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和中外文化差异一

合集下载

汉语和英语的不同

汉语和英语的不同

汉语和英语的不同:探寻两种语言的魅力差异一、发音差异汉语发音讲究声调,四个声调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而英语则没有声调,但有丰富的轻重音和连读现象。

例如,汉语中的“妈”、“麻”、“马”、“骂”四个字,发音时声调不同,意义也完全不同。

而在英语中,如“photograph”一词,重音放在“pho”上,若放在“to”上,则变成了另一个词“photography”。

二、语法差异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汉语句子通常遵循主谓宾的顺序,而英语句子则更为灵活,可以采用主谓宾、主系表等多种结构。

汉语中动词没有时态变化,而是通过时间状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而英语动词则有丰富的时态变化,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三、词汇差异汉语和英语在词汇方面也有很大不同。

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通过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词汇。

而英语词汇则以多音节词为主,且大量借用拉丁语、希腊语等词汇。

例如,汉语中的“手机”,由“手”和“机”两个单音节词组成,而英语中的“mobile phone”则是由两个多音节词组成。

四、表达方式差异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各有特色。

汉语表达较为含蓄、委婉,注重意境和韵味。

而英语表达则更为直接、明确,注重逻辑和事实。

例如,在表达邀请时,汉语可能会说“有空一起吃饭”,而英语则直接说“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me?”。

汉语和英语的不同之处正是它们各自魅力的体现。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运用这两种语言,增进跨文化交流。

五、文化背景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和英语的不同也反映了各自文化的特点。

汉语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强调和谐、尊重和集体主义。

而英语则受到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更加注重个人表达和自由。

这种文化差异在语言表达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汉语中的成语和典故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英语中的习语则更多地反映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比较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比较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比较张 瑾(南京经济学院 210003)摘要 语文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词汇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内涵的载体。

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同样一个词汇(如动物、颜色等),尽管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却往往因文化差异而生发不同的内涵意义。

关键词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意义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

而文化也制约着语言形式,并不断将其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构成语言的文化内涵以及所表现的基本内容。

词汇作为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于词汇的内涵(conno tati on ),中国学者邓炎昌和刘润清认为: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基本的或明显的意义,它是词的隐含或附加的意义。

国外学者L eech 认为:内涵是指一个词汇除了它的纯理性内容之外,凭借它所指的内容而具有一种交际价值(comm u 2n icative value )。

由此可见,词汇的文化内涵义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含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同一词汇在不同语言中表达意义的内涵差异即是不同文化差异性的具体反映。

本文拟从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以及某些词汇的伴随意义,对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作初步探讨。

一、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及联想意义由于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因而不同民族对问题的认识和观察的方式以及态度也一不样,对待动物所表现的爱憎情感存在很大差异,使同一动物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出现截然不一样的文化内涵及联想意义。

以“龙(dragon )”一词为例,在汉族文化里,“龙”总含有褒义的语义,蒙有一层极其尊贵、神秘的色彩,是帝王之称,象征着“权势、高贵、吉祥”。

“龙凤”指才能优异的人,“龙虎”喻豪杰之士。

像“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藏龙卧虎,望子成龙”等带有“龙”字的成语,无不展示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民族还素以“龙的传人”为自豪。

中西方词汇内涵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词汇内涵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词汇内涵的文化差异王威1 词汇文化内涵的含义爱德华·萨丕尔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存在”。

掌握一门语言实际上就是掌握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最多变的要素,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所以说,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

内涵意义是区别于概念意义的另一种意义,词汇的文化内涵是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赋予了词汇附加意义。

不同词语蕴含的是不同民族特定的思维模式和传统价值观,所以掌握不同民族的文化对词汇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2 中西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2.1 动物词龙在中国人心中向来是神圣的存在,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敬畏的神兽,是帝王的象征,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与龙有关的成语也大多代表着吉祥,如龙骧麟振、龙翔凤舞等。

可是在西方,“dragon”代表着灾难与凶狠。

在许多西方小说里,龙是作为邪恶的怪兽出现的,屠龙的人被人们奉为勇士。

虎在中国人眼里一直是百兽之王的形象,是威严与权力的象征,但在西方人眼里狮子是他们所公认的百兽之王。

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带有虎字的词语译成英语后由“lion”代替。

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为蝙蝠是一种邪恶凶狠的动物,人们经常用蝙蝠形容一些负面的事物,但在中国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反而变成了吉祥福气的代表。

由此可见,不同的民族文化在对待同一种动物词语时有很大的区别,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也是千差万别。

2.2 颜色词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对待白色的态度,在西方人的思维里,白色是纯洁、无暇的象征,婚礼的英文为“white wedding”,新人们在举行婚礼的时候多数选用白色的婚纱,宾客出席时也会倾向于选择白色的礼服。

但在中国的文化里,白色除了代表清白等寓意,更多的时候,白色是一种禁忌的颜色,代表着死亡和悲伤。

人们把葬礼成为“白事”,在葬礼上要挂白幡,穿白色的孝服。

蓝色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提到蓝色中国人首先想到的一般是深沉的大海,从而联想到广阔、静谧和沉静。

西方人则大多会将蓝色与忧郁、沉默联系在一起,比如“in a blue mood(情绪低落)”。

汉英词汇的文化意象比较及其翻译

汉英词汇的文化意象比较及其翻译

汉英词汇的文化意象比较及其翻译随着当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汉英交流日益频繁,汉英词汇之间的文化意象比较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两种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语言,二者在比较上有许多差异,其中文化意象体现出来的词汇区别尤其显著。

本文将以汉语“家”和英文“home”为例,讨论汉英词汇之间的文化意象差异及其翻译问题。

首先,通过对汉语“家”和英文“home”的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文化意象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汉语“家”作为个体的特殊符号,以父母及家庭成员的亲情表达为主。

例如,汉语中有“回家”,“一家人”,“家常”等词汇,表达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血脉情谊,充满着亲情和思乡之情。

而英文“home”则体现了社会中个体与家庭之间更多凝聚力,从更大的范围上讲,它还反映了社会中一种更宽广的观念。

例如,英文中有“homeland”,“homestyle”,“homecoming”,描述的是更宽阔的家园意象,强调的是一种重视团结和温暖的家庭文化。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来认识汉英词汇间文化意象之间的差异。

汉语“家”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蕴涵,其表达的是一种联系人与家、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责任。

它强调的是家庭团聚,表达出担负家庭责任,是一种追求家庭整体繁荣的信仰。

而英文“home”在英美文化中,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更强调的是社会的家庭稳定和和平,是一种家庭和社会状态的追求,体现的是一种团结的家庭文化。

此外,在汉英词汇的翻译中,也应该考虑这种文化意象的差异。

汉语“家”和英文“home”之间的文化落差可能会影响翻译的意义,甚至会导致翻译错误。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首先要弄清文化落差,深入理解汉英双方不同文化背景下词汇所蕴涵的文化含义,从而避免因文化意象之间的差异而出现误译。

综上所述,汉英文化差异是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文化意象差异尤为显著。

汉语“家”和英文“home”的比较更能体现出其间的文化落差,文化比较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两种文化之间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浅谈中西文化中词语意义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中词语意义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中词语意义的差异摘要:试图从文化角度来对比中西文化中词语的不同用法,阐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们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上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词语意义;文化差异1 由于社会礼仪的不同,导致风俗习惯上的差异1.1在语言表达方式上1.1.1称呼方面的差异。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

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

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却是得体,亲切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

1.1.2问候方面的差异。

朋友们间通常会互致问候来促进人际关系,英语常常用的问语Hi/Hello!“(你好!)How are you?(你好吗?)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evening(晚上好!)。

以上的问候语在中国人之间却很少用,中国人在打招呼时常用的是:“你吃过饭了吗?”这是中国人问候的常见方式。

其实并非真想知道对方是否吃过了饭。

然而在英语中,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

1.1.3闲谈方面的差异。

中国人和外国人初次见面可以会问这样的话: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甚至会问:How much do you earn every month?How much is your coat?What religion do you believe in?这类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为个人隐私性的问题,常会令他们不知如何作答,觉得十分难堪,会令这次谈话不欢而散。

相互了解,关心彼此的舒适和健康以及对彼此感兴趣的事,这些都是英美乡村和小城镇生活的特征。

因此,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必须选择恰当的话题。

中西文化比较语法差异

中西文化比较语法差异

中西文化比较语法差异摘要:由于中西方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中西方语言应用和语法的差异也较大。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语言结构、交际模式和修辞原则等,即中西方文化语法具有不同的规律。

本文主要从文化比较的角度对中西方文化语法差异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西文化语法表意、结构、思维和表述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明确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异,体现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差异。

关键词:文化比较;汉语语法;西方语言语法汉语最初没有所谓的基本框架,直到西方相关语言理论传输到中国后,才逐渐有了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框架。

虽然汉语语法是基于西方理论而逐渐形成,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性,如传达意义、思维方式、历史背景等,因此汉语与西方语言的语法特征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为了能够进一步明确中西方文化语法的差异,本文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探讨了汉语与西方语言的语法差异,以期使人们更进一步明确汉语和西方语言的语言性质,了解两种语言的本质。

1中西文化语法表意差异世界上很多语言都分有阴性、阳性、中性、单数、复数等,但汉语与这些语言不同,汉语在被创造时,没有固定的语法规则,即对过去式、未来式、单数、复数等规则没有要求,主张对称性和公正性。

语言作为人类传达和表达意义的重要方式,汉语和西方语言对形式的依赖方式存在较大的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西方语言具有客观性,主张以客观明确的态度认识世界,因此西方语言表达的意义对形式的依赖程度较为深刻,语法表达也更为精确。

而在中国文化中,汉语具有主体性和综合性,主张将主体与世界联合在一起认识世界,更加注重表达个体内心的领悟,因此汉语表达的意义对形式的依赖程度较小。

人们可以发现汉语表达常常有很多言外之意,与西方语言明确的表达方式存在不同,汉语语法相对而言更为灵活。

我国古文学家、教育家钱基博曾经表示"我国文章尤有不同于欧美者,盖欧美重形式而我国文章重精神也。

";这句话表明西方语法过于注重形式,虽然表达更加精确,但缺乏灵活性,而灵活性则正是汉语的显著特征。

英汉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1

英汉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1

姓名:肖鹏学院:计算机学院班学号:序号:英汉词汇意义地文化差异对比研究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地依存关系,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本文以一些具体语料分析英汉词汇意义地跨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问题.b5E2R.关键词:词汇文化意义;跨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总是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是文化地直接表现,外语地学习必然涉及目标语文化( )地学习.目标语( )地使用也要受到目标语文化地制约.不同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语言地结构、语义、语言使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表达同一理性概念地词,在各自地独特地文化语境中有着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地不同地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反映使用该语言地国家地历史社会文化,民情风俗.这种添加在词基本概念之上地带文化色彩地语义亦称为国俗语义.这种联想意义与词汇本身也许没有必然地联系,而是在说话者(或作者)、听话者(或渎者)地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地语境中,对一个词所产生地某种特定感受.不同地文化语境中这种联想意义存在差别,若不了解这种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受地全部语言信息量,而影响说话者(或作者)与听话者(或读者)之间地交流地顺畅.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地准确性外,还强调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地国际交流地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在跨文化交际地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这种语际间地差异,提高其对语言差异地敏感性,有助于他们更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地语言地文化,从而增进其交际能力.使其语言使用得更得体.将语言跨文化差异引入教学,对外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学习者地语言使用地有效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地作用.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地跨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词汇语义所反映折射出来地不同语言民族地历史社会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差异性,提高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p1Ean.词汇蕴涵地文化差异造成语际间许多对应地词意义不完全对等.英国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地“茶馆”;英国里上地“”与法国里喝地“”因酿造材料及工艺不同而有所不同.当一位省长在向来华访问地美国商务代表团团长介绍自己地夫人时说“这是我爱人”,译员不能译为“ .”(而译为“ ”)汉语中地“爱人”是指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一词“爱人、情人”看作,不宜公开、正式场合谈论.词汇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它们在目标语与源语言之间地对应词,或学习其定义或在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地关系,还要学习其在整个文化语境中地意义关系.DXDiT. .表示颜色地词在英汉两种语境有不同地联想意义:在西方文化中含有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之意;而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表示肃穆、严肃;淫猥,下流色情则用黄色表示,“黄色电影”、“黄色录像带” 英语说成,RTCrp..而英语中是“黄皮书”,指法国政府发表地报告书.在英语国家常表示气愤、愤怒,危险,如在美国安全警戒级别最高为红色( );在汉语中被用来表示革命、喜庆,大红灯笼、大红喜字、大红花、红对联都给人以喜庆地意象.红,还与妇女有关,如“红粉”( )“红颜”指美女( ),“红闺”或“红搂”指闺房,《红楼梦》地红楼即指女子地闺房.在西方含纯洁、天真无暇之意,新娘要穿白婚纱,是“纯洁地心灵”;是“吉日”;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用来象征恐怖,象征死亡,中国人在丧葬中活动中用白纸,披麻戴孝用白布,汉语有“白色恐怖”.汉语“戴绿帽子”表示“妻子有外遇地男人”,英语释义为“ ”(不能套用),英语含“幼稚、嫩气、缺乏经验”,(生手、新手);(涉世未深,易上当受骗地人).绿色在汉语中也代表着春天和希望.5PCzV..英汉两种文化在借用动物作喻体时亦有不同.英语民族以为百兽之王( ).“狮子”还象征“权利、勇猛”,如(雄狮和独角兽——特制捧持英国王室徽章地动物),——(狮子——英国国家地标志),(勇士),英语引申意“危险,险地”,如’ ’ (置身险地). (危险地障碍),(如汉语“人虎穴取虎子”).而汉语则以“虎”为百兽之王,汉语有“狐假虎威”、“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一“虎”也象征“权利、勇猛”.如“虎节.虎符”.“虎臣、虎将、虎劲、虎威、虎胆、生龙活虎、虎背熊腰”.同英语一样,最有权利最有力量者也常很危险.汉语有“伴君如伴虎”、虎口、龙潭虎穴、虎穴.再如英语和汉语“蟋蟀’虽同指一种呜叫地小昆虫,但却有着迥然不同地文化含义.“蟋蟀”在中国文化里常给人以悲秋、忧伤凄凉、孤独寂寞地联想,文人墨客喜欢借以烘托这种气氛.欧阳修地《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呜,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杜牧《夜寝》:“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等等.与这种忧伤形象截然不同,在英美文化中却成了“快乐地小蟋蟀”.英国民俗认为在圣诞夜听到叫地人会无比幸运.同样地概念在不同地文化中所产生地不同联想反映了使用不同语言地人民对客观世界、对大自然地独特地认识和态度.英国是个岛国,历史上渔业和航海文明发达.人们对很熟悉.常被用以喻人,如(大人物),(迟钝汉),(倒霉蛋,愚笨可欺之人),(放荡鬼),(无耻之徒),(冷淡、酷地人),(孤僻地人).华夏文明以农耕文明为主,汉语许多跟农业有关地词语、农民世代相传地农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五谷丰登;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等等.jLBHr..一些植物在英汉语境中有着不同地文化含义.如“柳树”在汉语中有丰富地国俗语义.在中国文化中,“柳”与“留”谐音,含“挽留”之意,古人有“折柳赠别”地习俗.《三辅黄图》:“汉人送客至此桥(灞桥).折柳赠别”.“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李白《劳劳亭》).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有:“扬子江头杨柳青,扬花愁杀渡江人”.柳永《雨霖霖》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姿”喻“姿色”,汉语有“桃面柳腰”,白居易《长恨歌》有:“芙蓉如面柳如眉”.柳树易成活,适应性强.汉语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暗花明又一村”.“柳”喻“盎然春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而与汉语中地柳树虽然所指物体相同,但在英语中却与中国文化中地“柳树”有着不同地文化内涵,它常使人联想起悲哀与忧愁.莎士比亚地有过“柳树歌”以表达她地悲哀,暗示她地死亡.在《圣经》地第篇中有这样地描述:. 在这些描述中,含有浓浓地悲哀与忧愁.在汉语中,“柳”亦指风尘女子,“墙花路柳”“寻花问柳”.“花、柳”等植物喻妓女或妓女有关地事物,如烟花巷、花街柳巷等;英语则常用“”一词.如(妓女),(过妓女生活),(变成娼妓),(卖淫)等.“柳树”在汉语与英语里地不同地联想意义反映出不向民族文化地特点,这带着有感情色彩生动形象地联想意义对与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了解目地语文化地重要途径.xHAQX..对于“”和“西风”中国人和英国人有着各自不同地理解.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当西风吹起时,英国正值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地季节.诗人雪莱在《西风颂》热情地讴歌了西风地力量,视其为希望与力量地象征.马致远地《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汉语中地西风是凄凉、萧条地.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地地理位置也会影响词地文化内涵,从而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于人们思维地影响.再有“”及“龙”在英汉两种文化地不同意象,都反映了这种指示相同,而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地词汇地文化内涵与国俗语义特点.又(妥协)对中国人而言常表示消极意义.中国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肯让步,是为讲原则,有纲有常;但在美国文化中,是达成协议过程中不可或缺地过程,因而有积极意义.在外语教学中,尤其是翻译(口译、笔译)和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研究和挖掘这些词汇地文化差异,以更好地更准确地理解与交流.LDAYt.另有一类词汇,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地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只是一个语言符号,缺乏联想意义.如汉语文化中地“竹”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地关系.中国人以“竹”喻人,表达坚定正直地性格、朴直虚心、高风亮节地风范与操行.所谓“竹色君子德”,“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等等是为此意.中国人非常熟悉竹,偏爱“竹”,《红楼梦》中林黛玉地窗前是湘妃竹,魏晋时期有“竹林七贤”.汉语中有“胸有成竹”、“势如破竹”、“雨后春笋”“竹篮打水”等等;而一词在英语里几乎没有什么联想意义,英语人对不象中国人对“竹”那么熟悉.连这个词都是外来语,更缺乏文化内涵,在多数情况下.它只是一个名称.英语里也有许多具有丰富联想意义而汉语却没有地词.例如在英国是春天、欢乐地象征.许多文学家、诗人都以表达春天和欢愉地心情.华兹华斯地中对描写,极好地反映了诗人愉快地心情.汉语中地“黄水仙”不如“梅花”“菊花”“牡丹”蕴涵丰富地文化含义.总之,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地词汇在英汉语言多如星斗,不胜枚举.但这些形象生动、感情色彩鲜明地联想意义,深刻地文化内涵.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却是了解目地语言文化地一个非常重要地途径.Zzz6Z.以上讨论了英汉词汇意义地跨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汉语词汇地语义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偏重直觉体悟、具体形象、整体辩证地特点;而西方文化地拼音文字多反映出西方人注重分析、强调个体地传统.词汇学习是语言地学习中一个重要地方面.在词汇层面上地跨文化研究地是其有机部分.在外语地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在跨文化交际地实践中,积极探究其丰富地文化内涵,了解这种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对于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差异地敏感性,帮助他们更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地语言地文化,提高学习者地语言使用地有效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地作用.dvzfv.。

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意义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意义的影响

浅谈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意义的影响摘要: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意义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到不同语言的词汇意义。

本文主要从词汇的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搭配意义来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意义的影响,以促进英语词汇的教与学。

关键词:文化差异;词汇意义;词汇空缺;不等值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基本存在单位和运用单位。

词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认识的结果。

由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他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角度和结果各不相同,因而就赋予了词汇不同的意义。

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词汇意义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对英汉词汇概念意义的影响词汇概念意义是指某一事物的总和,人们根据这些事物的特征确定是否可用某一个词来指称该事物。

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对英汉词汇概念意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的差异,一种语言里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

英汉词汇概念意义的空缺,指的就是英语中的某些词,在汉语中找不到表示相同概念的对应词;或者是汉语中的某些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到表示相同概念的对应词。

这种现象常常和这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这些空缺的词汇往往反映的是不同民族的特有事物,因此无法在彼此的语言中找到其对应词。

如英语中的“clone”“aids”“sax”“flea market”“cold war”“mascon”“beddo”“plumber”等反映了英美社会的特殊风气及事物,在汉语中就很难找到对应词;同样,汉语中的“旗袍”“中山装”“糖葫芦”“馒头”“八卦”“风水”“乌纱帽”“武术”“炕”“秤”“四合院”等,以及汉语中常用的敬词“贵”“令”和谦词“在下”“鄙人”等,都是汉文化中特有的词汇,在英语中也找不到其对应词。

中英词汇内涵意义的对比分析

中英词汇内涵意义的对比分析

15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21期总第826期No.21,2020Total of 826词汇作为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众多词语的汇集。

不同文化中的词汇因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的不同,在表达意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词义可以分为“指示意义”和“内涵意义”:指示意义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不会产生误解,但内涵意义由于社会风俗和感情色彩的较大差异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困难。

通过中英词汇内涵意义的对比分析,可以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词义的发展和延伸,这也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发展。

1中英词汇的内涵意义“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或者特定范围内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语也是一种语言符号,具有表达意义的功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事物,只要交际需要,都可以用词来表示。

但是词义不具有普遍性,一般要受到文化和语境的制约。

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所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常常因为对词义的误解而产生交流的困难。

通过对中英词汇的对比也能看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1]。

在英语中“politician”一词指为谋取私利而玩弄政治的人,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

而在汉语中“政治家”则具有褒义,可以译为statesman。

statesman 主要指善于管理国家的能人志士,人们通常把有威望有能力的官员称为statesman。

在《语义学》中利奇将词义分为七种类型:“理性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

”而更多的学者把词汇意义分为“指示意义”和“内涵意义”。

指示意义一般指词的概念意义,就是词义中与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也叫“理性意义”或“主要意义”,含义比较客观稳定,不会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

而内涵意义则是指附加在词汇的概念义之上,是词汇的隐含义或者附加意义。

中英词汇中内涵意义的不同是因为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语言教学中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之对比

语言教学中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之对比
21 - g考 试 周 0- 8 t 1g3 # 刊
语 言 教 学 中 英 汉 语 词 汇 的 文 化 意 蕴 之 对 比
潘 文 霞
( 肃政 法 学 院 人 文学 院 , 甘 甘肃 兰州 7 0 3 ) 30 0
摘 要 : 言 是 社 会 现 象 . 文 化 载 体 , 时 又是 文化 的 语 是 同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汇是 语 言各 要 素 中的 基 本要 素 . 文化 . 词 因 差 异 在 词 j 层 面 上 必 然 有 所体 现 .对词 汇 的 解释 也 必 然 能体 r - 现 民族 或 文 化之 间 的 差异 。 于跨 文 化 交 际 来讲 , 汇教 学 不 对 词 能 为 教 词 ; 而教 词 汇 . 文 化 差 异是 词 汇教 学 的一 个重 要 组 成 I 2 部 分 。只有 通 过 对 中英 文化 差异 进 行 比较 , 学 生 在 学 习词 ; 使 I 2 的 过 程 中真 正领 会 到 词 的 涵 义 . 并 能 正确 运 用所 学到 的词 汇 进 行 交际 , 才能 真 正 达 到词 汇教 学的 目的 。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绿 色 代表 春 天 、 生 和 希望 。 同样 , 新 白色 在 西 方 文化 中可 能是 纯洁 、 真无邪的象征 , 以人们结婚时穿上 白色礼服 .he 天 所 w i t dyz 祥 日 ; 在 中 国 白 色常 被 用 来 象 征恐 怖 、 a; 吉  ̄ 但 死亡 又如 , 汉语 中 ,龙 ”dao ) 其相 关 词 语 , 显具 有 至 在 “ (rgn 及 明 高 无 上 的 色 彩 , 代 帝 王 被 称 为 “ 龙 天 子 ” 其 后 代 为 “ 子 古 真 , 龙 龙 孙 ” 因 而 百 姓 们 希 望 自己 的 后 代 有 出息 , 叫 做 “ 子 成 , 就 望 龙” 。海 内外 的炎 黄 子 孙都 称 自己为 “ 的传 人 ” 龙 。现 代人 把 有

【论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论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关键字】论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摘要]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式、语义系统之间的语系转换,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某种文化内涵。

于是深富特定民族情感、内涵深厚的一种语言就会成为译者极难克服的对手。

有学者把英汉语言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单向、双向或交叉对比研究,但“ 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 [ 1 ]这始终是英汉互译困难的焦点所在。

因此,只有明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一、英汉语句差异(一)英汉词汇现象对比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词化程度相当高,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就可以使译文简洁。

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补语” 的意思,“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

英语一个动词,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

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就简洁多了。

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 3 ]。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表现力极强。

沈家煊认为,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

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 5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汉语往往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

从使用方法上来看,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

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中的表现.docx

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中的表现.docx

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中的表现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化的发展,还能够体现文化之间的差异。

中西方国家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从小就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学生而言,若要全面了解英语词汇的内涵,就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否则英语学习将成为无本之源。

因此,若要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关注英语词汇教学;而若要推动英语词汇教学的顺利发展,就必须关注中西文化差异。

一、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方面的表现(一)文化比较中的词汇空缺词汇空缺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都十分普遍,我们在阅读或翻译中常常会遇到这种词汇———在一种文化中存在,另一种文化中却没有。

例如,汉语中的词汇“阴阳”,在英语中就没有相对应的词汇。

这主要是因为中西方的价值观念与哲学思想存在差异。

当然,英语中也有一些词汇在中国文化中很少涉及,例如punk、hippie,即使有时被译成汉语,若不了解西方文化,也很难理解其真正含义。

另外,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中还存在很多习语,能够鲜明地反映中西方在处世哲学方面的差异。

例如,中国人受儒道思想影响较深,奉行“中庸之道”“知足常乐”“无为而治”等处世哲学。

但西方国家常用的习语则是:Illtryagain、Abirdinhandisworthtwointhebush。

这主要是因为西方人奉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

这些词汇空缺都会对英语词汇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部分学生在写作时将“望子成龙”翻译为wishtheirsonscanbecomedrag-ons;而在英语中“Dragon”是一种可怕的怪物,这显然不符合表达意向。

(二)文化内涵差异较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种事物会带给人不同的想象,中西文化差异会影响词汇内涵。

例如,黄色在我国古代是帝王专用的颜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黄”还寓意“吉利”。

此外,“黄”也喻指“落空”,例如“这件事黄了”即是指事情失败了。

而在现代汉语语境中“黄色”也常常指“低级趣味”的事物,例如“黄色书籍”。

从汉语以及西班牙语词汇看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从汉语以及西班牙语词汇看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从汉语以及西班牙语词汇看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摘要中国和西班牙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词汇的意义总是体现了各民族的自身文化内涵。

对汉语和西班牙语中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汉语和西班牙两个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并了解文化学习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汉语;西班牙;词汇;文化差异1. 引言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

任何语种皆由单词构成句子,由句子构成文章,而词汇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

西班牙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文字,分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和汉藏语系汉语族,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在语法、词汇和表达形式方面差别极大,对其词汇文化涵义进行对比,不仅会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更能反映出中国和西班牙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可以增进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促进跨文化交际。

2. 汉语、西班牙语词汇文化差异表现2.1 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虽然西班牙语与汉语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从谱系关系这个角度说是比较疏远的,但这两种语种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究其原因,由于西班牙的思维表达方式和中国是想通的,人类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无论是西班牙国家还是中国,只要是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出发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的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语相同的文化内涵①。

比如狐狸(zorro )这种动物,西班牙语和汉语中都代表“狡猾”。

西班牙语里说 A lgu ien ser astuto com o un zorro ,形容一个人狡猾得像狐狸,翻译成汉语的话也是同样的意思。

同样,在汉语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个人“愚蠢、笨拙”,往往用“蠢驴、笨驴”来形容,西班牙语在这一点上类似于汉语: burro 意为persona necia e igno-rante (愚蠢无知的人)。

如: Pedro es un burro ,nunca hace nada bien 。

中西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对比

中西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对比

中西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对比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郝小朵摘要:语言是一种世界观,语言世界观是正确认识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际翻译等问题的基础。

汉英语在各自发展的历史中有着一些对照鲜明的不同特点,彼此也有接触影响。

本文从形合意合、悟性理性以及主客体意识三个方面对中西方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进行对比,希望能为研究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际翻译等问题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西语言汉英语文化语用差异对比一语言是一种世界观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在承认思维反映现实、而语言凝化思维的前提下,特别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反作用,其要点就是“沃尔夫—萨丕尔假说”所申述的两点:1语言影响思维和思维方式;2不同语言认识世界的图像和方式不同(但我们赞同洪堡特的辩证说法,不赞成沃尔夫的绝对断言)。

具体来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概念和意义体系(二)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价值体系(三)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

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对对比研究有着革命性的意义:语言观给语言以本体论地位,是开展语言研究的强大动力;语言世界观是认识共性和个性的基础;语言世界观决定了语言对比必须联系文化和心理背景,以语言的“内蕴形式”为重点;语言世界观是正确认识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际翻译等问题的基础。

二汉英语在发展中的特点及其对比比较汉英语各自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彼此间有几个鲜明对照的不同特点:(一)汉语的独立性和英语的开放性汉语几乎一直在独立地发展,别的语言(包括梵文、通古斯语、突厥语等)的影响只体现在语音和一部分词汇上。

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结果,往往是在文化上反而被同化,如五胡乱华导致了五胡的消失,满足入关导致了满族的名存实亡等。

只是在近代中西、中日交往频繁,而且西方和日本在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比中国更强大,这才在外来词汇激增的同时引进了一部分欧化语法。

同汉语相反,英语在历史上几乎没有断绝过与其他语言的交往,不仅有本民族所属的日耳曼语族的语言。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差异初探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差异初探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差异初探摘要:众所周知,各国文化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地域、环境、历史背景、民族心理等诸多因素,不同民族在文化上更多是差异性。

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语言折射出一个民族纷繁多彩的文化形态。

基于此,从中西语言差异的视角来探讨文化差异现象。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词汇差异结构差异思维差异1 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方不同的语言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交流上的障碍,即文化差异。

而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历史文化的沉淀。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有自己的独特历史、文化、宗教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等。

这些内容反映在语言中,又通过语言予以表达与传播。

不同民族的语言及其文化都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反映出的不仅是各自语言所代表的特定民族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因素,更是其观察世界、看待事物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

任何一种语言的习得都是在一定社会文化下的行为。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文化也离不开语言。

2 文化与语言2.1语言的文化本质对于语言的概念, 语言学家曾从不同的视角作出不同的定义。

有人认为, 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 也有人说, 语言是构成思维的工具。

Adaskou , Britten 和Fahsi列出了语言的四个方面的含义:美学含义, 指电影、文学、音乐和媒体; 社会学含义, 指家庭组织与性质、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物质条件等; 语意含义, 指调节意识和思想的概念体系; 语用含义或社会语言学含义, 指背景知识、社会和语言技巧、成功的语言交际所需的语言编码等。

这个定义虽然并非无所不包, 但是其中提到的四个方面的含义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语言的文化属性。

语言的文化属性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文化对语言的制约。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 E. Sapir) 的语言决定论认为, “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 这些作法和信念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

中西方词汇文化差异

中西方词汇文化差异

英汉词汇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摘要: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无法独立于语言之外存在,就像语言离不开文化。

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新世纪以来学者对英汉词汇的研究从不间断。

本文主要从英汉词汇体现的不同内涵、不同情感、不同表达以及概念缺失、网络新词中的文化差异四种现象来探讨。

本研究运用对比、参考文献的方法对研究内容分析,从而试图解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英汉词汇文化差异对比一、研究的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1.研究意义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政治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必然会造成词义概念和外延的差异、严格地讲,两种不同的语言是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的。

由此可见,词汇的文化内涵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含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同一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意义的内涵差异是不同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1)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We all known that , the vocabulary ,in conection with a nation of religious, mythological, literary, artistic traditions and historical ,which is mostly belong to the non-correspondence connotation or zero corresponding word. Such as English boycott; throw in the towel and other terms, if we not explain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it would be impossible for the students fully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and understanding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鲜活生动的词汇文化内涵,还要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重视学习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是学生能够对词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做出深刻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3、来自蒙古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的借词 胡同、站、格格、萨其马
Bina Nusantara University
7
4、近代来自印欧语和日语的借词 地球、重心、自行车
Bina Nusantara University
8
二、汉语词语的外借与中外文化交流 丝、茶、麻将、太极
Bina Nusantara University
Matakuliah :Penelitian Kosa Kata China Tahun : 2010
<<词汇和文化>> <<Pertemuan 13>>
汉语词汇和中国社会发展
• 词汇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 系。从词汇的变迁可以看到社会发展、变 化的痕迹。
Bina Nusantara University
2
• 不同的丝有不同的名称 • 不同的丝织品有不同的名称 • 汉语中表示颜色的词在古代多与丝织品有关 • 中国古代畜牧时代,关于“马”的词很多。 • 词汇也是政治、科技的反映
Bina Nusantara University
3
汉语词汇和中外文化交流
一、汉语的借词与中外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的交流,在词汇中表现为汉语
中出现外来词以及汉语某些词的外借。词语 的借入借出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两个方面。
Bina Nusantara University
4
1、来自匈奴和西域的借tara University
5
2、来自佛教的借词 世界、烦恼、红尘、解脱、观音
Bina Nusantara University
9
汉语词汇和中外文化差异
一、特有词语显示的文化差异 称谓词语
二、汉语词义显示的文化差异 颜色在不同文化中体现的联想义不同。
Bina Nusantara University
10
作业
一、P183第二题 二、P184第四题 三、P185第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