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州市市区河流污染状况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常州市市区河流污染状况的调查报告》
商学院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0863510335 施皓
0863510421 刘开佳
0863510422 宋海洋
0863510423 余家兴
前言
水作为生命之源,对人类乃至整个地球生物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球上每个地区能够生存多少生物,首先是由水源决定的,因为人的生活每人每天的最低用水量是50千克,较高用水量是500千克,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对水的需求量更是十分惊人。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更为严峻的是近几十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污染已经成为导致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因素。
本学期开设的水文化课程,让我们对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深深的了解到目前中国面对着巨大水危机的挑战。结合当前我国总体水污染的情况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对常州市市区内的河流污染状况进行调查。
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清水工程”的治理效果,思考如何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对河流进行治理。
2.调查时间:2009.04.05
调查地点:常州市市区
调查对象:经过“清水工程”治理的主要河流的重点河段
调查方法:主要采取水体采集,拍摄照片,随机采访等手段
常州市位于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带,水资源十分丰富,河流密集,仅流经市区的河道就有46条,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城。而且常州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一员,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水污染的加剧,更为严峻的是常州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的工业城市。重工业明显强于轻工业,去年,重工业贡献了该市产值增量的76.6%。在重工业中,冶金、工程机械制造等部门十分强劲,而这些企业更容易造成对水资源的污染。
鉴于此,常州市政府于06年启动了一项历时三年的“清水工程”,对市区
46条河道,断头浜进行大规模的整治和改造,由常州市政府统一部署,环保,水利,建设等部门相互协作,该工程09年已经通过验收。据说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而就我们所调查的情况,清水工程依然留有种种缺陷。常州市水环境状况依然十分严峻。
下面我们将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一一阐述。
一、生活污水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清水工程的实施者曾直言不讳的提到“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一主要因素”,截止2008常州市人口加上外来人口近510万,庞大的人口基数造成大量的生活污水排放。据官方统计,08年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72%,
但目前该数据
并不只有绝对
的真实性。图1
是我们在市区
青山桥附近河
段采集的照片,
图中可以清楚
的看到,河道旁
居民小区的生
活污水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河道,排污口的间距大概为3~4米,也就是说在不足一千米的河道旁有将近300个这样的排污口。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心。
二、工业排污的影响不容忽视
上面已经说过常州市一个以重工业为支撑的工业城市,工业排污量非常大,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未对工业排污的状况进行取证。但通过公开的资料,我们得知整个常州拥有超过六万家企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容易造成污染的企业,而且它们大都分散于城市的边缘,远离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对工业污水的处理比较困难。
三、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
大量的雨水及其他用水直接排到河道
中,而雨水在冲刷地面时,同时会溶入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物等有害物质,使雨水本身成为一种有害物质。图2同样为青河桥附近的河段,道路上的雨水会被直接排入河流中,而这会对河流中的水质造成严重的破坏。
四、河道的水系功能减弱,河道的调节功能基本丧失
从图3可以看到市区已经治理的河道大多采用传统河道工程技术,三面衬砌,
改变了河道的原有自然地貌,河道周
围的的地貌则被完全人工化。而我们
知道河流的自调功能与河流的长度、
弯曲度、水中物种数都有很大的关
系。
而人工化的河流完全失去了自调功
能,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十分微
小,失去了河流存在的最基本价值。
五、生物多样性并没有恢复
图4是我们从常州市重要的河流关河火车站附近河段采集的。尽管已经没有刺鼻的臭味,但是整治后的水质并不乐观。
水面有大量的漂浮物(类似油渍的东西),
水体呈暗灰色。在这段两千多米的河道内水
草和鱼类几近绝迹。这也是“清水工程”的
短视造成的,一味追求河道的平整和卫生。
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大量河底淤泥、石块、
河中小州被清除,而这些都是水生生物赖以
生存的地方,从某种程度上说,河道的整治
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六、后续保护工作力度不足
历时三年多的“清水工程”无疑大大改
善了市区的水质,但由于河流自身的脆弱性,后期
保护工作尤为重要。从图片5可以知道目前有关部
门还是在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已取得的成果,但是仅用目前的这种简单的措施是不足以保护治理成果的,在有些河道水质状况已经发生明显的反弹,图片4就是很好的证明。
七、管理机制效率不高,缺乏一个高效、合理、可持续的管理策略。
多部门的联合管理,会造成权责不明,各部门互相推诿,影响河流的治理的效果。在“清水工程”实施中是由环保,水利、建设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而在日常的管理中各部门协同管理的可行性很小。据我们了解,到目前为止城区河道的日常管理工作是由属于水利部门的河道管理处负责的。河流两侧的规划、建设审批由城建部门负责,排入河流的污水则是由环保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各部门分块管理,使得河流治理同两岸环境治理难以同步,河道一体化管理进展甚微。而我们知道:一条河流是河道两岸环境、植被以及内部水体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条河流的质量,而目前河流的管理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八、治理水污染的资金来源单一,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整个“清水工程”共投资约2.3亿元,其中绝大多数是政府财政投资。单一的资金来源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也缺乏市场运作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实际上政府可以将水污染治理同河流旅游开发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推进水污染治理的市场化,而不能把水污染治理单纯的看成一项公益事业。市场化的运作将大大有利于提高水污染治理的效率。
针对我们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首先:对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问题,政府和企业都要作出努力。政府要加强对排污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使污水处理能力同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同时引导企业加强集聚,建成工业区级的企业集合群,以便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企业要努力转变自己的发展方式,加强对高新科技的开发,同时装备合格的治污设备,努力减少污水排放量。
其次:对于雨水直接流入河流,形成对河流的污染问题,则应该将城市的排水设施同地地下污水管道连成一体,而不能将雨水和其他的一些用水直接排入河道中。
另外:在水污染的治理中,被弱化的水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应该得到恢复。这就需要政府,城市的规划者,河流专家,环境保护工作者等各方的有效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