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教材(不作参考):
东南大学
郑志达主编 《仪器制造工艺学》
西北工业大学 端木时夏主编 《仪器制造工艺学》
天津大学
陆伯印主编 《仪器制造工艺学》
参考书: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 哈工大袁哲俊、清华王先逵 主编 2002年
机械制造工艺学(21世纪高校机电类规划教材) 陈明主编 2010年
粗糙,只能确定大概值),再结合具体情 况加以修正。
2.工序尺寸
工序尺寸:指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所应保 证的尺寸。
•当工艺基准(定位基准、工序基准或测量基 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 同一基准对某一表面进行多次加工,达到尺寸 要求的情况,只需考虑各工序加工余量。
•当工艺基准(定位基准、工序基准或测量基 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需要应用尺寸链原 理进行计算得到工序尺寸。
如例1中的工序4,要采用两个工位来完成 加工。 工位1:铣H键槽及L平面。 工位2:利用分度头转180°,铣G平面。
4.工步:在一次安装或一个工位中,加工表 面、加工工具、切削用量(进给量s、主轴 转速v、不包括切深t)不变的情况下,所完 成的加工。
如例1中的工序2,安装1中,加工B、C、 E三个面,由于加工面变了,我们将其划分为 三个工步。
口,以减少定位误差,保证装夹方便、准确。
因此应选加工余量小的、平整、光洁的大表面
作为粗基准。
例:图1-14
(2)余量均匀原则
选重要的表面作粗基准,可使重要表面的 加工余量既小又均匀,这样可保证重要表面的 物理性能。例:图1-15
(3)相互位置原则
•选择不需要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能满足 相互位置原则。
(1)工、夹、量具的制造、维修过程。 (2)运输、储存过程。 (3)动力提供过程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一系列工序组成, 对于批量生产,每一个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 工位、工步、走刀及动作。
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 个(或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序的概念是针对加工内容、加工方法和加工 顺序的。另外,工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工序是 工艺过程的组成部分,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是工 厂设计时的重要资料,因为由零件加工的工序数就可 以确定工作面积的大小,工人的人数和设备数量。
(2)基准统一原则
基准统一原则是加工各表面时尽量采用同一个定位
基准。应用基准统一可保证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几个 表面,减少安装次数和安装误差,有利于保证各加 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相关工序的夹具结构 统一,简化夹具的设计与制造。
例如,轴类零件常用两顶尖孔作为定位基准使得基 准统一。
A±ΔA B±ΔB
各工序所留的最小加工余量,应该保证前工
序所产生的形位误差和表面层缺陷被相邻后续工
序切除。影响最小工序余量的因素有:
1)前一工序的尺寸公差Ta
2)前工序所遗留的表面粗糙度Rza和表面缺陷层Ia
3)前工序的空间位置误差ρa 图1-6 图1-7
4)本工序的装夹误差(或称安装误差)εb图1-8
加工余量计算公式:
2.划分生产类型的主要依据是产品的生产纲领。
3.产品的生产纲领即产品的年产量。
产品的生产纲领计算公式为:N Q n (1 )
N:零件的生产纲领(件/年); Q:产品的年生产量(台/年); 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 α:备品率(厂家为用户提供的维修备用件); β:平均废品率(生产厂家为防止生产过程中 出现废品而准备的备用件)。
工步1: 车B面 工步3: 车E面
工步2:车C面
5.进给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每一个切 削,称为一次进给。
6.动作:是工艺过程的最小单位,指工人或机
器本身的一个行动单元。 7.关系
工序
安装
工位
工步
进给
8.在制定工艺规程时,工艺过程的细分要根据 生产规模决定。
设计工艺过程的技术依据是什么呢? 零件的加工要求(零件图及技术条件)、生产 类型和生产条件。
L ±ΔL A ±ΔA
K
K
O1
O2
O1
O2
•应用基准统一原则,采用单一的公共基准, 必然会带来基准不重合 ,因此重合和统一两 者是有矛盾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当不能 以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时,定位基准的选择 原则是应使定位误差最小。
(3)互为基准原则
对某些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常采用 互为基准原则加工,如轴套类零件要求有较高 的同心度时,常采用外圆和内孔互为基准反复 更迭(交替)加工。
•选择不需要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时,首先 可以保证粗基准和被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 ,并有可能在一次装夹中把所有要加工的表面 全部加工完,在工厂中称为“一刀活”,这样 也可以减少工件的装夹次数,提高生产率。 图1-16a
若零件上有多个表面不需要加工,则应选 择其中与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最高的 表面作为粗基准。这样可首先保证它们之间的
例1:阶梯轴零件加工工序的划分
工序1:在钻床上钻中心孔 工序2:在车床上粗车A、B、C、D、E各面 工序3:在车床上精车以上各面 工序4:铣H槽及L、G平面
2.安装: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在一次定位夹紧
下所完成的加工。
如例1中的工序2可分为两次安装: 安装1:顶尖顶住中心孔车B、C、E三个面。 安装2:顶尖顶住调头后工件的中心孔车A、D 二个面。 3.工位:工件在一次装夹安装中,在一个位置 上所完成的加工。
加工方法:
•有切屑的加工:车、铣、刨、插、磨、钻… … •无切屑的加工:球末铸、精铸、精锻… … •热处理:淬火、正火、退火、回火、调质… …
•表面处理:氧化、氮化、镀(铬、锌)、涂覆(防 腐
、抗氧化、耐磨) … …
(3)机械装配工艺过程 (4)检验、包装过程
2.辅助生产过程:不使加工对象产生直接的变化。 辅助生产过程包括:
返回
基准重合时计算方法:
零件表面的最终工序的尺寸及公差,一 般均取自零件图上规定的尺寸及公差,而中 间工序的尺寸则是根据零件图的尺寸加上或 减去工序的加工余量而得,其公差按加工方 法的经济精度选定,采用“由后往前推”的 方法,由零件图的尺寸,一直推算到毛坯尺 寸。图8
1.3 基准
1.3.1 基准及分类 基准:基准是指在机构中或在加工时用以确定 零件及其几何元素位置的一些点、线、面。
(3)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部件相对 位置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图1-12
3.测量基准:检验零件已加工表面位置时采用 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图1-13
1.3.2 定位基准选择
返回
1.粗基准的选择
(1)便于装夹原则
选择加工余量小的、较精确光滑的、面积
较大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不应有毛刺、浇口、冒
返回
1.2.4 机械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
1.机械加工余量
(1)总余量与工序余量
1)总余量: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过程中,在某一表
面上所切除金属层的总厚度(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 寸之差)。
2)工序余量: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所切除金属 层的厚度(相邻两工序基本尺寸之差)。
总余量等于各工序余量之和。
n
Z 0 = Z1+Z 2+……+Z n 或Z0 = Z i
(1)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以标定被加工表 面位置的点、线、面称为工序基准。图1-10
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相似,设计基准是在 零件图上。而工序基准是在工序图上。
(2)定位基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上加工 时,用来决定工件相对于刀具位置的基准称为 定位基准。图1-11
定位基准又分定位粗基准和定位精基准。
生产类型的划分基于产品的生产纲领及产 品本身的大小、结构复杂性及精密性等。
直接根据产品的年产量来划分生产类型不行?
1.2ຫໍສະໝຸດ Baidu3 加工工艺规程 1.工艺规程的(种类及)内容
(1)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 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用表格的形式表达,也称工艺卡片。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内容主要有:产品或零部 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另外还有工件 的数量、设备条件和工人的技术情况等。
根据基准的作用不同,分为设计基准和工 艺基准。
1.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标注设计尺寸所采用 的基准。图1-9
零件至少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各有一个设 计基准,而且用作基准的线或面往往也是装配 基准,是零件上的重要表面或是轴线。
2.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零件在制造和装配时采用的基 准。工艺基准又包括工序基准、定位基准和装 配基准。
1.2.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使原材料制成产品的全过程。

直接生产过程 辅助生产过程
1.直接生产过程:按一定的顺序使被加工对象的尺寸、 形状、相互位置以及性能产生一定的变化,使之称为 成品的过程(也称之为工艺过程)。
•直接生产过程包括:
(1)零件毛坯的制造工艺过程: 制造方法有:铸、锻、焊、冲压、剪裁下料… … (2)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在加工车间改变生产 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能,使之成为半成 品的过程。是直接生产过程的一部分。
1.2.2 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是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一般将其分为单件生产、批量(小批、中批、 大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类型。
1.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不同
生产类型不同,则生产组织、管理、选用 毛坯制造方法、加工以及装配方法等方面均有 所不同。因此,在制订机器零件的机械加工工 艺过程时,必须考虑不同生产类型的特点,已 取得最大生产效益。
位置精度。
(4)一次性原则 图1-16b
2.精基准的选择
当工件上有已加工表面时,应尽量采用精 基准,选择精基准时应考虑如何减少误差,保 证加工精度和安装方便。选择的原则是:
(1)基准重合原则
所谓基准重合是将基准重合到工件的设计 基准上,也就是说尽可能地将设计基准作为加 工时的定位基准及测量时的测量基准,这样可 避免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图1-16c
c.审查零件的材料是否恰当。
返回
例:如图所示销零件
返回
d.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2)由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3)确定毛坯的种类,设计毛坯图。 4)拟定工艺路线。 5)计算加工余量以及工序尺寸和公差,并绘 制工序草图。 6)选择加工设备、工艺装备(刀、夹、量 具)、计算工艺参数和工时定额。 7)确定各主要工序技术检验要求和检验方法 8)填写工艺文件(编写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依据,是组织生产,做 好生产技术准备的主要技术文件。因此,工艺 规程一旦制订就应成为车间或全厂的法规,应 严格执行,若修改须逐级审批。
(2)工艺规程的种类
1)工艺过程卡:参见P7图1-4。 2)工序卡:
(3)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
1)选择毛坯; 2)拟定工艺路线; 3)计算切削用量,加工余量及工时定额。 2.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对工艺规程的基本要 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 清华王先逵主编第二版 2006年
特种加工
庞滔、郭大春、庞楠编 2000年
特种加工(第五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晋春、白基成、郭永丰 主编 2010年
教材:仪器制造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天津大学 曲兴华主编 2006年6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1.2 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概念
对单边余量:Zb
Ta
RZa
Ia
(a
b)
对双边余量:2Zb
Ta
2(RZa
Ia)
2 (a
b)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1)分析计算法:利用前面的公式计算,用于 大批量生产中,在某些重要的工序上应用。
2)经验估计法:工艺人员凭经验,采用类比 法确定。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
3)查表修正法:先查表确定(查表确定的值很
i 1
注意,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工序尺寸有公 差,实际切除的余量是有变化的。
因此加工余量又有公称余量、最大余量和 最小余量之分。
通常所说的加工余 量,是指公称余量 而言,其值等于前 后工序的基本尺寸 之差。
另外,定义中阐述的“切除金属层的厚度”概 念 ,有单、双边之分(称单边余量、双边余量)。 对平面,余量是单边余量,如:Zb a b 图1-5 对回转表面,余量为对称双边余量 2Zb da db
原则是:保证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来达 到图纸上的全部尺寸和技术要求。这个原则包 括:质量、生产率、经济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3.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1)研究产品图纸,进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a.首先要了解产品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明 确零件在仪器中的安装位置及作用。
b.分析零件主要表面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明确主要技术条件合理性及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