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层高定义
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层高

建筑(jiànzhù)高度、建筑间距与层高建筑高度相关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GBJ16—87(2001修订版)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女儿墙顶部或檐口的高度。
屋顶上的了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5m者,不计入层数内。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2.3.1.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风景区附近的建筑物、在航线控制高度以内的建筑物,其高度系指建筑物的最高点,包括电梯间、楼梯间、水箱、烟囱等。
2.3.2在上条所指地区以外的一般地区。
其建筑高度,平顶房屋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女儿墙高度计算。
坡顶房屋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屋檐或屋脊的平均高度汁算。
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问、楼梯间、水箱、烟囱等。
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的25%、高度不超过4m的不计入高度之内。
2.3.3特殊体形的建筑顶层设有景观构筑物或设有其他辅助设施的建筑高度(gāodù)的汁算,应由当地主管主管部门确定。
2.3.4消防要求的建筑高度,为律筑室外地坪(dì pínɡ)到其屋顶面或檐口的高度;2.3.5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qítā)无线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部门对净《民用建筑设计(shèjì)通则》4.3 建筑高度(gāodù)控制4.3.1 建筑高度不应危害公共空间安全、卫生和景观,下列地区应实行建筑高度控制:1 对建筑高度有特别要求的地区,应按城市规划要求控制建筑高度;2 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应根据道路的宽度控制建筑裙楼和主体塔楼的高度;3 机场、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应按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4 当建筑处在本通则第1章第1.0.3条第8款所指的保护规划区内。
楼房标准层高

楼房标准层高楼房标准层高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所遵循的一种规范,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外观、结构、使用功能等方面。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楼房标准层高的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楼房标准层高是建筑行业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参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楼房标准层高的定义。
楼房标准层高是指每层楼房的净高,也就是从地面到楼板顶部的高度。
在一般的住宅建筑中,标准层高通常在2.6米到3米之间,而在商业建筑或办公建筑中,标准层高可能会更高一些,一般在3米到4米左右。
这些标准层高的设定,既考虑了建筑物的实际使用需求,又考虑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其次,楼房标准层高的确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建筑物的功能需求。
不同类型的建筑,比如住宅、商业、办公、工业等,对于空间使用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对于标准层高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是建筑结构的考虑。
标准层高的确定需要考虑到楼板的厚度、梁柱的尺寸和间距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最后,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要求,使得建筑在整体环境中更加协调和美观。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楼房标准层高的确定是一个复杂而又综合的过程。
建筑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结构、外观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当地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而施工单位则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每一层楼的高度和空间的质量。
总的来说,楼房标准层高是建筑行业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参数,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安全、外观设计等方面。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标准层高,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建筑物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美观的建筑空间。
民用建筑中层高、楼梯、栏杆以及门窗玻璃等方面的常用规范条文

民用建筑中层高、楼梯、栏杆以及门窗玻璃等常用规范条文一、关于层高问题层高指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面层(完成层)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层与外墙外皮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当楼盖、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第6.2.2条);建筑物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 m(第6.2.3条)。
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0m(第3.6.1条);住宅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第3.6.2条);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住宅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2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m(第3.6.3条);住宅的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20m(第3.6.4条);厨房、卫生间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不应低于1.90m,且不得影响门、窗扇开启(第3.6.5条)。
3、《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室和寝室净高不应低于2.8m,特殊形状的顶棚、最低处距地面净高不应低于2.20m(第3.1.5条)。
4、《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学校主要房间的净高:注:①合班教室的净高度根据跨度决定,但不应低于3.6m。
②设双层床的学生宿舍,其净高不应低于3.00m。
二、关于楼梯的问题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第6.7.3条);(见图1)图1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第6.7.4条);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标高和层高

层高就是指一层楼的高度,也就是一层楼的净空+一块板厚.如:第一层楼面板面开始算,一层到二层板净空为3.48米,第二层板厚为0.12米,3.48+0.12=一层楼的高度
标高是一种相对高程。
层高是指住宅高度以“层”为单位计量,每一层的高度国家在设计上有要求,这个高度就叫层高。它通常包括下层地板面或楼板面到上层楼板面之间的距离。
比如房屋建筑中一般把室内地坪作为0点,以次得到的相对高程为标高.此时的当层标高就是层高,相对于其他层就不一样了。层高只是相对楼层之间的高度
一般的建筑设计标高和结构设计标高之间会有一个建筑做法的高差,通常在施工中把建筑图中的楼层标高称为建筑标高,结构图中的标高称为结构标高。建筑标高是建筑完成所有建筑做法后的楼层标高。但是我发现,在很多的情况下,楼梯间的标高在建筑图和结构图中没有变化,都是按照建筑标高标注的,那么在实际的施工中就会出现问题。按图施工,在施工建筑面层的时候同楼层出现高低差。施工单位自己要注意优化设计,如果建筑做法明确,那么,楼梯间楼梯施工时混凝土楼板和梯段要相应的把建筑做法厚度扣除,否则建筑施工后容易形成楼梯休息平台和外部楼道的高低差。按图施工,楼梯踏步的平面位置无法保证。同样,要考虑楼梯踢面的建筑做法,所以,结构施工的时候同样要考虑踢面的后推,一般20mm足够。示意图:按图施工,楼梯井的净空尺寸可能没法保证。在房屋建筑的楼梯间,采用钢模施工的情况很少,采用木工板成型的结构,尤其楼层高度较高,那么楼梯间踢段板之间的竖井间距很难得到保证,那么,踢段板的宽度要适当缩小10mm~20mm,以保证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可以有所回旋的余地,整个楼梯间的竖井上下能够保证在一个平面内。切记,如果楼梯梯段板宽度变形厉害,导致二次粉刷或者成型的较大,那么楼梯扶手栏杆安装的时候要注意其固定的位置
楼房层高标准

楼房层高标准楼房的层高标准是指建筑物内部楼层的高度,通常以楼层高度来衡量。
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楼房的层高标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空间布局、采光通风等多个方面。
因此,楼房的层高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首先,楼房的层高标准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于层高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等。
在规划住宅建筑时,一般需要考虑居住者的舒适度和生活便利性,因此层高一般会设置在2.7米以上,以满足居住者的居住需求。
而在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中,层高的要求可能会更高一些,以适应商业活动和办公活动的需求。
其次,楼房的层高标准还需要考虑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在建筑设计中,层高的设置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和功能分区。
合理的层高标准可以为建筑内部的功能分区提供更多的空间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空间感和舒适度。
因此,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空间布局来科学确定楼房的层高标准。
另外,楼房的层高标准还需要考虑采光通风和建筑节能。
合理的层高设置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的采光通风效果,为建筑内部提供更好的自然光线和空气流通,提升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
同时,科学的层高设计也可以有助于提升建筑的节能性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
总的来说,楼房的层高标准是一个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的问题,需要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
只有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布局、采光通风和节能等方面的需求,才能确定合理的层高标准,为建筑物的使用和运营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因此,在进行建筑规划和设计时,需要充分重视楼房的层高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为建筑物的发展和使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l净高、层高、建筑高度等名词解释

住宅楼住宅的楼层净高,指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可理解为:下层地板面或楼板上表面到上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楼梯净高和层高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净高=层高-楼板厚度,即层高和楼板厚度的差叫净高[1]。
有些建筑物无法测量出层高,例如地下室的入口处、窑洞等建筑物就测不出层高。
为保证人最基本的活动空间,建筑物空间的高度应使用楼层净高这一标准取代层高标准。
商品住宅的开间、进深和层高(即住宅的宽度、长度和高度),这三大指标是确定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
如果住宅的尺寸越大(即开间、进深、楼层净高越大),建筑工艺相应就越复杂,建造的难度就越大,同时所消耗的建材也会越多,导致建造的成本也就越高。
当然人们居住的空间会有所增大,但要付出的房价就会更高。
因此,购房者在购买商品住宅时,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经济支付的能力来考虑,住宅的面积适宜即可。
根据住建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规定,住宅层高宜为2.80m。
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 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
2写字楼写字楼的楼层净高(Net Ceiling Height)是指标准层某层的地板装饰面到本层吊顶下表面的距离。
通常,在选购优质的甲级写字楼的时候,楼层净高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指标,因为净高的概念中包含了梁板厚度、空调、消防及强弱电布线等管线占据的高度空间等不确定因素,如一个层高 3.5 米的写字楼,看起来好像很好了,如果以上结构及管线空间占据了 1 米,底板找平等又去除了 50mm 的话,那楼层净高也就剩余 2.45 米了,这个室内净高就显得有些压抑了。
通常,影响写字楼楼层净高的因素有以下 5 种,供读者参考:1. 层高:这一因素是基础,只有较高的层高,才能尽可能提供较高的净高供选择。
2. 梁板厚度:这是占用层高空间最大的因素,一般根据开间跨度在 600mm-1000mm 之间。
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层高

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层高1. 建筑高度1.1 建筑高度的定义和意义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顶部与地面的垂直距离,通常以米为单位进行衡量。
建筑高度在建筑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建筑的外观和形态,还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布局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2 影响建筑高度的因素1.2.1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建筑高度常常受到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的限制。
不同城市会制定不同的规划要求,以控制建筑的高度范围。
一般来说,市区和商业区的建筑高度较高,而住宅区的建筑高度相对较低。
1.2.2 结构技术和工程条件建筑高度还受到结构技术和工程条件的限制。
对于较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风荷载、地震等自然力的作用,以及建筑物自身的抗倾覆和抗震能力。
因此,结构技术和工程条件对建筑高度的决定具有重要影响。
1.2.3 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不同的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也会影响建筑的高度。
例如,办公建筑需要提供充足的工作空间和设备放置空间,因而通常会较高。
而住宅建筑则注重居住舒适性和私密性,因而相对较低。
1.3 建筑高度的分类1.3.1 低层建筑低层建筑一般指建筑高度在两层到三层之间的建筑,高度一般不超过15米。
低层建筑常见于住宅区和郊区,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绿化率。
1.3.2 中层建筑中层建筑一般指建筑高度在四层到十层之间的建筑,高度一般在15米到30米之间。
中层建筑常见于商业区和城市中心地带,常用于商业办公楼、酒店和购物中心等。
1.3.3 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一般指建筑高度超过十层的建筑,高度一般在30米以上。
高层建筑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常见于商业中心和城市发展区,如摩天大楼和超高层建筑。
2. 建筑间距2.1 建筑间距的定义和意义建筑间距是指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通常以米为单位进行衡量。
建筑间距在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之间的交流、透光性、通风性以及对景观、人行道等的影响。
2.2 影响建筑间距的因素2.2.1 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要求建筑间距往往受到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要求的限制。
层高国家标准

层高国家标准层高国家标准是指建筑物中每层楼的高度所需符合的国家标准。
这一标准的制定对于建筑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因此,层高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建筑行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层高国家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于层高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住宅楼、办公楼、商业楼等,它们的层高标准都有所不同。
在制定国家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实际使用需求,确保层高的标准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其次,层高国家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安全性。
层高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和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在制定国家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要求,确保层高的标准能够满足建筑物的结构和安全性需求,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另外,层高国家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舒适度和环境效果。
层高过低会导致建筑物内部空间狭小,影响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而层高过高则会导致空间浪费和能源消耗增加,同时也会影响建筑物的环境效果。
因此在制定国家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内部空间的舒适度和环境效果,确保层高的标准能够满足建筑物内部空间的舒适度和环境效果要求,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舒适度和环境效果。
总的来说,层高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建筑行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因此在制定国家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结构和安全性、舒适度和环境效果等因素,确保层高的标准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实际使用需求,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住宅标准层高

住宅标准层高住宅标准层高是指住宅建筑中每层楼的高度,它直接关系到住宅建筑的空间利用效率、舒适度和建筑造价。
在我国,住宅标准层高一直是建筑设计和规划中的重要参数,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住宅建筑的质量和舒适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住宅标准层高展开讨论,探讨其影响因素、合理性和设计建议。
首先,住宅标准层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首先,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舒适需求。
一般来说,住宅标准层高应该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使居住者在室内空间中有足够的活动和休息空间。
其次,是建筑结构和技术条件。
建筑的结构和技术条件对于住宅标准层高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比如在现代高层建筑中,为了满足防火和安全要求,住宅标准层高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最后,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
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住宅标准层高往往会受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建筑密度等因素的制约。
其次,住宅标准层高的合理性是什么呢?住宅标准层高的合理性应该是指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和建筑技术条件的前提下,能够达到最佳的空间利用效率和舒适度。
一般来说,住宅标准层高应该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使居住者在室内空间中有足够的活动和休息空间,并且能够保证室内空间的通风和采光效果。
另外,住宅标准层高也应该能够满足建筑结构和技术条件的要求,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住宅标准层高也应该能够满足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建筑密度等方面的要求,以实现最佳的土地利用效率。
最后,关于住宅标准层高的设计建议是什么呢?在进行住宅标准层高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需求和舒适度,合理确定住宅标准层高。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和技术条件,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应该根据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建筑密度等因素,合理确定住宅标准层高,以实现最佳的土地利用效率。
总之,住宅标准层高是建筑设计和规划中的重要参数,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住宅建筑的质量和舒适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建筑房屋层高标准

建筑房屋层高标准
底层(一楼)层高不低于3米,上层(二楼及以上)层高不低于2.8米,但架空层除外。
具体标准还需根据不同的地域、用途、建筑类型等因素进行调整。
在商业建筑中,层高标准要求更高,一般要求底层(一楼)层高不低于4.5米,上层(二楼及以上)层高不低于3.5米。
这是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商业活动需求,如豁然开朗的空间、宽阔的商品展示区、高质量的照明系统等。
而在住宅建筑中,层高通常较为标准化,一般要求底层(一楼)层高不低于2.8米,上层(二楼及以上)层高不低于2.6米。
这是为了能够给居民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保证施工成本能够得到控制。
总之,建筑房屋层高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用途、地域、建筑类型等等,以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建筑层高的定义

建筑层高的定义
建筑层高是指上下两层楼面(或地面至楼面)结构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其中,最上一层的层高是其楼面至屋面(最低处)结构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
在建筑学中,层高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会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和材料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层高。
例如,住宅建筑的层高通常较低,以节省能源和空间;而商业或办公建筑的层高则可能较高,以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更高的使用效率。
在实际施工中,层高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层高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使用上的不便或安全隐患。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和检查,确保层高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层高

建筑高度、建筑间距与层高建筑高度相关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GBJ16—87(2001修订版)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女儿墙顶部或檐口的高度。
屋顶上的了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5m者,不计入层数内。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2.3.1.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风景区附近的建筑物、在航线控制高度以内的建筑物,其高度系指建筑物的最高点,包括电梯间、楼梯间、水箱、烟囱等。
2.3.2在上条所指地区以外的一般地区。
其建筑高度,平顶房屋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女儿墙高度计算。
坡顶房屋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屋檐或屋脊的平均高度汁算。
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问、楼梯间、水箱、烟囱等。
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的25%、高度不超过4m的不计入高度之内。
2.3.3特殊体形的建筑顶层设有景观构筑物或设有其他辅助设施的建筑高度的汁算,应由当地主管主管部门确定。
2.3.4消防要求的建筑高度,为律筑室外地坪到其屋顶面或檐口的高度;2.3.5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部门对净《民用建筑设计通则》4.3 建筑高度控制4.3.1 建筑高度不应危害公共空间安全、卫生和景观,下列地区应实行建筑高度控制:1 对建筑高度有特别要求的地区,应按城市规划要求控制建筑高度;2 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应根据道路的宽度控制建筑裙楼和主体塔楼的高度;3 机场、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应按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4 当建筑处在本通则第1章第1.0.3条第8款所指的保护规划区内。
(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保护规划和有关条例进行。
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层高

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层高建筑高度、建筑间距与层高建筑高度相关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GBJ16—87(2001修订版)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女儿墙顶部或檐口的高度。
屋顶上的了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5m者,不计入层数内。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2.3.1.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风景区附近的建筑物、在航线控制高度以内的建筑物,其高度系指建筑物的最高点,包括电梯间、楼梯间、水箱、烟囱等。
2.3.2在上条所指地区以外的一般地区。
其建筑高度,平顶房屋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女儿墙高度计算。
坡顶房屋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屋檐或屋脊的平均高度汁算。
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问、楼梯间、水箱、烟囱等。
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的25%、高度不超过4m的不计入高度之内。
2.3.3特殊体形的建筑顶层设有景观构筑物或设有其他辅助设施的建筑高度的汁算,应由当地主管主管部门确定。
2.3.4消防要求的建筑高度,为律筑室外地坪到其屋顶面或檐口的高度;2.3.5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部门对净3.1.2 民用建筑按层数或高度分类是按照《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来划分的。
超高层建筑是根据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确定高度100m以上的建筑物为超高层建筑。
注中阐明了本条按层数和建筑高度分类是取决于防火规范规定,故其计算方法按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执行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城市规划特别是在详细规划中对建筑间距有很严格的要求。
主要是根据日照(南北向建筑)、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综合考虑确定。
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层高

建筑高度、建筑间距与层高建筑高度相关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GBJ16—87(2001修订版)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女儿墙顶部或檐口的高度。
屋顶上的了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5m者,不计入层数内。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2.3.1.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风景区附近的建筑物、在航线控制高度以内的建筑物,其高度系指建筑物的最高点,包括电梯间、楼梯间、水箱、烟囱等。
2.3.2在上条所指地区以外的一般地区。
其建筑高度,平顶房屋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女儿墙高度计算。
坡顶房屋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屋檐或屋脊的平均高度汁算。
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问、楼梯间、水箱、烟囱等。
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的25%、高度不超过4m的不计入高度之内。
2.3.3特殊体形的建筑顶层设有景观构筑物或设有其他辅助设施的建筑高度的汁算,应由当地主管主管部门确定。
2.3.4消防要求的建筑高度,为律筑室外地坪到其屋顶面或檐口的高度;2.3.5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部门对净《民用建筑设计通则》4.3 建筑高度控制4.3.1 建筑高度不应危害公共空间安全、卫生和景观,下列地区应实行建筑高度控制:1 对建筑高度有特别要求的地区,应按城市规划要求控制建筑高度;2 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应根据道路的宽度控制建筑裙楼和主体塔楼的高度;3 机场、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应按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4 当建筑处在本通则第1章第1.0.3条第8款所指的保护规划区内。
(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保护规划和有关条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楼面层高
楼面层高系指房屋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至地面,或楼面至屋顶面结构层的垂直距离。
楼板面至屋顶面的垂直高度也包括楼板面至房屋顶平台面的高度,但房屋顶面或平台面都不应包括隔热层的高度。
楼面或地面也不应包括装饰层的厚度,例如用于装饰而铺设的木地板、塑胶地板、瓷砖、石材板料等块料面层的装饰厚度。
我们所指的层高一般均指的是楼面层高,这种层高的定义和解释已得到了认同;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细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以求得共识。
2、结构层高
在有些学术著作和文件中,也有提出使用结构层高的问题。
结构层高系指房屋上下两层结构层层面的垂直距离。
房屋建成以后,房屋各层的结构层层面已被上层构造层层面所埋盖,这对实测和以后复测或检测都很困难;另外结构面是一个粗糙的不平表面,无法进行更为精确的测量。
所以以房屋的结构层层面作为测量的参照面尽管也是科学和可行的,但困难较多,而且也不适用于更为精密的测量,因此很少用于房产测量。
3、中线层高
中线层高系指房屋上下两层层厚中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中线层高的根据尚不清楚,是否是因为《房产测量规范》中计算房屋建筑面积采用中线尺寸而仿效之,不得而知。
楼板层、屋顶层都可根据层的厚度找到层厚的中线尺寸,测量参照面也存在;但地面之底层的中线位置却很难找到,是一不定值,需要另行进行专门的定义。
所以以中线尺寸来定义层高是不可取的。
4、净高
根据上述层高的定义,有些建筑物就无法测量出层高,例如地下室的入口处、窑洞等建筑物就测不出层高。
为了保证人民最基本的活动空间,建筑物空间的高度应使用净高这一标准取代层高标准,这已达成共识,净高标准的要求在全国也应该统一。
房屋的层高已定义为:房屋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至地面、或楼面至屋顶面的垂直距离,即房屋层高测量的参照面选择的是楼面、地面和屋顶面。
房产测量的参照面对测量的实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房产测量的成果和房产测量结果的公正性。
作为房产测量的参照面应具备以下几个最基本的条件:这个面应该是永久性的、稳定不变的,是可以用数学模型描述的,测量的结果是可以恢复的。
地面、楼面、屋顶面是否符合这些条件,如何保证成果的公正性,现分述如下。
地面和楼面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地面的定义,地面(floor finishing)是建筑物内部和周围地表的铺筑层,也指楼层表面的铺筑层(楼面)。
地面(楼面)通常由面层和基层两部分组成,面层直接承受化学和物理作用,并构成室内空间的表面形象。
基层包括:找平层、结构层和垫层,有时也包括管道层。
面层包括:表层、结合层。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0.14 层高 storey height
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面层(完成面)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层与外墙外皮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
层高=净高+楼板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