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合集下载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干预来改善健康状况的学科。

这篇文章将对社会医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社会医学的概念与背景社会医学是综合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健康产生的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社会医学揭示了贫困、教育水平、就业状况、膳食结构、社会支持等因素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社会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社会经济地位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层级中的地位,包括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等。

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各类疾病,并且寿命较短。

2. 社会支持与健康:社会支持包括来自家庭、朋友、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心理和实质性支持。

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减轻个体在面对健康问题或生活压力时的负担,对身心健康具有正面影响。

3. 社会不平等与健康: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中资源、机会和权力的不均分配。

研究显示,社会不平等加剧了各类健康指标的差距,增加了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患病和死亡的风险。

4. 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是指个体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吸烟和饮酒等。

研究发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疾病和提前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5. 社会环境与健康:社会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污染等因素。

研究发现,恶劣的社会环境与各类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精神压力和免疫系统失调等。

三、社会医学的应用与挑战1. 社会医学在公共卫生政策中的应用:社会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政府层面的干预措施,促进社会公平和健康发展。

2. 社会医学研究的不足与挑战:社会医学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尚存在数据收集手段不足、研究方法不够成熟、研究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个体等问题。

四、社会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社会医学与其他健康相关学科的合作:社会医学需要与人口学、心理学、流行病学等学科密切合作,形成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模式。

(完整版)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4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3影响人群健康因素(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6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群或群体3.亚健康状态: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根据这个定义,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组合的概念。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

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第二章概论1.社会医学概念(P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社会医学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3.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④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⑤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第三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的作用(P15)①社会医学的灵魂②指导原则③为健康和疾病提供理论与方法学2. 医学模式的转变(P16)(填空)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的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P20)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③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④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第四章社会因素与健康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P31)①泛影响性和非特异性(作用的重叠性、作用及影响的非特异性)②恒常性与积累性③交互作用2.人口对健康及卫生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P47)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流动第五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1.健康相关行为(P64)指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2. 健康行为(P64)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即理想的健康相关行为。

第六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1.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的类型(P71)①调查研究②试验研究③评价研究④文献研究2.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P73)第一步选择课题陈述假设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第三步收集资料第四步整理和分析资料第五步解释结果3.现场调查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P76)①观察法(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②深入访谈法(非结构式访谈)③专题小组讨论4.深入访谈法的步骤(P76)准备工作调查对象的选择设计访谈提纲访谈员选择与培训现场访谈访谈结果分析撰写报告5.专题小组讨论的步骤(P77)1)制订计划2)决定小组的数量和类型3)制订调查提纲、记录形式4)培训调查人员、进行预试验5)专题小组讨论准备工作6)进行专题小组讨论7)对专题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6.现场定量研究又称问卷调查,属定量研究(P79)7.问卷设计的原则(P82)(填空)目的性反向性实用性8.问卷的一般结构(P81)一份问卷通常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资料的登记(编码)等。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篇:《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有下列五项:①倡导积极的健康管理;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④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⑤主动特殊人群的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①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②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③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④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⑤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⑥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5、大卫生观:卫生事业的本职是一种花“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这也被称为“大卫生观”。

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2、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③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斯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①对临床工作的影响;②对预防工作的影响;③对卫生服务的影响;④对医学目的的影响;⑤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5、“五星级医生”,即卫生服务的提供者;诊疗方案的制定者;健康教育的指导者;卫生事务的协调者;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者。

6、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①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②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和生物医学的价值;③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7、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①环境因素;②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③生物遗传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8、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调查显示,生活方式占60%,环境因素占17%,生物遗传因素占15%,医疗卫生服务占8%。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一、选择题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p2):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p3):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开展健康弱势群体保健和社会病控制3.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的学者(p5):法国医师盖林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p23):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5.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模型(p30):达尔格伦和怀特海德建立的分层模型,被认为是一个经典模型。

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个体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网络;社会经济地位;其他社会结构因素;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第一层代表不同的个体,第二层代表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第三层代表社会和社区影响,第四层代表社会结构性因素,第五层代表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6.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p47):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要;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求;经济发展与卫生费用7.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p45):1.增加劳动力供给,2.提高劳动生产率,3.减少疾病损失,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8.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p65):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9.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p74):生物学观点心理学观点:自我表达理论、心理压力缓解理论、情感激发理论、恐惧诱导理论行为学观点:强化模式、时间价值期望模式、健康意识模式、个人控制力模式社会学观点:社会主义功能观点、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观点、经济学观点10.健康管理策略(p87):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疾病管理、残疾管理、综合健康管理11.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p166):人群健康评价指标:单一性健康评价指标(生长、发育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标、死亡统计指标)复合型健康评价指标(减寿人年数、无残疾期望寿命、活动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健康期望寿命)健康影响影响因素指标:包括人口学指标、自然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指标、卫生保健服务指标、卫生保健资源指标、卫生政策与保障指标、健康公平指标12.卫生政策的基本特点(p179):1.价值取向或政治性,2.合法性、权威性和强迫性,3.公益性,4.系统性,5.阶段性,6.复杂性13.卫生政策制定的原则(p181):一致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可行原则、动态原则、参与原则14.卫生政策分析的原则(p184):系统原则、预测原则、协调原则、信息原则、科学原则15.卫生保健制度的基本模式(p199):自费医疗模式、国家税收模式(集成式和合成式)、社会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储蓄积累模式16.卫生保健制度的发展趋势(p202):聚焦于保障、公平、效率等方面。

社会医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社会医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社会医学最终版没有之一第一章绪论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探讨从社会医学策略和措施上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一门科学。

知识基础:医学科学、社会科学;2. 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与人群的生老病死有关的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订综合性卫生政策、策略与措施。

3. 研究内容:(1)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的健康状况;(2)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3)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4. 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3)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4)开展特殊人群及社会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5. 教学目的:1.建立起整体医学观念和大卫生观念;2.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3.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4.掌握社会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测量法、文献法第二章医学模式1.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也称医学观。

2. 医学模式种类:神灵主义→自然哲学→机械论→生物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为什么会发生):(1)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改变;(2)人类健康需求普遍提高;(3)医学科学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4)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4.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5.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影响: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对预防医学的影响;对临床医学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健康观的影响;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扩大”: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1.医学社会学:医学社会学是研究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人际关系(如医护关系、医患关系等)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影响,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

简答:1.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3.发现社会卫生问题4.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5.常见病的社会防治6.促进人群健康7.加强社会医学教育2.社会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融合医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思想,从社会宏观水平分析、解决人群健康问题。

第二章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与疾病作斗争和处理医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人类对健康及疾病观察与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其核心是医学观。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也称现代医学模式,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观察、认识、分析并处理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简答:1.医学模式的作用:1. 推进医学理论的发展(不同的医学模式会对不同的医学理论提供不同的思路;促进许多经典医学学科不断分化并产生分支,如现代医学正逐步向细胞、分子等层次深入;促进一些交叉边缘学科的产生,如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等)2. 指引医学实践的改进(从专注于探讨特异生物因素和针对性的诊疗方法,到逐步重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作用;从关注消除生物因素所致疾病的基础上,拓展到关注心理治疗、消除社会不良因素和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等领域)3.促进医学教育的革新(随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医学教育的方向需重新“定向”;医学生除接受医学科学教育外,还必须接受健康与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协调发展相关内容的教育,学习理解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在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影响人群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已由传染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了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1.医学社会学:医学社会学是研究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人际关系(如医护关系、医患关系等)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影响,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

简答:1.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3.发现社会卫生问题4.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5.常见病的社会防治6.促进人群健康7.加强社会医学教育2.社会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融合医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思想,从社会宏观水平分析、解决人群健康问题。

第二章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与疾病作斗争和处理医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人类对健康及疾病观察与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其核心是医学观。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也称现代医学模式,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观察、认识、分析并处理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简答:1.医学模式的作用:1. 推进医学理论的发展(不同的医学模式会对不同的医学理论提供不同的思路;促进许多经典医学学科不断分化并产生分支,如现代医学正逐步向细胞、分子等层次深入;促进一些交叉边缘学科的产生,如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等)2. 指引医学实践的改进(从专注于探讨特异生物因素和针对性的诊疗方法,到逐步重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作用;从关注消除生物因素所致疾病的基础上,拓展到关注心理治疗、消除社会不良因素和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等领域)3.促进医学教育的革新(随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医学教育的方向需重新“定向”;医学生除接受医学科学教育外,还必须接受健康与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协调发展相关内容的教育,学习理解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在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影响人群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已由传染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了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

社会医学复习总结(第三版 、第四版综合)期末复习超实用

社会医学复习总结(第三版 、第四版综合)期末复习超实用

第一章概论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的定义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社会医学的2.性质:具有医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3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4>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4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5三次卫生革命:<1>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2>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精神病等。

<3>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6.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医学的概念。

7.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的概念(medical model)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

2医学模式演变的5个阶段: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社会医学每章复习重点(精)

社会医学每章复习重点(精)

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 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 (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4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 (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 (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的模式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3影响人群健康因素(1环境因素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3生物遗传因素 (4 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 (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 (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 (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 (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6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互相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5):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4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疾病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 2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 3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经历了三次不同目标与任务演变的卫生革命(3):1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2第二次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

3第三次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现共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5.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内容(6):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第二章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到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它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结构和发展规律。

2.医学模式的转变(5):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3机械论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和方法论。

4.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即影响健康的因素)(4):1生物遗传2环境因素3卫生服务4行为—生活方式 5 消费形式5.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4):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6.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最新《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最新《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精品文档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有下列五项:①倡导积极的健康管理;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④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⑤主动特殊人群的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①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②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③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④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⑤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⑥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5、大卫生观:卫生事业的本职是一种花“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这也被称为“大卫生观”。

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2、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③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斯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①对临床工作的影响;②对预防工作的影响;③对卫生服务的影响;④对医学目的的影响;⑤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5、“五星级医生”,即卫生服务的提供者;诊疗方案的制定者;健康教育的指导者;卫生事务的协调者;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者。

6、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①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②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和生物医学的价值;③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7、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①环境因素;②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③生物遗传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8、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调查显示,生活方式占60%,环境因素占17%,生物遗传因素占15%,医疗卫生服务占8%。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重点题型:名词解释4 简答4 选择40 论述1-2社会医学章节掌握:社会医学的概念: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各种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性质: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任务:掌握社会及人群健康状况及规律发现社会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的策略与措施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监督与评价三次卫生革命:理解: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生命质量评价章节掌握: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概念:(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体现了个体对疾病损害的反应。

指在伤病、医疗干预、老化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下人的健康状况,以及与其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相联系的主观体验。

是生命质量与健康概念的结合,主要内容包括:健康状态和主观体验。

特点:主要是人体的主观体验指标;动态性:其标准是一个随个体变异的相对标准;评价体系的多维性;与被测量者所处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标准密切相关。

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身体状态:活动受限、角色功能受限、体力适度性(指疲劳感无力虚弱感)(活动受限三层次:躯体活动受限:迁移受限:自我照顾能力下降: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穿衣、进食、洗澡、上厕所、室内走动)(社会功能角色受限:社会角色:担当一定社会身份、承担相应社会义务、执行相应社会功能角色受限表现:角色活动种类和数量受限、角色紧张、角色冲突)心理状态:情绪反应、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状态:社会资源、社会接触主观判断与满意度:健康自评、自我生活评价、满意度与幸福感其他内容:针对特殊人群或特殊疾病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人群健康状况的评定;特殊人群的生命质量及疾病负担的评价;卫生成果评价;卫生服务方案选择:选择药物或治疗方法;卫生资源配置的决策:QALY、成本-效益分析;用质量调整生存年评价各种因素对健康的综合影响,确定防治重点;熟悉:生命质量评价的概念与方法:方法:评价程序:确定评价目的、对象和内容--选择或建立测量工具---测量过程--统计和分析处理概念:生命质量评价的适用范围:社会卫生状况章节掌握:社会卫生状况概念:社会卫生状况指人群的健康,及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的状况。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填空题第一章绪论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具体内容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五种模式。

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四大类。

第三章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现代研究认为,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是造成健康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行动框架中将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分为日常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性因素两种因素。

高危性观点包括高危人群、高危因素、高危环境。

第四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从调查对象的范围看,调查研究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根据问题是否预设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两种。

对于敏感性问题,非随机化应答技术主要包括剔除法、匿名法和编辑法。

第五章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卫生状况内容广泛大体上可分为下列六类: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政策、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保健、卫生资源、卫生行为等。

婴儿死亡率是一个敏感、综合的指标,不仅直接反映影响婴儿健康的卫生问题,而且也反映母亲的健康状况、产前和产后的保健水平以及婴儿保健水平和环境卫生状况等。

第六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大体上可将其归为环境、人口和文明三个类别。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阶层主要由个人的教育、职业和收入等因素来决定。

职业生涯中对人们精神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状态主要有职业倦怠、失业和退休。

社会支持的构成要素有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和凝聚力。

第七章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心理过程又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压力是由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管理三方面要素构成。

第八章生命质量评价根据评价目的分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分为鉴别量表、预测量表、评估量表。

生命质量评价的特征是:评价内容综合性、评价指标主观性、生命质量动态性。

十一章社会卫生政策分析SWOT分析就是为了了解组织的优势、劣势、威胁、机会。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第一部分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第一部分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绪论1.社会医学的定义:就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社会人群的健康状况,探究社会因素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疾病作用及其规律,制定各种社会措施,以保护和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保证人的积极全面发展。

2.目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群健康,根本目的是保证人们积极地、全面地发展。

3.性质: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和生物医学之间的交叉或边缘学科。

4.内容:研究社会健康状况;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5.研究内容的演变:第一次卫生革命以防止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目标;第二次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为主要目标;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6.我国社会医学的任务:倡导积极地健康观;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发现社会卫生问题;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重点关注脆弱人群健康;加强社会医学教育。

7.社会发展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卫生事业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健康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健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8.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9.社会医学的基本观点: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疾病、健康的社会决定性;积极地健康观;大健康观;高危险性观点;健康公平观。

10.高危险性:是指对人群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和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很大,主要包括高危人群、高危环境和高危反应。

高危人群:是指容易受到疾病侵扰的人群,以及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如妇幼、老年、流动、贫困人口,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人群、处于高危生产、生活环境的人群。

高危环境:包括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

高危反应:是指机体对刺激缺乏适应或耐受,当身心和社会刺激达到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后,导致一些疾病。

11.健康状况的公平性:是指不同收入、种族、性别的人群应当具有同样或类似的健康水平,主要用不同人群的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发病率、患病率等指标来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辨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疾病和死亡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科学观。

2.医学的社会化:指医学作为一种社会事业,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国家、社会和群众需要承担更多的卫生保健责任,要把卫生事业当做全社会的公共事业而不只是卫生部门的事情。

3.亚健康状态: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根据这个定义,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组合的概念。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

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主要三因素: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2.3点为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双向作用第五章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1.老年型社会:联合国规定,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

2.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定义:是指个体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物质和情感的帮助。

分类:物质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评价支持影响因素:人际关系、社会网络、社会凝聚力3.家庭:婚姻、血缘和法律为基础同定下来的社会基本单位功能:生育、生产和消费;抚养和赡养;休息和娱乐;家庭成员的社会化。

4.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营养、卫生保健和教育水平的综合指标,突出强调了卫生与教育质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弥补了仅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不足。

5.美国社会卫生协会指标(ASHA):偏重于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包括就业率、识字率、平均期望寿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出生率和婴儿死亡率。

ASHA是衡量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但也反映人口的社会状态、文化状态、人口变化状态及身体素质状况等方面的人口素质状况,是评价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第六章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1.文化:是一种人类社会现象,涉及物质、制度、观念等诸方面。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文化,指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法律、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

2.亚文化(subculture):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的习惯,它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的泛称。

3.教育对健康的影响机制1)教育影响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2)教育影响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 3)教育影响人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4)自我保健行为,预防服务 5)影响病人角色:非医学专业人员在求医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第九章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在某一特定现场的人群中,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收集研究资料的过程。

2.实验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实验研究分为动物实验和人群实验,根据研究场所的不同,可以将人群实验分为临床实验和现场试验。

社会医学的所做的实验研究主要是现场试验研究。

3.社会医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方法:1)调查研究 2)实验研究 3)评价研究 4)德尔菲法 5)文献研究步骤1)选择课题,陈述假设; 2)制定研究方案(包含技术路线、实施计划、资料整理与分析计划三个方面) 3)收集资料 4)整理和分析资料 5)解释结果;4.抽样调查——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不遵循随机化原则的抽样,研究者以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选择研究对象,这类抽样一般不能用样本推论总体,不能估计抽样误差的大小):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5.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通过调查收集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数量指标,或者探讨各种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研究。

其收集资料的过程称为定量调查(问卷调查)6.面对面访谈的优缺点优点: 1)比较灵活,随时纠正和完善被访谈者对问题的回答; 2)可以在文件中列入较为复杂的问题; 3)对调查者文化要求不高 4)问卷回收率高,可以督促被调查者的回答;5)容易控制访谈的环境;缺点:1)耗费时间和人力、物力; 2)对访谈员素质要求高 3)没有匿名保证4)适用范围小7.信访法的优缺点优点:①节省时间和费用,②可避免现场自填时间紧张、时间冲突和周围环境的影响,③有较高的匿名保证,④调查的范围可以很广。

缺点:①缺乏灵活性,②可信度相对较差,③无法控制填写问卷的环境,④问卷的回收率较低,⑤问卷有效率可能较低。

8.开放式与封闭式问题的优缺点1.开放式问题优点:①可以用于事先不知道答案有几种的情况,②反映回答者之间细微差异,③用于问题和答案太长时缺点:①对被访者要求高,②花费时间,③拒答率高,④不易于统计2.封闭式问题优点:①容易填答,②节省时间,③拒答率低,④便于统计分析缺点:①答案不易列全,②无主见者易猜答,③易发生笔误9.问卷的主要类型和一般结构(1)主要类型:自填问卷、访谈问卷(2)一般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10.答案的设计的种类和错误(1)种类:填空式、二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图表式、排序式。

(2)错误:双重装填、含糊不清、抽象的提问、诱导性提问、敏感性问题。

11.信度(reliability):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来判断结果的信度,通常用信度系数来评价。

评价手段: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12.效度(validity):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评价方面: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准则效度第十章卫生服务研究1.卫生服务研究(health services research):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2.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3)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 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7)卫生服务利用;8)研究医疗保健制度;3.卫生服务研究的意义与目的1)提高服务人群的健康水平;2)提高卫生系统的反应性;3)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4.成本效益分析(CBA):用货币单位来评价卫生服务方案的优劣,成本和效益均用货币表示。

5.成本效果分析(CEA):卫生资源的投入所得到的利益不能用货币值计量,只能用某种指标,如发病率,休工率等。

6.成本效用分析(CUA):用人对不同健康水平和生活能力的满足程度的变化来评价不同卫生方案。

7.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

8.卫生服务需求: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9.卫生服务利用: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为居民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

10.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与分析(1)疾病频率(度)指标两周患病率=调查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慢性病患病率=调查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健康者占总人口比(3)疾病严重程度指标两周卧床率=调查前两周内卧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两周活动受限率=调查前两周内活动受限人(次)数/调查人数*100%两周休工(学)率=调查前两周内因病休工(学)人(次)数/调查人数*100%两周患病天数=调查前两周内患病总天数/调查人数11.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与分析(1)门诊服务利用:两周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两周患者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患者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两周患者未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患者未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2)住院服务利用:住院率=调查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100%人均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人(次)数未住院率=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患者数*100%12.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1)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2)社会经济因素;3)文化教育; 4)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5)医疗保健制度;6)气候地理条件; 7)行为心理;8)婚姻与家庭;13.卫生资源: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卫生部门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知识和信息的总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