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3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3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3页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练习本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谈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生:大熊猫。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晶晶是一个可爱的大熊猫,它十分好客,今天它请来四个小伙伴来它的家里做客,它给每个朋友都准备了竹笋作为午餐,可是,晶晶该怎样把竹笋分给他的朋友们呢?你们知道吗?生: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那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黑板(出示例3课件),晶晶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晶晶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呢?生:平均就是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用小棒代替竹笋,用4张纸表示4个盘子,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来把这些竹笋平均分一分。

(请一名同学来上台演示一下)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者三个三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课件)表示的含义。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

再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

最后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的活动进行语言表征。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二实小何敏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橘子,师生分别准备小棒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体验平均分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过《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吗?生:看过师:那你们最喜欢里面的谁呀?生:孙悟空师:话说有一天,在取经的途中猪八戒感到又累又饿,于是猪八戒就悄悄和孙悟空商量,说:“你去摘桃子,回来咱两分。

”不一会儿,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摘来了,(出示6个桃子)这时,猪八戒立刻抢到,说:“我来分,我来分”,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猪八戒会怎么分呢?谁来猜猜,猪八戒是怎么分的?生1:猪八戒5个,孙悟空1个生2:猪八戒4个,孙悟空2个生3:猪八戒3个,孙悟空3个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猪八戒是怎么分的孙悟空看到这样分,很生气,看看孙悟空是怎么分的?、师:你们觉得孙悟空和猪八戒谁分的公平?生:孙悟空师:为什么呀?为什么孙悟空这样分是公平的呢?生:因为他分的一样多师:同学们说因为他们分的同样多(板书:同样多)每个人同样多,也就是每份(板书:每份分得),那同学们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什么吗?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认识了平均分,接下来我们比一比,看谁的眼睛和孙悟空一样火眼晶晶?(出示:做一做第一题)左边的是萝卜,右边的大家都认识吧?是草莓?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生;草莓师:为什么呢?生1:因为他们同样多。

生2:因为他们都是3个。

师:都是3个。

来我们看一下,这是一份3个,这也是一份3个,这还有一份也是3个。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情境导入,教学例1。

(1)、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

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出示课件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

(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2个是一份。

(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5)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指疋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

2、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出示课件出示课件出示课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除法,理解“除”和“被除数”的概念。

2.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配情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能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

2.能够应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配问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除”和“被除数”之间的概念关系。

2.多种情况下的平均分配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准备1.板书、黑板、彩色粉笔。

2.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3.小组合作卡片。

4.十字色棒。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加法概念,复习一些相关例题,引出除法概念。

第二步:概念认识1.讲解“除”和“被除数”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第三步:示例讲解1.通过黑板上的例题,详细讲解平均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2.让学生尝试在小组合作中解决类似问题,鼓励他们展示解题过程。

第四步:课堂练习1.发放十字色棒,让学生通过色棒的数量实际操作平均分配的过程。

2.提问学生多种情况下的平均分配方法,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

六、巩固练习1.课堂布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

2.在下节课开头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七、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练习平均分配的各种情况。

2.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纠正错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掌握平均分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和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先每个盘子里分2个橘子,再放1个橘子,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
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正好分完。
③你们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④小结:一个一个地仔细准确,多个多个地分节省时间。
不管怎样分,最后得出的结果都是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得出结论: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时,可以是一个一个地分,还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但必须每份同样多。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难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五、教具准备
小棒、物体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要准备什么呢?(苹果、糖果……)
二(1)班的同学准备了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的呢?
二、引导探究
(1)教学例1.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平局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分,每份(3)个。
八、教学反思
平均分时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说一说哪种分法是平均分,为什么。
②“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数一数一共由多少片枫叶。(16片)
每4片一份,平均分成了4份。
(3)教学例2。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①请各组用实物图片分一分。
②分完后交流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4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4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法学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上节课的复习题2、同学们,你们喜欢大熊猫吗?(喜欢)动物园里的大熊猫遇到问题了,我们一起去帮它解决问题好不好?(好)课件出示主题图。

3、同学们你们来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生答4、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分小组讨论)5、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6、引入除法师: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生:是师;像这样的.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除法的含义。

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

教具和学具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

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设计(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

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

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

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

”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二)教学例1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

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6个桃和3个盘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小学数学_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图理解平均分。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

教学难点:经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讲故事,课件辅助)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猴妈妈和她的四个孩子,有一天猴妈妈发现了一大片桃树林,于是,她就给孩子们摘回了8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回到家后,她让猴宝宝们自己分桃子。

猴老大拿了3个,猴老二拿了3个,猴老三1个,猴老四1个,结果老三和老四都哭了。

【设计意图:设计一个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件,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同学们你们说他们两个为什么哭呢?生:因为这样分太不公平了。

师:那你们有没有办法能公平的分一分呢?1.感悟平均分(生借助手中的学具用圈一圈的方法尝试公平的分一分)师:谁能告诉我,每只小猴能分得几个桃子?生:每人分两个。

师:你是怎样分得?生1:我是1个1个分的。

生2:我是2个2个分的。

师: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每只小猴分了2个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平均分。

(师板书课题,生跟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帮小猴子分桃子,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感悟平均分。

】2.理解平均分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给出的情景图,借助学具,尝试平均分。

师:森林了来了好多小动物,想请你们把他们的食物公平的分一分,你最喜欢谁,就给谁分好吗?(师指名借助学具分一分,在分得过程中,着重让学生描述自己是怎样分的)【设计意图: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这几个环节,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三、课堂练习1.基本练习(课件展示)2.开放练习(有12瓶矿泉水,要平均分一分,怎样分呢?)【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最基础的平均分问题到最后的开放题,难度渐渐加深,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围绕“平均分”的概念展开,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与交流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的概念:二年级学生初次接触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是教学难点之一。

2.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除法计算卡片、实物模型(如水果、玩具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入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除法的意义,通过实例演示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 互动练习: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分配水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板书设计1.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 关键概念:除法的定义、平均分的计算步骤。

3. 示例:具体的计算示例,展示平均分的过程。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中关于除法和平均分的习题。

2. 实践作业:在家中尝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食物等,并记录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对除法和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注意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部分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除法的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理解除法的概念1. 引入生活实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引入。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课题】:“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信息窗1【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信息窗1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修改,学生经历自己的体验,体现学生为主体1.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体验什么是平均分,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 学生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 学生养成礼貌待人和互相帮助的习惯,学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简析】本节课是除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以分东西作为认识初始。

教材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以一幅情境图“有趣的聚会”童话故事引入,然后自始至终都围绕着这幅情境图进行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景过程。

【教学重点:】在分一分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平均分和包含分【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学生自主准备好学具圆形硬纸板20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今天呀森林里的动物们可高兴了,因为它们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宴会,宴会上还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东西。

它们还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参加,你们想不想去参加?生:想师:一起看大屏幕(出示第1张课件)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活动一;分竹笋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有2只熊猫。

生:有5只小猴生:2只小兔生:2只小松鼠生:有10个竹笋、15个松果、20个桃子、12个萝卜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

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们要干什么?生:分食物吃师:猜的对极了,瞧两只熊猫盯着竹笋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它解决?生:想师(出示第2张课件)10个竹笋分给两只熊猫每只熊猫能分到几个?请同学们取出10个圆片代替竹笋分分看看,你有几种分法?为什么这么分?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其他小伙伴说一说,比比谁的方法最多。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第 1 页1 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1-平均分平均分 课型:新授课。

新授课。

教学内容:理解平均分,课本第6060~~63页。

页。

教学目标: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除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课件、水彩笔(小棒)。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同学们,我们看一个猴子四兄弟分桃子的动画故事。

课件播放动画故事,同学们观看。

课件播放动画故事,同学们观看。

师:猴子四兄弟为什么会打起来?又是用什么办法解决了问题?猴子四兄弟为什么会打起来?又是用什么办法解决了问题?(平(平均分)师:同学们喜欢这种分法吗?下面我们也来研究这种分法。

均分)师:同学们喜欢这种分法吗?下面我们也来研究这种分法。

二、课件展示情境图二、课件展示情境图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去看看吧!1.师: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表述看到的)述看到的)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

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关平均分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

)3.师: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猜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当学生提到把竹笋分给每个学生同样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板书:同样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板书:同样多)4.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小学数学_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一、课时:1课时新授课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按份数分和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三、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学具小棒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萌趣导入师:春天来了,大森林里热闹极了,你们看小猴子正在邀请好朋友们去参加美食派对,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那就让我们赶快出发吧!(二):新知导学,合作探究活动一:认识平均分出示情境图师:美食派对准备了好多食物呀,还来了这么多小客人,我来请一位美食播报员帮我们播报一下美食节的活动?生预设:2只松鼠面前是15个松果,2只小兔子面前是24个萝卜,3只小猴子面前是12个桃子,2只熊猫面前是6个竹笋。

师:小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我们先来和它们交个朋友吧,这是熊猫哥哥团团,熊猫妹妹圆圆,不过它们好像遇到了难题:圆圆,这竹笋我们怎样分呢?圆圆:我也不知道,不如请热心肠的小朋友们帮一帮我们吧?师: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助团团和圆圆把竹笋分一分么?师:好,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分享一下,分享完毕后请端坐。

师:哪位同学想分享一下你的分法?生预设:①团团3圆圆3,来和大家说一下你为什么这样分呢?师: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分法:②团团5圆圆1,和大家说一下你为什么这样分呢?师:还有不同的分法么:③团团2圆圆4,和大家说一下你为什么这样分呢?师: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位同学的方法呢?生:xxx师:为什么喜欢xxx的分法?生:分的公平师:为什么xxx的分法公平呢?生:因为他分的一样多师:同学们说因为他两份分的一样多,我们也可以说同样多(板书:同样多)每个熊猫同样多,都是3个,也就是每份(板书:每份分得),那同学们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什么吗?生:平均分(板书)师:那刚才另外两位同学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生:不是师:为什么他们的不叫平均分?生2:因为他们分得不同样多师:因为他们分得不一样多所以不能叫平均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平均分(课件:平均分)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平均分的事情?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对于平均分都有一个自己的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在数学教学中,除法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技能。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并不容易。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平均分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平均分教学是一种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实物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问题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可以通过平均分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按照相等的份额进行分配。

案例过程步骤1:引入平均分概念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请问每个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朋友。

步骤2:使用实际物品进行模拟接下来,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小球、糖果或者纸片等,并将它们放在一个容器中。

然后,教师可以请几个学生上来,模拟平均分的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让4个学生来模拟平均分10个小球的情景。

教师将10个小球放在一个容器中,然后请4个学生上来依次取出小球。

每个学生取出2个小球后,看看还剩下多少小球。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操作过程。

步骤3:练习平均分的计算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

例如:1.小明有16支铅笔,他想把这些铅笔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请问每个朋友可以得到几支铅笔?2.班级里有32本书要平均分给8位同学,请问每位同学可以得到几本书?通过这样的练习题,学生们可以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来计算平均分。

步骤4:应用问题解决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基本计算之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做了48道题,他们想把这些题目平均分给他们的4个同学,请问每个同学可以得到几道题?通过这样的应用问题,学生们需要将除法运算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思考如何将48道题目平均分给4个同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②、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2、能力目标①、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②、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教具:课件、纸条、磁铁学具:数字卡片、小棒四、教学过程1、激趣引入①、激趣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动手实践一:(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2)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3)学生汇报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4)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5)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6)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

(教师板书:同样多)2、引入动手实践二: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

(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2、探索新知1、学习例2(1)、创设情境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2)、动手实践三: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课题】:“森林聚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信息窗1。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除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以分东西作为认识初始的的。

教材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以一幅情境图“有趣的聚会”童话故事引入,然后自始至终都围绕着这幅情境图进行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景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孩子们的亲手操作使他们了解平均分的含义,体验什么平均分,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运用,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策略】:
1、设计思路。

从分一分的具体操作过程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投入进去,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动手分一分——解释应用”的过程来进行。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

再通过直观的操作、语言的描述、平均分的理解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对平均分的全面理解。

本节课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形象易行的操作、开放自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

真正展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2、教法、学法。

这节课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把课堂交给学生。

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相结合的方法,由学生自己得出平均分的含义,并进一步的理解平均分的知识。

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交流,在学生之间出现问题或困难的时候,提出见解。

让学生在一种平等,宽松的氛围里充分展现他们的想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在倾听和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正确掌握所学的知识。

3、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准备好学具,20根小棒。

教师课前准备有关这个内容所设计的习题,使练习更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森林里的动物们可高兴了,因为他们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宴会,宴会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东西。

它们还邀请我们班的同学们一起去参加它们的宴会,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它们知道同学们都会分东西,那这节课咱们就去参加它们的宴会,帮动物们分一分食物,好吗?
二、讲授新课
师:咱们现在就去看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森林里摆放的各种食品,录音:今天的天气真好,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心情格外高兴,因为他们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宴会。

请小朋友观察,宴会为小动物们都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呀?)
生:20个桃子,12个胡萝卜,10个竹笋,15个松果。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大家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两只熊猫)
生:熊猫
(录音:呀,有咱们喜欢吃的竹笋。


师:大家猜熊猫遇到了什么问题呀?
生:怎么分着吃竹笋?
(录音:咱们把竹笋先分一分吧,可怎样分竹笋呢?)
师:你觉得熊猫会怎样分竹笋呢?一定把你的分法说出理由。

(小组讨论怎样分竹笋)
学生可能回答:
1、大熊猫多,小熊猫少。

(因为大熊猫吃的多)
2、大熊猫少,小熊猫多。

(因为大熊方面让着小熊猫)
3、每只熊猫5个。

(因为它们同样多)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如果让你帮熊猫分竹笋,要分得公平,应该选择哪种方法呀?
生:每只熊猫5个。

师: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呢?
生:每人5个,都一样多,所以公平。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学具帮熊猫公平的把竹笋分一分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能把自己的分法演示给大家看呀?
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说明自己的方法:
1、熊猫妈妈一个,熊猫宝宝一个,然后再一人一个,一直到分完为止,分了5次,每只熊猫分了5个。

2、熊猫妈妈2个,熊猫宝宝2个,剩下的每只1个,也是每人分了5个。

3、熊猫妈妈3个,熊猫宝宝3个,再每只熊猫2个,每只也分5个。

4、熊猫妈妈3个,熊猫宝宝5个,正好分完,每只也分5个。

根据学生不同的分法,教师提问:
①为什么刚才分竹笋时,给熊猫宝宝几个,就要给熊猫妈妈几个?
②10个竹笋分到最后还剩几个?
③最后每只熊猫分了几个竹笋?
让学生体会出这些方法熊猫的竹笋分的同样多,才是公平的。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办法,都帮熊猫把竹笋分完了。

这些分法虽然不同,但是最后分得结果怎么样?
生:每只熊猫分5个,都是分得同样多。

师:像我们刚才为熊猫分竹笋的这种方法,叫做平均分。

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

在生活中,为了分的公平,经常使用平均分。

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小猴子们也来了。

他们想吃什么呀?
生:桃子。

师: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把这20个桃子分给这些小猴子吗?请同桌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谁来演示自己的方法呀?
学生演示可能出现的方法:
1、1个1个分,4次分完,每人4个;
2、2个2个分,2次分完,每人4个;
3、4个4个分,1次分完,每人4个;
4、先一人3个,再一人1个,每人4个。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猴子分完了桃子。

想的方法很多都非常好,桃子分完了以后每只小猴子分了几个呀?(4个)分得是一样多吗?(是)同学们帮小猴子分桃子的方法应该叫做什么呀?
生:平均分。

师:还有两盘好吃的,你们知道是为谁准备的吗?
生:是为兔子和松鼠准备的。

(课件出示:兔子说:我们每人分4个萝卜,松鼠说:我们每人分5个松果。


师:听完了它们的话,想一想它们的分法与熊猫和猴子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
生:兔子和松鼠知道没人分几个了?
生:它们是让我们帮它们算出分给几只兔子和几只松鼠?
师:宴会上准备的萝卜和松果,来几只兔子和松鼠正合适呢?同桌两个人先分一下工,确定谁帮那种小动物,再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呀?
生:1、每只兔子4个萝卜,分3次正好分完,能分给3只兔子。

2、每只松鼠5个松果,分3次正好分完,能分给3只松鼠。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1:每只兔子4个萝卜,就4个4个地分,分3次正好分完,就能分给3只兔子。

生2:每只松鼠5个松果,就5个5个地分,分3次正好分完,能分给3只松鼠。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操作知道要来3只兔子,3只松鼠。

(课件出示)每只兔子分了几个萝卜呀?(4个)每只松鼠分了几个松果呀?(4个)兔子分的萝卜一样多吗?松鼠分的松果一样多吗?既然他们都分得同样多,这也是平均分。

三、练习
刚才同学们帮这些小动物解决了问题,他们可高兴了。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问题解决了,他们的宴会也正式开始了。

可森林里还有一些小动物也遇到了问题,你想继续帮助他们吗?我把小动物的问题都收集起来了,请同学们帮小动物做一做吧。

1、哪是平均分?在下面的()里划“√”
( ) ( )
2、判断哪种分矿泉水的方法对。

3、把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个盘里放几个?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四、教师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哪里还用的平均分?
板书设计:
森林聚会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除法学习的基础部分,是以分东西作为起点的。

所以本节课最多的特点就是充分让学生动手分东西,感受分东西带来的快乐。

本节课紧紧围绕“平均分”这个概念,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平均分”这个概念的含义。

利用小组分不同数量的食品,体会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体会到什么是平均分。

初步让学生在分食品的过程中体会如何进行平均分。

体会到什么是平均分后,再组织学生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设计了把12个竹笋颗平均分2只熊猫,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猴子,每只分几个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让学生说出怎样分的。

同学们都说了自己操作的理由。

通过操作、交流体会到:无论怎样分,只要分的每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手段,进行知识间的转化。

学生们还会感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学习知识的潜移默化中教育了学生,要乐于帮助别人,帮助了人你也会感到快乐,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