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综合题答题技巧——生态环境问题类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十二):生态环境问题专题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十二):生态环境问题专题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十二):生态环境问题专题⑴ 台风A. 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 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B.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C.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 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 缓解高温酷暑天气D.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⑵ 寒潮A.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B. 灾害特点: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冻害等灾害性天气。

C. 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⑶ 厄尔尼诺A.概念: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

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B.“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① 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② 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

③ 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秘鲁渔场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徒。

影响生态环境C.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台风减少;② 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

③ 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④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⑷ 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气候“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与厄尔尼诺同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

⑸ 地震A.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B. 形成: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答题思路与详细归纳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答题思路与详细归纳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答题思路与详细归纳第一部分:<环境保护>答题思路一.土地退化的防治1、土地退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2、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北方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南方地区: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青藏地区:寒漠化二、森林的保护1、森林的价值(1)森林的生态价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2)森林的经济价值:①制作家具;②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③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④重要的建筑材料等2、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1)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海浪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4)平原农田防护林——防风沙、防盐碱(5)城市绿地——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6)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3、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4、森林破坏的原因: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5、我国森林保护措施(1)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2)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3)计划采伐,采育结合(4)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5)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6)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四、湿地的保护1、湿地的价值(1)生态价值------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2)经济价值------提供丰富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水运(3)社会价值------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2、湿地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2)人为原因: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的改向,导致水量减少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3、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蓄水量、美化环境、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生态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生态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生态环境问题高考地理回答技巧生态环境问题地理答题技巧⑴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⑵火地岛(新西兰南北二岛)面临的环境问题: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中的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⑶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这是赤潮的外因)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赤潮易发区: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海口湾等。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危害:①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鱼类窒息、中毒和死亡,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海洋旅游业。

⑷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② 它导致世界各地区降水、干湿条件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⑸酸雨带来的影响:① 酸雨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繁殖,甚至造成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 建筑物和文物的腐蚀;④危及人体健康。

(6)减少酸雨的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⑺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 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农业制度不合理;采矿。

治理措施:① 减少农业用地,建设稳定高产的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 改善天然草地植被,适当减少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 小流域综合治理。

⑻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原因: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② 它位于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③鼠害,蝗害。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之生态环境问题专题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之生态环境问题专题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之生态环境问题专题1.台风(1)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2)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3)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2.寒潮(1)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2)特点: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冻害等灾害性天气。

(3)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3.厄尔尼诺(1)概念: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

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2)“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①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②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

③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秘鲁渔场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徒。

影响生态环境。

(3)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台风减少;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

③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④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4.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气候“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与厄尔尼诺同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

5.地震(1)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2)形成: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

地理环境保护生态问题答题模板

地理环境保护生态问题答题模板

地理环境保护生态问题答题模板地理帝编辑一轮复习之区域地理复习后,进入选修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学习。

虽然高考不在突出模板,但模板依然是考验一个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三类?①环境污染: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废热、放射性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②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和臭氧的破坏等;③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哪些?(按必修2教材:理论+具体实际)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②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③人口压力;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按选修6教材) 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原因)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当代环境问题具有哪些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②过程的不可逆性:如地面下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已经灭绝的物种等等。

③规模的全球性: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4.为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唯一必然的选择?我国面临着: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严重的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基本思想、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概念】既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包括三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①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②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③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全面进步。

【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共同性原则;③持续性原则。

【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6. 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高中地理 【备考冲刺】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答题技巧与方法

高中地理 【备考冲刺】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答题技巧与方法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01设问方式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知,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常结合最新的时事材料或研究成果,探究当前困扰人类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02解答思路角度一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答题思路为:03模板构建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04典型例题【例1】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__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1)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2)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解析】获取信息【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2)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例2】【2016年徐州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

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

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

(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

(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影响。

(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

【解析】第(1)题,注意甲、乙两地都位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这里地势起伏大,多暴雨,土层浅薄,植被破坏,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生态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生态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生态环境问题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生态环境问题,祝大家阅读愉快。

⑴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暖化,海平面下降,存有被冲走的危险.⑵火地岛(新西兰南北二岛)面临的环境问题:臭氧层被毁坏,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太阳紫外线电磁辐射减少.⑶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这就是赤潮出现的外因)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极易出现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增添危害: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兴盛,并使鱼类窒息而死、中毒丧生,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海洋旅游业。

⑷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引发海平面下降,对沿海高地国家及地区形成轻易威胁;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⑸酸雨增添的影响:①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并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损害人体身心健康。

⑹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⑺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南方高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结石(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环境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不断扩大林、草栽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砖厂时存有计划的放置碎石,并大力开展土地林权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理生态问题综合题答题模式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理生态问题综合题答题模式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理生态问题综合题答题模式地理生态问题综合题答题模式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理生态问题综合题答题模式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理生态问题综合题答题模式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高中地理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给你整理全了,一文总结到位!

高中地理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给你整理全了,一文总结到位!

高中地理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给你整理全了,一文总结到位!考情分析年份试卷命题情景 命题规律 2019 Ⅲ卷 考查我国北方大棚造成土壤盐碱化的治理措施主要考查植被的生态功能、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危害及生态保护措施等 2018 Ⅰ卷 考查种子的保存条件及面临的安全威胁Ⅱ卷考查芦苇的生态功能 Ⅲ卷 考查洞庭湖区的“堑秋湖”活动对候鸟的影响 2017 Ⅰ卷 考查东北地区引入怪柳绿化造成的生态破坏Ⅱ卷 考查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功能差异Ⅲ卷 考查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湿度造成差异的原因2016 Ⅲ卷考查渔业资源枯竭的原因与保护 微专题知识体系必备知识一、森林1.生态功能(1)调节气候(蒸腾作用强,空气中水汽充足,云量多,湿度大,气候湿润,降水量多,降水季节变化小;气温年较差小)。

(2)美化环境。

(3)稳定大气成分。

(4)涵养水源(截留雨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和地下径流)。

(5)保持水土(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截留大气降水)。

(6)调节径流[雨季,下渗增强,地下水增多,雨季汇入河流的地表径流减少;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大,使河流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7)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吸附大气的烟尘、吸收污染物质、释放出氧气)。

(8)繁衍物种,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9)防风固沙(森林的垂直结构越复杂,越有利于降低风速),保护农田——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记忆口诀——水气净美物尘沙。

2.破坏原因(1)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等。

(2)人为原因: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如原始植被改成经济型植被。

3.影响危害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加剧;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湿地减少等。

4.治理措施(1)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强监测。

(3)严禁过度采伐森林和过度开垦。

(4)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计划开采,采育结合、调整林区经济结构;植树造林,建设人工林;建立缓冲区;鼓励保护性开发。

【高中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答题思路: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答题思路: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答题思路:生态环境2021年高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高考频道编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2021高考地理答题思路,帮助大家备考。

高考地理考点:生态环境问题简答题答题思路(1)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

(2)火地岛(新西兰北部和南部岛屿)面临的环境问题: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

(3)赤潮: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温暖的春夏,梅花节,晴朗的风;洋流缓慢,水温高;关闭海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工业废水和农业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无机盐;生活污水和未经处理的水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导致近海水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赤潮发生时间:赤潮发生时间为5月至10月。

带来危害: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

② 对人体健康有害。

③影响海洋旅游业。

(4)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② 它导致世界各地区降水、干湿条件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⑸高中地理酸雨带来的影响:① 酸雨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繁殖,甚至造成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 建筑物和文物的腐蚀;④危及人体健康。

(6)减少酸雨的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⑺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 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农业制度不合理;采矿。

治理措施:① 减少农业用地,建设稳定高产的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 改善天然草地植被,适当减少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 小流域综合治理。

高考地理生态问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生态问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生态问题答题技巧

1、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2荒漠化问题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1自然原因:
①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③降水量大并集中夏季,多暴雨。

④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破坏了植被。

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②开矿。

③土地利用不合理。

3、水土流失的后果危害:
①使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

②下游河床抬高,降低泄洪能力。

③湖泊淤积,库容减少,降低蓄洪标准。

3干旱缺水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②华北地区春旱
4、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a:春季雨带未到达,降水稀少;
b: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a:小麦返青,需水量大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考地理-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 建立自然保护区,人பைடு நூலகம்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 植物等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②农 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 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 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 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 政策措施
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 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 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思考方向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技术措施
必背术语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 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 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 等;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 建筑物等;④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 汽车站、港口等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规范答题能力】
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问题 水土 流失
荒漠 化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 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坡地开垦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 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 人为原因 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高考地理总复习 答题模板12 生态环境分析类

高考地理总复习 答题模板12 生态环境分析类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 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 【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 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 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 (2)李老师介绍说,近十年来,受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汛 后蓄水影响,鄱阳湖水位变化明显。分析长江上游干支流水 库建设对鄱阳湖沙山的影响。
• (3)与当地村民进一步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当地对沙山 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应减少人类活动,加强治理;另一
• 【答案】(1)冬春季节,河湖水位低,滩地裸露,沙源丰 富;沙山以北湖泊谷地走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狭管效应 显著,风力增强;强盛的东北风将滩地沙尘搬运到沙山,受 沙山和植物阻挡,风速降低,沙尘沉降,年复一年,沙山逐 年“长高”。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题模板12 生态环境分析类
【典题体验】
• (2018年海南高考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 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 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 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 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 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 “小老头树”。
展相结合,发展以旅游养治沙、以治沙招旅游的生态经济模 式,将自然景观旅游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 材料 2019年寒假,李老师带领研学 小组的同学们去江西鄱阳湖考察。冬天 的鄱阳湖芳草萋萋、百鸟争翔、牛羊徜 徉,一片大草原景观。当到达都昌县多 宝乡时,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一片片小型 “沙漠”出现在田间地头。李老师介绍,

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生态环境问题小专题

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生态环境问题小专题

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生态环境问题小专题
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生态环境问题小专题
生态环境问题小专题:
⑴ 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 .
⑵ 火地岛(新西兰南北二岛)面临的环境问题:
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
⑶ 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
人为原因: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
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带来危害:
①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
人为原因: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生态环境问题类
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

1.分析成因
首先要看清題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某地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3)分析原因时不要每-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地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

2.分析“措施”
分析措施时,则必须用原因来分析,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

只有找出原因,才能使措施具有针对性。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

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

3.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例题1.(2019湖南衡阳一模,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
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

早在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

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

但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 253平方千米,创造5 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

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材料二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原因。

(4分)
(2)分析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

(3分)
(3)指出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

(4分)
例题2.(2019广东汕头一模,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尕拉拉错位于巴颜喀拉山主峰附近,地处无冰川分布的多年冻土区,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发育了大片沼泽,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考察发现,在高原不断抬升的背景下,流经该区域的河流与沼泽萎缩有着直接的关系。

(1)指出尕拉拉错所在地区沼泽的补给水源。

(2分)
(2)说明高原地形与黄河源区沼泽形成的关系。

(3分)
(3)推测高原持续抬升背景下,该区域流经河流与沼泽萎缩之间的关系。

(3分)
(4)请对恢复该地沼泽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

(3分)
例题3.(2020西城一模,19)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湖州及周边交通图
浙江省湖州市采矿历史悠久,宋朝时就有采石业。

在发展过程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上海一座楼,湖州一个坑”形象地反映了采石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变。

近年来,湖州市对废弃矿山开展综合治理,有些地方借鉴了如下图的治理方案。

分析图中措施对减轻水土流失、防止崩塌的作用。

(6分)
例题4.【2020北京新高考模拟测试,18】(1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阐述图示区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4分)
例题1参考答案
(1)该地气候干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烈;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邻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人口迅速增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导致荒漠化迅速蔓延。

(每点1分,满分4分,只答人为原因最多给2分) (2)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流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

(每点1分,共3分)
(3)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每点1分,共4分)
例题2参考答案
(1)雨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过境河流泛滥补给。

(2)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高原地形,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水流较缓;沼泽南部高山冰川广布,多冰雪融水。

(3)高原持续抬升,过境河流流速加快,河流下切侵蚀加剧,致使沼泽所在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表水的下渗增加,沼泽植被退化,涵养水源能力进一步下降;部分支流溯源侵蚀加剧,导致沼泽区地表水外泄;地表水减少引起沼泽面积不断萎缩;支流侵蚀导致连片沼泽完整性破坏,碎片化严重。

(4)筑坝截流,可以降低流速,防止河流进一步下蚀;开挖沟渠,引河水给退化严重的沼泽或地势低洼地带;回灌地下水,提高地下水位;保护植被,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

例题3参考答案
修建护坡网格,回填种植土,坡面种植灌木、草坪,减弱径流对坡面侵蚀;山顶种植
树木,保持坡顶水土;拦山沟汇集水流,减少坡面径流;利用锚杆,固定岩体;坡脚
修建挡墙,阻拦坡面物质向下滑动。

例题4参考答案: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人口增加,农业生产规模扩大,超过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