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

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

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说明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在现行的小学语文课程中,说明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学生接触的信息源越来越广泛,传统的说明文教学内容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进行更新和调整。

当前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学生对说明文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学生的写作能力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的说明文教学往往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当前说明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调查和分析,旨在为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提供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在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说明文是学生接触的广泛、实用的文体之一,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研究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的意义不言而喻。

通过对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还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策略。

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策略。

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策略。

学了说明文教学策略,王漫教授给了我很大启示,对于如何利用说明文阅读教学引领学生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自己的教学策略。

那就是坚持三个原则,用好三个方法:一、坚持三个原则(一)‚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

王漫教授指出:对于任何文本来说,如果不能首先读懂它的内容,不能从内容中得到求知、愉情、启思的收获,那么探讨写作方法或表达技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样写‛的问题必须以‚写了什么‛为基础,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文课当然不是科学课、常识课,但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正是训练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读懂那些科学知识的能力。

的确如此,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或事理为主的文体,其写作的关键就是能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把事理讲明白。

它与文学作品相比,是无需讲究过多的表现技巧。

因此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特点或事理。

其教育价值在于: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加工的能力。

如果学生学完一篇说明文,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仍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就算知道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又怎能代表阅读能力的提高呢?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让学生明白文本‚写什么‛比‚怎么写‛重要。

因为这直接决定了说明文究竟‚教什么‛的定位问题。

也是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换句话说,‚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

(二)‚知‛‚文‛并重,相得益彰。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说明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轻文‛的不良倾向。

知识性、科学性是说明文这种文体的突出特点,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固然必须重视‚知‛的教学,但是,若只重视‚知‛的教学,把一篇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教得只剩下干巴巴的文字符号,味同嚼蜡,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因此,说明文教学要重视挖掘文本中自然与科技中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说明文教学是日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这种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各种说明文,如使用操作手册、组装说明或使用说明等等。

好的说明文教学不仅要涵盖诸如技巧或策略之类的信息,还要包括针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探讨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并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计适合每个步骤的教学策略的建议。

第一步:介绍说明文的类型以及其特点在教授说明文之前,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类型和特点。

学习者需要明确了解每个类型之间的区别及这些类型常用的表达方式。

此外,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这些文本,理解文中所述技能和操作的目的,以及它们对特定场景的适用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可以直观了解了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重要性,以及他们需要注意的重要要点。

教学策略:1. 给学生提供文字解释以及示例:在讲解说明文的类型和特点时,用简短而流畅的文字解释及相应的示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特点。

2. 制作图表、图解等:制作图表和图解师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向学生介绍说明文的类型。

图表能解释这些类型及其重要特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第二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设计教学策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或者说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特点。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掌握说明文技能,教师需要综合各种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获得成功。

散步策略:1. 视觉学习者:视觉学习者常常在学习时使用图像和绘图。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图解、图表、甚至视频可以帮助这种类型的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能。

2. 听觉学习者:使用语音和文字可以帮助这种类型的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技能。

演示、口头描述和课堂讨论都是有效的教学策略。

3. 动手学习者: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动手技能。

一些学生可能在制作活动工作时表现出色,而另一些则是视觉学习者。

为后一种学生提供图示,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动手实验,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此外,还可以讨论不同的场景,从而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浅谈小学高年级说明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高年级说明文教学的策略

小学高年级说明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说明文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果,需要制定一些策略。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是说明文教学的关键。

在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文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文本中的事物、分析问题来获得答案。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一篇关于其中一种动物的说明文,找出该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其次,注重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和实践。

说明文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学习和理解说明文。

比如,在学习说明文撰写时,可以让学生选择身边的一件事物,撰写一篇这个事物的说明文。

通过实践和实际例子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说明文的写作要素和技巧。

此外,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是说明文教学的重要策略。

学生一般对写作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在说明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写作活动,比如让学生写一篇有趣的说明文介绍自己喜欢的电影或书籍,或者设计一些游戏化的写作任务,通过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要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

说明文的写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包括论点的明确、事实的真实可靠、条理清晰等。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写作、讲解技巧、批改作文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修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最后,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进步。

在说明文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起点和发展速度是不同的,因此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进步。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总之,小学高年级说明文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注重实践和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写作技巧训练以及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进步等方面入手。

以《神奇的克隆》为例谈说明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以《神奇的克隆》为例谈说明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以《神奇的克隆》为例谈说明文教学的几点策略说明文,一种有着鲜亮文体特征的文学体裁,在学校语文课本中占肯定的比例。

编者的目的是让同学通过阅读此类文本,猎取相关科学学问,了解各种说明方法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感知精确性与生动性相融合的语言特色,从而增长学问,丰富积累,提高阅读力量。

一些老师要么把课上成自然常识课,要么不厌其烦地对同学讲解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如何转变现状,使说明文教学变得鲜活灵动,使同学在猎取科学学问的同时,语文力量也得到提高呢?下面以《奇妙的克隆》为例,谈谈说明文教学的策略。

一、关注内容结构,教同学学会概括、梳理阅读说明文同阅读其他文体一样,必需按合理的阅读过程读懂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明确说明的挨次。

说明文的内容和结构一般比较清楚,是对同学进行概括、梳理力量训练的好资源。

片段一:师:同学们,读了课文,你知道主要介绍了有关克隆的哪些学问呢?生:先介绍了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师: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因此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神话中的克隆”。

还介绍了什么?生:还讲了什么是克隆?师:你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生: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师:这是给克隆下了一个科学定义。

还有呢?生:还介绍了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的克隆。

生:课文最终介绍了克隆的进展前景及其作用。

课件呈现以下内容:神话中的克隆克隆的科学定义奇妙的克隆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高等动物的克隆克隆的前景及作用师:文章根据这样的挨次介绍了克隆的有关学问。

片段二:师:同学们,在介绍了什么是克隆后,为了让我们对克隆的了解更深化,又具体介绍了植物的先天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及高等动物的克隆。

想一想,你们觉得这三段话能互换位置吗?生:不行以。

师:为什么,可以说说理由吗?生:是从常见的写到不常见的,从低等的写到高等的。

师:你特别擅长思索和发觉。

这看似并列的三段话其实隐含着一根看不见的线索――规律挨次,它把这些例子串联在了一起,使文章的条理更清楚,结构更加严谨。

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信息、扩展知识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教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一、课前导入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篇与说明文主题相关的短篇故事或新闻,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例如,当教授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明文时,可以先讲述关于动物有趣故事,引出让学生猜测动物行为原因的问题。

二、提供背景知识为了增强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这可以通过图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使学生对说明文主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出关键信息。

三、带领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培养学生捕捉文章大意和架构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标题、首段、结尾等部分,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阅读。

四、学生问题推导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论证方法、论据支持等方面,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答案讨论和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五、阅读策略指导说明文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关联等。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说明文类型和题材,向学生介绍相应的阅读策略,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通过多次实践,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阅读素材丰富多样教师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如科普文章、实验报告、说明书、说明性广告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和了解不同领域的信息。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浅谈小学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小学说明文的教学要从说明文的特点入手,全面深入地讲授说明文
的知识,把握正确的教学策略,做到系统、科学、实效。

(1)让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有认识,把握正确的定义。

要引导学生集体
讨论,让他们发现说明文该有什么样的特点。

(2)强调把握说明文说明过程的重要性,把握说明文的实质要素,以准
确简明的语言提供说明内容。

(3)让学生体会说明文写作的具体方法。

事先准备教学内容并把握概要,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学生要把预先提出的问题尽快做出解释,考虑客
观现实、问题背景以及说明文写作的特有要求,从而重新梳理出新的
主题、写作思路,及早做出新的看法。

(4)教学中要结合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新闻、报告等作示范,增
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说明文写作的要求,把新手段、新思维贴近生活,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说明文的写法,从而提高
写作能力。

浅谈说明类习作的教学策略——以“介绍一种事物”教学为例

浅谈说明类习作的教学策略——以“介绍一种事物”教学为例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习作内容是学习写说明性文章———介绍清楚一种事物。

这是学生在单元中需要完成的最高目标,属于单元金字塔的最高层。

单元中各种资源都从不同角度指向了这个目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也就是要求学生综合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习作任务。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四个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确定习作对象,提前积累素材写说明文需要掌握说明对象的许多特征,才能在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个方面作出详细的介绍。

在教学完两篇精读课文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兴趣、生活等方面去确定说明对象,然后让学生针对说明对象,多角度地进行观察或者搜集资料,为完成习作提前积累丰富的资源。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明确提出:介绍一种事物。

考虑到学生生活经历不多,在确定习作对象时可能会选择常见的动物、植物、实用物品的情况,教材中出示了一张表格,分类列举了“与动物有关、与植物有关、与物品有关、与美食有关、其他感兴趣的内容”五个方面的15个题材供学生参考,为学生打开了选材的大门。

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自由选择自己想要介绍的对象。

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灯、菊花”等,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恐龙、溜溜球的玩法、袋鼠的自述”等。

教师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告诉学生:“选择习作对象也是习作是否吸引别人注意的一个因素,如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且这种事物又比较新奇,就更容易引起别人的阅读兴趣。

”如扫地机器人,有些学生家里已经购买了,但这种新型的除尘设备还没有普及,如果介绍这种工具,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好奇感。

有些学生对这些提示不太明白,认为“我的美食地图、刷羊肉”是要通过记叙一件事来写美味,应写成记叙文,不适合写成说明文,此时教师应该从说明文的习作角度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白如果能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这也是一篇说明文。

如“泡酸菜”就可以从酸菜的制作过程、制作要点、口味特色等角度来写其诱人的美味;“草原旅游指南”可以沿着一条旅游主线依次介绍各个草原的风景、动植物、地理位置等,激起读者对草原的向往之情。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策略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策略

学语文2020年第4期备课网页说明文教学的三个策略**本文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17年课题“初中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K17091)阶段性研究成果。

□潘华胜摘要:说明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存在教学模式僵化、教学内容固化等问题,说明文写作更是可有可无。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说明文教学如何获取课文信息、怎样把握说明顺序、如何进行说明文写作等,分别从写摘要、变式阅读、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谈起,希望为突破说明文教学的困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教学策略;说明顺序;说明文写作当前,说明文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说明文教学的现状没有改变,教师注重说明文文体知识的讲授,把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作为每篇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枯燥乏味。

而说明文写作更是可有可无。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说明文教学如何获取课文信息、怎样把握说明顺序、如何进行说明文写作等,分别从写摘要、变式阅读、读写结合谈起,希望为突破说明文教学的困境提供参考。

一、如何获取主要信息——写摘要说明文是实用类文体,王荣生教授说:“实用文阅读则着眼于获取文章的信息,阅读方式是理解型,就像我们读报纸、读信、读百科知识、读学术著作那样。

”[1]《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说明文教学要以“获取主要信息”为教学内容。

如何获取主要信息?我认为写摘要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特别适合以获取文章主要信息为目的的说明性文体。

《现代汉语词典》注明“摘要”是“摘录要点”。

如何“摘录要点”?章熊在《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中说:“一篇文章,无论写的多么精炼,我们总可以进行摘要。

要明白其中道理并且掌握摘要的要领,我们首先要研究段落。

段落是一组句子,围绕一个中心,成为一篇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反映着作者写作的思维程序。

首先,每段必须有中心句;没有中心,语句之间就缺乏必要的逻辑联系,就不能形成段落。

初中说明文教学策略

初中说明文教学策略

初中说明文教学策略一、引入有效的学习素材引入有效的学习素材是初中说明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及真实的实物或案例,来突出说明文的主题和目的。

例如,在教授如何写一篇说明文时,可以使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说明文,如说明书、广告,或者教学团队设计的案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指导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清晰地告诉学生他们要学习什么,以及如何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在引入学习素材之后,明确说明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期望的学习结果。

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习如何分析和理解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写一篇优秀的说明文。

此外,教师还应该提供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和理解说明文的主题、段落结构、词语和句子的用法等等。

三、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一起分析和理解说明文,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和交流,发表个人观点和意见,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调查等,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一些写作任务,如写一篇说明文、写一条简短的说明、写一则广告等等。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理解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以及进行相关的写作实践。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五、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指导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教师可以对学生完成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语文是初中学生必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而说明文则是语文中的一种重要文体。

说明文是以客观、明确的方式解释、说明一些事物或现象的文章。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化修养。

下面是一些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于学习说明文往往缺乏兴趣,因为他们觉得说明文晦涩难懂、干燥枯燥。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有趣、实用的说明文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说明文不仅可以解释抽象概念,还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说明文的看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增加学生对说明文的认识和探索。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说明文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文章形式,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解释。

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说明文进行教学讲解。

通过讲解说明文的构思、组织、使用的论证方式等,让学生了解到解释事物和现象的思维逻辑,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于一些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并进行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说明文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说明文。

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说明文写作的训练。

首先,教师可以对说明文的特点进行解释,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教学。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话题,让学生选择一个事物或现象进行解释,并进行书面表达。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结构、逻辑、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说明文是需要学生丰富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阅读经验的,因此,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对于学习说明文非常重要。

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教师可以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明文进行课堂讲解。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说明文的材料,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策略说明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说明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通常比较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

因此,教师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资源、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授《地球的自述》这篇说明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美丽景色和自然灾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说明文的写作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因此,教师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例如,在教授《蜘蛛的网》这篇说明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蜘蛛的网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说明文的写作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互相启发和交流。

例如,在教授《为什么星星有不同的颜色》这篇说明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星星颜色的成因和意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说明文的写作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教师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例如,在教授《动物王国》这篇说明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明文的文体特质与教学策略

说明文的文体特质与教学策略

说明文的文体特质与教学策略【摘要】说明文是一种以客观、明确、准确的方式介绍事物、解释原理或提供指导的文体。

它通常包括清晰的标题、有序的段落结构和直接的语言表达,以便读者理解和获取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析说明文的结构和特点,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文学理解水平。

教学策略可以包括让学生阅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提供实际例子和练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

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质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更有效地应用这种文体,提升他们的学术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关键词】说明文、文体特质、教学策略、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特质与教学策略说明文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客观性和逻辑性的文体,旨在通过介绍、解释、说明某种现象、事物或问题来使读者获得更多信息和知识。

说明文的文体特质包括清晰明了、准确无误、逻辑严密、客观客观等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说明文的结构、语言运用以及逻辑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策略可以包括分步解析说明文的结构、分析范例说明文以及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等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更加深入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质和教学策略,为进一步学习和教授说明文打下基础。

2. 正文2.1 说明文的文体特质说明文是一种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论据和逻辑推理来解释和阐述事物、现象或规律的文章形式。

其文体特质主要包括客观性、准确性、简洁性和逻辑性。

说明文要求客观性,即作者在撰写说明文时应尽量客观中立,避免主观感情色彩的夸张或夹杂。

在表述事实和论证观点时,应基于客观数据和可靠来源,确保信息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说明文要求准确性,即作者在说明事物、现象或规律时,应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

应避免主观臆断或不实传闻的插入,经过仔细查证和验证后再进行描述和论证。

说明文要求简洁明了,即在表达观点和论证过程中,应避免冗长啰嗦,简洁明了地传达信息。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探析

细究·NEW WRITING◎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张 艳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探析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从内容来看,说明性文体更注重逻辑性、严谨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在小学说明文教学中,要关注对说明性文体的阅读与简要的分析,引领学生增长科学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力,明确事物的内部联系。

但在教学实践中,说明性文体教学显得生硬,学生对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行文手法认识不深刻。

为此,本文将就此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明确目标:抓住说明文学习“三要点”说明性文体旨在对事物的形态、特征、原理、结构等内容进行说明,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语言说明性与描述性相统一。

在学习说明性文体时,要抓住三个要点:一是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22篇说明性文体相对较少,但并非不重要。

学习说明文,教师要强调说明文体的特征。

如对事物的具体特征进行说明,需要从文本阅读中来了解、来概括。

对于事物特征,有的是单个的,有的是多个的,要让小学生能够从阅读中学习概括与罗列能力,洞悉说明性文体的内涵。

二是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说明性文体在进行语言表达时,有自己的特色。

如直接进行表述,来介绍某一事物;借助于修辞手法来表现某一事物。

在学习说明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说明方法,从对事物特征、具体印象等方面来辨析这些说明性文字。

如打比方、对比、列数字等都是常用手法。

三是增强学生科学知识。

说明性文体在通过举例说明时,多融入与科学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神奇感,增强科学精神。

二、教法梳理:说明性文教学“四策略”说明性文体在语言内容上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为主,在教学策略上要探究说明文特征、写法、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事物、问题、过程的准确描述和解释能力,增强科学探索精神。

我们主要从问、说、读、写四方面来归纳教学策略。

(一)问:问题情境中理解文本课堂上,教师如能抓住关键性问题进行提问,可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

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

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

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已成为当下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思维能力和提高表达能力的使命。

如何在新时期下更好地教授小学语文说明文成为了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1. 多媒体环境下的多元化表达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多彩,语言表达也更加多元化。

说明文的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不再停留在传统的文本阅读和理解上,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个性化学习需求凸显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等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1.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悟小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学校生活等,引发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一些真实的生活场景或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3. 注重实践操作说明文的写作需要丰富的事实信息和生动的描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操作。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物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事物的真实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学习总结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学习总结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学习总结学习说明文的教学策略总结说明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的目的在于解释、阐述一些事物的特性、原理、功能或现象的过程,往往以客观、准确、简练的语言描述,为读者提供相关的信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说明文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习说明文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才能准确理解说明文的内容和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些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的说明文给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逻辑关系,提取关键信息。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技巧,例如扫读、略读等,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本的大意和重点部分。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维表达的过程,对于学习说明文也不例外。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例如写一个简短的说明文,或者写一篇关于一些事物的说明性文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合理运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使其表达准确、连贯。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

说明文主要侧重于事物的具体特性和相关原理的解释,因此,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实验、观察或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事物的变化过程,加深对说明文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学习一篇关于光的折射原理的说明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自己用水和光线进行折射的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说明文的教学。

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说明文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和原理。

教师可以将一些与说明文相关的图表、图片、视频等素材加入到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来学习和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科学的严谨,揣摩表达的精妙-------------------说明文教学四环节第一环节:洞悉课型,感知文体学习目标:解读课文题目,了解课文梗概,初步感知课文脉络。

操作要领: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明确说明对象,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注意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说明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方面。

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把说明类的教材文本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内容,乐于探究,品味语言,习得方法。

第二环节:交流资料,整体感知学习目标:巩固字词,科普资料共享,感知课文内容。

操作要领: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科普资料,结合科普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感悟课文的收获、产生疑问,教师检查、纠错、引导,适当归纳小结。

说明文教学基本程序实施要求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科普知识充分交流,毕竟科普文章的术语较多,因此在这一环节要让生了解科普术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因此此环节是在学生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从操作策略看,本环节以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主,交流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资料共享;二是初读课文的收获。

老师要组织、引导好学生的合作交流,并通过检查、纠错、引导等方式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准备。

首先是组织学生交流科普资料。

了解相关科普知识与本文的关系,文中出现了哪科普术语,应当怎样理解等等。

其次,组织学生交流读文的收获——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读书的收获和读后的疑问等。

在组织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学生可以根据读后收获自由发表意见,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认识。

本环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点、弱点,及时进行引导,利用好资料袋。

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充分去合作、去交流。

第三环节:品析语言体味写法学习目标:品析语言文字,了解说明方法,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感受精彩的布局结构,初步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

操作要领:品读重点的词句,感受科普类说明文的精准、生动、科学的语言特色。

赏读重点的句段了解体味多种说明方法。

通读全文感受精彩的布局结构,理清文章脉络及表达顺序初步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

此环节一定重视读,读懂科学与知识,读出准确与生动,读出趣味与感悟。

注意问题: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感悟、积累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来提高语文能力的。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实践的培养,才能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所有的语文教学的立足点都应如此,说明文的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简洁。

不同的文章,语言的风格也是不同的,有的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描写生动、形象。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语言的特点去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我们的说明文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老师必须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学习能力,细读文本,发现表达的精准和妙处,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不仅知道文章在说明什么,还应该知晓作者是怎么来说明的。

这样的语言学习才会是有效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才会更多。

例如,《赵州桥》、《长城》的说明方法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历史现实到文化贡献等来说明,老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就要从整体入手,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就能了解说明的条理和顺序。

因此在学习这一类文本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这类文本时,还应该通过“形式”理解“内容”,认识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是为了更好的说明内容的。

从而达到学生在学习这一类文本时,能够更“自觉”地了解行文特点和特定内容,为今后的读写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环节:巩固延伸,迁移致用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拓展阅读空间,提升读写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教材的基础知识点进行设计练习,并且补充相关阅读资料和知识点,有效地进行片段读写。

此环节要重视培养学生资料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并试着读写结合。

本环节在操作时要注意:这一环节的学习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二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更好地搜集材料;三是读写练习。

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对于指导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

因此,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更多地设计一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课文中出现的科学术语、新鲜事物,进行资料的查询与梳理,另一方面,在课外的阅读中,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要进行深入地阅读学习。

如:《月球之谜》这一课,在课堂上,学生进一步了解月球的奥秘,激发要探索这一奥秘的兴趣,课后作业中可以继续布置学生围绕着“月球还有哪些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进一步展开讨论,学生就需要进一步深入地查阅资料,搜寻信息,整理素材。

从而使文本的教学成为新一轮学习的起点,呈现的将是“射线式”的开放式语文学习愿景。

关于科普类说明文教学策略的几点说明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现状小学教材中编排的说明文比较浅显,编者在内容、言语、结构等方面已经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内容方面多以介绍身边的生活现象,介绍当前的高新科技,介绍着名的景观等等说明文,相对于其他文体的课文来说,没有其他文体的曲折情节——吸引人,没有其他文体中的鲜活形象——影响人,也没有其他文体的浓郁情感——感染人。

因此,许多老师认为此类文本内容简单,写法平实,学生一读就懂,教学过程中不被重视。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一方面歪解了编者的意图,弱化了学生对说明文的深入认知和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误导了学生对此类课文的关注程度,使得本该成为学生学习方法习得、学习习惯养成、科学知识熏染的过程被浅化了。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说明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方面。

此类课文的教学价值恰好为课标理念的达成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把说明类的教材文本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内容,乐于探究,品味语言,习得方法。

如何确立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价值我以为应基于这样三点:一是学段目标,二是文本特色,三是“教语文”的理念。

1.谨遵学段目标崔峦先生说“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

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一句话“吃准目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中强调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这些信息在告诉我们,说明文的教学除了应该具备一般阅读教学的共性要求,还需要兼备说明文的自身特征。

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样肩负着“共性”加“个性”的重任。

对于学生而言,每一个学段目标的达成,说明文都有着自身的贡献,有时甚至是优势,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思考每一篇说明文的教学价值,确立好准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2.基于文本特色从文章的结构方面来看,说明文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说明文中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小学教材中的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

就一篇具体的说明文而言,确立它的教学价值还要思考:这篇文本存在于教材之中的意义在哪里区别于其他课文的特点在哪里文本最大的语言特色是什么我们还要从作者的角度思考:他是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呢这些问题思考了,才更有利于该篇课文教学价值的确立。

3.基于“教语文”的理念年段目标是站在课程的角度而言的,文本特色是就具体的教学素材而言的,而“教语文”的理念,则是站在新课改的角度来审视的。

“教语文”是“用教材教”这一理念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化。

这一转变的实质是教学由“学科本位”变为“学生发展本位”,由“知识中心”转向“能力中心”,再到“素质中心”。

说明文的教学,绝不仅仅是让学生读读课文,了解内容而已,站在“教语文”的角度看,我们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精神——实践”的建构,是听说读写的实践与素养提升。

说明文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培养有着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学生科学品质的渲染,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这些功用甚至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

许多老师不能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不能引发学生围绕其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更好的延伸阅读,不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许多老师认为说明类的课文在“语文味”方面存在不足。

其实这些现象的背后,暴露的是教师缺少对说明文教学价值的细致思考和深刻判定。

文本解读的视角:着眼“两处”1.发掘文本的知识趣味首先,教师要在文本中充分发掘其中的知识趣味。

小学教材中的说明文,介绍的内容多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有的介绍大自然的神奇现象或自然景观,有的描写有趣的动、植物生活习惯,有的介绍了最新科技的成果等。

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学生喜欢的内容,带有神奇、神秘的色彩。

其次,在文本解读中,教师还需要占有大量的、丰富的信息。

如果老师对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的信息量不足,教学就会只停留在文本的表面。

难以解答学生好奇的发问不说,其中蕴含的引发好奇的趣味因子,很可能也会被自己淡化掉了。

2.关注文本的言语特色说明文的言语特色需要用心体察,忽略了这一点,说明文往往就会异化成科学课或思品课了。

(1)精准的词句运用。

尽管是说明类课文,作者依然特别注意推敲词语,讲究词语的精当、贴切。

一类是科学术语的运用,说明语言具有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的特征,文中表示的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