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质科研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助力地质找矿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
科技创新助力地质找矿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鄂西地区磷矿资源潜力及找 湖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竹园沟一下坪矿区磷矿 “连山坡矿区磷矿普矿方向研究项目获得湖北省 项目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 普查”2017年省地质局 查”2018年省地质局三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奖三等奖 一等奖 等奖近年来,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在省地质局党委 的坚强领导、省地质学会的指导帮助下,以新发展理念为 引领,坚持做深地质找矿,把人才、技术、创新、质量放 在突出位置,打造创新力强、智力密集型地质科技队伍,培育壮大有核心竞争力的地质技术主业,地质找矿转型发 展成效初显。
人才“强骨”,能力提升见成效。
制定“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和奖补政策,2018年以来该队引进硕士研究 生45人、优秀本科生1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占专业技术人 员比例由5%上升至17%,中高级工程师占专业技术人员 的70%。
同时大胆给年轻人压担子、递梯子、搭台子,建 立“三大人才库”,实行“师徒制”、“项目双负责人制”,选拔储备年轻科级和技术带头人干部,为地质事业 薪火相传积蓄力量。
创新“铸魂”,科技支撑见成效。
坚持以理论指导找矿,推进经常性成矿区划与深部找矿综合研究工作转型,加强清洁能源、“三稀”矿产、紧缺大宗矿产找矿研究和 攻坚,“十三五”期间承担矿产勘查项目48个,提交矿产 地28个(其中大型矿床13处)、找矿靶区23处。
建立完善 “平台+项目+人才”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21名技术骨干 成为省地质局科技创新团队成员,2个项目获得湖北省科学 技术进步三等奖,6个项目获得省地质局科学技术一等奖 2项、三等奖4项。
发表论文36篇,其中6篇获得“湖北地 质科技论坛”二、三等奖。
“孙家墩北东矿区磷矿 普查”2016年省地质 局三等奖“两河口-花庄矿区磷矿普查” 2017年省地质局三等奖“大岭子垭矿区磷矿普查”2018年省地质局三等奖“小阳坪矿区磷矿普查”2020年省地质局一等奖科技创新助力地质拢ET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该队在神农架林区成功打出井深2350m、流 量2000m3/d、出水水温40.3°C的地热钻井该队实施的咸宁宁地1井页岩气勘查项目质量“立标”,品牌打造见成效。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01•【字号】鄂政发[2006]69号•【施行日期】2006.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06]69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精神,全面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促进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地质工作(一)充分认识加强地质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加强地质工作,是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的重要基础,是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
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地质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得力措施,推动我省地质事业全面发展。
(二)加强地质工作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矿产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勘查,统筹全省地质事业发展与地质领域对外开放。
深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建立完善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地质工作体系。
切实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努力实现地质找矿有新突破、地质服务有新拓展、地质科技有新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
(三)加强地质工作的基本原则。
按照立足省内、适度超前、突出重点、依靠科技的原则,全面加强地质工作。
面向社会需求,搞好统筹规划,充分挖掘省内资源潜力,有效利用省外、国外资源。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铀矿资源突破
=、科技创 新是加 快我 国铀资
要 求。按照铀矿找矿规律 , 从勘查预 的勘查深度在 3 0米以内。近年 来 , 源 突破 的关键 0
测 到突破 落实一个铀 矿需 要一定 的 随着 “ 源成矿论 ” “ 深 和 热点铀 成矿 ”
快探 明一 批新的矿产 地 。国务院 的 经近 1 0来年 的研究和 勘查 工作 , 我 这一英 明决策 ,指 明 了铀 矿地质 工 国地 浸砂岩 型铀矿 找矿 取得 重要进
作 的方向 ,极 大地鼓 舞着 广大铀矿 展 , 找矿成果 显著 。然而 , 还有 大 量 是我 国分布 有丰 富的碳硅 泥岩 富铀
资 源勘 查 的 力 度 和 技 术 攻 关 的 投 北 、东北也 广泛分 布 着形成 热液 型 新。我 国铀 矿地 质工作 经过 半个世
入。
发现 了- : 铀矿床。但 随  ̄ t t 铀 矿的花岗岩和火 山岩 , 其深部 及外 纪的发展 ,
“ 易 的矿 基 3 .我国铀 资源勘 查前 景广 阔。 围亦 具有较大 的铀 资源潜 力。 第三 着找矿工 作 的深 入 ,浅 、 ”
1 .铀 资源是 战略资源 。 铀资源 比研 究 。 以认 为 , 国拥有较 大 的 可 我 是重要 的能源资源 ,是核 电发展 的 铀资 源潜力和 找矿 前景 。首先 是地
“ 粮食 ”铀 资源也是 国家战 略资源 , 浸砂 岩型铀矿 找矿 前景 良好 。特 别 ; 是我国核 大国地位的基础保障。《 决 是我 国北方地 区广 泛分 布 中新 生代 定》 中明确 提出要加 强铀 矿勘查 , 尽 沉积盆地 ,存在大量 的潜在铀资源 ,
《 决定》 明确提 出增强地 质科技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
政 策 法 规
民 匿 予
( o 年 五 月十 四 日 黑政发 [0 73 二 o七 2 0 ]6号 )
各 直属单 位 :
相 大 兴 安 岭 地 区 行 政 公 署 。 市 、 人 民 政 府 。 政 府 源 地 质 储 量 。 建 立 政 府 与 企 业 合 理 分 : 、 互 促 进 的 地 各 县 省 质 勘 查体 系 , 全各 级 政府 各 负 其 责 、 互协 调 的 地质 健 相
提 才 缺 乏 和 创 新 乏 力 等 问 题 , 导 致 基 础 地 质 工 作 程 度 偏 家 围子 断 陷 为 中心 , 高 松 辽 盆 地 北 部 深 层 天 然 气勘 探 程 扩 加 启 低 , 产 资 源 勘 查 工 作 滞 后 , 要 矿 产 资 源 难 以 满 足 经 度 , 大 天然 气地 质 储 量 。 大 资 金 投 入 , 动 西 北 部 地 区 矿 重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需 要 。 加 强 地 质 工 作 , 缓 解 资 源 梅 里 斯 、 龙 门等 远 景 含 煤 盆 地 的 预 查 工 作 , 强 中部 地 是 霍 加 约 束 、 障 经 济 发 展 的重 要 举 措 , 推 进 城 乡 建 设 、 展 区 方 正 、 兰 等 断 陷 盆 地 的煤 炭 资 源普 查 , 大 东 部 地 区 保 是 开 依 加 宝 鹤 国 土 整 治 的 重 要 基 础 , 防 治 地 质 灾 害 、 善 人 居 环 境 虎 林 、 清 七 星 河 、 岗东 部 等 成 煤 盆 地 的 普 查 和 详 查 力 是 改 提 扩 为 的重 要 手 段 。 因此 , 须 从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 动 我 省 度 , 高 勘 查 程 度 , 大 地 质储 量 , 我 省 煤 炭 基 地 建 设 提 必 推 经 济 社 会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的 战 略 高 度 , 分 认 识 加 强 地 质 供 资 源 保 证 。 积 极 开 展 中东 部 大 型 煤 炭矿 区 的煤 层 气 勘 充 油 重 牡 工 作 的 重 要 性 , 一 步 增 强 责 任 感 和 紧 迫 感 , 化 改 革 , 查 、 页 岩 调 查 评 价 , 点 开展 大 庆 、 丹 江 等 地 的地 热 资 进 深 完善措 施 , 面 提高我 省地 质工 作水平 。 全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服务铀矿地质勘查
技术 、深部探 测和分 析测 试等技 术 院 强 院 战 略
和方法 的开发应 用 ,彻底 改变 目前 树立人 才资源是 第一 资源 的观
四、 高科技管理 能 力和水平 , 提
科研 成果水 平不高 、新 的成矿理 论 念 , 制定 和实施 人才发 展规划 , 任 促 进 铀 矿 地 质 科研 发 展 按 和找矿技 术方法 突破 不 多 、边远 地 务和 岗位 需要 合理配 置和培 养 专业 铀 矿地质科 研要面 向铀 资源勘
4 璺 21 三 ! ! ! 1
20 0 6年 ・ 2期 - 第 6 第 总 6期
维普资讯
理 、 制灵活 、 机 充满活 力的铀 矿地质 科技 结构 , 整合科技 资源 , 进一 步提 重在实践 中锻炼培养人才 , 继续加大
研究院。
升遥 感重点 实验室 和分 析测试 实验 向科研一线的倾斜力度 , 改善科研人 室 的技 术能 力。 围绕 国家发展 战略 员和野外科 研工作的条件 ; 国家政 在
二 、 强科研基 础能 力建设 , 加 着 和集 团公 司铀矿基 地建 设 ,集 中主 策指导下 , 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和奖
力提 高 自主创 新 能 力
要科技 骨干 和科研 力量 ,勇于 突破 励办法 , 逐步 建立知识 、 技术 、 管理等
创新 是 一个 民族 进 步 的灵魂 , 现 有成矿理 论束缚 ,研究 开发 新 的 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新机制 , 为稳 定 更 是 一 个 研 究 院 进 步 和 发 展 的 灵 勘查技 术和 方法 ,争 取在 开拓 新矿 科 研队伍创造 良好环境。坚 持“ 小核 魂 。要坚持 把推动科 技 自主创 新摆 区 、扩 大老矿 区和铀 资源潜 力评价 心 大协 作” 产学研相结合 ” 和“ 的科研 在 全部科技 工作 的突 出位 置 ,推 进 等方面有所作 为。 铀 矿成矿理论 、找矿 方 法和勘查 开 发关键技 术的 自主 创新 ,加快遥 感 工作 思路 ,积极开展 同地质勘探 队 、 国内外科研机构 、 专院校等单位 的 大 相互支持提高 。 三 、 快 人 才 开 发 , 施 人 才 兴 交流 与协 作 , 加 实
地质2024年度工作计划
地质2024年度工作计划一、综述2024年是地质工作的关键一年,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资源评价,不断提升地质科学技术水平,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本工作计划旨在明确2024年度地质工作的目标、重点任务及工作措施。
二、目标1. 在2024年度,全面提升地质勘查和资源评价水平,加快国土资源调查速度,推动资源信息化建设,加强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
2. 深入推进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工作,加强国土地质环境监测和综合地球物理勘查,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地质工程技术全球化、国际交流,提升地质科学技术水平。
4. 组织开展各类地质科学技术交流、学术研讨、科普宣传等活动,提高全民地质素养和科学认知水平。
三、重点任务1. 加强资源调查和评价(1)加强矿产资源勘查,持续深入挖掘矿产资源潜力,优化矿产资源结构,实现资源多元化。
(2)加强能源资源勘查,促进煤炭、油气、核能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3)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范工作,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2. 推动地质工程技术创新(1)加强国土地质环境监测和综合地球物理勘查,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规划建设中起到重要的科学保障作用。
(2)推进地质调查技术创新,提升地质勘查效率和精度,发展先进的地质工程技术,提高勘查质量。
(3)推动地质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地球平台,实现地质资源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和应用。
3. 提升地质科学技术水平(1)推动地质科学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强地质基础科学研究,推动地质科学前沿领域的突破。
(2)深入开展地质调查成果应用研究,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地质调查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管理、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3)推动地质科学技术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地质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地质科技创新总结(汇总3篇)
地质科技创新总结第1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聚焦资源环境重大科技问题,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重大原创性创新,支撑解决资源环境重大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地质理论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一是能源资源成藏研究方面,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两期三型”、“三相控制”等理论,为圈定水合物找矿靶区、制定试采方案提供科学指导。
提出了南方复杂构造区“三位一体”的页岩气富集新认识,建立了5种页岩气成藏模式,支撑南方页岩气调查取得重大突破。
提出了北方砂岩型铀矿主要赋存模式,拓展砂岩型铀矿找矿空间。
二是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成矿理论研究方面,创新提出了“多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成锂新认识,建立了“五层楼+地下室”勘查模型,总结了“多类型、多岩性,多时代、多层位,多因继承,多相复合,多模式、多标志”的三稀资源勘查模式,建立了碳酸岩型稀土矿等成矿新模型,揭示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规律。
指导实现甲基卡等硬岩型稀有金属找矿突破。
三是大宗紧缺矿产资源成矿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成矿系列概念,发展了区域成矿理论,对成矿区划和成矿规律研究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创建了碰撞造山带成矿理论,建立了碰撞型斑岩铜矿、褶冲系铅锌矿等成矿新模型,为青藏高原地质找矿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
建立了玢岩铁矿成矿模式,指导长江中下游地区找矿取得突破。
创新了中国东部板内燕山期大规模成矿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矿集区矿床模型,指导实现了铜多金属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创建深部找矿的“三位一体”找矿模型,为深部找矿提供类比标准,支撑实现了深部找矿重大突破。
建立了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为区域地质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基础地质前沿研究方面,在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前寒武纪地质、造山带地质、生命起源演化、有氧生物起源、鸟类起源与演化、中生代恐龙演化及其古环境、中生代海相爬行类生物群演化、全球界线层型剖面、陆相地层建阶及地层系统完善,岩溶动力学、地下水循环、海岸带地质演化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地质工作设想范文
地质工作设想一、前言地质工作是研究地球构成、特征、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领域,其目的在于为人类社会提供地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的决策依据。
本文将针对地质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设想,以期推动地质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二、地质工作现状当前,地质工作在国家和地方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地质调查手段相对单一、地质数据整合和利用不够充分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我们寻求解决方案。
三、工作设想1. 提升地质调查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引入新型地质调查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提高地质调查的精度和效率。
2. 加强数据整合与利用:建立统一的地质数据平台,实现地质数据的共享和整合,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3. 推进地质环境保护: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地质环境问题,如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同时,加强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加强地质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地质资源开发过程中,加强资源储量评估和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推动绿色矿业发展。
同时,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5. 完善地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地质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地质工作发展。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地质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6. 推广地质科普教育:加强地质科普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地质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让公众了解地球的构成和演化过程,增强公众的地质环境保护意识。
四、实施方案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目标、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2. 加强资金保障: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为地质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3. 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地质找矿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地质找矿这一重要话题。
地质找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我愿就地质找矿工作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提高认识,明确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性地质找矿工作关系到国家能源、资源、生态安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对地质找矿工作的认识。
二、加强地质科技创新,提升找矿能力科技创新是地质找矿工作的核心。
我们要紧紧围绕地质找矿难题,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地质科技创新。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基础地质研究,为找矿提供理论支撑。
深入开展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基础地质研究,为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2. 发展先进找矿技术,提高找矿效率。
加大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等找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找矿成功率。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积极参与国际地质找矿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地质找矿水平。
三、优化地质找矿工作布局,提高找矿效益1. 合理规划地质找矿工作,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根据国家能源、资源需求,合理规划地质找矿工作布局,确保资源合理配置。
2. 加强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成功率。
强化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确保项目质量。
3. 深化地质找矿成果转化,提高找矿效益。
加强地质找矿成果转化,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找矿效益。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地质找矿水平人才是地质找矿工作的关键。
我们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地质人才。
1.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地质教育体系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质人才。
2. 加强地质人才引进,提升地质队伍整体素质。
加大地质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地质专家,提升地质队伍整体素质。
新时期实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措施探讨
新时期实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措施探讨地质科技创新是地质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引擎,是实现地质资源勘探与综合利用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变革,地质科技创新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发展,在新时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地质科技创新,提高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能力。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实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措施,并提出对应的建议。
一、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地质科技创新需要有稳固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
在新时期,应当加强对地质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的研究,拓宽科研领域,培养更多的地质科技人才。
还要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提高地质科技创新能力。
建议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形成科研资源共享的局面。
二、强化技术研发,促进技术创新应用地质科技创新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在新时期,应当加强地质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研究开发新的勘探技术和设备,提高勘查开发效率和水平。
还要加强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实际项目应用来产生经济效益。
建议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强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创新环境氛围地质科技创新需要有完善的创新体系和良好的创新环境。
在新时期,应当加强地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科技激励机制,激发地质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
还要加强创新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文化氛围,激发地质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建议加大对创新体系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地质科技人才的创新实践。
四、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合作创新发展地质科技创新需要有国际合作的支持和参与。
在新时期,应当积极开展地质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地质科技创新的国际化发展。
还要加强国际创新合作项目的开展,促进创新成果在国际上的推广应用。
新时期实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措施探讨
新时期实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措施探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质科技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新时期,实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推动地质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在新时期实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地质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要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发展,必须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质量。
针对地质勘探、地质灾害预警、地下资源开发等方面,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装备和技术方面实现自主创新。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动地质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地质科技创新发展需要人才支撑。
当前,地质科技领域急需高层次、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要加强对地质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鼓励学校加强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更多的地质科技专业人才。
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应加大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来到地质科技领域,为地质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三、加强合作交流与产学研结合地质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加强合作交流与产学研结合。
要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发展,必须加强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合力。
当前,地质科技领域的一些难题需要多方共同攻克,这就需要加强院士专家团队和科研团队之间的合作交流,搭建合作平台,促进经验和技术的交流。
还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加强政策支持和管理创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管理创新。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并加强科技管理创新,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鼓励各地开展地质科技创新试点工作,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发展。
新时期实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措施探讨
新时期实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措施探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科技领域也日新月异,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与此地质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科研成果转化难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实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措施。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是支撑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不断进行深化和改革,创新科技管理机制,改善科技投入和激励机制。
在管理体制上,应当加大对地质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类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大地质科技创新研究力度,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制度,创新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二、加强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地质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
要加强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必须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养一批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构建一支高水平的科技研究队伍。
还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地质科技成果,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经验,提高我国地质科技创新的水平。
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地质科技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在政策、人才、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在政策上,应当出台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转化渠道和资金支持。
在人才上,应当培养一批懂技术又懂市场的科技人才,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在机制上,应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加强科技成果与产业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实现经济价值。
四、加强地质科技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地质科技是一个涉及广泛,跨学科领域的科技,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地质科技的成果,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国际交流与合作还有助于增加地质科技研究的资源和人才,促进地质科技创新的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地质科技的国际化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地质科技领域的影响力。
五、加大地质科技创新的投入地质科技创新需要有相应的经费支持,而当前地质科技创新的投入还不够,在地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地质专家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我是地质专家XXX,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质领域的见解和思考。
首先,我想谈谈地质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地质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地质调查、勘探、开发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也得益于我国政府对地质事业的重视和支持。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科学,它对于我们认识地球、保护地球、利用地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专家作为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重任。
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一些看法。
一、加强地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地质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地质专家要紧跟国际地质科技发展前沿,努力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要加大地质基础研究力度,提高地质理论水平;二是要注重地质应用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是要加强地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地质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
二、提高地质调查能力地质调查是地质事业的基础工作。
地质专家要积极参与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提高地质调查能力。
一是要深化区域地质调查,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要开展矿产资源调查,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保障;三是要加强地质环境调查,为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支持。
三、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是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地质专家要密切关注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一是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二是要开展地质灾害治理,降低灾害风险;三是要加强地质灾害科普宣传,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四、推动地质产业发展地质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专家要积极参与地质产业发展,推动地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要加大地质技术服务力度,提高地质服务质量;二是要拓展地质产业链,培育新兴产业;三是要加强地质人才培养,为地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加强地质国际合作地质国际合作是地质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地质专家要积极参与国际地质合作,提升我国地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地质技术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地质技术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今天,我代表我们团队,就地质技术交流发言,分享我们在地质勘探、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地质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资源战略、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
在新时代背景下,地质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我对我国地质技术发展的几点看法: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地质技术水平科技创新是地质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
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地质领域基础研究,推动地质技术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大地质领域科研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 鼓励地质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提高地质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素质。
3. 加强地质装备研发,提高地质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二、加强地质人才培养,提高地质队伍整体素质地质人才是地质事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加强地质教育,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质人才。
具体措施如下:1. 完善地质教育体系,提高地质教育质量。
2. 加强地质人才引进和培养,优化地质队伍结构。
3. 建立健全地质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地质人员的待遇和地位。
三、推动地质行业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地质行业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地质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理地质环境问题。
2. 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地质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污染。
3. 优化地质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加强地质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地质国际竞争力地质国际合作是地质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地质事务,加强地质领域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地质国际竞争力。
具体措施如下:1. 积极参与国际地质组织,争取在国际地质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地质单位2024年度工作计划
地质单位2024年度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为此,地质单位在2024年度的工作目标为推动地质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管理,促进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加强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应对,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二、资源勘探与开发1. 加大对有利矿产地的勘查力度,重点发现和储备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稀土矿产资源。
优先推动稀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技术研发和生产试验,提高稀土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2. 深化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加强对难采藏地区的技术攻关,提升勘探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勘探与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3. 加强对矿山环境的监测和治理,推动矿山绿色开采,控制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环境保护与治理1. 深入开展地质环境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和主要问题,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持。
2. 推动地质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重点治理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等问题,保障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3. 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警和监测,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
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1. 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的核心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发现率和采掘率。
2.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地质工作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地质科技人才,为地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建设强有力的后盾。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1.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地质资源勘探与开发合作项目,扩大国际市场,促进地质资源的国际化合作与发展。
2.积极参与国际地质科技交流,学习国外先进地质资源勘查和环境保护的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地质资源管理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六、工作重点1. 着力推进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提高勘探效率和勘探成果转化。
2. 加强对重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新时期实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措施探讨
新时期实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措施探讨1. 引言1.1 地质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地质科技创新在新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科技的创新可以提高资源勘探开发的效率和水平,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要,地质科技的创新将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科技的创新可以提高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科技的创新有助于夯实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基础,保障国家稳定和发展。
地质科技的创新将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为城市规划建设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科技的创新在新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潜力,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
1.2 新时期地质科技创新的现状新时期地质科技创新的现状可以说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地质科技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资源勘查和开发领域,地质科技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为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在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领域,地质科技可以提供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新时期地质科技创新也面临一些挑战。
地质科技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短缺,需要加大培训力度。
地质科技研究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创新力和竞争力不强。
地质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需要加大对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
地质科技国际合作也亟待加强,以拓展创新视野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地质科技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升科技创新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要实现新时期地质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科研投入、推动技术转化、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管理体系,才能为地质科技创新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段内容为满足2000字的要求】。
2. 正文2.1 加强地质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地质科技人才培养是实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我们需要加大对地质科技人才的培养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加强地质科研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关于加强地质科研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为适应地质工作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科研与科技创新工作在地质找矿中的重大作用,按照局《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局实际情况,就“加强地质科研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突出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的研究,加强对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科技攻关,提高对地质科学规律的认识,开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引进、吸收和推广,产学研相结合,推进地质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科研人才,造就一批能攻坚克难的优秀科研团队。
(二)树立科技兴局的理念。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运用成矿新理论、找矿新方法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勘查开发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地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5年内取得一批重大科研项目成果。
(三)围绕地质找矿、重点攻关。
对我省的南岭东段、北武夷、长江中下游、九岭及萍乐坳陷带等重要成矿区带,以及省内重大地质问题区,按照多目标、多学科、多技术的要求,统筹布置、重点攻关,努力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二、重点方向(四)基础性地质研究。
研究重点:全省区域重大地质构造问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带时空结构及演化特征,地质填图理论、方法、技术,地质资料的开发和利用等。
1、钦-杭结合带(江西段)大地构造属性研究;重点解决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问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离散、汇聚、碰撞、走滑等构造演化特征。
2、赣中南地区古洋壳研究:重点研究华夏基底存在与否及其地质特征。
3、江西重要城市立体地质填图方法研究:重点建立城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立开放、动态、综合的地学数据库和三维可视化的管理服务系统。
4、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应用研究:重点研究绿色生态农业经济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在环鄱阳湖区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及无公害农业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地勘单位未来工作计划
地勘单位未来工作计划一、引言地勘单位作为重要的勘探与研究机构,承担着探索地质资源、保障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使命。
未来,我们将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创新,提升科研水平和工作效率,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
二、提升科研水平1.加强技术研发:我们将加大科研投入,培养高素质科研团队,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升勘探技术水平。
2.拓展合作与交流:我们将积极开展国内外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3.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将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支撑。
三、提高工作效率1.优化工作流程:我们将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与改进,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2.加强信息化建设:我们将推进信息技术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3.注重人才培养:我们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四、服务社会发展1.加强资源调查与评估:我们将深入开展资源调查与评估工作,为经济发展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我们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3.提供专业咨询与服务:我们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咨询与服务。
五、提升形象与声誉1.加强社会宣传与交流:我们将积极参与各类展览、交流会议等活动,展示地勘单位的成果与形象。
2.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我们将积极主动地与国内外的相关单位合作,互学互鉴,提升地勘单位的国际影响力和声誉。
六、结语地勘单位未来的工作计划充满了挑战与希望。
我们将始终秉持科学、务实、创新的精神,以人类的视角探索地球奥秘,为人类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地勘单位的未来将更加辉煌。
梅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梅市府[2009]16号
梅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正文:---------------------------------------------------------------------------------------------------------------------------------------------------- 梅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梅市府〔2009〕1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现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国土资源局反映。
梅州市人民政府二○○九年三月十二日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和服务功能,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意见》(粤府〔2006〕6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加强我市地质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推进“三名城一基地”建设,加快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按照加强规划、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完善体制、依靠科技、规范管理的要求,努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质工作体系;切实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治,实现地质找矿的新突破,为我市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强化各级政府对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为推动梅州在青山绿水中异军突起、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加强我市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加强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加强对锰、铁、铜、铅锌多金属、金、银、锑、钼、锡、钨、石灰石等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服务全市矿业发展。
地质队科创中心主要职责
地质队科创中心主要职责地质队科创中心是地质队的科技创新平台,其主要职责是推动地质队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提升地质资源勘查与开发的科技水平。
以下将详细介绍地质队科创中心的主要职责。
一、科技创新规划与管理地质队科创中心负责制定和实施地质队的科技创新规划,并协调各个科研项目的开展。
它会与地质队的科研部门和研究机构合作,制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并推动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
科创中心还负责管理科研项目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地质队科创中心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它会与企业、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地质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工作的科技进步。
科创中心还会组织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活动,提高成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技术研发与创新地质队科创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地质资源勘查与开发的技术研发工作。
它会与地质队的科研部门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科创中心会组织科研人员参与国家和地方的重点科技项目,推动地质资源勘查与开发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创新。
四、人才培养与交流地质队科创中心负责地质队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工作。
它会组织科研人员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科创中心还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培养地质资源勘查与开发领域的科技人才。
五、科技合作与项目合作地质队科创中心负责推动地质队与其他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科技合作与项目合作。
它会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工作。
科创中心还会组织和协调各种科技项目的合作,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六、科技政策研究与咨询地质队科创中心负责研究和咨询科技政策,为地质队的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
它会关注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政策动向,研究科技政策的实施效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科创中心还会为地质队的科技创新提供咨询服务,解答相关问题,帮助地质队解决科技创新中的困难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关于加强地质科研工作、提高科技创新
能力的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为适应地质工作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科研与科技创新工作在地质找矿中的重大作用,按照局《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局实际情况,就“加强地质科研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突出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的研究,加强对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科技攻关,提高对地质科学规律的认识,开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引进、吸收和推广,产学研相结合,推进地质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科研人才,造就一批能攻坚克难的优秀科研团队。
(二)树立科技兴局的理念。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运用成矿新理论、找矿新方法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勘查开发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地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5年内取得一批重大科研项目成果。
(三)围绕地质找矿、重点攻关。
对我省的南岭东段、北武夷、长江中下游、九岭及萍乐坳陷带等重要成矿区带,以及省内重大地质问题区,按照多目标、多学科、多技术的要求,统筹布置、重点攻关,努力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二、重点方向
(四)基础性地质研究。
研究重点:全省区域重大地质构造问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带时空结构及演化特征,地质填图理
论、方法、技术,地质资料的开发和利用等。
1、钦-杭结合带(江西段)大地构造属性研究;重点解决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问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离散、汇聚、碰撞、走滑等构造演化特征。
2、赣中南地区古洋壳研究:重点研究华夏基底存在与否及其地质特征。
3、江西重要城市立体地质填图方法研究:重点建立城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立开放、动态、综合的地学数据库和三维可视化的管理服务系统。
4、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应用研究:重点研究绿色生态农业经济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在环鄱阳湖区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及无公害农业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五)成矿地质作用及地质找矿研究。
研究重点:成矿理论与成矿规律,深部找矿及成矿预测,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专属性等。
1、南岭东段钨、锡、钼、稀有、稀土金属成矿规律研究和南武夷西坡锡金钼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重点研究钨、钼、锡等多金属成矿“第二空间”及稀有稀土元素成矿理论与成矿规律,开展成矿理论研究及深部找矿勘查及评价。
2、南岭东段及武夷山南段西坡(赣南)地区燕山期控岩控矿构造体系研究和赣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演化及其成矿专属性研究。
3、赣中前寒武纪变质铁矿中深部资源远景预测研究;重点研究新余铁矿田已有的勘查、区调、航地磁测量、科研资料,借鉴国内外变质岩与变质铁矿构造的研究成果,开展矿山调研、构造测量、编图,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和新的思路,实施新一轮大比例尺成矿远景区划预测研究。
4、江西萍乐坳陷带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研究:重点研究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控矿特征、成矿物化条件,矿化蚀变及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对比研究,指导我省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找矿。
5、江西省萍乐坳陷带中深部煤炭资源远景预测研究:重点研究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后期构造破坏及其保存条件等,指导中深部煤炭资源的勘查及评价。
6、北武夷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系列、找矿方向研究;重点研究其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分析该区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中深部是否具有形成冷水坑式超大型银多金属矿的潜力。
7、赣北铜矿深部找矿预测研究;重点研究赣北地区铜矿综合找矿模式及成矿系列,确定铜矿成矿岩体、成矿带及成矿远景区,建立成大矿的“最优特征”判别标志和准则,为深部铜矿找矿勘查方法与技术组合提供技术方案。
(六)勘查方法技术研究。
研究重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勘查方法及技术,加强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
1、研究用重磁技术寻找金属矿或隐伏矿和用电法在南方地下水丰富地区找地热资源的有效方法和技术。
2、研究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提高地质找矿中的找矿效果。
3、研究用遥感技术建立综合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系统,对空间数据库进行管理和分析,提交地理信息系统程序系统模块,为发展地矿经济的延伸产业提供有效服务。
(七)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研究。
研究重点:研究地下水有机污染物调查评价中的分析测试方法;研究用X荧光光谱法测定矿石中钨钼锡含量的分析测试方法;研究新增仪器设备应用领域,提高实验测试精度。
(八)地热水资源远景调查及开发研究。
研究重点:江西省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南昌地区地热水资源
远景调查及开发研究。
(九)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
研究重点:物化探资料的解释与地质找矿信息的综合研究,地质资料多元地学信息GIS集成与融合分析,有效开发利用各类地质资料,为地质找矿选区选点提供依据,推进地质资料二次开发,为地质找矿提供服务。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
(1)统一思想,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的地质科研意识,进一步提高对科研工作在地质找矿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要求各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抓落实。
(2)科学编制地质科研工作的中长期规划,确定中长期科研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科研工作。
(3)根据需要建立地质科研机构或组织,积极主动争取地质科研课题和项目,组织精干科研力量开展重点攻关。
(4)进一步健全有利于促进地质科研工作的机制,完善重大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与报酬,不断改善科研工作的环境与条件。
(十一)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较高理论水平与找矿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年富力强的优秀科研人才,造就一批能攻坚克难的优秀科研团队,使之成为我局科研工作的核心力量。
局科技工作部门要与人事、组织部门联合研究,探索出一套激励科技创新、培养科研人才的制度,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体系,促进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十二)科研经费保障。
局每年的科研经费应以不低于局地质勘查项目经费的5%为基数列入经常性支出,同时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和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使地质科技工作的经费得到有力保障。
局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地质科研工作,不得将科研经费挪为他用,更不可收取管理费,有条件的单位要配套相应资金
支持科研工作。
(十三)加强对科技工作的激励。
局每年开展科技成果评奖,并推荐优秀项目成果参加国土资源部、江西省的科技成果评奖。
对获得局、省、部成果奖的项目,局属各单位应配套相应资金给予奖励,调动广大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的自主性。
(十四)加强交流与合作。
与国内外、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地质领域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互促进。
重点与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京地科所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取得更多实质性的合作;充分利用地调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个平台,通过科研项目的合作,达到提高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预期效果,实现成果和人才的双丰收。
(十五)加强地质科研信息化工作。
加快高新技术在地质找矿和矿产勘查中的应用,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广泛收集、分析、研究国内外地质工作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不断学习先进的地质找矿理论与方法技术,提高地质工作现代化水平,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2009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