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专创融合”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专创融合”教学探索与实践发布时间:2021-05-06T15:10:58.71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3期作者:张晓琴[导读]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长足发展。
张晓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渝北 401120)摘要: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长足发展。
本文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研究和实践“计划研究”式人才培养模式、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学-赛-创”项目化的双创课程、学生社团、教师工作室和创业园的成果孕育与孵化,演绎了“专创融合”探索与实践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专创融合实践1.“计划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表明,基于项目和任务的“探究学习(Inquiring Learning)”是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路径。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的灵魂在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目标。
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中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与探究学习对立的是以斯金纳(B.F.Skinner)和加涅(RM.Gagne)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计划学习”,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主张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计划指导下进行,强调只有掌握了知识(形成概念)和熟练技能的必要形成过程,切实地遵循过程的各阶段,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标。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培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
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挑战与机遇,以及结合成功案例分析和实践路径探索,才能为高职院校提供更有效的模式建议和改进建议,为未来教育发展展望更加光明。
【2000字】1.2 研究意义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于大量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也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可以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借鉴,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高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本研究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概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为学生提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的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我国提出了“双高计划”,即提高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
本文就“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背景介绍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不够完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相对滞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不够灵活,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缺乏自主创业的决心和能力。
而且,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许多求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三、改革路径为了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是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其次是与企业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创造更为宽松、灵活的实践环境。
第三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吸引更多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
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1. 更新教育理念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和需求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当中。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所学专业的需求,构建符合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积累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
2. 加强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构建与企业更为深入的合作模式,推动学校和企业共同挖掘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和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校还应该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业实践项目。
通过合作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提升。
江苏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附件:江苏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紧迫任务来抓(一)重要意义。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内在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推动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实践平台建设和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
江苏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教育现代化建设试验区,必须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突破口、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以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总体要求。
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集聚要素与资源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
2020年左右,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知与行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高职院校新工科“双创”人才培养的“双螺旋”良性闭环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新工科“双创”人才培养的“双螺旋”良性闭环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衔接新工科人才培养,共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构建双创教育的良性闭环,夯实“新工科”人才软实力,成为当下众多理工科高职院校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共性话题。
双螺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以“教与育交叉、渗透、融合”为总要求,具有“融合特性、渗透特性、强筋骨特性、铸灵特性、教育特性”等五大特性。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双螺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一、新时代“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双创”人才培养现状“新工科”,对工程教育体系进行了符合国际主流和我国实际的顶层思考,对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大批“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衔接新工科人才培养,共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构建双创教育的良性闭环,夯实“新工科”人才软实力,成为当下众多理工科高职院校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共性话题。
二、新时代“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创新创业教育专业优势凸显不够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方面仍然存在的许多薄弱节。
高职院校“双创”政策的研究不够,信息把握和分析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政策导向,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不适应“新工科”建设的行业及专业的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脱离学生实际状况,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没有到达应有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特色不够鲜明、缺乏渗透性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双创”教育在突出特色方面还有很大潜力。
有的高职院校没有深入研究,导致人才培养特色不足,吸引力不强。
比如有的院校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双创教育更多的是理论灌输以及简单的报告会、演讲等形式,缺乏吸引力。
三、新时代“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双创”人才培养对策(一)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针对性,凸显优势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双创”人才培养,要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最大限度提高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工作成为新形势下教育研究方面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作为主力军之一,应快速适应创新创业发展新常态,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与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的紧密结合。
因此,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原则,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提炼目前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促进中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引言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实践响应政府政策的号召开展工作由来已久,已经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逻辑和框架。
针对产教融合实践教育的供需侧失衡、能力植入失效、校企对接失准等现象,应营造良好的产教融合氛围,重新定位目标与实现路径;增强实践个性化与针对性;保障实践资源的多元性与多样性;调整政府“放管服”的导向与取向。
在当下想要继续保持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实践的有效开展,就需要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融合教学的内涵把握其本质,了解其意义明确其开展融合实践的必要性,发现推行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良完善。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原则1.1适应性原则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立足于实践发展,结合专业特点的同时适应社会的需求,不能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简单结合。
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时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同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在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知识及素养等,在进行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体系设计、实训实践等方面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秉承两者互相适应性的原则,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1.2全面性原则应注重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将专业知识的运用与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进行结合培养,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适应社会。
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摘要:深化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职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为了增强学校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本文在总结我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在职业学校中开展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以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关键词:职业学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深化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职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为了增强学校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进一步帮助学校管理者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具体了解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可行性,研究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江苏省首批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无锡汽车工程学校对3100多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466份,收回1378份,收回率94%,其中中职学生668名(占48.5%),五年制高职学生710名(占51.5%)。
一、职校学生对创业的认识1.自主创业的愿望随就业难度增加而上升。
在就业观调查中,学生希望就业一步到位拥有固定收入的占21%;先就业后择业的占34%;继续升学深造的占19%;自主创业的占21%。
这说明学生逐步调整了就业、择业、升学、创业的选择,希望自主创业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2.创业概念不够明确。
认为创业就是开办一个企业(公司)的为26%;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创业的为25%;认为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的为29%;其他的为20%。
3.对选择创业的领域比较局限。
认为要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的占26%;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占39%;选择向当今热门方向发展(如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的)的占22%;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行业的占13%。
在国家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影响下,许多职校学生已经感受到就业越来越不轻松,逐渐认识到应该有多种选择和准备。
但在对创业的概念理解和创业方向选择的理解上,比较倾向自己的兴趣、专业对口及社会热门方向,缺少理性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分析,在这方面需要学校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成功经验。
1.芬兰:综合素质培养模式芬兰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被誉为世界领先。
芬兰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采用综合素质评价和项目制学习模式。
学生通过不同学科的综合性项目学习,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芬兰强调个性化教育,鼓励学生追求自身兴趣和天赋,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2.新加坡:技能培养和职业教育新加坡致力于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支持。
新加坡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提供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培训课程,包括实习和继续教育。
另外,新加坡还推行技能认证制度,通过考试和专业技能测试,对应聘者进行评估和认证,提高就业竞争力。
3.瑞典: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培养瑞典高等教育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项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瑞典高校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4.美国:项目制学习和院企合作模式美国高校普遍采用项目制学习模式,在课程中注重实践应用和团队合作。
学生通过完成真实项目,锻炼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另外,美国高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和实习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5.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育人模式中国高等教育也在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被纳入高校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一些高校还注重实践育人,通过社会实践、实习和企业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典型案例显示,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综合素质培养、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和院企合作等。
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1. 引言1.1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适应这一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有助于高职院校与社会、产业界的深度融合,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更多具有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高职院校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应当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完善相关体系和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创新、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2000字】1.2 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脱节。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市场时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高职院校在师资方面存在着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
创新创业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不合理现象。
一些高校缺乏实践教学设施和硬件设备,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真实的创新实践。
高职院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对接还不够紧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较少,无法有效提升实践技能。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需要面对这些挑战,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要。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就业形势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强。
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发布时间:2021-09-08T07:38:54.6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5月13期作者:蒋迪张小雨[导读]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蒋迪张小雨吉林建筑大学 130118摘要: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在新经济、新起点背景下提出“新工科”概念。
新工科的提出,为我国工程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传统工科注入了新的内涵。
为了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高校必须要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加快推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立足于传统工科专业建设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校企合作、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一、研究背景国外对工科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非常丰富。
常见的教育模式有:能力导向教育模式(CBE)、成果导向教育模式(OBE)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教育模式(CDIO)。
2017年8月,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了新一轮的工程教育改革,旨在重构MIT的工程教育教学,从根本上对工程教育进行一次系统性反思和变革,变革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目标是培养能够引领未来产业界和社会发展的领导型工程人才。
在工程人才的能力重构上,强调未来产业界将会更加注重工程人才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的表现。
近几年,我国开展“新工科”建设,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聚焦行业应用,从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思考教育的基本内容。
探索新工科教育及人才培养范式,致力于建设新工科专业及改造传统工科专业。
未来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
“新工科”理念的出现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职业教育培养,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下面列举了十个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以展示不同学校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二、案例一:XX职业学校与XX高等职业学校合作XX职业学校与XX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开设一门“工程技术实践”课程。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在课程中接触到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提前接触到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和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升学铺平了道路。
三、案例二:建立中高职一体化教学团队某职业学校与附近的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建立中高职一体化教学团队。
该团队由中职和高职的教师共同组成,进行教学资源共享、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实现中高职一体化教学的有机衔接。
四、案例三: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某职业学校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既包括中职的培训课程,也包括高职的专业课程。
学生可以在同一个专业体系内完成中职和高职的学习,获得中职和高职双重毕业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案例四:高职专业课程与中职实习结合某高等职业学校与附近的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将高职的专业课程与中职的实习结合起来。
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案例五:开展中高职一体化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某职业学校与多家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在校内建设中高职一体化教育实训基地。
该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际工作场景,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七、案例六:开设中高职一体化创新创业课程某职业学校与创业孵化基地合作,共同开设中高职一体化创新创业课程。
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
八、案例七: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实习就业指导某高等职业学校与多家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实习就业指导。
国务院办公厅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 一)完善人 才培养质量标准。 制订 实施本科专业 类教学质量 国家标准 ,修订实施 高职 高专专业 教学标 准和博 士 、硕 士学位基 本要求 ,明确 本科 、 高职高专 、研究生创 新创业教育 目标要 求 ,使创新精 神 、创 业 意识 和创 新创 业能力成 为评 价人才 培养质量 的重要 指标 。 相 关部 门 、科研 院 所 、行业 企业要 制修 订 专业 人才 评价 标 准 ,细化创新创业 素质能力要求 。不同层次 、类 型 、区域高 校要 结合办学定位 、服务面 向和创新 创业教育 目标要求 ,制 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
( 二十七 )完善基层创业 支撑服务。加强城乡基层创业
人 员社保 、 住 房 、教育 、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跨
区域创业 转移 接续 制度。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加强远程
公益创业 培训 ,提 升基层创 业人员创 业能力 。引导和鼓励 中
小金融 机构开展面向基层创业 创新的金融产品创新 ,发挥社 区地理 和软环 境优 势 ,支持社 区创业 者创 业 。引导和鼓励行
积累与转换制 度 ,探索将学生 开展 创新实验 、发 表论文 、获 得专利 和 自主创业 等情 况折 算 为学 分 ,将学 生参 与课 题研 究 、项 目实验 等活动认定为课 堂学习 。为有 意愿 有潜质 的学
生制 定创 新创 业 能力 培养计 划 ,建 立创 新创 业档 案 和成绩 单 ,客观记 录并量 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 创业活动 情况 。优先
跨学科 专业 的交叉课 程 ,探索建立跨 院系 、跨学科 、跨专 业
支持参 与创 新 创业 的学 生转 入相 关专 业学 习。实 施 弹性学 制 ,放宽学生修业 年限 ,允许调整 学业进程 、保 留学籍休学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双创”大时代背景之下,高职高专院校在开设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所在高校的教研情况,从课程认知、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考核方式、教学师资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教学与实践的探索和改革,为高职高专院校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路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保障就业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目前,在“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时代号角之下,我国经济发展踏上了十四五规划新征程,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如何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从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终身发展,同时也是高校自身发展与改革的内在需求,更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求。
一、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思想意识。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宏观部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将重新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和发展机遇,创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不仅能够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潜能,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能,从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虽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总体效果来看,仍存在着明显差距和不足,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分层次、差异化创新创业教育,况且,新时代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这对于开辟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适宜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实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问题研究
文化与生活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问题研究滨州医学院 于志君,王玲玲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成为整个教育界的焦点话题。
而在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要求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已然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此,本文依托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具体关系和融合价值,围绕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方法,旨在给予广大高校可行的指导,并最终促进当代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与持续进步。
关键词:高校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问题探究近年来,基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均较以往有了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
但是,从目前来看,包括制度层面、资源层面、观念层面在内的诸多因素依旧制约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对此,如何实现两大教育体系深度融合,并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事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基于此,本文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研究内容,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展开剖析。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1)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
从目前来看,学生创业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是高校专业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
而由于专业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方向,因此于学生专业教育过程穿插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拥有较强的创造思维,引导其在工作之中不断就自身工作进行创新,同时也能充分转变学生的思想结构,有助于其长期发展和终身进步。
由此可见,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合专业教育符合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促进当前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
(2)是推动高校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在现代高校专业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专业技巧始终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但是,基于以往高校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的过于重视“专业”、忽略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概念越来越受到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重视。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4.05•【字号】鲁政办发〔2016〕13号•【施行日期】2016.04.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13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服务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环节,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突破口,作为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有力保障,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多方联动,师生员工全员参与,全面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分类施策、精准实施,凝聚力量、协同推进。
面向全体,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程,补齐培养短板,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面向未来,将服务当前需求与培育未来生产力相结合,促进学生当前发展与终身发展相结合,构建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近年来,“双高计划”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旨在加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需要在“双高计划”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助力学生成长。
一、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在“双高计划”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着诸多挑战。
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他们具备更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自身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等也需要进行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传授。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也面临挑战,需要提高。
面对这些挑战,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探索1.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
可以设置一些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如创业管理、创业项目策划、创新思维培养等,让学生从课堂上就开始接触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 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一些实践教学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实践中的创新创业技能。
也可以通过实验室、创客空间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3. 创业导师制度建立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创业导师制度,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或者创业者担任学生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可以更快地了解创业的实际情况,获取实践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
4. 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增加,计算机类专业在高职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
传统的课程体系往往难以满足目前行业的需求,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教学实践等方面探讨如何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一、课程改革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中,课程的设置应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1. 引入创新创业课程在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中,可以专门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这门课程可以包括创业理论、创业案例分析、创新管理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和创新管理的相关知识,为将来自主创业或者在企业中发挥创新作用打下基础。
2. 联合企业开设实践课程高职院校可以与地方企业合作,开设一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课程,如软件开发实训、项目管理实践等。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实际操作的技能,还能够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创新需求,为将来的创业或者就业奠定基础。
3. 强化跨学科课程设置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适当增加与计算机类专业相关的跨学科课程,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
这些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储备,有利于他们将来创新创业或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师资培养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才能够有效地传授创新创业教育知识。
师资培养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1. 参与实践项目为了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实际的创新创业项目。
通过亲身参与项目,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实际操作,有利于他们将这些经验融入到教学中,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
2. 组织专业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培训班或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给教师讲授相关知识和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摘要:创新创业教育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需求。
同时,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突破口,对推动“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潜移默化的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双创”教育重在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实践,就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融入创新创业的做法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一、自上而下,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职业院校要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品牌,树立创新创业理念意识,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能力建设,增强创新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将其落实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中。
要想切实在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整体规划,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需要职业院校从制度层面上大力气推行。
因此,需要成立由职业院校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革领导团队,负责全面领导院校的“双创”教育工作,全面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统筹、协调、服务、监督、汇总和考核工作,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
从学院至教学二级部门,对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评价考核、资金预算等问题进行职责分工、协调落实,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格局。
三、交叉融合,系统化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职业院校开展系统双创教育的必然途径。
因此,要结合不同专业特性,有针对性地构建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
面向学生开设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建设全覆盖、分层次、成体系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从专业人才培养、双创教育和课程建设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二、专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机构,应该在培养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开设与社会需求、就业岗位相匹配的专业课程,以便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高职院校要注重开展产教融合式的人才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专业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推荐机制,帮助学生顺利毕业后顺利进入就业市场。
三、双创教育双创教育是当前大力推行的一项教育政策,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
高职院校要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和信息化教育,开发新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产学研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紧密关联,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推动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四、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之一。
高职院校应通过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改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型技能。
可以引入面向需求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交流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大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
此外,在课程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关注知识结构的转变和更新,要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应拥有宽阔的人文社会知识结构。
五、结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基础性和长远性问题。
高职院校应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攻克培养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协调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与创业f翳髁罡妄隰墨…ON.。o创rrl业顾问
创新创业教育 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文/李贤政
一、两则案例
1.大学生创业项目短,配年内受到市-IP-.3次关注
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老师手中接过刻有首届“十 佳毕业生创业之星”的奖杯,郑崇准显得格外激动。2004 年毕业的他,如今已成为一个拥有51万注册资金和40多家 “准客网”加盟企业,并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65个见习岗 位的公司“小老板”,杭州市江干区科技局给予他的公司5 万元创业种子资金支持,并被团杭州市市委确定为第二批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成为该基地中杭州市唯一一 家由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出来的企业。这一切成就,都要从 他的母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园说起。 自2004年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郑崇准一 直尝试自己创业,但由于缺乏资金和人手,一直不顺利。 2007年转机出现,他得知母校创建了一个学生创业园,那 里有1 000多平米创业基地,并拥有25间免费提供给学生创 业的单元用房,更让他兴奋的是那里聚集着一大批与其志 同道合的,有着创业理想和实干精神的大学生。 于是,毕业三年后的他重新回到学院,在创业园与学 弟合作成立校园电子商务项目,通过网站为在校学生团购 生活用品。在学校的全真创业环境下,郑崇准创建自己的 公司,并将公司发展成为能让更多青少年就业创业的见习 基地。 2008年6月25日,杭州市市长蔡奇到浙江商业职业技 术学院调研大学生创业工作,郑崇准同学向蔡奇市长汇报 了他的创业设想,当蔡市长知道这是一个能为大学生提供 创业就业服务平台时,十分高兴,并勉励郑崇准早出成 果。一年后,杭州市源田网络信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入 驻杭州江干区赛博大学生科技孵化基地。 2009年9月28日,蔡奇市长视察赛博之际,专程到源 田公司了解创业情况,已经毕业的郑崇准向蔡市长介绍了 他们的工作进程和发展前景。 2009年11月18日,在赛博(杭州)创业工场项目展示 会上,郑崇准第三次见到了蔡市长,此时“准客网”电子 商务交易平台已经建立完成,蔡奇市长在参观完项目展示 后,对大学生科技创业,并产生带动创业和就业的社会效 益非常赞许,向随行人员提出: “我们一定要为这种项目 接引资金,让他发展壮大,让他成长起来。”
1
0个校内刨新刨业活动基地,建立1 00个校外创新创业实
训基地,免费向学生提供场地,平均每年孵化100个学生创 业项目,培育1 00家精品网店,直接参加创业的在校生达到 3000人以上。此外,通过吸引企业项目入校,形成以企业 为主、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新格局。 四是加强创业科学研究和师资团队建设,为创新创业 教育提供团队支撑和理论高地。2009年6月,学院创新创业 教育研究所成立,目前已经有兼职研究员27人。此外,学 院还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师 资队伍,争取蛩J2012年,有创业教育专任教师10人,来自 企业兼职”创业教练”40人。组织力量开展“全真环境下 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和“全真环境创业教育与高职教 育教学改革”等课题的研究,形成学术理论成果,在全国 高职院校中起到引领、示范和辐射的效应。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何蜊春所在的杭州易科联移自行车科技有限公 司正在申请技术专利。
二、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实践——“中国 高职教育的破冰之旅”
2005年9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刨业 能力的高技能创业人才为出发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划出沿街1 000多平米专场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并在全国率 先尝试“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与模拟环境下的学生 创业活动相区别,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入驻仓q业园的 学生企业完全和社会上的企业一样,要依法进行工商登记 和税务注册,真面市场竞争和市场风险。 为确保全真环境下刨业教育的科学、可行、有效,学 院作了缜密的研究和部署。明确规定,申请入学分应达到一 定要求,学有余力:创办人综合素质好,无连规和不诚信记 录:创办企业拥有管理团队,项目有专业教师指导i所经营 的产品或服务项目市场前景良好,能得到工商部门核准:有 创办企业和项目开发所必需的营运资金或设备条件:有明确 的经营目标和比较完整的<创业计划书》等等。 2008年4月,《教育与职业》杂志以“敢为天下先”为 题报道: “2年内创办了69家企业,除一家中途关门外,其 余68家均盈利,实现销售额350多万元,利润”0万元。这 是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创业者造就的一组鲜活数 字,创造这些数字的既不是企业家、也不是商人,而是在该 校就读的大学生。在高职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下,在这组数字背后 ‘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理念与创新模式发人深省。” 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按照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 培养模式的要求,按照“做中学”和“行为导向教学”的 核心理念,让在校学生组建真实的企业,接触真实的市场 环境、开展真实的商业活动,在完成各种真实的任务中, 锻炼出处理问题的真实能力,并注重学生个性发挥、创新 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摸爬滚打、真 刀实枪地干,培养了创业意识,提高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 质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吃苦耐劳精神 和就业竞争力。通过创业学生的影响,一个“想创业、敢 创业、会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正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 院逐步形成。 大学生创业园创建以来,来自国内外500多个单位的 1500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教p币学生专程到学院实地 参观考察。主要新闻媒体新华社、新华网、光明日报、中 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教育信息 报、青年时报、浙江电台城市之声等竞相报道学院创业教
万方数据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李贤政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 OCCUPATION 2010,""(17)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iy201017013.aspx 授权使用:河北省图书馆(hbstsg),授权号:07e6ab8c-dd73-4252-9f44-9e5100a37d40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9日
1
80辆自行车车况良好,只存在一些
小问题,如螺丝松动、轮胎漏气等,经简单维修就可再 次使用:另外,每年有1600辆左右的自行车被回收站回 收:只有少部分毕业生把自行车带回家或转让给他人。 又调查发现,滨江高教园区实际需要使用自行车数量为 30000~40000辆,每学期以5%的速度增长,但实际现有 车辆不到20000辆。于是,何硎春成立了杭州易科联移自行 车科技有限公司。 租、卖、修全做。何硎春他们向毕业生回收车况较好 的自行车,修理后出售。到现在为止,以四五十到一百多 元的价格卖出1000多辆了;或在公司网站提供买卖信息, 每成交一辆收取中介费1 O元。这样一来,卖的学生也省 事,买的学生也放心。租车可按小时租,每小时1.5元;也 可以包月,每月20元。随着借还的次数和时间增加,以后 所要的押金和租金将减少(第一次押金1 50元,每小时租金 1.5元:借到100次后,押金50元,租金每小时1.2元),最 便宜可以达到每小时O.3元。修车业务则比较忙,他们在学 校提供的创业园专门设摊修车,价格比校外便宜,比如补 胎一块五,校外要两三块。来修的人很多,忙的时候修车 要排队。公司成立之初有3个员工,现在发展到5个核心成 员和一些兼职、实习同学,共30人:旁边的浙江机电职业 技术学院和浙江中医药大学也增设了服务点。 和杭州市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一样,何刑春他们也 有一套自行车租赁系统,不过是自己开发的。他们把高校
三、创新刨业教育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
2009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确定了浙 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 位,建设期为3年,总投入2700万,通过以“工学结合、校 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途径,加强内涵建设,提升 综合实力,强化办学特色,发挥示范效应,更好地为建设 浙江高职教育强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面对新的机遇和形势,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在 原有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 专设“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中层部门,作出了<关于 全面推进创业创新教育的决定》,制订了《学院创新创业 教育三年规划》,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纳入 到了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的建设,深化创新创业 教育改革的序幕全方位拉开。 一是完善管理文件,加强机制建设。学院出台系列文 件,通过重新制订和完善管理文件,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改 革和深化提供了良好的管理平台。 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最终落脚点是为了人才培养,让学生 成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是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 步创造条件。新建二期1 0000平米的大学生创业园,新建
囡 万方数据
I OCCAITION
螭辑I李菲菲I
E--mail:zl"liyezazhi@163.corn
就业与创业
学生和老师的信息联网,租车的时候,输入学号(工号) 和密码:还车时也一样,在任何服务点都可以完成操作。 第一次租的时候,学生或老师需要带学生证或教师证,在 服务点实名注册并设置密码。这套系统不用磁卡,只需输 入学(工)号和密码就可以租车,还车时如果用户没还上 车,系统会自动发短信提醒车主。现在,投入租赁的有100
2.大学生饲业修修补朴搞出一套高梭自行车租置系统 高校毕业生每年都会留下许多废弃自行车,或锈迹斑 斑地堆在车棚,或烂在宿舍区角落,而每年开学又有大批 新生买自行车。这资源是不是可以合理利用?大学生何刑 春,在这里发掘商机并创办公司,从最初的销售,到现在 销售、租赁、维修、改装,现在已经赚了几万元了。 何硎春是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动漫0601班的学生, 去年刚毕业。他家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好,读大学靠学校 资助和自己勤工俭学。从大一开始,他当过家教,卖过电 视机,做过计算机管理员,与社会接触多了,尤其是进入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后,开始萌发创业梦 想。 大学校园里发现商机。大二时,通过前期调查发现, 学校的生活园区内大约有1500辆无主自行车,长期停放 占用空间:有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