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课件

合集下载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PPT课件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PPT课件
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如“涉:趟水过河— —过河——行走”;又如:“匠”由专指 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 由具体到抽象,如“权:黄桦木—— 秤锤——权力”;又如:“術”、“道” 均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
(三)假借义与本义无关
如“纪”有“记”义,但“记”义与“纪” 的本义无关。
(四)分析词义引申系列的意义
现代汉语中也存在词义引申,但引申义为 我们熟知,所以不用专门分析。分析一个词词义 引申的系列,是由古代汉语词义的特殊性决定的, 其意义有: 1、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如“绥”: 车中把——使人安定——安抚。
2、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掌握多义词的词义。 如“纪”:①丝的头绪;②法度、准则;③治 理、管理;④记年单位;⑤古书纪传体史书中 记述帝王历史的部分;⑥通“记”。 3、有助于我们确认词在上下文中的具体意 义。如《论衡· 难岁》:“积分为日。累日为月, 连月为时,纪时为岁。” 通过以上“2”的分析, 结合上下文,知“纪”在此处是“积累”义。 4、有助于我们辨析近义词间的异同。如 “冕(帝王戴)、冠(成年人或做官人戴)、 弁(武官戴)、巾(百姓戴)”
二、词的引申义
(一)本义是引申义的核心。
一个词的所有意义不是一盘散沙,它们之间存 在着各种联系,这种联系的核心,就是本义及其具 有的特点。 例1:朝:早晨——早上省视君主、父母—— 朝见、朝拜——朝廷——朝代 例2:信,本义为“言语真实”,直接引申出 “对人真诚”“确实”“相信”“凭证”等义; “凭证”义——信使——音讯——书信。
古代汉语词汇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
(一)词的本义、字的本义、词的基本义
词的本义:是汉字记录的古代文献材料所体现 出来的词的最早意义。(从词汇学角度) 字的本义:是汉字形体结构所反映出来的造字 之初的意义。(从文字学角度) 词的本义:是汉字记录的古代文献材料所体现 出来的词的最早意义。(从词义产生角度) 词的基本义:是词在一定时期内最基本、最常 用的意义。(从词义使用角度)

第六章 词的本义和引伸义

第六章   词的本义和引伸义
第六章 詞的本義和引伸義
一、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二、研究本義詞義引申 的意義 三、探求本義的方法 四、詞的引申義和本義 聯繫的方式 五、詞 的引申方式

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本义: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 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 个意义。 引申义: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 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鄙:1.週代地方行政區劃名(五 鄉為鄙,鄙,五百家。)2.质朴; 3庸俗、鄙陋;4.恶;5.轻视、鄙 薄。

掌握规律,举一反三-2
同义关系; 相似类比 时空引申 具体到抽象
三、探求本义的方法


(一)、借助词的书写形式。
这种方法是分析象形、指事、 会意字的形体结构求本义 。古

代单音词占优势,多义词 主要也是单音词,一个当 字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 一个词。汉字是表意文字, 造字时义寄于形,形体结 构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当字的早期形体, 为探求词的本义提供了极 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历 来的文字学家都把分析字 形作为探求词的本义最常 用,最基本的方法。例如:
3、引申义的读音和书写
读音: 解:分割引申为松懈 读xie ,后来写作懈 弟:由弟引申为顺从 改读ti,后来写作悌 取:由俘获引申为娶妻, 改读去声,写作娶

说:由陈述引申劝说 读shui 语:由言语引申为告诉,改 读yu去声 反:仍读反,但新造字“返” 支:支枝,古今字。引申为 分支、支持,用支;竹木用 枝;又引申为人体四肢,用 肢。
词的本义举例分析


词的本义是指根据字形分析和考 核文献所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义,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词的本来意义 发:《说文》:“射发也”本文 是射出箭。如“君子引而不发, 跃如也。”(《孟子· 尽心上》) “齐军万驽刘发”(《史记· 孙吴 列传》),这两个句子中的“发” 就是用的本义。至于“发”的其 他意义,如“发生”“发 展”“发动”“发现”“打发” 等,便都是从“射发”这个意义 派生发展出来的。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王力古代汉语(21页)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王力古代汉语(21页)
的飯食為“草具”。如《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也可由備辦飯食引申為泛指準備、備辦。如《左 傳·鄭伯克段于鄢》“繕甲兵,具卒乘”。 ·準備的目的或結果是齊備,因而“具”又有齊備義 再由齊備義虛化為副詞,表示全部、都。如《史 記·項羽本紀》“良乃入,具告沛公” 。
飯食 備辦飯食 準備、備辦—齊備—全部
詞義引申的基本趨勢
· 從個別到一般:“江”、“河”、“匠” · 從具體到抽象:“術”、“道”、“析”
詞義引申的方式
1、鏈條式引申:由直接引申義再引申
· 朝: 早晨—朝見—朝廷—朝代
· 防:堤垻-堵水防水-禁止防止阻止-約 束-規範標準
2、輻射式引申:由本義出發,向不同的方向 引申出若干個引申義,這些引申義都環繞 著一個中心向四周輻射。
·語(yǔ) 由“言語、說話”引申為“告訴” 改讀(yù)。
·解(jiě) 由“分割、分解”引申為“鬆懈 懈怠”,改讀(xiè),❹造了“懈”字。
·弟(dì) 由“弟弟”引申為“尊敬、順從 兄長”,改讀(tì),後來造了“悌”字。
研究引申義的意義
·具 ·本義為備辦飯食,因而可引申為飯食,所以稱粗劣
1、加深對詞義的理解: · 文章、书的序言、前言又称“弁biàn言”。“弁”,
甲骨文作双手扶冠之形, 本义是“帽子”。 “弁”作为帽子,戴在头部,在人体的开端,因 此弁言指写在前面的话。 2、有助於以簡馭繁地掌握詞義 · 引领北望(《左传·昭公七年》)脖子 → 若挈裘领 (《荀子·劝学》)衣领 → 令赠足下锦裘一领(曹 操《与太尉杨彪书》)量词 → 而相总领众职,甚 称上意(《汉书·魏相传》)率领
一、詞的本義
·概念:詞在文獻語言所使用的幾個意義中 作為引申派生起點的那個意義。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 (3)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 易·说卦》(木节) • (4)彼节者有间,而刀刀者无厚。 《庖丁解牛》(动物的关节) • (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 移山》(季节)
• (6)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廉颇蔺相如列传》(礼节) • (7)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 节制。《谭嗣同》(节制 ) • (8)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左传·成公十五年》(气节)
• (2)间接引申
• 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 “展(辗)转他训”。它与本义关 系稍远,产生时间稍晚。 • 朝:本义:早晨→朝见(旦见君曰 朝) → 朝廷 → 朝代
• 4.引申义和假借义
• 假借义是由于用字的通假而造成的, 它们所表示的词义本有其固有的字 形,即本字,例如“直”用作“价 值”,其本字为“值”。由于古人 用字时的同音替代以及这种现象的
• “以刀斷絲” →断绝 • “淳於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 《史記· 滑稽列傳》 • 断绝→其他事物的斷絕 • “折骨絕筋,終身不可以相及也。” 《荀子· 修身》
• 断绝→极、最→超出一般 • “秦女絕美,王可自取。” 《史記· 伍子胥列傳》 •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 绝、痴绝。” 《晋书· 顾恺之传》
• 1.链条式
• 从本义的起点向前发展,即由本义 引申出甲义,又由甲义引申出乙义, 依此类推,这些引申义和本义之间 的关系,除了甲义是直接的外,其 余的都是间接的。
要:腰→中间→拦截→要挟→求得→ 需要 • (1)《墨子· 经说》:昔楚灵王好 士细要。 • (2)《战国策· 秦策》:是王之地 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
• (二)从具体到抽象 • 道:从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 • 权:由称杆引申为权利、权变。
• 骄:由马高大引申为骄傲、自高自 大。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方式
1、相似 (1)形貌形状相似 斗、骨 (2)功能作用相似 牧、牢 (3)方式情态相似 获、断 2、相关 齿、月、官、 3、相因 爱

词义引申的规律
1、从具体到抽象 道、理 2、由个别到一般 雄、雌、河 3、由实义到虚义 被、因 词的假借义:由文字假借而产生的意义。如 刀、信。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二、古今词义迥异 行李、揭、去、绸、勤、烈士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幣、信、恨、感激、

词义发展演变规律
1、词义扩大 皮、江、醒、睡 2、词义缩小 臭、虫、宫、瓦 3、词义转移 汤、涕、百姓、诛 4、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 谤、祥、爪牙、 复辟

词的引申义
词在发展过程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 做词的引申义。如:息:《说文· 心部》: “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本义是喘 息、气息、呼吸。引申为休息、止息,又引 申为灭、滋生、又引申为增长;又引申为儿 子;又引申为利息。 词义引申的方式: 1、连锁式引申 如:题、习 2、辐射式引申 如:引 3、综合式引申 如:朝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词的本义,是指词的原始意义,即造词之初所 表示的意义,但是由于文字产生之前某词的原 始意义已经无从知道,所以通常所谓词的本义, 是指词在文字产生时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 所反映的、并有史料证明的意义。如:行、益、 字、向、盥、立等。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 是根据词义的某些方面直接绘形的,我们可以 通过分析字形了解其寓意,解释其本义。 形声字是通过意符表意的,我们可以根据意符 来分析其本义。如顾、颠等。

古代汉语第四讲__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代汉语第四讲__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邯郸
都 邻五家

有关国邑、 邦 行政区域 鄙 的名称
五百家

邮传递文书
的驿舍
分析字形-攴
敲 敂
攻 ---打击的意义
敲打
“叩”的古字


敵 救
收逮捕赦段注:“赦与
捨音义同。非专谓赦罪 也。后捨行而赦废。赦 专为赦罪矣。”
---与战斗、畋猎 敚 “夺”的古字 有关的意义 -与审刑、牢 狱有关的意义
已, 以也。篆文象蛇形。
《说文解字》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列子· 汤问》 子墨子曰:“胡不已乎?”
《墨子· 公输》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吾欲已子张之谏。
《荀子· 劝学》
《国语· 楚语》
停止
考察本义的方法-总说
象形字
分析 指事字 字形 会意字
形声字
用以结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象形单
综合运用
以分析字形
为主,考核
位具有表意性。
祸福之事
祟神祸
祸害


分析字形-贝1
货贝
分析字形-贝2

表示与


贿
名 词
财物有关
的意义
贵 贫 贤 贱
買 赏 赠 购
形容词
动 词
返回本章目录
分析字形-肉




zī,肉烂


肿 肥 腴:腹
下的肥肉
形容词 指有关身体 的某些性状
腹 肩
脚 背
胸 名词 肾
指头以外的 部位
返回本章目录
注:期、朔、朝、朗、朦、胧,从月,不从肉。
厰:厂房。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ppt课件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ppt课件

這些都是“向”的引申義。ppt课件
3
1、探求詞的本義的意義 第一、釋詞有據 本義是引申義發展的基礎。探求詞的本義,
就能對詞的引申義解釋得確切而有根據。
如:“間”,《正字通》從門從月,是一個會意字,表示月
光從門縫中照進來。本義是指間隙、隙縫。《史記•管晏列
傳》:“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門
祭祀类别 礿yuè夏祭 祠春祭 祓fú除恶祭

同“祇” ,地
神qí
关于宗庙
禘dì五年大祭 禅祭天 祝祷告 祷告事求福
祈求福
祖祖庙 祏shī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屋
祸福之事 祟神祸 祸害 福 禄
ppt课件
11
16
分析字形-貝1
ppt课件
貨貝
12
17
分析字形-貝2
財貨資賄
表示與
財物有關 貴 貧 賢 賤
的意義
与山 有关
名 词 陵大阜 阳山南
陆高平地 隅山角
形容词 阻山路难行 险同“阻”

名 词 除殿阶陛殿阶Βιβλιοθήκη 与高际两墙之缝 防堤坝
有关 动 词 陟登
队从高处掉下
陨从高处落下 陷自高而入下
ppt课件
16
21
分析字形-邑
郑 郎鲁邑名
国名、邑名
邶 邯郸

有关国邑、 邦 都
行政区域 的名称


五百家
ppt课件
邻五家
買賞贈購
ppt课件
名詞
形容詞
动詞
13
18
分析字形-肉



腐 瘸 胔 形容詞
zī,肉烂 指有關身體
肿 肥 腴 的某些性狀

词汇本义和引申义优秀课件

词汇本义和引申义优秀课件
注意:“基础 义”与“本义” 的区别。
是相对于引申义而言的。
大多数情况下,由本义可引申出多个义项,所
基础义 以可以称本义为基础义(等同)。
有些词的某些义项用得较普遍,比本义的使用 频率要高,成为常用义。由常用义引申别的义项, 这时常用义就等于基础义。
发發 :《说文》:“射发也”本文是射
出箭。 射发
注意字形的变化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说文》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 (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 成“身”字,误。
2.考核文献
斃 “ ”(“毙”的繁体字)字,《说文》作“獘”,
表示向前倒下。《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 毙。”又如《鞌之战》“射其右,毙于车中。”
3 字 本义是生孩子。(〈论
衡〉):妇人疏字者子活。
向 本义为朝北的窗子(〈诗
经.七月>〉: 塞向墐户。
词的本义 ≠ 词的原始意义
词的原始意义是汉语发生时代的意义。语言产生远在文字 产生之前,某些词会存在更为古老的意义,但由于没有文字的 记载或缺少文献上的参证已无从知道。
词的常用义并不一定就是词的本义
醴lǐ :酒一宿孰也。醪láo ,汁滓酒也。 醲nóng ,厚酒也。酤:一曰买酒也。 醇:不浇(薄)酒也。酷kù :酒原味也。 醰tán :酒味苦也。配:酒色也。 醋:客酌主人也。酣:酒乐也。醺:醉也。 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 醫:治病工也,酒所以治病也。
咆、泡、饱、跑、庖、炮、胞、袍等字声符都是 “包”,意符不同。
“斤”《孟子·梁惠王》中有“斧斤以时入山林。”
戒:是个会意字,表示戒备,这就是“戒”的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7.节制、节省 6.节操 1.木节
竹节
5.法度
2.关节 3.节气
4.节奏


《说文· 弓部》“引,开弓也。” 本义:开弓 引申义:延长
《左传· 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引导、带领
《史记· 魏公子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座” 《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引兵”
后退
《战国策· 赵策三》“秦军引而去”
中间 半路拦截 要挟 求得 需要 邀请 重要

要(腰)
简要 约定


东方“故先生立司南以端朝夕” 初“孟春之朝”



朝:早晨(本义) 朝见
朝廷 朝代 潮汛“天下之朝夕可定乎” 日、天“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四)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

词义的引申,通常是由具体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
三、为什么要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引:
开弓(本义)
延长 引导 后退
2.链条式的引申
由甲义引申为乙义,又由乙义引 申为丙义,这样一环套一环的引申。
“要”
“要”是“腰”的古字。
《墨子· 兼爱》“昔楚灵王好士细要。”

“要”
1.中间。《战国策· 秦策》“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 于天下也。” 2.半路拦截。《左传· 襄公三年》“吴人要而击之。” 3.要挟。《论语· 宪问》“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4.求得。《孟子· 公孙丑上》“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 也。” 5.需要(yào)。白居易《红线毯》“地不知寒人要暖, 少夺人衣作地衣。”
词的本义:
词的本来意义,是与该词的书写形 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词的最早意义。

确定本义,对于正确理解字义的发 展变化,即作为造字对象的词的意义在 后来的演变和派生新词等新现象,有很 大帮助。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PPT课件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PPT课件

∵ 鸟=隹
∴ 雁=鴈 雞=鷄 雅=鴉
分析字形-贝
货贝
分析字形-贝部字举例
财货资贿
表示与财
物有关的 贵 贫 贤 贱
意义
買 赏赠购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分析字形-肉



腐 瘸 胔 形容词
zī,肉烂
指有关身体
肿 肥 腴 的某些性状
腹 脚 胸 名词
肩背肾
指头以外的 部位
注:期、朔、朝、朗、朦、胧,从月,不从肉。
分析字形-肉部字
膏:本义是脂肪,肥肉。 臘(腊):本义是岁终祭祀,祭神用肉, 故字从肉。 膳:本义肉食,即是上等饮食。 脩:干肉。《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与修不同,古书常通 假)
分析字形-阝 (左阜右邑)
阜(fù ):
土山
邑:人居住的地方
分析字形-阜
与山 有关
名 词 陵大阜 阳山南
词的本义就是指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本 来意义。因此,词的本义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判 定本义的原则:“字形可考,文献可证”。
引申义就是发展、延伸的意思。词的引申义,就是 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凡属直接派 生引申义的意义我们称之为基础义,它可以是本义, 也可以是本义以外的其它意项。
二、分析本义的方法
分析本义要依据甲 骨文、金文、篆文等 古文字,因为它们离 造字时代更近。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 见指撝(huī),武信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 上下是也。”
分析字形-象
分析字形-斤
本义:砍伐 树木的工具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分析字形-豆
本义:盛食物的器皿,形 似高脚盘

(十三)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十三)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十三)词的本义与引申义词汇(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

词在文献语言里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起点的那个意义。

甲骨文距今不过3000多年历史,人类语言的产生至少有50万年历史。

词的本义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是文献资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最古意义。

探求词的本义的传统方法:因形求义从文字字形确定本义。

训诂学上称之为“形训”。

“鄙”本义的探求,只能通过该字在古书中的用例来考察。

①四鄙之萌人闻之。

——(萌(氓)人:草野之民)边邑。

②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质朴,厚道。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庸俗。

④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贪吝。

⑤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鄙夷,看不起。

①边邑义是本义,其他皆由此引申而来。

(一)因形求义1、探求本义的途径:一是分析字形,推测它作为构形依据的意义;二是考察文献语言用例。

对象形字(包括指事、会意)可直接看它的形体;对形声字,从它的形符中确定词的义类。

向:《说文》:“北出牖也。

”本义:“朝北的窗户。

”文献例证:《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齐民要术》:“闭户塞向,密泥,勿使风入漏气。

”(种植紫草的方法)2、分析字形探求本义应以古文字为据:分析古文字的字形,不是指楷书,更不是今天的简化字。

可行的方式是:小篆能解决的问题,就依据小篆,否则求之于甲骨文、金文。

●例:“关”---“關”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说文》本义:门闩“间”——“閒”月光由两个门扇中照进屋内,表示门缝,“缝隙”是它的本义。

《说文》:“隙也。

从门从月。

”3、“因形求义”例字分析:(1)戒:警也。

从廾持戈,以戒不虞。

《诗经·小雅·采薇》:“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2)叔“九月叔苴”。

(《诗经·七月》)《说文》:“拾也。

从又尗声。

”假借为“叔父”之“叔”。

叔者,少也。

(《白虎通·姓名》)古时兄弟长幼顺序常用“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表示。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课件1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课件1

2 ,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角度分析 (1)由具体到抽象. 由具体到抽象. 纲——本义是"提网的总绳" ——本义是"提网的总绳" 本义是 《尚书盘庚上》:"若纲在网,有条而不紊." 尚书盘庚上》 若纲在网,有条而不紊. 引申为"事物的总要或主体",如"大纲,总纲" 引申为"事物的总要或主体" 大纲,总纲" 《诗经大雅卷阿》:"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诗经大雅卷阿》 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郑玄笺: 纲者能张众目. 郑玄笺:"纲者能张众目." 又由此引申为"国家的法度" 又由此引申为"国家的法度"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之纲绝而维弛." 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之纲绝而维弛.
河——本义专指黄河,《庄子秋水》:"秋水时 ——本义专指黄河, 庄子秋水》 本义专指黄河 百川灌河. 引申为水道总称,泛指各种河流, 至,百川灌河."引申为水道总称,泛指各种河流, 汉书》颜师古注云: 如《汉书》颜师古注云:"冀州凡水大小皆谓之 河." 由实词到虚词. (3)由实词到虚词. 寝衣,长一身有半. 被——《说文》:"被,寝衣,长一身有半." 《说文》 本义是被子. 本义是被子. 引申出"覆盖","泽~后世 " 引申出"覆盖" 又引申为"施加" 天被尔禄. 又引申为"施加", "天被尔禄." 又引申为"遭受" 遭到" 又引申为"遭受","遭到","项王身亦被十余 创." 又引申虚化为介词,用于被动句, 又引申虚化为介词,用于被动句,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 今月十三日, 今月十三日 臣被尚书召问.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四)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第一课时词的本义及其对本义的探求一、本义的概念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是与词形相应的能有文献资料证明的词的最古意义。

二、探求词的本义的意义掌握词的本义就可以提纲挈领,以简驭烦,使纷繁的词义条理清晰,脉络分明,有助于深入领会由本义派生的各引伸义,把握词义系统的全局。

例举“益、及、解”如下:益:《说文》:“饒也。

从水皿。

”甲骨文小篆字形。

象器皿中有水漫出。

从皿,从水。

“水”已隶变。

本义:“溢”的本字。

水漫出(1)水漫出來。

動詞。

《呂氏春秋·察今》:澭水瀑益。

(2)增多,增加。

動詞。

《觸龍說趙太后》:少益嗜食,和于身。

(3)富裕。

形容詞。

《呂氏春秋·貴當》:如此者,其家必日益。

(4)利益、好處。

名詞。

《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

(5)更加。

副詞。

《孟子·粱惠王上》:如水益深,如水益熱。

及:《说文》:逮也。

从又从人。

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

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本义:追赶上,抓住(1)追趕上。

動詞。

《齊晉鞌之戰》:故不能推車而及。

(2)到達。

動詞。

《齊晉鞌之戰》:將及華泉。

(3)到那個時候。

《齊晉鞌之戰》:病未及死,吾子忍之。

(4)趁這個時候。

《觸龍說趙太后》: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5)品行趕得上。

《論語·公冶長》:非爾所及。

(6)涉及。

《論語·公冶長》:言不及義。

(7)與。

連詞。

《鄭伯克段于鄢》:生莊公及共叔段。

解:《说文》:判也。

从刀判牛角。

从刀,从牛,从角。

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

(1)判,剖分也。

《庄子·养生主》:庖丁爲文惠君解牛。

(2)離散也。

《汉书·张耳陈馀传》:恐天下解也。

(3)說也,析言事理也。

《荀子·非十二子》:閉約而無解。

《史記·吕后紀》:君知其解乎?(4)脫也,免除也。

《禮·曲禮》:解屨不敢當階。

(5)開放也。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概要课件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概要课件
一个月叫元月,每年的第一天叫元旦。帝王或
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改位的第一年叫元年。
B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方再引申,即所谓“展转 为他训”。在许多情况下,本义和引申义不是直接 关系,而是间接关系。 朝,本义是早晨(说文:“朝,旦也”)引申为朝 见的“朝”。由朝见再引申为朝廷,由朝廷再引申 为朝代。
引申义有远近之分,离本 义近的叫做近引申,离本义远 的叫远引申。远引申一般是由 近申义再引申的,所以也称为 间接引申,近引申也叫直接引 申。
词义引申的两种基本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 多词义在引申过程中往往是这两种方式的结合。
朝:《说文》:“朝,旦也,”

②拜见
早晨
①朝见—— 朝廷——王—朝 代
③朝向
词义引申的方式-综合式
理:治玉
治理其它 天下太平
理发
道理 纹理 抽象的条理
通顺 通达
• 格:
树木长枝条→ 栅栏→阻止→抵挡→打杀
(本义)
• 二,词的本义也不一定是常用义,同现代汉 语所说的基本意义有区别,特别是那些以假 借方式造成的词更是如此。(例如)
•字
《说文》:“乳也。”
《广雅·释诂》:“生也。”
本义是生孩子,文字的“字”和名字的 “字”都是它的引申义。文字的意义早 已成了“字”的常用意义,“生孩子” 这个意义已经消亡。
•而
《说文》:“颊毛也”。
④醇厚
①厚度大
积土多
③厚道
②重深
节制 节操
礼节
关节
层叠
節:
竹節
法度
节气 节奏
返回本章目录

赤子 赤发 红色
炎热

赤道 赤方
赤: 大火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精选课件
22
词义的引申往往要与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 相联系。
如“下风”,本是指风向的下方,古代 引申指地位低下的。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孙子兵 法》)
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 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左传·僖 公十五年》)
精选课件
2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⑥气节、节操(用于道德)
⑦礼节(用于社会)
⑧节约(用于用度)
⑨旌节、节杖(用于外交)
“节”的引申是根据“竹节”的特点而来
的。
精选课件
8
可以表示为: 连接(引申为事物的连接处):②木节、 草节③关节
① 分段(引申为事物的分段处):④季节 ⑤节奏
制约(引申为约束等意思):⑥气节 ⑦礼节⑧节约⑨旌节、节杖
聊城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学课件
授课教师:刘济芳
精选课件
1
词义的引申 一、 词义引申方式及规律 二、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
精选课件
2
一、 词义引申方式及规律
(一)词义引申方式 1、连锁式引申:
要:金文作 、 ,《说文》:“要,身中也。” ①昔楚灵王好细要。(《墨子·经说》) ②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左传·襄公三年》) ③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精选课件
21
词义引申与词性变化
词义的引申,除了意义的延伸以外,还常 常引起词性的变化。它们的词义甚至词性变 化了,但是意义仍然存在可以得到说明的联 系。
如: 齿:1、谚所谓“辐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
2、巫医药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韩愈《师说》
又如《说文段注》:“种”下曰:“种者,以 谷播于土,因之名谷可种者曰种。”

8第七章词的本义和引申义PPT课件

8第七章词的本义和引申义PPT课件
元:由“人首”引申为其它事物之首。如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叫 元首,一军之首,即统帅全军的主帅称元帅,在政界资格老的叫 元老,考进士取得第一名的人叫状元。坏人头子叫元凶。“元” 用在时间上引申为“第一”,每年的第一个月叫元月,每年的第 一天叫元旦。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改位的第一年叫元年。
2021/3/10
指事字,本:甲文字形为 必复生。树根,本义。 会意字,粪:甲文字形为 则郊草不芸。 扫除,本义。 形声字,诛:从言,朱声。 于予与何诛?责备,本义。
,伐木不自其本, ,堂上不粪,
2021/3/10
6
又如:

像十字路口之行 (háng),本
义是道路。(《诗经.七月》):女执懿筐,
遵彼微行(小路)。

因而,识别本义就要借助于 字形的分析。而分析字形又 必须以“六书”为依据,而 又以前四者为主要依据。在 以形索义的时候,对纯表意 字(象形,指事,会意)可 以直接看它的形体,对形声 字,只能从它的形符中确定 词的义类。也可以帮助我们 判断词的本义。
5
象形字,水:甲文字形为 巫峡。古指河流,本义。
,江水又东,迳
本义Hale Waihona Puke 直接引申义间接引申义
2021/3/10
12
(二)引申义的种类
从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来看,可分为两类:
A直接引申;B间接引申;(参见郭锡良教材)
A、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如“月”*本义 是月亮,人们根据月亮运行的明晦圆缺这种周期现象,把从半月 至晦称为一月,因此“月”字产生了表时间的意义。
1 分析字形,以形索义(主要根据《说文解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因为汉字是据义构形的,与字形 相应的字义,一定在汉字产生前就有了,人们采用这 个义来据以造字,造字时义寄于形,形体结构同意义 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当字的早期形体,为探求词 的本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如何确定词的本义
• 1、分析字形、文献印证。如“题”有“头额” 义。
• 2、依据《说文》。如:“表,上衣 也。”“引,开弓也。” • 3、归纳文献用例。如“已”有“停止”义。
• 4、本义是词的所有义项中表示个别的或最具 体的意义。如:“缘”的本义是“衣边”; “赋”的本义是“赋税”;“演”的本义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长流”。
古代汉语词汇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
(一)词的本义、字的本义、词的基本义
词的本义:是汉字记录的古代文献材料所体现 出来的词的最早意义。(从词汇学角度) 字的本义:是汉字形体结构所反映出来的造字 之初的意义。(从文字学角度) 词的本义:是汉字记录的古代文献材料所体现 出来的词的最早意义。(从词义产生角度) 词的基本义:是词在一定时期内最基本、最常 用的意义。(从词义使用角度)
二、词的引申义
(一)本义是引申义的核心。
一个词的所有意义不是一盘散沙,它们之间存 在着各种联系,这种联系的核心,就是本义及其具 有的特点。 例1:朝:早晨——早上省视君主、父母—— 朝见、朝拜——朝廷——朝代 例2:信,本义为“言语真实”,直接引申出 “对人真诚”“确实”“相信”“凭证”等义; “凭证”义——信使——音讯——书信。
(二)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即由 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如“涉:趟水过河— —过河——行走”;又如:“匠”由专指 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 由具体到抽象,如“权:黄桦木—— 秤锤——权力”;又如:“術”、“道” 均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
(三)假借义与本义无关
如“纪”有“记”义,但“记”义与“纪” 的本义无关。
(四)分析词义引申系列的意义
现代汉语中也存在词义引申,但引申义为 我们熟知,所以不用专门分析。分析一个词词义 引申的系列,是由古代汉语词义的特殊性决定的, 其意义有: 1、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如“绥”: 车中把——使人安定——安抚。
2、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掌握多义词的词义。 如“纪”:①丝的头绪;②法度、准则;③治 理、管理;④记年单位;⑤古书纪传体史书中 记述帝王历史的部分;⑥通“记”。 3、有助于我们确认词在上下文中的具体意 义。如《论衡·难岁》:“积分为日。累日为 月,连月为时,纪时为岁。” 通过以上“2”的 分析,结合上下文,知“纪”在此处是“积累” 义。 4、有助于我们辨析近义词间的异同。如 “冕(帝王戴)、冠(成年人或做官人戴)、 弁(武官戴)、巾(百姓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