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公共支出规模
6-2 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6-2 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ab06286ad51f01dc381f133.png)
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今天,主要来讲一下关于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相关理论知识。
这一章中,主要是关于公共支出的规模和如何解释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以及这些理论的小结。
首先,看一下公共支出的规模。
右图反映了我国公共支出的变化,从1990年到2014年这20多年中,公共支出(很明显)的规模。
在绝对值上是逐年递增的,并且在90年代后期,公共支出的规模增长得比较快。
在相对值上,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大致类似于V型或U型,也先下降后上升。
从这张图中能看出20多年中,国家公共支出的规模在绝对值上是逐年递增,尤其是90年代以后.公共支出规模增长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统计数据显示,在这20多年中国家公共支出增长最大的是资本性支出和行政管理费用的支出,其次是社会福利性支出。
其中,资本性支出主要包括国家的重大战略发展计划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行政管理费用的主要是公务员的工资的几次上调。
总的来说,20多年中公共支出的增长比较迅速。
不仅我国如此,世界上其他国家基本上也是如此——财政支出或公共支出的规模上升得比较快。
1930年前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上升比较缓慢,到了20世纪70年代,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3以上。
中国在这段时间公共支出增长比较快,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增长也比较快。
如何解释这种发展的趋势呢?有四种主流的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第一个是比较著名的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是德国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他认为财政支出占GNP的比重的是不断上升的。
因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
首先,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使得经济主体之间的交往更加复杂,经济主体之间的摩擦增加,政府是我介入、保护、调节、管理经济的活动相应增加。
其次,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以后,民众对分配问题更加关心。
另外,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民众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需求层次也更高,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加,所以政府在这方面的支出也会增加,从而导致财政支出大幅度提高。
公共支出经济分析7:公共支出评价方法
![公共支出经济分析7:公共支出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5bb2f49fe4733687e21aaae.png)
政府支出要讲求效益
• 成本-收益分析
– 含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一种经济决策方 法,就是通过比较各种备选方案的全部预期收 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现值来评价这些方案,以 作为决策参考或依据的一种方法。 – 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成本收益都是经济的,有 形的,可以用货币计量。
“作为评价项目合理程度的一种实用性方法, 采取长远和广 泛的目光是很重要的(长远指的是不仅考虑近期内,而且也须 考察更远将来的影响;广泛指的是应考虑对许多人、许多行业 和地区等的各种副作用);也就是说,它应包含对所有相关成 本和收益的列举与评估。”
影子价格的确定
• 确定影子价格:两步走
– 首先假定经济处于完全竞争的理想状态,此时市场价 格即为影子价格;
– 第二步具体分析理想的经济状态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将现实经济中的市场价格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价 格进行比较,逐步调整不完全竞争中的市场价格,直 至完成对影子价格的确定。
影子价格的确定
• 一般情形下投入产出品的影子价格
每年旅运次数
影子价格的确定 • 存在税收的情况下投入产出品的影子价格
– 是以生产者得到的价格,还是以购买者付出的价格来 计算?
• 存在资源闲臵的情况下投入产出品的影子价格 • 不可交易投入产出品的影子价格
政府项目的贴现率 – 社会贴现率
• 社会对目前牺牲的消费做出的评价(时间偏好), 或者,为诱导消费者抑制现时消费而需付给的补偿。 • 社会贴现率通常低于市场收益率
项目评估的净现值标准
•
项目评估的净现值标准是:
– – 只有当一个项目的净现值是正数时,该项 目才是可行的。 – – 如果两个项目只能选其一,那么,优先选 择的项目应该是净现值较高的那个项目。
中国公共支出分析
![中国公共支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9609c7da38376bae1fae07.png)
中国的公共支出中国公共支出自1978年以来总体上保持了增长的态势,但增长率在若干年份也有下跌。
就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着,1978—1995年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1996年后又有所回升,见图6-2。
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公共部门支配的资源比重有缩小的趋势,这是因为伴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的进程,中国国家财政不断向企业和个人放权让利。
本章将对1978年以来中国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变化状况分别进行分析。
(一)财政消耗性支出1.总量增长分析。
中国公共消耗性支出包括在财政总支出中剔除企业①本表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5)。
文教科学卫生费的数据由社会文教费减去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得出。
公共消耗性支出的合计数为财政支出总额减去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财政价格补贴。
由于财政价格补贴在“国家财政分费类支出”一表中未被作为一个支出项目单独列出,在分祈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的结构时无法将其剔除在外,因此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各组成部分的数字加总不等于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的总额。
(续表)从表6 -5中可以看出,中国公共消耗性支出自1978年以来总体上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只是在1980-1981年间有所下跌。
公共消耗性支出的绝对额增长有其客观性。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复杂化,为了保证社会经济能够高效有序地运行,对政府职能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因此政府在行政、国防、科教文卫等方面的消耗性支出总额不断增长是在所难免的。
其次,就中国而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要求政府职能进行转变,而在转变过程中,旧的体制、机构尚未完全消除,新的体制、机构又正在形成,多重体制和机构的存在无疑又增加了公共消耗性支出。
图6-3①给出了中国1978—1997年期间公共消耗性支出在公共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变动情况。
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公共消耗性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1978 年以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国家进行了大量的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
4 公共支出理论
![4 公共支出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bdfdc2bccbff121dd36838d.png)
公共支出理论
1、 公共支出的定义及分类
4
公共支出主要是指以国家为主体、政府财政权 力为依据的一种财政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 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承担的财政消耗。 从本质上讲,公共支出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 社会资源的配臵活动,是国家在公共领域中的 一种分配关系。
——张学敏《公共经济学概论》
公共支出理论
公共支出理论
3、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29
3.1 瓦格纳法则
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 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 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此外,瓦格 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 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 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也会加快 该法则指出,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不断 增长的,即随着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公用部门的 相对规模也相应扩大(P93)
20
1.2 公共支出的分类
按公共支出功能分类: 补贴支出(P90) 现代国家通过提供各种补贴拉履行其所承担的社 会经济职责,调节社会经济活动。
公共支出理论
1、 公共支出的定义及分类
21
1.2 公共支出的分类
按公共支出经济分类:(P90—P91) 财政支出用途由政府职责决定 支出经济分类,是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 所作的一种分类 支出经济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 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 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 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
公共支出理论
3、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公共支出》课件
![《公共支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dff0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0.png)
公共支出的来源
1 财政收入
公共支出主要依靠税收、非税收入和政府资本经营收益等财政收入来源。
2 政府借款
公共支出也可能借款用于满足财政需求,比如发行债券或贷款。
公共支出的预算与执行
1
公共支出预算的编制
政府根据需求和财政状况制定公共支出预算,明确各项支出的用途和金额。
2
公共支出预算的控制
政府通过控制公共支出的执行,确保预算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公共支出》PPT课件
欢迎来到《公共支出》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公共支出的定义、意义、来 源、预算与执行以及效率。让我们一起探索公共支出的重要性和影响。
什么是公共支出?
定义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是政府用于满足 公众需求和提供公共服务 所开支的资金。
公共支出的分类
公共支出可分为社会性支பைடு நூலகம்出、经济性支出和行政性 支出等不同类型。
政府可以通过改革管理 体制、加强内部控制和 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提 高公共支出效率。
公共支出的对象
公共支出的对象包括社会 公众、企事业单位、公共 服务机构等。
公共支出的意义
经济作用
公共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并提供基础 设施等重要支持。
社会作用
公共支出可改善民生福利、 保障社会公平,并提供普惠 的教育、医疗等服务。
政治作用
公共支出是政府实施宏观调 控、维护社会稳定和提升政 治声望的重要手段。
3
公共支出执行的监督
相关部门对公共支出的执行进行监督和审查,以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公共支出的效率
1 公共支出效率的概
念
公共支出效率指公共支 出达到预期目标所获得 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 果。
公共支出效应分析课件
![公共支出效应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e1576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a.png)
公共支出效应是评价公共支出政策效果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效应, 指政府支出的增加会直接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如增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溢出效应, 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可以促进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公共支出效应分析的意义
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术,创新公共支出 管理模式,降低行政成本。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均 衡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05
公共支出效应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国际上公共支出效应的实践与经验
01
美国的公共支出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公共支出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
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其通过公共支出刺激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
业保险等。
社会保障支出可以保障人民的基 本生活需要,提高消费信心和消
费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社会保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应与 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避免过度 的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
负面影响。
03
公共支出对社会发展的效应分析
公共支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01
公共支出是政府调节经济、促进 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 安排公共支出,可以优化资源配 置、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公共服务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提 供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 务而进行的支出。
公共服务支出可以提高人民的 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增强人 力资本和劳动力素质,从而促 进经济增长。
公共服务支出的质量和效益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应注重 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社会保障支出是指政府为了保障 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支 出,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
推动医疗产业发展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其效应分析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其效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de9a4d336c1eb91a375db9.png)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其效应分析摘要:公共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能够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05年数据,将公共支出划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上述经济关系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对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支出政策以实现特定财政活动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支出;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引言公共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的支出活动,是政府政策的反映。
通过公共支出的分析,可以对政府是否或在何种程度上对纳税人负责做出更好的判断[1]。
对于我国来说,公共支出不完全等同于财政支出,按照公共支出的定义,我国大量存在着的预算外支出实际上也执行着公共支出的职能。
但是由于中国预算外资金范围广、项目多,资金使用情况复杂,各地事实上大量存在着的不可统计的“小金库”也使得的统计无法做到精确,所以本文中的公共支出在处理中等同于财政支出。
从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看,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至少达到1/3。
2004年,我国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7.82%。
2005年,我国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18.53%。
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公平具有重大影响。
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将会产生怎样的效应?这个问题对现实经济与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2000年以来公共支出规模与结构变化的描述性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明显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特别是财政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有效保持了经济的适度增长。
同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已突破了传统的、偏重于经济建设的供给模式,实现了向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为主要内容的新模式的转换,为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公共支出理论课件
![公共支出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072ca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9.png)
总结词
环保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某市的环 保支出效果评估案例展示了公共支出在环保 领域的作用。
详细描述
某市在环保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公共支出,包 括建设污水处理厂、购买环保设备、提供环 保人员工资等。通过对这些支出的效果评估 ,可以了解公共支出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 效益,以及如何优化环保资源的配置。
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是指公共支出应该公平地 分配,以满足所有公民的需求和利益 。
公平性原则的实现需要政府制定合理 的公共支出政策,并加强监督和评估 ,以确保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
公平性原则要求政府在分配公共资源 时,应该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公 平待遇,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他们所 需的公共服务。
效率性原则
公共支出理论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公共支出理论概述 • 公共支出理论的基本原则 • 公共支出理论的实践应用 • 公共支出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公共支出理论的案例分析
CHAPTER 01
公共支出理论概述
公共支出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国家职能而进行的财政支出,具有非盈利性、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点。
政策实验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随着政策实验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公共支出理论将更多地依赖于实证研究,以更准确地 评估政策效果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关注公平和可持续性
未来的公共支出理论将更加关注公平和可持续性,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HAPTER 05
公共支出理论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市的教育支出分析
缺乏对政策制定者行为的考虑
公共支出理论通常关注政策效果,而较少考虑政策制定者的行为和决策
过程,这使得理论在解释现实问题时存在局限性。
公共支出概述
![公共支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e344e9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2.png)
40
19
3.2.1 支出的扩张:纵横比较
美 1890 1913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国 6.5 7.8 17.6 23.1 27.0 32.2 33.1
英 1890 1910 1932 1950 1960 1970 1980 国 8.0 12.0 29.0 39.0 38.8 47.2 52.0
技术进步:双刃剑
要求更多更好的公共品 排他技术进步缩小公共品的范围
偏好的实现:公共选择
30
服务环境
图:服务环境对支出的影响
31
相对价格效应:鲍莫尔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部门的成本相对于私 人部门的成本更高。
部门的划分:劳动是否是最终产品
进步部门:物质生产部门 非进步部门:劳务服务部门
转移支出
科教文卫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债务支出
社会性支出
16
3.1.6 公共支出结构
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
政府职能 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水平
支出结构的经济影响
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 支出结构与经济结构
17
不同国家的支出结构
1983年至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1993年
维持性支出 26.2
购买支出
转移支出
主要功能
资源配置 收入再分配
经济效应
挤出效应 拉动效应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公共支出规模的趋势
![公共支出规模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8961e3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f.png)
公共支出规模的趋势公共支出规模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在特定时间段内用于公共领域的资金支出总量。
公共支出规模的趋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产物,受到政府财政状况、政策导向以及公共需求的影响。
下面将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分析公共支出规模的趋势及其影响。
首先,从国家层面看,公共支出规模在大多数国家普遍呈现增长趋势。
这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共支出规模通常会随之增加。
经济发展意味着更多的税收收入,政府可以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增加投入。
此外,经济发展也会带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公共支出需求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2. 社会变迁:随着社会的变迁,公共支出规模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都对公共支出规模产生了直接影响。
老龄化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城市化的进程需要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这些方面,国家需要增加公共支出以满足社会需求。
3. 政府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政策是公共支出规模的重要引导因素。
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往往会增加公共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繁荣时,政府则会适度节约开支,防止通胀等问题的出现。
政府财政政策的调控是保持公共支出规模合理增长的关键。
其次,从地方层面看,公共支出规模也存在一定的趋势。
不同地方的公共支出规模与国家层面有所不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地方公共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
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往往具备更多的财政收入,政府可以更好地满足公共需求,因此公共支出规模相对较大。
而相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支出规模较小,政府需要更加注重财政收支平衡。
2. 地方自身特点:不同地方的发展需求和公共服务需求存在差异。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在一些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可能占比较高。
同时,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需要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内容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9f6733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e.png)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内容一般公共预算是指政府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需要,通过税收和其他收入途径筹集的资金,并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制度,对国家、地方及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进行的支出。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指政府在预算年度内用于实现政策目标和任务的资金支出。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内容包括:一、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是指政府为满足公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而提供的服务支出。
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
这些支出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体现。
教育支出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教育补贴、学生资助等方面。
医疗卫生支出是政府保障公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包括医疗机构建设、医疗设备更新、医疗人员培训、医疗保障等方面。
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方面。
文化体育支出是政府保障公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包括文化设施建设、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方面。
环境保护支出是政府保障公民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包括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方面。
二、公共安全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是指政府为保障公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提供的服务支出。
包括公安、消防、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支出。
公共安全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
公安支出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警务设施建设、警务人员培训、警务车辆更新等方面。
消防支出是政府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包括消防设施建设、消防人员培训、消防车辆更新等方面。
安全监管支出是政府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包括安全检查、安全监测、安全培训等方面。
三、经济发展支出经济发展支出是指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而提供的服务支出。
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支出。
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
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路、铁路、水利、电力等方面的建设。
第七章 公共支出规模
![第七章 公共支出规模](https://img.taocdn.com/s3/m/fbee917b1eb91a37f1115cc6.png)
出进行动态分析和横向或纵向比较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2)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指一定时期的公共支出与
相关经济指标的比率。能反映公共支出的实际规模,也 可以用来衡量政府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它 是国际上对政府公共支出规模进行分析时的常用指标, 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公共支出相对规模=(一定时期公共支出量/同期国内 生产总值)×100%。
(3)服务环境的变化
这里的环境,是指生产一定水平的产出量所需资源的社会 经济与地理变量。 社会不断发展,公共劳务的服务环境越来越复杂,公共服 务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导致公共部门为维持原有的劳务水 平而增加公共支出。
(4)公共产品的质量
人们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增长包括了质量的提高,这既反 映在人们需要更高水平的安全、教育、保健和环境上,还 反映在人们需要更快捷、高效、公正的公共部门服务需求 上。 所以公共产品质量的提高也是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一个重 要因素。
( 3 )经济成熟阶段,公共净投资的份额又会上升,公共支 出结构将转向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支出。 小结:“经济发展阶段论”更注重公共支出结构在不同时 期的变动规律,这对研究不同发展阶段政府及财政职能的 转换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4、非均衡增长模型
(1)鲍莫尔将经济分为两个部门:进步部门和非进步部门。 (2)在进步部门,劳动主要是作为工具使用。 在非进步部门,劳动本身就是最终产品。 非进步部门主要包括的是服务性行业,如公共部门的 服务、餐馆、手工艺行业和表演行业等,其生产和服务都 是劳动密集型的。
纯公共产品,则a=0,则Na=1,Ai=Xi。随着人口的增加, 每个人所要分摊的公共产品成本(人均支出)反而会下降, 相当于价格下降,导致每个人对服务需求水平的上升,从 而使公共支出增加。 如果是私人品,则a=1,则Na=N,物品的效用可以分割,每 个人的效用为Xi/N。人口的增加使每个人的效用同比例地 减少,从而导致公共支出增加。
公共经济学公共支出规模
![公共经济学公共支出规模](https://img.taocdn.com/s3/m/d6de4d8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e.png)
四、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
(一)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边际支付意愿曲线,反映的是消费者对公 共物品给自身带来效用的评价—边际收益
市场需求曲线: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相加 社会需求曲线:即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为每个人需求曲
线的纵向相加。 私人物品的需求上,边际支付意愿相同,数量可能不同;
例如:食品、衣服等
非竞争性 混合品(排他性公共物品)
例如:公园、公共游泳池、共同产 权资源(如城市绿地)等
1.
2. 3.通过市场分配,辅之以补贴或校正
性税收(PPP: public private parter) 4.
1. 2.直接由政府提供或在与政府签
3. 4.资金来源是强制性税收收入
例如:学校、交通、社会保障、接 种疫苗、有线电视、非拥挤 性桥梁等
2024/10/14
第三章 公共支出规模
二、最大社会收益理论
最 大 社 会 收 益 原 则 : (Principle of maximum social gain) 政府从事经济活 动时,应选择社会收益最大限度超过 其成本的方案(Dalton,1992)。
(一) 最大社会收益原则的基本要求 (二) 财政支出最优规模
(2)排除成本高 (3)不可拒绝性
2. 非竞争性 (non-rivalness)
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数量,也称集体消费、共同消费特性(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 本为0)。但这种特征并不意味着人们的收益程度是完全相同的。
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基本属性,是由自身因素所决定 的,而非排他性则是由外生因素决定的。
• 但是这种办法忽略了“搭便车”问题:个别吸烟者/不吸烟者不想 表露有权吸烟的全部价值,希望以支付较少的价格来实现预期的目 标。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内容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b51074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7.png)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内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指政府在预算年度内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资金支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支出。
这些支出是政府为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民生福利而进行的投资和补贴。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公路、桥梁、铁路、机场、港口、水利、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通过投资和补贴,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保障等。
这些保障措施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稳定而实施的。
政府通过设立基金、提供补贴等方式,为社会保障提供资金保障,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稳定。
教育和文化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教育经费、文化事业经费等。
这些支出是为了促进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创造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政府通过投资和补贴等方式,为教育和文化事业提供资金保障,促进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卫生和环保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卫生事业经费、环保事业经费等。
这些支出是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而实施的。
政府通过投资和补贴等方式,为卫生和环保事业提供资金保障,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
总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政府为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民生福利而进行的投资和补贴。
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通过投资和补贴等方式,为这些支出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公共支出理论
![公共支出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f3cba22af45b307e871975d.png)
• (一)公共支出增长:需求角度的解释 • (1)政府活动扩张理论 • “公共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或“瓦格纳 定律”。 • 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工 业化经济对政府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
• 首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断扩张的市场 与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关系日趋复杂,各种摩 擦不断增加,需要建立法律体系和管理秩序;其 次,经济的不完全竞争日益加剧,需要政府参与 资源配置;再次,对那些外部性较强的行业,由 于规模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私人部门不愿或无 法介入,也要求政府直接经营或管制;最后,教 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收入需求弹性较 大,要求政府提供较多的支出。
• 社会的“稳定器”、“安全网”,是现代 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制度。 • 社会保险支出,是政府对劳动者在年老、 患病、残疾、失业时提供的补助。 • 具有强制性,属于法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 必须无条件的参加并履行缴费义务。 • 雇主、雇员和政府三方参与。
• 社会救济支出,是政府对于由于自然灾害 或无生活来源等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 平的社会成员提供的补助。主要靠政府预 算安排。 • 社会福利支出,政府对老年人、残疾人、 儿童、妇女等社会成员提供的补助,主要 靠政府预算案安排。
•
• •
公共支出总额 公共支出边际系数 = ———————— ×100% GNP(国民生产总值)
• 该指标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中由政府集中和 分配的份额,它综合地反映了政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 位与作用,也反映了社会资源在市场和政府之间的配置比 例,体现出社会财力的集散程度。在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 同的条件下,公共财政支出边际系数越大,说明一国政府 参与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比例越高,财力的集中程度越强, 政府对经济运行的介入或干预程度也就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公共支出增长:供给角度的解释 (1)非均衡增长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从公共部门生产函数 中投入品价格的角度,对公共支出增长现象作 了解释,形成非均衡增长理论。 进步部门(如私人部门),技术密集型, 生产率高,工资率随之而增长; 非进步部门(如公共部门),劳动密集型, 生产率低,但工资随进步部门的工资率增长而 增长。 公共支出增长是由于公共部门较高的工资 成本所造成的。
2、成本与收益的内容 (1)真实的成本和收益与金融的成本和
收益
前者是指公共支出项目实际产生的成本 和收益,反映了社会福利总量的减少或者增 加;后者是指受市场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而 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其结果是某方之所得即 为他方之所失,社会福利总量并未发生变化。 如公路的建造使沿路地价上涨,卖方得 益,买方却受损,这是金融的成本和收益。
美国著名学 者尼斯卡宁 认为:由于 官僚效用是 预算规模的 增函数,因 而官僚提供 的公共部门 产量可能是 “社会最适 产量”即效 率产量的2倍。
图7.3 官僚垄断产出是效率产出的2倍
三、社会成本-收益分析 1、社会成本-收益分析的概念 把预算支出划分成若干具体项目,分 别计算各个项目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 对不同项目进行比较和排序,选择社会收 益超过社会成本的项目。 社会净收益 =( 内在收益 + 外在收益 )(内在成本+外在成本) =社会总收益-社会总成本
(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魏斯曼认为,在正 常年份公共支出呈现出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 但当社会经历“剧变”(如战争、经济危机或 严重灾害)时,公共支出会急剧上升;但当 “剧变”结束之后,公共支出水平会下降,但 不会低于原来的水平。 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是人们在 “剧变”时“可容忍税收水平”提高。 “审视效应”:社会“剧变”会暴露出出 政府职责的缺失,公共支出增长得到支持。 “集中效应”:社会“剧变”结束后,中 央政府仍然会维护其活动范围和支出规模。
公共产品
A
G
E I2 I1
I3
O H B 私人产品
图7.2 社会资源在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配置
二、公共支出规模 1、公共支出增长:需求角度解释 (1)政府活动扩张理论 德国学者瓦格纳发现,一个国家或地区财政 支出总是不断扩张的。后人称为瓦格纳定律。 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增长主要原因是:工业 化经济对政府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 市场扩张引起经济主体关系复杂,摩擦不断; 经济不完全竞争日益加剧; 外部效应不断出现; 教育、文化、保健等服务收入需求弹性较大。
(3)有形的成本和收益与无形的成本和收益 前者是指能够通过市场价格计算且应入账的 成本和收益,后者是指无法通过市价直接估计且 不能入账的成本和收益。 比如公路拓宽会使输送的水产品保鲜度大大 提高,旅客的舒适度也明显提高,这些都是无形 的收益; 湖泊使农业增产,也使辖区环境美化。
(4) 中间的成本和收益与最终的成本和 收益 前者是指项目作为中间产品而产生的 成本和收益,后者是指项目作为最终产品 而产生的成本和收益。 湖泊建造使洪水得到控制,灌溉便利, 这是最终的收益;增加挖土机械生产厂的 收入,这是中间的收益。 (5) 内部的成本和收益与外部的成本和 收益 前者是指项目所在辖区范围内产生的 成本和收益,后者是指项目所在辖区范围 外产生的成本和收益。
(2)官僚垄断理论 官僚是公共政策执行者的总称,包括行政 官员和公共雇员在内。 按照公共选择理论,作为理性经济人,官 僚追求的不一定是社会福利,而是通过追求预 算规模最大化实现薪金、津贴、声誉、晋升等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倾 向被人们称为内部性。 在实践中,内部性会导致公共支出规模的 扩张,因为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张才能实现公共 权力的最大化,而公共权力的最大化才能实现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3)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从经济 发展阶段的角度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经济发展早期阶段,政府须为经济发展提 供社会基础设施,因而公共投资会促使公共支 出增长; 经济发展中期阶段,公共投资会减少,但 由于市场缺陷日益暴露,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 强,干预活动是以公共支出增加为前提的; 经济发展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结构发生变 化,教育、保健、社会福利等支出逐渐增加, 从而进一步推动公共支出增长。
图7.1 公共支出最优规模的局部均衡
2、公共支出最优规模:一般均衡分析 假定全社会的资源只生产公共产品和私人 产品,纵、横轴分别代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弧线AB为生产可能性曲线,I1、I2、I3都是不 同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不难看出只有I2线与AB 线的切点E所代表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组合 才是最有效率的,也即OG是公共支出最优规模。 实际应用难点: 是否存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争议颇多; 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较难衡Biblioteka 。
(2)直接的成本和收益与间接的成本和收益 前者是指与该项目本身密切相关的成本和 收益,后者是指该项目附带的成本和收益。 比如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青少年的一般 文化素质,这是直接的收益;教育又会减少犯 罪的可能性,这是间接的收益。 (但是教育也提高了青少年的犯罪技能,这 是什么?)
公共支出规模
【基础知识】 一、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张因素 1、公共支出最优规模:局部均衡分析 公共支出最优规模, 就是指在全社会可供配 置的资源总量中,公共部门占有多少才是有效率 的。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社会机会成本”来说明。
社会机会成本是指一定数量的资源由私人部 门配置转变为由公共部门配置,由此给私人部门 带来的效用损失。 如果同样数量的资源由公共部门配置的收益 大于私人部门的收益,也即大于社会机会成本,说 明有效率且应扩大规模;反之,就是缺乏效率且 应收缩规模。 如果同样数量的资源由公共部门配置的收益 等于私人部门的收益,那么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 就处于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