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总结

合集下载

微生物实验工作总结5篇

微生物实验工作总结5篇

微生物实验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多项微生物实验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对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我参与的微生物实验项目进行总结,并阐述我的工作心得和收获。

二、实验项目概述1. 医学领域:我参与了一项关于病原微生物的研究项目,旨在探索某种新型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其致病机制。

通过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成功揭示了该病毒的遗传特征,为后续的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农业领域:我还参与了一项关于植物病害的研究项目,通过分离和鉴定植物病原菌,我们筛选出了一批具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并对其致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农业生产中的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3. 环境保护领域:此外,我还参与了一项关于环境微生物的研究项目,通过富集和分离环境中的微生物,我们筛选出了一批能够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菌株,并对其降解机制进行了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三、工作心得与收获1. 实验技能的提升:通过参与这些微生物实验项目,我不仅掌握了多种实验技能,如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基因测序等,还熟悉了相关实验仪器的操作和维护。

这些技能的提升为我的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对微生物的深入理解:通过实验和研究,我对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生物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微生物的潜在风险和挑战,如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污染等。

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微生物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微生物实验项目通常需要多人协作完成,这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与团队成员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善于将自己的想法与团队目标相结合。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不仅提高了实验效率和质量,还增强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凝聚力。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1、微生物的分类2、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鼠疫,霍乱3、发展史巴斯德:巴氏消毒法,研制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郭霍:郭霍法则弗莱明:青霉素汤飞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细菌为宜。

2、细菌的基本结构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L-型细菌)高渗环境中可生长典型菌落:油煎蛋样菌落可恢复为原菌4、细菌的特殊结构5、细菌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在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6、芽胞不包含质粒。

7、细菌的抵抗力比较:有芽胞,选芽胞;无芽胞,选金黄色葡萄球菌。

8、细菌的生长繁殖(1)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代时:15~30分钟(2)群体的生长繁殖9、细菌合成代谢产物致病作用:热原质,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侵袭性菌鉴别作用:色素,细菌素治疗作用:抗生素,维生素噬菌体1、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噬菌体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①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②严格胞内寄生;③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④抗原性;⑤抵抗力3、噬菌体的化学组成:核酸,一种,DNA或RNA,遗传物质;蛋白质,保护核酸,识别宿主菌4、噬菌体分类①毒性噬菌体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吸附的原理: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②温和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三状态两周期:三状态,①游离的具有传染性的噬菌体颗粒;②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的噬菌体核酸;③前噬菌体。

两周期: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体只有溶菌性周期。

细胞的变异与遗传1、细菌基因组的组成:细菌染色体、质粒、整合在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转座元件2、质粒的特征:①自我复制;②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的特征;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非必需;④具有转移性;⑤相容性与不相容性3、细菌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经过第二次突变恢复野生型的性状,称为回复突变;往往是表型回复突变,即第二次突变没有改变正向突变的序列,只是在其他位点发生突变,从而抑制了第一次突变的效应,称为抑制突变。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小生物的科学,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学、代谢、遗传学、发育、系统学和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按照是否有细胞核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按照细胞形态可以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按照营养方式可以分为化能和光能微生物等。

2.细胞结构: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核酸和细胞器等。

微生物的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的重要结构;细胞壁可以提供细胞保护和形状维持的功能;细胞质是细胞内的基质,包含核酸、蛋白质和有机物等;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机器。

3.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代谢主要包括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

微生物可以通过发酵、呼吸或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并将无机物或有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或无机物。

4.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通过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方式在不同的微生物之间传递。

5.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主要包括二分裂、芽生、分生孢子和性繁殖等。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

6.微生物与人类:微生物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疾病,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同时,微生物也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资源。

7.微生物控制与利用:微生物的控制包括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消毒和灭菌等。

微生物的利用包括发酵工业、废物处理、环境修复和生物农药等。

8.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以群落的形式存在,与环境相互作用。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对环境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化学、生物工程等密切相关。

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微生物的知识。

微生物年度个人总结(3篇)

微生物年度个人总结(3篇)

第1篇一年来,在微生物领域的学习和工作中,我秉持着严谨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工作方面1. 技术能力提升: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和自学,我对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熟练掌握了PCR、电泳、Western blot等实验操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2. 项目参与:积极参与了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负责部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认真负责,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学习,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

二、学习方面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文献、参加讲座等方式,系统地学习了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为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2. 实验技能: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实验技能。

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多项实验,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3. 科研素养: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了自己的科研素养,学会了如何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等。

三、生活方面1. 健康生活:注重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确保身心健康。

2. 团队协作: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项目进展。

3. 情绪管理:学会调整心态,面对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不足与反思1. 时间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时间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导致部分工作进度较慢。

2. 实验设计:在实验设计方面,还需加强创新思维,提高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沟通能力:与团队成员和导师的沟通还需加强,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五、未来规划1.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深入学习微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3.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加强与团队成员和导师的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

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分类及比较: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4、微生物学发展:1796—英国琴纳:运用牛痘预防天花;1859—巴斯德:实验证明有机物质的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1865—李斯特:手术无菌操作,发明狂犬疫苗;1876—郭霍:郭霍法则;1929—弗莱明:提纯青霉素。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细菌(bacterium):泛指各类原核细胞型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和原始脂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细菌的测量单位:微米(μm)2、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1)细胞壁: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糖含量多,45% 少,15%~20%脂含量少,1%~4% 多,11%~22%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革兰阴性菌的外膜:组成: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

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构成: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异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有种特异性。

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大多染成革兰阴性。

分类: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溶菌酶,青霉素等细菌L型需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种类。

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生理特征、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真菌是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和植物中。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两大类。

2.微生物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真菌由菌丝、子实体和分生孢子组成。

病毒包含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体。

寄生虫的结构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3.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细菌通过二分裂来复制自身,生长速度快。

真菌以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病毒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寄生虫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卵的产生和分裂。

4.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疾病。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侵入宿主组织等方式引起疾病。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机械破坏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引起疾病。

病毒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对宿主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侵入宿主组织、摧毁宿主细胞、干扰宿主机体等方式引起疾病。

5.微生物的诊断方法:微生物的诊断常常依赖于细菌培养和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显微镜检查等方法。

细菌培养和分离可以通过培养基、温度、气体等条件来筛选和培养细菌。

病毒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宿主体液中的抗体来进行诊断。

核酸检测是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放大技术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形态和结构。

6.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个人防护措施、社区防控措施和医疗机构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面罩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社区防控措施包括检疫、消毒、卫生教育和疫苗接种等。

医疗机构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废物管理等。

7.抗菌药物和耐药性: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增强。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

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叫细菌L 型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细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

能稳定地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传递到子代,一般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

现在常用的质粒大多数是经过改造或人工构建的,常含抗生素抗性基因,是重组DNA技术中重要的工具。

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8、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①Gram染色: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

微生物总结

微生物总结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 什么是微生物学微生物:指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单细胞;少数多细胞;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一般肉眼难以看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和科赫有哪些贡献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2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3免疫学---预防接种;4发明巴氏消毒法柯赫:1在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配制培养基..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3、微生物所包括的类群微生物所包括的类群研究对象: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有原核细胞的真细菌、放线菌、古生菌;具有真核细胞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4、从魏塔克五界系统看微生物的分类地位微生物有什么特点五界系统:1969年魏塔克提出;把所有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特点:丰富的多样性;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个体小;繁殖快;分布广5. 微生物的有哪些特征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生长旺;繁殖快..6. The size and cell type of microbesMicrobe Approximate range of sizes Cell typeViruses 0.01-0.25µm nanometers ParticlesBacteria 0.1-10µm ProkaryoteFungi 2µm->1m EukaryoteProtozoa 2-1000µm EukaryoteAlgae 1µm-several meters Eukaryote7.微生物研究三方向:大脑;肠道;免疫系统..8.微生物的分类地位五界系统:1969年魏塔克提出;把所有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六界系统:我国学者把生物分为六界;即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微生物分别属于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的四个界..因此;微生物在生物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9.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利用微生物制作食品、饮料和酒类;利用微生物生产许多种抗生素等药品;参加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净化环境;以微生物作为科研材料进行基因工程等..有害:使人类和各种动植物患传染病鼠疫、艾滋病、肺结核、流行性脑炎; 疯牛病; 、鸡、猪的瘟疫等.水果的腐烂病、植物的软腐病; 使食物或皮革制品腐烂霉变..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它微生物污染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 纯培养物和纯培养的概念:微生物学中;将由一个细胞或一种微生物繁殖所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物..对微生物这种纯种的培养;称为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把微生物从一个器皿转接到另一个器皿;叫做接种接种方法:烧环—冷却—开管—沾菌和塞管—开另管—涂菌—塞另一管—火焰烧环菌落的概念:由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后;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叫菌落..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状况、质地、光泽、颜色及透明度等是微生物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菌株:同种微生物中不同来源的个体的总称..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即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纯培养: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菌苔: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呈片状;这就是菌苔..平板:即培养平板;指盛有固体培养基的平皿纯培养物:只含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叫做纯培养物..混合培养物:含有两种以上微生物的培养物叫做混合培养物..二元培养物:只含有二种微生物的培养物叫做二元培养物..2、什么叫选择培养基举例说明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非需要菌的生长;促进需要菌的生长;这种培养基叫选择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加10%酚数滴;抑制其它菌的生长;分离出放线菌;吗丁氏培养基加链霉素以抑制其它菌生长;分离出真菌..3、什么叫加富培养基举例说明用加富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加富培养基:一般指在培养基内加入额外的营养物质;使需要的微生物营养更充分;生长的更快;这种培养基叫加富培养基..土悬液—培养基+硫磺—分离出硫杆菌;土悬液—以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分离出能降解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4、菌种保藏原理是什么菌种保藏方法有哪些菌种保藏原理:用人工方法降低微生物的代谢强度;限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处于休眠状态..菌种保藏方法:传代培养保藏——隔绝空气低温保藏冷冻保藏——保护剂+菌种——零下196度速冻保存;或-70度冷冻室保存;-20~-30度普通冰箱冷冻室保存..干燥保藏——砂土管保存法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纸片保藏法、薄脉保藏法、寄主保藏法等5.细菌的染色方法有哪些美蓝染色对活酵母的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和细胞的还原能力细胞内是无色的;死细胞或老细胞代谢变弱表现为蓝色或淡蓝色..6.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平板划线分离法Streak plate稀释到平板法Loop Dilution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7.决定显微观察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分辨率:指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反差:指样品区别于背景的程度8.染色的一般步骤: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油镜固定的目的:一是杀死细菌;二是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三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火焰加热法和化学固定法..9.细菌的传统分类:革兰氏阳性菌:经有机溶剂脱色后;保持初染的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有机溶剂可脱去初染颜色..细菌的现代分类:真细菌 eubacteria原界:包括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细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古细菌archaebacteria原界: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和嗜酸嗜热菌10.赤潮:藻类在近海大量繁殖;可消耗大量氧气;引起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波曲形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条;具有运动功能..鞭毛一般长度为15—20um直径为0.01 —0.02um..鞭毛丝由直径 4.5nm 的鞭毛蛋白亚基沿央孔道直径为20nm螺旋状缭绕而成..观察鞭毛的方法:染料沉积使之加粗后用显微镜观察:常用电镜观察判断鞭毛有无的方法:半固体培养基平板培养基菌落外形鞭毛的着生方式:端生、周生、侧生2.菌毛:又称伞毛、纤毛、线毛;是一种长在细菌表面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功能:作为噬菌体的吸附位点作为附着到哺乳动物细胞或其他物体的工具3.性毛:又称性菌毛或接合性毛;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 数量仅一至少数几根.. 性毛一般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雄性菌珠中.. 其功能是向雌性菌珠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4.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第一类:有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第二类:有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第三类:无细胞结构的细菌第四类:古细菌5.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高等植物 -- 纤维素霉菌 -- 几丁质酵母 -- 甘露聚糖;葡聚糖细菌 -- 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短肽磷壁酸脂多糖6.芽孢是生物界中抗性最强的生命体..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无繁殖功能 ;芽孢在普通条件下可保持几年至几十年的生活力..7.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基内菌丝长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直径1-1.4um; 长短不一;形状不一;颜色较深..孢子丝Reproductive mycelium:当气生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气生菌丝上分化出的可形成孢子的菌丝.. 孢子的形状及在气生菌丝上排列的方式随种而异..8.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菌——紫色初染革兰氏阴性菌——红色95%乙醇脱色;复染9.青霉素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中的β-1;4糖苷键10.真菌的无性生殖孢子有: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孔出孢子、芽生孢子、瓶梗孢子、节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毛霉、游动孢子--壶菌真菌的有性生殖孢子有:卵孢子--壶菌门、接合孢子--毛霉、子囊孢子--冬虫夏草和羊肚菌、担孢子--黄蘑菇11.丝状真菌的营养方式:腐生、寄生、共生、扑食12.初生菌丝:直接由担孢子萌发而形成;也称同核体;多数担子菌的初生菌丝体具有无限生长的可能..次生菌丝:是经过初生菌丝的两个单核细胞结合而形成;但只质配而不核配..常通过锁状联合的方式增加细胞的个体..三生菌丝:经次生菌丝转化形成;形成各种子实体;包括生殖、骨架、联络菌丝三种类型..13.担孢子:14;放线菌是一类具有丝状与枝细胞的细菌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1.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营养物质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能源能源主要针对蓝细菌能源: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营养物或辐射能生长因子: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小;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的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微量元素是指那些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机体对这些元素的需要量极其微小的元素;通常需要量在10-6--10-8mol/L: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镍、硼等..2.根据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光能无机自养型photolithoautotrphy光能有机异养型photoorganoheterotrphy化能无机自养型chemolithoautotrphy化能有机异养型chemoorganoheterotrphy3.大多数细菌、真菌、原生动物都是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所有致病微生物均为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4.基团移位是另一种类型的主动运输;它与主动运输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来完成物质的运输;而物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基团转位又称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糖转移酶运输系统PTS;PTS 通常由五种蛋白质组成;包括酶I、酶II包括a、b、c三种亚基和一种低相对分子量的热稳定蛋白质HPr..基团转移主要存在于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细胞中;主要用于糖的运输;脂肪酸、核苷、碱基等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运输..第六章微生物群落的生长微生物的同步生长:使培养基中细菌同时分裂;处于相同的生长阶段叫同步生长..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1诱导法2选择法过滤法、离心法、抑制DNA合成法生长曲线: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第七章微生物代谢1.代谢Metabolism:是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在体内酶的参与下;转变能量接构成细胞的物质;并排出废弃物..分为:物质代谢;能量代谢..2.分解代谢:细胞将复杂的有机物在分解酶系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物质;ATP和还原力NADPH的过程..3.合成代谢:细胞利用简单小分子;ATP和还原力NADPH在合成酶系催化下合成复杂生物大分子的过程..4.生物氧化的形式: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失去电子生物氧化的过程:脱氢或电子、递氢或电子、受氢或电子生物氧化的功能:产能ATP、产还原力、产小分子中间代谢物生物氧化的类型:1.发酵2.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5.发酵1. 概念: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是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种氧化氧化还原反应..发酵途径: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主要分为四种途径: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磷酸解酮酶途径..发酵类型主要有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丙酮丁醇发酵、混合酸发酵等..6.呼吸与发酵的根本区别在于: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电子传递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最终电子受体..*生物氧化必须经历脱氢、递氢和受氢3个阶段;并按其最终氢受体的性质而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3种..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主要有调节酶合成量的酶诱导、阻遏机制和调节现成酶催化活力的激活和反馈抑制两类..第八章微生物遗传1.遗传inheritance和变异variation是生命的最本质特性之一表型:具有一定遗传型的个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生长发育所表现出来的外表特征和内在特征的总和..表型是由遗传型所决定;但也和环境有关遗传型:生物的全部遗传因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2.为什么说微生物是遗传学研究中的明星微生物细胞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为单倍体;方便建立纯系..很多常见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养;快速、大量生长繁殖..物种和代谢类型多样对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获得各类突变株;操作性强..3.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原核生物细菌、古生菌的基因组1染色体为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单倍体;2基因组上遗传信息具有连续性;基因数基本接近由它的基因组大小所估计的基因数一般不含内含子;遗传信息是连续的而不是中断的..3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4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5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个别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犬螺杆菌和古生菌的rRNA和tRNA中也发现有内含子或间插序列真核微生物啤酒酵母的基因组啤酒酵母基因组大小为13.5×106bp;分布在16条染色体中..1典型的真核染色体结构;2没有明显的操纵子结构;3有间隔区即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序列;4重复序列多;4.质粒plasmid: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窄宿主范围质粒narrow host range plasmid只能在一种特定的宿主细胞中复制广宿主范围质粒broad host range plasmid可以在许多种细菌中复制5.细菌的转导:由噬菌体介导的细菌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一个细胞的D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有普遍转导和局限转导两种类型..6.局限转导与普遍转导的主要区别:a局限转导中被转导的基因共价地与噬菌体DNA连接;与噬菌体DNA一起进行复制、包装以及被导入受体细胞中..而普遍性转导包装的可能全部是宿主菌的基因..b局限性转导颗粒携带特定的染色体片段并将固定的个别基因导入受体;故称为局限性转导..而普遍性转导携带的宿主基因具有随机性..7.接合 conjugation: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8.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F因子:又称F质粒;其大小约100kb;这是最早发现的一种与大肠杆菌的有性生殖现象接合作用有关的质粒..9.遗传转化:是指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过程..第九章微生物分类1.学名=属名+种的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定名年份2.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前面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组成学名=属名+种名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属名和种名斜体、必要;后面正体;可省略..3.三名法当某种微生物是一个亚种或变种时;学名就按三名法拼写.. 学名=属名+种名加词+符号subsp或var+亚种或变种的加词4.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种类6.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是微生物对物质特别是环境污染物的分解作用.. 微生物不能降解重金属;微生物作用于重金属主要是改变金属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从而改变它们的毒性..7.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1、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C源、N源、能源;2、为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3、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4、土壤PH值范围5.5-8.5之间5、温度: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6、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7、适宜的渗透压8.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中立生活、偏利作用、偏害作用、寄生、捕食、竞争、互惠共生。

微生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体系1.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指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对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 微生物的分类体系微生物按照生物学特征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和原生动物。

此外,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通常被单独归类。

第二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1. 细菌的结构和形态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胞质和遗传物质。

细菌的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2. 真菌的结构和形态真菌是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菌丝、分生子、孢子和细胞壁等。

真菌的形态多样,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子囊菌等。

3. 病毒的结构和形态病毒是非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套等。

病毒的形态多样,包括线状、球状和多棱体等。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菌的生长是指细胞的增加和分裂过程,主要包括营养摄取、分裂和排泄等。

细菌的繁殖有二分裂、分裂和梭孢子等方式。

2. 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真菌的生长是指菌丝的延伸和分支过程,主要包括分生子的产生和分裂等。

真菌的繁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3. 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病毒的生长是指在寄主细胞内复制遗传物质和合成蛋白质,主要包括吸附、穿透和复制等。

病毒的繁殖有裸核和包膜两种方式。

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和营养1. 细菌的代谢和营养细菌的代谢包括异养和自养两种方式,同时也可根据在氧气的存在下进行厌氧和需氧代谢。

细菌的营养包括糖类、氨基酸和脂肪等多种。

2. 真菌的代谢和营养真菌的代谢包括异养和自养两种方式,同时也可根据生长温度进行低温菌和高温菌。

真菌的营养包括糖类、氨基酸和无机盐等多种。

3. 病毒的代谢和营养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因此没有自身代谢和营养循环,其复制和生长需要依赖寄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

微生物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代谢、遗传特性等可以进行分类。

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细菌根据形态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弧菌等;根据培养特性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

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病毒则是一种非细胞结构,需要依赖寄生生活在宿主细胞内。

此外,微生物还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古菌等。

二、微生物的结构特征细菌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质体、核酸(DNA和RNA)等组成;真菌一般由菌丝、孢子、菌丝体等组成;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聚糖和蛋白质组成;细胞内含有的质体则是一种脂质小体,可以存储营养物质和合成ATP;核酸是微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控制着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功能。

三、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包括碳源代谢、氮源代谢、微量元素代谢等。

微生物利用不同的碳源进行代谢,可以分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氮源代谢涉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合成等;微生物对于微量元素如铁、锌、钙等的需求也是不可忽视的。

此外,微生物的代谢还包括能源代谢、生长因子合成、酶系统和代谢产物等。

四、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水平基因转移等。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指不同DNA片段之间的重组,可能导致新基因的产生;水平基因转移是指不同微生物之间的基因信息交换,可能导致新基因的获得。

这些遗传变异对微生物的进化、适应性和病原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微生物的病原性微生物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真菌感染等。

细菌的病原性主要包括产生毒素、对宿主组织的侵袭以及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干扰等;真菌则主要通过产生毒素、分解组织以及对宿主免疫反应的影响等;病毒主要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感染,可能导致细胞变性和凋亡。

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微生物病原性的重要表现。

六、微生物的抗性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产生酶和产生毒素等多种抗性机制。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长繁殖、代谢活动、分类和鉴定、微生物与环境及微生物与宿主关系等方面的学科。

以下是对微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以以形态、结构、染色方法等进行分类。

病毒是非细胞体,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真菌是真核生物,通常是多细胞的,包括酵母菌和菌丝菌等。

原生动物是原核生物,有细胞核,包括滑膜虫和阿米巴虫等。

2.微生物的结构: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

细菌的细胞壁通常有两种类型: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病毒主要由外壳和核酸构成。

真菌的结构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

原生动物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3.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芽生和病毒复制等。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二分裂,即一个细菌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菌细胞。

真菌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其中有性生殖通常涉及两个不同的菌株的结合。

病毒依靠宿主细胞进行繁殖和复制。

4.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包括产生能量的新陈代谢和合成细胞物质的合成代谢两个方面。

细菌的产能代谢方式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等。

真菌的新陈代谢主要涉及产生酶和分泌物,以及合成含氮和含硫化合物。

病毒没有自身的代谢活动。

5.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水体、土壤、大气和内饰等。

微生物对环境起着多种作用,例如分解有机物质、氮循环和维持食物链等。

一些微生物可以在极端环境下生存,例如高温、高大气压、高盐度和低温等极端环境。

6.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微生物可以与宿主形成共生、寄生和病原关系。

共生关系指的是微生物与宿主相互受益,例如肠道菌群和人体之间的关系。

寄生关系指的是微生物依赖宿主进行生存和繁殖,如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病原关系指的是微生物引起宿主的感染和疾病,如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

7.微生物在医学和工业上的应用:微生物在医学和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总论部分1.绪论(掌握)2.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掌握)和人工培养(了解)4.噬菌体(了解)5.细菌的遗传变异(了解)、实际应用(掌握)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物理及化学灭菌法(掌握)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掌握)8.病毒概述(掌握)9.真菌概述(掌握)10.其他微生物(了解)11.免疫学基础(1)抗原、抗体的概念(熟练掌握);(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掌握);(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掌握);(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熟练)(5)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了解)一、绪论(掌握)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①微生物:个体小,显微镜才能看到②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举例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双链DNA和RNA组成,无核膜、核仁、有核糖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真菌③正常菌群: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

④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⑤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A.立克次体B.放线菌C.细菌D.真菌E.衣原体『正确答案』D二、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一)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杆菌外形呈杆状螺形菌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霍乱弧菌(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结构特点及功能细胞壁主要组分为肽聚糖,其功能是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起到屏障作用细胞膜功能:渗透和运输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参与细菌分裂细胞质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胞质内含有核酸和多种酶系统,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核质无核膜、核仁,双股环状DNA和RNA聚合而成,亦称为细菌染色体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和黏附作用鞭毛是运动器,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菌毛普通菌毛可促使细菌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而致病;性菌毛使噬菌体吸附于F+菌,并使后者获取致病物质芽胞抵抗力强,耐高温。

微生物学教学总结6篇

微生物学教学总结6篇

微生物学教学总结6篇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每一次具体实践,都有成绩与失误、经验与教训,及时总结就会及时取得经验教训,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微生物学教学总结6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微生物学教学总结1转眼走过20--年,20--年是我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程,这一年,在领导和同事的热情帮助下,在工作上取得了业绩,在在某些方面可说还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微生物实验室的化验员来说,也在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的地了的任务。

努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现将本年度实验室工作总结如下: 1、工作质量成绩和效益在工作之前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的工作,预期的,保质保量的工作,工作高,在工作中学习了东西,也锻炼了,不懈的努力,使工作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

2、思想政治、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

能够路线方针政策,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学习知识和政治思想文件、书籍,领会胡的讲话精神,并把它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遵纪守法,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学习专业知识,工作端正。

3、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工作。

在化验室工作期间化验工作精细琐碎,但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向请教、向同事学习、摸索实践,学习知识,的理论和综合素质。

提高了工作能力,在的工作中锻炼成了熟练的化验员,能够熟练圆满地化验工作,受到了职工的好评和欢迎。

(1)虚心学习,勤于操作,学习国标,理论接合实践,能熟练操做所有化验项目并报证结果的性。

(2)协助化验室主管了文件资料的登记、上报、下发等工作,并把原来整理的文件按类别整理好放入贴好标签的文件夹内,给大家查阅文件了,受到了大家一致的表扬。

(3)协助化验室主管关于化验室认证的工作。

(4)按时、高效地各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4、努力工作和勤奋敬业。

热爱的本职工作,能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遵守劳动纪律,按时出勤,出勤率高,请假缺岗,工作,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工作按时加班加点,工作能按时。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微生物是一类体积非常小、仅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体。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

本文将对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微生物的分类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具有自主的遗传物质和新陈代谢系统。

根据形态和结构特征,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弧菌等。

细菌具有重要的生态角色,包括有益细菌和致病细菌。

2. 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不能自主繁殖,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完成生命周期。

病毒可以感染细菌、动物和植物,引起各种传染性疾病。

3.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真菌可以通过孢子繁殖,它们在自然界中起着分解有机物、促进循环等重要作用。

但某些真菌也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感染疾病。

4.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具有真核细胞结构。

原生动物广泛存在于水体和土壤中,其中一些可以引起疾病,如疟原虫引起的疟疾。

二、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的生长是指细胞数量的增加,它们可以通过二分裂、分裂、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因素。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有益又有害。

有益微生物包括肠道中的益生菌,它们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免疫力等。

而致病微生物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如肺结核、肠道感染等。

四、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它们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循环,影响土壤肥力、水质等。

微生物还参与了氮循环、硫循环、碳循环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五、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在生物工程、食品工业、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用于生产乳酸菌饮品的乳酸菌,用于生产酵母面包的酵母菌,用于生产抗生素的细菌等。

微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许多新药的研发。

六、微生物的疾病防控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威胁,因此疾病的防控非常重要。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学。

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见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

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及其贡献法国的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4>创立巴斯德消毒法。

德国的科赫。

1>证实了____病菌是____病的病原菌;2>发现肺炎结核病的病原菌;3>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变异易、抗性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2、菌落。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3、选择培养。

选择平板培养、富集培养。

4、古生菌。

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胞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

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的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5、真菌。

霉菌(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6、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方法:1>涂布平板法:(菌落通常只在平板表面生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已倒好的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特点: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稀释倒平板法:(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保温培养。

缺点: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4>稀释摇管法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胞壁除少数外都有肽聚糖无肽聚糖细胞膜一般无固醇常有固醇内膜简单,有间体复杂,有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很多种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线粒体叶绿体中的70s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成有核膜、核仁,有多条染色体,dna与形染色体,dna不与rna和组rna和组蛋白结合,有有丝分裂蛋白结合,无有丝分裂大小直径通常小于2微米直径在2-100微米之间2、革兰氏阴阳性菌的特点。

微生物学课程总结

微生物学课程总结

微生物学课程总结(通用6篇)光阴荏苒,一个学期的历史就在一节节课的流逝中瞬间堆成了。

现在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本学期的工作,意义非同凡响。

本学期我主要承担了初一和初二级各三个班的教学工作。

初一级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七年级生物下册。

三年前我就已经将这本教材上的第一节课的内容都已经做成了课件。

今年是第三次使用了。

由于去年修改时变动比较大,已经基本上定型了。

因此,今年在初一级的教学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比较小。

第一节课的课件我仍然都有改动,不过改动的地方比较少。

但是我一直坚持每节课后都批改学生手中的《新课程学习辅导》。

在中段考以后,还要求学生将《新课程学习辅导》中做错的题目重新在作业本上认认真真做一遍,并且一样每次批改。

在批改的过程中我坚持一贯的原则:每次都是自己动手全批全改!在学期的初一级教学工作中唯一留的遗憾是:由于中途有些课程被挤占了,因此初一(2)班和初一(12)班的学生没有能够按照我精心设计好的课件《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总复习课件》复习完。

初二的学生本学期面临着生物竞赛和生物中考,由于我今年是第一次带初二的学生参加生物竞赛和生物中考,在这些方面都没有经验,因此,在本学期我在初二级的教学和竞赛辅导方面花的时间精力就要多一些。

下面我就按照常规教学、辅导竞赛、中考复习三个方面来进行分类总结。

先说常规教学,由于上学期的教学时间不够,因此,八年级生物下册还留下第七单元第二章的三节新课没有上完。

因此,我先按照上学期的习惯,在上课之前分别花了一些时间和精力将这三节课的课件制作好。

这同时意味着,我自己历时两年半的初中生物教学系列课件也初步制作完成。

对我来说,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

再说辅导竞赛,本学期从开学第一周的第一天起,我就通知全部参加生物竞赛辅导的学生到三楼的老地方开始参加培训了。

除了中途学生要去参加年级大会耽搁过几次,否则直至5月9日参加竞赛前的那一周周五,我们学生们都从未间断过。

辅导的内容主要是将我上学期期末和寒假期间整理好的竞赛辅导资料一一打印出来,让他们先做后讲。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观生物体的结构、生理、遗传、进化和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以下是微生物学的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细菌: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形态大小各异。

根据形状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细菌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部分细菌还具有鞭毛或纤毛。

细菌可以根据需氧性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2.真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包括单细胞和多细胞真菌。

真菌具有细胞壁和真菌膜,通过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真菌可以分为担子菌、子囊菌、接合菌和无性菌等。

3.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可以是DNA或RNA。

病毒可以感染动物、植物和细菌等宿主。

4.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体型较小。

原生动物根据运动方式可以分为鞭毛虫、纤毛虫和变形虫等。

原生动物可以通过分裂、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方式进行繁殖。

5.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的遗传主要通过DNA进行。

细菌的遗传方式主要有共轭、转化和噬菌体介导的转导。

真菌的遗传方式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病毒的遗传方式主要有无性复制和有性复制。

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包括呼吸作用、营养代谢、酶、酶系统、光合作用等。

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包括化学营养、光合营养和异养等。

7.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既包括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酿酒酵母等,也包括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

微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健康、环境和工业生产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8.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微生物的控制包括消毒、灭菌、抗菌药物等控制方法,确保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微生物的利用包括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应用。

总结起来,微生物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微生物的遗传和生理特性,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等方面。

医学微生物各章知识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各章知识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各章知识点总结一、病原微生物1.细菌细菌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它们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肺炎、结核病、痢疾、伤寒、炭疽病等。

细菌的形态多样,有的是球形,有的是杆状,有的是螺旋形。

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有的细菌每2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

细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细菌的培养和鉴定。

2.病毒病毒是一种不能单独存在的微生物,它们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

病毒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麻疹、艾滋病等。

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毒抗体的检测以及病毒的培养和鉴定。

3.真菌真菌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表面和体内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各种真菌性感染病,如白癜风、念珠菌病、肉芽肿病等。

真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真菌的培养和鉴定。

4.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种能在人体内寄生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各种寄生虫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寄生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寄生虫的病原体检测。

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1.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随着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喷射到空气中,再被别人吸入,传播给健康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

2.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皮肤接触传播给别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皮肤传染病,如疱疹、生殖器疱疹、麻风等。

3.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口腔进入到消化道内传播给别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肠道传染病,如肠炎、腹泻等。

4.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血液传播给别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5.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母婴传播给新生儿。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染病,如梅毒、艾滋病等。

6.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悬浮粒子传播给别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气溶胶传染病,如结核病、麻风等。

三、感染的机制1.侵入侵入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口鼻、视觉器官或肌肤等进入到人体内。

其途径有三种: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和皮肤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总结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简答、论述:1、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适应强,易变异;⑸分布广,种类多。

2、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巴斯德: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曲颈瓶实验)⑵免疫学——预防接种。

(鸡霍乱病)⑶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⑷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⑴证实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⑵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⑷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

⑸配制培养基。

原核生物:根据外表特征把原核生物粗分为6种类型:细菌、蓝藻(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一、名词解释: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糖被:是包被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是毒性蛋白,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作为消灭昆虫的菌剂,就是利用了该性质。

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在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即菌落。

放线菌: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藻胆素、类胡萝卜素(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细菌L—型: 是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变异型,是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

细菌形成L型大多染成革兰阴性。

古生菌的细胞壁:古生菌如产甲烷杆菌、极端嗜盐菌、极端嗜热菌其细胞壁含假肽聚糖。

中介体: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亦称为拟线粒体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

产生芽胞的都是革兰阳性菌。

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支原体:一类无细胞壁、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支原体特点:细胞很小,多数直径为250nm,故光镜下勉强可见,能通过细菌滤器。

无细胞壁,G-,形态易变,对渗透压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

细胞膜含甾醇,比其它原核生物的细胞膜坚韧。

菌落小,在固体培养基上呈特有的“油煎蛋”状。

以二分裂和出芽等方式繁殖能在含血清、酵母膏和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加富培养基上生长。

对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等)和破坏含甾体的细胞膜结构的抗生素(两性菌素、制霉菌素等)都很敏感。

衣原体:有细胞壁,但缺肽聚糖,对作用于肽聚糖的青霉素、溶菌酶等不敏感。

G-有核糖体。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须严格细胞内寄生,称“能量寄生物”。

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须在培养基中加入活的鸡胚等进行活体培养。

立克次氏体:细胞较大,光镜下清晰可见,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有细胞壁,G-具有独特的能量代谢,只能氧化谷氨酸和谷胺酰胺供能,不能氧化葡萄糖及有机酸。

对四环素和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热敏感,一般在56℃以上经30min即被杀死用含活细胞(鸡胚、敏感细胞)的培养基培养。

基因组很小。

通过节肢动物传播。

二、简答、论述:1、细菌细胞壁的功能:⑴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伤害。

⑵为鞭毛运动所必须。

⑶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⑷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2、G+细菌和G-细菌的区别:3、原核生物细胞壁的特殊结构:肽聚糖结构只出现于原核生物中,胞壁酸、磷壁酸、D-氨基酸以及二氨基庚二酸(m-DAP)都是细菌以及与细菌相近的原核生物细胞壁中特有成分4、细胞膜的生理功能:⑴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

⑵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

⑶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的重要场所。

⑷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基地。

⑸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

5、放线菌:⑴原核;⑵菌丝直径和细菌相仿;⑶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⑷产生孢子;(5)核糖体70s;(6)对溶菌酶敏感;(7)可抑制细菌生长的抗生素对放线菌同样有效。

(8)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

(9)抗生素主要由放线菌产生,而其中90%又由链霉菌属产生。

如链霉素、土霉素、抗真菌的制霉菌素、卡那霉素等都是链霉素的次生代谢产物。

(青霉素、头孢霉素、灰黄霉素等抗生素是真菌产生)6、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病毒的比较:真核微生物:一、名词解释: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包含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生物。

真菌:具细胞壁,无根茎叶分化,不含叶绿体,靠寄生或腐生方式生活的一类真核微生物,少数单细胞,大多数菌体呈丝状。

酵母菌:单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霉菌: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子实体: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

蕈菌: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括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二、简答、论述:1、霉菌的代表种类:⑴毛霉属:由无隔多核单细胞的菌丝构成菌丝体,产生无性的孢囊孢子和有性的接合孢子,蛛网状菌落。

具有很强的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制作腐乳、豆豉等食品的重要菌种。

用于淀粉酶的生产,柠檬酸发酵。

主要分布于土壤、肥料中。

⑵根霉属:匍匐菌丝可分化出吸收营养的假根及产无性孢囊孢子的孢囊梗,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产生淀粉酶、糖化酶,是酿酒工业的菌种。

⑶曲霉属:有隔多核菌丝,具足细胞,经由菌丝分化成的分生孢子头产生无性的分生孢子,有的种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用于制酱、酿酒、制醋曲等。

广泛分布在谷物、空气、土壤及各种有机物上。

⑷青霉属:有隔多核菌丝体产生帚状分枝的分生孢子梗。

产生青霉素。

分布于发霉的水果上。

2病毒、亚病毒:一、名词解释: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营寄生生活。

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此,这种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此即称溶源性。

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

包括类病毒(只含RNA,植物中发现)、拟病毒(包裹在真病毒中)和朊病毒(只含蛋白质)三类。

二、简答、论述:1、病毒的三类典型形态:螺旋对称(TMV即烟草花叶病毒),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复合对称(T 偶数噬菌体)。

2、病毒蛋白质的作用:⑴结构功能(核衣壳)⑵吸附(糖蛋白刺突)⑶破坏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壁(神经氨基酸酶)⑷增殖(DNA、RNA聚合酶,逆转录酶,合成病毒蛋白质所需的酶。

)3、病毒增殖的基本特点:⑴无生长过程;⑵不是以二分裂繁殖;⑶由病毒基因组的核酸指令宿主细胞复制大量病毒核酸,继而合成大量病毒蛋白质,最后装配成大量病毒并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4、噬菌体繁殖的过程:⑴吸附(尾丝尖端与特异性受体接触,尾丝散开,附着在受体上,刺突、基板固着于细胞表面。

)⑵侵入(尾鞘缩短将尾管推入宿主细胞,核酸注入宿主细胞。

)⑶增殖(核酸复制,蛋白质合成。

)⑷装配(DNA分子缩合,包裹上衣壳,和尾部连接,再装上尾丝。

)⑸释放(由于溶菌酶和脂肪酶的作用,宿主细胞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出去。

)营养、培养基:一、名词解释:碳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

氮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

水分、无机盐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须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选择性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如在细菌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食盐,可筛选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需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若出现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的菌落,则说明有大肠杆菌,用此方法常检验饮用水、乳制品等是否合格。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按成分分:⑴天然培养基(成分不确定)⑵人工合成培养基(成分确定)按外观的物理状态分:⑴液体培养基(不含琼脂)⑵固体培养基:⑶半固体培养基按对微生物的功能分:⑴选择性培养基:⑵鉴别性培养基(EMB培养基)生长及控制:一、名词解释:生长:当微生物体的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时,其原生质的总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细胞的生长。

繁殖:当生长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个体数目的增长,称为繁殖。

平板菌落计数法:把稀释后的一定量菌样通过浇注或涂布的方法,让其内的微生物单细胞一一分散在琼脂平面上,待培养后,每一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落,此即菌落形成单位(cfu)。

根据每皿上的cfu数乘上稀释度就可推算出菌样的含菌数。

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连续培养:当微生物一单批培养的方式培养到指数期的后期时,一方面以一定速率连续留入新鲜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另一方面,利用溢流的方式,以同样的流速不断流出培养物,于是容器内的培养物就可达到动态平衡,其中的微生物就可长期保持在指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恒定的生长速率上,于是形成了连续生长。

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其他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细胞等)的生命活动,因此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

二、简答、论述:1.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并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2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1)调整期:对新环境的短暂的调整或适应过程,这时细菌的代谢活跃,体积增长较快,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类、ATP以及其他细胞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