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名作赏析课程论文
建筑赏析论文
2010 —2011 学年第(2) 学期课程名称:现代建筑结构赏析任课教师:李琨题目:论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学号:ACC08056姓名:杜怀志年级:08级专业:会计提交日期:2011年6月12日评语:成绩:评卷人:论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杜怀志 ACC08056摘要:迪拜塔作为目前世界第一高建筑,不仅是在实际用途和数据上都是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的,我们在赞叹其雄伟磅礴气势的同时,也需要一些深层次的了解。
关键字:迪拜塔、钢结构、世界第一高正文:迪拜塔是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阿联酋政府所决策修建的,而迪拜塔作为世界最高建筑的落成,也为当地的旅游和世界品牌影响做出了贡献,也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颗最耀眼最璀璨的明珠。
建造背景:迪拜市也是阿联酋第二大城市,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阿拉伯湾南岸,是海湾地区中心,被誉为海湾的明珠。
迪拜经常以奢华但构思巧妙的建筑吸引人们的目光,从比较早的七星级帆船酒店,到模仿地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世界岛”,再到热带沙漠中的“雪穹”滑雪场,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迪拜塔是由迪拜酋长国政府决策,由SOM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内部则由乔治·阿玛尼设计,建造由韩国三星公司负责。
SOM 设计事务所以设计世界超高层建筑闻名于世,例如:芝加哥的西尔斯大楼与纽约市的自由塔;而乔治阿玛尼更是世界奢侈品牌——ARMANI所创立,这两家的合作正所谓强强联合,使得迪拜塔不仅仅只是高度上是世界第一,其内部外部的装修和设计理念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
2010年1月4日当地时间晚8点(北京时间夜12时)举行落成启用典礼,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迪拜塔”在烟火的点缀下正式亮相。
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以阿联酋总统、阿布扎比酋长谢赫·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的名字将“迪拜塔”重新命名为“哈利法塔”。
世界建筑名作赏析课程论文
世界建筑名作赏析课程论文学院:经济学院专业: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姓名:***学号:*********每当看到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时,一种喜悦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对建筑产生了兴趣。
这学期,我很高兴选择了世界建筑名作赏析这门课。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领略了更多建筑的美。
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建筑的文化韵味。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建筑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也还是上网看了许多建筑,但我还是比较喜欢苏州园林。
园林建筑和美景交互呼应,有一种古典美,无法用言语表达,就是感觉很美。
下面我将以苏州园林为例,谈谈我的感受:苏州园林历史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
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从最早东晋的辟疆园起,已有一千五百年治园经验,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百余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
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苏州园林,名扬中外,不仅是因为苏州现今保存的古代园林为数众多,更是由于这里造园历史及其悠久。
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苏州最早见诸历史书籍的园林,出现在春秋吴国营建阖闾大城之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自此之后,造园活动几乎一直绵延不绝。
尤其是在唐宋之后,历代都有许多文人、宦官因向往这里的山水秀丽、物产丰富、经济繁荣而到此定居,从而带动了当地园林建设的发展。
时至明清,不仅“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就是“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
在如此普遍的造园之风的影响下,不仅当地园林数量激增,同时也促使造园艺术日臻完美。
有人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来赞美苏州的园林艺术(陈从周《清雅风范——苏州园林鉴赏》),实非过誉之词。
苏州园林特点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
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中外著名建筑鉴赏论文
中外名建筑鉴赏姓名:学号:中国银行大厦中银大厦是中银香港的总部,位于香港中西区金钟花园道1号。
在1989年竣工,1990年启用。
原址为美利楼。
大厦为香港第3高的建筑物,仅次于国际金融中心及中环广场,全球排名则为居第12位。
(截至2008年6月)中银大厦地处中区经济和金融核心地带。
一九八五年四月开始动工,建筑期达4年零4个月;一九八九年八月启用;1990年五月大厦正式开幕。
大厦楼高70层,另地库停车场4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约50多米)共有367.4米。
中银大厦于一九八九年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世界第五高建筑物。
建筑外墙以铝板和银色反光玻璃装嵌,大厦底层铺砌深浅不一的灰色花岗岩。
整座大厦依靠四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内外附加一系列包混凝土的钢焊斜撑,这不仅给大厦外观带来独特的面貌,而且比传统方法节省钢材4成,且室内无柱,空间开阔。
大厦底层平面呈5 2米×52米的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分为4个三角形。
贝聿铭在此又一次发挥出他的设计天才,他着力刻画建筑的崭新造型,通过三角形母体的巧妙变换,节节升高,造型简洁明快又极富标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轮廓线的一个制高点。
这幢大厦的设计过程备受挫折。
迷信风水的香港人认为它是不祥之物,说大厦像个三棱的刀,以至建成后周围的居民竟在家里装上了反光镜,声称要把这个“刀光”挡回去。
贝聿铭尊重了香港人的思想,原来想利用陡峭的地势,从大楼的一端引入喷泉水,再让水从另一端喷出,但根据风水的原则,这样做意味着失败,于是贝聿铭决定在庞大的地基两侧设置两座倾斜式喷泉,以减轻周围车辆的噪音。
贝聿铭所运用的是香港人能够理解的象征手法。
他让那幢闪闪发亮的方形尖塔座落在3层楼高的花岗岩地基上,笨重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基座与上面轻巧的塔楼十分笨拙地联结在一起,整体上却达到了表现尊贵气质与实力并存的目的。
如今,像贝聿铭设计的多数建筑一样,中银大厦已成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物。
世界著名建筑风格赏析
世界著名建筑风格赏析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来的艺术,是时代的缩影,也是历史的见证。
不同的建筑风格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带您领略世界著名建筑风格的风采,感受它们独特的魅力。
哥特式建筑风格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时期,其特点是以高耸的尖塔、狭窄的拱门、细长的柱子为主要元素,给人一种神秘、幽静、典雅的感觉。
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都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
这些建筑不仅外观高耸、线条流畅,内部空间也十分宽敞,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哥特式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它象征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巴洛克建筑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其特点是追求奢华、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注重空间感和立体感。
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有圣彼得大教堂、凡尔赛宫等。
这些建筑外观宏伟、气势磅礴,内部装饰更是富丽堂皇,给人一种豪华、奢侈的感觉。
巴洛克建筑风格强调曲线和动态感,它追求的是一种奢华、浪漫、动感的审美观念,它所体现的是一种贵族化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起源于20世纪初期,其特点是简洁、实用、功能性强,注重空间感和透明度。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有勒·柯布西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
这些建筑外观简洁、线条流畅,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实用性强,给人一种现代、前卫的感觉。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强调的是一种简洁、实用、功能的审美观念,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理性化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
古典复兴建筑风格是一种复古建筑风格,它以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为主要代表,注重对称、平衡、比例等美学原则。
古典复兴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华盛顿白宫、林肯纪念堂等。
这些建筑外观庄重、典雅,内部空间布局合理、舒适,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古典复兴建筑风格强调的是一种传统的审美观念,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
除了以上四种建筑风格外,还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风格,如伊斯兰建筑、日本和风建筑、乡土建筑等。
世界建筑欣赏论文
3)帝国大厦(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位于纽约市,共有102层。由Shreeve, Lamb, and Harmon建筑公司设计,落成于1931年。它的名字来源于纽约州的别称The Empire State(帝国之州)。帝国大厦在世界贸易中心兴建之前,一直是纽约市最高的建筑,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全球最高的建筑。在它兴建之前
综合分析:
瑞士再保险公司大厦具有生态建筑的众多特征:巧妙的平面布局使建筑主体与服务核之间主导风加速,把单一表皮变为多功能界面,减缓,消除或改变自然气候带来的波动,使大厦内部环境更稳定,极大地降低了能耗和污染。建筑研究组织(BRE)对于低能耗混合模式办公建筑的指导耗能指标为175Kwh/m²,而瑞士再保险公司被预测将打破25Kwh/m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依靠这一系列的环境友好手段,福斯特创造了一个拥有日照,自然通风,保持对外部认知的工作环境,推动了生态建筑设计和技术的发展
国外古建筑鉴赏论文
郑州轻工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建筑鉴赏课程论文赵雅轩古罗马斗兽场提到意大利首都罗马,令人不禁想起了传颂千年的古语:“条条大路通罗马”。
据说,早在公元八世纪时,从意大利半岛以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达罗马,所以,罗马皇帝尤里安不无得意的说出了这句话。
如今的古罗马,让人很难想到一句确切的词汇来形容它,古老,壮观,陈旧?似乎这些言语都无法表达它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辉煌与自豪,这是一个充满神奇的能让时光倒流的地方,罗马市中心凯旋门旁边的斗兽场虽已破败,但依旧魏然耸立着,中世纪历史学家彼得的一句话:只要斗兽场还耸立着,罗马就魏然不动,一旦斗兽场颓圮了,罗马也就倒下了,一旦罗马倒下,世界也就完了,这句名言虽然很好的诠释了罗马与斗兽场的关系,但罗马斗兽场在整个罗马的历史中为什么占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呢,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罗马斗兽场兴建于公元72年,是古罗马皇帝提图斯·弗拉维乌斯·苇斯巴芗为罗马军队征服耶路撒冷而建造的,它的建造是为了显示罗马的力量与光荣,但也有记载说它的建造是当时的皇帝为了稳固政权争取民心,建造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中间又有怎么样的故事呢。
现在依旧巍峨耸立的斗兽场,它的建造又是运用了什么科学的建造方法呢,而使他屹立千年而不倒的呢,而在斗兽场的舞台上,究竟又上演过怎样的故事呢。
在长而略显昏暗的长廊里,一座座拱门比邻而建,关于斗兽场拱门数量的不同说法,据说,每个门都有不同的门号,观众入场会领导一个木牌式的入场劵,根据入场劵入场,好似现今观看篮球比赛的篮球场,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座位号,当时是按距离坐的,出的钱越多,买的位子就会越宽,当然的罗马人对斗兽场的座位安排也进行了合理的安排,罗马斗兽场份四层,不同的层次是为不同的人设计的,皇帝和贵族被安排在了最下层的用高级大理石铺成的看台之上,而骑士,罗马市民则被安排在中间的二三四层,最高一层不设坐席,那里就像阳台一样,奴隶们允许在那里观看比赛,如此学者们至今也就无法准确估计斗兽场究竟能容下多少观众,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数字大概是在五万到七万人之间。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展现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独特风貌。
在世界范围内,中外建筑各具特色,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外建筑进行赏析,探讨其设计、结构和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以木作为主要结构材料,以天地人为立构之基础。
例如,皇宫建筑如紫禁城,以其庄严壮观的外形和独特的屋檐风格闻名于世。
其传统的斗拱悬山、彩绘瓦片和雕龙画凤的装饰,展示了中国古代帝王权威与尊崇的象征。
此外,中国的园林建筑也独具特色。
比如,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细腻的布局和设计,营造了无尽的意境和富有诗意的空间。
这些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细腻的工艺,彰显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与中国古代建筑不同,西方建筑注重石材和混凝土等坚固的材料,以建筑的稳定性和巨大规模著称。
例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其高耸的尖塔和精美的立面雕塑,展示了中世纪欧洲宗教建筑的庄严和神圣。
此外,罗马的斯德归斯大教堂以其巍峨的柱廊和广阔的穹顶而闻名。
这些建筑向人们展示了西方建筑精湛工艺与宏大气势的完美结合。
除了古代建筑,现代建筑也是中外建筑中的亮点。
中国的现代建筑以其超前的设计和惊人的速度而著称。
例如,中国的鸟巢体育馆是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其造型独特、结构复杂,通过使用大量的钢材和玻璃材料,创造了一个无柱内部空间,给人一种开放和灵动的感觉。
此外,外国的现代建筑作品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美国的纽约帝国大厦以其标志性耸入云霄的尖塔和照明效果而闻名。
这座建筑物以其独特的纺锤形式和雕塑装饰,成为现代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除了设计和结构,建筑也承载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观。
其中一座最著名的例子是长城,它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长城的建设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技术水平,还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团结。
世界中外建筑艺术欣赏论文
世界中外建筑艺术欣赏论文让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艺术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必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和着新的时代脉博去探索、去创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建筑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世界建筑艺术论文篇一:《试论建筑艺术赏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的比较,发掘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对因社会背景和民族文化的差别而形成的不同的建筑文化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国建筑艺术西方建筑艺术建筑欣赏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具有四维空间(包括顶面)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
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结构造型、内外空间组合、装修和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
而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篇论文就将中西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入手,通过介绍各种建筑,分析其体现的内部特征。
一. 中国建筑艺术的概况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而建筑艺术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出的方形或圆形房屋发展到今天,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这其间有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万里的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有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前列的隋代的安济桥;有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高达67. 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而座落在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古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由于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使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这一系列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建筑赏析论文迪拜塔
建筑赏析论文迪拜塔第一篇:建筑赏析论文迪拜塔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已竣工投入使用的摩天大楼,有160层,总高828米。
迪拜塔由韩国三星公司负责营造,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同时正式更名哈利法塔。
哈利法塔的建筑理念是“沙漠之花——Desert Flower”,平面是三瓣对称盛开的花朵;立面通过21个逐渐升高的退台形成螺旋线,整个建筑物像含苞待放的鲜花。
这朵鲜花在沙漠耀眼的阳光下,幕墙与蓝天一色,发出熠熠光辉。
三瓣盛开的沙漠之花—哈利法塔的建筑幕墙总面积为13。
5万m2,其中塔楼部分为12万m。
幕墙总造价约为人民币8亿元。
约为6000元/m2。
哈利法塔很高,风力作用下,上部楼层水平位移较大,将酒店和公寓安排在下部楼层,办公楼层放在上层,可获得更好的舒适性。
按现在的布局,公寓最高层为108层,最大位移为450mm,办公最高层为162层,最大位移为1250mm。
SOM创新了一种结构体系,使用支撑核心让塔楼稳固而且经济。
塔楼由围绕核心的三个“翼”元素,随着塔楼高度增加,“翼”的终端都是向上旋转递减的造型,减小塔的体型,楼面为不断上升的“Y”字形,这种设计有助于减少风的影响。
利用塔的高度优势,设计师发明高空气体冷却系统,从楼顶吸入冷空气(比底层空气低10度),再输入楼体下层以降低塔楼温度,而塔楼高性能外立面系统可以抵御迪拜夏季数月极端高温的考验。
混凝土结构设计按美国规范ACI318—02进行。
混凝土强度等级:127层以下为C80;127层以上为C60。
C 80混凝土90d弹性模量为43800N/mm2,采用硅酸盐水泥,加粉煤灰。
进行了构件截面尺寸的仔细调整以减少各构件收缩和徐变变形差。
原则上使端柱和剪力墙在自重作用下的应力相近。
由于柱和薄的剪力墙收缩较大,所以端柱的厚度与内墙相同,取600mm。
设计时尽量考虑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接近,使各构件的收缩速度接近,减少收缩变形差。
中外建筑鉴赏论文 米兰大教堂(图)
课程代码1181中外建筑鉴赏论文中外建筑经典实例赏析——米兰大教堂摘要米兰大教堂(Churchof Duomo),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位于意大利米兰市,规模居世界第二。
米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奥隆那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名城,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
它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
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
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
关键词:米兰大教堂哥特式中世纪基督教教堂简介米兰大教堂是意大利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教堂的欧洲第三大教堂。
坐落于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
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
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
教堂历史米兰大教堂有“米兰的象征”之美称。
主教堂始建于1386年,由米兰望族吉安·维斯孔蒂主持奠基。
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
1813年教堂的大部分建筑完工。
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
1805年拿破仑曾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至1965年教堂正面最后一座铜门被安装,才算全部竣工。
1386年,在米兰的第一位公爵吉安·加莱亚佐·维斯孔蒂(Galeazzo Visconti Ⅲ)怂恿下,这座教堂开始兴建,各国工程师纷纷设计方案。
吉安·加莱亚佐·维斯孔蒂希望这一举措能感动上帝.赐他一个男性继承人。
上帝施恩于他,可就在15世纪早期,维斯孔蒂的后代——残暴的乔瓦尼·马里亚在上台后不久就遭暗杀。
这一建筑工程持续了约5个世纪,完工前的装饰润色是于1809年根据拿破仑的命令完成的。
1577年完成了初步的建筑,开始供信奉天主教人士参拜。
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
米兰大教堂虽经多人之手,但始终保持了“装饰性哥特式”的风格。
中外建筑赏析 结课论文 米拉公寓
2014/XDD&XED[中外名建筑赏析]结课论文——浅谈米拉公寓的设计想法与艺术特点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专业班级:环境艺术设计13-2班姓名:薛泽鹏学号:3113008859任课老师:张家睿摘要:坐落于巴塞罗那市一座极富个性化和独特而又不失现代化风格的楼房,它以造型怪异、超凡脱俗而闻名于世,并于198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就是西班牙著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为实业家佩德罗·米拉所设计建造的——米拉公寓。
关键字:独特、曲线、自然、个性化、独创性一、引言:米拉公寓是高迪一生中最中意的作品,其造型独特、形状怪异的特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格和高度个性化的设计,获得了世人的高度赞扬。
二、正文:1)米拉公寓的概况:米拉公寓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当时是实业家佩德罗·米拉先生(Pere Milà)因非常欣赏高迪为巴特由先生设计的巴特由之家CASA BATLLÓ ,为了和富孀 Roser Segimon 结婚,而请高迪设计的。
它坐落于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将包括米拉之家在内的几个高迪设计的建筑列入世界遗产中。
这是一座纯粹现代化风格的楼房,又名“采石场”,米拉公寓处街道转角,地面以上共六层(含屋顶层),墙面凸凹不平,屋檐屋脊高低错落,呈蛇形曲线,有奇形怪状突然物做成的烟囱和通风管道。
建筑物造型仿佛是一座被海水长期浸蚀又经风化布满孔洞的岩体,而墙体本身也像波涛汹涌的海面,富有动感。
米拉公寓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米拉公寓仍被许多人认为是所有现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有独创性的建筑,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2)米拉公寓——设计想法:该建筑无一处是直角,这也是高迪作品的最大特色,因为高迪认为:“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
那些像翻滚着的海浪的墙面,那些像扭曲回绕着生长的不知名植物的阳台栏杆和那些房顶上的烟囱和通风口成了幻影似的战士,抽象的陶瓷拼花螺旋,都无不向人们展露出一种自然、和谐、奇妙的美感!于此同时,也体现出建筑师高迪崇尚大自然,对自然美的热烈追求,也折射出他对现代建筑由于工业化带来的那些硬邦邦、死气沉沉的直线直角的鄙弃和批判。
国外建筑欣赏范文
国外建筑欣赏范文国外建筑有着丰富多样的风格和历史背景,展现了各个国家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我个人对几种国外建筑风格的欣赏和介绍。
首先是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的风格独特,体现了古希腊文明的精神和智慧。
典型的希腊建筑有阿卡迪亚的巴俄斯神庙和雅典的帕台农神庙。
这些建筑都采用了多柱式结构,具有优雅的比例和对称性。
它们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大理石,表面装饰有精美的浮雕,展示了希腊神话和历史事件的故事。
古希腊建筑代表着古代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和精神的表达,具有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风格,并加以改进和发展。
著名的罗马建筑有罗马斗兽场和万神殿。
斗兽场是古罗马时期的大型娱乐场所,采用了椭圆形的设计和大规模的建筑工程。
万神殿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一座巨大的神庙,用来崇拜所有的罗马神祇。
古罗马建筑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采用了拱门和穹顶等独特的结构,这些设计成为了后世建筑的重要元素。
再次是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在中世纪时期盛行于欧洲。
哥特式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代表作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充满浪漫和神秘的气息,以宏大的尖顶和高耸的飞扶壁为特征。
教堂内部则采用了复杂的拱形结构和玻璃窗的巧妙运用,使建筑内部充满了射线和色彩斑斓的光线。
哥特式建筑体现了中世纪人们对神圣和虔诚的向往,展示了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建筑技术。
最后是现代建筑,现代建筑的特点是注重功能性和创新性的设计。
现代建筑可以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也可以是独特的文化艺术中心。
例如美国的纽约帝国大厦和悉尼的悉尼歌剧院都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代表。
现代建筑追求独特的外形和创造性的结构,采用了各种材料和技术,打破了传统建筑的界限。
现代建筑代表了当代人对未来和创新的追求,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科技进步和文化多元化。
总之,国外建筑以其各具特色的风格和独特的设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建筑,到哥特式的浪漫风格,再到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大胆,每一种建筑风格都展示了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魅力和智慧。
最新建筑名作赏析完整版
《建筑名作赏析》结课论文日本传统建筑特征简析专业班级:信管10-02姓名:吴小伟学号:311009030225任课老师:职晓晓成绩评定:2011年11月初次近距离的接触日本,在体验日本文化风情及建筑风貌的游历中,日本传统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传统建筑的发展虽然受到中国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既不同于西方建筑,也与中国传统建筑有许多不同之处,使它在世界建筑界占有一定的地位。
1形体的自然性日本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岛国,日本人民热爱自然,这种感情体现在传统建筑上则表现为追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协调。
如果说西方人所追求的是建筑物本身高大的形体,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形体表现人与自然的对话,那么日本传统建筑则不强调实体性,而是以小巧的体形融会于自然之中,将建筑看成为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日本人的理想中,建筑应与自然成为一体,他们不喜欢对自然采取对抗姿态的高大厚重的建筑,即使是日本建筑中唯一的以庄严雄伟、气魄雄大取胜的建筑物———天守阁也将其体量分解为若干个小城楼,簇拥一座大城楼,廊屋相连、层宇层叠的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姿的景观,整体轮廓参差起伏,构图多变。
许多日本建筑群都避免沿纵轴对称布置,桂离宫、法隆寺都以不对称为特点的。
冈仓天心认为日本人对不完全的偏爱来自于禅的影响。
“在日本不完全的东西被奉为崇拜的对象,为了让想象力能自由地去完成它,人们故意地让它保持不完全的状态。
“日本人追求的是不对称的美、均衡的美,采取不对称的形式是为了避免产生人工安排的感觉。
他们认为对称、稳定可以使建筑显得优美庄严厚重,但同时也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和抽象概念的堆砌等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们的构想力。
从造型上看,以木结构为主的日本建筑,整体呈直接造型,如伊势神宫的构件线条平直、棱角分明,整体呈明确的几何形。
中国的建筑文化传入日本后,日本建筑的屋檐也开始有了起翘,但起翘不如中国明显。
因为日本多雨,所以出檐要比中国建筑更远。
世界著名建筑赏析2000字
世界著名建筑赏析2000字1. 圣大教堂——英国伦敦伦敦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圣大教堂,它是由英国建筑师克里斯托弗—弗伦爵士设计的。
圣大教堂位于伦敦市的最高点—路德盖特山顶,其著名的圆顶是世界上最大的圆顶之一,高近112米。
大教堂光设计就花了10年时间才完成,而实际施工则花了40年。
从建成起,圣教堂就成为伦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PETRONAS TOWERS——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子楼(Petronas Towers)高170米,是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两座超高层建筑。
199年至2004年间,这两座建筑一直享有世界最高建筑的称号,是吉隆坡的标志性建筑。
3. 白宫——美国华盛顿爱尔兰建筑师詹姆斯-霍班是白宫设计的幕后功臣。
1972年,霍班提交了一份总统府的设计图,随后获得了建造白宫的委托,从1793年开始建造,到101年完工。
自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以来,美国的每一位领导人都曾在此居住过。
4. 比萨斜塔——意大利比萨斜塔是欧洲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它以倾斜的外观而闻名世界,该塔的建造始于1173年,持续了300多年之久。
在建造过程中,由于一侧的土地太软无法支撑建筑的重量,导致该塔开始倾斜。
5.圣巴西利亚大教堂——俄罗斯莫斯科这座华美的糖果色大教堂,是莫斯科游客最多的旅游景点。
这座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形似升上天空的篝火,大教堂建于1554年至1560年,是伊凡四世(伊凡雷帝)统治时期建立的。
6. 帝国大厦——美国纽约帝国大厦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1930年圣帕特里克节,帝国大厦开始施工,仅仅410天后就完工了。
它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宣布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并作为纽约市的标志性建筑而闻名世界。
该楼由建筑公司Shreve, Lamb and Harmon的William F Lamb设计。
7.劳埃德大厦——英国伦敦这座充满未来感的建筑看起来像是属于科幻电影,而非伦敦的石灰街。
屡获殊荣的劳埃德大厦是伦敦的地标之一,也是伦敦天际线上最知名的建筑之一。
著名建筑艺术赏析800字
著名建筑艺术赏析800字
记得小时候经常在电视上见过的几座高楼大厦也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其中之一。
那些让人眼花缭乱、浮想联翩的摩天大楼仿佛已成为了现代化都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而它们又有着各自独特的造型和风格:或宏伟壮观,或新颖别致,或朴实庄重……这里面既包含了设计者对科学技术的精心运用,同时更反映出他们超凡脱俗的创意以及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
建筑师们将许多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概念结合起来,将不同时期流行的元素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使整栋大楼显示出特有的韵味和风貌。
- 1 -。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
•上海中外建筑赏析论文(9816-UATXVWN1WUB-WUNN-INNUL-DQQTY-建筑作品赏析结课论文班级:城规13班学号:姓名:刘嘉琛《论自己最喜欢的五个建筑》从古至今,天下建筑千千万,千姿百态各显其貌,西方的建筑注重突出雕刻般的造型,中国的建筑注重山水画般的写意园林风貌。
至我们这一代,建筑的历史已过去数千年。
而我们终究选择了与建筑相关的专业,那么就绝对少不了和建筑打交道。
无论是去设计还是去欣赏,无论是从现实中看到的还是从书籍或者网络上浏览到的,总有那么一些建筑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自己去研究、学习借鉴。
接下来,让我来说说我所欣赏喜欢的一些建筑其中的五个一一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他们都有值得我为白己设计建筑而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Shan Dong Art Gallery山东省美术馆新馆/同济设计集团1、建筑介绍坐落在山东济南市文博中心的山东省美术馆新馆由同济设计集团设计,新馆的建设总面积5. 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五层,地下一层。
馆内一至四层设有展厅12个,展览总面积19700平方米,实际可用展线1600 米。
美术馆一至四楼都有咖啡厅,地下有下沉式餐厅。
馆内还设置了艺术衍生品商店、书店、儿童托管区、学术报告厅、美术培训教室等。
2、建筑赏析其实单纯从平面图来想象美术馆的外形,无非是一个巨大不对称的四边形盒子,但是如果真的做成这样是无法满足任何人的视觉和内心需求,所以建筑师运用方形切割的手法将建筑的外形做的更加生动。
而建筑从整体四层到局部六层过渡在外形设计上并不突兀,显得比较平和,或许这点设计更好的把握了泰山山脉与济南南部平缓交接,将建筑与济南的地理特征比较完美的衔接,同时建筑的外形又像一块巨大不规则的岩石,坐落在这座山城之中。
所以我认为这座建筑的主题应该是“山与城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建筑顶部的天窗让我想到了“地面和水”,于是在我的思维中演变成济南着名的“釣突泉”,或许该美术馆还有所谓“泉、城相依”设计理念,这样即与“泉城济南”相互呼应,又更进一步的增强了建筑与城市的兼容性。
建筑名作赏析论文
1.矶崎新的发展历程1.1丹下健三的影响矶崎新就读于东京大学,每个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必须找一位教授指导,于是他去了丹下工作室。
那时,他兴致勃勃地研究19世纪末芝加哥学派,因为他认为,从某种角度看,芝加哥学派是现代建筑的开端:在欧洲,现代建筑运动更像是一场意识形态的宣言,但在芝加哥,完全没有宣言,办公建筑类型随着框架结构和纯技术的发展而得以发展。
同时,他们致力于直接的实用观念。
因此,他特别专注于研究那个时期的办公建筑类型。
但是,他没能把这个课题研究范围发展到当时所在的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他的研究范围限于1929年的“大衰退”前,以及那段时期办公建筑类型的有趣变化。
这些就是他随丹下所做的研究课题。
当时丹下请他加入他的研究室。
但那时,矶崎新尚未确定他是否会成为一名建筑师。
对于建筑设计,他知之甚少,只不过由于两个兴趣,其一是对所谓艺术本身,即现代艺术的兴趣,其二是对纯粹技术的兴趣,但他并不知道如何将二者统一起来。
也就是说,在进入丹下事务所时,正处于他的学生阶段。
他加入时,东京市政厅正在建设中,而广岛和平纪念会馆也即将竣工。
他参与的第一组项目是香川县政厅,以及后来的今治市政厅。
在那之后,他参加了1960年的东京湾规划项目组。
那时的东京湾规划出人意料,日本的年轻一代开始提出“未来都市规划”的设想。
菊竹清竹提出了“海上都市”设想,黑川纪章提出了“组群造型”方案。
在他加入后,他个人也尝试了几个方案,如“空中都市”或者称为“空中居住”。
在那以后,他仍然在丹下事务所研究东京湾规划,同时也做他自己的项目。
丹下说:“我和矶崎不是师生关系,我们同是设计组的成员,有时他受到我很大的影响,而我也经常从矶崎那儿获得好的主意。
”当时,丹下主要关心的是“统合”理论。
这是丹下一贯的主题思想,就是将现代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融合起来。
事实上,通过广岛的作品他尝试实现了“统合”理论,他获得了成功。
而且,大概是从广岛开始,到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竞技场,丹下主要尝试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同时,包括当代与传统的融合,那是现代日本建筑的全盛时期。
比萨大教堂 建筑名作赏析 选修课论文
《建筑名作赏析》课程论文比萨大教堂建筑赏析界之上的神圣空间,是神在人间的宅邸,对于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国家来说,教堂无疑是一个时代最好的建筑,而比萨大教堂无疑是罗马-比萨艺术的最高杰作。
为了纪念比萨城的守护神圣母玛丽亚,1063年比萨人开始在城区东北角的广场上建筑这个具有所谓罗马-比萨风格(Romanesque - Pisa Style)的比萨大教堂(Duomo- the Cathedral)。
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诺(Bonanno Pisano)主持设计,另外还有一个圆形的洗礼堂和一个钟塔,构成一组建筑群,这也是意大利仿罗马建筑之典型。
正如照片上所看到的:在这组建筑群中,洗礼堂位于主教堂前面,与教堂在同一中轴线上,钟塔在教堂的东南角,这两个圆形建筑在空间上的大小、矮高、远近搭配得当,显得与主教堂非常和谐。
教堂的外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砌成,色彩庄重和谐;始建于1153年的洗礼堂是一座用大理石建造的圆形建筑,其大理石外墙墙面的装饰华美、一圈精致的尖拱券环绕着红色的中央大圆穹顶,再被周围的绿地所映衬,真是美不胜收;比萨斜塔更是广场上的宠儿,实事求是地说,到这里的大部分游客都是冲着斜塔来的。
比萨城的著名斜塔实际是比萨大教堂的钟楼,是大教堂、钟楼、洗礼堂和墓地所组成的宏伟的整体的一部分。
比萨大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象征着基督宗教信仰,总长95米,纵向四比萨大教堂全貌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
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的屋顶。
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上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像。
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布满整个大门正面。
教堂外墙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教堂的正面正面和入口处大门上的罗马风格的雕像非常精美。
比萨大教堂也同其他著名的罗马式教堂一样,大量地使用雕刻装饰,特别是开始使用浮雕和圆雕。
美术欣赏论文-哥特式建筑
XX大学《美术欣赏》课程论文题目:哥特式建筑姓名学号专业学习时间:20 年月至20 年月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最负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
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
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
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
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
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
并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
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
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感觉,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建筑名作赏析课程论文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
姓名:***
学号:*********
每当看到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时,一种喜悦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对建筑产生了兴趣。
这学期,我很高兴选择了世界建筑名作赏析这门课。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领略了更多建筑的美。
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建筑的文化韵味。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建筑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也还是上网看了许多建筑,但我还是比较喜欢苏州园林。
园林建筑和美景交互呼应,有一种古典美,无法用言语表达,就是感觉很美。
下面我将以苏州园林为例,谈谈我的感受:
苏州园林历史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
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从最早东晋的辟疆园起,已有一千五百年治园经验,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百余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
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苏州园林,名扬中外,不仅是因为苏州现今保存的古代园林为数众多,更是由于这里造园历史及其悠久。
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苏州最早见诸历史书籍的园林,出现在春秋吴国营建阖闾大城之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自此之后,造园活动几乎一直绵延不绝。
尤其是在唐宋之后,历代都有许多文人、宦官因向往这里的山水秀丽、物产丰富、经济繁荣而到此定居,从而带动了当地园林建设的发展。
时至明清,不仅“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就是“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
在如此普遍的造园之风的影响下,不仅当地园林数量激增,同时也促使造园艺术日臻完美。
有人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来赞美苏州的园林艺术(陈从周《清雅风范——苏州园林鉴赏》),实非过誉之词。
苏州园林特点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
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
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
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
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等等,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走在苏州,感到苏州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
水是苏州的血液,它滋养了物种,让居其畔的苏州人一代代繁衍生息;小巷小桥是苏州的骨骼,苏州城地势平坦无大起伏,小巷小桥让其曲径通幽;而星罗棋布的苏州园林,就是古城身上的一个个穴位,展示着苏州精致的气质,散发着苏州儒雅的气息,这种“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对于现代人来说,尤其向往和留恋。
以后有机会,我会亲身去体味各种自然和人文美。
在此,感谢马俊老师的辛苦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