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及形貌特征
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纳米TiO粉体的制备与表征2一:引言•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尺寸在1-100nm 之间并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由于纳米材料至少在一维方向上为纳米尺度,所以纳米材料具有普通材料所不具背的性能,如表面效应、小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
因此纳米TiO 2粉体具备许多特殊的功能比如性能稳定、无毒、光催化活性高、价格低廉、耐化学腐蚀性好,是良好的光催化剂、消毒剂杀菌剂。
•光催化作为一种新型环境净化技术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纳米TiO2以良好的性能稳定、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光催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
面临的问题:催化的效率比较低,而且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比较低。
二:TiO简介21:TiO2特性纳米TiO2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纳米材料。
纳米二氧化钛具有粒径小、吸收紫外光能力强以及良好的随角异色、光催化和抗菌杀毒等优点。
纳米TiO2晶体主要有锐钛型和金红石型两种晶型。
金红石型晶体则主要用于防紫外线、增强、增韧、降解有机污染物,是一种环保型产品;锐钛型晶体的主要作用有抗菌,分解有机物。
锐钛型纳米TiO2是一种新型抗菌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效用、耐热性好、安全性能佳、持续性长、使用方便;在抗菌过程中可以生成具有很强化学活性的自由基,因此能有效地分解空气中多种有毒气体。
金红石型纳米TiO2具有高光催化活性,抗紫外线能力强等优点。
对长波区紫外线的阻隔以散射为主,对中波区紫外线的阻隔则以吸收为主。
2:TiO2的光催化机理当能量大于TiO2禁带宽度的光照射半导体时,光激发电子跃迁到导带,形成导带电子(矿),同时在价带留下空穴(矿)。
由于半导体能带的不连续性,电子和空穴的寿命较长,它们能够在电场作用下或通过扩散的方式运动,与吸附在半导体催化剂粒子表面上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者被表面晶格缺陷俘获。
常压水解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及表征_赵燕禹
1)表观密度测定 :准备一个 10 mL量筒和一个 漏斗 。 称量筒的质量 , 记下数据 m1 ;将样品缓缓倒 入漏斗再自由落到量筒中 , 称其质量 , 记下数据 m2 ; 读出样品在量筒中的体积 V。表观密度计算方法为 : ρ=(m2 -m1)/V。表观密度的测定结果见表 2。
2)比表面积测定 [ 2] :样品比表面积的测定采用 参考文献 [ 2] 的方法 , 实验装 置如图 1所示 。 实验 装置由 1个储液瓶、 1个用于吸附的真空干燥器 、 2个干燥塔和抽真空系统组成 。 装有样品的称量瓶 放在真空干燥器的多孔铝筛板上 。
3)孔容积测定 [ 3] :样品孔容积的测定方法和实 验装置同比表面积 。当 p/p0 =0.993时 , 可以测定 TiO2 中小于 300 nm的孔容积 。计算公式为 :PV = G1 /G2 ρ。式中 :G1 表示乙醇质量 , g;G2表示样品质 量 , g;ρ表示吸附质密度 , 取 0.79 g/mL。 样品孔容 积测定结果见表 2。 4)粒径计算 :根据公式 d=6/(ρS)[ 4] 计算纳米 二氧化钛的粒径 , 结果见表 2。 式中 :d表示二氧化 钛粒径 ;ρ表示二氧化钛密度 , 为 4.0 ×103 kg/m3;S 表示二氧化钛比表面积 。
toCO(NH ) 22
was1 ∶2,
massconcentrationsofTiOSO 4
and
CO(NH2 )2 were40 g/Land50 g/L, respectively;addingacertainamountofsurfactantintothereactionsystem;reaction
2010年 6月 赵燕禹等 :常压水解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及表征
43
烧 2 h得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产品 ;当煅烧温度为 900 ℃时 , 可以得到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产品 。 1.3 样品表征 按照硫酸氧钛与尿素不同的质量浓度配比进行 9组实验 , 反应物质量浓度配比见表 1。
气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
(为防止TiCl4 蒸气在管道中冷凝,对TiCl4进料管 为防止TiCl 蒸气在管道中冷凝, 采用电热丝加热保温。 采用电热丝加热保温。反应器出料口用袋式过滤 器收集,尾气经碱液吸收后排放) 器收集,尾气经碱液吸收后排放)
透射电镜分析298k343k373k413k环境温度的改变对产物颗粒的形貌和晶粒的尺度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改变了四氯化钛的注入摩尔量的四种工况下的氢气空气混合气体反应后的产物随着四氯化钛注入摩尔量的不断升高金红石相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并且衍射峰变得越来越尖锐说明产物晶粒尺度随着ticl
气 相 法
锐钛型粒子 金红石型粒子 混合晶型粒子
随着四氯化钛注入摩尔量的不断升高,金红石相所占比 随着四氯化钛注入摩尔量的不断升高, 例越来越大,并且衍射峰变得越来越尖锐, 例越来越大,并且衍射峰变得越来越尖锐,说明产物晶粒尺 度随着TiCl4浓度升高而增大 度随着
产品表征 爆轰
通过调整初始氢气与空气混合气 通过调整初始氢气与空气混合气 初始环境温度、 体的初始环境温度、注入的前驱体 量等参数, 的量等参数,从而对爆燃合成的纳 晶粒尺度、 米二氧化钛晶粒尺度、组成与形貌 进行主动控制,实现了选择性 选择性合成 进行主动控制,实现了选择性合成 二氧化钛纳米粉体。 二氧化钛纳米粉体。
粒子
1 气相氢氧焰水解法 2 气相氧化法 3 气体燃料燃烧法 4 常压微波等离子体气相法 5 高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法
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
将精制的氢气、空气和氯化物( 将精制的氢气、空气和氯化物(TiCl4) 氢气 蒸气以一定的配比进入水解炉高温水解 蒸气以一定的配比进入水解炉高温水解 温度控制在1 800℃以上 以上) (温度控制在1 800℃以上) 氢氧燃烧生成的水 氢氧燃烧生成的水与TiCl4在高温下 反应生成TiO 一次颗粒, 反应生成TiO2一次颗粒,这些颗粒再相互 碰撞,经凝并、凝结或烧结后变成TiO 碰撞,经凝并、凝结或烧结后变成TiO2纳 米粒子。 米粒子。 TiCl4(g)+ 2(g)+O2(g)→TiO2(s)+4HCl(g) )+2H )+ + +
纳米TiO2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TiO2主要表征手段和方法
①DSC法(差示扫描量热法) ②TG法(热重分析法) ③XRD(X射线衍射) ④SEM/TEM(扫描电镜/透射电镜) ⑤氮吸附测定 ⑥XPS法 ⑦红外光谱法 ⑧为观察微粒的接触角及分析分散稳定性,一般
其T淀i(中。O,Bun)4<-n(4O时H)Tni单(O体C4,H如9)与果少n=量4水,发则生出为了控制 T聚i(反OB应u)速4 的度水。解均和匀T分i(O散Bu在)4-醇n(O中H的)n 单Ti(体OB的u缩)4nT(iO—HO)n—单T体i桥发氧生键失,水并和导失致醇二缩维聚和反三应维,网生络结成 构以看的出形,成n。的从不单同体,T也i(就OB是u)加4-n入(O水H量)n的的式不子同将可 直接导致产物立体线形、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不同。
• 吴腊英,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分散性能的研究,中国稀土学 报,2003(10)
• 徐鹏,纳米TiO2的制备、表面处理及表征的研究进展, 现代涂料与涂装,2006(6)
• 刘朝晖,纳米TiO2的制备研究进展,河南化工,2002 (8)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学6-613 主讲:刘晓佳
成员:冯宇婷 马思佳 谷晓雪
• 该法得到的纳米TiO2体均匀分布,分散性好, 纯度高,煅烧温度低,反应易控制,副反应少, 工艺操作简单,但原料成本较高。工业化生产 不采用这种方法。目前,中国的TiO2纳米材料 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还比较落后,实际应用和科 研需要主要依靠从日本和美国进口。
• 实验给我们的是TiCl4,工业化生产TiO2也常 主要使用此原材料。现在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 从TiCl4经过具体的工艺制备得到TiO2材料。
涂料中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研究
1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班何俊201241512224涂料中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研究摘要:纳米TiO2是一种新型的无机功能材料,由于其粒径在1~100nm之间,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分散性好等特点,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环境、材料、能源、医疗和卫生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涂料中纳米TiO2常见的合成方法及其一些性质。
关键词:二氧化钛、制备方法、性能、表征一、涂料中的TiO2纳米二氧化钛涂料外观为白色液体。
在可见光或紫外光的作用下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化学性能稳定,能将甲醛、甲苯、二甲苯、氨、氡、TVOC等有害有机物、污染物、臭气、细菌、微生物等有害有机物彻底分解成无害的CO2 和H2O,并具有去除污染物、亲水性、自洁性等特性,性能持久,不产生二次污染。
涂料平均粒径,nm 20-30,二氧化钛含量 % ≥ 99,有以下性能:①光催化效率高。
对装修污染物甲醛、苯、氨及其它有机污染物均有强力分解去除效果。
分解率达90%以上。
浓度低时也不降低净化效率。
对甲醛、苯、氨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有害有机物起到净化作用。
②杀菌效率高。
杀菌率在无光下达99%以上,有紫外光照射时可达99.99%。
超强的氧化能力能造成细胞死亡,降低病毒的活性,并且捕捉、分解空气中的浮游细菌。
有效除去大肠杆菌、黄葡萄球菌、白癣菌、徽菌、化脓菌、绿脓菌等细菌,抑制如肠病毒、流行性感冒、滤过性病毒等病原的传播。
③无毒无害。
光触媒二氧化钛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不同于一般消毒剂,在杀死细菌病毒的同时,也可分解掉其分泌的毒素,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
④极强的屏蔽紫外线作用,对红外线也有反射作用⑤很好的成膜性,成膜光滑平整,常温固化时间短,使用时间长达10年以上二、TiO2的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亦称钛白粉,钛白粉生产中传统的硫酸法和氯化法无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从现有的制备过程及反应原理来看,最常用的原料有TiCl4、硫酸氧钛、金属醇盐、有机钛,纳米级二氧化钛的主要合成方法可分为气相法和液相法。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综述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综述
纳米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材料,用于催化、光电子学、传感器、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
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溶剂热法、气相沉积法等。
下面是纳米二氧化钛制备的一些综述:
1. 溶胶-凝胶法:这是一种常见的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
通过将钛源和溶剂混合形成溶胶,然后通过凝胶化反应得到凝胶,最后通过热处理过程形成纳米二氧化钛。
该方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较小的粒径。
2. 水热合成法:这是一种利用高温高压水环境合成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
通过在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钛源和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形貌和粒径可调的纳米二氧化钛。
水热合成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晶体质量。
3. 溶剂热法:这是一种利用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合成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
通过在有机溶剂中加热处理钛源溶液,可以形成纳米二氧化钛。
溶剂热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可以调控晶体形貌和粒径。
4. 气相沉积法:这是一种利用气相反应合成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
通过在适当的气氛条件下,钛源蒸汽和氧气反应生成纳米二氧化钛。
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较小的粒径。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综述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综述【摘要】纳米二氧化钛(Ti02)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磁性强、光催化、吸收性能好,吸收紫外线能力强,表面活性大、热导性好、分散性好、所制悬浮液稳定等优点倍受关注,制备和开发纳米二氧化钛成为国内外科技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主要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各种制备方法作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正文】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可分为气相法和液相法两大类。
一、气相制备法低压气体蒸发法此种制备方法是在低压的氩、氮气等惰性气体中加热普通的Ti02,然后骤冷生成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其加热源有以下几种:(1)电阻加热法;(2)等离子喷射法; (3)高频感应法; (4)电子束法; (5)激光法,这些方法可制备lOOnm以下的二氧化钛粒子。
活性氢—熔融金属反应法含有氢气的等离子体与金属钛之间产生电弧,使金属熔融,电离的N2,Ar等气体和H2溶入熔融金属,然后释放出来,在气体中形成了金属的超微粒子,用离心收集器或过滤式收集器使微粒与气体分离而获得纳米二氧化钛微粒。
溅射法此方法是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阴极为蒸发用的材料,在两电极间充入Ar气,两电极间施加的电压范围为0.3—1.5kV。
由于两电极间的辉光放电使Ar离子形成。
在电场的作用下Ar离子冲击阴极靶材表面,靶上的Ti02就由其表面蒸发出来,被惰性气体冷却而凝结成纳米TiO2粉末,粒度在50nm以下,粒径分布较窄。
流动液面上真空蒸发法用电子束在高真空下加热蒸发TiO2,蒸发物落到旋转的圆盘下表面油膜上,通过圆盘旋转的离心力在下表面上形成流动的油膜,含有超微粒子的油被甩进了真空室的壁面,然后在真空下进行蒸馏获得TiO2超微粒子钛醇盐气相水解法该工艺可以用来开发单分散的纳米TiO2,其反应式如下: nTi(0R)4,+2nH2O(g)————>nTiO2(s)+4nROH优点是操作温度较低、能耗小,对材质要求不是很高,并且可以连续化TiCl4,高温气相水解法该法与气相法生产白炭黑的原理相似,是将TiCl4气体导入高温的氢氧火焰中进行气相水解,其化学反应式为: TiCl4(g)+2H2(g)+O2(g)→TiO2(s)+4HCl(g)优点工艺制备的纳米粉体产品纯度高、粒径小、表面活性大、分散性好、团聚程度较小。
tio2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tio2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制备和表征二氧化钛(TiO2)纳米材料是一项重要的科学任务,由于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光催化、太阳能电池、光电器件、光致发光、药物载体和生物成像等。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制备和表征TiO2纳米材料的方法。
制备目前,制备TiO2纳米材料的主要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方法等。
这里我们以水热法为例。
水热法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利用水作为溶剂,使原料在其中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结晶的方法。
制备TiO2纳米材料的水热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定量的钛酸丁酯(Ti(OC4H9)4)和适量的硝酸(HNO3)溶液混合,搅拌均匀。
2.将上述混合液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密封后置于烘箱中加热至指定温度(通常为150-250℃)。
3.在该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例如1-10小时),使钛酸丁酯和硝酸发生水热反应,生成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
4.待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产物。
5.用去离子水冲洗产物,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
6.最后,将产物进行干燥,得到TiO2纳米材料。
表征为了确认制备得到的物质是否为TiO2纳米材料,以及其结构和形貌等性质,我们通常会使用一系列表征方法。
1.X射线衍射(XRD):XRD可以用于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
通过对比标准PDF卡片,可以确认制备得到的物质是否为TiO2纳米材料。
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SEM和TEM可以用于观察材料的形貌和尺寸。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到制备得到的TiO2纳米材料的形状、大小以及分布情况。
3.光电子能谱(XPS):XPS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状态。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确认制备得到的物质是否含有Ti、O元素,并得到它们的比例。
4.紫外-可见光谱(UV-Vis):UV-Vis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制备得到的TiO2纳米材料的吸收边和带隙等信息。
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综述
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综述1.引言纳米微粒是指颗粒尺寸在1 nm -100 nm的超细微粒。
由于纳米微粒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因而展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在催化、滤光、光吸收、医药、磁介质及新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中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一类无机功能材料备受关注。
氧化钛(TiO2)俗称钛白粉,具有无味、无毒、无刺激性和热稳定性好等特点,且来源广泛,极易获得,从晶形角度而言,TiO2分为锐钛矿、板钛矿和金红石三种,其中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应用较为广泛。
纳米二氧化钛因其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磁性强、光催化、吸收性能好,吸收紫外线能力强,表面活性大、热导性好、分散性好、所制悬浮液稳定等优点,倍受关注。
制备和开发纳米二氧化钛成为国内外科技界研究的热点。
纳米二氧化钛在水处理、催化剂载体、紫外线吸收剂、光敏性催化剂、防晒护肤化妆品、涂料填料、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纳米二氧化钛用于涂料是涂料发展的一个重大研究方向,它的开发与应用为涂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可利用其各种特殊效应来提高涂料的多方面性能。
目前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本文将对其制备方法进行分类介绍。
2.气相法气相法通常是采用某些特定的方法使反应前体物质气化,以使其在气相状态下发生化学或者物理变化,继而通过冷却使其成核、生长最终形成颗粒二氧化钛。
气相法主要分为物理气相沉积法(PVD)与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其中PVD是将前提物质通过挥发或者蒸发为气体,然后冷凝成核,从而得到粉体的方法,通常包括热蒸发法、溅射法等。
PVD法是制备纳米材料采用的最早方法,多用于制备二氧化钛薄膜。
在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二氧化钛的过程中并不发生化学反应,所得的二氧化钛粒径小、纯度高、分散性较好,但是成本高、回收率低。
[3]2.1 扩散火焰法以钛醇盐或四氯化钛、燃料气体和氧气等作为原料,首先将前提气体物质通入火焰反应器中,然后将燃料气体经烧嘴打入空气中,利用扩散作用使其相互混合而达到燃烧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气相会发生水解和氧化等作用,随之经过结晶成核、成长、转化晶型等过程最终制得二氧化钛。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及形貌特征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及形貌特征盛丽雯重庆交通大学应用化学08300221摘要:纳米二氧化钛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杰出代表,探寻优良的二氧化钛制备工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工艺的研究状况,根据反应体系的物理形态将制备工艺分成气相、液相、固相三大类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不同制备工艺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方法、形貌特征。
1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1.1 气相法气相水解法利用氮气、氧气或空气作载气,把TiC1 或钛醇盐蒸气和水蒸气分别导人反应器,进行瞬间混合快速水解反应。
通过改变各种气体的停留时间、浓度、流速以及反应温度等来调节纳米TiO的晶型和粒径。
该方法制得的产品纯度高、分散性好、表面活性大,操作温度较低,能耗小,且对材质纯度要求不是很高,可实现连续生产;但控制过程复杂,并且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晶型和粒径。
气相氧化法是以TiC1 为原料,氧气为氧源,氮气作为载气的氧化反应,反应经气、固分离后制得纳米TiO:。
该法制得的产品纯度高、分散性好;但设备结构复杂,材料要求耐高温、耐腐蚀,自动化程度高,研究开发难度大。
气相氢氧火焰法以TiC1 ,H2,O:为原料,将TiC1 气体在氢氧焰中(700~1 000℃)高温水解制得纳米TiO。
产品一般是锐钛型和金红石型的混晶型,产品纯度高、粒径小、表面活性大、分散性好、团聚程度较小,自动化程度高;但所需温度高,对设备材质要求较高,对工艺参数控制要求精确。
气相热解法以TiC1 为原料,在真空或原料惰性气氛下加热至所需温度后,导入反应气体,使之发生热分解反应,最后在反应区沉积出纳米TiO。
产品化学活性高、分散性好,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气体的浓度和炉温来控制纳米TiO的粒径分布;但投资大、成本高。
1.2 液相法溶胶一凝胶法以钛醇盐Ti(OR) 为原料,经水解与缩聚过程而逐渐凝胶化,再经低温干燥、烧结处理即可得到纳米TiO粒子。
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二氧化钛1.概述纳米级二氧化钛,亦称钛白粉。
物理性质为细小微粒,直径在100纳米以下,产品外观为白色疏松粉末,它是一种新型的无机化工材料。
具有透明性、紫外线吸收性、熔点低、磁性强、抗菌、自洁净、抗老化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功能纤维、塑料、油墨、涂料、油漆、精细陶瓷等众多领域。
本文将从制备、应用两个方面入手,简要介绍纳米二氧化钛材料。
2.制备目前,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有很多,可分为气相法、液相法[1]两大类。
2.1.气相合成法制备TiO2纳米粒子中典型的气相法主要包括四氯化钛氢氧火焰水解法、四氯化钛气相氧化法、钛醇盐气相氧化或水解法等方法。
四氯化钛氢氧火焰水解法最早由德国Degussa公司开发成功,并生产出当前纳米级超细TiO2粉体的著名牌号之一(P25 );还有美国的卡伯特公司和日本Aerosil公司等也采用该方法生产超细TiO2粉体。
TiCl4气相氧化法的反应初期,TiCl4和O2发生均相化学反应,生成Ti02的前驱体分子,通过成核形成TiO2的分子簇或粒子。
由于非均相成核比均相成核在热力学上更容易,随着反应的进行,TiCl4在Ti02粒子表面吸附并进行非均相反应,使粒子变大[2]。
施利毅等[3]利用N2携带TiCl4气体,预热到435℃后,经套管喷嘴的内管进入高温管式反应器,O2经预热后经套管喷嘴的外管也进入反应器,TiCl4和O2在900-l400℃下反应。
研究了氧气预热温度、反应器尾部氮气流量、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和掺铝量对TiO2颗粒大小、形貌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氧气预热温度和加大反应器尾部氮气流量对控制产物粒径有利,纳米TiO2,颗粒的粒径随反应温度升高和停留时间延长而增大,当反应温度为1373 K,AlCl3与TiCl4摩尔比为0.25、停留时间为1.73 s时,纯金红石型纳米Ti02颗粒的粒径分布为30-50nm。
华东理工大学[4]首先让可燃气体与过量氧气燃烧,生成高温含氧气流,然后再与经过预热的气态TiCl4呈一定角度交叉混合,使反应在高速下进行。
[讲解]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1.纳米TiO 2粉体制备方法物理法 气相冷凝法:预先处理为气相的样品在液氮的气氛下冷凝成核制得纳米TiO2 粉体,但该法不适于制备沸点较高的半导体氧化物高能球磨法:工艺简单,但制得的粉体形状不规则,颗粒尺寸分布宽,均匀性差化学法 固相法:依靠固体颗粒之间的混合来促进反应,不适合制备微粒液相法:就是将钛的氯化物或醇盐先水解生成氢氧化钛(或羟基氧钛) ,再经煅烧得到TiO2. 研究最广泛。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其反应为TiCl4 + 4H2O → Ti (OH) 4 + 4HCl ,Ti (OH) 4 → TiO2 + 2H2O.以醇盐为原料,其反应为Ti (OR) 4 + 4 H2O → Ti (OH) 4 + 4 ROH ,Ti (OH) 4 −−−→煅烧TiO2 + 2 H2O.主要包括硫酸法、水解法、溶胶-凝胶(Sol2gel) 法、超声雾化、热解法等。
溶胶- 凝胶法就是将钛醇盐制备成二氧化钛溶胶. 为了得到多孔催化剂,通常采用煅烧等方法将凝胶进行干燥,去除溶剂,制得干凝胶. Dagan 等[25 ]采用超临界干燥法所制得的TiO2气凝胶孔隙率为85 % ,比表面积高达600 m2·g - 1 ,晶粒尺寸为5. 0 nm ;对水杨酸的光催化氧化表明该催化剂具有比Degussa P - 25 TiO2粉末更高的催化活性.气相法:其核心技术是反应气体如何成核的问题. 通过四氯化钛与氧气反应或在氢氧焰中气相水解获得纳米级TiO2 ,目前德国Degussa 公司P-25 粉末光催化剂是通过该法生产的常用的化学制备方法有溶胶-凝胶法、沉淀法、水解法、喷雾热解法、水热法和氧化- 还原法等。
10. 纳米TiO2薄膜制备方法:除了与粉体制备相同的制备方法如溶胶-凝胶法、热解法外,还有液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磁控溅射法等。
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的薄膜纯度高,且制备工艺简单,易批量生产;水热合成法:通过水解钛的醇盐或氯化物前驱体得到无定形沉淀,然后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胶溶得到溶胶物质,将溶胶在高压釜中进行水热Ostwald熟化。
纳米二氧化钛的合成与表征
应用与展望
总之,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材料,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其制备、表面改性、 能带调控等方面的技术和机理,为推动纳米二氧化钛在
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做出贡献
-
XXX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x
4
应用与展望
应用与展望
纳米二氧化钛由于其独特的性质, 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作为光催化剂,用 于污水处理和空气净化。在光催 化过程中,纳米二氧化钛能够吸 收太阳光,并利用光生电子和空 穴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从而降解 有机污染物和抗菌消毒。此外, 纳米二氧化钛还可以作为光电转 换材料,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和光 电二极管等器件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二氧 化钛的应用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 例如,可以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制 备高效能的光电转换器件,如太 阳能电池和光电二极管等;还可 以将其应用于光热转换领域,如 光热疗和光热发电等。此外,纳 米二氧化钛还可以作为催化剂载 体,用于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
然而,要实现纳米二氧化钛的广 泛应用,仍需解决一些挑战性问 题。例如,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 化制备方法,提高纳米二氧化钛 的产量和纯度;同时还需要对纳 米二氧化钛的表面改性和能带调 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 其光催化活性和光电性能等
3
结论
所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 呈球形或多面体形态, 表面光滑且具有较高的
长径比
此外,表面存在一定量的 羟基和羧基基团,这些基 团可能对其光催化性能产
生影响
结论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 纳米二氧化钛具有较高
的形貌和结构质量
通过XRD分析发现, 其具有锐钛矿型晶体 结构且具 Nhomakorabea较高的结
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
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太阳能电池、催化剂、光催化剂、抗菌剂、防晒剂等领域。
下面介绍几种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
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制备、凝胶制备、干燥和烧结等步骤。
一般来说,溶胶制备使用钛酸四丁酯、乙酸钛、钛硝酸等钛源。
通过加入各种表面活性剂进行混合,生成钛溶胶。
然后,通过控制pH值、温度等条件,钛溶胶可以转化为钛凝胶。
之后,通过干燥和烧结可以得到纳米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法具有简单、易控制、制备规模可调的优点,但其制备成本较高,同时制备时间也较长。
2. 水热法水热法也是一种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有效方法。
该方法在普通压力下,在水热条件下进行。
通过将钛源和水混合,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在反应瓶中反应,形成纳米二氧化钛。
锅炉管道管内沉积的纳米二氧化钛可作为理想输送介质。
水热法具有制备成本低、制备时间短的优点,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制备方法。
3. 氧气气氛下燃烧法氧气气氛下燃烧法也是一种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将钛源和燃烧剂混合,使其在氧气气氛下燃烧,生成氧化钛。
燃烧剂包括葡萄糖、硫酸铵等。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但需要进行后期处理才能得到高品质的纳米二氧化钛。
4. 离子液体辅助合成法离子液体辅助合成法是一种新兴的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将离子液体与金属前驱体混合,制备出纳米级别的二氧化钛。
离子液体的存在使得反应过程可控性更好,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形貌和尺寸有显著的影响。
此方法具有无害、环保等优点,并且得到的纳米二氧化钛的形貌和尺寸较为均匀。
综上所述,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在具体应用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不同粒径二氧化钛的制备与表征
不同粒径二氧化钛的制备与表征二氧化钛(TiO2)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之一,其用途包括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生物医药、杀菌和防腐等领域。
但是,TiO2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许多限制,例如低光吸收率、表面活性不足等。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研究者们尝试从粒径控制入手,制备不同粒径的TiO2。
本文将介绍不同粒径TiO2的制备与表征。
一、制备方法1. 水热法水热法是制备TiO2纳米颗粒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常使用钛酸丁酯作为前驱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水解、凝胶化和热处理等步骤,最终制备出不同粒径的TiO2颗粒。
水热法制备的TiO2颗粒具有高比表面积、少量缺陷和高结晶度等优点。
2.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另一种制备TiO2纳米颗粒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化学反应在气相中形成TiO2纳米晶体,然后将其沉积在基底上。
气相沉积法制备的TiO2颗粒具有细小的尺寸、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光学性质等特点。
3. 水热-微波辅助法水热-微波辅助法是利用水热法和微波辐射相结合制备TiO2纳米颗粒的新型方法。
该方法使用了微波的频率和功率对加热和水解过程进行控制,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此外,微波加热还可以促进前驱体的均匀分散,并使得制备的TiO2颗粒具有更窄的粒径分布。
二、表征方法对于不同粒径的TiO2,需要使用不同的表征方法来确定其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表征方法:1. X射线衍射(XRD)XRD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可用于确定TiO2晶体的晶型、晶格常数和结晶度等。
TiO2的两种常见晶型为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可以通过XRD方法进行检测。
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M是一种高分辨率和高放大倍数的技术,可以用于粒子尺寸、形状和分布的直接观察。
因此,TEM广泛用于TiO2粒子的形貌和大小的确认。
3. 紫外-可见光谱(UV-Vis)UV-Vis光谱是一种用于表征材料光学性质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TiO2的吸收光谱。
TiO2的能带结构可以通过光吸收谱来确定,这对于理解其物理性质和光催化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的评价实验报告班级:组别:指导老师:小组成员:实验目的:1.培养小组自主设计及完成实验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2. 了解纳米二氧化钛的粒性和物性。
3.掌握溶胶-凝胶法合成TiO2 的方法。
4.研究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和亚甲基蓝水溶液的过程和性质。
5.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做到有目的合成,提高实验思维与实验技能。
一、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1、实验原理:纳米粉体是指颗粒粒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
由于颗粒尺寸的微细化,使得纳米粉体在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的同时,与块状材料相比,在磁性、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和熔点等方面表现出奇异的性能。
纳米TiO2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比表面积大,表面张力大,熔点低,磁性强,光吸收性能好,特别是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强,表面活性大,热导性能好,分散性好等。
基于上述特点,纳米TiO2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纳米TiO2作光催化剂,可处理有机废水,其活性比普通TiO2(约10 μm)高得多;利用其透明性和散射紫外线的能力,可作食品包装材料、木器保护漆、人造纤维添加剂、化妆品防晒霜等;利用其光电导性和光敏性,可开发一种TiO2感光材料。
如何开发、应用纳米TiO2,已成为各国材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合成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方法主要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由于传统的方法不能或难以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而溶胶-凝胶法则可以在低温下制备高纯度、粒径分布均匀、化学活性大的单组分或多组分分子级纳米催化剂[1~3],因此,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来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制备溶胶所用的原料为钛酸四丁脂(Ti(O-C4H9)4)、水、无水乙醇(C2H5OH)以及冰醋酸。
反应物为Ti(O-C4H9)4和水,分相介质为C2H5OH,冰醋酸可调节体系的酸度防止钛离子水解过速。
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制备及表征
第36卷第1期Vol.36No.1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2021年3月Mar.2021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制备及表征王晓辉,徐超飞,陈艳,庄文昌,张彩,周俊(徐州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18)摘要:采用水热法,经中和、洗涤、抽滤、煅烧得到二氧化钛纳米线.以质量分析、XRD、SEM和红外光谱等对制得的二氧化钛纳米线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粒径为3.5146nm的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成为宽约80~150nm、长约0.8〜4/im线性结构良好且稍微弯曲的纳米线.400C煅烧的钛酸纳米线有较多羟基.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钛酸纳米线逐渐失去结合水形成二氧化钛纳米线,650C时纳米线发生断裂,团聚为较大颗粒.关键词:二氧化钛;纳米线;水热法中图分类号:TQ134.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58X(2021)01-0015-05纳米材料处于1〜100nm,按空间维度分为零维(点状)、一维(线状、棒状和管状)、二维(面状)、三维(纳米体状)[-2]•一维纳米二氧化钛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光催化分解水产氢[3]、光催化还原CO:有机物⑷、光催化降解污染物[5]、光催化抗菌消毒[6]、光催化自洁材料7、染料敏化太阳电池8、聚合物改性[9]、化妆品阻隔紫外线等[0],制备方法有模板法[11]、水热法[12]、溶液凝胶法[13]、钛金属直接氧化法[14]、化学气相沉积法等[15].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反应体系没有毒性气体排放,生产时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循环利用,原料易得价廉,产率较高,程序简单.Yuan等[16]采用一步水热反应,在TiO2粉体和碱性溶液中合成了一维钛酸纳米线.Othman等[17]合成了直径为15nm的一维钛酸纳米线.Yin等用水热法和乙二醇(EG)辅助促进超细纳米线生长,在低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了直径为10~30nm的超细钛酸纳米线,经酸洗和后退火将其转化为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纳米线.本文首先用浓碱法制备了钛酸纳米线,再经煅烧将其制备成二氧化钛纳米线,并研究了煅烧等因素对其制备的影响,分析了纳米线形成过程,为精确控制二氧化钛纳米线形貌作参考,进而寻找适合应用于填充橡胶的二氧化钛最佳结构.1实验部分1.1材料与仪器材料:纳米二氧化钛(ZXL-001,莱阳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氢氧化钠,盐酸,均为分析纯.仪器:电子天平,恒温磁力搅拌器,电鼓风干燥箱,马弗炉,不锈钢反应釜.1.2实验步骤实验采用水热碱浴法.称取144g氢氧化钠固体,溶于600mL去离子水中.称取12g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将混合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常温搅拌0.5h.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溶液平均放入6个100mL的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置于电鼓风干燥箱中设置温度为180C反应24h,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产物,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至残余质量不变,并抽滤.用盐酸将其中和至中性得到钛酸纳米线,抽滤后放入电鼓风干燥箱中于100C干燥0.5h并测量样品质量.然后将得到的钛酸纳米线放入马弗炉中,分别在400.500.650C进行煅烧得到二氧化钛纳米线,并测量煅烧前后的质量.收稿日期:2020-09-21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BE2015041);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KJA430020)作者简介:王晓辉(1974—),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分子有机无机材料及计算化学研究.-15-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1期1. 3分析表征1.3.1 XRD 分析用带有Cu 辐射源的D/MAX-mC 型X 线衍射仪在20=5°〜80°范围内扫描.Cu 靶的工作管电压为 40 kV,管电流为100 mA.纳米线表面的结晶情况、结构和晶粒大小粒度可依据XRD 衍射图利用Debye- Scherrer 公式进行计算.kXD cos 00=式中0为主峰半宽高对应的弧度值;k 为形状因子,取0.89;为X 线波长,当使用Cu 靶时为1. 541 78 nm ; D 为纳米颗粒的晶粒尺寸;0为半衍射角.运用JADE 对XRD 结果进行分析.1.3.2 SEM 分析用S-4800超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纳米线样品进行表征,加速电压为0. 5~30 kV,0. 1 kV/步.观 察并分析纳米线的直径、长度、形貌变化.1.3.3红外光谱分析用SX-203型Nicolet-IR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分析材料表面官能团和元素.2结果与讨论2.1洗涤对钛酸纳米线残余质量的影响制得的钛酸纳米线放入蒸馏水中后缓慢沉淀,而所用的原料纳米二氧化钛以颗粒形式均匀分散在蒸馏 水中,原料纳米二氧化钛结构已经改变.表1是2组钛酸纳米线煅烧后得到二氧化钛纳米线所失水质量.其中1组为对钛酸纳米线多次洗涤之 后所得,按照二氧化钛分子质量为79. 867 g/mol 计算剩余二氧化钛纳米线为0. 1037 mol,失去水分的为 1. 7372 mol,失去水分的量为二氧化钛纳米线的16. 738倍,其中可能部分为钛酸纳米线表面吸附的水分子, 部分为钛酸纳米线分解成二氧化钛.而2组为未洗涤所得的样品,钛酸纳米线含量高的原因可能是含有氢氧 化钠或氯化钠等杂质.因此在煅烧之前,要将钛酸纳米线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表1钛酸纳米线的残余质量和失水分析组别400 C 煅烧前质量/g 400 C 煅烧后质量/g 失水质量/g 纳米线质量分数/%139. 5618.29031.27120 95214.9623.93811.02426 322.2 XRD 分析运用JADE6进行分析,并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发现纳米二氧化钛在 20=25. 321°、48. 062°、53. 974°时,分别对应标准卡片(JCPDS)NO. 86-157中二氧化钛锐钛矿相 的(101 ), ( 200), ( 105 )晶面,而 20= 27. 492°、54. 434°、36.149°对应标准卡片(JCPDS)NO. 87-0710 中金红石的(110),(211),(101)晶面.并且锐钛矿对应峰面积远远高于金红石,故此样品中主要含有锐钛矿,只含有少量金红石相.如图1运用JADE6计算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最强峰对应的晶面距离3. 5146 nm,即平均粒径.图2所示为煅烧对纳米二氧化钛XRD 图的影响.未煅烧的b 和400 C 煅烧后的材料结构相似,没有明显的二氧化钛结构,为钛酸纳米线;而纳米二氧化钛图1 纳米二氧化钛的XRD 图500 C 以及650 C 煅烧得到的材料相似,前者为原料二氧化钛,后两者为二氧化钛纳米线.• 16•王晓辉,等: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制备及表征500C和650C煅烧所得的XRD图与纳米二氧化钛中与锐钛矿相对应晶面大致相同,但未发现有金红石相,可能在反应时结构发生了改变,进一步推测纳米二氧化钛在反应时形成纳米线的形式是共价键结合.其中500C煅烧所得二氧化钛纳米线不同角度对应的标准比色卡中的PDF#86-1157金红石型晶面具体见表2.其中20表示衍射角,D表示粒径,(f)表示强度,(h k l)表示面指数.表2500°C煅烧得到的二氧化钛纳米线标准比色卡中锐钛矿相的比较20/()D/nm I f)(hk l)25.321 3.5146100.0(101)37.8622374215.9(004)48.062 1.891526.0(200)53.974 1.697516.0(105)55.093 1.665613.4(211)未煅烧的钛酸纳米线和400C煅烧的样品XRD图未发现二氧化钛峰,说明400C时钛酸纳米线中的结合水未完全脱除.在对未煅烧的钛酸纳米线与标准卡片进行对比,发现有NaCl对应峰,可能是由于中和之后产生的NaCl未洗涤干净,在洗涤工艺中对此做了研究,保证洗净.2.3SEM分析图3为纳米二氧化钛、未煅烧、400、500、650C煅烧的钛酸及纳米线SEM图.(d)500t锻烧纳米线(e)650t锻烧纳米线图3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及纳米线SEM图-17-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1期图3可以观察到,原料a 为颗粒状纳米二氧化钛,未煅烧的钛酸纳米线b 为宽度约为80 ~ 150 nm 、长度 约为0.8〜4 “m,并且表面均匀分散有较多杂质颗粒.400 C 煅烧的钛酸纳米线c 可以观测到宽50~200 nm 、 长0.8 ~5 “m,并有轻微弯曲,样品的头部呈现长短不一的突出,可能是由于纳米线生长不一致造成的. 500 C 煅烧得到的d 为宽50~1 20 nm,长200 nm~5 “m 的二氧化钛纳米线结构.煅烧温度升高至650 C , 部分纳米线结构发生了断裂,形成较短的纳米线e,二氧化钛纳米线大部分变为宽度为50~120 nm,长度为 200-300 nm 的长方体形状.通过观察还发现有很多细小颗粒团聚物,结合XRD 分析,在650 C 煅烧得到的 样品未发现其它物质,因此断定此物质为二氧化钛发生的团聚,形成原因可能是部分二氧化钛未完全反应在高温煅烧时发生了团聚.2.4红外光谱分析图4为400 C 煅烧后得到的钛酸纳米线的红外光谱.在3400-3500 cm 1处的峰是羟基峰,1624 cm 1处峰为羧基,样品表面的有机官能团还未完全分解,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对400 C 煅烧后得到的钛酸纳米线XRD表征含有结合水的猜测为正确的.2341 cm 1处的峰为CO?为存在于样品池中的干扰所致,400 ~700 cm 1为Ti —O 的伸缩振动区域.3结论运用水热法,以纳米二氧化钛为原料,制备钛酸纳米线,并进一步高温煅烧得到二氧化钛纳米线并考察 了煅烧等因素对二氧化钛纳米线制备的影响.1)粒径为3. 5146 nm 的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成为宽约图4 钛酸纳米线的红外光谱80〜150 nm 、长约0. 8〜4 “m 线性结构良好且稍微弯曲的纳米线.反应所用的纳米二氧化钛大部分为锐钛矿型,有少部分金红石型.经高于500 C 煅烧后得到的二氧化钛纳米线完全变为锐钛矿,此时水分完全失去.2)钛酸纳米线含有羟基、羧基,400 C 煅烧后样品中的有机官能团未完全分解,含有较多羟基和结合水. 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钛酸纳米线逐渐失去结合水并分解形成二氧化钛纳米线,650 C 时纳米线发生断裂, 团聚为较大颗粒.参考文献:[1 ] CH EN X B,MAO S S. Titanium dioxide nanomatcrials : synthesis , properties , modifications , and applications]J ]. ChemicalReviews,2007,107(7) :289 1-2959.[2] WAN G X D,I I Z D,SHI J,ct al. Onc-dimcnsional titanium dioxide nanomatcrials : nanowircs » nanorods »and nanobclts[J ].Chemical Reviews, 2014,114(19): 9346-9384.[3] CHATPA1SALSAKUL W , MEKASUWANDUMRONG O , PANPRANOT J , ct al. Impact of quenching process on thesurface defect of titanium dioxide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photo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water [J].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2009,15(1): 77-8 1.[]蒋媛•基于二氧化钛/卟啉的界面光诱导电子转移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张洋.纳米二氧化钛降解空气污染物的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5.[6] BES1N1S A , DE PERALTA, T D, HANDY R D.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silver, titanium dioxide and silica dioxidenanoparticlcs compared to the dental disinfectant chlorhcxidinc on streptococcus mutans using a suite of bioassays [J ]. Nanotoxicology ,2014 ,8( 1 ): 1-1 6.[7] 刘备.二氧化钛纳米带/线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6.[]李艳青,张胜寒,许佩瑶,等•叶绿素敏化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光电性能及其增强机理应用化学,2017,34(11):1314-1320.[9] 髙琼芝,周彦豪,陈福林,等.纳米技术在橡胶工业中应用的新进展JJ].合成橡胶工业,2003,26() : 197202.[10] MU L,SPRANDO R L.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cosmetics]」].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0,27(8) : 1 746-1 749.-18-王晓辉,等: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制备及表征[11]马培.基于AAO模板法制备高度取向一维纳米材料及其场发射性能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5.[12]耿宝.二氧化钛纳米线光催化法降解含油污水技术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5.[13]FOLGE2R A,KALB J,SCHMIDT-ME:NDE:L,et al Tuning the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in hydrothcrmally grown rutileTi()2nano wires: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in different environmcnts[J].Nanomatcrials,2017,7(10):289-302.[14]JIN S,SHIN E:,HONG J.Ti()2nanowire networks prepared by titanium corros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bendable dye-sensitized solar cclls[J].Nanomatcrials,017,7(10):315-322.[15]PARK Y S,LE:E:J S.Morphology control of single crystalline rutile Ti()2nanowircs[J].Bullctin-Korcan Chemical Society,2011,32(10)=3571-3574.[16]YUAN Z Y,SU B L.Titanium oxide nanotubes,nanofibers and nanowircs[J].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04,241(1/2/3):173-183.[17]OTHMAN M A,AMAT N F,AHMAD B H,et al.Electrical conductivity characteristic of TiO?nanowircs fromhydrothermal mcthod[j].Journal of Physics:Conference Series,2014,495:1-7.[18]YIN H,DING G Q,GAO B,et al.Synthesis of ultrafine titanium dioxide nanowircs using hydrothermal method E J].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2012,47(11):3124-3128.(责任编辑崔思荣)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Nanowires WANG Xiaohui,XU Chaofei,CHEN Yan,ZHUANG Wenchang,ZHANG Cai,ZHOU Jun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uzhou221018,China)Abstract:TiO2(Titanium dioxide)nanowire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through neutralization,washing,filtration and calcination.Nanowi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ass analysis,XRD, SEM and IR.The results show that.nano-Ti()2with a particle size of 3.5146nm can be prepared into nanowires with width of80nm to150nm and length of0.8/tm to4ym,with good linear structure and slight,bending.Nanowires calcined at400°C have more hydroxyl groups.With the increase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titanate nanowires gradually lose the binding water and form TiO2nanowires.At650C,the nanowires break to form agglomerate particles.Key words:titanium dioxide;nanowires;hydrothermal method•19•。
实验三_水热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
水热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一、实验目的1、了解水热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原理、方法和操作2、掌握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装置的一般方法。
选择理由:优势:直接制备结晶良好且纯度高的粉体,需作高温灼烧处理,避免形成粉体硬团聚,粒径分布均匀。
缺点:反应时间长、杂质离子难以除去、纯度不高。
二、实验原理TiO2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晶体结构:金红石型、锐钛矿型和板钛矿型,其中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2均具有光催化活性,尤以锐钛矿型光催化活性最佳,两种晶型结构如图1.1所示。
OTi图1 二氧化钛的晶体结构二氧化钛的用途极为广泛,目前已经用于化工、环保、医药卫生、电子工业等领域。
纳米二氧化钛具有良好的紫外线吸收能力,且具有很好的光催化作用,因而可以用做织物的抗紫外和抗菌的整理剂。
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原理如下:Ti(OC4H9)4+2H2O TiO2+4C4H9OH可分为两个独立的反应,即:Ti(OC4H9)4+xH2O Ti(OC4H9)4-x OH x+xC4H9OHTi(OC4H9)4-x OH x+Ti(OC4H9)4(OC4H9)4-x TiO x Ti(OC4H9)4-x+xC4H9OHa = 4.593Åc = 2.959ÅEg=3.1eVρ= 4.250 g/cm30212.6fG∆=-a = 3.784 Åc = 9.515ÅEg=3.3eVρ= 3.894 g/cm30211.4/fG kcal mol∆=-当x=4时水解完全,反应为可逆反应,因此在反应过程中保持足够量的水保证醇盐水解完全。
三、主要仪器与药品1.仪器磁力加热反应器,水热反应釜(60ml),250ml烧杯,100ml量筒,电子分析天平, pH试纸。
2.试剂钛酸丁酯(化学纯); 二乙醇胺、十二胺(化学纯); 氨水(稀释至30%)、无水乙醇(分析纯),去离子水。
四、操作步骤在盛有0.5g表面活性剂十二胺的烧杯中加入20ml二次蒸馏水, 在磁力搅拌下使之充分溶解(可以适当加热), 然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至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及形貌特征盛丽雯重庆交通大学应用化学08300221摘要:纳米二氧化钛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杰出代表,探寻优良的二氧化钛制备工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工艺的研究状况,根据反应体系的物理形态将制备工艺分成气相、液相、固相三大类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不同制备工艺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方法、形貌特征。
1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1.1 气相法气相水解法利用氮气、氧气或空气作载气,把TiC1 或钛醇盐蒸气和水蒸气分别导人反应器,进行瞬间混合快速水解反应。
通过改变各种气体的停留时间、浓度、流速以及反应温度等来调节纳米TiO的晶型和粒径。
该方法制得的产品纯度高、分散性好、表面活性大,操作温度较低,能耗小,且对材质纯度要求不是很高,可实现连续生产;但控制过程复杂,并且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晶型和粒径。
气相氧化法是以TiC1 为原料,氧气为氧源,氮气作为载气的氧化反应,反应经气、固分离后制得纳米TiO:。
该法制得的产品纯度高、分散性好;但设备结构复杂,材料要求耐高温、耐腐蚀,自动化程度高,研究开发难度大。
气相氢氧火焰法以TiC1 ,H2,O:为原料,将TiC1 气体在氢氧焰中(700~1 000℃)高温水解制得纳米TiO。
产品一般是锐钛型和金红石型的混晶型,产品纯度高、粒径小、表面活性大、分散性好、团聚程度较小,自动化程度高;但所需温度高,对设备材质要求较高,对工艺参数控制要求精确。
气相热解法以TiC1 为原料,在真空或原料惰性气氛下加热至所需温度后,导入反应气体,使之发生热分解反应,最后在反应区沉积出纳米TiO。
产品化学活性高、分散性好,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气体的浓度和炉温来控制纳米TiO的粒径分布;但投资大、成本高。
1.2 液相法溶胶一凝胶法以钛醇盐Ti(OR) 为原料,经水解与缩聚过程而逐渐凝胶化,再经低温干燥、烧结处理即可得到纳米TiO粒子。
该法制得的产品纯度高、粒径小、尺寸均匀、干燥后颗粒自身的烧结温度低;但原料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凝胶颗粒之间烧结性差,产物干燥时收缩大。
化学沉淀法将沉淀剂加入TiOSO,H TiO,或TiC1 溶液中,沉淀后进行热处理。
该法工艺过程简单,易工业化,但易引入杂质,粒度不易控制,产物损失多。
水解法以四氯化钛或钛醇盐为原料,经水解、中和、洗涤、烘干和焙烧制得纳米TiO。
该法制得的产品纯度高、粒径均匀;但水解速度快、反应难控制、成本大、能耗高、难以工业化生产。
水热法以TiOSO,TiC14或Ti(OR)4为原料,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中合成纳米TiO。
该法制得的产品纯度高、粒径分布窄、晶型好;但对设备要求高、能耗较大、操作复杂、成本偏高。
在综合对比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的各种制备方法后,提出了利用偏钛酸原料廉价易得的特点,简化工艺过程,采用化学沉淀法来制备纳米TiO的工艺方案,并进行了长时间的中试,现就该工艺的特点及中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
1 气相法制备二氧化钛气相法一般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段先将反应前体气化,使其在气相条件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然后在冷却过程中成核、生长,最后形成纳米TiO2颗粒。
1.1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是利用气态前体在底物表面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固态沉积物的过程。
用CVD 法制备的TiO2 超细粒子具有纯度高、粒度细、化学活性强、表面活性大、单分散性好、凝聚粒子少等特点。
1.1.1 扩散火焰法扩散火焰法(diffusion flame)通常是以四氯化钛或钛醇盐、氧气和燃料气体等为原料,将前体(气体)导入扩散火焰反应器内,燃料气体由烧嘴喷入空气中,借助扩散互相混合而燃烧,过程中发生气相水解、氧化等作用,之后经过成核、晶核生长、晶型转化等步骤制得纳米TiO2。
在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扩散火焰法制备纳米级TiO2 开始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德国德固萨(Degussa)公司[6]用四氯化钛氢氧火焰法开发生产的P25 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纳米TiO2 粉体著名品牌,其反应式为:4 2 2 TiCl (g) + H (g) +O (g) →2 TiO (s) + 4 HCl(g) 。
此外,美国的Cabot 公司和日本的Aerosil公司等也采用这种方法生产超细TiO2粉体。
Akurati 等[7]报道了以钛酸异丙酯(TTIP)作为前体,经气化氧化后形成纳米TiO2。
扩散火焰反应器由3 根同心管组成,TTIP 蒸气和N2 由内管进入反应区,改变CH4 和O2 的进气路径,组成两种构型,见图1。
实验成功制备了二次粒径为90 nm 的优质TiO2。
同时,研究表明O2 进中心管所制得的TiO2 初始粒径更小,团聚程度会随O2 流量增加而增大。
Jang 等[8]将Ar/TiCl4、Ar、H2、O2 和空气分别经过5 路支管通入到改进的扩散火焰反应器中,通过改变载气浓度来控制TiO2 粒径和锐钛矿含量。
研究表明,当火焰温度为1000~1700 ℃时,可以制得平均粒径为12~29 nm,锐钛矿含量27%~80%的纳米TiO2,最高产量可达20 g/h。
Katzer等[9]选用CH4、N2、O2 与Ar/TiCl4 混合反应,通过控制不同形状电极产生的电场改变扩散火焰的结构和温度,来控制生成TiO2 的粒径大小和晶型组成。
扩散火焰法制得的纳米TiO2 纯度高、粒径小、表面活性大、分散性好、团聚程度较小;制备过程较短,自动化程度高。
不足之处是过程温度高,对设备材质要求较严,对工艺参数控制要求精确,产品成本较高。
1.1.2 热等离子体法热等离子体(thermal plasma),属于低温等离子体,其中各种粒子温度几乎相等,组成也近似平衡。
目前应用较多的有以下3 种热等离子体制备TiO2 的方法:电弧等离子体法(DC)[10]、射频等离子体法(RF)[11]和微波等离子法(MC)[12]。
热等离子法制备TiO2 的大致原理如下:在Ar、H2 或N2 等离子体的高温射流中存在着大量的高活性原子、离子或分子,它们高速到达前体表面,使其熔融、气化、反应,然后成核、生长,最后利用等离子体高温区与周围环境巨大的温度梯度,经急速冷却后收集得到纯度较高的纳米颗粒。
热等离子体合成TiO2 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13-17]。
Li 等[13]以TiC为前体,采用射频等离子法在Ar-O2 和Ar-H2-CO2 两种射流中氧化一步制得粒径在10~50 nm 的纳米TiO2。
通过改变热等离子体射流组成以及注入氧气的位置控制所得TiO2 粒径,研究同时发现降低氧气浓度、增加载气的流量都会使TiO2 晶型由锐钛矿向金红石转变。
热等离子体法制得的粉末纯度较高,粒度较细,粒径分布窄。
但存在处理量小,工程放大困难等不足。
1.1.3 雾化水解法雾化水解法(spray hydrolysis)大多以钛的醇盐为前体,经静电、超声等工艺雾化成微小的液滴后,由载气带入反应装置中,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水解反应,最后经收粉装置,得到纳米TiO2 粉末,大致工艺流程如图2 所示。
Park 等[18]采用静电喷雾技术,先在喷嘴处施加电压,使喷出的钛醇盐雾滴在静电作用下分散成纳米级雾滴,经水解、氩气流干燥,获得了粒度小且分布窄的无定形纳米TiO2 粉体,热处理后得到锐钛型TiO2 粉体,热处理过程并未引起粒度的改变。
Ahonen等[19]将溶胶凝胶思想融入雾化水解过程,经超声雾化的液滴不是跟周围水蒸气发生水解反应,而是直接在液滴颗粒范围内水解形成胶状颗粒,最后干燥煅烧形成粉末。
雾化水解法反应快,生产过程简单,操作控制方便,适用于连续化工业生产,易实现自动化;产品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径大小可控。
由于反应温度不高,所制备的纳米TiO2 通常是非晶型或者锐钛矿型,如果要得到金红石型纳米TiO2 还需高温煅烧。
1.1.4 激光诱导法激光诱导法(laser-induced),是将加热气化的前体随载气通入反应器中,利用前体物质对特定波长激光束的吸收,引起反应气体分子的激光光解(紫外线光解或红外多光子光解)、激光热解、激光光敏化和激光诱导化学合成反应。
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调节激光功率密度、反应池压力、反应气体配比和流速、反应温度等,控制超细微粒成核和生长,从而可以制备得到纳米TiO2。
Grujic–Brojcin等[20]以TTIP 作前体,经载气乙烯通入反应器中,用脉冲CO2 激光器进行辐照,与氧气充分混合反应得到TiO2 粉末,经500 ℃煅烧4 h 后得到锐钛矿型粉体。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法(LICVD)是最近几年兴起的制备纳米微粉的一种技术,具有粒子大小可控、不易团聚、粒径分布均匀等特点,并容易制备出纳米级的非晶态或晶态纳米微粒。
缺点是产率较低、原材料消耗大、反应环境要求较高。
1.2 物理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是将原料物蒸发或者挥发为气相,然后经过特殊工艺冷凝成核得到纳米粉体,主要包括溅射法、热蒸发法、激光蒸发法等。
物理法是最早采用的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目前直接使用PVD 法制备TiO2 颗粒的报道较少,多用于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即将制得的TiO2 颗粒负载于各种基材上,如应用较多的溅射法[21-22]。
溅射法(sputtering)的原理是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阴极为蒸发用的材料,在两电极间充入惰性气体,两电极间的辉光放电发生电离。
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的正离子高速冲击阴极靶材表面,靶上的TiO2 就由其表面蒸发出来,被惰性气体冷却而凝结成纳米TiO2 粉末。
PVD 法制备TiO2 的特点是:在制备过程中不伴随化学反应,所制得的纳米TiO2 纯度高、粒径小、分散性好;但是回收率较低,成本较高。
2 液相法制备二氧化钛液相法是目前国际上纳米TiO2 颗粒制备领域最主要、研究最多的方法,具有原料价格低、来源广、易操作、设备简单等优点,这使得其在实验室研究中被广泛采用。
从胶体科学的角度来看,纳米颗粒从液相中析出并形成粒子是由两个过程构成:成核过程和生长过程,其中成核所需的过饱和度较生长所需更高。
1950 年Lamer 等[23]用溶液中沉淀组分浓度C 随时间t 的变化曲线来解释这个过程(图3)。
在阶段1中,析出组分浓度C 已超过饱和浓度C0,溶液进入亚稳态;当析出组分浓度C 逐渐增大,超过成核所需临界值*min C ,形成大量晶核,由于大量晶核的形成及它们长大的消耗,析出组分浓度C 重新降落至临界成核浓度*min C ,阶段2 结束;接着进入阶段3,溶液保持较低过饱和度,不再生成新核,这是单纯的晶粒生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