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旅游企业中的员工心理
旅游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心理PPT课件
关键词
• 职业规划 职业锚 职业性向 发展 职业压力 职业倦怠 职业适应 职业
导读
职业成功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支柱,它是人们的共 同追求,能带给我们满足、成就和幸福感。那么,你 对自己的职业道路是否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呢?初入 职场,你会面对哪些压力呢?工作日久,倦怠来袭, 你应如何应对呢?
第一节 员工的职业规划
旅游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心理
学习目标
• 掌握职业规划的内涵和意义,理解职业规划的基本理论; • 能运用“5W”法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 • 掌握职业适应的定义,新员工面临的主要职业适应障碍及 调试方法; • 掌握员工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及促进方法; • 辩证的看待职业压力,了解职业压力的来源和调试方法; • 掌握职业倦怠的内涵和对员工的危害,能针对职业倦怠产 生的原因进行调试。
没动 力的 应该 做的
能够做的:知识、技 能 不该 做的
该学 习的
内心渴望做的:动机
(二)职业规划的意义 1、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个体更加理性的认清自己的 职业性向和职业能力,从而寻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职 业。 2、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个体明确和规划适合自己的 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的阶段,提高职业发展的效率。 3、职业规划通过帮助个体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帮助个体走上 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 /zixun/hfdx/zixun_76929.html
一、职业规划的内涵和意义 (一)职业、职业生涯和职业规划的内涵 1、职业(Career)的内涵 职业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社会性、连续性 和经济性。 职业是指人为维持自己生计,同时实现社会联系 和自我实现而进行的持续的活动方式。
技术/能力职业锚
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的技术/ 功能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强调实际技术/功能等业 务工作,拒绝一般管理工作,追求技术的不断提高。 对一些技术/功能能力型职业锚的旅游从业者,如 高水平的导游、饭店资深服务员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更加适合他们职业发展的途径是在本职岗位上享有更 高级别的待遇和专业技术职称。
员工的心理保健培训课件
员工的心理保健
14
第八章 员工的心理保健
第一节 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学者标准 4 生活适应标准 是否适应环境作为划分常态与变态的一种标准; 5 社会规范标准 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规则以及能否为社会所接受来作为划
分常态与变态的标准。凡是符合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以及 价值观念的行为,也就是为社会一般人所认可与接受的行 为,视为正常,否则为异常。 缺点:标准受时间限制;受地域限制;受个体思想与觉悟 的限制
员工的心理保健
9
第八章 员工的心理保健
第一节 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心理健康影响着组织的发展 员工心理健康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事。美国每年有
约100万员工由于心理压力而缺勤,每一个员工的缺勤会 造成668美元的损失; 40%的人“跳槽”或转行是由于心理压力所致,更换一 个雇员要1000—30000美元,75%的员工会在工作时 间考虑个人问题。超负荷的压力不仅仅损害个体,而且严 重破坏了组织的健康。
员工的心理保健
27
第八章 员工的心理保健
第二节 职业压力管理心理
三、职业压力的影响
Selye将压力适应分为三个阶段: 警觉:个体注意到压力源,准备与之对抗或回避; 抵抗:个体自行克服压力造成的损害。 衰竭:由于压力的长期存在,能量几乎耗尽,这时,已经
无法继续去抵抗压力。 如果进入第三阶段,外在压力基本消失,或个体的适应性
4
第八章 员工的心理保健
第一节 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 病(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s),是介于躯体疾 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
旅游企业员工个体心理差异及管理
目录
• 旅游企业员工个体心理差异概述 • 员工个体心理差异的具体表现 • 员工个体心理差异的管理策略 • 应对员工个体心理差异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旅游企业员工个体心理差异的未来研究方
向
01
旅游企业员工个体心理差 异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旅游企业员工个体心理差异是指员工 在个性、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 的差异。
协调。
社会贡献
这类员工以社会贡献为人生主 要追求,注重工作对社会的影
响和贡献。
个人成长
这类员工以个人成长为人生主 要追求,注重个人学习和自我
提升。
兴趣差异
旅游
这类员工对旅游和探险有浓厚 兴趣,喜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文化有浓厚兴趣,喜欢了解和 体验不同文化。
艺术
解决方案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包 括倾听、反馈和明确表达 ,以促进信息的准确传递 和理解。
工作冲突
总结词
工作冲突是员工个体心理差异的 常见问题,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
降和团队氛围紧张。
详细描述
员工在工作中可能因为目标不一致 、职责不明确或个性不合而产生冲 突。
解决方案
明确工作职责和期望,建立有效的 冲突解决机制,如中立调解或团队 建设活动,以缓解和解决冲突。
多样化选拔方式
采用多种选拔方式,如面试、笔试、心理测试等 ,全面评估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潜力。
培训与发展
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01
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帮助员工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鼓励员工自我发展
02
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提供学习资源和平台,激发员
工的自我驱动力和成长潜力。
旅游企业员工心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和谐与完整。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4
尊重的需要
激励措施:完善人事考核制度和晋升制度,公开奖励和表扬,颁发荣誉奖章, 给优秀员工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激励措施:建立决策参与制度,给有特长的人委派特别任务,在设计工作和 执行计划时为下级留有余地。
18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来的,他认为激发动机的因素 有两类:
1
生理需要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适当增加福利。
2
安全需要
激励措施:身体健康,雇佣保证,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
17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激励措施: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建立群体活动制度和娱乐制度,开展 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
3.能力年龄的差异
能力年龄的差异,即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有些人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非凡的智力和特殊能力,属于才华早露或称早慧。然而,也有些 人能力表现较晚,即“大器晚成”。
14
(二)能力差异管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旅游企业系统比较复杂,各个部门对人的不同方面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作为旅游企业的管 理者,应注意个体能力的大小及他们之间的差异,合理安排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潜 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项目8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保健
奥尔波特认为人的心理健康有七种标志: • 1.自我意识广延;
• 2.良好的人际关系;
• 3.情绪上的安全感; • 4.知觉客观; • 5.具有各种技能,并专注于工作; • 6.现实的自我形象; • 7.内在统一的人生观。
《旅游心理学>>第八章 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保健
适合我国人民特点的心理健康标准:
•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 快速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快速增长的压力。企 业为了保持竞争力,不断扩大组织规模,不断开拓新的市
场,不断进行组织变革,进而不断对员工提出更多更高的
要求。于是员工不得不超负荷工作,体力和精神严重透支, 心理上变得厌倦、易怒、难以放松、焦虑、抑郁和情绪低 落。就像一个人久劳会成疾,员工的心理问题也在多年累 积后成为我们的企业亟待解决的一大“疾患”。
美国学者坎布斯(bs)的观点 1.积极的自我观; 2.恰当地认同他人; 3.面对和接受现实;
4.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
《旅游心理学>>第八章 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保健
马斯洛和密特尔曼认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有十条标准:
• • • • • • • • • •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过去一年工作不顺,担忧年龄的有14.5%,感到意
外过多而焦虑的比例为11.8%。
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保健
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保健引言在现代社会,旅游行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行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旅游服务相关的工作。
然而,作为旅游企业的员工,他们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对旅游企业员工进行心理保健,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员工离职率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探讨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保健的重要性以及有效方法。
1. 心理保健的重要性旅游企业员工由于工作的特点,经常需要面对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与客户的沟通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对员工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心理保健对于员工的整体健康和工作绩效是至关重要的。
1.1 促进员工工作效率心理健康的员工更容易保持专注、高效工作,并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心理保健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1.2 减少员工离职率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是导致员工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提供心理保健服务,旅游企业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降低员工的离职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2. 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保健的有效方法2.1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旅游企业可以与心理咨询机构合作,为员工提供定期的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交流,员工可以表达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这种服务不仅可以帮助员工有效地管理工作中的压力,还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2.2 培训员工心理应对技巧旅游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参加心理应对技巧的培训课程,帮助员工学习和掌握各种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方法。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情绪管理、压力调节、自我放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这些培训,员工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减少心理压力的负面影响。
2.3 理顺工作流程,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旅游企业应该合理规划和安排员工的工作任务,避免过度工作和工作负荷不均衡的问题。
过度工作和过量的工作压力会极大地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可以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
论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与领导策略
论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与领导策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旅游企业也在不断壮大。
而对于旅游企业的负责人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和领导策略。
本文将围绕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状况和管理策略展开讨论。
一、旅游企业员工心理状态的分析1.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旅游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较大,这与旅游业的特殊性有关。
从长时间的工作、变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等方面来看,旅游企业员工常常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其心理健康极其重要。
如果员工长期处于压力下工作,就会增加员工的工作困难和职业疲劳,甚至会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状态。
2.个人体验与情感需求旅游企业的主要产品就是为客户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旅游体验,因此员工的服务品质和具体体验更为重要。
这就需要企业充分理解每个员工的情感需求和个人体验,从而为员工提供相应的资源和培训。
如果企业不能关注员工的需求和体验,那么员工的工作将变得缺乏激情,甚至懈怠或者客户投诉的现象也会大大增加。
3.职业规划与员工激励旅游企业中员工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如果员工不能感受到领导的激励,那么员工的努力工作意义就会降至最低,这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旅游企业领导策略的分析1.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对于旅游企业的营销和服务创新非常关键。
企业要能够拥抱和应对市场快速的变化,要积极寻找和形成市场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
领导者也要始终保持创新意识,去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只有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动力。
2.要让员工获得成长机会企业要为员工提供成长机会,为员工搭建平台和机会,使其能够积极向上发展和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
领导者需要认识到,培养和提高员工的能力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要鼓励员工学习、多元化发展,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和发挥的机会,以激发员工的创意与价值。
3.强调团队合作企业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建立团队精神,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员工的凝聚力。
旅游企业女性员工心理研究
旅游企业女性员工心理研究作者:郭军礼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01期摘要: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其中女性员工在旅游行业中占据了半数以上的比率。
女性员工在促进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引用数据分析了女性员工在旅游行业内的重要地位,然后简单的总结了旅游行业内女性员工的心理特点,指出在现有环境下,女性员工面临的心理压力,并分析了缓解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企业女性员工;心理特点;心理压力一、女性员工在旅游行业内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并增加了大量的社会就业机会,同时也给广大女同胞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由于旅游行业的服务性,在旅游从业人员中,女性员工占据了相当大的比率。
根据统计,在我国,餐饮业中,女性员工所占比率达57.2%;旅馆业中,女性员工所占比率为55.1%;旅行社行业中,女性员工比率高达60%之多。
如此之高的比率,使得女性员工在旅游行业中成为当之无愧的“半边天”。
而且由于女性在服务以及服务管理方面的先天条件,对于旅游行业中的很多岗位,女员工有着男员工无可比拟的优势。
这些,都使得女性员工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旅游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女性旅游从业人员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盟旅馆和饭店业半数以上从业人员为女性。
2008年9月27日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第28个“世界旅游日”。
其主题为“旅游:为妇女敞开大门”,旨在强调妇女为旅游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旅游业为妇女提供的广阔机遇。
女性员工不仅在旅游行业的就业数量和比例占有明显优势,在就业质量和发展层次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旅游行业的管理层中,女经理、女主管、女性创业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这都表明女性在旅游行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旅游企业中的员工心理一、教学目标:1、理解“ERG理论”与“公平感”。
2、掌握心理疲劳的表现、成因及预防和消除的方法。
3、懂得如何维护员工心理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ERG理论;员工的心理疲劳。
2、教学难点:心理保健的方法。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员工的核心需要与公平感一、员工的核心需要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内部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因此,需要不仅是人的本能,而且也是人的一切行为的起始点。
对旅游企业来说,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各种需要,确定需要的结构和主次以及满足员工何种需要才能导致最大的激励等问题。
(一)什么是核心需要“ERG理论”就是因为把人的“核心需要”概括为E(Existence,生存)、R(Relatedness,关系)、G(Growth,成长)而得名的。
这种理论认为,“生存需要”是人的低层次的核心需要,“关系需要”是人的中层次的核心需要,“成长需要”是人的高层次的核心需要。
不难看出,“ERG理论”中的E、R、G正好与马斯洛所说的五种需要相对应。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属于“生存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属于“关系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二)员工核心需要的层次和差异1、员工核心需要的层次(1)生存需要。
这是保存人的生命的某些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的需要。
这些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2)关系需要。
这是一些通过与组织成员沟通、交换思想及情感得到满足的需要。
它们基本相当于马斯洛的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自尊的需要。
(3)成长需要。
这是一些通过个人较强地介入工作环境得到满足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2、员工核心需要的差异(三)员工核心需要变化的规律性人的核心需要是会发生变化的。
ERG理论认为人的核心需要会沿着“从生存需要到关系需要,从关系需要到成长需要”的顺序上升,但也可能由于遭受挫折而沿着“从成长需要到关系需要,从关系需要到生存需要”的顺序下降。
各个层次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越少,越为人们所渴望;较低层次的需要越是能够得到较多的满足,对较高层次的需要就越渴望得到满足;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一再遭受挫折得不到满足,人们会重新追求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
ERG理论不仅提出了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了“挫折—倒退”的趋势,这对旅游企业管理工作很有启发意义。
从企业管理的实践来看,管理者如何去做员工的工作,这往往能对员工的核心需要的变化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在旅游企业实际管理过程中,员工“精神境界”的高低,也可以说是一个以何种需要为核心需要的问题。
真正关心员工的管理者不仅要适应员工已经达到的精神境界,而且应该努力去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
(四)物质奖励不能取代精神奖励ERG理论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影响方面特别令人感兴趣。
显然,物质奖励特别可能满足生存和关系需要,而精神奖励特别可能满足成长需要。
但是,应该注意,阿德弗认为三种需要可以共存,如果高级需要不能满足,个体会退而更看重低级需要。
因此,物质奖励有时会成为精神奖励的替代物。
而在企业管理中,对员工的精神奖励是不能用物质奖励来取代的,因为只有精神奖励能引导员工从“内部”找到积极工作的理由,而物质奖励是起不到这个作用的。
用物质奖励取代精神奖励,其结果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完全随“外部条件”的变化(即物质奖励的多少)而变化。
二、员工的公平感(一)员工“公平感”和“不公平感”的产生1、员工判断公平的依据2、管理者与员工“交换”关系(二)“不公平感”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当员工觉得“不公平”时,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减少他们的不公平感:1、要求增加报偿。
2、改变投入或结果。
3、脱离交换关系。
(三)管理者如何消除员工的“不公平感”1、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2、帮助员工认识参照人的作用第二节员工的心理疲劳一、心理疲劳的表现及危害(一)心理疲劳的表现心理疲劳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紧张、思维迟缓、行动吃力,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情绪低落、浮躁、厌倦、忧虑等。
简单地说就是什么也不愿意干,即使干了也干不好,心理疲劳本质上是一种紧张。
在工作中有时会发现有这样的人:他们总感到疲乏,精神萎靡不振,休息后也难以恢复;或者稍一活动出虚汗,感到疲惫不堪,这种现象称为病态疲劳。
病态疲劳既有生理原因,也有心理原因。
通常这类表现可能是病后虚弱或是某种疾病的先兆或外在表现。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必须加以重视,万不可掉以轻心,首先要确定是否有生理原因。
(二)心理疲劳的危害心理疲劳也会消耗人体储存的能量,这些能量是为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提供动力的。
过分的能量消耗会使人补偿这些能量的能力下降,生物低潮就可能频频出现。
由于为机体进行生化反应及心理活动提供能量的能力受损,造成能量缺乏,结果导致控制和抵御疾病及精神紧张的能力下降,因而增加了疾病的发病率。
二、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一)工作负荷过高或过低过高的工作负荷造成高度的心理应激,使人体的紧张程度过高,心理能力使用过度,从而造成心理疲劳。
心理负荷过低的单调工作也会引起心理疲劳。
单调、乏味的长时间从事一件事情会引起操作者极度厌烦,它能引起和加速操作者心理疲劳的产生。
单调的工作往往与不变的情绪联系在一起。
在单调情绪中,人们容易产生不愉快,缺乏兴趣,以及觉得工作永无止境等消极情绪,从而产生心理疲劳。
(二)缺乏良好的工作动机工作热情高、有积极工作动机的人可以忽视外界负荷的影响而持续工作,他身体上可能感到疲劳,但情绪很好;工作热情低、毫无持续工作动机的人对外界负荷极为敏感,往往夸大不利的效应,虽然工作并不紧张,消耗的能量不多,仍觉得“累”。
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提出的疲劳动机理论认为,一个人在从事某项活动中体验到疲劳的程度,依赖于个体对完成这次任务的需要和动机的水平。
(三)没有近景和远景发展目标在期望即将实现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是最好的;如果一个人老看不到希望,心理就易出现疲劳感。
许多研究者探索了8小时工作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工作时间的延续,工作效率逐渐下降;休息后继续工作,则工作效率有一定的回升;更为令人感兴趣的现象是,每当工作日快结束时,人们的工作效率又会出现较明显的回升。
毫无疑问,在这里,意识到结束时间快到,结束工作的期望很快就要实现,使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
这里可看出,由于期望的即将实现,虽然生理上可能很疲劳,但心理的疲劳或者说是疲劳体验却减轻了。
(四)情绪不良和精神负重心理疲劳易受情绪因素的影响。
消极的情绪使人们体验到更多的疲劳效应,积极的情绪往往让人们将工作中积累的疲劳感冲得一千二净。
精神负重也是心理疲劳的一个重要原因,青年和中年员工处于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之中,长期背负着各种压力,在工作、事业开创、人际关系处理、家庭角色的扮演,以及对家庭和事业的不断权衡方面,总是处于一种思考、焦虑、烦闷、恐惧、抑郁的压力之中,心理很容易陷入“衰竭”的状态。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心理疲劳还受人的身体素质、性格特征、工作环境条件、睡眠状况及心理暗示等等的影响。
三、心理疲劳的预防和消除心理疲劳也像生理疲劳一样,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生理疲劳通常只要通过补充能量和休息,就能恢复正常,而心理疲劳则较难消除,危害更大。
那么,如何消除心理疲劳呢?首先,要培养对生活、工作的兴趣。
心理疲劳的产生,是因为大脑皮层抑制和消极的情绪引起的。
浓厚的兴趣是消除心理疲劳的关键之一。
个体一旦对某一活动产生兴趣,就能使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灶。
所以,积极培养员工对工作或学习的兴趣,就能使心理处于一种良好的应激状态,克服心理疲劳。
其次,要使工作、生活多样化。
枯燥、单调、重复的工作和生活,容易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产生心理饱和,产生无聊和厌倦情绪。
要克服这种现象,就要注意保持活动的多样性,使大脑皮层保持兴奋,推迟或克服疲倦感。
通过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来增加工作本身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工作扩大化能使员工感受到工作的意义,看到工作成绩,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心理疲劳的出现。
第三,目标和结果明确。
如果工作过程缺乏吸引力而工作结果有吸引力,也有助于减少或降低心理疲劳。
工作以外的东西如果富有吸引力,会减轻心理疲劳或降低心理疲劳的发生率。
由于结果的诱惑,人们可以调动主观能动性以克服厌倦感。
同时,每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应明确自己最终的目标,并且能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这样,便于随时了解自己的成绩,使自己不断获得激励,使大脑皮层维持较高的兴奋水平。
最后,要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愉快的人际关系会使单调、乏味的工作变得有趣,也会使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充满生机。
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可防止和减轻心理疲劳。
第三节员工的心理保健一、员工的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全面发展的良好状态。
由此可见,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几个层面。
近年来,许多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此解释的角度各有不同。
但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结合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特征以及特定的社会角色,我们认为,员工心理健康的标准可概括为: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人际关系和谐;行为合理。
二、员工的挫折与心理防卫(一)挫折及其原因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引起挫折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所引起的挫折强度也不尽相同。
总括起来,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1、客观因素包括环境、社会及个人诸方面的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个体主观因素除了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外,挫折也可以由各种各样的内在冲突引起。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冲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双趋冲突。
当我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有两个目标吸引着我们但又二者不可兼得,必须放弃其中一个目标的时候,就会在心理上产生难以作出取舍的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同时存在两个目标,对我们都有害,而现实又迫使我们必须选择一个,由此产生双避冲突,心理上带来很大压力。
即所谓“前有悬崖、后有追兵”的处境。
(3)趋避冲突。
当同一个目标既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对于我们有吸引力,同时又会给我们心理上带来威胁,对于我们有某种伤害性的时候,我们趋近这一目标和逃避这一目标的动机同时存在,并相互冲突,这就是趋避冲突。
(4)双重趋避冲突。
当同时有两个目标与我们发生联系,而每一个目标既可以有益于我们,同时又会不利于我们的时候,就出现了双重趋避冲突(二)挫折耐受力挫折耐受力也叫挫折容忍力,是指一个人忍受挫折,保护自己心理健康,维持正常适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