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思想史
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

在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思想都得到了充分 的阐述。古代经济思想主要农业生产和财富分配,强调自给自足和自然经济。中 世纪经济思想则受到宗教和封建制度的影响,经济活动以庄园为单位进行。近代 经济思想则开始市场经济和工业发展,强调自由竞争和资本积累。而现代经济思 想则更加注重政府的干预和调控,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
《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是一本系统梳理和阐述西方经济发展思想演变历程 的著作。通过对该书的目录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对西方经济发展思想的发展 历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理解这些思想对于现实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该书目录结构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分类,将西方经济发展思想的发展 历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目录从古代经济思想开始,逐步过渡到中世纪、近代和 现代经济思想,呈现出一种历史发展的脉络。目录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分类,如农 业经济思想、工业经济思想、市场经济思想等,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各 个时期、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思想。
通过对目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经济发展思想的演变呈现出以下几个 特点。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发展思想逐渐从农业转向工业,再转向服务业和高 科技产业。市场经济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强调自由竞争和供求关系的作用。同时,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重视,从自由放任到适度干预再到积极调控, 政府角色在不断演变。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等现代理念逐渐融入经济发展思想 中,成为指导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
精彩摘录
《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是一部全面而深入地探讨西方经济发展理论的著作, 它详细梳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各种经济思想和理论,为我们理解西方经济发展 的历程和内在逻辑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在这本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摘录,它们既 展现了经济学家们的深邃思考,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经济现象的新视角。
西方经济思想史王志伟总结

西方经济思想史王志伟总结西方经济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有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开始探讨经济理论和实践,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一些早期的经济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早的经济思想家之一,他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提出了一些经济理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财富是通过劳动和生产创造的,他主张人们应该适度地拥有财富,而不是贪婪追求财富。
他也提倡政府应该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以确保公平和平等。
古罗马时期,罗马帝国的财富和经济发展达到了顶峰,但也出现了一些经济问题。
西方经济思想史中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家是塞涅卡,他对财富和消费的道德和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财富应该被视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人们应该通过节制和适度的消费来追求幸福。
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主要受到天主教教义的影响,教会对经济活动有严格的监管。
在这个时期,经济活动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和封建制度。
经济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了一些关于价格和价值的理论,并试图将经济学与神学相结合。
到了16世纪,经济活动开始迅速发展,商业和贸易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
亚当·斯密是西方经济思想史中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竞争可以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并推动经济增长。
他主张政府应该尽量少地干预经济,以允许市场的自由运作。
19世纪是经济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受到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平等和剥削会导致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到了20世纪,经济思想史上涌现出了新的学派和理论,如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应该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以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
新自由主义则主张市场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认为市场竞争可以提高效率和创造财富。
总的来说,西方经济思想史是一个丰富多样的历史过程,各个时期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对经济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浅谈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发展

西方经济学思想史的发展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先后经历了重商主义学派、重农主义学派、边际效用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综合学派、剑桥学派、货币主义学派、制度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等纷繁复杂的演变,西方经济学思想已经有了被研究者广泛接受的经济信念、价值判断标准、经济学研究方法。
下面简要介绍每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等。
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最早期的经济学思想的萌芽,它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 15 ~ 16 世纪中叶,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强调少买。
该时期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
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
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
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即晚期重商主义时期,其中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重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有金银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财富,若一个国家没有贵金属矿藏,就要通过贸易来取得;对外贸易必须要保持顺差保证国家财富的积累。
重商主义者认为,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都有贸易顺差,在任一时点上黄金总量也是固定的,所以一个国家的富裕是以另一个国家的贫穷为代价二、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18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经济表》,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
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重农主义者认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
他们的全部体系都围绕着这一学说而展开;一切政策也以之为基础。
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
马歇尔经济学西方经济思想史知识介绍

马歇尔经济学强调微观经济基础的重要性,认为个体经济行为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这对现代经济的启示是,政府 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反应。
提倡自由竞争
马歇尔经济学提倡自由竞争,认为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对现代经济的启示是,政府应创造 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和竞争。
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启示
马歇尔经济学对现代宏观经济学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均衡分析方法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 理论支撑。
04
CHAPTER
马歇尔经济学的局限性与批 评
马歇尔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批评
未能预测到经济大萧条
马歇尔经济学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未能准确预测, 使得人们对该学说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3
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比,马歇尔的经济思想更 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强调了市场经济和 私有制的优越性。
02
CHAPTER
西方经济思想史概述
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古代经济思想
中世纪经济思想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强调了经 济生活中的自然秩序和公平交换。
以宗教为中心,强调了财富的积累和劳动 分工的重要性。
关注现实问题
加强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将 马歇尔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结合,以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05
CHAPTER
结论:马歇尔经济学与现代 经济的联系
马歇尔经济学对现代经济的启示
强调市场供需平衡
马歇尔经济学认为市场供需平衡是经济稳定的基础,这对现代经济的启示是,政府应尊重市场机制,避免过度干预, 保持供需平衡。
马歇尔经济学西方经济思想史 知识介绍
目录
CONTENTS
15-17世纪西方经济思想史

• 重农学派关于自然秩序观念在经济分 析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 他们把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 产领域。只有在生产领域内才能寻找 自然秩序。其次,他们据此提出自由 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
• (2)“纯产品” •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思想体系和经济纲领 的核心和基石。 • 所谓“纯产品”是生产活动所生产的财富减去生 产过程中所消费的财富之后的余额,它是一种 “生产剩余”。不过,纯产品只产生在农业生产 中,而在其他生产活动中是不存在的。因此,纯 产品就是指在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减去补偿 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 资料和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以外的剩余产品。 从价值形态上看,它表现为农产品价格超过为生 产这些产品而必须耗费的其他物品的价格的余额。
• (3)社会阶级结构理论 • 魁奈根据纯产品学说把全体社会成员区分为三个 阶级: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 • 生产阶级是指生产“纯产品”的阶级,包括农业 雇佣工人和农业资本家。农业是社会唯一的生产 部门,他们是社会唯一的生产阶级,社会一切需 要和最终收入都由他们供给。 • 不生产阶级也叫不结果实的阶级,包括工商业中 的资本家和工人。他们不创造纯产品,而只生产 维持自己生活所消费的东西。 • 地主阶级主要包括土地所有者及其从属人员、国 王、官吏和僧侣等。这个阶级依靠出租土地而以 地租和赋税的形式把“纯产品”作为收入来生活。
• 为什么只有农业生产活动创造纯产品,而工业和 商业不创造生产剩余呢?第一,重农学派认为, 只有与自然力结合的生产活动才能生产财富或纯 产品。农业和其他生产部门的区别,在于农业生 产活中有各种自然力参加工作,进行着“创造”, 而在其他部门,自然并不参加工作。第二,重农主 义理论体系没有“利润”概念。
• 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使法国经济濒临崩溃。重农主 义激烈地批判重商主义。它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和 宗旨,即尊重农业。对农业为什么要尊重以及如 何尊重等问题构成这个学派井然有序的思想体系。 重农主义领袖魁奈的追随者们自称为“经济学 家”,形成重农学派,其主代表有:维克多· 米拉 波(Victor Mirabeau,1715—1789),杜 邦· 德· 奈木尔(Du Pont de Nemours,1739— 1817), 保尔· 比埃尔· 里维埃尔(Paul Pierre Rivière,1720—1793)和杜尔哥等人。
西方经济思想史期末总结

西方经济思想史期末总结西方经济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但本文将从古典经济学、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等关键时期来总结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开端,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创建。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了商品交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自由市场和个人追求利益可以最大化社会福利。
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凯平反驳》则开创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生产力理论,强调资源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重商主义代表了16世纪至18世纪初欧洲国家的经济思想,这一时期政府对贸易的干预较为普遍。
重商主义者强调贸易顺差和黄金积累的重要性,主张通过保护主义政策来提高国家财富。
他们认为经济适度干预与国家的繁荣和实力紧密相连。
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得到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支持。
资本主义强调市场经济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主张个人自由和财产权保护。
在资本主义体系下,市场竞争被视为主要的动力,奠定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思想。
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总需求和国家干预的重要性,强调通过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被广泛应用于二战后的西方国家,帮助它们度过了经济危机。
新古典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中叶,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和回应。
新古典经济学主张市场自由和供求平衡,强调个体理性行为和效率。
它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等,为现代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总结来说,西方经济思想史经历了古典经济学、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等关键时期的发展。
这些思想在经济学理论、国家政策和经济制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成长和繁荣,并为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完整版西方经济思想史宋雪莲第7讲凯恩斯主义

? 1945年秋,他作为英国首席代表参加向美 国借款的谈判。1946年,在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的第一次会 议上,他与美国代表发生尖锐冲突,回英 后不久因心脏病猝发,1946年4月21日逝世 于苏塞克斯郡家中。
? 他在1930年出版的《货币论》两卷,虽然又提出 了不少新见解,但还没有触及就业水平的决定问 题。
?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出版《劝说集》 (1932)。之后他集中精力写作《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于 1936年出版。该书引起轰动,把该 书的出版称为”凯恩斯革命”。
3.经济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2.著作
? 1919年他发表的《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是他早期的成 名之作,在该书中他抨击巴黎和会向德国索取过重赔款的 计划只能导致德国的垮台;认为恢复德国是反对俄国布尔 什维主义的一支”真正力量”。
? 然后他大部分精力研究概率理论,1921年出版《概率论》 一书。
? 20年代英国经济陷于长期萧条,失业问题十分严 重。凯恩斯逐渐察觉单纯依靠市场自动调节机制 已不足以解决它所面临的困境, 1926年发表《自 由放任主义的终结》一文,提出对经济实行明智 管理的必要性,开始从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观点 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1929年他支持英国自 由党领袖 D.劳合 ·乔治( 1863~1945 ),提出举办 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的方案。
? 就业量在尚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就停止增 加或趋于下降,形成大量失业。
4.增加就业理论
?经济危机主要是经济繁荣到达一定阶段,投 资诱力减弱,企业家对投资的未来收益缺乏 信心,引起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的结果。
第零章 绪论 《西方经济思想史》PPT课件

绪论
一、西方近代经济思想史的特点
西方近代经济思想史是以经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经济思想发展 变化为研究对象的。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近代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市场经济 的思想及理论。从经济思想史发展的动力来看,除社会经济发展和重大经济 问题的要求与推动之外,还有不同经济思想和理论派别之间相互争论的促进 作用,当然,也不排除社会其他因素对经济思想发展的影响。
第三阶段:19世纪30—
02
03
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
,西方经济思想和政治经
济学说的分化和主流经济
思想的转换时期。
04
第二阶段:18—19世纪中期 ,欧洲的政治经济学成为系统 的独立学科,以英国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Adam Smith) 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1776)一书为标志 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发展。
因此,本书在重点介绍近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各个时期占据主流地位 的经济思想之外,也注意从相互比较和相互作用的角度介绍那些处于非主流、 非正统或处于异端地位的市场经济思想及理论。
绪论
一、西方近代经济思想史的特点
(二)西方近代经济思想史发展的阶段
01
第一阶段:15—18世纪末,欧洲重商主
义经济思想和学说产生和形成时期。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思想史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思想史研究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思想史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通过对历史上经济学家的观点和理论的研究,探索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开始,逐步展开对西方经济学的经济思想史研究。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起点。
在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哲学家们开始探讨货币、交换和财富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理论,并观察到劳动价值对商品价值的影响。
古罗马时期,西塞罗提出了公正交易和劳动规模的概念,为后来商品交换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影响使得经济思想受到了限制。
经济学思想基本停滞,直到经济思想出现了突破。
重要的突破之一是由意大利学者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价格公正”理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应该根据其劳动投入和稀缺性来决定,这一观点对后来的经济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17世纪和18世纪是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时期,被誉为经济学的启蒙时代。
亚当·斯密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提出了分工和自由市场的理论。
他的著作《国富论》被视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家们。
19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经济学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将经济学引入实证主义的道路上,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被视为经济学理论的里程碑。
此外,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杰文斯的边际效用理论等理论都在19世纪经济学思想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世纪,经济学进入了现代阶段,各种流派和理论迅速发展。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大萧条后崭露头角,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干预来调控经济。
自由主义经济学则主张自由市场的优越性,主张市场能够自我调节。
此外,新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新兴经济学派也逐渐崭露头角。
总结起来,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思想史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深入挖掘和探索了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西方经济思想史总结

长期、动态角度发展凯恩斯 理论(经济增长;周期;消 费函数的长期分析)
从不同角度解释国民收入决 定理论(储蓄支配投资;边 际消费倾向稳定;财政货币 政策协调,收入、人力政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政策主张
对外贸易 政策
收入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税 率;适度通胀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实 际工资和利率 扩大顺差,扩大出口限制 进口
1946《就业法案》奠定了卡 恩斯注意的国策地位,推动 新古典综合派发展 二战后需要为资本主义制度 辩护 二战后国家经济跳进改变了 凯恩斯经济学的使用条件 是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补充 发展
假设
主要内容 失业
三个革命
方法革命:总量分析;宏 微观经济学 理论革命:非充分就业均 衡;价格刚性;货币非中 政策革命:国家干预经 济;扩张性财政政策 非充分就业
流派 年代 代表作 核心概念
背景
理论渊源
凯恩斯经济学
(英)凯恩斯《就业、利 息和货币通论》
新古典综合派 20世纪30年代末
现实背景:1929--1933资 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理论背景:新古典经济学 的困境;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
重商主义:国家干预
马尔萨斯:有效需求不足 理论 蒙德维尔:高消费促进繁 霍布森:过度储蓄导致萧
经济主体会根据自己的理性预期调整总供给水平,总 供给曲线的位置会发生移动。当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 高于实际物价水平变动的幅度时,将会导致物价上涨和 产出下降,产生“滞涨”。
无效轮
无效轮:货币中性,由于人们的理性预期,货币政策 无效
20世纪80年代
新凯恩斯主义
20世纪6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的衰落:滞涨、劳动生产率低、社会资本积 累缓慢;体系上:宏观经济行为缺乏相应的微观基础;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古代经济思想的萌芽在古代社会,人们对经济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的认识已经开始萌芽。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价值理论,并对市场价格形成和货币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和斯多夫斯基也对财富分配和政府干预经济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重商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以重商主义为代表的经济思潮。
重商主义注重国家财富的积累和扩张,主张通过促进出口、限制进口来保持贸易顺差,并通过实行重税政策,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英国的托马斯·穆尔、法国的让-巴蒂斯特·柯尔伯和尚-巴蒂斯特·塔尔松等。
三、古典经济学的兴起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思想。
亚当·斯密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自由放任主义和分工理论等重要观点。
斯密的学生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并提出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李嘉图的学说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中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开辟了西方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他们批判了古典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并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西方经济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许多思考的方向。
五、新古典经济学的崛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兴起。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
他们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和边际生产力理论,将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价值理论转向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
六、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颠覆性的挑战。
西方经济思想史读书总结

西方经济思想史读书总结西方经济思想史读书总结西方经济思想史是一部关于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的重要著作,通过读书对其进行总结,我深刻领悟到了西方经济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首先,西方经济思想从古希腊开始逐渐形成。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认为私有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古罗马时期,古罗马法的形成和斯多亚学派的思想对西方经济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斯多亚学派提倡公平分配和共同拥有财产的理念,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础。
其次,中世纪的西方经济思想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
基督教强调个人的奉献和无私爱心,认为金钱是罪恶的源头,导致西方经济活动的停滞。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个人权利和自由市场的观念开始兴起,经济活动得到了巨大发展。
进入近代,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西方经济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亚当·斯密主张通过自由市场和分工来实现经济增长和个体福利,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优势互补理论。
他的思想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后来的经济思想家提供了重要启示。
另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对西方经济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大萧条期间,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停滞,凯恩斯提出了通过增加政府开支和干预经济来解决经济危机的政策建议。
他的思想成为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主导,推动了福利国家的建立。
最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兴起标志着西方经济思想的新一轮变革。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倡导个体理性行为和市场均衡,在供求关系和边际效用的理论基础上,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此外,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还提出了效用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需求理论和生产理论。
通过阅读西方经济思想史,我对西方经济思想的演进与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不同时期的经济思想家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观点,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思想家们的贡献,不仅对西方国家经济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经济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18-19世纪西方经济思想史

• 斯密家乡格拉斯哥是18世纪中叶新兴的工 业城市之一,这里迅速地发展了纺织、皮 革、冶铁、造船等工业,作者目睹了这一 发展过程,经常与工商业者接触,参加他 们组织的“政治经济学俱乐部”的活动, 讨论发展经济遇到的问题。
二、亚当·斯密生平与著作
• Adam Smith (1723~ 1790) •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的杰出的代表 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 (2)利润 • 资本家一旦积累了资本,为了获得利润便 用它购买原料和劳动投入生产。劳动生产 物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支付工人的工资, 另一部分支付企业主的利润。利润是工人 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部分。 •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是国民财富增进和 社会繁荣的标志。 •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派生的收入。英 国法定利息率不断下降,正是由利润率下 降引起的。
• 10.资本理论 • 资本是总资财中用于再生产以取得收入的 部分。 •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用于生产或购买物 品,然后通过出卖以取得利润的部分,为 流动资本;用于改良土地或购买机器等不 用通过出卖即可提供利润的部分,为固定 资本。
• 资本积累是扩大生产、增加财富的重要条 件,其数量取决于社会总资财分为资本和 收入的比例。“资本增加,由于节俭;资 本减少,由于奢侈”。把资本积累的源泉 看成是资本家勤劳节俭的结果。主张积累 资本反对奢侈浪费。 • 资本的用途:用于农业、工业、批发商业、 零售商业。
• (3)地租
• 自然地租是租地人所得农产品总额扣除用 于补偿种子和购置耕畜及其他农具的农业 资本,支付工资,并提供当地农业资本的 普通利润后剩余的份额。 • 地租来源的多元解释:①劳动生产物的一 部分,是不劳而获的收入。②来自农产品 的垄断价格。③农业中自然力也和劳动一 样参加工作并创造价值。地租是地主借给 农业资本家使用的自然力的产物。
第二讲西方经济思想史

➢ 为了强制农奴从事这种无偿的繁重劳动,封建领 主对农奴拥有行政和司法权力。庄园领主派管家 主持生产,监督农民劳动,并设置庄园法庭,以 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庄园法庭每年召开数次,主 要审理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纠纷,以保护领主的 利益。另外也审理农奴与自由农民之间的一些纠 纷或农民违犯公共利益等案件。一般判决多处以 罚金,而罚金则归领主所有。所以司法权是一项 有利可图的特权。封建主对其领地上的农奴拥有 行政和司法权力,这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一 大特点。
➢ 再次,认为公平价格不只是取决于劳动,还由物品提供的 效用决定。
➢ 最后,公平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
2、关于货币和商业的观点。认为货币的作用只是便利交换, 不能成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他一方面认为货币是从交换中 产生的,另一方面又认为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他赞 扬满足生活需要的交换,反对以获利为目的,即获取更多 货币的交换。
➢ 中世纪初期,西欧国家的生产力都很低下,封建主主要依 靠自己的地产生活,所以国王、教会和大封建主都建立庄 园。典型的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但是也有一些大的庄园 可以包括几个村庄,当然有些小庄园也只有一个村庄的一 部分。庄园土地一般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有的也 包括部分的自由地。农民份地由分散各地、相互交错的条 田组成,耕作时各地条田统一轮流进行。另外,庄园上还 有供集体使用的森林、牧场、水塘等。庄园是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形态,庄园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 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庄园里有手工作坊、 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 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 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年升为神父,不久,他登上巴黎大学的讲坛讲授神学和哲学,在此期 间,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做了大量的注释和撰写了许多的著作。包 括《论真理》、《反异教大全》、《神学纲要》、《神学大全》和 《论万物的精神》,其中《神学大全》充分体现了阿奎那的思想体系, 包罗万象,被称之为基督教的一部百科全书。阿奎那也因此而称为 “经院哲学之王”,20世纪中叶的马里坦也以“新托马斯主义”为名 来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由此也可以看到阿奎那的影响。 天主教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3位教会圣师之 一,他同时也被评为千年对世界最有影响的是为人物中第五名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史与思想流派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史与思想流派导言:西方经济学是世界经济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学史与思想流派的研究对于理解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流派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但直到18世纪的启蒙时期才正式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经济学逐渐脱离哲学的束缚,形成独立的经济学学科。
18世纪的重要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他的著作《国富论》被视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19世纪的马尔萨斯、李嘉图和罗尔斯等经济学家对于人口、资源分配和财富积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0世纪的西方经济学主要围绕着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展开研究,尤其是在经济金融危机和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经济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调整。
从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到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再到现代新古典经济学的崛起,西方经济学在不断探索、创新和修正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二、经济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与流派1. 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是经济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包括亚当·斯密、李嘉图和马尔萨斯等人。
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和自由市场机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嘉图则以其对劳动价值论的修正和土地利益理论的创立而闻名,他的著作《原理》成为古典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马尔萨斯则通过对人口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人口增长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
2. 新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是20世纪兴起的一支经济学流派,以普遍均衡理论和效用理论为核心内容。
主要代表人物有弗里德曼、萨缪尔森和阿罗等人。
弗里德曼提出了货币数量论和供给侧经济学等理论,对于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
萨缪尔森则以其《经济学原理》成为主流经济学教材,对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解释和分析。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版)第15章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第十五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综合的经济学体系
(二)对社会主义的看法
(1)约翰·穆勒对社会的总体看法是,
(2)约翰·穆勒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看法是:一方面,认为大生产创造了 高度生产力、大量的产品。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也有巨大的缺陷:财产 分配不平等,存在着社会矛盾和冲突。由此,他同意圣西门的看法,认为资 本主义社会应当改革,社会主义也未必不好。 (3)约翰·穆勒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很赞成空想社会主义者组织合作公社, 共同占有财产,自己选举、自己管理、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主张。但是, 他反对暴力革命,主张改良和渐进变革。
(3)“生产增加第三依存于土地。”
第十五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综合的经济学体系
五、分配理论
在工资理论方面,约翰·穆勒的观点基本上属于“供求论”。他认为,“竞 争是工资的主要支配者”。工资是劳动的报酬,是为使用劳动所支付的代价。 约翰·穆勒的利润理论是一种折中与混合的庸俗理论。他基本上接受了西尼 尔的“节欲论”,认为利润是节欲的报酬,但认为还应该加以补充。
第十五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综合的经济学体系
三、对国际价值的论述 约翰·穆勒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费用的法则不适用了, 其只能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法则”。约翰·穆勒称之为“
不过,约翰·穆勒认为,生产费用决定商品价值的法则仍然制约和规定着国 际上交换比例的上限和下限。
对于资本主义的改良,他认为重点是解决好分配问题。他主张征收土地增值 税,废除长子继承权,限制遗产权,限制使用童工,由政府经办公共事业, 改革教育,节制生育,限制人口等。
1. ·
2. ·
3. ·4. ·来自5.本怎约约约约 章
西方经济思想史学习教案

西方经济思想史学习教案教案目标:通过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史,使学生了解和理解西方经济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掌握西方经济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流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人物。
2. 掌握西方经济思想的核心概念和主要流派。
3. 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西方经济思想观点。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人物。
2. 西方经济思想的核心概念和主要流派。
教学难点:1. 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西方经济思想观点。
教学准备:1. 教材《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
2. 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
3. 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对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兴趣。
二、背景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展示,简要介绍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起源和主要发展阶段。
三、重要人物介绍(15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重要人物进行研究和介绍。
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物的思想观点和对经济思想史的贡献。
四、核心概念学习(3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核心概念进行研究和介绍。
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应用范围。
五、主要流派分析(3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选择一个主要流派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流派的发展背景、主要观点和对经济思想的影响。
六、综合讨论(20分钟)学生就不同的观点和流派进行综合讨论,分析其优点和不足,思考其对现实经济的指导作用以及对未来经济的启示。
七、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西方经济思想史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的启发作用。
板书设计:- 西方经济思想史学习教案 -1. 教案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重点4. 教学难点5. 教学准备6. 教学过程1) 导入2) 背景知识讲解3) 重要人物介绍4) 核心概念学习5) 主要流派分析6) 综合讨论7) 总结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西方经济思想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说史》绪论:经济学与经济学说史一、经济学——术语的演变1、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经济学又可称为经济科学(economic sciences)。
2、经济学术语在西方的演变。
(1)经济学的诞生过程。
❖经济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文oikonomia,原意是家计管理。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中论述。
❖1615年出现了以“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为名称的第一本书,即法国重商主义者A.de蒙克莱田(约1575~1621)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到了重农主义和英国古典学派,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再生产。
古典政治经济学已经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逐渐分离,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其论述范围包含了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大部分领域。
❖17~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科学的名称。
(2)经济学的成熟。
❖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
❖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更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
❖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
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既被用于理论经济学,也被用于应用经济学。
3、经济学术语在东方的演变。
(1)“经济”的出现。
❖在中国古汉语中,早有“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经国济世”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
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
❖包括在“经世济民”内的“经济”一词,很早就从中国传到日本。
❖西方经济学在19世纪传入中、日两国。
中国的严复则译为“生计学”。
日本的神田孝平(1830~1898)最先把economics译为“经济学”;經済。
(2)中国“经济学”的使用❖到1903年后,中国学者才逐渐采用“经济学”这个学名。
❖30~40年代,有的经济学家在编写和翻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时,则称为“政治经济学”或“新经济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经济学界大多数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称为“政治经济学”,而对政治经济学以外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则使用“经济学”一词。
❖80年代以来,经济学已逐渐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具有经济科学的含义。
二、经济学说史内涵。
❖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历史性特点的经济理论学科,研究经济思想和理论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从中了解一些概念与范畴、理论与政策及其产生和运用的条件。
❖一般说来,划分经济学说流派的标准是:➢理论观点上基本一致➢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政策主张上基本一致❖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与经济学思潮、思想的划分标准是有所不同的。
经济学思潮的划分标准是以对经济活动的基本指导原则为标准的。
而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则要具体一些。
第一章古代经济思想❖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即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可以称为经济学前史。
一、古希腊经济思想economic thoughts of ancient Greece1、古希腊的经济思想背景❖古希腊经济基本上是自然经济,但商品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
公元前5世纪起基于苏格拉底(约前470~前399)哲学传统的经济概念和思想的出现。
❖主要代表为苏格拉底的门生色诺芬、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传统的古典希腊思想的一大特点在于它完全不带有神话因素。
这就是其区别于其他先此或同时的古代文明思想的特征。
它摆脱了宗教的圣洁规范性,转而依靠理性。
❖其经济思想是以理性为基础,所以和伦理观念总是分不开,经济从属于伦理。
苏格拉底创始的道德哲学苏格拉底认为:❖人生最主要的目的是道德的生活,是伦理的范畴。
❖一般地认为财富和美德是不相容的。
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反对一切财富。
➢他们反对的是过多的财富,对节制的财富不但不反对,而且认为它是必要的,是达到主要目的的不可少的手段。
➢因为为了成就最高的善,一个人必需具有普通公民所必需的生活手段。
❖他们所着意强调的是:财富是手段,绝不应是目的。
2、色诺芬及其《经济论》。
❖曾以雇佣兵身份参加过小居鲁士(前423?~前401)对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战争,后来,在小亚细亚加入斯巴达军队。
❖公元前386年安塔尔基达斯和约签订后,色诺芬迁移到奥林匹亚附近伯罗奔尼撒地区他的领地居住,亲自经营庄园,并从事创作。
(2)著作介绍。
❖《经济论》是色诺芬根据自己管理领地经济的经验而写成的,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论述经济的著作。
➢全书采取苏格拉底与克利托布勒斯对话这一文学形式写成,实际上是色诺芬本人的见解。
➢典型地表现出奴隶主经济思想的特色。
➢探讨奴隶主经济任务与如何经营奴隶制经济的问题,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
❖全书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论述与奴隶经济制度有关的问题,诸如奴隶主的经济任务,财产的经营与管理,奴隶的管理与训练,管家人的挑选和培养等;➢另一部分涉及生产力问题,例如论述农业的重要性、农业耕作技术问题。
(3)产业思想。
❖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
他认为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的职业。
❖农业是奴隶制自然经济的物质基础。
农业繁荣,百业兴旺;土地荒芜,则百业凋零。
❖他对手工业抱着鄙视的态度。
❖色诺芬认为,商业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使人们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色诺芬依据市场上出现的现象和生活经验,了解到商品价格的波动依存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也意识到由供求变动而产生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
(4)价值、财富与分工。
❖色诺芬知道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
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
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色诺芬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他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
社会分工能使产品制作更加精美。
❖他所规定的奴隶主的经济任务,是更有效地剥削奴隶,以增加由奴隶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的收入。
3、柏拉图及其《理想国》。
❖他拥护斯巴达的贵族政体,反对雅典的民主制。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他逃离雅典,周游各地,到处为贵族政体辩护。
❖公元前388年回到雅典,创办“阿卡德米亚”哲学学园。
在此讲学,直到死去。
(2)著作介绍。
❖柏拉图的著述很多,其中和经济学有关的两部著作是《理想国》和《法律篇》。
❖在《理想国》中,他看到尖锐的社会矛盾正动摇着奴隶制度,主张通过跟人类理性相一致的正义原则来组织一个消除贫富对立的国家。
❖在《法律篇》中,柏拉图则主张平分土地,归属各居民户。
➢居民不能将遗产再行分割,也不准出售或用其他方式进行分割。
➢城邦国家也不能运用政治权力来分割地产。
➢他试图用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来保持奴隶制国家的稳定和和平。
(3)分工思想。
❖柏拉图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生来却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能无求于他人而自足自立,于是人们便自愿联合起来成立国家。
❖如果一个人专门作一种工作,他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较好和较多。
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种行业的人。
➢在社会分工中,每一个人应该担任哪种行业和职务,应取决于人们的天性。
➢他把分工看做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而分工又被视为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
❖社会上划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一部分人从事脑力劳动,另一部分人从事体力劳动,都被说成是合理的和自然的。
(4)理想国家组织❖柏拉图以他的分工学说为基础论述了理想国家的组织。
❖设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组成:➢执政者阶层(哲学家)、➢保卫者阶层(战士)、➢供应营养阶层(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自由民)。
➢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没有列入国家组成阶层内。
❖柏拉图主张理想国家的国土不应过大,也不要过小,应保持一定的土地面积。
一国的人口应与土地保持比例,人口不应过多,也不要过少。
➢他认为一国人口以5040人最为适当。
此数除了11之外是1~12诸数都可除尽,便于执政者用各种方式组织一国的国民。
(5)“共产主义”❖柏拉图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养成人们利己和贪欲之心,引起社会的分歧和矛盾。
❖哲学家和战士都不应该拥有私有财产和家庭,应实行共妻共子,结婚男女都必须住在公共宿舍,在公共食堂进食,从而才能最终使国家获得永久和平,保持全国团结一致。
❖柏拉图所主张的这种“共产主义”,是在奴隶主阶级内部消灭财产私有制,借此消除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冲突,以维护奴隶制度。
(6)产业思想❖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
➢但他又认为雅典人只应从事农业。
➢国家应该从农业取得收入,因为只有从农业取得收入,才会使人们不至为了获利而把财产的本来目的抛弃掉。
❖在理想国中商业是必要的,但雅典人不应该从事这种不体面的行业。
他主张制定法律使商人只能得到适当的利润。
❖他意识到在商品交换中必须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但他反对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更反对放款和抵押放债,其目的在于防止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侵吞奴隶主阶级的剩余产品和侵蚀奴隶制自然经济。
4、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死后,他离开雅典,到小亚细亚地区讲学,开始自己的独立的学术活动。
❖公元前343年,他受聘担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
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创办学园,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
❖公元前323年,雅典掀起反马其顿的运动,他便离开雅典,避难于埃维亚岛,后死于该地。
(2)著作介绍。
❖西方古代经济思想在他的著作中得到最高发展。
❖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名著中。
❖在《政治学》中提出了同柏拉图不同的理想国家组织。
他希望在加强奴隶阶级中等阶层的势力的情况下,组织有限的奴隶主民主制来巩固奴隶制度。
❖在《伦理学》中指出,交换的各种物品原是不等的,但在交换中必须是一种均等关系。
他发现在商品的价值表现中存在着等同关系。
(3)交换思想❖他指出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
❖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