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李德裕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李德裕诗鉴赏》文本素材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李德裕诗鉴赏》文本素材

李德裕诗鉴赏生平简介李德裕〔787—850〕,中唐著名政治家。

武宗时期当政,力削蕃镇,政绩斐然。

武宗去世后,白敏中一派得势,德裕遂贬死海南。

长安秋夜李德裕内官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李德裕诗鉴赏李德裕是唐武宗会昌年间名相,为政六年,内制宦官,外平幽燕,定回鹘,平泽潞,有重大政治建树,曾被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

在唐朝那个诗的时代,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

这首《长安秋夜》颇具特色,它如同一那么宰辅日记,反映着他日理万机的从政生活中的一个片断。

中晚唐时,强藩割据,天下纷扰。

李德裕坚决主张讨伐叛镇,为武宗所信用,官拜太尉,总理戎机。

“内官传诏问戎机〞,表面看不过从容叙事。

但读来却感觉到一种非凡的襟抱、气概。

因为这经历,这口气,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有的。

大厦之将倾,全仗栋梁的扶持,关系非轻。

一“传〞一“问〞,反映出皇帝的殷切期望和高度信任,也间接透示出人物的身份。

作为首辅大臣,肩负重任,不免特别操劳,忘食废寝更是在所难免。

“载笔金銮夜始归〞,一个“始〞字,感慨系之。

句中特意提到的“笔〞,那决不是一般的“管城子〞,它草就的每一笔都将举足轻重。

“载笔〞云云,口气是亲切的。

写到“金銮〞,这决非对显达的夸耀,而是流露出一种“居庙堂之高〞者重大的责任感。

在朝堂上,决策终于拟定,他如释重负,退朝回马。

当来到首都的大道上,已夜深人定,偌大长安城,坊里寂然无声,人们都沉入了梦乡。

月色撒在长安道上,更给一片和平静谧的境界增添了诗意。

面对“万户千门皆寂寂〞,他也许感到一阵轻快;同时又未尝不意识到这和平景象要靠政治统一、社会安定来维持。

骑在马上,心关“万户千门〞。

一方面是万家“皆寂寂〞〔显言〕;一方面那么是一己之不眠〔隐言〕,对照之中,间接表现出一种政治家的博大情怀。

秋夜,是下露的时候了。

他假设是从皇城回到宅邸所在的安邑坊,那是有一段路程的。

他感到了凉意;不知什么时候朝服上已经缀上亮晶晶的露珠了。

【诗歌鉴赏】新旧唐书李德裕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新旧唐书李德裕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新旧唐书?李德裕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李德裕传原文李德裕,字文饶,赵郡人。

祖栖筠,御史大夫。

父吉甫,赵国忠公,元和初宰相。

祖、父自有传。

德裕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西汉书》、《左氏春秋》。

耻与诸生同乡赋,不喜科试。

年才及冠,志业大成。

贞元中,以父谴逐蛮方,随侍左右,不求仕进。

元和初,以父再秉国钧,避嫌不仕台省,累辟诸府从事。

十一年,张弘靖罢相,镇太原,辟为掌书记。

由大理评事得殿中侍御史。

十四年府罢,从弘靖入朝,真拜监察御史。

明年正月,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学士。

帝在东宫,素闻吉甫之名,既见德裕,尤重之。

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

是月,召对思政殿,赐金紫之服。

逾月,改屯田员外郎。

穆宗不持政道,多所恩贷,戚里诸亲,邪谋请谒;传导中人之旨,与权臣往来,德裕嫉之。

长庆元年正月,上疏论之曰:"伏见国朝故事,驸马缘是亲密,不合与朝廷要官往来。

玄宗开元中,禁止尤切。

访闻近日驸马辄至宰相及要官私第,此辈无他才伎可以延接,唯是泄漏禁密;交通中外,群情所知,以为甚弊。

其朝官素是杂流,则不妨来往。

若职在清列,岂可知闻?伏乞宣示宰臣,其驸马诸亲,今后公事即于中书见宰相,请不令诣私第。

"上然之。

寻转考功郎中、知制诰。

二年二月,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

初,吉甫在相位时,牛僧孺、李宗闵应制举直言极谏科。

二人对诏,深诋时政之失,吉甫泣诉于上前。

由是,考策官皆贬,事在《李宗闵传》。

元和初,用兵伐叛,始于杜黄裳诛蜀。

吉甫经画,欲定两河,方欲出师而卒。

继之元衡、裴度。

而韦贯之、李逢吉沮议,深以用兵为非。

而韦、李相次罢相,故逢吉常怒吉甫、裴度。

而德裕于元和时,久之不调,而逢吉、僧孺、宗闵以私怨恒排摈之。

时德裕与李绅、元稹俱在翰林,以学识才名相类,情颇款密。

而逢吉之党深恶之。

其月,罢学士,出为御史中丞。

其元稹自禁中出,拜工部侍郎、平章事。

三月,辈度自太原复辅政。

是月,李逢吉亦自襄阳入朝,乃密赂纤人,构成于方狱。

次柳氏旧闻-唐-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唐-李德裕

玄宗初即位,体貌大臣,宾礼故老,尤注意于姚崇、宋璟,引见便殿,皆为之兴,去则临轩以送。其他宰臣,优宠莫及。至李林甫以宗室近属,上所援用,恩意甚厚,而礼遇渐轻。及姚崇为相,尝于上前请序进郎吏,上顾视殿宇不答,崇再三言之,冀上少售,而卒不对。崇益恐,趋出。高力士奏曰:"陛下初承鸿业,宰臣请事,即当面言可否。而崇言之,陛下不视,臣恐宰臣必大惧。"上曰: "朕既任崇以庶政,事之大者当白奏,朕与之共决;如郎署吏秩甚卑,崇独不能决,而重烦吾耶?"崇至中书,方悸不自安,会力士宣事,因为言上意,崇且解且喜。朝廷闻者,皆以上有人君之大度,得任人之道焉。
魏知古起诸吏,为姚崇引用,及同升也,崇颇轻之。无何,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士事,以吏部尚书宋门下过官。知古心衔之,思有以中之者。时崇二子并分曹洛邑,会知古至,恃其家君,或招顾请托。知古归,悉以上闻。它日,主召崇,从容谓曰:"卿子才乎皆何官也又安在?"崇揣知上意,因奏云: "臣有三子,两人皆分司东都矣。其为人欲而寡慎,是必以事干知古。然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丞相子重言之,欲微动崇,而意崇私其子,或为之隐。及闻崇所奏,大喜,且曰:"卿安从知之?"崇曰:"知古微时,是臣之所慰荐,以至荣达。臣之子愚,谓知古见德,必容其非,故必干之。"上于是明崇不私其子之过,而薄知古之负崇也。上欲斥之,崇为之请曰:"臣有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特原之,臣为幸大矣。而犹为臣逐知古,海内臣庶必以陛下为私臣矣,非所以俾元化也。"上久乃许之。翌日,以知古为工部尚书,罢知政事。
玄宗好神仙,往往诏郡国征奇异士。有张果者,则天时闻其名,不能致。上亟召之,乃与使偕至。其所为,变怪不测。又有刑和璞者,善算心术视人,投算而能究知善恶夭寿。上使算果,懵然莫知其甲子。又有师夜光者,善视鬼,后召果与坐,密令夜光视之。夜光进曰:"果今安在臣愿得见之。"而果坐于上前久矣,夜光终莫能见。上谓力士曰:"吾闻奇士至人,外物不足以败其中,试饮以堇汁,无苦者乃真奇士也。"会天寒甚,使以汁进果。果遂饮,尽三卮,醇然如醉者,顾曰:"非佳酒也。"乃寝。顷之,取镜视其齿,已尽焦且黧矣。命左右取铁如意以击齿,尽堕,而藏之于带。乃于怀中出神药,色微红,傅于堕齿穴中。复寝。久之视镜,齿皆生矣,而粲然洁白,上方信其不诬也。

【唐朝历史】李德裕主持下的唐朝与回鹘的最后一战

【唐朝历史】李德裕主持下的唐朝与回鹘的最后一战

【唐朝历史】李德裕主持下的唐朝与回鹘的最后一战,关于唐朝与回鹘的最后一战,《旧唐书?李德裕传》这样说道:皇上令宰相李德裕草诏,指挥大将刘沔、石雄急击乌介可汗于杀胡山,大败之,迎太和公主还宫。

20年前。

穆宗初立(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回鹘的崇德可汗派人来唐朝迎娶太和公主,用骏马两万匹、骆驼千匹为聘礼。

太和公主是穆宗之妹,也是最后一位和亲的唐朝公主。

她嫁过去才三年,崇德可汗死了。

根据回鹘的风俗,公主又先后成为彰信可汗和特勒可汗的妻子。

公主在塞北大漠度过了将近20个春秋。

曾经称雄一时的回鹘,此时已经如长河落日,渐渐沉沦。

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鹘为黠戛斯所败,牙帐斡耳朵八里被侵占。

那一年的冬天,风雪交加,牛马僵毙,强盛的回鹘汗国竟然转瞬崩溃。

回鹘十五部迁往西方的葛逻禄,可汗牙部十三姓奉乌介特勤为可汗,南下河套地区,要求内附。

击败回鹘人后,黠戛斯俘虏了太和公主。

不过,因为骄傲的黠戛斯人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裔,与李氏唐室本为一家,遂派使臣将公主送回长安。

中途,乌介可汗派人截下公主的毡车,如获至宝,向长安索要粮食,因为他手中有大唐的公主。

此时,文宗病死,武宗即位。

他召集群臣商议。

宰相李德裕说:“安史之乱时,回鹘为本朝立下大功。

今日他们国破家亡,穷途来归,当济以粮草,徐观其变。

”武宗深以为然,借乌介可汗米三万石。

俄而,乌介可汗度过饥困,野心渐起,率众进逼雁北的朔州、云州一带。

李德裕以河东节度使的名义,起草了一封书信,寄给乌介可汗。

在信中,他给乌介可汗指明两条路:一条道路是重返斡耳朵八里,和黠戛斯一争长短;第二条道路是效法汉朝的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来京城拜见天子,彻底归顺。

如果两条路回鹘人都不走,还有一条道路??死路。

谁将为李德裕完成这雷霆一击?《旧唐书》的答案是:“孰称善将?刘沔、石雄。

”刘沔年少时,是名将李光颜的帐中亲将。

元和末,李光颜率军征讨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用刘沔为先锋。

吴元济有一支“骡子军”,最为劲悍。

文言文阅读《旧唐书李德裕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旧唐书李德裕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德裕,字文饶,赵郡人。

德裕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年才及冠..,志业大成。

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学士,尤重之。

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

召对思政殿,赐金紫之服。

戚里诸亲,与权臣往来,德裕嫉之,上疏论之曰:“伏见国朝故事驸马缘是亲密不合与朝廷要官往来访闻近日驸马辄至宰相及要官私第唯是泄漏禁密交通中外群情所知以为甚弊伏乞宣示宰臣,其驸马诸亲,今后公事即于中书..见宰相,请不令诣私第。

”元和时,出德裕为浙西观察使。

润州承王国清兵乱之后,财用殚竭。

德裕俭于自奉,留州所得,尽以赡军,虽施与不丰,将卒无怨。

诏浙西造银妆具二十事进内。

德裕奏曰:“臣伏准今年赦文,常贡之外,不令进献。

上弘俭约之德,下敷恻悯之心。

”时准赦不许进献。

逾月之后,征贡之使,道路相继。

故德裕因诉而讽之。

事奏,不报。

敬宗疏远贤能,昵比群小。

德裕倾心王室,遣使献《丹扆箴》六首。

帝虽不能尽用其言,命学士韦处厚殷勤答诏,颇嘉纳其心焉。

文宗即位,以德裕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

德裕乃复葺关防,缮完兵守。

吐蕃维州守将悉怛谋请以城降。

时牛僧孺言新与吐蕃结盟,不宜败约,乃诏德裕却送悉怛谋一部之人还维州。

监军王践言入朝,言悉怛谋缚送以快戎心。

上颇尤僧孺。

泽潞节度使刘从谏卒,其侄稹擅总留后,三军请降旄钺。

德裕曰:“泽潞国家内地,不同河朔。

前后命帅,皆用儒臣。

若不加讨伐,则藩镇..相效,自兹威令去矣!”初议出兵,朝官上疏相继,许之继袭,而宰臣四人,亦有以出师非便者。

以至平殄,皆如其算。

五年,武宗上徽号后,累表乞骸..,不许。

(节选自《旧唐书·李德裕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伏见国朝故事/驸马缘是亲密/不合与朝廷要官往来/访闻近日驸马辄至宰相及要官私第/唯是泄漏禁密/交通中外/群情所知/以为甚弊/B.伏见国朝故事/驸马缘是亲密/不合与朝廷要官往来访闻/近日驸马辄至宰相及要官私第/唯是泄漏禁密/交通中外/群情所知/以为甚弊/C.伏见国朝故事/驸马缘是亲密/不合与朝廷要官往来/访闻近日驸马辄至宰相及要官/私第唯是泄漏禁密/交通中外/群情所知/以为甚弊/D.伏见国朝故事/驸马缘是亲密/不合与朝廷要官往来访闻/近日驸马辄至宰相及要官/私第唯是泄漏禁密/交通中外/群情所知/以为甚弊/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 分)A.及冠称男子满二十岁,古代男子满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的礼节,表示已到了成人的年龄。

智囊赋并序【唐】李德裕篇

智囊赋并序【唐】李德裕篇
• 馀尝感汉晁错、魏桓范,皆号为智囊,不能全身,竟罹大患。扬子称:“或 问多以智杀身,雄对曰:皋陶以其智为帝谟,箕子以其智为武王陈《洪范》, 杀身者远矣。”馀久欲赋之,比属逾纪总戎,愿言不暇。今俟罪江徼,徨 岁深,筐箧之中,黄籍皆阙,聊以所记古今兴败,粗成此赋。 夫天之清气为人,而人之清气为智。苟虚心而冲用,必穷神而索至。况 恬养以保身,岂忧患之能累。何兴败之相诡,乃躁静而殊致。或明远而无疵, 或驰骛而役思。故由於彼而入圣门,出於此而争利器。若乃淡然元默,应变 无方。韬随和而不耀,匣干越而宝藏。虽不止如炙果,犹渊然如括囊。君 子所以有斯号乾,盖欲保无咎於末光。夫智可以养生,乃能周物。道无夷险, 用有工拙。得於身也,祭以免而荀以全;失於邦也,臧不容而汤不没。彼前 轨之昭然,曾未戒於危辙。嗟乎!水济舟以致远,亦覆舟於畏途。智排患以 解纷,亦有患於不虞。将不殆於无涯,信莫尚於冥枢。或有好学务敏,择仁 乃庐。斯先哲之所履,亦庶几於不渝。然则天智闲闲,不婴世故。举始终而 於入,先奔沉而预虑。或卫足之无术,故离形而尽去。吕易宗於奇货,疾知 来於武库。虽乘势与亿中,非淑人之所务。鸱夷子喟然叹曰:昔我经世,徒 闻智忧。索遗珠而不得,复明烛其焉求。与万物而道夭,又何谟於大猷。今 我所谓智者,乘五湖之浩荡,永终老於扁舟。

文言文阅读《旧唐书李德裕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旧唐书李德裕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德裕,宇文饶,赵郡人。

父吉甫,元和初宰相。

德裕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西汉书》《左氏春秋》。

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学士。

帝在东宫,素闻吉甫之名,既见徳裕,尤重之。

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

穆宗不持政道,多所恩贷。

戚里诸亲,邪谋请谒,传导中人之旨,与权臣往来,德裕嫉之。

上疏论之曰:“访闻近日驸马辄至宰相及要官私第,此辈无他才伎可以延接,唯是泄漏禁密,交通中外,群情所知,以为甚弊。

伏乞宣示宰臣,其驸马诸亲,今后公事即于中书..见宰相,请不令诣私第。

”上然之。

长庆二年九月,调出任浙西观察使。

江、岭之间信巫祝,惑鬼怪,有父母兄弟厉疾者,举室弃之而去。

德裕欲变其风,择乡人之有识者,谕之以言,绳之以法。

数年之间,弊风顿革。

属郡祠庙,按方志前代名臣贤后则祠之。

四郡之内,除淫祠一千一十所。

又罢私邑山房一千四百六十,以清寇盗。

人乐其政,优诏嘉之。

武宗即位,召德裕于淮南,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会昌三年,泽潞节度使刘从谏卒,军人以其侄稹擅总留后,三军请降旄钺①。

帝与宰臣议可否,德裕曰:“若不加讨伐,何以号令四方?若授之,则藩镇相效,自兹威令去矣!”帝曰:“卿算用兵必克否?”对曰:“刘稹所恃者,河朔..三镇耳。

但得魏镇②不与稹同,破之必矣。

请遣重臣一人传达圣旨言泽潞命帅不同三镇自艰难已来列圣皆许三镇嗣袭已成故事今国家欲加兵诛稹禁军不欲出山东其山东三州,委镇魏出兵攻取。

”上然之。

何弘敬、王元逵承诏,耸然从命。

及弘敬、元逵收邢、洺、磁三州,稹党遂离,以至平殄,皆如其算。

(节选自《旧唐书·李德裕传》)【注】①旄钺,即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

请求赐予军权即请求其继任节度使。

②魏镇:指魏博和镇冀两个藩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请遣重臣一人/传达圣旨/言泽潞命帅不同/三镇自艰难已来/列圣皆许三镇嗣袭/已成故事/今国家欲加兵诛稹/禁军不欲出山东/B.请遣重臣一人/传达圣旨/言泽潞命帅/不同三镇/自艰难已来/列圣皆许三镇嗣袭/已成故事/今国家欲加兵诛稹/禁军不欲出山东/C.请遣重臣一人/传达圣旨/言泽潞命帅不同/三镇自艰难已来/列圣皆许/三镇嗣袭已成故事/今国家欲加兵诛稹/禁军不欲出山东/D.请遣重臣一人/传达圣旨/言泽潞命帅/不同三镇/自艰难已来/列圣皆许/三镇嗣袭已成故事/今国家欲加兵诛稹/禁军不欲出山东/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穆宗,庙号。

《新唐书·李德裕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李德裕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李德裕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李德裕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李德裕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李德裕,字文饶。

穆宗即位,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赉奖优华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请丐挟宦人诇禁中语关托大臣。

德裕建言:“旧制,驸马都尉与要官禁不往来,今乃公至宰相及大臣私第,请白事宰相者,无辄诣第。

”帝然之。

未几,授御史中丞。

牛僧孺入相,出德裕为浙西观察使。

文宗召拜兵部侍郎。

裴度荐德裕材堪宰相,而李宗闵以中人助,先秉政,且得君,出德裕为郑滑节度使。

凡德裕所善,悉逐之。

逾年,徙剑南西川。

初,蜀自南诏入寇,民失职,无聊生。

德裕至,乃建筹边楼,请甲人于安定,弓人于河中,弩人于浙西,由是蜀之器械皆犀锐。

率户二百取一人,使习战,贷勿事,缓则农,急则战,谓之“雄边子弟”,凡十一军。

又筑城以厄吐蕃,复关以夺蛮险。

岁运内粟分饷诸戍,远民乃安。

于是二边浸惧,南诏请还所俘掠四千人,吐蕃以城宾服。

武宗会昌二年,泽潞节度刘从谏死,其从子稹擅留事,以邀节度。

德裕建遣讨之。

会横水戍兵叛,入太原,逐其帅,奉裨将杨弁主留事。

方是时,稹未下,朝廷益为忧。

德裕即奏:“弁贱伍,不可赦。

如力不足,请舍稹而诛弁。

”其后弁见斩,献首京师。

诸道兵出境,皆仰给度支,德裕忧多迁延以困国力。

因请敕诸将,令直取州,勿攻县。

未几,郭谊持稹首降。

帝问:“何以处谊?”德裕曰:“贷之无以惩恶。

”尽取尝为稹用者,悉诛之。

策功拜太尉,进封卫国公。

德裕性孤峭,明辩有风采,善为文章,虽至大位,犹不去书,常以经纶天下自为,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是时王室几中兴。

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新唐书李德裕传》,有删改) 译文:李德裕,字文饶。

穆宗即位,凡是用来号令的法律条文都经过他亲手书写,皇帝多次召见他,对他的奖励很优厚。

皇帝在政事方面懈怠荒废,所以皇亲国戚大多有所请求,挟制宦官刺探宫中话语,让大臣代人陈说请托做某些事。

李德裕进言说:“按以前法令规定,驸马都尉与重要官员禁止互相交往。

《新唐书·李德裕传》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新唐书·李德裕传》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新唐书·李德裕传》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李德裕,字文饶。

少力于学,既冠,卓荦有大节。

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荫补校书郎。

河东张弘靖辟为掌书记。

府罢,召拜监察御史。

时亳州浮屠诡言水可愈疾,号曰“圣水”,转相流闻,南方之人,率十户僦一人使往汲。

而水斗三十千,取者益它汲,转鬻于道,互相欺?,往者日数十百人。

德裕严勒津逻捕绝之。

逾年,徙剑南西川。

蜀人多鬻女为人妾,德裕为著科约:凡十三而上,执三年劳;下者,五岁;及期则归之父母。

毁属下浮屠私庐数千,以地予农。

蜀先主祠旁有猱村,其民剔发若浮屠者,畜妻子自如,德裕下令禁止。

蜀风大变。

帝尝疑杨嗣复、李珏顾望不忠,遣使杀之。

德裕知帝*刚而果于断,即率三宰相见延英,呜咽流涕曰:“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

”帝不许,德裕伏不起。

帝曰:“为公等赦之。

”德裕降拜升坐。

帝曰:“如令谏官论争,虽千疏,我不赦。

”德裕重拜。

因追还使者,嗣复等乃免。

寻册拜司空。

又尝谓:“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简冗官,诚治本也。

”乃请罢郡县吏凡二千余员,衣冠去者皆怨。

时天下已平,数上疏乞骸骨,皆不许。

当国凡六年,方用兵时,决策制胜,它相无与,故威名独重于时。

德裕*孤峭,明辩有风采,善为文章。

虽至大位,犹不去书。

其谋议援古为质,常以经纶天下自为,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是时王室几中兴。

(节选自《新唐书·李德裕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取者益它汲益:添加b.德裕严勒津逻捕绝之勒:逼迫c.德裕为著科约著:明确规定d.执三年劳执:从事,做5.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b.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c.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d.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德裕有个*,为官不为谣言所惑。

会昌一品集(赋)【唐·李德裕】

会昌一品集(赋)【唐·李德裕】

会昌一品集(赋)【唐·李德裕】●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李德裕(一)德裕字文饶,赵郡人,宰相吉甫子。

文宗朝拜兵部尚书,以本官同平章事,封赞皇伯,为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罢为兴元节度使,徙镇海军。

武宗立,召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左仆射,守司徒,进太尉,封卫国公。

宣宗立,以太子少保公司东都,再贬潮州司马,又贬崖州司马。

卒年六十三。

○黄冶赋(并序)蜀道有青城峨眉山,皆隐沦所托。

辛亥岁,有以铸金术干馀者。

窃叹刘向累世懿德,为汉儒宗,其所述作,根於圣道,犹爱信鸿宝,几婴时﹃,况流俗之士,能无惑於此乎?因作赋以正之。

汉武帝遭世承平,百蛮以宁。

自谓德成尧禹,功高汤武。

闻升龙於鼎湖,乃甘心於斯语。

有方士李少君,谲诈丕诞,乘邪进取。

盛称化丹砂为黄金,可以登青霄而轻举。

时董大夫侍侧,帝曰:“子知其术乎?”仲舒进曰:“臣惟闻天地变化,圣人范。

方士之言,臣以为谄。

至如圆方为炉,造化为冶,鼓风为橐,炽阳为火。

元黄之气,和粹,禀而生者,为仁为智。

是以生宝实繁,终古不匮。

天地之范鼓铸也如是。

及夫尧舜之化,大道为炉,中和为冶,声教为橐,文明为火。

以法天为造,以得贤为宝。

是以得其鸿名,後天难老。

至於仲尼无位,大莫能致。

犹铸颜与冉,底於极智。

圣人之铸也取类。

若乃不务德业,营信秘。

祈年永久,以极嗜欲。

斯则不由於正道,无益於景福。

”帝曰善,乃罢方士而去之。

故得汉道隆盛,令名不亏。

○画桐花凤扇赋(并序)成都夹岷江,矶岸多植紫桐。

每至暮春,有灵禽五色,小於元鸟,来集桐花,以饮朝露。

及华落,则烟飞雨散,不知其所往。

有名工绘於素扇以赍稚子,馀因作小赋书於扇上。

桐始华兮绿江曙,粲鲜葩兮泫朝露。

树煜煜兮霞舒,鸟烂烂兮星布。

彼嘉桐兮贞且猗,当暮春兮发英蕤。

岂鸩雏之珍族,又栖托乎琼枝。

被零露兮甘且白,涵晓月兮洒鲜泽。

岂青鸟之灵俦,常饮吮乎玉液。

有嘉谷而不啄,有乔松而不适。

独美露而爱桐,非人间之羽翮。

逮花落而春归,忽雨散而川寂。

怅丹穴之何远,想瑶池而已隔。

《李德裕年谱》校注

《李德裕年谱》校注
Li Deyu Chronicle kept a general record of deeds of Li Deyu and his father, important event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royal court on a yearly basis, Pan Town movements, political achievements of successive prime ministers and the like in chronological order from the Zhenyuan three years (787) when Li Deyu was born to Dazhong three years (849) when Li Deyu died in Zhuya County. The Chronicle did not include the epitaph Li Deyu wrote for his wife, Lady Liu. You Shou singled out the inconsistent parts in Book of Tang, New Book of Tang and History as A Mirror and made his own textual research. The argumentative writing in the Chronicle can be summarized into three aspects which are Li Deyu biography, Li Jipu biography and Yian Queen Mother Guo.
KeyWords: Li Deyu; Collation; Annotation

欹器赋并序【唐】李德裕篇

欹器赋并序【唐】李德裕篇
欹器赋并序【唐】李德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癸丑岁,馀时在中枢,丞相路公见遗欹器。赠以古人之物,永怀君子之心,尝 欲报以词赋,属力小(一作少)任重,朝夕踞,固未暇於体物。今者公已殁世 : 昔周道砥平,既安且宁。赫赫公旦,配德阿衡。谓难守者成,难持者盈。 始作兹器,告於神明。至仲尼宪文武之道,思周公之德。入太庙而观器,睹( 一作见)遗法而叹息。且曰:“月满而亏,日中(一作盈)则昃。”彼天道而 常然,欲久盛而焉得。乃沃水於器,微(一作俯)察要终。挹彼注兹,受(一 作授)之若冲。虚则О ,似君子之困蒙;中则端平,若君子之中庸。既满则 跌(一作满则倾跌),霆浪电发。器如坻ㄨ,水若河决。非神鼎之自盈,异衢 樽之不竭。盖欲表人道之隆替,明百事之有节。然兹器也,不以中而自藏,不 动乃思於谦受。颜既复而不远,惠屡黜而何咎。知任重之必及,悟物盈之难久 。虽神道之无形,常参然於前後。昔与君子,同秉国钧。公得之为贤相,馀失 之为放臣。睹遗物之犹在,怀旧好而悲辛。思欲克己以复礼,永报德於仁人。

唐朝宰相李德裕的轶事典故

唐朝宰相李德裕的轶事典故

唐朝宰相李德裕的轶事典故唐朝宰相李德裕的轶事典故李德裕是唐朝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从小便语出惊人,文采不凡,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

轶事典故语惭武相李德裕幼年时便姿质不凡,唐宪宗对他非常赞赏,常把他抱坐在膝上,李吉甫也常在同僚面前称赞儿子的敏辩。

宰相武元衡召见李德裕,问道:“你在家都看些什么书?”想借此试探他的志向,李德裕却缄默不言。

次日,武元衡将此事告诉李吉甫,嘲笑不已。

李吉甫回家责备李德裕,李德裕答道:“武公身为宰相,不问治国之道,却问我所读何书,这是成均、礼部该管的事。

武公所问不当,我因而不答。

”武元衡得知,不禁大惭。

翰林三俊李德裕早年担任翰林学士时,与同院的李绅、元稹交情深厚。

三人都以文才著称,被时人称为“三俊”。

丹扆六箴唐敬宗少年继位,游幸无常,荒废朝政,李德裕特进献《丹扆六箴》。

《丹扆六箴》分为:《宵衣箴》,规劝敬宗勤政爱民,上朝不要太少太晚。

《正服箴》,规劝敬宗遵循法度,服饰不要杂乱而不合制度。

《罢献箴》,规劝敬宗禁止各地奉献,不要向地方征求珍宝古玩。

《纳诲箴》,规劝敬宗虚心纳谏,不要侮弄和抛弃百官的忠直上言。

《辨邪箴》,规劝敬宗辨别忠正奸邪,不要信用小人。

《防微箴》,规劝敬宗提高警惕,不要轻率外出游玩。

六篇箴文都是在讽谏唐敬宗。

敬宗虽未完全采纳李德裕的意见,仍命韦处厚草诏,嘉许李德裕。

智破妖言宝历年间,亳州一带传说出产圣水,患病之人喝下便能痊愈。

自洛阳到江西等数十郡,百姓都争相捐钱取水,使其获利上千万钱。

消息传来传去,越渲染越跟真的一样。

李德裕这时正镇守浙西,便在大市场召集百姓,命人用锅装满圣水,并放五斤猪肉进去煮。

他道:“如果真是圣水,猪肉应该不起任何变化。

”不久,猪肉都被煮烂。

从此人心稍定,妖言随即平息。

反对李训唐文宗欲任命李训为谏官,安置在翰林院。

李德裕反对道:“李仲言(李训本名)过去所为,我想陛下都知道,这种人怎能安置在身边。

唐朝后期李德裕传

唐朝后期李德裕传

唐朝后期李德裕传高门弟子,门荫入仕李德裕(787—850)字文饶,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

出身于山东世家大族,其宗族“冠内廷者两代,袭侯伯者六朝”。

祖父李栖筠,德宗朝官至御史大夫。

父吉甫,宪宗朝两任宰相,极力赞助宪宗削藩,封赵国公,赠官司空,谥曰忠懿。

李德裕从小就胸怀大志,苦心攻读经史,尤其精通《汉书》和《左氏春秋》。

他聪敏过人,很受宪宗喜爱。

一次宰相武元衡问他在家喜欢读什么书,他却缄默不言。

李吉甫知道此事后,责问他为何不回答,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武公身为宰相,不问理国家调阴阳,而问所嗜书,其言不当,所以不应。

”②大家听到此事后,无不称奇。

李德裕写得一手好文章,但却不乐意参加科举考试。

父亲劝勉他应试,他却说:“好骡马不入行。

”①似不屑与士子同流。

后来遂以门荫入仕,补官校书郎。

当时因父任宰辅,为了避嫌,他不在台省任职,几次被辟为诸府幕僚。

元和十一年(816),张弘靖罢相出镇太原,辟李德裕为掌书记。

三年之后,李德裕又随张弘靖入朝,任监察御史。

元和十五年(820),穆宗即位后,李德裕被召入翰林院充学士,朝廷的诏制典册,大多出自他的手笔。

在思政殿召对时,被赐以金紫之服,不久改任屯田员外郎。

唐穆宗不持政道,亲戚多所请托,干涉朝政。

长庆元年(821)正月,李德裕上疏说:过去规定,驸马不与朝廷要官相来往,玄宗开元年间禁止尤严。

近日驸马常至宰相与要官私第,有时泄露机密,交结内外,这是很大的弊病。

“伏乞宣示宰臣,其驸马诸亲,今后公事即于中书见宰相,请不令诣私第。

”李德裕的上疏切中时弊,得到了穆宗的赞同。

不久,李德裕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

翌年二月,转中书舍人,依然兼任学士。

当时,钱徽知贡举,中书舍人李宗闵私自以女婿苏巢相请托,西川节度使段文昌告发选举不公。

穆宗向诸学士询问有关情况,李德裕等人回答说:“诚如文昌言。

”于是穆宗下令复试,贬钱徽为江州刺史,李宗闵也由此被贬为剑州刺史。

早在元和初年对策时,牛僧孺与李宗闵抨击时政,已与李德裕父子结下私怨,至此,结怨愈深,“更相倾轧,垂四十年”②。

唐代政治家李德裕生平简介

唐代政治家李德裕生平简介

唐代政治家李德裕生平简介李德裕,字文饶,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

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代政治家李德裕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德裕生平简介李德裕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

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

武宗继位后,李德裕拜相。

他执政五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

武宗与李德裕的君臣相知也成为晚唐绝唱。

宣宗继位后,李德裕因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

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在崖州病逝。

懿宗年间,追复官爵,加赠左仆射。

李忱为什么要贬李德裕李德裕是唐朝一位非常好的宰相,武宗皇帝在位期间李德裕曾是他最信任的人。

李德裕年轻的时候就以门荫进入仕途,后来陆续担任过很多官职。

到了武宗年间,武宗皇帝非常喜欢他,李德裕被任朝廷宰相之职。

当时朝中有武宗皇帝和李德裕两位执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武宗皇帝逝世之后,后面继承皇位的是宣宗李忱。

宣宗年轻的时候,由于母亲身份低微为人十分低调谨慎。

之前武宗皇帝觉得李忱虽然为人低调,但并非等闲之辈,担心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对其实行过严厉的打压。

宣宗李忱继位之后,忍受了大半辈子,迫不及待的要摧毁武宗之前的所有势力。

宣宗之前吃过很多苦头,这也正好树立了他坚韧刚强的个性。

李德裕是武宗皇帝最信任的人,当然宣宗第一个要摧毁的就是李德裕。

更何况当时李德裕是朝中宰相,位高权重就更不能手下留情了。

宣宗继位第二天就免去了李德裕的宰相之位,之后在一年多时间,宣宗几乎把所有重要的武宗朝臣都贬出了朝廷。

他不断的培养一批批自己的新势力,稳固自己的帝位。

唐代政治家李德裕简介

唐代政治家李德裕简介
● 此前,回纥被黠戛斯击败,部族分散各地。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八月,回纥嗢没斯部到天德军请求内 附。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贪求边功,想联合吐谷浑、沙陀、党项等部落,乘势出击。朝臣大多表示赞 成,李德裕则竭力反对。他认为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有功,如今嗢没斯率部来降,秋毫无犯,应予以安抚。 即使需要出击的话,天德军兵力不足,一旦交战失利,城池必然陷落。如果他们骚扰边境,即可调动各道兵 马讨伐。朝廷采纳了李德裕的建议,赐给嗢没斯部粮食二万斛。
● 长庆元年(821年),李德裕针对当时外戚干政的现象,上疏道:“本朝旧例,驸马不得与朝廷要员相来往, 玄宗年间禁止尤其严格。近日驸马常至宰相与要官私宅,有时泄露机密,交结内外,这是很大的弊病。请陛 下宣示宰辅大臣,驸马等皇亲国戚,今后凡属公务就在中书省会见宰相,不要让他们造访私宅。”唐穆宗赞 同。不久,李德裕改任考功郎中、知制诰。
● 当时回纥大肆劫掠,党项、退浑等部落都不敢抵拒。李德裕制定了奇袭乌介可汗、夺回太和公主 (唐宪宗之女,和亲公主)的策略,并推荐猛将石雄,为先锋,自己率大军继后。石雄在夜晚利用地道奇袭乌介可汗牙帐。乌介可汗身受重伤, 仓皇而逃。刘沔也率大军赶到,在杀胡山大破回纥军。太和公主得以回朝,李德裕也因功进位司 徒。
● 此前商议出兵征讨泽潞时,朝臣都上表劝谏,请朝廷同意刘稹袭任节度使,宰相之中也有认为不 宜出兵的。李德裕道:“如果师出无功,一切罪责由我一人承担。”何弘敬、王元逵出兵后,李 德裕又奏道:“贞元、太和年间,朝廷伐叛。各藩镇出兵方才离开边境,军饷便由国家负担,藩 帅便因此逗留不进。有的甚至与叛军密谋,夺取一县或一栅寨,便以为大捷。陛下可晓谕何弘敬、 王元逵,只让他们收取州郡,不要攻打县邑。”唐武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 同年四月,唐文宗患病,宰相王涯召李德裕入京探疾。李德裕却逗留洛阳,没有前往长安。而这 时,又有人告发李德裕,称他在西川之时曾征收三十万缗悬钱(指以物抵押的贷款),使得百姓 困苦。李德裕因此被贬为袁州长史。 [20]后来,李宗闵、李汉因结党被贬,王璠、李训也在甘露 之变中被宦官处死。唐文宗这才对前事有所醒悟,知道李德裕是在党争中受到诬陷。

畏途赋并序【唐】李德裕篇

畏途赋并序【唐】李德裕篇
畏途赋并 Nhomakorabea【唐】李德裕
• 乙卯岁孟夏,馀俟罪南服,自历阳登舟,五月届於蠡泽。当隆署赫曦 之候,涉浔阳不测之川,亲爱闻之,无不挥泪。今明主祝网,幸得生 去炎方,或有勉馀改辕而陆者,因答此赋。 馀以轩冕来寄,庙堂非据。贺客旋轸,吊宾在户。自淮服而载驰, 贯岷山而上溯。气溢於大浸,温风发於中路。於时行潦猥至,百川 皆注。望九派而无际,横扁舟而径度。非如渔父之勇,已忘胥靡之惧。 神将骇而还伏,蛟欲绝而自去。岂有幼安之感,幸无杜侯之虑。访浔 阳之故里,怀靖节之旧居。陈一樽以遥奠,悲三径之久芜。当其辞簪 组,返蓬庐。逸妻宾敬,稚子欢娱。临流赋诗,卧壑观书。对南山之 幽霭,荫嘉木之扶疏。不为轩冕之累,焉得风波之虞。何夫子之早悟, 居一世之不如。然代有覆舟之子,皆由任其智力。比舳为轻禽,以 席帆为快翼。载已重而皆积,途既远而未息。志扰扰以争先,日冥冥 而作慝。既而戕风鼓怒,氛改色。深则困於巨浪,浅则触於危石。 虽有神人,莫能拯溺。谈者未知患难之所来,常以川流为怵惕。今馀 所谓畏途,且作蠡泽。敬仲以为(阙二字),蒙庄以为衽席。苟能虑 於几微,又何畏於行役。

《李德裕·丹扆箴并序》原文注释与译文

《李德裕·丹扆箴并序》原文注释与译文

《李德裕·丹扆箴并序》原文注释与译文《李德裕·丹扆箴并序》原文注释与译文臣闻《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②。

”此古之贤人所以笃于事君者也。

夫迹疏而言亲者危,地远而意忠者忤。

然臣窃念拔自先圣,偏倚宠光,若不爱君以忠,则是上负灵鉴③。

臣顷事先朝,属多阴沴④。

常献《大明赋》以讽,颇蒙先朝嘉纳。

臣今日尽节明主,亦犹是心。

昔张敞之守远郡⑤,梅福之在遐徼⑥,尚竭诚尽智,不避尤悔⑦。

况臣尝学旧史,颇知官箴,虽在疏远,犹思献替⑧。

谨稽首上《丹扆》六箴,具列于后。

仰尘睿览⑨,伏积兢惶⑩。

一、宵衣箴(11)先王听政,昧爽以俟(12)。

鸡鸣既盈,日出而视。

伯禹大圣(13),寸阴为贵。

光武至仁(14),反支不忌(15)。

无俾姜后(16),犹去簪珥(17)。

彤管记言(18),克念前志。

二、正服箴圣人作服,法象可观(19)。

虽在宴游,尚不怀安。

汲黯庄色(20),能正不冠(21)。

杨阜毅然(22),亦讥缥纨(23)。

四时所御(24),各有其官。

非此勿服,惟辟所难(25)。

三、罢献箴汉文罢献(26),诏还騄駬(27)。

銮辂徐驱(28),安用千里。

厥后令王(29),亦能恭己(30)。

翟裘既焚(31),筒布则毁(32)。

道德为丽,慈俭为美。

不过天道,斯为至理。

四、纳诲箴(33)惟后纳诲(34),以求厥中(35)。

从善如流,乃能成功。

汉成沉湎(36),举白浮钟(37)。

魏明侈汰(38),凌霄作宫(39)。

中虽不忤,而善亦从。

以规为瑱(40),是谓塞聪。

五、辨邪箴居上处深,在察微萌。

虽有谗慝,不能蔽明。

汉之孝昭(41),叡过周成(42)。

上书知诈(43),照奸得情(44)。

燕盖既折(45),王猷治平(46)。

百代之后,乃流淑声(47)。

六、防微箴天子之孝,敬遵王度。

安必思危,乃无遗虑。

乱臣猖獗,非可遽数。

玄黄莫辨(48),触瑟始仆(49)。

柏谷微行(50),豺豕塞路。

睹貌献飧(51),斯可诫惧。

【注释】①丹扆(yi):丹屏,常借指君王。

慎独的孤臣还是纷争的魁首:大唐名相李德裕波澜壮阔的一生

慎独的孤臣还是纷争的魁首:大唐名相李德裕波澜壮阔的一生

慎独的孤臣还是纷争的魁首:大唐名相李德裕波澜壮阔的一生王朝总是要没落的,安史之乱之后的李唐在朝堂党争、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局面下苟延残喘了一个半世纪,在国势衰微的大背景下却出现了一位真正的名相,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和张居正并列,成为封建时代六大政治家之一。

他就是号称“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的李德裕,或许是晚唐的凄凉掩盖了名相的功绩,后世都记得黄巢的冲天杀气和宦官藩镇的气焰滔天,唯独忘了有这样一位名相曾经是大唐的栋梁和他几乎力挽狂澜的功绩,他的出场难免多出几分大厦将倾的悲凉。

“卿之宗门,累著声绩,冠内廷者两代,袭侯伯者六朝。

”--韦处厚《答李德裕丹扆箴诏》生于名门望族,父亲是大唐宰相,祖上六代皆是高官,用含着金汤匙出生来形容李德裕可谓实至名归。

没落的世家,上进的少年李德裕生于贞元三年(787年),安之之乱结束后的第十四个年后,此时的唐德宗在削藩失败又接连遭遇叛乱的情况下,失去了刚即位时的雄心,李唐首次试图重振开元雄风的努力随之化为泡影。

世家大族也不再是从前呼风唤雨,香火连绵的王朝股东,而是跟着大唐一起站在了时代大变革的风口浪尖之上。

▲曾经世家风流的代表:乌衣巷少年时期的李德裕就很有不凡之处,《旧唐书·》载“德裕幼有壮志”,虽出身于官宦世家,却志向远大,超绝出众,绝非“我爸是李刚”之流混吃等死的官二代。

他在文章、政论、诗歌和史学方面都有着不凡的造诣,足以与李商隐和白居易坐而论道,堪称当年的一等风流人物。

“追昔吴会之年,思为卫霍之将。

怀瀚海而发愤,想狼居而在望。

”--《鼓吹赋》千年以降,后人仍然能够感受到李德裕钦慕卫青、霍去病率军远征,试图立功疆场的赤子之心。

坎坷的仕途,坦荡的君子沾了宰相老爸的光,李德裕被各个藩镇轮番邀请担任幕府从事(幕僚)。

起点虽高,却坎坷不断,穆宗至文宗三朝,由于当权者李宗闵、郑注等人的排挤,他只是短暂地担任国翰林学士和宰相,会昌之前的多数时期在地方任职,哪怕政绩斐然,依旧被对头们视作眼中钉。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李德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李德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李德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戊申,李德裕太尉、赵国公,德裕固辞。

上曰:“恨无官赏卿耳!卿若不应得,联必不与卿。

”初,李德裕以“韩全义以来,将帅出征屡败,其弊有三:一者,诏令下军前者,日有三四,宰相多不预闻。

二者,监军各以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得专进退。

三者,每军各有宦者为监使,悉选军中骁勇数百为牙队,其在陈战斗者,皆怯弱之士;每战,监使自有信旗,乘高立马,以牙队自卫,视军势小却,辄引旗先走,陈从而溃。

”德裕乃与枢密使杨钦义、刘行深议,约敕监军不得预军政,每兵千人听监使取十人自卫,有功随例沾赏。

二枢密皆以为然,白.上行之。

自御回鹘至泽潞罢兵,皆守此制。

自非中书进诏意,更无它诏自中出者。

号令既简,将帅得以施其谋略,故所向有功。

自用兵以来,河北三镇每遣使者至京师,李德裕常面.谕之曰:“河朔兵力虽强,不能自立,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

归语汝使:与其使大将邀宣慰敕使以求官爵,何如自奋忠义,立功立事,结知明主,使恩出朝廷,不亦荣乎!且以耳目所及者言之,李载义在幽州,为国家尽忠平沧景,及为军中所逐,不失作节度使,后镇太原,位至宰相。

杨志诚遣大将遮敕使马求官及为军中所逐朝廷竟不赦其罪此二人祸福足以观矣。

”德裕复以其言白上,上曰:“要当如此明告之。

”由是三镇不敢有异志。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史臣曰:臣总角..时,亟闻耆德言卫公①故事。

是时天子神武,明于听断;公亦以身犯难,酬特达之遇。

言行计从,功成事遂,君臣之分,千载一时。

观其禁掖弥纶,岩廊启奏,料敌制胜,襟灵独断,如由基命中,罔有虚发,实奇才也。

语文章,则严、马扶轮,论政事,则萧、曹避席..。

罪其窃位,即太深文。

所可议者,不能释憾解仇,以德报怨,泯是非于度外,齐彼我于环中。

与夫市井之徒,力战锥刀之末,沦身瘴海,可为伤心。

古所谓攫金都下,忽于市人,离娄不见于眉睫。

才则才矣,语道则难。

(节选自《旧唐书·李德裕传》)【注】①卫公:李德裕被封为卫国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后期李德裕传高门弟子,门荫入仕李德裕(787—850)字文饶,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

出身于山东世家大族,其宗族“冠内廷者两代,袭侯伯者六朝”。

祖父李栖筠,德宗朝官至御史大夫。

父吉甫,宪宗朝两任宰相,极力赞助宪宗削藩,封赵国公,赠官司空,谥曰忠懿。

李德裕从小就胸怀大志,苦心攻读经史,尤其精通《汉书》和《左氏春秋》。

他聪敏过人,很受宪宗喜爱。

一次宰相武元衡问他在家喜欢读什么书,他却缄默不言。

李吉甫知道此事后,责问他为何不回答,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武公身为宰相,不问理国家调阴阳,而问所嗜书,其言不当,所以不应。

”②大家听到此事后,无不称奇。

李德裕写得一手好文章,但却不乐意参加科举考试。

父亲劝勉他应试,他却说:“好骡马不入行。

”①似不屑与士子同流。

后来遂以门荫入仕,补官校书郎。

当时因父任宰辅,为了避嫌,他不在台省任职,几次被辟为诸府幕僚。

元和十一年(816),张弘靖罢相出镇太原,辟李德裕为掌书记。

三年之后,李德裕又随张弘靖入朝,任监察御史。

元和十五年(820),穆宗即位后,李德裕被召入翰林院充学士,朝廷的诏制典册,大多出自他的手笔。

在思政殿召对时,被赐以金紫之服,不久改任屯田员外郎。

唐穆宗不持政道,亲戚多所请托,干涉朝政。

长庆元年(821)正月,李德裕上疏说:过去规定,驸马不与朝廷要官相来往,玄宗开元年间禁止尤严。

近日驸马常至宰相与要官私第,有时泄露机密,交结内外,这是很大的弊病。

“伏乞宣示宰臣,其驸马诸亲,今后公事即于中书见宰相,请不令诣私第。

”李德裕的上疏切中时弊,得到了穆宗的赞同。

不久,李德裕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

翌年二月,转中书舍人,依然兼任学士。

当时,钱徽知贡举,中书舍人李宗闵私自以女婿苏巢相请托,西川节度使段文昌告发选举不公。

穆宗向诸学士询问有关情况,李德裕等人回答说:“诚如文昌言。

”于是穆宗下令复试,贬钱徽为江州刺史,李宗闵也由此被贬为剑州刺史。

早在元和初年对策时,牛僧孺与李宗闵抨击时政,已与李德裕父子结下私怨,至此,结怨愈深,“更相倾轧,垂四十年”②。

这时李德裕已很有名气,与牛僧孺都有入相的希望。

但宰相李逢吉不喜李德裕,长庆二年(822)九月,将李德裕出为浙西观察使,并引荐牛僧孺做了宰相。

历任牧守,政绩卓著①本节材料主要依据新、旧唐书本传者,文中不再一一作注。

②《唐语林》卷三。

①《北梦琐言》卷六。

②《资治通鉴》卷二四一,穆宗长庆二年。

浙西观察使驻润州(今江苏镇江)。

李德裕赴任时,正值润州镇将王国清兵乱之后。

前任观察使窦易直竭尽府库,把财物分赏给将士,致使军士渐渐骄横,府库财用拮据,境遇十分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李德裕躬身俭约,尽量减少开支,把节余的财物“尽以赡军,虽施与不丰,将卒无怨”。

他竭力求治,尽心革除对人民有害的陈规陋习。

当时,江南崇尚巫祝,迷信鬼神,若有父母、兄弟一人得了疫病,全家都弃而不顾。

李德裕选择一些德望高的长老,用儒家的伦理道德加以教化,然后再让他们回去说服民众,并对不接受教育的绳之以法,“数年之间,弊风顿革”。

李德裕还针对当地祠堂多而滥,下令将方志记载的前代“名臣贤后”祠堂加以保存,其余四郡淫祠一千一十所全部拆毁。

同时又拆毁私邑山房一千四百六十处。

结果“人乐其政,优诏嘉之”。

长庆四年(824)正月,穆宗病故,子李湛即位,是为敬宗。

敬宗年少,却奢侈无度,虽曾敕令各地不准贡献,但时过不久,派往各地征收贡品的使者却络绎不绝。

这年七月,诏令浙西造银盝子妆具二十件,上进皇宫,共需用银二万三千两,金一百三十两。

上进贡品,对地方官来说是取得皇帝欢心、飞黄腾达的好机会,但李德裕考虑到所用金银数量很大,当时财政困难,向下面摊派,又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人情不安。

为此,他上奏朝廷说,浙西“数年已来,灾旱相继,罄竭微虑,粗免流亡,物力之间,尚未完复”。

为了“不困疲人,不敛物怨”,请求朝廷罢造银盝子妆具。

不久,朝廷又诏令浙西上进可幅盘绦缭绫一千匹。

李德裕以其“文彩珍奇”,“费用至多”,再次上疏朝廷,以太宗命李大亮停献名鹰、玄宗禁止在江南捕 鴶诸鸟的故事为鉴戒,极力劝谏敬宗要以太宗、玄宗为榜样,学汉文帝简朴的风尚,请求停进缭绫。

李德裕两次上疏,不谄媚朝廷以求进身,唯以减轻百姓负担为虑,为官正直清廉。

敬宗看了上疏后,回心转意,“优诏报之。

其缭绫罢进”。

敬宗游幸无常,朝政荒废,贤能大臣遭逐贬,奸佞之臣却被进用。

李德裕虽身在浙西,却十分关心朝政,遂于宝历元年(825)二月,献《丹扆六箴》。

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名,专以规戒为主题。

他以《丹扆六箴》讽谏敬宗,一是《宵衣箴》,说古代帝王勤于听政,无未亮即等待上朝,以讽谏敬宗上朝晚而少。

二是《正服箴》,说圣人作服装,足以效法,虽是游宴,也服装严整,以讽喻敬宗服御不合常法。

三是《罢献箴》,借用汉文帝拒收千里马的故事,以讽谏敬宗征求珍玩,奢侈无度。

四是《纳诲箴》,以古代帝王“从善如流,乃能成功”为例,劝敬宗要嘉纳忠言。

五是《辨邪箴》,劝敬宗不要被谄奸蒙蔽聪明,要善于辨别忠奸。

六是《防微箴》,劝敬宗要防微杜渐。

李德裕的《丹扆六箴》使敬宗深受感动,他亲笔作诏书,称赞李德裕“三复规谏,累文称嗟。

置之座隅,用比韦弦之益;铭诸心腑,何啻药石之功?卿既以投诚,朕每怀开谏。

苟有过举,无忘密陈。

”对李德裕的两次上疏及《丹扆六箴》作了高度的评价。

太和三年(829)八月,李德裕被召至京城,任兵部尚书。

四朝元老裴度很欣赏他的才干,举荐他做宰相,但吏部侍郎李宗闵因得宦官的内助,却抢先做了宰相,他感到李德裕在朝做官,威胁着自己的政治地位,又引荐牛僧孺为相,共同排斥李德裕,将他出为义成节度使。

翌年十月,又转任西川节度使。

西川节度使驻成都(今属四川)。

在李德裕来此之前,这里刚刚遭到一次战争的洗劫。

杜元颖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他不懂军事,又不抚恤士卒,只知敲榨财物。

后南诏贵族很快攻占了戎、邛二州,并攻破了成都,掠去了大批人口和财物,西川人民遭受了一场大灾难。

李德裕到任后,便立即着手收拾残局,医治战争创伤。

首先是整顿边防。

李德裕从调查研究入手,只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对当地的山川、城邑、道路、关隘都了如指掌。

在此基础上绘制了与南诏、吐蕃有关的军事地图,然后大力整顿军备,加强边防。

他认为边防军不在多,而在于精。

他精减了老弱病残,选用善战而适应当地环境的士卒;同时又从当地每二百户中抽调一人作为民兵,免除其人的赋役,在农闲时习武,有事打仗,无事务农,称为“雄边子弟”。

他又感到蜀地工匠造的兵器注重装饰,华丽而不适用,因而改用安定人造的盔甲,河中人造的弓,浙西人造的弩,很快地组织了一支装备精良、能攻善守的边防军。

又在与南诏、吐蕃交界的险要之处分别修筑了杖义城和御侮城等城防,以西拒吐蕃,南拒南诏。

为了改善供应,他改变了运粮的时间。

过去,从内地运粮供应黎、巂州,常在炎热的夏季送到,“地苦瘴毒,辇夫多死”。

李德裕改为十月出发,盛夏之前粮食即可运到,“馈者不涉炎月,远民乃安”。

这样既保证了车夫的安全,又能保证粮食的供应。

李德裕还采取了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他明令蠲免苛役重赋,鼓励树艺畜牧。

他下令把僧尼的私人庐舍全部拆掉,把占用的土地归还给农民耕种。

当时蜀地河中小洲渚田有千余顷,都是肥沃的良田,原来由农民零星垦种,后被豪强兼并。

李德裕“至则均其耕垦,首及贫弱,俾其利而一其征”①。

同时还着手改革弊风。

当时蜀地很多人私卖女儿,使做富人妾,受人奴役。

李德裕下令,凡买的妾,年龄在十三岁以上的,在夫家可役使三年;十三岁以下的役使五年。

期满以后,要归还本人父母,严令限制买卖人口。

经过李德裕几年的惨淡经营,西川增强了边防,发展了生产,社会也渐渐安定下来,“数年之内,夜犬不惊,疮痏之民,粗以完复”。

从此西川的形势有了显著的好转,吐蕃、南诏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且在太和五年(831)五月,南诏还主动放还了以前所掳掠的四千人;九月,吐蕃维州守将悉怛谋还率部下到成都投降,李德裕一面上奏朝廷,同时派兵迅速入据其城,使沦丧四十年之久的维州城,不费一兵一卒,又重新归还了唐朝。

但当政宰相牛僧孺对李德裕怀有私怨,嫉妒他的功高,以“中国御戎,守信为上”作为借口,居然命令李德裕拒绝受降,将维州归还吐蕃,并将悉怛谋及其随从执送与吐蕃。

把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战略要地维州又拱手送给吐蕃,吐蕃将悉怛谋及其从者“尽诛之于境上,极其惨酷”②。

李德裕在西川政绩卓著,因此于太和六年(832)十月,再次入为兵部尚书。

李宗闵见唐文宗亲信李德裕,唯恐他做了宰相,竭力阻止。

但在翌年二月,李德裕仍以本官同平章事,进封赞皇县伯,食封七百户。

这时,朝中党争激烈,李宗闵、杨虞卿等结为朋党,干扰朝政,文宗甚是厌恶,曾和李德裕议论朋党一事,他回答说:“方今朝士三分之一为朋党。

”不久,文宗将给事中杨虞卿、中书舍人张元夫分别贬为州刺史,再次与大臣议论朋党事。

李宗闵却做贼心虚地说:“臣素知之,故虞卿辈臣皆不与美官。

”李德裕立即反唇相讥,说:“给(事中)、舍(中书舍人)非美官而何!”①李宗闵无言以对,十分窘迫。

不久,李宗闵被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由李德裕代为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

①贾鋉:《赞皇公李德裕德政碑》,《全唐文》卷七三一。

②《资治通鉴》卷二四四,文宗太和五年。

旧制,郎官非因公事不得私自谒见宰相。

李宗闵为相时,往往交通宾客。

李听为太子太傅,招所友善载酒到宗闵阁,喝得大醉方离去。

李德裕任相后,告诉御史,无事不得随便去宰相所在阁。

又罢去京兆筑沙堤、两街上朝卫兵,并向文宗建言:“朝廷惟邪正二途,正必去邪,邪必害正。

然其辞皆若可听,愿审所取舍。

不然,二者并进,虽圣贤经营,无由成功。

”太和八年(834),文宗患病,郑注通过宦官王守澄向文宗献药,受到亲重;郑注又引荐李训给文宗讲《周易》,颇中文宗心意。

八月,文宗要授任李训为谏官,置于翰林院。

李德裕认为李训是奸邪小人,表示坚决反对;当文宗要宰相王涯改授他官时,李德裕又摇手制止,文宗很不满意。

王守澄、郑注也怨恨李德裕,于是召回李宗闵辅政。

同年十一月,李德裕被罢为镇海节度使,后又转任浙西观察使。

开成二年(837),授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使事。

北破回鹘,安定边陲开成五年(840)初,唐武宗即位。

九月,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入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文宗去世时,宰相杨嗣复、李珏根据文宗的旨意,要立敬宗子陈王为太子,但宦官仇士良矫诏拥立了武宗,又在武宗面前说了前宰相的坏话,于是武宗将杨嗣复、李珏贬出朝外。

会昌元年(841)三月,又遣使者要将二人处死。

李德裕认为武宗刚即位,诛杀大臣会导致人情不安,尽管杨、李二人一向是牛党骨干,他仍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连上三状,极力论救。

他在状中申明,杨、李二人和自己并无私人情谊,所考虑的是社稷安宁,并说:“臣若苟务于偷安,不敢冒死陈奏。

”并一再请求武宗开延英,“当面论奏”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