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第1章 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
![第1章 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cde70e8fe53a580217fcfe0c.png)
2.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基本概念
如果以一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则可认为机床、
刀具、夹具与工件四个要素组成一个机械加工工艺系统。该系统的整体目的 是在不同条件下能适应环境,保质、保量、经济地完成零件的加工要求。 作为一个系统,必须从组成该系统的机床-刀具-夹具-工件这四个要素的整 体出发,分析与研究各种有关问题,才可能实现该系统的工艺最佳加工方 案。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图1—2所示为螺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三、基准的概念及分类
---基准:
是在确定零件上其他面、线或点的位置准确度时所依据的该零件上的
面、线或点。在计算和度量某些面、线、点的位置尺寸时,基准就是 计算和度量的起点。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按不同要求选择哪些面、线或点作为基准,是直
若在装配时也是作为装配基准的精基准,如图1-4b的内孔F和端面
E。 ---辅助精基准: 若在装配和使用时没有用处者的精基准,如图l-5b的内止口F和底端 面 E。
(3)度量基准
指用以度量加工表面位置的基准。在工件进行加工或加工完毕进行检
验时,用到度量基准。
如图1-6所示,图
1-6a为零件简图, 图1-6b为加工一个 孔的工序简图,图 1-6c和d表示检验 已加工孔位置的 两种方法,其工序 基准和度量基准是 不一致的。
基准,也称制造基准。
按用途不同,工艺基准又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度量基准及装
配基准。
(1)工序基准
工序基准也称原始基准,是在工序卡片(或其他工艺文件)上用以确
定被加工表面位置的基准。确定被加工表面位置的尺寸称为工序尺 寸,工序尺寸的起点就是工序基准。
工序基是其主机厂和外协件工厂的生产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与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与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c39e23c84868762caaed5f0.png)
1.2.2 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原始资料及步骤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步骤
1.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 2.确定生产类型 3.熟悉或确定毛坯 4. 拟定工艺路线 5.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6. 确定满足各工序要求的工艺装备 7. 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8. 填写工艺文件
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2.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以工序为单位,详细说明整个工艺过程的 工艺文件。是用来指导工人生产和帮助车 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掌握整个零件加工 过程的一种主要技术文件,广泛用于成批 生产的零件和小批生产中的重要零件。
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3.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的基础上,按每道工 序的工序内容所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更详细地 说明整个零件各个工序的加工要求,是用来具体 指导工人操作的工艺文件。在这种卡片上,要画 出工序简图,注明该工序每个工步的内容、工艺 参数、操作要求以及所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用 于大批量生产的零件。
都可减少,节省人力、物力,还可简化生产计划和 组织工作; (4)工序集中通常需要采用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使得 投资大,设备和工艺装备的调整、维修较为困难, 生产准备工作量大,转换新产品较麻烦。
1.3.3 工艺路线的拟定
半精车
IT8~11 Ra 2.5~10
精车
IT6~8 Ra 1.25~5
精拉
IT6~9 Ra 0.32~2.5
图3 平面典型加工工艺路线
抛光
Ra0.008¬1.25
研磨 IT5~6 Ra0.008¬0.63
导轨磨 IT6
Ra0.16¬1.25
砂带磨 IT5~6
Ra0.01¬0.32
第一章 制造工艺基本概念.
![第一章 制造工艺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df56ee8f61fb7360b4c654a.png)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改变原材料的形状尺寸、性质和相 互位置关系,使之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如:毛坯 的制造,机械加工等。
•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概念
在工艺过程中,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逐
步改变毛坯的尺寸、形状、性质及表面质量,使之成
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备的设计制造,材料与工时定额的制订,生产资料的 准备,生产组织的调整等; • 3. 毛坯的制造 如:铸,锻,冲压,焊接等; • 4. 零件加工,机械加工,热处理及其他表面热处理等;
• 5.部件和产品的装配; 包括:装配、调整、检验、试验、油漆、包装、出厂。
为便于组织生产,机械制造业采用专业化生产,即一种产品的生产是分散在若干个专 业化工厂进行的,最后集中在一个工厂制成完整的机械产品。
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有正确位置的过程为定位;
定位后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 的操作为夹紧;
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
• 工件在加工中应尽量减少装夹次数,因为多一次装夹, 就会增加装夹的时间,还会增加装夹误差。
3. 工位
在一次安装过程中,工件在机床上每占据一 个工作位置,称为工位。在大批大量生产中,为 了提高生产率,往往采用多工位加工。
减少了装夹次数,缩短了辅助时间,不单提高 了生产率,也有利于保证加工精度。常采用各 种回转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动夹具,使工件 在一次装夹中,先后处于几个不同的位置进行 加工。
• 4. 工步
在一个工序中,加工表面,刀具,机床转速及进给量都不变,所完 成的那部分工序(工艺过程)。
构成工步的任一因素改变后,一般均变为另一工步。
在工件一次安装中,连续进行若干相同工步,为简化工艺文件,可 视为一个复合工步。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讲解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4dc1a4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b.png)
(4)生产系统
以整个机械制造厂为整体,为了最有
效地经营,获得最高经济效益,一方面把 原材料供应、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 理、装配、检验与试车、油漆、包装、运 输、保管等因素作为基本物质因素来考虑; 另一方面把技术情报、经营管理、劳动力 调配、资源和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市场 动态、经营政策、社会问题和国际因素等 信息作为影响系统效果更重要的要素来考 虑。
1.生产过程
❖ 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由原材料到成品之 间的各个相互联系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 (2)生产工艺过程 ❖ 主要包括
❖ (3)辅助生产过程
❖ (4)生产服务过程
❖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包括产品投产前的市 场调查分析,产品研制,技术鉴定等。
❖ (2)生产工艺过程 包括毛坯制造,零件加工, 部件和产品装配、调试、油漆和包装等。
❖ 1.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尺寸精度的方法,主要 有以下几种:
❖ (1)试切法
❖ 试切法:先试切出很小部分加工表面,测量 试切所得的尺寸,按照加工要求适当调刀具 切削刃相对工件的位置,再试切,再测量, 如此经过两三次试切和测量,当被加工尺寸 达到要求后,再切削整个待加工表面。
❖ 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 反复进行直到达到要求的尺寸精度为止。例 如,箱体孔系的试镗加工。
的,从而节约安装时间使生产率可以大提高。
❖ (4)工步
❖ 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 和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完成的那 一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工步。生产中也常 称为“进给”。
❖ 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 几个加工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也可以看作一个工步。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eb75bb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8.png)
2.生产类型
N Qn (1 a% b%)
单件生产
批量生产
大量生产
机械加工工 艺过程卡
机械加工 工艺卡
机械
在确定工艺设备 时,应注意
刀具的选择
机械制造工艺
2.装夹与安装 工件在加工前,先要将工件装夹。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 确位置的过程称为定位。工件定位后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 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称为夹紧。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 过程称为装夹。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一个安装。 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可能被装夹一次或多次,才能完成加工。 3.工位 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内容,一次安装工件后,通过各种回转工作台、 回转夹具或移动夹具,使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 设备的固定部分变换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称为工位。在一个安装 中,可能只有一个工位,也可以需要有几个工位。下图所示是通过立轴 式回转工作台使工件变换加工位置,即多工位加工,该图中共有4个工位。
机械制造工艺
1.1.1 产品的生产过程
1.1.2 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1.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点(或同一台机床上),对同一个或 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工序是工艺过程 的基本单元。由此可见,判别是否为同一工序的主要依据是:① 工作地点 和加工对象是否变动;② 加工过程是否连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工序号 1 2 3 4
表1-2 阶梯轴第二种工序安排方案
工序内容 加工小端面,对小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小端外圆,对小端倒角 加工大端面,对大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大端外圆,对大端倒角 精车外圆 铣键槽,手工去毛刺
显然,该零件在表1-2所示的工序中完成时, 其精度和生产效率均较高。
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
![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b7f718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7.png)
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1.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包括原材料的运输、保管、生产准备、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检测、调试、和油漆包装等。
2.工艺过程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表面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和半成品的过程。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在工艺过程中,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逐步改变毛坯和原材料的形状、尺寸和材料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个或若干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
1)工序: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三不变一连续)。
2)安装:工件在加工之前,在机床上或夹具上先要占据一正确位置(定位),然后再予以夹紧,称为装夹,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作内容,称为安装。
3)工位: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
4)工步:在一个工序内,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工具对不同的表面进行加工,其中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条件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一个工步。
5)走刀:在一个工序内,若被加工表面需要分几次切削,则每进行一次切削称为一次走刀。
4.生产纲领生产纲领: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
工厂一年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称为年生产纲领。
而某零件的生产纲领则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年总产量。
零件的生产纲领计算公式:其中:α、β为备品率和废品率。
5.生产类型生产类型:包括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
(1)N Nn αβ=++零。
仪器制造工艺学
![仪器制造工艺学](https://img.taocdn.com/s3/m/73906a6727d3240c8447efed.png)
其中,
td
t
j
t
f
tw t x
基本时间tj:直接改变工件的尺寸、形状、物理和化学性能所需要的时间。 辅助时间tf:每道工序中用于辅助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包括:装卸工件、 开 停机器、试切、测量工件等所用的时间。 服务时间tw:如:更换工艺装备、设备小调整、工作班开始时分配工具、了 解工艺文件、收拾工具、设备保养、清扫工作场地等。
各工序内容及采用的机床和工艺装备 工件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等 参见图1-4
2.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
满足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相适应
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达到图样上各种技术指标
使工艺过程有较高的生产率和较好的经济性 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创造文明劳动条件
3. 工艺规程的作用
按它组织和生产能做到科学衔接,实现优质、高产 和低消耗 它是生产准备和计划调度的主要依据
动作:工艺过程最小单位。如一次进给中可以有开车、 送进、停车、退刀等各种动作。
工步1 工步2 两次行程
1.装卸工位 2.预钻孔 3.钻孔 4.扩孔 5.粗铰孔 6.精铰孔
工序如下:
1. 钻中心孔
2. 粗车 3. 精车 4. 铣键槽 5. 精磨 6. 去毛刺
课堂讨论
写出小批生产图例所示螺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 程(工序、安装、工步、走刀、工位),工件的毛 坯为圆棒料。注意工艺路线可以有多种!
A: Zb=a-b B: Zb=b-a C: 2Zb=da-db D: 2Zb=db-da
Zb、2Zb 本工序加工余量 a、da前工序的工序尺寸 b、db本工序的工序尺寸
加工余生产率 小:不能修正上道工序的误差和加工痕迹,影响加工质量
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bbe356bfd0a79563d1e724b.png)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第一节基本概念3.1基本概念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三、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生产过程机械制造厂一般从其他工厂取得制造机械所需要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统称为工厂的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原材料和半成品产品(机器)生产技术准备毛坯制造切削加工检验、装配调试(车,铣,刨,磨,钻,镗等)(检验、组装,部装,总装)(铸造,焊接,压力加工等)(工艺规程、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的配备)生产过程原材料的运输保管把原材料做成毛坯把毛坯做成机器零件把机器零件装配成机器检验、试车、油漆、包装等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过程。
辅助过程:统计报表、动力供应、运输、保管、工具的制造修理等。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Ⅰ工序Ⅱ工序N安装工位工步走刀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序四要素:工人、工作地、工件与连续作业。
其中任一要素发生了变更就构成了另一道工序。
工序数——组成一个工艺过程的工序数是由被加工工件结构的复杂程度、加工精度要求及生产类型决定的。
大批量生产阶梯轴的工艺过程单件生产阶梯轴的工艺过程安装是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安装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部分工作内容。
当一道工序中只发生一次安装时,该工序的工作内容与安装的工作内容是相同的;当一道工序中发生n次安装时,该工序的工作内容是这n次安装工作内容的综合。
为减少安装误差,应尽量减少安装次数。
工位是工件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当一次安装中工件只在一个位置完成加工内容,该安装的工作内容与工位的工作内容相同;当一次安装中工件在n 个位置完成交给你个内容,该安装的工作内容是这n测工位工作内容的综合。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一章基本概念32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一章基本概念32](https://img.taocdn.com/s3/m/cd8d1f737e21af45b307a8e0.png)
种装置。其作用是使工件在机床上有一个正确
的位置,并保持该位置不变。 专用夹具:为完成一种工件的一道工序(或 某几道工序)而专门设计和制造的夹具。
车孔夹具
钻孔夹具(固定式钻模)
铣 轴 端 槽 夹 具
特点:
无需划线和找正,定位精度较高(一般可达 0.01mm) 、操作简单、装卸方便、生产率高
左右);若A不需要加
工,只要求B能切去均
直接找正定位法
匀的余量,则应以B找 正装夹
1.直接找正装夹
利用百分表、划针等工具,将工件直 接靠紧或贴合在机床上的装夹面上进 行定位和夹紧。
用途:单件小批生产中加工表面单
一、加工精度要求不高、生产率较
低的加工情况。
2.划线找正装夹
在工件表面上先划出中心线、对称线及待加工
(4)一个定位支承点只能限制一个自由度。
(5)定位支承点必须与工件的定位基准始终贴紧接触。
四、工件的实际定位—定位元件
典型定位方式及其定位元件P123
平面定位 以外圆定位 内孔定位 特殊表面定位 支承钉 支承板 圆柱销 心轴 V形块 定位套 ……
组合定位
……
典型定位方式及其定位元件
(一)工件以平面定位
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 进度计划。计划期为一年的生产纲领称 为年生产纲领,即年产量。
N Qn(1 )(1 )
年生产纲领是设计或修改工艺规程的重要依据, 是车间(或工段)设计的基本文件。
第一节 第三节
生产批量:
计划期内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
(或零件)的数量
NA n F
装夹
定位
机械加工工艺培训课程
![机械加工工艺培训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7577bb2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e.png)
⑴ 夹具的选择; ⑵ 刀具的选择; ⑶ 量具的选择;
七)、工艺文件的编制
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
2.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中。
3. 机械加工工艺(综合)卡片 用于成批生产中。
4.3 工件的安装
定位 + 夹紧 = 安装
1). 直接安装法
工件直接安装在机床工作台或通用夹具上。 找正比较费时,定位精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有工具 或仪表的精度,以及工人的技术水平。
所以:定位精度不易保证,生产率低,仅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2). 专用夹具安装法
工件安装在为其加工专门设计和制造的夹具上中。
所以:定位精度高,生产率高,适用大批量生产。
4.5 典型零件工艺过程
单件、小批量生产:
工艺内容 工序 安装 工步
加工内容
①车端面;②打中心孔;
1
2
4 ③调头,车另一断面;④打中心孔。
七) 工艺文件的编制
一)、对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1. 检查零件的图纸是否完整正确; 2. 审查零件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 3. 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4. 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
二)、选择毛坯
1. 确定毛坯的种类;
毛坯 — 锻件、铸件、型材、焊接件等。
2. 确定毛坯的形状;
圆形、方形、异型
三)、确定加工余量
新设计和扩建工厂(车间)时,生产所需要的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机床的布置、
车间的面积、生产工人的工种、等组长和数量以及辅助部门的安排等,都是以工艺规 程为基础,根据生产类型来确定的。
设计 (图纸)
工艺编制
夹具设计 (决策)
工艺范围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本概念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0b31ebbe45c3b3566ec8bcb.png)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一、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1。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生产过程:由原材料制成各种零件并装配成机器的全过程。
其中包括原材料的运输、保管、生产准备、制造毛坯、切削加工、装配、检验及试车、油漆和包装等。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表面质量、性质及相对位置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如毛坯的制造(包括铸造工艺、锻压工艺、焊接工艺等)、机械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等。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按一定顺序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及表面质量,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工艺过程。
它是生产过程的重要内容。
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许多工序组合而成,每个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1)工序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是指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工作地、工人、工件与连续作业构成了工序的四个要素,若其中任一要素发生变更,则构成了另一道工序。
一个工艺过程需要包括哪些工序,是由被加工零件的结构复杂程度、加工精度要求及生产类型所决定的。
如图1-36所示的阶梯轴,因不同的生产批量,就有不同的工艺过程及工序,如表1—4与表1-5所列。
图1—36 阶梯轴表1—4 单件生产阶梯轴的工艺过程表1—5 大批量生产阶梯轴的工艺过程(2)安装工件每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在加工位置上至少要装夹一次,但有的工件也可能会装夹几次。
如表1—5中的第2、3及5工序,须调头经过两次安装才能完成其工序的全部内容。
应尽可能减少装夹次数,多一次装夹就多一次安装误差,又增加了装卸辅助时间。
(3)工位工件在机床上占据每一个位置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为减少装夹次数,常采用多工位夹具或多轴(多工位)机床,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先后经过若干个不同位置顺次进行加工。
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讲解
![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249a3f8b84ae45c3b358cf0.png)
1—工件 2—镗刀块 3—镗杆
◆便于装夹原则——所选择的精基准,应能保证工件定位准 确、可靠,并尽可能使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7
6 机床夹具
夹具的组成
1)定位元件及装置
2)夹紧元件及装置
3)对刀及导向 元件 4)连接元件 5)夹具体
6)其他元件及 装置(防护、防 错、分度…)
距离较远的销孔)作统一基准; 3)盘套类零件常使用止口面(一端面和一短圆孔)作统
一基准; 4)套类零件用一长孔和一止推面作统一基准。
? 采用统一基准原则好处: 1)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2)可以简化夹具设计,减少工件搬动和翻转次数。
★注意:采用统一基准原则常常会带来基准不重合问题 。此时,需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精基准。
图2-7a 支座零件第1工序(车削)
9
定位基准选择
在加工时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又可进一步 分为:
粗基准
使用未经机械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
精基准
使用经过机械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附加基准
零件上根据机械加工工艺需要而专门设计的定位基准。 如用作轴类零件定位的顶尖孔,用作壳体类零件定位的 工艺孔或工艺凸台(图5-1)等。
15
精基准的选择
◆互为基准原则 【例】主轴零件精基准选择(图5-8)
轴径
轴径 锥孔
◆自为基准原则
图5-8 主轴零件精基准选择
【例】床身导轨面磨削加工(图5-9)
图5-9 导轨磨削基准选择
16
精基准的选择
【例】铰孔、拉孔、研磨(图5-10) 【例】浮动镗刀块镗孔(图5-11)
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
![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965b3d7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d.png)
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工艺过程是指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的过程。
在工艺过程中,常常涉及到一系列的步骤和工序,每个步骤都有特定的工艺装备和操作要求。
工艺过程一般由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1. 原材料:工艺过程的起始物质,通过加工和处理在其中获得所需产品。
原材料可以是来自自然界的天然资源,也可以是经过前期生产加工获得的半成品。
原材料的质量和特性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 设备和工具:用于进行加工和处理的机器设备和工具。
不同的工艺过程需要不同的工艺装备,如锻造过程需要锻造机床,冲压过程需要冲压机,焊接过程需要焊接设备等。
工具则是用于操作和固定原材料的工具,如切割工具、夹具等。
3. 工艺:工艺是工艺过程进行的方法和步骤的总称。
不同的工艺过程有不同的工艺方法,包括可行性分析、生产计划、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
工艺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4. 操作员:工艺过程中进行操作和控制的人员。
操作员需要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安全和质量。
5. 环境和条件:工艺过程需要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
例如,需要控制温度、湿度、气氛等参数,保证工艺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的合格率。
6. 控制系统:现代工艺过程通常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通过传感器采集相关的数据和信号,通过控制器进行处理和调节,实现工艺参数的自动控制和调整。
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互相关联、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加工和处理的任务。
合理的工艺过程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工艺过程中,每个步骤都有特定的目标和要求。
下面将对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1. 原材料原材料是工艺过程的起始物质,它可以是自然界的天然资源,也可以是经过前期生产加工获得的半成品。
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与组成概论
![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与组成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7cc58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f.png)
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与组成概论工艺过程是指将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操作和工艺方法转化为产成品的过程。
它是实现产品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工艺过程一般由原料准备、加工操作、检验与监控以及成品处理等多个环节组成。
在工艺过程中,原料准备是最基础的环节。
原料准备包括原料选择、配比、清洁处理等操作。
原料的选择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生产工艺特点进行,确保所选原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质量稳定性。
配比是根据产品配方和配比要求,将不同种类和比例的原料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混合。
清洁处理是指对原料进行检验、筛选,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以确保产品质量。
加工操作是工艺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
它包括各种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如机械设备、化学设备、电器设备等。
根据产品要求和工艺特点,通过加工操作对原料进行分解、变形、合成等处理,将其转化为所需的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
加工操作要符合工艺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产品质量和工艺效率。
检验与监控是工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原料和中间产品进行检验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问题,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工艺的稳定性。
检验主要包括原料检验、中间产品检验以及最终产品检验等。
监控则是通过实时监测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浓度等,以及监控设备状态,及时调整和纠正操作,确保工艺过程的稳定运行。
成品处理是工艺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它包括对最终产品进行包装、标识、储存等处理。
包装是为了保护产品,方便运输和销售。
标识则是对产品进行标记和介绍,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
储存是将产品储存到适当的环境中,以保持产品的质量和有效期限。
综上所述,工艺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一系列操作和处理的过程。
它由原料准备、加工操作、检验与监控以及成品处理等多个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操作规范进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工艺的稳定性。
工艺过程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还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
![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5de835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0a.png)
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工艺过程这个有意思的玩意儿。
你看啊,工艺过程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行。
咱从一个起点出发,带着各种材料和工具,一路向前,经历各种有趣的事情,最后到达一个全新的地方,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成果。
比如说做蛋糕吧,那可不是随随便便把面粉、鸡蛋、糖啥的搅和在一起就行啦。
得先准备好各种食材,就像旅行前要收拾好行李一样。
然后按照一定的步骤,先搅拌这个,再加入那个,就像我们沿着规划好的路线前进。
中间还得掌握好火候、时间,这就好比在旅行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节奏。
最后,哇哦,一个香喷喷的蛋糕就出炉啦,这多像我们到达目的地后欣赏到的美丽风景呀!再看看木工活儿,从挑选合适的木材开始,这就像挑选旅行的伙伴一样重要。
然后通过锯、刨、凿等一系列操作,把木材变成我们想要的形状和样子,这不就像是在旅行中经历各种挑战和困难,然后逐渐成长和改变吗?最后做出一件精美的木制品,那种成就感,就如同旅行结束后满满的收获和回忆。
工艺过程可不只是简单的步骤罗列哦,它里面蕴含着好多学问呢!就像走路,得一步一步稳稳当当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整个作品就不完美啦。
这多像我们人生的道路呀,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
而且,不同的工艺过程还有不同的特点呢。
有些像短跑,要快速高效;有些像长跑,需要耐心和坚持。
这不就跟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一样嘛,有时候要雷厉风行,有时候得慢慢来。
咱中国人不是常说嘛,慢工出细活。
这在工艺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呀!你着急忙慌地赶工,能做出好东西来吗?就像你匆匆忙忙去旅行,能好好欣赏风景、感受当地的文化吗?所以啊,大家对待工艺过程可得认真仔细,就像对待自己的宝贝一样。
用心去感受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从中发现乐趣,找到成就感。
别小看了这工艺过程,它可是能创造出无数美好和惊喜的呢!总之,工艺过程就是这么神奇又有趣,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道光,照亮我们的创造之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大家都去好好体验体验吧,你肯定会爱上它的!。
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
![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633c29b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1.png)
⑶ 产品制造:
• 仪器生产过程,是形成最终仪器的主要工 作,目的是获取具有一定几何特性和物理、 化学性能的产品。
•
原材料、工具的供应、筛选、运输、保 管
和检验;
•
毛坯制造
• 制造活动包括: 零件制造:即机械加工与热处理★
•
仪器的装配过程:部件和成品的装配
2 Z b m a D b x m aD x S m i2 nZ b jT b 2 Z b m iD n b m iD nS m a2 x Z b jT S 2 T Z b 2 Z b m a 2 Z x b m iT n b T S
• 式中:Zb max 、Zbmin ——本工序最大、最小单面 余量
对于回转表面指直径公差。
② 误差复映计算法
• 根据误差复映规律,当上工序的工序尺寸 是最大时,本工序亦将是最大尺寸,反之 亦然。如图所示。
• 由于工序的偏差按“入体原则”标注,故 误差复映法计算的最大余量就是基本余量, 故最大加工余量、最小加工余量、余量公 差可分别表示如下:
• 对于外表面(平面)加工:
2 Z b m a d S x m ad x b m i2 nZ b jT b 2 Z b m id n S m id n b m a2 x Z b jT S 2 T Z b 2 Z b m a 2 Z x b m iT n b T S
对于内圆面加工:
2 Z b D jb j D S j D b m D i S m n 2 i Z b n m T b a 2 Z x b m T S in
⑸ 进给:
• 有些工件,由于余量大,需要用同一刀具, 在同一转速下及进给量下对同一表面进行 多次切削,这每一次切削就称为一次进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例:如图所示销零件
返回
d.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2)由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3)确定毛坯的种类,设计毛坯图。 4)拟定工艺路线。 5)计算加工余量以及工序尺寸和公差,并绘 制工序草图。 6)选择加工设备、工艺装备(刀、夹、量 具)、计算工艺参数和工时定额。 7)确定各主要工序技术检验要求和检验方法 8)填写工艺文件(编写工艺规程)
原则是:保证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来达 到图纸上的全部尺寸和技术要求。这个原则包 括:质量、生产率、经济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3.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1)研究产品图纸,进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a.首先要了解产品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明 确零件在仪器中的安装位置及作用。
b.分析零件主要表面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明确主要技术条件合理性及关键性技术问题。
•选择不需要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时,首先 可以保证粗基准和被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 ,并有可能在一次装夹中把所有要加工的表面 全部加工完,在工厂中称为“一刀活”,这样 也可以减少工件的装夹次数,提高生产率。 图1-16a
若零件上有多个表面不需要加工,则应选 择其中与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最高的 表面作为粗基准。这样可首先保证它们之间的
1.2.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使原材料制成产品的全过程。
<
直接生产过程 辅助生产过程
1.直接生产过程:按一定的顺序使被加工对象的尺寸、 形状、相互位置以及性能产生一定的变化,使之称为 成品的过程(也称之为工艺过程)。
•直接生产过程包括:
(1)零件毛坯的制造工艺过程: 制造方法有:铸、锻、焊、冲压、剪裁下料… … (2)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在加工车间改变生产 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能,使之成为半成 品的过程。是直接生产过程的一部分。
返回
1.2.4 机械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
1.机械加工余量
(1)总余量与工序余量
1)总余量: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过程中,在某一表
面上所切除金属层的总厚度(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 寸之差)。
2)工序余量: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所切除金属 层的厚度(相邻两工序基本尺寸之差)。
总余量等于各工序余量之和。
n
Z 0 = Z1+Z 2+……+Z n 或Z0 = Z i
(3)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部件相对 位置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图1-12
3.测量基准:检验零件已加工表面位置时采用 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图1-13
1.3.2 定位基准选择
返回
1.粗基准的选择
(1)便于装夹原则
选择加工余量小的、较精确光滑的、面积
较大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不应有毛刺、浇口、冒
如例1中的工序4,要采用两个工位来完成 加工。 工位1:铣H键槽及L平面。 工位2:利用分度头转180°,铣G平面。
4.工步:在一次安装或一个工位中,加工表 面、加工工具、切削用量(进给量s、主轴 转速v、不包括切深t)不变的情况下,所完 成的加工。
如例1中的工序2,安装1中,加工B、C、 E三个面,由于加工面变了,我们将其划分为 三个工步。
例1:阶梯轴零件加工工序的划分
工序1:在钻床上钻中心孔 工序2:在车床上粗车A、B、C、D、E各面 工序3:在车床上精车以上各面 工序4:铣H槽及L、G平面
2.安装: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在一次定位夹紧
下所完成的加工。
如例1中的工序2可分为两次安装: 安装1:顶尖顶住中心孔车B、C、E三个面。 安装2:顶尖顶住调头后工件的中心孔车A、D 二个面。 3.工位:工件在一次装夹安装中,在一个位置 上所完成的加工。
根据基准的作用不同,分为设计基准和工 艺基准。
1.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标注设计尺寸所采用 的基准。图1-9
零件至少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各有一个设 计基准,而且用作基准的线或面往往也是装配 基准,是零件上的重要表面或是轴线。
2.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零件在制造和装配时采用的基 准。工艺基准又包括工序基准、定位基准和装 配基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 清华王先逵主编第二版 2006年
特种加工
庞滔、郭大春、庞楠编 2000年
特种加工(第五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晋春、白基成、郭永丰 主编 2010年
教材:仪器制造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天津大学 曲兴华主编 2006年6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1.2 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概念
i 1
注意,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工序尺寸有公 差,实际切除的余量是有变化的。
因此加工余量又有公称余量、最大余量和 最小余量之分。
通常所说的加工余 量,是指公称余量 而言,其值等于前 后工序的基本尺寸 之差。
另外,定义中阐述的“切除金属层的厚度”概 念 ,有单、双边之分(称单边余量、双边余量)。 对平面,余量是单边余量,如:Zb a b 图1-5 对回转表面,余量为对称双边余量 2Zb da db
第一章 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教材(不作参考):
东南大学
郑志达主编 《仪器制造工艺学》
西北工业大学 端木时夏主编 《仪器制造工艺学》
天津大学
陆伯印主编 《仪器制造工艺学》
参考书: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 哈工大袁哲俊、清华王先逵 主编 2002年
机械制造工艺学(21世纪高校机电类规划教材) 陈明主编 2010年
口,以减少定位误差,保证装夹方便、准确。
因此应选加工余量小的、平整、光洁的大表面
作为粗基准。
例:图1-14
(2)余量均匀原则
选重要的表面作粗基准,可使重要表面的 加工余量既小又均匀,这样可保证重要表面的 物理性能。例:图1-15
(3)相互位置原则
•选择不需要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能满足 相互位置原则。
位置精度。
(4)一次性原则 图1-16b
2.精基准的选择
当工件上有已加工表面时,应尽量采用精 基准,选择精基准时应考虑如何减少误差,保 证加工精度和安装方便。选择的原则是:
(1)基准重合原则
所谓基准重合是将基准重合到工件的设计 基准上,也就是说尽可能地将设计基准作为加 工时的定位基准及测量时的测量基准,这样可 避免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图1-16c
(1)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以标定被加工表 面位置的点、线、面称为工序基准。图1-10
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相似,设计基准是在 零件图上。而工序基准是在工序图上。
(2)定位基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上加工 时,用来决定工件相对于刀具位置的基准称为 定位基准。图1-11
定位基准又分定位粗基准和定位精基准。
粗糙,只能确定大概值),再结合具体情 况加以修正。
2.工尺寸
工序尺寸:指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所应保 证的尺寸。
•当工艺基准(定位基准、工序基准或测量基 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 同一基准对某一表面进行多次加工,达到尺寸 要求的情况,只需考虑各工序加工余量。
•当工艺基准(定位基准、工序基准或测量基 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需要应用尺寸链原 理进行计算得到工序尺寸。
返回
基准重合时计算方法:
零件表面的最终工序的尺寸及公差,一 般均取自零件图上规定的尺寸及公差,而中 间工序的尺寸则是根据零件图的尺寸加上或 减去工序的加工余量而得,其公差按加工方 法的经济精度选定,采用“由后往前推”的 方法,由零件图的尺寸,一直推算到毛坯尺 寸。图8
1.3 基准
1.3.1 基准及分类 基准:基准是指在机构中或在加工时用以确定 零件及其几何元素位置的一些点、线、面。
1.2.2 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是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一般将其分为单件生产、批量(小批、中批、 大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类型。
1.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不同
生产类型不同,则生产组织、管理、选用 毛坯制造方法、加工以及装配方法等方面均有 所不同。因此,在制订机器零件的机械加工工 艺过程时,必须考虑不同生产类型的特点,已 取得最大生产效益。
对单边余量:Zb
Ta
RZa
Ia
(a
b)
对双边余量:2Zb
Ta
2(RZa
Ia)
2 (a
b)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1)分析计算法:利用前面的公式计算,用于 大批量生产中,在某些重要的工序上应用。
2)经验估计法:工艺人员凭经验,采用类比 法确定。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
3)查表修正法:先查表确定(查表确定的值很
2.划分生产类型的主要依据是产品的生产纲领。
3.产品的生产纲领即产品的年产量。
产品的生产纲领计算公式为:N Q n (1 )
N:零件的生产纲领(件/年); Q:产品的年生产量(台/年); 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 α:备品率(厂家为用户提供的维修备用件); β:平均废品率(生产厂家为防止生产过程中 出现废品而准备的备用件)。
各工序所留的最小加工余量,应该保证前工
序所产生的形位误差和表面层缺陷被相邻后续工
序切除。影响最小工序余量的因素有:
1)前一工序的尺寸公差Ta
2)前工序所遗留的表面粗糙度Rza和表面缺陷层Ia
3)前工序的空间位置误差ρa 图1-6 图1-7
4)本工序的装夹误差(或称安装误差)εb图1-8
加工余量计算公式:
生产类型的划分基于产品的生产纲领及产 品本身的大小、结构复杂性及精密性等。
直接根据产品的年产量来划分生产类型不行?
1.2.3 加工工艺规程 1.工艺规程的(种类及)内容
(1)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 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用表格的形式表达,也称工艺卡片。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内容主要有:产品或零部 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另外还有工件 的数量、设备条件和工人的技术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