,xx年有这么几组数据: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2.51万人,其中技能培训1.4万人、品牌项目培训300人;登记回乡创业人员1450名;输转各类务工人员10.16万人,其中输送拾花工1.8万人;年创劳务收入12亿元。

劳务输出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活力,盘活了全县经济,特别是在集聚了人才、增加了收入方面贡献突出,锤炼了“三类人才”,即:致富能人、企业高管、企业家,务工多年的人员大多是当地或本村的致富能人,从打工中走向企业高层次管理人员的枚不胜举,经劳务拼搏成为企业家的佼佼者甚多,“输出一人,带动百人,创收千万”的劳务输出理念深入人心,劳务输出成果辉煌。

同时,劳务输出是扶贫开发的主渠道,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贫困户依靠劳务增收高、脱贫快,整村扶贫推进依靠劳务反弹小、见效快,“增收抓劳务”已形成共识。

盘算通渭劳务发展历程,可谓艰苦爬坡,蜕变成型。

最初劳务输出者,源于耕地少、饥荒频发之因,迫于口粮不足、添饱肚皮之窘,被动地输出搞副业,这种现象尤为在南部乡镇突出。

经多年发展变化,全县劳务输出实现了量变和质变,输出人数逐年增多,输出主因已从“食”转变到“创”,务工人员不再为“吃饱渴足”奔波,而为“创业兴体”奋斗,创办经济实体的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由被动输出走向主动输出,形成“十万劳务大军”闯天下的壮观情景。

探索劳务输出与输入地区对接机制调研报告【共6页】

探索劳务输出与输入地区对接机制调研报告【共6页】

探索劳务输出与输入地区对接机制调研报告探索劳务输出与输入地区对接机制调研报告【内容摘要】根据上级开展“探索劳务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对接机制”的通知要求,xx市就业办拿出专门人员,认真进行了专题调研,有关情况报告,一、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据调查,xx市现有人口8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5、9万人,是全省名副其实的农业县级大市之一,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看,“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结构性失业问题较为突出,二、外来务工人员分布及管理情况,同时,相关部门协同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三、对口援助西部就业情况,xx年以来,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为做好嘉祥县的对口援助工作,劳动保障部门制定了劳动力输入方案,四、影响劳动务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对接的因素,一是劳动者择业观念陈旧,有岗不上的“结构性”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岗位适应性差,三是企业用工不规范,五、加强劳动务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对接的建议。

根据上级开展“探索劳务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对接机制”的通知要求,xx市就业办拿出专门人员,认真进行了专题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据调查,xx市现有人口8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5、9万人,是全省名副其实的农业县级大市之一。

其中,农村劳动力39、8万,占全市农村人口的59、5%。

城镇劳动力9、8万人,占城区人口的47%。

我市城乡劳动力需要就业或转移就业的存量4、4万人,这4、4万人当中大部分是农村劳动力,35岁以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35岁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部分靠进城当季节性临时工,一部分在家务农,真正可利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少。

据初步调查,全市劳动力供给总量达5800多人,其中,新长劳动力4200多人,城镇2000多人(含大、中专1000人,职校、高、初中1000人),农村2000多人,复转军人200多人,有就业愿望的城镇其他人员1600多人。

据统计每年企业用工将在15000人以上。

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看,近年来为保障用工单位招聘和求职者充分就业,市劳动就业办公室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期,开办多种形式的劳动力市场洽谈会,除中心市场常年开办外,每年春节后还组织外来劳动力专项洽谈会4-6次,开办企业用工大型洽谈会、失业职工再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农村劳动力专项劳务市场等劳动力市场90多次,市场成交近6000人。

劳务调研报告5篇

劳务调研报告5篇

劳务调研报告5篇劳务调研报告1实施创新“三位一体”破解城乡就业难题--剖析图强劳务公司城乡就业市场化运作之路20__年7月16日,由龙潭街道办事处、龙潭街道鹤林等20余个社区共同发起成立的成都图强劳务有限公司,是成华区龙潭街道在推进“三个集中”过程中,按照“围绕规划抓项目,围绕项目抓就业,围绕就业抓培训”的就业工作思路,引入市场机制组建起来的非盈利性劳务服务(企业法人)。

公司集培训、就业、为一体,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员工,为员工提供规范化岗位,为破解再就业难题,为社会提供人性化服务”为工作宗旨。

到目前为止,共成功开发就业岗位4000多个,委托培训单位培训员工3000余人,解决了2200多名失地农民、260余名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真正成为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之家,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一、对症下药,积极探索城乡就业市场化运作之路随着龙潭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辖区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这些素质不高,技能欠缺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摆在龙潭街道面前的一道难题。

龙潭街道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由于劳动力供求双方、现行就业机制等多种原因,造成失地农民就业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迫使龙潭街道创新就业服务,探索一条更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新路子。

1、劳动力由于整体素质不高,迫切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劳动就业服务。

龙潭街道幅员面积37.61方公里,总人口53264人,农村居民44203人,农村劳动力27014人,其中2万人已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尚有0.7万人未实现转移就业。

2.7万劳动力中,80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40岁以下劳动力占65,41岁—60岁劳动力占35。

辖区农村居民小农意识强,生活和工作半径小,思想观念落后,法制观念淡薄;加之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文化水低、劳动技能差,造成就业路子狭窄,就业不稳定,迫使需要引导与帮助。

同时,随着土地的失去,社区居委会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力、号召力趋小,广大失地农民迫切需要一个有归属感、具有法人地位和一定经济承担能力的劳务服务,有、系统地为其提供培训、就业、劳动等服务。

22001898_中江县劳务输出情况的调研报告

22001898_中江县劳务输出情况的调研报告

—29—中江县劳务输出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汤鹏程 张辉 代洪刚德阳市中江县有农村劳动力77.65万人,截至4月,实现劳务输出44.28万人,较2019年同期增加0.08万人,增幅0.18%。

从产业结构看,通过实现转移就业人员里,从事第一产业4.06万人,从事第二产业27.51万人,从事第三产业12.71万人。

从输出区域看,省外转移就业的20.25万人中,7.1万人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北京等6个省市,占比35.06%;县外省内就业的24.03万人中,17.83万人集中在成都、德阳、绵阳等经济发达城市,占比74.19%。

除湖北省外,农村劳动力输出区域分布情况较去年变化不大。

从输出方式看,通过亲戚邻居带动、成功人士引导的约占68%;通过政府有序引导、统一组织转移输出的约占16%;通过劳务基地、劳务中介机构转移输出的约占12%;自发转移输出、不定时外出的约占4%。

综上,在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减少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出现逆势增长,表现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人数增加和省外转移就业人数减少。

此外,通过政府、中介机构实现转移输出的仅占劳务输出总数的28%,反映出人力资源市场培育仍不成熟、功能发挥仍不充分,人力资源服务能力与劳务产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制约劳务经济发展。

农村劳动力留守情况全县农村劳动力在家留守人员33.37万人,同比减少1.53万人,降幅4.38%。

其中,县内转移就业5.39万人,同比增加0.38万人;在家务农27.82万人,同比减少1.88万人;闲置劳动力0.16万人,同比减少0.03万人。

综上,农村劳动力总数减少主要是在家留守人员总数减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家务农人数和农村闲置劳动力人数的大幅减少。

原因分析一是返岗潮较往年推迟。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节后返岗时间较往年均推迟20至50天。

二是配套服务更加成熟。

中江县率先开展网上“春风行动”系列服务,累计推送1299家企业的7.32万个工作岗位,提供免费健康体检30.29万人次,组织“点对点”关键词:劳务输出 人力资源 劳务产业服务专车3383车次,实现劳务输出人员100%零滞留。

劳务调研报告

劳务调研报告

劳务调研报告
《劳务调研报告:解析现代劳动力市场的趋势与变化》
本报告旨在对现代劳务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以揭示其中的趋势和变化。

通过对各种劳务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灵活就业已成为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自由职业者或者兼职工作者的身份参与劳动市场。

这种灵活就业模式的兴起,对传统的劳动力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也给雇主和员工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挑战。

二、技能储备成为就业的关键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拥有专业技能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求职者的重要优势,对于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三、劳动力供需矛盾愈发突出
在一些特定行业和地区,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生产力不匹配、人才流动性不足、结构性失业等问题成为制约现代劳务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建议政府和企业应调整劳动力市场政策,鼓励和支持灵活就业,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同时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和调控,促进就业机会的公平分配和劳动力的合理利用。

劳务市场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适应,以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务输出调查报告劳务输出是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条快速通道,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最近,结合我单位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有利时机,我组对联系村——元丰村的农村劳务输出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此次调查为不断拓展全村新的就业渠道,促进全村农民增收,特别是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创业发展能力,加快实现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全面掌握全村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不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切实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元丰村地处巷道乡正远集镇南面,距县城9公里。

全村辖4个社,164户,624人。

全村共有劳动力315人,耕地2100亩,人均3.3亩。

全村的基本情况是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按国家在农村现行计生政策,预计今后10年,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长。

截至2011年底,全村总收入730万元,年输出劳动力164人,年收入达到210万元,人均纯收入5855元。

二、劳务输出现状元丰村劳务输出工作正在实现着由无序流动就业向有序转移就业、由体力型劳务转移向体力和技能并重转移、由政府组织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转变。

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通过政府部门组织转移;二是通过中介组织介绍转移;三是通过亲朋好友、家族介绍转移;四是通过用人企业招聘;五是农民自己外出自主择业。

甘肃省城乡富余劳动力劳务输转及培训情况统计月报表2011年 12月单 位:万人、万元填报单位:元丰村输 转 形 式 境外就业培训劳 务 收 入项目合 计组 织 输 出自 谋 输 出小计其 中小 其 中 数 量 小 计 省 内 省 外 就地 转移小计省 内 省外 就地 转移农 城引 技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村 镇 计 导 能元丰一社 41 23 8 7 8 18 4 6 8 2 2 元丰二社 40 25 8 10 7 15 3 6 6 2 2 元丰三社 44 26 9 8 9 18 6 6 6 2 2 元丰四社39238 8 7 16 7 7 2 2 2164 97 33 0 33 0 31 67 20 0 25 0 22 0 0 0 8 0 8 155 年底合计164973333316720252288155甘肃省城乡富余劳动力劳务输转及培训情况统计表元丰村主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

据2011年底统计,全村劳务输出人员共164人。

其中组织输出97人,自谋输出67人(见甘肃省城乡富余劳动力劳务输转及培训情况统计月报表),在全村164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上有127人,占总数的77%,他们对现代生产技术和各种新生事物具有较高的接受能力。

为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来,元丰村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农家书屋,填充了涵盖电脑应用、汽车驾驶、食用菌生产技术、汽车维修、农业生产种植技术等专业方面书籍。

同时,积极动员村民参加巷道乡举办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班。

去年结训8人,后经跟踪调查参训成效显著。

今后两年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进行基本技能培训,计划动员参训120人。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在部分培训基地中开展以就业为目的的劳务培训,对即将成为富余劳动力的人群进行超前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近五年,元丰村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虽有长足的进步,但与劳务输出先进县还有很大差距,劳务输出总体也呈现出“四多四少”现象,即自发性务工多,长年性、稳定性务工人少;从事低收入体力型工程多,从事技术性高收入工程少。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思想认识不到位。

虽然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劳务输出转移工作高度重视,但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完全把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到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富民工程认识不够,总认为劳务输出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只是补充家庭收入的零打碎敲。

部分职能部门的干部,也没有真正将发展劳务经济当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来对待,缺乏认真、深入、高效的工作作风。

还有一部分农民有着浓厚的守土为本和“小富即安”的思想,仍然抱着“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的心态,不愿出门务工,严重影响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2、农民外出打工缺乏自信心和规律性。

目前农民外出就业仍然是以依托传统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为主,在转移方式上仍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据调查,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富余劳动力乐于外出打工,对外出打工持肯定态度,但由于自身素质低,文化程度低,除了种植和养殖技能又没有其它专业技能,适应能力较差,在工种选择和酬劳方面不好定位,导致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只能打消了外出打工的想法。

大部分农民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但是又希望政府全部承担培训费用,对于自己承担大部分培训费用不是很理解,又因为在短期之内看不到经济效益,舍不得自己拿出钱来进行技能培训,只能在非脑力行业找寻就业机会,一方面造成劳动力富余,另一方面造成部分企业雇工难的现象。

一些农民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信息不灵,找不到挣钱门路,只能在亲戚的带领下和政府的有序组织下外出打工。

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短期外出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这些短期外出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保留着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每年除外出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季节性还体现在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间隔性和随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

3、专项经费投入不足。

一是缺乏工作经费。

县、镇虽然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办事机构,却没有专项工作经费,机构运转困难,束缚着工作开展。

二是缺乏培训经费。

单一、少量的资金投入,造成多数培训基地的专业设置、师资条件、办学设施等条件与劳动力转移培训不相适应,又无法开设日益发展的制造业、加工业等所急需的新技术、新专业的技能培训,严重制约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

培训不到位,导致大部分农民主要从事短期的劳动强度大且工资较低行业。

4、管理服务工作比较薄弱。

面对不断扩大的劳务输出,一是劳务市场建设滞缓。

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是自发的,而由政府职业部门和中介组织安排外出的很少。

农民怕上当受骗,担心一些中介组织是黑市不仅收了介绍费,工作又不太理想。

官方办的职介机构,也担心企业等用人单位不能及时兑现工资,还有人身安全问题,顾虑很多。

二是服务跟不上。

由于用工信息不畅、未能做到进村入户等原因,致使部分富余农村劳动力难以找到用工单位,只好眼睁睁地呆在家里而有力无处使。

三是监管跟不上。

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和监察队伍不健全,使得农民工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

5、务工环境还存在诸多问题。

国家虽然取消了许多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规定,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有所减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已经获得了较长期稳定的职业和住所,但却享受不到与城市职工和当地居民平等的待遇,如医疗、工伤保险、子女上学等其它一些公共服务。

一些用工企业和单位同农民工的劳动合同达1万人。

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订签约率低,经常出现劳动岗位不稳定、工资不能及时兑现、发生工伤事故企业推卸责任等问题。

城市大量需求技术型工人,以及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农民工工资低、相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也导致回流人员日益增多。

据统计,元丰村近两年来回流人员近38人。

四、对策、建议今后一个时期,元丰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任务,是在扩大农民就业的同时,提高农民就业的层次。

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富余劳动力沉积在农村,农民增收还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建设沿边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有效地解决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关系到元丰村建设沿边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建议各镇村要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开发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县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责任和工作人员,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及优惠政策,特别是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用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拓宽思路,消除顾虑,使外出务工,增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2、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重点是培训,关键在转移,经费是保障。

增加财政对劳转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积极推行劳转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将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作为相关部门经济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加强考核、定期检查。

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抓好试点,树立榜样,以点带面,积极推动此项工作。

为使县、镇二级劳转办事机构有一定的办公经费,村级劳务联络员获得适当的经济补助,建议上级劳转办下拨项目管理资金,或允许我们在下拨的培训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

3、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的引导性培训。

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他们具备城镇工作与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能力,减少损害他们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

善于用典型引路,一方面用他们创业成功经验教育和影响其他农民走出去创业,一方面用典型疏通劳动力转移的渠道。

通过典型引路,教育引导农民破除小富即安、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和保守思想,树立多渠道增收、多业发展、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新观念。

4、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

将培训导向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定向培训、定单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就业率,争取在一定地区或一定行业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劳务品牌。

加强与用工企业、部门或单位的劳务供需联系,根据用工订单需求,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对不同行业、工种、岗位的要求,做好订单培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订单岗位的要求。

制定相应规定,激励劳务输出人员多参加培训,多学技术,对取得相应合格证或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学费减免和奖励,并优先考虑安排就业;扩大减免特困家庭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费用范围,并适当给予参加培训的路费和培训中的生活补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