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及平移
初中数学 平移可以保持平行线性质不变吗
初中数学平移可以保持平行线性质不变吗在初中数学中,平移是一种二维几何变换,通过将图形或点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使其位置发生变化。
平移可以保持平行线性质不变。
以下是对平移保持平行线性质不变的解释:1.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上,没有任何交点且方向相同的线。
平行线具有以下性质:-平行线的距离是始终相等的。
-平行线之间的夹角是始终相等的。
2. 平移的定义:平移是一种刚体变换,它保持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平移可以通过向量来表示,其中向量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表示图形或点的初始位置和平移后的位置。
3. 平移对平行线性质的影响:平移保持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因此它可以保持平行线的性质不变。
当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时,其中的平行线仍然保持平行,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和夹角保持不变。
平移只是将整个图形或点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而不会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4. 平移保持平行线性质不变的证明:考虑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两条平行线L1和L2。
对于这两条平行线,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始终相等的,并且夹角是始终相等的。
进行平移操作,将整个图形平移一定的距离。
在平移过程中,平行线L1和L2上的每一个点都按照平移向量的方向和大小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由于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所以在平移后,平行线L1和L2仍然保持平行,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和夹角保持不变。
综上所述,平移是一种保持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的刚体变换,同时也保持平行线的性质不变。
平移只改变图形或点的位置,而不改变形状和大小,因此它不会影响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和夹角。
这个性质在进行几何证明和计算中非常重要。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结构图相交线相交线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命题、定理二、知识定义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三、定理与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知识结构图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用坐标表示平移二、知识定义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行线的性质及平移(基础)知识讲解.doc
平行线的性质及平移(基础)知识讲解责编:某老师【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3.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知道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所具有的联系和性质,能用平移变换有关知识说明一些简单问题及进行图形设计.【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点诠释:(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一部分内容,切不可忽视前提“两直线平行”.(2)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要点二、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要点诠释:(1)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在一条直线上任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 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就是个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要点三、图形的平移1.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要点诠释:(1)图形的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方向与平移的距离.(2)图形的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2. 性质:图形的平移实质上是将图形上所有点沿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线段、角的大小,具体来说:(1)平移后,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2)平移后,对应角相等;(3)平移后,各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4)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是一对全等图形.要点诠释:(1)“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的线段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平移的距离.(2)要注意“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与“对应线段”的区别,前者是通过连接平移前后的对应点得到的,而后者是原来的图形与平移后的图形上本身存在的.3. 作图:平移作图是平移基本性质的应用,在具体作图时,应抓住作图的“四步曲”——定、找、移、连.(1)定: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2)找: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3)移:过关键点作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4)连:按原图形顺次连接对应点.【典型例题】类型一、平行线的性质1.(2015•泰安)如图,AB ∥CD ,∠1=58°,FG 平分∠EFD ,则∠FGB 的度数等于( )A .122°B .151°C .116°D .97°【思路点拨】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EFD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GFD ,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解答.【答案】B .【解析】解:∵AB ∥CD ,∠1=58°,∴∠EFD=∠1=58°,∵FG 平分∠EFD ,∴∠GFD=∠EFD=×58°=29°,∵AB ∥CD ,∴∠FGB=180°﹣∠GFD=151°.【总结升华】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比较简单,准确识图并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1234//,//l l l l ,且∠1=48°,则∠2= ,∠3= ,∠4= .【答案】48°,132°,48°类型二、两平行线间的距离2.如图所示,直线l1∥l2,点A、B在直线l2上,点C、D在直线l1上,若△ABC的面积为S1,△ABD的面积为S2,则()A.S1>S2B.S1=S2C.S1<S2D.不确定【答案】B【解析】因为l1∥l2,所以C、D两点到l2的距离相等.同时△ABC和△ABD有共同的底AB,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总结升华】三角形等面积问题常与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相结合.举一反三:【变式】(2015•河北模拟)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DE,若△ABE的面积为5,则△ABD的面积为()A.4 B.5 C.10 D.无法判断【答案】B.解:∵在五边形ABCDE中,AB∥DE,∴点E、点D到直线AB上的垂线段相等,即在△ABE与△ABD中,边AB上的高线相等,∴△ABE与△ABD是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S△ABE=S△ABD=5.类型三、图形的平移3.如图所示,平移△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A′B′C′.【思路点拨】平移一个图形,首先要确定它移动的方向和距离,连接AA′后这个问题便获得解决.根据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容易画出所求的线段.【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1)连接AA′,过点B作AA′的平行线l,在l上截取BB′=AA′,则点B′就是点B的对应点.(2)用同样的方法做出点C的对应点C′,连接A′B′、B′C′、C′A′,就得到平移后的三角形A′B′C′.【总结升华】平移一个图形,首先要确定它移动的方向和距离.连接AA′,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然后分别把B、C按AA′的方向平移AA′的长度,便可得到其对应点B′、C′,这就是确定了关键点平移后的位置,依次连接A′B′,B′C′,C′A′便得到平移后的三角形A′B′C′.4.(湖南益阳)如图所示,将△ABC沿直线AB向右平移后到达△BDE的位置,若∠CAB=50°,∠ABC=100°,则∠CBE的度数为________.【答案】30°【解析】根据平移的特征可知:∠EBD=∠CAB=50°而∠ABC=100°所以∠CBE=180°-∠EBD-∠ABC=180°-50°-100°=30°【总结升华】图形在平移的过程有“一变两不变”、“一变”是位置的变化,“两不变”是形状和大小不变.本例中由△ABC经过平移得到△BED.则有AC=BE,AB=BD,BC=DE,∠A=∠EBD,∠C=∠E,∠ABC=∠BDE.举一反三:【变式】 (上海静安区一模)如图所示,三角形FDE经过怎样的平移可以得到三角形ABC()A.沿EC的方向移动DB长B.沿BD的方向移动BD长C.沿EC的方向移动CD长D.沿BD的方向移动DC长【答案】A类型四、平行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5.如图所示,AB∥EF,那么∠BAC+∠ACE+∠CEF=( )A.180°B.270°C.360°D.540°【答案】C【解析】过点C作CD∥AB,∵CD∥AB,∴∠BAC+∠A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EF∥AB∴EF∥CD.∴∠DCE+∠CE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ACE=∠ACD+∠DCE∴∠BAC+∠ACE+∠CEF=∠BAC+∠ACD+∠DCE+∠CEF=180°+180°=360°【总结升华】这是平行线性质与平行公理的综合应用,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得到∠BAC +∠ACE+ ∠CEF=360°.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如果∠BAC+∠ACE+∠CEF=360°,则AB与EF的位置关系.【答案】平行。
初中数学平行线知识点
初中数学平行线知识点一个人的知识面是一个圆圈,知识储备越多,圆圈越大,接触到的面积便越广阔,便能掌握和窥视更多的机会。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数学平行线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初中数学平行线知识1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反之,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互补。
要注意区分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的异同。
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注:①、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反过来亦成立。
②、表述邻补角、对顶角时,要注意相对性,即“互为”,要讲清谁是谁的邻补角或对顶角。
例如:判断对错:因为∠ABC +∠DBC = 180°,所以∠DBC是邻补角。
( )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 )2、垂直是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线a垂直线b,则线b垂直线a 。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
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移与平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掌握平移的表示方法,以及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平移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图形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平移和平行线的经验。
但学生对平移和平行线的概念、性质认识尚不深刻,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掌握平移的表示方法。
2.让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的性质,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平移的表示方法,平行线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移和平行线的图片、实例和活动材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平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平移吗?请举例说明。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展示平移的表示方法。
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平移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的特点。
同时,介绍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如何表示一个图形的平移。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演示,并解释平移的表示方法。
教师点评并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图形是否平移,以及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讲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平移与平行线
依米书院个性化辅导教案基本信息学生姓名年级七年级下册科目数学课时2h 形式教师上课时间辅导课题平移与平行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2、平移的概念及其应用教学重点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难点:平行线的判定和与应用课前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内容知识图谱一:平行线的判定知识精讲一.平行线的公理及推论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与直线互相平行,记作.2.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二.平行线的判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1.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2.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3.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三点剖析一.考点: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平行线的判定二.重难点:平行线的判定.三.易错点: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平面内,否则结论就不一定成立;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却不需要限定在同一平面内.2.判定是由“数量关系”确定图形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否找到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关键是能否正确找到或识别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题模精讲题模一平行公理及推论例1.1.1、三条直线a、b、c,若a∥c,b∥c,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A、a⊥bB、a∥bC、a⊥b或a∥bD、无法确定例1.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③若线段AB与CD没有交点,则AB∥CD;④若a∥b,b∥c,则a与c不相交.A、1个B、2个C、3个D、4个例1.1.3、如图,如果CD∥AB,CE∥AB,那么C,D,E三点是否共线?你能说明理由吗?题模二平行线的判定例1.2.1、如图,能判定EC∥AB的条件是()A、∠B=∠ACEB、∠A=∠ECDC、∠B=∠ACBD、∠A=∠ACE例1.2.2、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行驶,那么两个拐弯的角度____.A、先向左转130°,再向左转50°B、先向左转50°,再向右转50°C、先向左转50°,再向右转40°D、先向左转50°,再向左转40°例1.2.3、按图填空.已知:如图, ∠1=∠2, ∠3=∠E.求证:AD∥BE.证明:∵∠1 = ∠2 (已知),∴_____∥_____(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 = ∠_____(_____).又∵∠E = ∠3 ( 已知 ),∴∠3 = ∠_____(等量代换).∴AD∥BE(_____).例1.2.4、如图,点E在直线AB与CD之间,若,,,则AB与CD平行吗?请说明理由.随堂练习随练1.1、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则()A、有且只有一条B、有两条C、不存在D、不存在或只有一条随练1.2、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直线l1∥l2的是()A、∠1=∠2B、∠1=∠5C、∠1+∠3=180°D、∠3=∠5随练1.3、如图,已知,证明:AB∥CD.随练1.4、已知: 如图, ∠C = ∠1, ∠2和∠D互余, BE⊥FD于G.求证:AB∥CD.二: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精讲一.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在一条直线上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点剖析一.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度的计算与证明.二.重难点:常见的几种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位角的角平分线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内错角的角平分线平行;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垂直.三.易错点:1.性质是由图形的“位置关系”决定“数量关系”;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其实可看成点到直线的距离.题模精讲题模一平行线的性质例2.1.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a∥b,若∠1=55°,则∠2等于()A、35°B、45°C、55°D、125°例2.1.2、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32°,那么∠2的度数是()A、32°B、58°C、68°D、60°例2.1.3、如图,AB∥CD,直线EF与AB,CD分别交于点M,N,过点N的直线GH与AB交于点P,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EMB=∠ENDB、∠BMN=∠MNCC、∠CNH=∠BPGD、∠DNG=∠AME题模二角的计算与证明例2.2.1、如图,AB∥CD,AD平分∠BAC,若∠BAD=70°,那么∠ACD的度数为()A、40°B、35°C、50°D、45°例2.2.2、如图,AB∥CD,()A、180°B、360°C、540°D、720°例2.2.3、如图,已知AB∥DE,BF,EF分别平分∠ABC与∠CED,若,求的度数.例2.2.4、已知AB∥CD,分别探讨下列四个图形中∠APC和∠PAB、∠PC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随堂练习随练2.1、如图,直线AB∥CD,AF交CD于点E,∠CEF=140°,则∠A等于()A、35°B、40°C、45°D、50°随练2.2、如图,AB∥CD,直线l交AB于点E,交CD于点F,若∠2=80°,则∠1等于()A、120°B、110°C、100°D、80°随练2.3、珠江流域某江段江水流向经过B、C、D三点拐弯后与原来相同,如图,若∠ABC=120°,∠BCD=80°,则∠CDE=____度.随练2.4、如图,直线a∥b,点B在直线b上,且AB⊥BC,∠1=35°24′,则∠2的度数为____°____′.随练2.5、如图,若AB∥CD,求证:.随练2.6、如图,已知,MN分别和直线、交于点A、B,ME分别和直线、交于点C、D,点P 在MN上(P点与A、B、M三点不重合).(1)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有何数量关系(只须写出结论).三:平移知识精讲一.平移的概念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直线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二.平移的性质1.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2.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三.平移的作图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者端点).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个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连接.三点剖析一.考点:平移的性质,平移作图.二.重难点:平移的性质.三.易错点: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和方向,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2.有可能平行有可能在同一直线上.题模精讲题模一平移的性质例3.1.1、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__________.例3.1.2、下列图形可以由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变换得到的是()A、B、C、D、例3.1.3、如图,把三角板的斜边紧靠直尺平移,一个顶点从刻度“5”平移到刻度“10”,则顶点C 平移的距离CC′= .例3.1.4、如图,△ABC中,AB=4,BC=6,∠B=60°,将△ABC沿射线BC的方向平移,得到△A′B′C′,再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则平移的距离和旋转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A、4,30°B、2,60°C、1,30°D、3,60°题模二平移作图例3.2.1、如图,在6×6方格中有两个涂有阴影的图形M、N,①中的图形M平移后位置如②所示,以下对图形M的平移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B、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C、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4个单位D、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4个单位例3.2.2、电灯向__________平移__________.例3.2.3、如图,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随堂练习随练3.1、平移改变的是图像的()A、形状B、位置C、大小D、形状、大小及位置.随练3.2、下列四组图形中,有一组中的两个图像经过平移其中一个能得到另外一个,这组图像是()A、B、C、D、随练3.3、如图所示,△DEF是△ABC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后的对应图形,若∠B=31°,∠C=79°,则∠D的度数是____度.随练3.4、图中图形向__________平移__________格.随练3.5、如图,画出猫向后平移8格后的图像.课后作业作业1、直线l同侧有A,B,C三点,若过A,B的直线和过B,C的直线都与l平行,则A,B,C 三点________,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2、如图,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A、∠3=∠4B、∠D=∠DCEC、∠1=∠2D、∠D+∠ACD=180°作业3、如图,已知,,,,求证:AB∥CD.作业4、如图所示,已知,,,求证:DE//BF作业5、如图,点A、D在射线AE上,直线AB∥CD,,那么∠A的度数为()A、140°B、60°C、50°D、40°作业6、如图,已知AB∥CD,,CN是∠BCE的平分线,CM⊥CN,求∠BCM的度数.作业7、如图,,,,平分,(1)求证:;(2)探究和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作业8、如图,CB∥OA,,E、F在CB上,且满足,OE平分∠BOF.(1)求∠EOC的度数;(2)若平行移动AC,那么∠OCB:∠OFB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试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3)在平行移动AC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若存在,求出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作业9、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则等于()A、B、C、D、作业10、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114°,则∠3的度数为()A、26°B、34°C、44°D、36°作业11、如图,将△ABC沿直线AB向右平移后到达△BDE的位置,若∠CAB=50°,∠ABC=100°,则∠CBE的度数为____°.作业12、是由平移得到的,点A的对应点是__________; AB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__;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平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作业13、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A、6B、8C、10D、12作业14、如图,△ABC中,BC=5cm,将△ABC沿BC方向平移至△A′B′C′的对应位置时,A′B′恰好经过AC的中点O,则△ABC平移的距离为cm.作业15、雨伞向__________平移__________格.作业16、在点子图上画出向右平移5点后的图形.。
《平移的概念、平移的性质》教学设计4
自主学习任务2
完成平移任务单:红笔圈注有疑问点。
获取学情
学生问题归纳
1.学生全部完成微课任务,微课后的三道题后两道100%全对,第一道图形稍微复杂一点,个别同学出现了问题。这样看来,孩子们对简单的平移掌握良好,初步目标已达成。
展示交流
合作释疑
检测提升
总结评价
学生观看,对比找差距。优秀者奖励一面小红旗。
固化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5分钟
内容2
选取5个必答题,前5个小组每组3号同学起来回答。
展示交流
合作释疑
检测提升
总结评价
回答正确的,奖励一面小红旗。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10分钟
内容3
PPT呈现学生反馈的疑难知识点,题目,(共线什么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共同的疑难重点,(如何作出平移后的图形?),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决个别的疑点。(这里可以用一下抢答功能。)
合作释疑
积极思考,抢答,互帮互学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知识点的初步应用。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补充笔记。
2.任务单情况:100%完成,也能按要求红笔圈注,习惯不错,但平移作图问题大,对于“共线”问题还是不理解。
二次备课
课堂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强化平移两要素,加深对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的理解。知道平移作图的步骤有哪些?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平移作出来的图形,自己总结出步骤,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平移知识点总结
平移知识点总结平移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操作之一,它是指在平面上保持形状不变的情况下将图形沿着平行线段移动。
在数学中,平移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变换方式,对于研究图形的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平移的定义、性质、应用等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平移。
一、平移的定义与符号表示平移是指将一个图形沿着平行线段移动到一个新位置,使得移动前后的图形形状保持不变。
在平面上,平移可以用一个向量来表示,该向量即为平移向量。
平移向量由平移的起点到终点的线段所对应的向量表示,记作$$\vec{v}$$。
二、平移的性质1. 保持形状不变: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完全相同,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2. 平行性:平移前后的平行线保持平行关系,平移前后的平行线段仍然平行。
3. 距离不变:平移前后图形上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4. 圆的平移:平移不改变圆的大小和形状,但改变圆心的位置。
三、平移的过程与步骤平移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平移向量:根据平移前后图形的位置关系,确定平移向量的大小和方向。
2. 标注起点和终点:在平移前的图形上标注出平移向量的起点和终点。
3. 连接起点和终点:画出平移向量的方向,连接起点和终点。
4. 复制移动:将平移向量复制到平移前的图形上,从起点将图形复制到终点的位置,形成平移后的图形。
四、平移的应用平移作为一种基本的几何变换,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地图的标志物移动:在地图上,为了方便人们的辨识和测量,常常会将标志物进行平移,使得地图上的标志物与实际位置相对应。
2. 工程图纸中的平移:在建筑、装修等工程中,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图纸进行平移,以确定建筑材料的位置和安装情况。
3. 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平移: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平移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动画制作、游戏开发等领域,可实现图像的移动和位置修正。
总结:本文对平移的定义、性质、过程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平移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小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上册《平移与平行》资料平行线概念
小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上册《平移与平行》资料平行线(数学概念)几何中,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也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ine)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是公理几何中的重要概念。
欧氏几何的平行公理,可以等价的陈述为“过直线外一点有唯一的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而其否定形式“过直线外一点没有和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或“过直线外一点至少有两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则可以作为欧氏几何平行公理的替代,而演绎出独立于欧氏几何的非欧几何。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若a∥b,b∥c,则a∥c。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一定要在同一平面内定义,不适用于立体几何,比如异面直线,不相交,也不平行。
欧氏几何中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编辑。
平行线的性质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3.两条直线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时,两条直线平行。
4.平行线分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这几条命题依赖于欧氏几何的第五公设(平行公理),所以在非欧几何中不成立。
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在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体系中,这几条判定法则不依赖于第五公设(平行公理),所以在非欧几何中也成立。
平行公理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第五公设(又称为平行公理)是关于平行线的性质。
它的陈述是:“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侧的同旁内角之和大于两个直角,那么最初的两条直线相交于这对同旁内角的另一侧。
”这条公理的陈述过于冗长。
在1795年,苏格兰数学家Playfair提出了以下以下公理作为平行公理的代替,在被人们广泛的使用。
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在几何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有着独特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本文将介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与平行线相关的性质。
一、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垂直判定法:如果两条线段相交,且相交的角度为90度,则这两条线段是平行线。
这是最基本的平行线判定方法,根据垂直直角的定义可以简单明了地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
2. 共垂线判定法:如果两条线段分别与一条直线相交,且这两条线段在相交处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条线段平行。
这个方法利用了共垂线的性质,通过对应角相等关系来确定两条线段是否平行。
3. 锐角判定法:如果两条与一直线相交的线段,在直线的一侧分别作锐角,则这两条线段平行。
这个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锐角的存在,通过作锐角可以确定线段的平行关系。
4. 曲线描点法:在平面上任意取一点,通过画出与已知直线相切的曲线,再经过已知点和曲线上的该点画一条直线,若该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则已知曲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这个方法常用于曲线与直线的平行关系判断。
二、平行线的性质1. 对应角相等性质: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那么所得到的对应角是相等的。
这是平行线最基本的性质之一,也是平行线判定方法中常用的性质。
2. 内错角互补性质: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那么所得到的内错角之和为180度。
这个性质是平行线性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它可以用来证明一些平行线的性质。
3. 平行线的平移性质:平行线之间可以进行平移。
如果平行线上有一个点向某个方向平移,那么整条平行线也会向同一个方向平移同样的距离。
这个性质在几何证明中经常被应用,它帮助我们理解平行线的运动规律。
4. 平行线的比例性质:如果一条直线与一组平行线相交,那么相交线段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
这个性质可以用来求解平行线上的线段长度比例,它是解决一些几何问题的重要思路。
总结:平行线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不同的判定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平行线的存在。
同时,平行线具有一系列的性质,这些性质在几何学推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这些性质在几何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一、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定义是:在同一个平面上,如果两条直线所成的内角相等或者其中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的一条斜面垂直,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二、平行线的性质1. 平行线的夹角性质(1) 同位角性质:同位角是指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切割所形成的对应角,这些对应角相等。
(2) 内错角性质:内错角是指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切割所形成的相邻的内部角,这些内错角相等。
(3) 同旁内角性质:同旁内角是指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切割所形成的同旁的内角,这些同旁内角互补。
(4) 顶角性质: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切割时,形成的顶角是相等的。
2. 平行线的平移性质平移是指将一个图形在平面上沿着一定方向和距离进行移动,平行线具有平移性质,即平行线的平移仍然是平行线。
3. 平行线的比例性质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切割,截线上的任意一点与两条平行线所成的线段的比相等。
4. 平行线的垂直性质平行线具有垂直性质,即与平行线垂直的直线亦为平行线。
5. 平行线与平行线的交点两条平行线在平面上没有交点,如果两条平行线存在交点,那么它们将会重合,即为同一条直线。
三、平行线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在几何学和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例子:1. 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可用于三角形的判定,例如当一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时,可以推断出其他的角和边是否相等。
2. 平面图形的构建在平面建筑和制图中,平行线的性质被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平行线的性质绘制等角线、平行线的切割以及平行线的延长线等。
3. 几何证明平行线性质常常在几何证明中发挥作用,通过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出证明中所需的结论。
4. 电子通信的编码在电子通信的编码中,平行线的性质被用来表示不同的信息,利用平行线的编码方式可以进行高效的数据传输。
平移知识点总结
平移知识点总结平移是几何变换的一种,通过将图形沿着特定的方向和距离移动,使其位置发生改变而形状保持不变。
平移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操作之一,常用于解决与平行线、垂直线、相似图形等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对平移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应用进行总结。
一、平移的定义平移是指通过空间中的移动,将一个图形按照特定的方向和距离,使其每一个点都以相同的向量平移。
在平移中,原图形的每一个点都沿着与平移向量相同的方向移动,并且移动的距离与平移向量的长度相等。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只改变其位置。
二、平移的性质1. 平移是一个等距变换,即平移前后的图形保持距离不变。
2. 平移保持图形的形状、面积和内角度不变。
3. 平移可逆,即平移一个图形,再平移回来,可使图形回到原来的位置。
4.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对称性和相似性。
三、平移的应用平移在几何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平移在几个具体领域中的应用示例。
1. 解决平行线问题平移可用于解决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关系问题。
通过平移一条线段,使其与另一条线段平行,从而简化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步骤。
2. 解决垂直线问题平移也可用于解决两条垂直线之间的关系问题。
通过平移一个图形,使其满足垂直关系,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3. 解决相似图形问题平移在相似图形的构造和判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平移操作,可以使两个相似的图形完全重合,从而得出相似性的结论。
4. 解决平面镶嵌问题平移被广泛应用于平面镶嵌的设计中。
通过将图形按照平移向量进行平移,可以在平面上构建出各种精美的镶嵌图案。
总结:平移是几何学中重要的基本操作之一,它通过将图形沿着特定的方向和距离移动,改变其位置而不改变形状。
平移具有等距性和可逆性的特点,常应用于解决与平行线、垂直线、相似图形等相关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平移被广泛用于解决几何问题以及平面镶嵌的设计等领域。
通过掌握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平移知识,提高几何问题的解决能力。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大全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大全一、基础概念1.相交线:当两条线在空间中有一个交点时,我们称它们为相交线。
2.平行线:当两条线在空间中没有任何交点时,我们称它们为平行线。
3.直线:无限延伸的一维物体。
二、相交线的性质1.两条相交线的交点只有一个。
2.相交线的交点与每条线上的点都是共线的。
3.直线与平面的交点是一个点或直线。
三、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的斜率相等。
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始终相等的。
3.平行线在任意一点上的两个角相等。
4.如果两条线与一条平行线的交点的两个内角相等,则这两条线平行。
四、判断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方法1.观察交线的边长关系:如果两条线段相等,则这两条线段平行。
2.观察角度关系:如果两个角的对角线相等且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线段平行。
3.观察线段的斜率关系:如果两条线段的斜率相等,则这两条线段平行。
4.观察线段的方程:如果两条线段的方程满足平行线的定义,则这两条线段平行。
五、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垂直平行线定理:如果一条线段与两条平行线相交,且这两条交线是垂直的,则这两条平行线是垂直平行线。
2.异面直线平行定理: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有一条平行于每条还是的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等价定理:如果两条直线与一条平行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六、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平行线的平移定理:平行线的平移仍为平行线。
2.平行线的垂直定理:平行线与同一平面内的垂直线垂直。
七、平行线与角的关系1.平行线对应角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那么对应的内角和对应的外角是互补的。
2.平行线夹角定理: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断,那么所截断的两条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3.平行线内角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那么内角的和是180度。
以上是关于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的详细介绍,相交线与平行线是基础几何概念,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直线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及平移(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平行线的性质及平移(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3.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知道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所具有的联系和性质,能用平移变换有关知识说明一些简单问题及进行图形设计.【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点诠释:(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一部分内容,切不可忽视前提“两直线平行”.(2)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要点二、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要点诠释:(1)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在一条直线上任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 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就是个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要点三、图形的平移1.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要点诠释:(1)图形的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方向与平移的距离.(2)图形的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2. 性质:图形的平移实质上是将图形上所有点沿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线段、角的大小,具体来说:(1)平移后,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2)平移后,对应角相等;(3)平移后,各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4)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是一对全等图形.要点诠释:(1)“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的线段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平移的距离.(2)要注意“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与“对应线段”的区别,前者是通过连接平移前后的对应点得到的,而后者是原来的图形与平移后的图形上本身存在的.3. 作图:平移作图是平移基本性质的应用,在具体作图时,应抓住作图的“四步曲”——定、找、移、连.(1)定: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2)找: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3)移:过关键点作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4)连:按原图形顺次连接对应点.【典型例题】类型一、平行线的性质1.如图,已知AB∥CD,AP平分∠BAC,CP平分∠ACD,求∠APC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作PM∥AB,交AC于点M,如图:∵AB∥CD∴∠CAB+∠ACD=180°∵PA平分∠CAB,PC平分∠ACD∴∠1+∠4=90°∵AB∥PM∥CD∴∠1=∠2,∠3=∠4∴∠2+∠3=90°∴∠APC=90°【总结升华】平行线与角的关系非常密切,平行线的性质都是以角的关系来体现,在求角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适时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将会使问题的解决显得简便快捷.举一反三:【变式】(2016•重庆模拟)如图,已知AB⊥GH,CD⊥GH,直线CD,EF,GH相交于一点O,若∠1=42°,则∠2等于()A.130°B.138°C.140°D.142°【答案】B解:如图:∵AB⊥GH,CD⊥GH,∴∠GMB=∠GOD=90°,∴AB∥CD,∴∠BPF=∠1=42°,∴∠2=180°﹣∠BPF=180°﹣42°=138°,故选B.类型二、两平行线间的距离2.下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三个图形,图的面积最大,图的面积最小.【思路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高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的长短,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答案】图3,图2【解析】解:因为它们的高相等,三角形的底是8,8÷2=4,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除以2,(2+7)÷2=4.5;5>4.5>4;所以,图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大,图2三角形的面积最小.【总结升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求出三角形底的一半,梯形上、下底之和的一半,与平行四边形的底进行比较,由此得出正确答案.举一反三:【变式】下图是一个方形螺线.已知相邻均为1厘米,则螺线总长度是厘米.【答案】35类型三、图形的平移3.如图所示,①、②两图中,哪个图形中的一个三角形可以经过另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答案与解析】解:图①DE和AC平行,但不相等,DE和BC相等,但不平行,不符合平移的特征,无论怎样平移其中一个三角形也得不到另一个三角形.图②符合平移的特征,三角形PQR沿射线PM方向移动PM长即可得到三角形MNO.所以,图②中一个三角形可以经过另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总结升华】平移变换的实质是图形沿直线运动,它的形状、大小都不发生变化,否则就不是平移变换.举一反三:【变式】下面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平移的是(填写序号).(1)摆动的钟摆;(2)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3)随风摆动的旗帜;(4)摇动的大绳;(5)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6)从楼顶自由落下的球(球不旋转).【答案】(2)(6).解:(1)摆动的钟摆,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2)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沿直线运动,属于平移;(3)随风摆动的旗帜,形状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4)摇动的大绳,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5)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6)从楼顶自由落下的球沿直线运动,属于平移.∴可以看成平移的是(2)(6).4.(2015春•天津期末)某景点拟在如图的矩形荷塘上架设小桥,若荷塘中小桥的总长为100米,则荷塘周长为.【思路点拨】根据图形得出荷塘中小桥的总长为矩形的长与宽的和,进而得出答案.【答案】200m.【解析】解:∵荷塘中小桥的总长为100米,∴荷塘周长为:2×100=200(m)故答案为:200m.【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得出荷塘中小桥的总长为矩形的长与宽的和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①,在宽为20m、长为30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两条同样宽度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耕地的面积为()A.600m2B.551m2C.550m2D.500m2【答案】B类型四、平行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5.(湖南模拟)如图所示,∠ABC的边BC与∠DEF的边DE交于点K,下面给出三个论断:①∠B=∠E;②AB∥DE;③BC∥EF.请你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为条件,填入“已知”栏中,以一个论断为结论,填人“试说明”栏中,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正确命题,并将理由叙述出来.已知:如图所示,∠ABC的边BC与∠DEF的边DE交于点K,________,________,试说明________.【答案与解析】解:三个论断分别可以组成①②⇒③;①③⇒②;②③⇒①三种不同情形的命题,选择其中任何一个即可.以①②⇒③为例,说明如下已知:如图所示,∠ABC的边BC与∠DEF的边DE交于点K,∠B=∠E,AB∥DE,试说明BC∥EF.理由叙述:因为AB∥DE,所以∠B=∠CKD.又因为∠B=∠E,所以∠E=∠CKD,所以BC∥EF.【总结升华】此类问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解决这类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写出可能的结果,再判断其是否正确.【平行线的性质及命题403103 平行线的性质练习1】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1=∠2,∠3=65°,则∠4= .【答案】115°6.如图,AB∥CD,点M,N分别为AB,CD上的点.(1)若点P1在两平行线内部,∠BMP1=45°,∠DNP1=30°,则∠MP1N=;(2)若P1,P2在两平行线内部,且P1P2不与AB平行,如图,请你猜想∠AMP1+∠P1 P2N 与∠MP1 P2+∠P2N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若P1,P2,P3在两平行线内部,顺次连结M,P1,P2,P3,N,且P1P2,P2P3不与AB平行,直接写出你得到的结论.【答案与解析】解:(1)75°;(2)结论:∠AMP1+∠P1 P2N=∠MP1 P2+∠P2ND证明:如图,分别过P1,P2作P1Q1∥AB,P2Q2∥AB.又∵AB∥CD,∴∠AMP1=∠1,∠2=∠3,∠4=∠P2ND.∴∠AMP1+∠P1 P2N=∠AMP1+∠3+∠4=∠1+∠2+∠P2ND=∠MP1 P2+∠P2ND.(3)∠BMP1+∠P1 P2P3+∠P3 ND=∠MP1 P2+∠P2 P3N.【总结升华】通过作平行线,问题便迅速得到解决.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是()A.120°B.130°C.140°D.150°【答案】D。
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平行线
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平行线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平行线
在中学数学中,平行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不仅在初中数学中有所涉及,在高中数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平行线?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平行线的定义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方向相同且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的符号是“//”。
二、平行线的性质
1. 若直线AB // 直线CD,直线EF // 直线CD,则直线AB // 直线EF。
2. 若直线AB // 直线CD,则它们之间的夹角相等。
3. 若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直线EF与直线CD相交,则∠AEF=∠BED。
4. 若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直线EF与直线CD交于点O,则AO:OE=BO:OD。
5. 直线与平面相交,所成角的对顶边平行于平面的交线。
三、判断平行线的方法
1. 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时,它们是平行线。
2. 如果两条直线上的任意一对相对角是对应角、平行角、内错角或外错角,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3. 在同一直线上,若有两点分别在另一直线同侧,且副角分别为180度,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四、平行线的应用
1. 向量的平移、伸缩、旋转都涉及到平行线的性质。
2. 解解三角形题目时,通过平行线应用于副角及相交线段上,可以简化题目,提高解题效率。
以上就是有关平行线的知识点及其应用,初中数学中,平行线的考试题目常见且不可避免。
因此,我们要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断方法,以及它在各类数学题目中的应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数学竞赛中有不错的表现,也可以更好地应对中考、高考等重要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平行线的性质及平移教学目标: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判断角度关系(重点)2.平行线中添加辅助线和动点问题3.平行线的性质和实际运用教学过程:请同学们回顾下平行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1) 同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将直角三角板和直尺如图放置.若∠1=20°,则∠2的度数为( )A.60° B.50° C.40° D.30°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AB∥EF∥DC,AD∥BC,AC是∠BAD的平分线,则与∠1相等的角(∠1除外)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3.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弯的角∠A=120°,第二次拐弯的角∠B=150°,第三次拐弯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前的道路平行,则∠C的度数为( )A.120°B.130°C.140°D.150°填空题4.如图,要使AD∥BC,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________.(只需写出一种情况)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AE所截.若AB∥CD,∠A=110°,则∠1=________°.6.用两个相同的三角板按照如图所示方式作平行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题图第7题图7.如图,已知l1∥l2,直线l与l1,l2分别相交于C,D两点,把一块含30°角的三角尺按如图位置摆放.若∠1=130°,则∠2=________°.8.如图是一台起重机的工作简图,前后两次吊杆位置OP1,OP2与绳线的夹角分别是30°和70°,则夹角∠P1OP2=________°.第8题图第9题图9.如图是一小区大门的栏杆示意图,当栏杆抬起时,BA垂直于地面AE于A,CD平行于地面AE,则∠ABC+∠BCD=________度.1.C2.C 解析:∠DCA,∠ACB,∠EAO,∠EOA,∠BAO都和∠1相等.3.D 解析:过点B作直线MN∥AE即可.4.∠1=∠4(答案不唯一) 5.706.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7.208.40 解析:如图,过O作OA∥P2C,则∠AOP2=∠P2=70°.由题意,得P1B∥P2C,∴OA∥P1B,∴∠AOP1=∠P1=30°,∴∠P1OP2=∠AOP2-∠AOP1=70°-30°=40°.9.270平行线中添加辅助线问题:◆类型一含一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1.如图,直线a∥b,将一个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1=58°,则∠2的度数为( ) A.30° B.32° C.42° D.58°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BCD=90°,AB∥DE,则∠α与∠β满足( )A.∠α+∠β=180° B.∠β-∠α=90°C.∠β=3∠α D.∠α+∠β=90°3.阅读下列解题过程,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如图①,已知AB∥CD,∠B=35°,∠D=32°,求∠BED的度数.解:过E作EF∥AB.∵AB∥CD,∴CD∥EF.∵AB∥EF,∴∠1=∠B=35°.又∵CD∥EF,∴∠2=∠D =32°,∴∠BED=∠1+∠2=35°+32°=67°.如图②、图③,是明明设计的智力拼图玩具的一部分,现在明明遇到两个问题,请你帮他解决.(1)如图②,已知∠D=30°,∠ACD=65°,为了保证AB∥DE,∠A应多大?(2)如图③,要使GP∥HQ,则∠G,∠GFH,∠H之间有什么关系?◆类型二含多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4.如图,已知AB∥DE,∠ABC=70°,∠CDE=140°,则∠BCD的大小为( )A.20° B.30° C.40° D.70°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直线l1∥l2,∠α=∠β,∠1=40°,则∠2的度数为________.6.如图,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B+∠D=180°;②AB∥CD;③BC∥DE.请你以其中两个论断作为已知条件,填入“已知”栏中,以剩余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填入“结论”栏中,使之成为一道由已知可得到结论的题目,并解答该题.已知: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解:7.如图①,AB∥CD,EOF是直线AB,CD间的一条折线.(1)试说明:∠EOF=∠BEO+∠DFO;(2)如果将折一次改为折两次,如图②,则∠BEO,∠EOP,∠OPF,∠PFC之间会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解析1.B 2.B3.解:(1)∠A=∠ACD-∠D=35°.(2)过点F向右作FM∥PG.∵GP∥HQ,∴FM∥HQ,∴∠G+∠MFG=180°,∠H+∠MFH=180°,∴∠G+∠GFH+∠H=360°.4.B 解析:如图,过C向右作CM∥AB.∵AB∥DE,∴DE∥CM.∵∠ABC=70°,∠CDE=140°,∴∠BCM=70°,∠DCM=180°-140°=40°,∴∠BCD=∠BCM-∠DCM=70°-40°=30°.5.140°解析:如图,延长AE交l2于点B.∵l1∥l2,∴∠3=∠1=40°.∵∠α=∠β,∴AB∥CD,∴∠2+∠3=180°,∴∠2=180°-∠3=180°-40°=140°.6.解:①②③∵AB∥CD,∴∠B=∠C.又∵∠B+∠D=180°,∴∠C+∠D=180°,∴BC∥DE(答案不唯一).7.解:(1)如图①,过O向左作OM∥AB,∴∠1=∠BEO.∵AB∥CD,∴OM∥CD,∴∠2=∠DFO,∴∠1+∠2=∠BEO+∠DFO,即∠EOF=∠BEO+∠DFO.(2)∠EOP+∠PFC=∠BEO+∠OPF.理由如下:如图②,过O向左作OQ∥AB,过P向右作PN∥CD.∵AB∥CD,∴OQ∥PN∥AB∥CD,∴∠1=∠BEO,∠2=∠3,∠4=∠PFC,∴∠1+∠2+∠PFC=∠BEO+∠3+∠4,∴∠EOP+∠PFC=∠BEO+∠OPF.平行线间的动点问题:1.如图1,CE平分∠ACD,AE平分∠BAC,∠EAC+∠ACE=90°(1)求证:AB∥CD;(2)如图2,由三角形内角和可知∠E=90°,移动直角顶点E,使∠MCE=∠ECD,当直角顶点E点移动时,问∠BAE与∠MCD否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P为线段AC上一定点,点Q为直线CD上一动点,①当点Q在射线CD上运动时(点C除外)∠CPQ+∠CQP与∠BAC有何数量关系?猜想结论并说明理由.②当点Q在射线CD的反向延长线上运动时(点C除外)∠CPQ+∠CQP与∠BAC有何数量关系?猜想结论,不需说明理由.证明:(1)∵CE平分∠ACD,AE平分∠BAC,∴∠BAC=2∠EAC,∠ACD=2∠ACE,∵∠EAC+∠ACE=90°,∴∠BAC+∠ACD=180,∴AB∥CD;(2)∠BAE+∠MCD=90°;过E作EF∥AB,∵AB∥CD,∴EF∥∥AB∥CD,∴∠BAE=∠AEF,∠FEC=∠DCE,∵∠E=90°,∴∠BAE+∠ECD=90°,∵∠MCE=∠ECD,∴∠BAE+∠MCD=90°;(3)如图3:∵AB∥CD,∴∠BAC+∠ACD=180°,∵∠QPC+∠PQC+∠PCQ=180°,∴∠BAC=∠PQC+∠QPC;如图4:∵AB∥CD,∴∠BAC=∠ACQ∵∠PQC+∠PCQ+∠ACQ=180°,∴∠PQC+∠QPC+∠BAC=180°.解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AC=2∠EAC,∠ACD=2∠ACE,再由∠EAC+∠ACE=90°可得∠BAC+∠ACD=180,进而得到AB∥CD;(2)过E作EF∥AB,证明EF∥∥AB∥CD,可得∠BAE=∠AEF,∠FEC=∠DCE,再由∠E=90°,可得∠BAE+∠ECD=90°,进而得到∠BAE+∠MCD=90°;(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PQ+∠CQP与∠BAC数量关系举一反三:2.如图,已知直线AB∥CD,∠A=∠C=100°,E、F在CD上,且满足∠DBF=∠ABD,BE平分∠CBF.(1)直线AD与BC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2)求∠DBE的度数.(3)若平行移动AD,在平行移动AD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BEC=∠ADB?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AD∥BC.证明:∵AB∥CD,∴∠A+∠ADC=180°,又∵∠A=∠C∴∠ADC+∠C=180°,∴AD∥BC;(2)解:∵AB∥CD,∴∠ABC=180°-∠C=80°,∵∠DBF=∠ABD,BE平分∠CBF,∴∠DBE=∠ABF+∠CBF=∠ABC=40°;(3)存在.解:设∠ABD=∠DBF=∠BDC=x°.∵AB∥CD,∴∠BEC=∠ABE=x°+40°;∵AB∥CD,∴∠ADC=180°-∠A=80°,∴∠ADB=80°-x°.若∠BEC=∠ADB,则x°+40°=80°-x°,得x°=20°.∴存在∠BEC=∠ADB=60°.解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等量代换证明∠ADC+∠C=180°,即可证得AD∥BC;(2)由直线AB∥CD,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得∠ABC的度数,又由∠DBE=∠ABC,即可求得∠DBE的度数.(3)首先设∠ABD=∠DBF=∠BDC=x°,由直线AB∥CD,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求得∠BEC与∠ADB的度数,又由∠BEC=∠ADB,即可得方程:x°+40°=80°-x°,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课后提升1.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D ,C 分别在D ′,C ′的位置上,ED ′与BC 的交点为G .若∠EFG =55°,求∠1与∠2的度数.解:∵AD ∥BC ,∴∠DEF =∠EFG =55°.(2分)由折叠可知∠GEF =∠DEF =55°,∴∠1=180°-2×55°=70°.(6分)∵AD ∥BC ,∴∠2=180°-∠1=110°.(8分)2.如图,已知∠ABC 与∠ECB 互补,∠1=∠2,则∠P 与∠Q 一定相等吗?为什么?解:∠P =∠Q .(2分)理由如下:∵∠ABC +∠ECB =180°,∴AB ∥ED ,∴∠ABC =∠BCD .(5分)∵∠1=∠2,∴∠ABC -∠1=∠BCD -∠2,即∠PBC =∠BCQ ,∴PB ∥CQ ,(8分)∴∠P =∠Q .(10分)3.如图,已知∠MBA +∠BAC +∠NCA =360°. (1)试说明:MD ∥NE ;(2)若∠ABD =70°,∠ACE =36°,BP ,CP 分别平分∠ABD ,∠ACE ,求∠BPC 的度数.解:(1)如图,过A 向左作AF ∥MD .(1分)∴∠MBA +∠BAF =180°.(3分)∵∠MBA +∠BAC +∠NCA =360°,∴∠FAC +∠NCA =180°,∴AF ∥NE .(4分)∵AF ∥MD ,∴MD ∥NE .(5分)(2)如图,过P 向左作PQ ∥MD ,由(1)知MD ∥NE ,∴PQ ∥NE .(6分)∵BP 平分∠ABD ,∴∠DBP =12∠ABD =35°.同理可得∠PCE =12∠ACE =18°.(8分)∵PQ ∥MD ,PQ ∥NE ,∴∠BPQ =∠DBP =35°,∠CPQ=∠PCE =18°,∴∠BPC =∠BPQ +∠CPQ =53°.(10分)4.AB∥CD,点C在点D的右侧,∠ABC,∠ADC的平分线交于点E(不与B,D点重合).∠ABC=n°,∠ADC=80°.(1)若点B在点A的左侧,求∠BED的度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2)将(1)中的线段BC沿DC方向平移,当点B移动到点A右侧时,请画出图形并判断∠BED的度数是否改变.若改变,请求出∠BED的度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解:(1)过点E作EF∥AB,∵AB∥CD,∴AB∥CD∥EF,∴∠ABE=∠BEF,∠CDE=∠DEF,∵BE平分∠ABC,DE平分∠ADC,∠ABC=n°,∠ADC=80°,∴∠ABE=∠ABC=n°,∠CDE=∠ADC=40°,∴∠BED=∠BEF+∠DEF=n°+40°;(2)∠BED的度数改变,过点E作EF∥AB,如图,∵BE平分∠ABC,DE平分∠ADC,∠ABC=n°,∠ADC=80°,∴∠ABE=∠ABC=n°,∠CDE=∠ADC=40°,∵AB∥CD,∴AB∥CD∥EF,∴∠BEF=180°-∠ABE=180°-n°,∠CDE=∠DEF=40°,∴<BED=<BEF+<DEF=180°-n°+40°=220°-n°.解析:(1)过点E作EF∥AB,根据平行线性质推出∠ABE=∠BEF,∠CDE=∠DEF,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BE=∠ABC=n°,∠CDE=∠ADC=40°,代入∠BED=∠BEF+∠DEF求出即可;(2)过点E作EF∥AB,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BE=∠ABC=n°,∠CDE=∠ADC=40°,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BEF=180°-∠ABE=180°-n°,∠CDE=∠DEF=40°,代入∠BED=∠BEF+∠DEF求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