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

合集下载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耕地是国家的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质量的保护和管理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是指通过对耕地进行定期调查监测和综合评价,对耕地质量进行科学评估,为耕地管理和保护提供可靠数据和科学依据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从调查监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调查监测的目的1.了解耕地面积、结构和分布情况,为农业生产规划和土地调控提供依据。

2.掌握土壤质量的基本状况,为土壤调理和施肥决策提供参考。

3.监测土壤污染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耕地污染问题。

4.追踪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效果,评价农田治理和保护的效果。

二、调查监测的内容和方法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确定调查区域和调查对象,制定调查方案和统计表格。

2.现场调查:实地勘察,采集土壤样品,记录土壤属性和有关数据。

3.实验室分析: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得到土壤质量和污染情况的数据。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进行分析和评价。

5.结果报告: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供给政府部门和农民使用。

三、评价指标耕地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养分含量、氮素利用率、抗风蚀能力等方面的指标。

具体评价指标如下:1.土壤质地:包括砂粒、粉粒和粘粒的含量和比例,反映土壤的物理性质。

2.有机质: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可以通过测定有机质含量和腐殖酸含量来评价。

3.养分含量:包括氮、磷和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反映土壤的肥力水平。

4.氮素利用率:反映土壤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测定土壤中的全氮和碱解氮来评价。

5.抗风蚀能力:反映土壤的抗风蚀能力,可以通过测定耐蚀性指数和风蚀等级来评价。

四、加强管理和保护为了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的管理和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调整农田布局,优化耕地资源配置。

2.加强耕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3.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和污染。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必须加强耕地质量的监测和评价。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耕地的质量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必须对耕地质量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

本文将对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一、耕地质量调查耕地质量调查是指对耕地土壤、植被、水文、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进行全面、综合的调查,以了解其主要特征、分布和变化趋势。

耕地质量调查应该包括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土壤质量调查、植被资源调查、水文水资源调查等方面。

各方面信息收集与整理需要采用全面、系统、科学的方法,以保证收集到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的数据。

二、耕地质量监测耕地质量监测是指以一定的频率和方法对耕地进行持续的观测和测量,以及对耕地资源的变化趋势、质量问题和环境效应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

耕地质量监测应该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耕地质量的实时监测。

同时,耕地质量监测还应该结合耕地利用和管理情况,对耕地生态和环境指标进行测量和监测,全面了解耕地生态状况和环境效应。

三、耕地质量评价耕地质量评价是指通过对耕地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以评价其资源价值和开发潜力的能力。

具体来说,评价应该包括:评估耕地的生产能力,评估耕地的保育能力、水文环境影响等方面。

评价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

四、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的建议为了做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利用遥感和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图斑提取、分析和监测。

2.建立全面、科学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把握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趋势。

3.建立全国、区域和县级耕地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保障评估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4.结合耕地利用实际情况,适应地区差异性,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耕地综合利用规划。

总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工作报告耕地

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工作报告耕地
业综合开发 ,以工代赈,生态环境建设 ,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等工程项目实 施和各生物 ,农艺 ,化学措施改良中低产田的情况;②耕地利用程度与耕作制 度。主要指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的播种面积 ,耕地复种指数 ,可利用面积和实 际利用面积与原因 ,主要耕作制度 (即耕地最佳种植模式 );③不同耕地类型投 入产出情况。分水田 ,旱地,菜地,果园,分别阐述以肥料施用为主的投入产出 情况; ? (5)耕地保养管理的简要回顾 ? 简要回顾第一、二次土壤普查对耕地质量的评述; ? 近年来通过国家重大项目 (包括生态环境建设,商品粮棉油糖基地建设,农业综 合开发等)实施以及重大自然灾害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以及加强耕地保养管理 的政策法规与技术措施。
报告分类
?**县(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报告 ?**县(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报告 ?**县(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专题利用
报告
2工作报告编写提纲
? 一、项目来源与计划任务 ? 二、工作组织 ? 三、主要工作成果(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 ? 四、主要作法与经验 ? 五、资金使用情况 ? 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建议
工作组织
?主要指为保障测土配方施肥与地力评 价工作成立的领导小组,技术组和专家 顾问组,以及省地县及技术依托单位的 工作关系,分工,严格按照《测土配方施 肥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的组 织措施。
主要工作成果Biblioteka ? 主要包括(完成任务情况) ? 对照任务书,简述采样、分析、数据库建设等方
面工作的完成情况。任务完成率? ? 列举成果 ,有多少 ,就列多少; ?突出区域特色 ; ?县域范围内的耕地资源情况 ,空间分布 ,障碍因素 ,
利用改良方向; ? 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填充的历史空白等等 ;

(精品)耕地巡查简报5篇

(精品)耕地巡查简报5篇

(精品)耕地巡查简报5篇耕地巡查简报 1近日,金昌市自然资源局派出巡查组,对辖区范围内的耕地保护情况开展了巡查。

巡查组重点对永昌县朱王堡镇、水源镇、河西堡镇、焦家庄镇、红山窖镇、南坝乡和金川区双湾镇田长制公示牌完整情况,有无发生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窑、建房、建坟、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废弃物,以及有无排放倾倒污染物或其他破坏耕地行为进行了巡查,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把违法用地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在开展耕地动态巡查的`同时,巡查组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培训,切实提高了镇、村两级田长履行保护耕地职责的主动性,增强了村民耕地保护的自觉性,营造出良好的耕地保护社会氛围。

耕地巡查简报 210月12日,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督导组一行来我区督导检查。

督导组先后深入秋江街道、涓桥镇,听取镇街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清理整治专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并就该项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督导组对我区现阶段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对秋江街道采取小喇叭流动广播、印发1万份手册的有效宣传手段表示赞许。

同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全面摸排。

充分调动基层党委和政府的力量,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对20某某年以来所有占用耕地房屋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好自下而上的全面摸排工作;二是突出重点。

对本次市勘测院下发的全区6490个图斑,要重点核实,一个不漏;三是强化协调。

对摸排工作中的镇村人员、有关技术单位及各自然资源和规划所三方力量要做好协调工作,倒排工期,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摸排工作。

耕地巡查简报 37月25日,省派督查员、驻市自然资源局纪检监察组和市农房整治办相关领导一行到市中区督导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工作。

督导组一行先到市中区青平镇水竹村中安家庭农场和水口镇乐西高速公路集中安置点实地查看占用基本农田修建情况,实地了解修建情况、产生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顶风违建”的原因。

耕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简报

耕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简报

耕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简报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今年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具体情况简报:
1. 耕地面积保持稳定:通过加强耕地调查和监测,确保耕地的真实面积,今年我国耕地面积保持在稳定水平,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减少情况。

2. 耕地质量改善明显:通过推行科学农业技术,合理施肥、耕作和灌溉等措施,耕地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土壤肥力指标得到提高,耕地的持续生产能力增强。

3. 耕地保护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在耕地保护方面加大了政策和法规制定的力度,进一步强化了耕地保护的法律效力和执行力度。

4. 土地整治工程展开:土地整治工程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展开,通过耕地流转、土地复垦等形式,使得一些荒地得以重新利用,有效地增加了耕地资源。

5. 农民的耕地意识提高:通过开展耕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农民对耕地保护的意识,更加注重农田的合理使用和保护。

总体来说,今年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地下水超采、土地利用不合理等。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耕地保护工作的力度,确保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

2020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

2020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

2020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一、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评价工作(一)监测内容的确定。

年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评价工作中,各县(市、区)负责监测内容分为分等参数调查监测和等级渐变耕地抽样监测。

详见《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

(二)渐变类型区的划分。

渐变类型区具体是指一定数量的分等单元,它是根据耕地质量等级主导因素的变化趋势来确定的,而非现状来确定。

例如:渐变类型A区域内的有机质含量现状均值为1、0~1、5,若A区域内近几年的有机质含量为缓慢降低的趋势,则该类型区为肥力衰退型;若A区域内近几年的有机质含量为缓慢提升的趋势,则该类型区为肥力提升型。

有条件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渐变类型区分布范围外的区域进行布点监测。

不被任何渐变类型区覆盖的区域统称为“相对稳定型”(即《县(市、区)耕地等别渐变类型推荐》中的“提升有限型”,它不属于渐变类型区范畴),提交成果中如含有此分布范围,统称为“相对稳定型”。

(三)监测单元的选择。

监测单元由固定监测单元(可以简称监测单元)和随机监测单元构成。

固定监测单元:每个渐变类型每个国家利用等级上选择一个分等单元作为固定监测单元,固定监测单元在空间上要有代表性,单元面积要较大,观测起来要方便,在利用上能够作为耕地长期存在。

固定监测单元需要对所有分等因素进行监测。

随机监测单元:随机监测单元是为了配合固定监测单元,根据随机监测单元主导因素的变化,采用算数平均法,挂接到固定监测单元上,从而形成某一类型某一利用等的监测结果。

随机监测单元只需要监测所在类型区的主导因素。

每个固定监测单元都要布设一定数量的分等单元作为随机监测单元(建议在19个以上)。

每年度的随机监测单元都要重选。

每年重选的目的是避免误差的复制。

每年随机监测单元的位置、调查的属性值,各县作为重要的中间成果,提交到省土地整理中心。

提交成果格式见技术简报附件1。

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参照上述要求,对相对稳定型的耕地布设固定监测单元和随机监测单元。

耕地质量检测总结汇报

耕地质量检测总结汇报

耕地质量检测总结汇报耕地质量检测总结汇报为了保护和提高我国耕地质量,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单位进行了耕地质量检测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对耕地的肥力、土壤质量和土壤保护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下面是对这次耕地质量检测工作的总结汇报。

一、检测目标和方法本次耕地质量检测的目标是评估耕地的土壤质量、肥力指标及植物养分状况,为耕地的合理管理和农作物的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采用了综合检测指标法,根据耕地的基本属性和特点,选择了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微量元素等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对于不同土地类型和不同农作物的耕地,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案和方法。

二、检测结果通过耕地质量检测,我们对各个检测指标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总体来说,耕地的土壤质量和肥力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土壤pH值:大部分耕地的土壤pH值处于中性或弱酸性,适宜大多数作物的生长。

然而,少数小部分耕地的土壤pH值偏高或偏低,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2. 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部分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然而,个别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需要增施有机肥料来提高土壤肥力。

3. 养分含量:耕地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均在合理范围内,能够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

但在部分耕地中,存在钾、磷等养分的缺乏,需要注意适量施肥。

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小部分耕地的有效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对植物的病虫害抵抗力和养分吸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及时采用补充措施。

三、问题和建议耕地质量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针对土壤pH值的异常情况,我们建议采取石灰调pH的方法来进行土壤修复,以达到适宜作物生长的目标。

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耕地,我们建议加强有机肥料的施用,并鼓励农民采用有机的耕作方式,提高土壤质量。

为了解决养分缺乏的问题,我们建议通过科学施肥,合理调整肥料的种类和施用量,以补充土壤中缺乏的钾、磷等养分。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一、评定目的和背景二、评定方法和过程1.调查和采样:我们首先对评定区域的耕地进行了调查,确定了评定样点。

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对样点进行采样,共采集了XX个土样。

2.实验室分析:采样后,我们将土样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酸碱度和水分保持能力等。

3.等级划分:根据评价指标的分析结果,我们采用综合评分法将样点土地划分为不同的质量等级。

评分指标包括土壤质地、养分含量、酸碱度和水分保持能力等。

4.质量等别评定结果:根据评分结果,我们将评定区域的耕地分为一至五等,等级越高,表示耕地质量越好。

三、评定结果与分析我们按照评定方法和过程对样点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以下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1.一等耕地:占比15%,主要分布于评定区域的河谷地区,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含量丰富,酸碱度适中,水分保持能力良好。

适宜作为优质农田,适合种植高产优质作物。

2.二等耕地:占比30%,主要分布于评定区域的丘陵地区,土壤质地中等,有机质含量适中,养分含量较丰富,酸碱度适中,水分保持能力较好。

适宜作为一般农田,适合种植常规作物。

3.三等耕地:占比25%,主要分布于评定区域的山地地区,土壤质地偏重,有机质含量较低,养分含量一般,酸碱度偏酸,水分保持能力较差。

适宜作为基本农田,适合种植经济作物。

4.四等耕地:占比20%,主要分布于评定区域的旱地地区,土壤质地较重,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含量较少,酸碱度较酸,水分保持能力差。

适宜作为边陲农田,适合种植林果作物。

5.五等耕地:占比10%,主要分布于评定区域的荒滩地区,土壤质地重,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养分含量贫乏,酸碱度极端,水分保持能力极差。

不适宜作为耕地,建议进行改良或退耕还林还草。

四、评定结果建议1.针对一等和二等耕地,建议加强土壤肥力管理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

2.对于三等和四等耕地,建议开展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并适当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一、引言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质量的保护和利用愈发重要。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本技术简报旨在介绍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背景、目的、方法与应用。

二、背景耕地质量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目前我国耕地面积有限,且长期以来存在过度耕作、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导致土地质量逐渐恶化。

为了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我国的耕地资源,国家决策层制定了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要求。

三、目的四、方法1.基础数据采集:对耕地进行数量、面积、产量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建立数据库,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根据土壤学、作物学、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耕地质量调查:对耕地进行地面实地调查,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试和农田管理措施调查。

4.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耕地的质量等级,并形成评价结果报告。

5.监测与预警:通过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对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预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土地保护和治理。

五、应用1.耕地利用规划:通过评价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耕地利用效益。

2.土壤改良与土地治理: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对耕地进行改良和治理,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3.农田水资源管理:评价结果可为农田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合理利用和配置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

4.土壤环境保护:通过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污染问题,保护耕地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结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是保护和利用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评价和监测,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查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评价与监测的精确性与效率,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土地保护的实践。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技术工作情况介绍(会议汇报)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技术工作情况介绍(会议汇报)

5.工作要求 5.工作要求
年初, 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试点工作” 年初,“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试点工作” (2011年部重点工作布局安排)。 2011年部重点工作布局安排)。 年部重点工作布局安排 一季度末, 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 一季度末,“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国 土资源部专报)。 土资源部专报)。 25, 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6·25,“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确保 25 耕地面积有增长、质量有提高、产能有增加、 耕地面积有增长、质量有提高、产能有增加、生 态有改善” 态有改善”。“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部领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 导讲话、署名文章)。 导讲话、署名文章)。
地 人
天 生
管理
因素
科学研究
4.工作进展 4.工作进展
1月7-8日,广东清远“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 广东清远“ 点工作协调会” 点工作协调会”。 2月13-14日,哈尔滨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 13-14日 试点工作第一次技术研讨会” 重点研讨了“ 试点工作第一次技术研讨会”,重点研讨了“耕 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技术操作手册” 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技术操作手册”。 今天,完成工作部署、签订了15个省耕地等 今天,完成工作部署、签订了15个省耕地等 15 级监测示范基地建设合作协议、 级监测示范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初步形成操作手 册进行技术培训。 册进行技术培训。
2.监测试点工作 2.监测试点工作 2011年 号厅发函时,写给部长签报: 2011年5号厅发函时,写给部长签报: 通过试点,一是,动态掌握基本农田建设、 通过试点,一是,动态掌握基本农田建设、占用补 划、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等涉及到的耕地质量等级 耕地占补平衡、 变化情况,为丰富和完善耕地保护监管内容提供支撑。 变化情况,为丰富和完善耕地保护监管内容提供支撑。 保护监管内容提供支撑 二是,结合最新土地调查成果,摸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 二是,结合最新土地调查成果,摸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 为制定基本农田规划提供依据,引导以新增费为主的各 为制定基本农田规划提供依据,引导以新增费为主的各 基本农田规划提供依据 新增费 类资金投入到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上来。 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上来 类资金投入到永久基本农田的需求(国务院) 提升管理水平的技术需求(国务院)

保护耕地质量深化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

保护耕地质量深化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

保护耕地质量深化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保护耕地质量深化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

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既要守住18.65亿亩耕地数量红线,又要守好良田沃土的耕地质量底线。

而且,守住耕地质量红线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具体来说,今后应从监测建设、用途管制、补偿机制三方面发力耕地质量保护农业部耕地质量保护中心近日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耕地质量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成立全国性的耕地质量保护中心,统筹各地开展耕地质量建设,让超负荷的耕地“歇一歇”,将为农业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为子孙留下一片沃土。

这既是向保护耕地迈出的关键一步,更是构建新型人地关系的重要一步。

耕地保护并非易事。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各地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很大。

然而,一些地方却把耕地当成建设用地的“唐僧肉”,没有履行好保护耕地的责任,对耕地占补平衡敷衍塞责。

他们靠百般腾挪的建设用地指标大搞新区开发、园区建设,扮靓政绩后却留下难消的后患。

同时,农业耕作的过程也会带来耕地质量退化。

近些年,农业资源超强度开发,“四海无闲田”,导致耕地退化比重较大,土壤养分失衡、污染加剧、生态调节功能减弱、基础地力后劲不足。

尤其是东北黑土地退化、西北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南方一些地方土壤重金属污染,耕地已经对人们亮起了“红灯”。

事实上,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是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

总体看,多年来各地依法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职能不到位、项目有交叉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由此导致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

万物土中生,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十几亿人的吃饭大事,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

只有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才能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既要守住18.65亿亩耕地数量红线,又要守好良田沃土的耕地质量底线。

浙江省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技术简析——以松阳县为例

浙江省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技术简析——以松阳县为例

浙江省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技术简析——以松阳县为例作者:暂无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5年第11期浙江省土地整理中心严庆两朱锦尉张涛随着社会对耕地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的作用也越加明显,它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耕地质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

本文以松阳县为例,重点介绍了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的渐变类型区划分、监测样点布设、等级及产能的评价结果、主导因素评价等主要内容,并提出了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成果的下一步应用,为如何发挥好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在耕地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一、松阳县耕地质量等级分布概况松阳县位于浙西南山区,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境内“松古平原”为县内主要产粮区,具有浙西南山区典型特征。

根据松阳县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松阳县土地总面积为135394 8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18747.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85%。

松阳县耕地质量主要分布在9-12等(国家利用等,下同),其中以10等最多,约占52.6%,主要分布在樟溪乡、赤寿乡、斋坛乡等乡镇;12等最少,约占2.9%,主要分布在枫坪乡、玉岩镇。

2014年度松阳县监测区域涉及耕地总面积(不包含零星地物中耕地面积)为17222.9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1.87%。

二、松阳县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技术路线松阳县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在松阳县县域范围内划定耕地质量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并在渐变类型区内确定主导因素;二是在耕地质量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每个等级的耕地上布设监测样点;三是基于监测样点信息对耕地质量等级、产能以及主导因素进行监测评价,分析其变化强度和变化规律。

松阳县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工作主要运用了相关性分析进行渐变类型区划分和主导因素的确定;运用了地统计学的半方差函数和CIS空间分析布设监测样点、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确定松阳县产能公式等等。

具体技术路线见图l。

三、松阳县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成果(一)耕地质量渐变类型的划分l限制性因素选取首先,依据省级层面的参考指标,结合现状条件,排除不易改变或变化缓慢的因素,如海拔、坡度、土壤质地等,保留在区域内现状条件易发生变化的因素,如灌溉条件、有机质含量、pH值等。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与监测工作报告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与监测工作报告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与监测工作报告一、引言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必须对耕地资源质量进行分类更新和监测。

本报告旨在总结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与监测工作的进展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工作进展1.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标准的制定根据土壤肥力、土壤水分保持能力、旱涝抗性等指标,制定了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标准。

该标准将耕地资源分为优质、良好、中等和较差四个等级,为分类更新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2.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方法的研究针对不同地区的耕地资源特点,开展了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方法的研究。

通过土壤调查和实地观测,结合现代遥感技术,建立了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的技术体系,提高了分类更新的准确性和效率。

3.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工作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工作。

各地区按照标准和方法,对耕地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分类更新。

同时,还开展了对不同质量等级的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

三、耕地资源质量监测工作进展1.耕地资源质量监测网络的建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耕地资源质量监测网络。

该网络覆盖了不同地区的耕地资源,通过定期采集土壤样品和监测数据,实现了对耕地资源质量的动态监测。

2.耕地资源质量监测指标的制定根据耕地资源质量的特点,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耕地资源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土壤肥力、土壤水分保持能力、旱涝抗性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全面反映了耕地资源质量的状况。

3.耕地资源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通过对耕地资源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不同地区、不同质量等级的耕地资源特点和变化趋势。

同时,将监测数据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为农民提供了科学的土地管理建议,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工作中,仍存在质量评估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建议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提高分类更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总结

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总结

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保障粮食安全、推
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加强科技应用,提高评价精度,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首先,我们加强了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的科技支撑。

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
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对耕地进行全面、精细的调查评价,实现了大规模、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其次,我们注重了调查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对土壤肥力、水分
状况、土壤质地等关键指标的评价,我们为农民提供了种植作物的建议,帮助他们科学施肥、合理灌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我们还针对不同地区的耕地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最后,我们加强了对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了健全的监测
体系和质量控制机制,确保了调查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调查评价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总的来说,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在科技支撑、实用性和管理监督等方面都取
得了显著进展,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我们将继续加强这项工作,不断提高评价精度和实用性,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

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作者:————————————————————————————————日期:2015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为落实《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7号)、《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浙江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办〔2015〕47号)的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省厅就2015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中主要技术问题及工作要求进行梳理,请各地认真研究做好相关工作。

一、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评价工作(一)监测内容的确定。

2015年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评价工作中,各县(市、区)负责监测内容分为分等参数调查监测和等级渐变耕地抽样监测。

详见《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

(二)渐变类型区的划分。

渐变类型区具体是指一定数量的分等单元,它是根据耕地质量等级主导因素的变化趋势来确定的,而非现状来确定。

例如:渐变类型A区域内的有机质含量现状均值为1.0~1.5,若A区域内近几年的有机质含量为缓慢降低的趋势,则该类型区为肥力衰退型;若A区域内近几年的有机质含量为缓慢提升的趋势,则该类型区为肥力提升型。

有条件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渐变类型区分布范围外的区域进行布点监测。

不被任何渐变类型区覆盖的区域统称为“相对稳定型”(即《县(市、区)耕地等别渐变类型推荐》中的“提升有限型”,它不属于渐变类型区范畴),提交成果中如含有此分布范围,统称为“相对稳定型”。

(三)监测单元的选择。

监测单元由固定监测单元(可以简称监测单元)和随机监测单元构成。

固定监测单元:每个渐变类型每个国家利用等级上选择一个分等单元作为固定监测单元,固定监测单元在空间上要有代表性,单元面积要较大,观测起来要方便,在利用上能够作为耕地长期存在。

耕地质量取土简报范文

耕地质量取土简报范文

耕地质量取土简报范文
这是一个关于耕地质量取土的简报范文:
尊敬的领导们:
根据我们最近进行的调查和研究,我谨向各位汇报关于耕地质量取土的情况。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建议:
1. 调查结果:
我们在本市农田中进行了取土样品的采集,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土壤的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其中主要的问题包括有机质含量低、营养元素不平衡和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等。

2. 分析原因:
造成耕地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一直以来以高产量为目标,导致大面积的单一作物种植,无法充分回收土壤养分和有机质。

b.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的微生物活性下降,进一步影响了土壤的肥力。

c. 利用耕地进行非农业活动,如用于建设和开采等,进一步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质量。

3. 建议措施:
为了提高耕地的质量,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a. 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包括轮作、间作和有机农业等,以增加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b.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鼓励有机农业、生物肥料和生物防治的应用,以保护土壤的生态平衡。

c. 加强耕地保护,限制非农业活动对耕地的占用,并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监测,防止土壤的进一步退化。

以上是关于耕地质量取土的调查结果和建议,请领导们审阅。

我们相信,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我们能够改善和保护耕地的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

保护耕地督查简报范文

保护耕地督查简报范文

保护耕地督查简报范文保护耕地督查简报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单位在近期对我市的耕地保护工作进行了督查,特向您汇报如下:一、工作概况自督查工作展开以来,我们共计检查了10个乡镇,覆盖了全市的主要耕地区域。

通过实地勘察、查阅相关资料和与基层工作人员、农民代表进行交流,全面了解了耕地保护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工作总结1. 工作成果:在此次督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耕地保护工作中的积极成果。

首先,农民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普遍意识到保护耕地是维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其次,各级政府在耕地保护方面加大了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第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强化了耕地保护的法制化水平。

这些成果为耕地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工作问题: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耕地保护工作中的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对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耕地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大,导致耕地被非法征用、破坏的问题仍然存在。

其次,一些村民对土地利益的诱惑较大,私自改变用地性质,扰乱了合理的土地利用。

第三,一些农民缺少对耕地保护的教育和培训,对于施肥、农药使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三、工作建议在此次督查过程中,我们综合了各项数据和实地调查情况,向您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保护耕地的意识,增强他们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2. 增加执法力度。

加强对耕地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完善法律制度,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对非法征用耕地的惩处力度。

3. 推行技术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土地管理和保护意识,注重合理施肥和农药使用,推广环保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土地质量。

4. 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对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推动耕地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耕地保护年度简报范文

耕地保护年度简报范文

耕地保护年度简报范文耕地保护年度简报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耕地保护工作小组的负责人,今天非常荣幸地向大家汇报我组去年的工作情况和成果。

去年,我组着眼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按照上级指示和计划,完成了一系列的工作任务。

首先,我们深入学习了国家关于耕地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并组织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

其次,我们积极参与耕地调查和监测工作,全面了解全市耕地的分布、数量和质量状况,为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耕地提供了基础数据。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耕地的保护与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耕地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并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在去年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耕地面积增加了10%,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

其次,耕地质量得到了有效保护,土壤肥力明显提升,农作物产量稳步增长。

另外,我们还成功推动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我组全体成员的辛勤付出和团队合作精神。

当然,我们也要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耕地保护的意识仍然不够,一些地方和个人对耕地保护不重视,存在违规占用和破坏耕地的情况。

此外,还存在耕地流转不畅、产权不清晰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管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耕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耕地调查和监测,加强耕地保护措施的研究和制定,推动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耕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益。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市的耕地保护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我想感谢领导和各位同事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也要感谢我的团队成员们的辛勤付出和协作精神。

谢谢大家!以上是耕地保护工作小组对去年工作情况的汇报,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谢谢!。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农业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石,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同时也关系到人类的粮食安全。

因此,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和监测项目逐渐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是指对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耕地进行系统评价,以确定其适宜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并按照一定标准对其进行划分和等级。

调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和实施合理的耕地保护计划和利用管理措施,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具体的调查评价工作包括:•耕地面积核实和分类确认;•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实地取样分析;•耕地质量等地建构;•耕地功能分类与等别划分。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标准主要根据土地资源、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来制定。

在中国,国家自然资源部在2019年制定的《农田质量等别划分标准》是目前的标准参考。

耕地质量监测项目耕地质量监测项目是在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基础上,对耕地的质量状况进行实时或定期监测。

目的是为了掌握耕地的利用现状、变化趋势和环境效应等,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优化耕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耕地质量监测项目包括:•耕地土壤养分元素监测,包括有机质、氮、磷、钾等重要要素的含量和变化趋势;•耕地水分监测,包括地下水位、土壤水分、降水等数据的采集和记录;•耕地土壤质量监测,包括土壤酸碱度、盐碱度、重金属污染等相关指标。

耕地质量监测还需要建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报告反馈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以确保监测数据可靠、有效和及时。

结论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和监测项目的实施对于保护耕地资源、优化农田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各国政府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投入,并确保调查评价和监测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时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作者:————————————————————————————————日期:2015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为落实《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7号)、《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浙江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办〔2015〕47号)的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省厅就2015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中主要技术问题及工作要求进行梳理,请各地认真研究做好相关工作。

一、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评价工作(一)监测内容的确定。

2015年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评价工作中,各县(市、区)负责监测内容分为分等参数调查监测和等级渐变耕地抽样监测。

详见《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

(二)渐变类型区的划分。

渐变类型区具体是指一定数量的分等单元,它是根据耕地质量等级主导因素的变化趋势来确定的,而非现状来确定。

例如:渐变类型A区域内的有机质含量现状均值为1.0~1.5,若A区域内近几年的有机质含量为缓慢降低的趋势,则该类型区为肥力衰退型;若A区域内近几年的有机质含量为缓慢提升的趋势,则该类型区为肥力提升型。

有条件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渐变类型区分布范围外的区域进行布点监测。

不被任何渐变类型区覆盖的区域统称为“相对稳定型”(即《县(市、区)耕地等别渐变类型推荐》中的“提升有限型”,它不属于渐变类型区范畴),提交成果中如含有此分布范围,统称为“相对稳定型”。

(三)监测单元的选择。

监测单元由固定监测单元(可以简称监测单元)和随机监测单元构成。

固定监测单元:每个渐变类型每个国家利用等级上选择一个分等单元作为固定监测单元,固定监测单元在空间上要有代表性,单元面积要较大,观测起来要方便,在利用上能够作为耕地长期存在。

固定监测单元需要对所有分等因素进行监测。

随机监测单元:随机监测单元是为了配合固定监测单元,根据随机监测单元主导因素的变化,采用算数平均法,挂接到固定监测单元上,从而形成某一类型某一利用等的监测结果。

随机监测单元只需要监测所在类型区的主导因素。

每个固定监测单元都要布设一定数量的分等单元作为随机监测单元(建议在19个以上)。

每年度的随机监测单元都要重选。

每年重选的目的是避免误差的复制。

每年随机监测单元的位置、调查的属性值,各县作为重要的中间成果,提交到省土地整理中心。

提交成果格式见技术简报附件1。

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参照上述要求,对相对稳定型的耕地布设固定监测单元和随机监测单元。

固定监测单元的代表面积:指各类型(国家利用等)所有单元的面积和,根据统计结果每年都可以不一样,代表这个等级类型(利用等)面积的消长。

固定监测单元和随机监测单元的来源:从相应类型(利用等)的耕地分等单元中选取。

渐变类型(每个国家利用等)的基准等别和基准等别等指数:基准等特指在2014年部署、2015年验收、利用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完成的分等更新成果中,某一监测类型包含的利用等,为整数等。

基准等等指数特指某一监测类型每个国家利用等中包含的所有分等单元的国家级利用等指数的面积加权平均值为基准等等指数。

基准等别和基准等别等指数是今后监测评价的基准,5年或10年的等级的累积变化,要和这个基准比较获得(假如7等酸化在20年后变成了9等酸化,但是其基准等依旧是7等酸化)。

(四)提交成果内容变化。

矢量图层成果变化:各矢量图层命名均为字母在前数字在后,如:FBFW2312832014。

增加一套监测单元全因素数据图层,详见技术简报附件1。

文字报告成果变化: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报告中在第二章节后增加“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区划分情况”章节,详细论述各县(市、区)渐变类型区划分依据、划分步骤以及划分结果。

二、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评价工作(一)评定对象及技术路线的变化。

评定对象的变化:2014年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评价工作中评定对象为水田、旱地、可调整地类中的耕地,2015年评定对象为水田、旱地、可调整地类中的耕地及零星地物中的水田和旱地。

技术路线的变化:2014年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评价工作中采用叠加法,2015年则采用增量包提取法。

(二)更新数据包制作。

2015年工作中,更新数据包包括两个图层,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和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层,相应图层存储形式和属性结构表详见技术手册,并在部级要求基础上增加省级要求字段(详见附件2)。

1、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制作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中提取新增、减少耕地图斑;按照上一年度工作要求,提取质量建设图斑;最终形成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

2、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层制作由于2014年工作未开展零星耕地的等级更新,本年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层制作中,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中提取减少、新增零星耕地,并将提取的净面积增加、减少的耕地图斑属性信息一起作为零星耕地图层。

为了保证年度间成果数据的衔接,各县需提交“XX县2013年零星地物分地类评定结果表”(分三张表单,每张表单分地类统计1~15等数据),并由市级汇总形成市级汇总表。

(三)耕地质量等级数据库制作。

2015年工作中,耕地质量等级数据库中增加了零星耕地图层,库中图层数量及属性结构表要求详见《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

县级分等单元的制作同2014年更新工作相同,但当县级分等单元中包含一部分渐变耕地同时包含一部分新增(质量建设)耕地时,该评定单元的因素、等级等信息同新增(质量建设)耕地一致。

(四)提交成果的变化。

1、提交文字报告变化:文字报告要按照技术手册中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进行编制,将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分析部分按照要求分析完整;鉴于“批而未用”耕地不纳入年度更新评价范畴,在评价分析中要说明评价结果里包含了多少“批而未用”的耕地;对产能核算要得出理论、可实现、实际产能(单产、总产),并将三级单产、总产数据上报市局,由市局汇总形成“XX市单产、总产汇总表”同市级汇总成果上报省厅。

2、提交数据库变化:更新包、数据库格式为Microsoft Access2007版的GeoDatabase,并建立R-Tree空间索引;XJGXDY、XJGXLXDY、XJFDDY、LXDW图层中增加了部分字段,如耕地类型、耕地坡度级、新增图斑合并等,需特别注意。

3、提交表格变化:年度更新表格成果中,变更为新增耕地(减少耕地、质量建设耕地)等级面积分类统计表(按照更新类型代码进行分类统计),详见技术手册附件2;各市另需提交“XX市单产、总产汇总表”、“XX市2013年零星地物分地类评定结果表”4、提交图件变化:不需提交图件。

附件:1.浙江省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评价成果要求;2.浙江省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要求。

附件1浙江省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评价成果要求一、提交成果格式要求各市按照要求提交耕地等级年度监测评价成果外,需汇总所辖县渐变监测单元、监测结果以及分等参数调查表,电子和纸质各一份(纸质加盖公章)。

格式如下:33浙江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成果(2014年)33-1县级成3301杭州市330185临安市330185-1文字报告浙江省XX县2014年度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报告.doc330185-2耕地等别渐变年度监测数据图层JCDY3301852014.shpFBFW3301852014.shpDBJB3301852014.shpJCDYQ3301852014.shp 注:该图层记录监测单元所有因素值330185-3图件330185临安市2014年度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及监测单元分布图330185临安市2014年度耕地等别渐变图330185-4数据表330185临安市2014年耕地等别渐变监测单元数据表330185临安市2014年耕地等别渐变监测结果表330185-5影像成果D330185**景观*2014年度JGZP……3301**XX县……3301杭州市市级汇总成果杭州市耕地等别渐变监测单元数据表杭州市耕地等别渐变监测结果表3301杭州市分等参数调查成果杭州市标准耕作制度变更调查表注:该表每县一张表单,各表单汇总成一张excel。

杭州市标准耕作制度变更表杭州市一级区和二级区划分表杭州市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基础参数调查表杭州市作物播种/收货日期资料调查表注:分等参数调查成果由各县(市、区)负责填写,市级负责审核汇总。

图1 浙江省耕地等级年度监测评价成果提交格式二、提交成果内容要求本项工作除按照各文件、手册、技术标准开展外,我省根据工作情况及实际需要制定省级规则,主要内容如下:1、监测单元图层中只需要体现固定监测单元的主导因素。

现增加一个监测单元全因素图层,用于存放固定监测单元和随机监测单元的属性信息(固定监测单元更新全因素,随机监测单元更新主导因素),图层命名为JCDYQ+县级行政区划代码(6位)+年度(4位),如:JCDYQ3301852014。

图层字段格式如下:表1 渐变监测单元全因素属性描述表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小数位数 值域 约束条件 备注 1 标识码 BSM Int 10 >0 M 2 监测单元编号 JCDYBH Char 15 M 见本表注1 3 单元编号 DYBH Char 19 非空 M 见本表注2 4 渐变类型 JBLX Char 16 非空 M 见本表注35 基础肥力 TRFL Int 1 M 根据实际情况选填 6 表层土壤质地 BCTRZD Int 1 M 7土壤有机质含量 TRYJZHL Float42M8 障碍层距地表深度 ZACJDB SD Int 2 [0,90]厘米 M 9 灌溉保证率 GGBZL Int 1 M 10 排水条件 PSTJ Int 1 M 11海拔高度HBGDInt1M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2 土壤酸碱度TRSJD Float 3 1 M13 地下水埋深DXSMS Int 1 M14 有效土层厚度YXTCHD Int 3 [0,150]厘米M15 地形坡度DXPD Char 2 M16 景观照片编号JGZP Char 70 非空M 见本表注5注1:固定监测单元以大写字母“DY”开头的10位定长编码,其中3-8位为县级行政代码,9-10位为从01开始的序号;随机监测单元在固定监测单元的基础上,以“—1、—2、—3”的形式依次编码。

注2:与县级耕地等级数据库中的分等单元图层保持一致;注3:填写渐变类型代码;注4:监测单元编号+"JG"+序列号(1位),每个监测单元最多允许5张景观照片,景观照片编号之间用空格分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