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设计9:10.1 碱及其性质
九年级《碱及其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a.自行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碱的酸中和反应,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
b.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碱制品,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制作一份调查报告。
3.拓展作业:
a.阅读相关化学资料,了解碱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如碱在造纸、纺织、清洁剂生产等行业中的应用。
b.搜索与碱相关的环保知识,了解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如碱吸收酸性气体等。
2.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设想二:运用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碱的性质,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碱与酸、盐的反应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碱的性质。
3.设想三:结合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策略:在实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碱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a.完成课后习题第1-5题,重点加强对碱的定义、性质、化学式的记忆和理解。
b.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碱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字数不限,要求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c.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碱与酸、盐的反应现象,并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8.设想八: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策略: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碱的化学性质实验初中教案

碱的化学性质实验初中教案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碱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酸的反应、与盐的反应、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碱的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胶头滴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等。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酚酞溶液、盐酸、硫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酸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之间的反应。
2. 提问:碱有哪些化学性质?今天我们将学习碱的哪些性质?二、实验探究(15分钟)实验一:碱与酸的反应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实验二:碱与盐的反应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实验三: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三、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碱的化学性质,形成知识体系。
2. 学生举例说明碱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碱的化学性质。
2. 学生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三个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碱的化学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碱的化学性质,还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碱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碱的性质教案
一、目标:
1. 了解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碱的酸碱指示剂反应、金属氧化反应和中和反应;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碱的性质。
二、教学过程:
1. 碱的定义和性质
首先,向学生解释碱的定义:碱是指在水中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碱是一种化学物质,具有苦味、腐蚀性和与酸中和的性质。
然后,介绍碱的一些常见性质:碱溶液呈碱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与金属氧化反应等。
2. 实验演示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碱的性质,进行以下实验演示:
a. 用几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测试碱的性质,观察颜色变化;
b. 将一小块铝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其氧化反应;
c. 用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食盐,并观察中和反应。
3. 探讨碱的应用
让学生讨论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洁剂、药物等,并引导他们思考碱的使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4. 检测与评价
通过小测验、实验报告或讨论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碱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并对他们对碱的应用进行评价。
三、实验材料:
1. 氢氧化钠溶液
2. 酸碱指示剂(表里剂、溴甲酚绿等)
3. 盐酸
4. 铝片
四、预期成果:
通过本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碱的性质、应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加深对碱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化学《碱及其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碱及其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何为碱及其性质;b.了解常见碱的种类和性质。
2.技能目标:a.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分辨其性质是酸还是碱;b.能够描述酸和碱形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过程。
3.态度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b.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何为碱及其性质,了解常见碱的种类和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a.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酸及其性质知识,简要总结并与同学分享;b.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酸性物质,要求学生根据物质的性质分辨酸和碱。
2.学习(30分钟)a.教师引入碱及其性质的概念和特点;b.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了解碱的性质和种类;c.学生完成书本上相关的练习题。
3.实验(30分钟)a.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以观察碱的性质;b.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实验内容为:取几种常见的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等,分别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其性质;c.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总结碱的性质。
4.拓展(15分钟)a.教师讲解碱和酸形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过程;b.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了解酸和碱反应形成盐和水的化学公式及反应机制;c.学生讨论并总结酸和碱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5.总结(10分钟)a.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碱的性质和种类;b.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四、教学辅助措施1.可使用教学PPT展示碱及其性质的相关图表和实验过程。
2.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试剂和器材。
五、教学评价1.合作学习评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2.实验评价: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对比碱和酸的性质。
3.综合评价: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和自主阅读内容,检测对碱及其性质的理解程度。
初中化学优质教案 10.1 碱及其性质(3)

[合作探究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同组同学合作,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
(小组分工合作)
[交流共享]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实验的现象,讨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相关性质:
1.两个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
溶液(填“能”或“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1.生锈的铁钉铁锈不消失,同时铁钉表面无气泡产生,说明碱溶液(填“不能”、“能”)与金属铁、铁锈反应。
2.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钙与氯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钠(填“不能”、“能”)与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填“不能”、“能”)与碳酸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共享]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实验的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
[板书小结]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合作探究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同组同学合作,记录实验现象。
[交流共享]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实验的现象,讨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相关性质:
合作探究:
1、常见的碱
【活动天地7-3】
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自主探究活动】
了解氢氧化钙的工业制法
[阅读自学]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任务。
工业上生产氧化钙(生石灰)的方程式,原料是 (常在中进行)。
[实验探究]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探究实验:
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 。
[拓展延伸]投影“我想到,我解决”:明朝有个文学家,军事家于谦写过一首诗《石灰吟》请写出此诗,并对照诗句,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碱类及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碱类及性质教案
主题:碱类及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碱类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碱类的常见性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碱类的定义和分类;
2. 碱的性质(碱的酸碱指示剂、碱的电离性、碱的润湿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碱类的定义和特点;
2. 碱的性质中的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2. 实验展示;
3. 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碱性溶液蓝色石蕊试液的变化,引出碱类的概念。
2. 理论学习:讲解碱类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碱的性质,如润湿性、电离性等。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实验,如用酚酞指示剂测试碱性溶液,让学生观察碱液的特点。
4. 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讨论碱类的应用场景和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对碱类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回顾:对碱类的定义和性质进行总结,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总结碱类的性质,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解释。
七、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下册《碱及其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定律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碱的性质及其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碱的深层次性质和实际应用仍存在模糊认识。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碱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容易与酸、盐等其他物质混淆;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碱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1)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碱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现象与结论: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5)实验反思:评价实验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实验技能。
4.拓展阅读:查阅资料,了解碱在环保、医药等方面的应用,撰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发现。
5.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碱的性质与应用的手抄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审美观念。
6.思考题:讨论碱的性质与酸的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尝试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7.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解决。期待大家在下一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碱的定义及其分类;
(2)碱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规律;
(3)碱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a.写一篇关于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短文,讨论碱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b.结合本章节所学,思考如何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和预习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学习效果。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讨论主题:碱的性质有哪些?碱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盐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4.知识梳理,形成体系:引导学生总结碱的化学性质,形成知识体系,便于记忆和理解。
5.应用拓展,提高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碱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并掌握相关化学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
2.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形成知识体系。
3.采用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合作意识。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碱的化学性质,形成知识体系。
2.加强实验操作指导,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提高实验技能。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c.碱与酸:以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为例,学习碱与酸的中和反应,并引导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碱的化学性质教案初中

碱的化学性质教案初中
一、知识梳理
1. 碱的定义:碱是指能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2. 碱的性质:
(1)碱具有苦味,能腐蚀皮肤。
(2)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中和反应。
(3)碱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碱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3. 碱的分类:
(1)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强碱和弱碱。
(2)根据是否含有金属离子可分为氢氧化物、碳酸盐和氢氨基化物。
二、实验演示
实验一:用红石蕊试纸测试各种碱的腐蚀性。
实验仪器:碗、红石蕊试纸、苏打粉、氢氧化钠溶液(NaOH)、氨水(NH3)。
实验步骤:
1. 将苏打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入两个碗中。
2. 分别将红石蕊试纸蘸取氢氧化钠溶液和苏打粉,观察红石蕊试纸的变化。
实验二:探究碱溶解性的实验。
实验仪器:试管、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溶液、苏打粉。
实验步骤:
1. 将氢氧化钠固体和苏打粉分别加入试管中,并加入水。
2. 观察溶解后的情况。
三、总结提升
1. 请同学们从实验中总结碱的性质及分类。
2. 碱与酸反应的中和反应中,盐的生成是如何发生的?
3.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碱溶解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四、作业布置
1. 请同学们总结碱的性质及分类,写一篇短文。
2. 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相关问题与老师交流。
初中认识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认识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1. 知道碱的定义和常见碱的种类;
2. 了解碱的化学性质;
3. 掌握碱和酸的化学反应;
4. 了解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碱的定义和种类、碱的化学性质;
难点:碱和酸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碱,如肥皂、洗衣粉等,并提问学生认识哪些碱。
2. 学习碱的定义和种类:讲解碱的定义和常见的碱种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3. 碱的化学性质:介绍碱的化学性质,包括碱的水溶液呈碱性、与酸性物质反应等。
4. 碱和酸的化学反应:进行实验演示,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酚酞指示剂的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物质的变化。
5.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碱和酸的化学反应产生的产物,并解释产生这些产物的原因。
6. 碱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洗剂、药物、化妆品等。
7. 练习和总结: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碱的认识,并总结当堂学习内容。
四、课堂作业:
1. 整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碱的例子并做简单的介绍;
2. 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对酚酞指示剂颜色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化学概念的理解能力有所不足,需要通过实验和生活应用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碱的化学性质。
同时,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提高学生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初中化学_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总的思路是先设置情景,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归纳总结常见碱的性质,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合作,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了解其用途。
(2)通过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总结碱的通性及差异性并分析其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NaOH和Ca(OH)2的性质2、教学难点:碱的通性及差异性三、实验准备: 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盐酸、蒸馏水、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烧杯、试管、装满CO2软塑料瓶4个、生锈的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视频引入】请同学们看段视频“红色喷泉”【解释】烧瓶中装满氨气,胶头滴管中盛放的是水。
当挤压胶头时看到什么现象?认真观看,描述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过渡】氨水是一种碱,能使酚酞变红,碱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呐?我们一起学习第二课时【板书】碱及其性质目标明确开始今天的学习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讲述】描述现象解释原因,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压强差,氨水使酚酞变红。
生:读学习目标通过视频导入引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
化学性质探究【设疑】常见的碱有哪些?下面就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例来通过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齐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安全实验的操作意识,及规范操作。
增强学生们团结协作的意识。
了解探究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认真倾听【投影】: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提供的药品: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生锈铁钉、CuCl2溶液Na2CO3溶液探究碱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师:因为碱溶液有腐蚀性,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碱沾到皮肤或衣物上!注意药品的用量,操作要规范!各组分工合作,及时记录现象!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现象,并判断碱能与那些物质发生反应。
碱及其性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碱及其性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碱的定义;
2.掌握碱性物质的特征;
3.学习碱的常见性质。
二、教学重点
1.碱的定义及特点;
2.掌握碱的常见性质。
三、教学难点
理解碱与酸的关系及相关概念。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1. 认识碱
1.引入:回顾酸的概念,扩展酸性物质的讨论;
2.解释碱的概念:指能够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合物。
3.碱性物质的特征:滑嫩,有苦味,易溶于水等特点。
2. 碱与酸的关系
1.碱和酸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呈现酸碱反应原理,呈现通用酸碱指示剂的变化。
3. 碱的常见性质
1.碱的物理性质:电解质,导电性;固体碱的性质:脆性,易吸潮;
2.碱的化学性质:
–碱对阳离子的反应,如:氢氧化钠和铵盐;
–碱对野离子的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碱的缓蚀作用;
–普通碱和强碱的差别。
六、教学效果评估
1.学生分享当地的酸碱中和现象;
2.提问反应物,让学生回答生成物。
七、作业
1.完成教材P22-P23的选择和填空题;
2.查找关于不同碱的相关资料,写出碱性填土、制碱盐、制酯三个方面的作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酸到碱,让学生了解了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了解碱对生活和工业的作用。
但是这一阶段的知识容易混淆,需要多讲解,多实验,多互动,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碱及其性质》化学教案

《碱及其性质》化学教案《碱及其性质》化学教案一、教学目的1.记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能认识到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吸水性。
2.通过实验探究碱的性质,学会根据性质考虑其用处的科学方法。
3.通过探究碱的性质的有关实验,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根据实验归纳碱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老师播放虎门销烟纪录片,并提出问题,林那么徐用的是什么物质来硝烟的呢?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学生答复林那么徐用到了生石灰,整个石灰池烟雾滚滚,不断沸腾。
老师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石灰池里又发生了哪些反响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活动天地2-3各取适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分别放置在两个烧杯中,观察其颜色状态。
学生答复氢氧化钠为白色固体,氢氧化钙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活动天地2-3露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的变化。
学生答复氢氧化钠逐渐开场溶解,氢氧化钙无明显变化。
老师总结氢氧化钠之所以暴露在空气中会溶解,是由于它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
根据这个性质,同学们说一说存放氢氧化钠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回容许该存放在枯燥地方并密封保存。
学生实验向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参加少量水,振荡,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学生答复氢氧化钠根本全部溶解,烧杯外壁有些烫手;氢氧化钙有一局部溶解,溶液呈混浊状态,烧杯外壁温度也明显升高。
老师演示把一根头发丝放入试管中,向试管里参加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2-3min,观察头发丝的变化。
学生答复头发丝被腐蚀了,已经不完好,像被烧过一样。
老师总结没错,氢氧化钠也像浓硫酸一样,有强腐蚀性,因此也被叫做火碱、烧碱、苛性钠等,对皮肤和衣服有一定的腐蚀性。
老师提问既然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那我们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答复一定要非常小心,不能与皮肤、衣物直接接触。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教学设计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至少三种碱在环保、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并简要阐述其原理。
3.设计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家庭可得的材料,观察和记录酸碱反应的现象,并分析其反应原理。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7.注重课后评价与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通过作业、实验报告、小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发学生对酸碱化学性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展示柠檬汁与碳酸饮料的图片,询问学生:“为什么柠檬汁和碳酸饮料会有酸味?它们与碱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酸的通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2.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碱的化学性质,如与酸的中和反应、与盐的反应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3.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配制溶液、滴定、观察颜色变化等,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碱与盐的反应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性质的理解。
4.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氢氧化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氢氧化钠的性质,并通过比较法、归纳法,突出氢氧化钠与其他碱性质的不同之处。
3.实践操作,培养技能
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氢氧化钠与酸、盐的反应,以及其溶解性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指导他们精确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现象。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但在精确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现象方面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引导他们准确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逐渐浓厚,但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化学物质的潜在危害认识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6.阅读拓展资料:查找有关氢氧化钠的化学史、发现者等资料,了解其发展历程,提高对化查,确保书写规范、答案正确。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解决问题。
3.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6.总结反馈,巩固提高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氢氧化钠的性质特点及其应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布置与氢氧化钠性质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鼓励学生查找生活中含有氢氧化钠的用品,了解其作用,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氢氧化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掌握氢氧化钠作为一种碱的性质特点。
2.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并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设计〕碱及其性质_化学_初中_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先设置情景,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归纳总结常见碱的性质,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合作,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了解其用途。
(2)通过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总结碱的通性及差异性并分析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NaOH和Ca(OH)2的性质
2、教学难点:碱的通性及差异性
三、实验准备: 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盐酸、蒸馏水、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烧杯、试管、装满CO2软塑料瓶4个、生锈的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
四、教学过程
识增强学习兴趣进行方法教育。
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评价
究的开放性。
实验产生认知冲突,
生借鉴之前学过。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5:10.1 碱及其性质

师生共同认识小结本节。
生:交流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生:完成学案快乐作答。
联系实际生活,引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从观察实物,亲身实践中获取知识来得更牢固,认识更深刻.尤其是氢氧化钠的强腐蚀性更具震撼力.
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远比教师的说教更具说服力.而让学生再动手去做更是锦上添花.
用历史人物来刺激学生,让他们更能全面的了解一个人物及其他.
进行实验探究,在观察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在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化学从宏观到微观再到符号所独有的学科思维。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功体验
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个案补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新知
知识回顾
引导探究
实验探究
小结:测试
一、碱的性质
1.氢氧化钠 和氢氧化钙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吗?
师:你知道火碱和造纸的关系吗?你到过建筑工地见过纷飞的白灰吗?这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很大关系? 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真面目。
生:认真观察,填好记录。 生:交流观察,分享所得。
生:阅读教材,完成或交流检查学案。
师: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这是一首人人都会唱的儿歌,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然后当一个粉刷匠.
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检查学案上的填空是否正确。
生:分组实验,并把所得熟石灰合成四份,加水取下层膏体,抹到墙上掉皮的地方.
师:请同学们在未来的几天中要做好记录.除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外,常用的碱还有氢氧化钾,氨水等.你还知道石灰有哪些用途?整理完成学案后,你对于谦有怎样的认识?
初中化学《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碱及其性质》
课型
自主学习课
上课时间
课标要求
1、知道常见碱的见的碱溶液,知道碱具有通性的原因。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物理性质,认识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2、知道碱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从微观角度解释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难点
碱的化学性质(通性)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法指导
这节课的的知识是在已有的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之上,对比着认识碱的化学性质,通过不断的设疑,推测,小组实验探究,交流分析,证明猜想,最终归纳获得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课件、实验班准备好电脑
教学过程
流程
生学---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
师导--组织点拨、方法指导及媒体应用
前置测评
课件出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铁锈+盐酸5、铁锈+硫酸
2、铁+盐酸6、铁+硫酸
3、碳酸钙+盐酸7、碳酸钙+硫酸
4、氢氧化钠+盐酸8、氢氧化钠+硫酸
每组的3号,到黑板上展示,其余同学在积累本上写,每组1号批改。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理解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的定义,为碱及其性质的学习做好全面的铺垫。
3、碱的化学性质,结合实验,分析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达标测评
【检测题目】
同步训练第25页例1、2
【评价办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答案后,根据正确率进行评价得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碱及其性质教案
一:导入新课
你已经知道哪些碱?了解它们的性质吗?它们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回答:
1、石灰水是碱,在实验室中用来检验CO2气体
2、炉具清洁中有氢氧化钠,可以清洗油污。
3、用作花肥的氨水(NH3.H2O)
引入新课:播放《石灰吟》这首诗的视频
1、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手接触石灰浆时间久了手会怎么样?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你知道什么是烧碱吗?为什么这种物质叫做烧碱?而且有人把这种物质叫火碱,苛性钠。
3、你见过氨水吗?它有些什么性质。
二、小组合作,指导自学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NaOH的性质及用途
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如何保存NaOH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4.所有的物质都能用它来干燥吗?
演示实验: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问题:
1.鸡爪为什么变“难看了”?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
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如下:
1.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
2.密封。
3.能。
4.不能干燥酸性的物质。
如:CO2,HCl,SO2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小结如下:
1、NaOH有很强的腐蚀性。
所以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使用它应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
3.作用:化工原料、做肥皂……等等。
三、教师点拨
Ca(OH)2的性质及用途
材料引入:
1.公路两旁的树木为什么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
问题: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的哪些性质。
演示实验10-7: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问题:1.实验现象及反应。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
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项?
有以上材料学生小结如下:
1、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说明Ca(OH)2有腐蚀性。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久后会变白变硬,以及石灰水瓶壁的白膜,是因为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坚硬的CaCO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1、放热
2、CaO+H2O= Ca(OH)2
3、消毒、建筑材料等
4、具有腐蚀性,使用时注意安全
分组实验活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新问题的能力,也方便及时反馈信息,兼顾课堂资源的预设性和生成性。
并用调动学生思辨,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和共享合作意识。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习碱的性质。
分组实验:(用点滴板)
1.在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2.在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立即密封摇晃,观察瓶体变化。
提问学生:“为什么软瓶变瘪?”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
问题:
1.上述三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碱有哪些类似的化学性质?
1.两种溶液遇石蕊都变蓝色,遇酚酞都变红色。
2.软瓶变瘪!CO2与NaOH反应后使瓶内压强减小。
外界气压大于瓶内气压,使软瓶变瘪
CO2+NaOH=Na2CO3+H2O
3.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师生参与演示实验:分别试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
提问:1.以上物质哪些能导电?
2.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3.酸、碱如何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用FLASH动画展示HCl与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过程。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1.“灯亮的能导电”,
盐酸、硫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灯不亮的不能导电”蒸馏水和乙醇不导电。
2.导电原因是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粒子。
3.酸溶液中都含有H+;碱溶液中都含有OH-。
所以酸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回答;
1、学习了碱具有相似化学的性质。
2、明白了酸碱溶液导电的原因再次回归本课内容,帮助同学们理清知识脉络,使零乱知识条理化。
四、巩固练习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长期放置在空气的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学生讨论回答通过练习加深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结提问: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向同学们展示制作精美的叶脉书签。
“你们也想拥有这样漂亮的书签吗?”布置课外活动任务:“制作叶脉书签”。
学生讨论回答;
1、学习了碱具有相似化学的性质。
2、明白了酸碱溶液导电的原因
教学后记或反思:
首先用问题定向,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缺陷,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再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在“做”中体会选择数据处理方法的重要意义,完善认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