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类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人类学论文
文化真实性与旅游体验
2013年12月
摘要:随着对文化真实性探究的深入,发展旅游业时如何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考虑的因素也多起来,但主要的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首先,传统文化在转换为商品化时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其次,不因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束缚拥有这种文化资源的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国内外有关旅游体验的文献研究数量庞杂,还未形成明显的系统。尤其国内许多学者在旅游体验基本理论方面研究还处于从国外引进阶段,更多是对旅游体验定性方面的研究,而定量方面研究还显得十分薄弱。
关键词:文化真实性旅游真实性研究综述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影响文化真实性的因素旅游体验关于国内外旅游体验的研究综述旅游背景下地方文化真实性研究游客和社区居民的文化真实性感知总结
一、基本概念
1、旅游人类学
所谓人类学(Anthropology)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人类的发展过程、人类所拥有的文化等方面都应是其研究的内容,人类学就是从人类社会的不同方面和角度来研究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科学。旅游人类学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2、文化真实性
客观性真实、建构性真实、存在性真实客观主义者坚持“客观性真实”,即强调客观事物的原汁原味的真实性。由此产生的旅游者体验是对事物原形的认识性体验。文化真实性的涵义也在文化商品化背景下悄然发生着变化,对于文化商品化对民族文化真实性的是非功过,本文将从人类学、民族学等多个角度对旅游业中的文化商品化与文化真实性问题进行论述。
3、旅游体验
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中感悟快乐。”体验式旅游更着重的是给游客带来一种异于其本身生活的体验,比如为城市人提供乡村生活的体验;为游客带来不同地域,或者是不同年代生活的
体验等等。
二、文化真实性
(一)旅游真实性研究综述
1、真实性的概念
真实性概念被引用到旅游业中,认为人们旅游的目的都是为了经历旅游目的地的“真实”。现代人对真实的追求是因为这个社会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复制品与赝品,真实似乎越来越少,而人们追求真实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真实性”已被人们看的越来越重要。
2、文化商品化与真实性
商品化和真实性是可以互相促进和转换的。赵红梅指出对文化的商品化只要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文化商品化当作是文化发展的一条途径和一种方式,那么文化商品化对文化的发展就是有益的。Cohen指出,通过合理进行真实性的设计,不但可以使“真实”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还可以使真实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
3、真实性的影响因素
游客的真实性体验和四方面因素有关:文化;游客数量;独立程度;宣传的一致性。游客“真实性”的感知受到性别、收入、教育程度、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以及前期参观经历等的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体验多深,了解多少,获得多少,除了与游客的旅游经验、文化素质、知识结构、适应能力、年龄大小、身体状态以及先期所进行的旅游准备有关外,还受到东道主社会所提供的“社会空间”的影响。
4、真实体验与游客
旅游真实体验的主体应该是游客,游客的出游动机恰是追求文化的真实。因此,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文化的真实性是和游客的感受与体验密不可分的,旅游引导着游客去领悟文化的真实性,而游客对文化的感受又反过来加深着文化真实性的内涵。但不同游客对“真实”的追求不同,这主要取决于游客本人。
5、真实性的四个研究角度
在旅游研究中,西方学者们主要从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四种视角研究了“真实性”这一概念。李旭东等、马晓京、匡阗、高芳等都
从这四个视角对真实性的概念进行过研究。这四种旅游真实性的研究视角基本反映了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概貌。前三种是旅游客体的真实性,最后一种是旅游主体的旅游经历的本真性。
(二)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
1、旅游文化蕴含真实的历史文化。
旅游文化的真实性也是相对的。应考虑旅游、历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结合。这样才有研究价值和意义。
3、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还表现在它的“真实性”不受政府及其媒体的歪曲。政府出于政治目的,经济意识或者为了迎合某种观点、理论,主导宣传、媒体轰炸,造成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在体验、传播中褪色或者变味。
旅游文化主体从心理上需要真实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学术探讨,不应将民间调查上升到学术依据。旅游客体应反映客观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实、准确、最新的历史文化。我们应尊重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赋于客观真实历史意义上的旅游文化,才能发展本地、本区域、本民族的旅游文化。
(三)影响文化真实性的因素
1.旅游者对旅游地东道主文化真实性的感受
对旅游者来说,选择旅游的动机都是体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但由于游客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对旅游产品真实性的认知度也各有不同。首先,不同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真实性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国内外游客对我国民俗旅游产品的真实度的认知程度就有不同。其次,同一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真实性的感知也不同。比如,游客在深圳中华民俗村和云南西双版纳感受到的泼水节的真实性肯定有很大差距。对民族文化过度庸俗化、商业化、甚至歪曲的旅游产品,就不会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就必须考虑对旅游产品的真实度进行调整。文化商品也同样要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如果它的真实性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被淘汰是早晚的事情。
2.东道主对旅游真实性的感受作为文化的继承人和诠释者的东道主,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重要作用。东道主对本土文化真实性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即什么是真实的当地文化;二是对当地旅游业的态度和参与程度。真实性是他们所处的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因此
旅游地的居民对文化真实性的控制度和赞同度的高低,将较大程度地影响旅游地文化的真实性。
3.当地政府决策者对旅游真实性的态度所属政府在旅游业的开发、规划和宣传过程中, 对旅游地的文化真实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也会影响到旅游者和当地社区居民的感受, 从而影响到文化的真实性。首先,在旅游业规划时, 如果没有号召居民的参与, 很可能会破坏当地的文化的真实性。其次, 在进行旅游宣传促销时, 方式不当可能会影响到游客对真实感的期望, 也会影响到游客的认知模型。
4.专家学者对文化真实性的影响近几年,专家学者对民俗文化真实性的研究和思考经历了一个由静到动、由单一性到系统性的过程。早期对真实性研究的局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真实性的描述都限于对文化的根的描述,这种描述暗示着一种静止的和向后看的文化观念。二是对真实性的保护趋向于对有形民俗实体的保护和民俗环境的封闭性的保护。随着人们对民俗文化研究的深入,对真实性的保护和研究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人们开始以运动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文化真实性。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认识到,真实性只是某一特定组织和特定人群对某种文化制定的一个相对的标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真实性是当代人对一种文化的过去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必然会带着这一代人认知的烙印。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对这种文化的真实性的认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地的民俗文化的生存都是其传承和变化的综合结果,这种传承和发展还会因文化的延续而继续下去。对任何一种文化的真实性的理解都不能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所以,实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标准。
三、旅游体验
关于国内外旅游体验的研究综述
1、旅游体验的内涵
科恩则指出: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体验对不同的旅游者和他们所处的社会具有不同的意义。科恩将旅游体验界定为个人与各种“中心”之间的关系,认为体验的意义源自个人的世界观,取决于个人是否依附于某个“中心”;他坚信,旅游体验反映了各种动机的某些稳定的模式,而这些模式又与旅游者个人构建的世界有关,并代表着满足个人各种需要的方式。瑞恩综合了各方观点后指出,对个人而言,旅游体验是一种多功能的休闲活动,可能包括了娱乐成分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