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怎么样
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综述
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综述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大学生是一个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的群体。
因此,各个国家的大学也开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
本文对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一、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状况目前,大部分国内大学均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心理学基础知识等。
同时,还有一些大学开设有心理辅导课程。
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学习方法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不符。
此外,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最后,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缺乏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
二、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状况相比之下,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情况要更加成熟。
在欧美国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非常普及,成为学校必修课之一。
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精神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情绪管理、个人发展等。
此外,在课程设置上,许多国外大学还特别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总体来说,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二是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三是教师队伍建设较为完善,以专业人士为主导,融入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为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从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实践中,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师队伍建设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为了提高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课程设计。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现状及对策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现状及对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点。
大学生们面临了很多的压力因素,例如文化冲突、工作压力和社交压力等等,这些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如焦虑、抑郁以及自杀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且取得积极的效果是目前各方关注的中心问题。
本文就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现状及对策作一些探讨。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现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持续开展,同时也在国内得到了逐渐的发展与推广。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根据相关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解决以下问题:1. 督促学生及时关注和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通常会以讲座、辅导、情境模拟等方式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关注和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
2. 为学生提供更为科学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更好地获得自身心理疾病的治疗与帮助。
3. 为学生提供心理技能提升的机会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经常会推出各种社交训练、心理沟通、压力管理以及情绪自我调节等课程。
这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技能,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遵循以下对策:1. 推出多元化课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推出多种形式的课程,例如心理咨询、社交技能培训、情绪管理等等,覆盖更广泛的学生群体。
2. 改进教学方式,增强趣味性多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程中来,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强化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在课程中应该强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教育。
学生需自觉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对于身体健康的基础,学生应该关注身体,多参加体育锻炼等活动,以防止心理发生问题。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国外研究现状美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心理健康研究的重点在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后期方将研究重心转移至全体学生。
1998年,美国采取学校实施“综合改革”的模式,展开诸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近几年,不断涌现出针对学校“创设的心理健康、心理社会问题”的研究,同时给出了学校开展“社会情绪”学习活动的重要性1;欧洲相关研究重点强调要依预定的方向来转变学生的个人行为,重视于“教学实践活动”与“体验过程”来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997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西格曼等指出,传统主流心理学为“消极的心理学”,消极与悲观的思路把重点集中于心理及行为上,心理学应研究“力量和优秀品质”,为“幸福、快乐、发展及满意”的心理学,目标是人类生活健康和美好2。
其一,是对主观层面“乐观、快乐、幸福”等的积极体验及研究;其二,是对个体层面“宽容、能力、爱、勇气、智慧及创造力”等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其三,是对群体层面“良好社区、健康家庭、及有效能学校”等的积极组织系统研究。
日本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即开展了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目前,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上,日本主要采取围绕提升其“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心理素质而展开,将研究的重点置于发现问题后的“指导与矫正”上。
三、心育教育发展趋势(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第一,要创设一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第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相关专业培训;1(美)埃利斯,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王天一,《外国教育史》(上下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第三,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第四,需让学校所有的教师皆树立起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二) 充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小学生心理绝大多数是健康的,仅仅是于成长过程里遇到某些困惑;小学心育的重点需置于“发展性”的问题上,将所有学生皆作为心育对象,对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皆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给予指导,同时,还要照顾到一些少数“有障碍”的学生的心理治疗;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游戏与活动为主,强调心育“学生”、“教师”与“家长”的三个主体。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怎么样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怎么样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级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的课题。
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充分认识这种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新的思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型,招生数量的增长率在逐年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高等教育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高等教育的这种超常规发展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一是课堂教学薄弱,二是课外教育指导局限,三是学生自助缺乏的现状。
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
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学生心理健康国外研究综述
学生心理健康国外研究综述1 前言学生心理健康一直以来都备受各国教育领域的关注。
国外研究成果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现代学生面临的挑战之一,影响着他们的学业表现、个人发展和幸福感。
本文旨在综述国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以探究全球范围内这一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应对措施。
2 研究现状2.1 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美国国家心理健康协会的数据显示,每五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患有某种心理卫生问题,并且这种问题在青少年阶段的发生率随着年龄递增而升高。
英国大学的研究显示,90%的学生表示曾因心理压力而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
在亚太地区,日本和中国的学生在这一问题上同样存在共性。
2.2 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学业压力、家庭问题、社交困境、个人身份认同、网络依赖等因素都可能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
研究表明,许多学生处于情感脆弱的状态,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会采取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来应对难以抗拒的压力。
2.3 国际社会加强关注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联合国在2015年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包括重视青少年和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争取实现全球心理健康覆盖。
各国政府和学校也开展了大量相关工作,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事务的宣传、教育和支持。
3 应对措施3.1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是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国学校推广线上心理咨询服务、设立心理辅导中心、聘请心理学专家等方式来降低学生们获取心理服务的门槛和提高心理服务质量。
3.2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预防和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科学的心态和态度,提高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市场的群体,教育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3.3 重视学生参与感学生的参与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国学校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参与项目,如心理团体活动、个人心理测试、心理科普讲座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实践报告(通用6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实践报告(通用6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实践报告(通用6篇)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务必需要展开调查,最后基于取得的调查材料汇成调查报告。
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实践报告(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实践报告1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有机调查系统完成。
问卷调查范围广泛但一般情况下随机性较大不易控制,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辅以访谈调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弥补问卷调查可能出现的调查样本和调查问题的不完整和缺失,使整个调查具有更强的可信性。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一、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中显示:在调查样本中,生源地为河南省内的样本数目为38,所占比例为76%。
省外样本数目为12,所占比例为24%。
男生样本数目为30,所占比例为60%。
女生样本数目为20,所占比例为40%。
由于在本次调查中样本选择分布不是十分科学,因此而产生的调查结果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学习情况学习情况调查主要是为了解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状况,主要包括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需要的指导内容、学习能力、临考心情、专业看法、毕业打算、学习主动性以及对自己的定位。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
42%的受访者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一般,只有1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满意。
调查还显示有50%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用处前景表示不满意。
综合来看,大部分受访者面对与自己专业学习的态度呈现中庸现象。
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整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习、就业也不例外。
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
因此,面对大学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深入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推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回顾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阐述其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全面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包括教育内容、方法、师资力量、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等。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展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应对学业和就业压力。
进入21世纪,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
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全国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此后,各高校纷纷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覆盖了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阶段。
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学生中日渐凸显。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重要阵地,高校应承担起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
因此,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分析,探讨其现状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1. 软硬件建设不足大多数国内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软硬件条件仍然不够完善。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设备缺乏投入,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同时,学校教育管理层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高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2. 教育内容与方式缺乏多样性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为主,忽略了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同时,在教育方式上,仍然倾向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和互动性,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
二、国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1. 软硬件建设充分国外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软硬件设施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拥有先进的设备和资源。
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雄厚,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辅导服务。
2. 教育内容与方式多元化国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注重学生自我认知和发展。
教育方式上,国外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和多种互动形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
三、对策研究与建议1. 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国内高校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设备。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素质。
校方还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力度,加强高层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心与支持。
2. 丰富教育内容与方式国内高校应重视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拓宽至学生自我认知和发展。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面对越来越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多元化的爱情观念等问题,大学生们常常感到困惑、郁闷、敏感、自卑,甚至出现自伤、伤人等恶性事件。
所幸在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国内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除普遍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外,还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危机后的干预转向了危机前的预防,在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促使大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现将实践调研结果阐述如下:一、何为心理健康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是一种完整的躯体、精神和社会和谐的美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
”这一提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
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道德一项。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只有当这四个层面同时处于完好状态时,才可以说一个人是健康的。
二、如何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据联合国卫生组织(2004 年)的调查,我国心理健康的人只占总人口的9.5%,有心理疾病的占6%,而84. 5%的人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呈现出亚健康状态。
对任何一个个体而言,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他的健康状态。
在正确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相对性。
心理不健康与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是不同的问题。
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
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已患有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与学科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心理健康与学科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心理健康与学科融合是当下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个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研究范畴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以及社会学。
通过融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来促进人类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融合心理学与教育学: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话题,如何将心理学的知识与教育学的实践相融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众多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SEL计划和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2. 融合心理学与医学:“身心健康”是一个核心概念,心理和身体相互影响,将心理健康知识与医学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病人治愈率和减轻痛苦,同时这也被认为是一种生态心理学模式的应用。
3. 融合心理学与社会学:人们的行为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除了心理因素外,社会因素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因此研究如何将心理和社会结合起来,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出发,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感和思维状态,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
总之,心理健康与学科的融合研究在国内外都十分活跃,目前研究者们正致力于探讨多学科的融合应用,以期达成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突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困扰,各国纷纷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将对国际范围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其成效和可借鉴之处。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过程。
它旨在让大学生掌握积极的心理调适方式,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还对个人的长远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美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美国是全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先国家,其心理咨询中心普遍推行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等服务。
此外,美国各大学还注重发展学生心理健康的社区支持系统,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和座谈会等。
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
三、日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日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自我管理和社交支持。
日本大学普遍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此外,日本还以心理学为基础,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中国高校普遍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心理咨询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还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宣传,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辅导训练等活动。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资源不均衡、教育内容单一等问题。
五、借鉴国际经验的启示从国际比较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政策的支持、专业团队的建设和全社会的参与。
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过程,包括宣传教育、课程设置和心理咨询服务等。
此外,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不断改进教育措施,提高教育质量。
六、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
最新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比较研究-教育文档
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比较研究-教育文档作者xxxx------------------------------------------日期xxxx------------------------------------------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比较研究引言近年来,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校园悲剧时有发生,社会上也数次出现了如“多谢室友当年不杀之恩”一类的网络热点.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重要人才储备,正处在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期,往往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感情乃至于社会期待等方面的多重压力。
社会的巨大变化,外界的各种诱惑,就业创业的潜在压力,和内在心理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变得摇摆不定,情绪也容易出现极大地起伏。
如果不能恰当应对,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障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到底如何,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乃至社会各界广泛而持久的关注[1].所谓心理健康,形容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主要是指内部环境给人以安定感,面对环境变化时或者遇到困难及障碍时,心理不会出现失调的现象,可以找到合适的社会形式加以克服.在 1946 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 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产生,一般都源自于自我认识发展中的偏差、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以及大学生无法适应学习和就业压力。
盲目坚持自己的立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自尊心和自信心极其强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感受,这几乎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也是大多数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2]。
面对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诸多案例,国内外很多高校都已经高度重视了起来,并且积极探索和开展了针对校园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系列教育手段.一、国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和日本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发展的也比较成熟.美国在二战后就有心理健康工作者服务于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3,4].目前欧美国家都设立有心理健康卫生、心理咨询机构,并配有专职人员。
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 外 心 理健 康 教 育研 究 现 状 分 析
张 洁 婷 (青 岛科技 大 学 ,山 东 青 岛 266061)
【摘 要 】心理健康作为心理科学的专业分支, 目前 国内外形成 了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理论体系。 【关键 词】心理健康 ;教育现状 ;分析
等 院 校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工 作 的 文 件 。 尤 其 2O11年 2月 教 育 部 办 公 厅 印 发 了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工 作 基 本 建 设 标 准
(试 行 ) 》 (简 称 《试 行 标 准 》 ) 的 通 知 , 对 高 校 的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各 方 面 工 作 都 做 出 了 明 确 的 要 求 。
三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管理技术措施实现作品权利人和使用人的利益均衡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拥有著作权但是在作者实现他的著作权的过程中有些权力是靠作者自身无法去实现或者很难实现另一方面许多作品使用者通常要大量地长期的使用更多的作者的作品对他们来说寻找大量作者一一取得使用其作品的授权并对作者一一支付报酬是做不到的
3.国 内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研 究 现 状 分 析 对 于 我 国 的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 其 起 始 点 始 于 20世 纪 8O年 代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的 林 崇 德 教 授 在 《中 学 生 心 理 学 》 一 书 中 提 出 了 培 养 学 生 良好 心 理 品 质 的 问 题 ;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的 班 华 教 授 正 式 提 出 了 心 育 问 题 , 在 《德 育 原 理 》 (胡 守 木 主 编 ) 一 书 中 提 出 “把 德 育 和 心 育 结 合 起 来 ” , “以 形 成 优 良 思 想 品 德 和 心 理 品 质 , 促 进 心 理 健 康 和 个 性 的 和 谐 发 展 ” ; 林 崇 德 教 授 在 《品 德 发 展 心 理 学 》 一 书 中 ,主 张 把 心 理 健康 教 育与 品德 培养 结 合 起 来 研 究 ;燕 国材 教 授 在 《重 视 非 智 力 因 素 , 改 革 学 校 教 育 工 作 》 一 文 中 , 进 一 步 提 出 了 加 强 心 理 教 育 、 培 养 心 理 品 质 的 问 题 , 并 主 张 把 心 理 教 育 与 政 治 教 育 、 思 想 教 育 结 合 在 一 起 , 构 成 一 个 完 整 的 学 校 教 育 工 作 系 统 。 这 些 思 想 和 探 索 对 于 我 国 学 校 心 理 教 育 的 开 展 产 生 了 积 极 的 推 动 作 用 , 尤 其 是 学 科 建 构 意 义 上 的 理 论 贡 献 值 得 肯 定 。 [2] 20世 纪 90年 代 , 我 国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进 入 了 较 快 发 展 、 自 觉 建 构 的 时 期 。 1991年 , 班 华 系 统 地 阐 述 了 与 心 理 教 育 有 关 的 问 题 , 对 心 育 概 念 及 其 与 其 他 各 育 的 关 系 、 心 育 任 务 和 内容 、 心 育 途 径 和 方 法 、 更 好 地 实 施 心 育 的 建 议 等 作 了 探 讨 , 在 心 理 教 育 领 域 论 文 , 对 心 理 教 育 发 展 简 史 、 心 理 教 育 的基 本 内 涵 、 心 理 教 育 在 教 育 体 系 中 的 地 位 、 心 理 教 育 的 原 则 和 方 法 等 作 了 探 讨 , 在 心 理 教 育 领 域 产 生 了极其深 远 的影 响 。燕 国材对 心 理教 育发 展简 史 、心 理教 育的基 本 内涵 、 心 理 教 育 在 教 育 体 系 中 的地 位 、 心 理 教 育 的 原 则 和 方 法 等 作 了探 讨 , 进 一 步 深 化 和 拓 展 了对 心 理 教 育 的 认 识 。 [3】 进 入 2l世 纪 , 国 内 许 多 大 中 学 校 尤 其 是 师 范 院 校 开 设 了 心 理 教 育 课 程或 其 他 名 称 相 似 的 课程 ,有 关 学科 制 度 建 设 的研 究生 培 养 、 编 发 学 术 交 流 资 料 、 成 立 学 术 团 体 等 工 作 都 相 继 完 成 , 各 种 形 式 的 心 理 教 育 论 著 、 教 材 都 相 继 公 开 出 版 , 尽 管 理 论 水 _甲 、 编 写 取 向 、 结 构 体 系 不 一 , 但 对 我 国 学 校 心 理 教 育 走 向科 学 化 、 规 范 化 、 本 土 化 是 大 有 助 益 的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海内外研究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海内外研究综述引言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的学业成就、人际关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综述了海内外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旨在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国内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国内研究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其中,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前景等因素被认为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女生、农村学生、贫困学生心理问题更为突出。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国内研究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包括心理课程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素质训练、校园文化建设等。
研究发现,心理课程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咨询与治疗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素质训练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国际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国际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且日益严重。
不同国家的研究发现,文化、社会经济背景、教育制度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美国研究发现,种族歧视、枪支暴力等问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日本研究发现,学业压力、社交压力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国际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多样化,包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素质训练、师生互动等。
研究发现,心理健康课程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咨询与治疗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素质训练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师生互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
综合讨论综合国内外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包括完善心理课程设置、提高心理咨询与治疗质量、开展心理素质训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等。
同时,关注特殊群体,如女生、农村学生、贫困学生等,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展望xx年xx月xx日•引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瞻性目•结论录01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和挑战逐渐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背景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意义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0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许多高校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同时也在校内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视程度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除了课堂教学和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些高校通过开展心理剧、心理运动会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
同时,还有不少高校通过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措施,及时帮助学生应对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增强•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许多高校也在不断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目前,不少高校已经拥有一支由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0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大学生积极品质和积极心理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以及积极的社会环境和关系。
研究者开始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和幸福感方面的研究,如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生活满意度等。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心理辅导与治疗方面出现了多种新的技术和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人本取向疗法、森田疗法等。
这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更加有效和针对性,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
国内外高校生心理咨询认知状况及对比浅析
国内外高校生心理咨询认知状况及对比浅析摘要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学生的心理咨询认知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高校学生在心理咨询方面存在的认知误区和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高校开设了心理咨询服务,然而,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程度和接受度却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本文比较了国内外高校学生的心理咨询认知状况,旨在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意见。
国内高校学生心理咨询认知状况在国内,大学心理咨询服务起步较晚,目前心理咨询服务的普及程度不高。
根据调查,近半数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自己的学校是否有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很多学生认为心理咨询是针对极度异常或重度障碍患者的,对于一般的心理问题并不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还有一些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认为咨询师会泄露他们的隐私,或者咨询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
国外高校学生心理咨询认知状况相较国内,国外大学心理咨询服务较早起步,且得到了广泛普及。
调查显示,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超过80%的高校设有心理健康中心或类似设施,学生普遍了解并接受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还在美国等国家实行匿名咨询,能有效保障学生隐私和安全。
两种认知状况的对比分析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学生的对比调查,可以看出,国内高校学生对心理咨询还存在很多认知误区。
这主要源于国内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的普及程度较低,同时也缺乏宣传和引导。
不同于国内,国外高校学生在教育背景、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差异,有更高程度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咨询接受度。
改进心理咨询服务的建议为改善国内高校学生的心理咨询认知状况,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学习心理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认知和心理调节能力。
2.提升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性。
大学应该设立专业心理咨询师资源,提供更加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营养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心理营养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心理营养是指人们通过合理的心理行为、心理态度和心理修养来保持和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以下是对心理营养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分析:
国内研究现状:
1. 心理营养的概念和内涵:国内学者对于心理营养的定义和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普遍认同心理营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涉及到人的情绪、认知、社会支持等方面。
2. 心理营养的测量工具:国内学者发展了一些测量心理营养的有效工具,如心理健康量表、幸福感量表等,这些工具可用于量化个体心理营养的水平。
3. 心理营养的影响因素:国内研究注意到,个体的社会支持、自我认同、社交能力等因素与心理营养密切相关。
4. 心理营养的干预方式:国内学者进行了一些心理干预研究,包括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辅导等手段,旨在提高个体的心理营养水平。
国外研究现状:
1. 心理营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国外学者对于心理营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研究,认为心理营养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心理营养的应用领域:国外研究广泛应用心理营养理论和方法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职业、临床等,并探讨了心理营养对于这些领域的积极影响。
3. 心理营养的文化差异:国外学者研究提醒我们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营养的差异,意识到不同文化带来的心理营养需求的不同。
总的来说,心理营养在国内外都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国内学者注重心理营养的测量和干预方式,而国外学者更多关注心理营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这些研究对于推动心理营养领域的发展,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怎么样
回答
验证码:换一张
登录并发表取消
回答
303042009-10-15 21:37:42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级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的课题。
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充分认识这种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新的思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型,招生数量的增长率在逐年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高等教育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高等教育的这种超常规发展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一是课堂教学薄弱,二是课外教育指导局限,三是学生自助缺乏的现状。
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
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尽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要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误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三级网络--
校级心理健康机构、院系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的完善。
校级心理健康机构应由专职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校、院系学科教师、德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等人力资源,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
院系心理健康组织,应由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班主任、政治辅导员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服务。
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小组,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并能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所在院系统学校的心理保健机构与组织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
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1.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
因此,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防止形式化倾向。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各高等学校深入进行,高等教育既面临着扩大招生的问题,也面临着在原有基础和水平上提高教育质量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层健康教育工作还没有引起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只是停留在有咨询机构、无专业人员,有教育方案、无具体措施上。
那么,当我们意识到新世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之时,首要的是确立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
2.建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的训练,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很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好的效果。
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并以案例分析会等形式,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3.推进课题的理论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探索思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外,还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界定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的能力。
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不同区域间、不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基本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个体素质和这支队伍整
体水平的进一步专业化,推进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