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答案)

1.名词解释1)指示功:是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的有用功Wi。

2)平均指示压力:是指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指示功。

3)指示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4)指示燃油消耗率:是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5)机械效率:有效功率和指示功率之比称为机械效率。

6)平均有效压力:是指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有效功。

7)有效功率:内燃机单位时间内所作的有效功称为指示功率。

8)升功率:在额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9)指示功率:内燃机单位时间内所作的指示功称为指示功率Pi。

10)。

11)有效燃油消耗率:是指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

12)有效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13)有效扭矩:是指在额定转速内的最大扭矩。

14)活塞平均速度:活塞在曲柄每转一圈的时间内走完两个行程的距离所具有的平均速度。

火焰传播速度:单位时间内在火焰前锋单位面积上所烧掉的可燃混合气数量。

15)燃料低热值:燃烧生成的水以蒸汽状态存在,在这种条件下获得的热值称为燃料的低热值。

16)压缩比:是指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17)工作容积:气缸上下止点之间的容积。

18)发动机排量:各缸工作容积之和。

19)冲程:活塞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外一个极限位置的距离。

20)配气相位:用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的开启时刻和开启延续时间。

21)最佳点火提前角:对于发动机每一工况下使发动机功率最大,燃油消耗率最低的点火提前角为最佳点火提前角。

22)扭矩储备系数: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上最大扭矩相对于标定功率下的扭矩的百分比。

功率储备系数:柴油机额定功率与柴油机带螺旋桨时的功率之比。

23)稳态调速率:表示标定工况时,空车转速对全负荷转速波动的百分比。

瞬态调速率:表示突然卸去负荷后,内燃机转速瞬时波动百分比。

24)喷油规律:是指在喷油过程中,单位凸轮转角、曲轴转角或单位时间内从喷油器喷入气缸的燃油量。

发动机原理复习整理

发动机原理复习整理

发动机原理复习整理发动机是一种将燃料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装置。

它是现代车辆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之一、发动机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种类型。

其中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本文将主要介绍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汽油机是利用燃烧汽油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曲柄轴旋转来提供动力的一种发动机。

它主要由气缸、曲轴连杆机构、点火系统和油路系统组成。

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工作冲程和排气冲程。

在进气冲程中,活塞从上死点向下运动,通过进气门吸入混合气体。

在压缩冲程中,活塞从下死点向上运动,使混合气体被压缩成高压气体。

在工作冲程中,点火系统将火花塞产生的高压电火花引燃高压气体,燃烧产生的热能使气体膨胀,从而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在排气冲程中,活塞从下死点向上运动,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

点火系统是汽油机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负责产生和传递高压电火花,将点火能量传递到每个气缸的火花塞上。

点火系统由点火线圈、分电器和火花塞组成。

点火线圈是一个变压器,将低电压的电能转换为高电压的电能。

分电器将高压电能分配给每个气缸的火花塞。

火花塞则通过电火花引燃压缩混合气体。

油路系统负责将汽油输送到气缸进行燃烧。

油路系统主要由油箱、燃油泵、喷油嘴和燃油过滤器组成。

燃油泵负责将汽油从油箱中抽取出来,并通过压力送到喷油嘴。

喷油嘴将高压的汽油喷入气缸内,与进入气缸的空气混合。

然后通过点火系统进行点火燃烧。

以上就是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除了基本的四冲程循环,现代汽油机还广泛采用了如涡轮增压器、多点电喷等技术,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可见,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系统,它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行驶。

对于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汽车。

完整版发动机原理知识点

完整版发动机原理知识点

1. 发动机的定义。

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而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气体膨胀做功将其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的机械设备。

2. 发动机发展历经的三个阶段。

①20 世纪70年代之前(提高生产力)目标:追求良好的动力性能。

措施:提高压缩比,提高转速。

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性能、最大爬坡能力。

三个指标均取决于发动机及其它动力装置。

②20 世纪70~80年代(石油危机)目标:追求良好的经济性能。

措施:降低油耗、增大升功率、减轻比重量。

指标:百公里油耗。

③20 世纪80年代后期(环境污染)目标:追求良好的环保性能。

主要解决排放与噪声问题。

3. 常规汽车能源和新型替代能源有哪些,各有何特点?①汽油机:汽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由火花塞点燃。

②柴油机:柴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自行着火燃烧。

③天然气发动机LNG④液化石油气发动机LPG⑤酒精发动机⑥双燃料、多燃料发动机4. 热力系统基本概念;在热力学中,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构成一个热力系统。

系统以外的一切物质,称为外界,热力系统和外界的分界面,称为界面。

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当热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只是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能量守衡。

吸收的能量-散失的能量=储存能量的变化量6. 理想气体的四个基本热力过程;①定容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容积(比容)保持不变的过程。

②定压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压力保持不变。

③定温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④绝热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传递7. 四行程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进气过程、压缩过程、燃烧过程、膨胀过程、排气过程8. 发动机实际循环向理论循环的简化条件;①忽略进、排气过程(r-a,b-r), 排气放热简化为定容放热过程;②压缩、膨胀过程(复杂的多变过程)简化为绝热过程;③把燃料燃烧加热燃气的过程简化成工质从高温热源的吸热过程,分为定容加热过程(c〜z')和定压加热过程(z '〜z);④假定工质为定比热的理想气体。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注意:考试试题类型有三种: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

1.发动机的示功图是什么?代表什么?参数有哪些?2,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柴油机,汽油机近似为哪种循环?3. 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之间的差别由哪几项损失引起?4. 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包括哪几项?5. 评定柴油自燃性好坏的指标,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什么?6. 预混合燃烧的燃烧过程实质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7. 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有哪些?8. 四行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的图是怎么样的?图上的内容表示什么?9.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在加热量和最高压力相同时,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和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关系是怎么样的?10. 提高发动机升功率的措施有哪些?11.怠速工况时,Pe ,Pi,Pm,ηm ,pmm怎么样变化?12. 当其他条件不变,汽油发动机转速上升时,机械损失功率,机械效率,Pa,充气效率怎么变化?13. 本田公司的汽车技术VTEC指的是什么?英文名字是什么?14. 右图所示为Audi v6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其设计的依据原理什么?15.什么是表面点火?16.当发动机压缩比增加时,汽油机爆震倾向,柴油机工作粗暴情况变化如何?17. 汽油发动机蓬形燃烧室火花塞的位置在哪里?18,柴油的分类有哪些?19. 什么是指示指标?20. 什么是残余废气系数?21. 什么是十六烷值?22,什么是倒拖法?23. 什么是进气马赫数?24. 什么是燃烧速度?25. 什么是汽油机不规则燃烧?26. 什么是发动机的速度特性?负荷特性?万有特性?27.预膨胀比ρ和压力升高比λ的大小对混合加热循环指示热效率分别有何影响?28. 根据燃烧机理,汽油发动机产生爆燃的原因是什么?控制爆燃的措施?29. 简述汽油机,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有哪些?30. 柴油机每一工况都存在一个“最佳”喷油提前角,若喷油提前角过大和过小时会出现什么情况?31. 请从混合气的形成的差异、着火方式的差异和燃烧上的差异等方面分析汽油机、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2. 影响发动机充气效率的因素有哪些?33. 怎么计算有效功率Pe(kW)、每小时耗油量B(kg/h)\比油耗be(g/kW.h)和升功率kW/L是什么?。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有效热效率ηet(P17)有效热效率是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为得到此有效功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即ηet=W e/Q12充量系数(P28)充量系数为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在与进气状态下理论计算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比值,即øc=m a/m s=V1/V s3辛烷值/十六烷值(P58/ P61)辛烷值是代表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抗爆性的一个约定数值,在规定条件下的标准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采用和被测定燃料具有相同的抗爆性的标准燃料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比来表示。

柴油的自燃性常用十六烷值来评定。

柴油的自燃性是与一种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加以评定的。

标准燃料是正十六烷和α-甲基萘的混合物。

正十六烷自燃性最好,作为自燃性好的标准。

其十六烷值定为100。

α-甲基萘最不易自然,作为自燃性差的标准,定其十六烷值为0。

柴油的自燃性通常介于正十六烷与α-甲基萘之间。

将上述两种成分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得出不同十六烷值的标准燃料,其十六烷值为该混合物中正十六烷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如果某种柴油与某种标准燃料的自燃性相同,则该标准燃料的正十六烷值即为该柴油的十六烷值。

4空燃比/过量空气系数(P72)空燃比为燃烧时空气流量与燃料流量的比例,用α表示,即空燃比=空气流量/燃料流量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烧1kg燃油实际供给的空气量(L)与理论空气量(L0)之比,成为过量空气系数,用øa表示,即 øa=L/L05增压πk(P37)增压比πk是指增压后气体压力p k与增压前气体压力p0之比,即πk=p k /p06燃料低热值H u(P70)单位量(固体和液体燃料用1kg,气体燃料用1m3)的燃料完全燃烧时发出的热量叫热值。

其中当生成的水为气态时发出的热量称为低位热值,简称低热值(H u)7燃烧放热规律(P88)瞬时放热速率和积累放热百分比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称为燃烧放热规律。

发动机原理复习提纲(附答案)

发动机原理复习提纲(附答案)

《发动机原理》复习提纲(车六)第一章发动机性能1、四行程发动机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P12、实际循环的评定指标——指示指标P93、动力性能指标(有效功率、有效扭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活塞平均速度)P114、经济性能指标(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P125、强化指标(升功率、比质量、强化系数)P136、机械效率P147、机械损失测定方法及其适用范围P158、机械损失的影响因素P169、发动机热量平衡分析P21第二章发动机换气过程1、换气过程P23答:换气过程是从排气门开启直到进气门关闭的整个时期。

大约是410℃-480℃曲轴转角。

换气过程可分为四个阶自由排气阶段,强制排气阶段,进气阶段,气门叠开。

2、换气损失P253、充气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重中之重)P27充气效率是实际进入汽缸内的新鲜气体质量与在进气状态下充满汽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量之比。

因素:1.进气终了压力pa 2.进气终了汽缸温度Ta 3.残余废气系数γ4.配气定时5.压缩比ε6.进气(或大气)状态主要措施:一、减少进气系统的阻力二、合理选择配气定时三、减小排气系统的阻力四、减少对进气的加热第三章燃料与燃烧1、汽油性能及其性能指标汽油的主要性能有抗爆性、蒸发性、氧化安定性、抗腐蚀性及清净性等性能指标是抗暴性和汽油蒸发性抗爆性是指汽油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时抵抗爆燃的能力。

汽油的辛烷值高,则抗爆震的能力强,用辛烷值表示,评定汽油的抗暴性用马达法和研究法汽油蒸发性指标用馏程和蒸汽压表示2、柴油性能及其性能指标柴油性质:自燃性、蒸发性、流动性十六烷值是评定柴油自然性好坏的指标馏程是表示蒸发性指标粘度是燃料流动性的尺度4、过量空气系数P545、燃料热值与混合气热值P55第四章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1、燃烧过程及其特点P642、燃烧速度及其影响因素P654、不正常燃烧现象(爆燃、早燃)及其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爆燃产生的原因:如果在火焰前锋尚未到达之前,末端混合气已经自然,这部分混合气燃烧速度极快,局部压力、温度很高,这样会反复撞击缸壁,发出尖锐的敲缸声。

发动机原理期末总复习

发动机原理期末总复习

发动机原理期末总复习一、引言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之一。

它的作用是将燃料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运行。

本文将对发动机原理进行总复习,包括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其功能、燃烧过程、冷却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 循环过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阶段。

在吸气阶段,活塞向下运动,气门打开,使气缸内形成负压,吸入混合气。

在压缩阶段,活塞向上运动,气门关闭,将混合气压缩至最高点。

在燃烧阶段,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产生爆炸力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在排气阶段,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出。

2.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是发动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的作用是在燃烧室内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

点火系统包括点火线圈、火花塞和点火控制模块等组成。

点火线圈将电能转化为高压电流,通过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

点火控制模块负责控制点火时机和点火能量。

三、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1. 活塞与活塞环活塞是发动机中的重要部件,它与气缸配合,通过往复运动产生功。

活塞环的作用是密封气缸,防止燃烧室内的压力泄漏,并减少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

2. 曲轴与连杆曲轴与连杆是发动机中的关键部件,它们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曲轴负责将活塞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而连杆将曲轴的旋转运动传递给曲轴箱内的其他部件。

3. 气门与气门机构气门是控制进气和排气的关键部件,它的开闭由气门机构控制。

气门机构包括凸轮轴、气门弹簧和气门推杆等组成,通过凸轮轴的旋转运动将气门开闭。

四、燃烧过程1. 燃料供给系统燃料供给系统负责将燃料输送至燃烧室,确保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比例适当。

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燃油泵、喷油嘴和燃油滤清器等组成。

2. 燃烧室燃烧室是发动机中进行燃烧过程的地方,它的设计直接影响到燃烧效率和排放水平。

常见的燃烧室形式包括顶置燃烧室和侧置燃烧室。

3. 混合气的点火混合气的点火是燃烧过程的关键步骤,它需要适当的点火时机和点火能量。

发动机原理复习提纲!!!!!概要

发动机原理复习提纲!!!!!概要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一.主要内容1.理论循环的定义,理论循环的评定参数。

2.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定义。

3.示功图的概念。

4.指示指标与有效指标。

5.机械效率的定义,机械损失的测定,影响发动机机械损失的因素。

6.热平衡的基本概念。

二.重点1.对发动机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分析2.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与有效指标3.发动机的机械损失组成、影响因素三.难点1.理论循环的比较2.循环热效率及其影响因素3.有效指标的分析与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4.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测定方法5.热平衡(实际循环热平衡、发动机热平衡)1.理论循环的定义,理论循环的评定参数。

答:理论循环定义:发动机的理论循环是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一些因素,所得出的简化循环。

理论循环评定参数:循环热效率ηt:指热力循环所获得的理论功W t与为获得理论功所加入的总的热量Q1之比,即ηt=W t/Q1=1-Q2/Q1循环热效率是用来评价动力机械设备在能量转换过程中所遵循的理论循环的经济性。

循环平均压力P t:指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功,即P t=W t/V s=ηt·Q1/ V s循环平均压力是用来评价循环的做功能力。

1.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定义。

答: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定义: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以及排气行程4个行程5个过程组成的工作循环。

发动机的热平衡:是指发动机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加入气缸内的燃料完成燃烧时所能放出的热量的具体分配情况。

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定义发动机的机械损失组成、影响因素————刘忠俊答:发动机的机械损失组成包括:①发动机内部相对运动件的摩擦损失;②驱动附件的损失;③换气过程中的泵气损失。

影响因素:⑴气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凡是导致最高燃烧压力上升的因素都将加大摩擦损失,导致机械损失加大);⑵转速——转速N上升,机械损失功率增加,机械效率下降;⑶负荷——随负荷减少,机械效率ηm下降,直到空转时,有效功率Pe=0;⑷润滑条件和冷却水温度;⑸发动机技术状况。

发动机基础原理复习资料题带标准答案

发动机基础原理复习资料题带标准答案

一填空1. 评定实际循环的指标称为指示指标它以工质对活塞所做之工为基础。

2.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指标是以曲轴输出功为基础,代表了发动机的整机性能,通常称为有效指标。

3.发动机的主要指示指标有指示功率、平均指示压力、指示燃烧消耗率和指示热效率。

4.发动机的主要有效指标有有效功率、平均有效压力、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和有效转矩。

5.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括进气过程和排气过程。

6.发动机进气管的动态效应分为(惯性)效应和【波动】效应两类。

7.在汽油的性能指标中,影响汽油机性能的关键指标主要是【】和馏程;评价柴油自燃性的指标是【十六烷值】;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辛烷值】。

8、使可燃混合气着火的方法有【高温单阶段着火】和【低温单阶段着火】两种,汽油机的着火方式是【高温单阶段着火】。

柴油机的着火方式是【低温单阶段着火】。

9.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按检测进气量的方式分为【质量流量控制】和【速度密度控制】【节流速度控制】两类,按喷嘴数量和喷嘴安装位置分为【缸内喷射】和【进气管喷射】两类。

10、汽油机产生紊流的主要方式有【挤流】和【近期涡流】两种。

11、最佳点火提前角应使最高燃烧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 5 】度曲轴转角。

柴油机喷油器有【孔】式喷油器和【轴针】式喷油器两类,前者用于直喷式(统一式)燃烧室中,后者用于分隔式燃烧室中。

12,油束的雾化质量一般是指油束中液滴的【细度】和【均匀度】。

13.柴油机分隔式燃烧室包括【涡流式】式燃烧室和【预燃式】式燃烧室两类:直喷式燃烧室分为【开】式燃烧室和【半开】式燃烧室两类。

14.柴油机上所用的调速器分【全程式】式和【两极】式两类。

一般【全程式】式调速器用于汽车柴油机,【两极】式调速器用于拖拉机柴油机。

15.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等容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等压加热循环】、三种标准循环形式。

16、理论循环的评定指标有【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前者用于评定循环的经济性,后者用于评定循环的做工能力。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发动机理论循环: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次要因素后建立的循环模式。

平均循环压力:指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功,是评价热力循环的做功能力的指标。

残余废气系数:排气终了后,由于在结构上余隙溶剂的存在,气缸内的废气不能排净而保留一部分,这一部分被保留在气缸内的废气称为残余废气。

残余废气量与新鲜进气量之比叫做残余废气系数。

在近气上止点,由于进气门提前开启,排气门迟后关闭而造成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叫气门叠开现象。

进气提前角和排气迟后角之和称为气门叠开角。

充气效率:每循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理论充量之比称为充气效率。

压气机的流量特性:在相同压气机转速下,增压比和压气机绝热效率随压气机流量的变化关系。

在压气机转速一定的条件下,当气体流量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气流在叶片或扩压器入口处出现边层分离现象,导致产生涡流并迅速传播到压气机的其他部分,引起气流的强烈震荡,工作叶轮强烈振动,并产生很大的噪声,叫做喘振;另一方面,在一定的压气机转速下,流量超过设计工况点的流量后,增压比和效率随转速急速下降,而流量却不会再增加,这叫做堵塞。

废气再循环:在换气过程中,将已排出气缸的废气的一部分再次引入进气管与新鲜气体一起进入气缸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EGR的实施气缸内的废气量增多,但这不等于残余废气系数的增加。

EGR是用来调节混合气的组成成分,提高混合气的总热容,由此控制燃烧速率,降低最高燃烧温度,达到在保持动力性和经济性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降低N o x排放的量的目的。

十六烷值是评定柴油自燃性好坏的指标,辛烷值是评定汽油抗暴性的指标。

燃烧1kg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上所需要的空气量之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

空燃比=空气量/燃油量。

混合过程比燃烧反应快或者在火焰到达之前燃料已空气以充分混合的燃烧方式称为预混合燃烧;而混合过程和燃烧过程同时进行,或燃烧速度取决于燃料和空气相对扩散速度的燃烧方式称之为扩散燃烧。

发动机原理复习知识点

发动机原理复习知识点

发动机原理复习知识点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设备,它的工作原理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性能和效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动机原理复习知识点。

一、发动机的分类根据燃料不同,发动机可以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1. 汽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主要使用汽油作为燃料。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汽缸中混合空气和汽油,然后利用火花塞的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体,从而产生爆炸力,推动活塞运动,驱动车辆前进。

2. 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主要使用柴油作为燃料。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空气先压缩,使其温度升高,然后将柴油喷射到高温高压的环境中,柴油受热自燃产生爆炸力,推动活塞运动,驱动车辆前进。

二、发动机的构造1. 活塞与连杆系统:活塞是发动机中的一个关键部件,它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将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往复运动的动能。

2. 气门与气门传动系统:气门的开关控制着混合气的进出。

气门传动系统通过凸轮轴的转动来驱动气门的开启和关闭。

3. 燃烧室与点火系统:燃烧室是混合气体燃烧的场所,点火系统则负责在适当的时机产生火花,引发燃烧,从而释放能量。

4. 混合气供给系统:混合气供给系统负责将空气和燃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供给燃烧室。

5. 冷却系统: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冷却系统通过循环冷却剂来控制发动机的温度,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6.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负责将润滑油供给到发动机各个零部件的摩擦表面,减少磨损和摩擦阻力。

三、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是指发动机在一个循环过程中所经历的行程和状态变化。

1. 四冲程循环:四冲程循环也称为奥托循环,包括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和排气冲程。

在进气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内充满混合气;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压缩;在燃烧冲程中,点火系统引发混合气爆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最后,在排气冲程中,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汽缸。

2. 两冲程循环:两冲程循环也称为迪塞尔循环,只包括压缩冲程和燃烧冲程。

发动机原理 复习资料 复习总结

发动机原理 复习资料  复习总结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答:2画出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的示功图,它与理论示功图有什么不同?说明指示功的概念和意义。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随温度等因素影响会变大,而且实际循环中还存在泄露损失.换气损失燃烧损失等,这些损失的存在,会导致实际循环放热率低于理论循环。

指示功时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Wi,指示功Wi反映了发动机气缸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所获得的有用功的数量。

4 .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

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

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

强化系数PmeCm.第二章1.为什么发动机进气门迟后关闭.排气门提前开启?提前与迟后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进气门迟后关闭是为了充分利用高速气流的动能,从而实现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增加进气量。

排气门提前开启是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若在活塞到下止点时才打开排气门,则在排气门开启的初期,开度极小,废弃不能通畅流出,缸内压力来不及下降,在活塞向上回行时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

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同样的自由排气时间所相当的曲轴转角增大,为使气缸内废气及时排出,应加大排气提前角。

2.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时如何界定的?答:1)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内压力的这个时期。

强制排气阶段:废气是由活塞上行强制推出的这个时期。

进气过程:进气门开启到关闭这段时期。

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和进气门提前开启,所以进.排气门同时打开这段时期。

发动机原理复习材料.doc

发动机原理复习材料.doc

1.当气缸内压力pe与排气门后的压力pe‘的比值大于等于1. 83,排气门处气体的流动达到音速500^700m/s,自由排气阶段排出废气量这排气总量的60%以上。

2.四冲程增压发动机的理论泵气功大于实际泵气功,理论泵气功等于实际泵气功与泵气损失功的和。

3.排气损失由自由排气损失和强制排气损失两部分组成,排气早开角△ W eo小,自由排气损失小而强制排气损失大;△We。

大则反之。

4.由示功图直接计算出一个工作循环缸内气体所做的功,称为指示循环功Wi。

5.充量系数6 c是衡量发动机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定义为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进气量比值。

6.可燃混合气低热值h是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可燃混合气的低热值。

7.进气门平均有效开启通路面积与进气门的“角面值”成正比,。

8.进气动态效应在进气门处的压力波对充量系数6c造成一定的影响,利用进气动态效应的正压脉冲波会有效地提高由c值。

9.发动机负荷越大,进气温升A 越高,进气密度越低,充量系数虬值就越小。

发动机转速越低,进气温升越低,进气密度越高,充量系数血值就越大。

10.预混合燃烧的燃烧速度主要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和火焰传播的速度。

11.发动机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

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换为热能,气体膨胀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12.柴油机的混合气是缸内燃油高压喷射、雾化与空气混合形成的。

13.发动机的充量系数6 c随转速n变化规律,叫做发动机的进气速度特性。

14.影响汽油机爆燃的因素有:点火提前角、压缩比、气流运动强度、火焰传播速度、燃烧室结构、火焰传播距离、末端混合气温度和燃料抗爆性等。

15.低温多阶段着火要经历冷焰诱导阶段(T 1),冷焰阶段(T2),蓝焰阶段(T3)三个阶段。

16.等容加热循环的循环热效率最高,等压加热循环的循环热效率最低,混合加热循环的循环热效率介于等容加热循环与等压加热循环之间。

17.汽油机调节输出功率的大小是通过控制进入气缸的混合气进气量来实现的。

发动机原理复习要点

发动机原理复习要点

“发动机原理”各章名词解释及知识点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1. 循环热效率ηt—工质所做的循环功与循环加热量之比。

用以评定循环经济性。

循环平均压力pt —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循环功,用来评定气缸工作容积的做功能力。

2.指示性能指标(指示功、平均指示压力、指示效率、指示热效率、指示燃油消耗率)3.有效性能指标(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料消耗率)4. 升功率—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5. 机械效率—有效功与指示功的比值。

6.发动机动力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分别有哪些?如何求?发动机动力性指标主要有: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发动机转速、平均有效压力。

发动机经济性指标主要有:有效热效率及有效燃油消耗率7.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组成的,较理论循环复杂很多。

进气过程。

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压缩过程。

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压力不断上升,增大作功过程的温差,获得最大限度的膨胀比,提高热功转化效率,为燃烧过程创造有利条件。

燃烧过程。

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活塞处在上止点前后,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温度升高。

膨胀过程。

也称作功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而膨胀作功,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也随即迅速降低。

排气过程。

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后,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的废气排除。

8.根据p-v示工图说明汽油机实际循环与燃料空气循环的差别与原因。

9.已知495柴油机(四冲程),冲程s=115mm,燃料低热值hμ=42700kJ/kg,n=2500r/min时,功率Pe=36.8kw,机械效率为0.75,有效比油耗be=265g/kwh,求:平均有效压力pme;平均指示压力pmi;有效热效率ηe 。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选择题:1.当发动机压缩比增加时,(A)P70A.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B.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C.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D.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2.一般汽油机和柴油机标定工况相比最高燃烧压力Pz和最高燃烧温度Tz是(B )P29 A.P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T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B.P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T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C.P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T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D.P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T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3.内燃机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不包括( C )P251A.油耗线法B.倒拖法C.路试法D.单缸灭火法4.当发动机点火提前角或喷油提前角增加时,(A)P127 P108A.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也增加B.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C.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D.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5.对于汽油机来说,最佳点火提前角如下变化( D )P127A.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不变,B.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C.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大D.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6.柴油机比汽油机经济性好的主要原因是(A)P140A.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B.柴油机机械效率高C.柴油机转速低D.柴油机功率大7.我国柴油的标号是指( B )P81A.闪点B.凝固点C.十六烷值D.10%馏出温度8.柴油机喷油泵凸轮型线分为三种基本形式,高速柴油机一般采用(B)。

P109 A.凸面圆弧凸轮B.切线凸轮C.凹面圆弧凸轮D.普通凸轮9.汽油机的表面点火属于( A) P126A.不正常燃烧B.正常燃烧C.后火D.早火10.混合气浓度对燃烧过程影响很大,爆燃倾向较大的过量空气系数值为(B)P127 A.1.03~1.1 B.0.85~0.95C.1.12 D.0.411. 下列因素对充气效率没有影响的是(D)P43A.进气终了状态压力B.进气终了温度C.压缩比D.气缸容积12. 以下不能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的措施有(B)P44-46A.增大进气门直径B.采取较大的S/D值(长行程)C.增加气门的数量D.改善进气门处流体动力特性13.四冲程发动机与二冲程发动机相比,其优点在于(C)P50A.换气时间短B.扫气消耗功大C.变工况运行时经济性好D.HC排放较高14. 以下不属于二冲程发动机换气系统类型的是(A)P50A.湍流扫气B.回流扫气C.横流扫气D.直流扫气15. 不能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的途径有(B)P59A.加大气缸总排量B.减小压缩比C.提高发动机转速D.提高平均有效压力16. 增压发动机的优点中不包括(D)P60A.减少污染和噪声B.减小发动机比质量C.提高发动机热效率D.能满足车辆对转矩适应性的要求17. 某款增压发动机的增压比为3,则该发动机属于(A)P60A.高增压发动机B.中增压发动机C.低增压发动机D.以上都不对18. 汽油发动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属于(C)。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

1、指示热效率: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2、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气缸燃烧室容积之比。

3、燃油消耗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4、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有效功。

5、有效燃料消耗率:发动机发出单位有效功率时的耗油量。

6、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7、有效扭矩:发动机曲轴输出的转矩。

8、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9、示功图:气缸内工质压力随气缸容积(或曲轴转角)变化的曲线关系。

10、有效指标:评价发动机整机性能的指标,以发动机曲轴输出的有用功为基础。

1、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的角度及其相对与上、下止点的关系,称为配气相位。

2、气门重叠(气门叠开):由于进气门提前开启和排气门迟后关闭,在上止点附近,存在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

3、充气效率:每循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之比4、可变技术:随使用工况(转速、负荷)变化,使发动机某系统结构参数可变的技术。

5、残余废气系数:在进气门关闭时,气缸中残余废气质量与实际新鲜充量的质量的比值。

1、着火延迟:火花引燃或加热到燃料自燃温度以上时,可燃混合气并不立即燃烧,需要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才能出现明显的火焰,放出热量。

2、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 燃料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3、空燃比空燃比:燃料实际燃烧时所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的比值。

4、着火方式:引发燃烧过程的手段。

5、着火延迟期(滞燃期):从点火到压力线脱离压缩线所经历的曲轴转角。

6、爆燃(爆震):由于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在燃烧室内离火焰中心较远的未燃混合气自燃的一种不正常燃烧现象。

7、燃烧速度:单位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的质量称为燃烧速度。

8、油束特性:燃油喷射时,油束的各种参数统称为油束特性。

1、燃烧速度:单位时间燃烧的混合气质量。

2、火焰速度:火焰前锋相对未燃混合气的推进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大家相互改正;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注意:考试试题类型有三种: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

1.发动机的示功图是什么?代表什么?参数有哪些?
P-V图上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工质完成一个实际循环所做的有用功2,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柴油机,汽油机近似
为哪种循环?
汽油机的理想循环:等容加热循环 ; 低速柴油机的理想循环:等压加热循环高速柴油机的理想循环:混合加热循环
定容加热混合加热定压加热
3. 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之间的差别由哪几项损失引起?
➢ 1.实际工质的影响
➢ 2.换气损失
➢ 3.燃烧损失
➢ 4.传热损失
➢ 5.缸内流动损失
➢ 6.其他几项损失
4. 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包括哪几项?
影响ηv的因素有:
➢进气(或大气〕的状态(ps、Ts)
➢进气终了时气体压力(pa)
➢进气终了的气体温度(Ta)
➢残余废气系数(γ)
➢压缩比(ε)
➢气门正时(ξ)
5. 评定柴油自燃性好坏的指标,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什么?
十六烷值辛烷值
6.预混合燃烧的燃烧过程实质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火焰在预混合气体中传播的过程
7. 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有哪些?
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气门叠开
8.四行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的图是怎么样的?图上的内容表示什么?(以书本为准) (P23)
气缸压力p、排气管压力pr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曲线
9.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在加热量和最高压力相同时,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和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循环总加热量相同时
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
➢最高压力相同时
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
10. 提高发动机升功率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平均有效压力(Pme)和转速(n)
,p mm怎么样变化?(答案自己找) 11.怠速工况时,Pe ,Pi,Pm,η
m
12. 当其他条件不变,汽油发动机转速上升时,机械损失功率(Pm),机械效率,Pa,充气效率怎么变化?
机械损失功率增加、机械效率增加、充气效率提高
13. 本田公司的汽车技术VTEC指的是什么?英文名字是什么?
VTEC系统全称是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14. 右图所示为Audi v6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其设计的依据原理什么?
15.什么是表面点火?
在汽油机中,凡是不靠电火花点火,而由燃烧室内炙热表面(排气门头部、火花塞绝缘体或零件表面炙热的沉积物)点燃混合气的现象,称为表面点火。

16.当发动机压缩比增加时,汽油机爆震倾向,柴油机工作粗暴情况变化如何?
都会增加
17. 汽油发动机蓬形燃烧室火花塞的位置在哪里?
中央
18,柴油的分类有哪些? (P47)
19. 什么是指示指标?
➢ 指示指标用来评定实际循环质量的好坏,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

20. 什么是残余废气系数?
➢ 残余废气系数:
21. 什么是十六烷值?
◆ 十六烷值是评定柴油自燃性好坏的指标。

十六烷值大,自燃性
好,着火延迟时期短,在着火落后时期内,气缸中形成的混合气少,
着火后压力升高速度低,工作柔和,冷起动性能亦随之改善
◆ 国产柴油的十六烷值规定在40-50之间。

22,什么是倒拖法?
首先让发动机在给定的工况下稳定运转,当冷却水合机油温度到达正常值时,立即切断供油(柴油机)或停止点火(汽油机),同时将电力测功器转换为电动机,以给定转速倒拖发动机,并尽可能维持冷却水合机油温度不变。

特点(缺点):必须使用平衡式电力测功器,而且由于缸内压力、温度与实际不符,测量结果往往偏大
23. 什么是进气马赫数?
进气门处气体的平均速度与该处声速的比值
24. 什么是燃烧速度?
r a r r c a a r c r r a s c r r s s v r V V V V V V V V m ρερϕ
ξρρϕρξρϕρρρρηγ-=-=-+==)'(
25. 什么是汽油机不规则燃烧? (P67)
➢在稳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变动和各气缸之间的燃烧差异。

26. 什么是发动机的速度特性?负荷特性?万有特性?
发动机性能指标随转速变化的关系称为速度特性
⏹负荷特性是指发动机转速不变,其经济性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
⏹万有特性是以转速为横坐标,以平均有效压力(或转矩)为纵坐标,在图
上画出许多等耗油率曲线和等功率曲线,根据需要还可以画出等过量空气系数曲线、等进气管真空度曲线、冒烟极限等。

27.预膨胀比ρ和压力升高比λ的大小对混合加热循环指示热效率分别有何影响? ( P3)
在混合加热循环中,当循环总加热量Q1和压缩比不变时,λ增大,则ρ减少,即平均膨胀比Vb增加,相应的Q2减少,混合加热循环指示热效率提高
当循环总加热量Q1和压缩比不变时,ρ值增大,意味着等压加热部分增大,同样混合加热循环指示热效率下降
28. 根据燃烧机理,汽油发动机产生爆燃的原因是什么?控制爆燃的措施?
原因:
➢在火焰前锋尚未到达之前,末端混合气已经自燃。

措施:1、提高燃料辛烷值 2、降低末端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或者降低压缩比 3、提高火焰传播速度、缩短火焰传播距离,都会减少火焰前锋传播到末端混合气的时间,有利于避免爆燃
29. 简述汽油机,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有哪些?
汽油机:燃烧过程三个阶段:着火延迟期,明显燃烧期,后燃期
•在燃烧压力线上,1点为火花塞跳火点,2点为出现火焰中心,3点为最高压力点。

柴油机:
30. 柴油机每一工况都存在一个“最佳”喷油提前角,若喷油提前角过大和过小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P123)
31. 请从混合气的形成的差异、着火方式的差异和燃烧上的差异等方面分析汽油
机、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三、四、五章的内容,大家自己总结)
32. 影响发动机充气效率的因素有哪些?(P27)影响ηv的因素有:
➢进气(或大气〕的状态(ps、Ts)
➢进气终了时气体压力(pa)
➢进气终了的气体温度(Ta)
➢残余废气系数(γ)
➢压缩比(ε)
➢气门正时(ξ)
33. 怎么计算有效功率Pe(kW)、每小时耗油量B(kg/h)\比油耗be(g/kW.h)和升功率kW/L是什么?
Pe(kw)= Pi(指示功率)- Pm(机械损失功率)
be(耗油率)= B(每小时的耗油量)/Pe(有效功率) X 1000 (P12)
PL(升功率)是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P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