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产

合集下载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确切了解小麦的产量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

小麦测产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步骤来估计或确定小麦的产量。

本文将介绍小麦测产的方法和具体步骤。

方法小麦测产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编样法编样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小麦测产方法。

其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代表性的小麦田地,如面积相对集中且生长情况较为均匀的田地。

2.在选定的田地中,设置测定区域,将该区域划分为若干相等的小方块。

3.随机选择一部分小方块,统计每个小方块中小麦的株数。

4.对于每个统计的小方块,根据相邻小方块的平均株数,预估整个田地中小麦的平均株数。

5.根据平均株数和单位面积内的平均穗数,计算小麦的总产量。

标准地法标准地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小麦测产方法。

其步骤如下:1.选择代表性的小麦田地,如与其他田地有较好代表性的、小麦品种均一的田地。

2.在选定的田地中,随机选择一片区域作为标准地。

3.在标准地中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调查,包括记录小麦株高、穗数、穗长、粒数等参数。

4.根据标准地的测量结果,推算出整个田地相似区域的小麦产量。

无人机遥感法随着航空遥感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遥感法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小麦测产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使用装载摄像头或传感器的无人机对小麦田地进行航拍。

2.通过图像处理和遥感数据分析,提取出田地中小麦植株的特征。

3.根据提取的特征和相关算法,估计小麦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步骤不论使用何种测产方法,下面的步骤都需要遵循:1.选择合适的小麦田地,确保田地具有代表性。

2.根据测产方法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测量、调查或数据采集。

3.对于编样法和标准地法,应注意随机选择或划定样本区域,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4.对于无人机遥感法,应掌握相关的无人机操作技能,并进行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

5.根据测量结果或分析数据,计算小麦的产量。

结论小麦测产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本文介绍了小麦测产的常用方法包括编样法、标准地法和无人机遥感法,并给出了测产的一般步骤。

果树产业测产方案

果树产业测产方案

果树产业测产方案1. 引言果树产业是农业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水果资源,还创造了大量的经济价值。

然而,果树产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不同品种的生长期和生产能力差异大、病虫害防控难度大等。

为了提高果树产业的生产效益,我们需要进行测产工作,以了解果树产业的生产潜力和优化生产管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果树产业测产方案,以帮助农民科学地进行果树产业生产管理。

2. 测产方法测产是指通过对果树产量和品质进行测定和评估,来了解果树的生产潜力和实际产量。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果树测产方法:2.1. 采样调查法采样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果树测产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果树园中选择代表性样本,采集样本果实,并对其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从而推算整个果园的产量。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果树园内不同位置的样本树,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2.根据每棵样本树的树冠大小和结实程度,确定每棵样本树的产量系数。

3.从每棵样本树中随机采摘一定数量的果实,记为样本果实。

4.对样本果实进行称重,并记录其他指标,如果径、果重等。

5.统计所有样本树的产量和其他指标,并计算平均值,以得出整个果树园的产量。

2.2. 空间插补法空间插补法是一种较为精细的果树测产方法,它通过在果树园内设置空间插补样点,通过对样点进行调查和测定,来推断整个果园的产量和品质。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果树园的大小和形状,确定合适的空间插补样点布局方式,如网格状、随机布局等。

2.在每个样点上选择一棵代表性的样本树,并确定该样本树的产量系数。

3.对每棵样本树进行全面测量和调查,包括果实数量、果径、果重等指标。

4.根据样点的个数和样本树的调查数据,通过插补和统计方法,推算出整个果园的产量和品质。

2.3. 无人机遥感法无人机遥感法是一种以无人机为平台,利用遥感技术对果树产业进行测产的方法。

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可以获取果树园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对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果树的生长状态和产量分布等信息。

玉米测产

玉米测产

农业部高产创建玉米测产方法一、理论测产(一)万亩高产示范田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测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

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一)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

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三)籽粒含水率。

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 在每个取样点上,测定11行及11穴 (窝)的距离,分别除以10,求出该 取样点的行、穴(窝)距,再把各样 点的数值进行统计,求出该田的平均 行、穴(窝)距。
• 每亩实际穴(窝)数= 666.67平方米 /[平均行距×平均穴(窝)距]
• (2)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在 每个取样点上,连续调查30-50穴 (窝),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 统计出各点及全田的平均每穴(窝) 有效穗数。
33.9 37.29
29.73 39.29
30.31 33.80
千粒重 (克)
54.69
60.10
59.25
二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1 2 3 4 5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31.6 29.93
25.29 38.06 26.20 39.60 25.10 37.5
25.70 38.10
千粒重 (克)
✓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5、衣分确定:
根据本品种常年平均衣分,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确定。
(六)马铃薯产量测定方法
每亩产量=每亩穴(窝)数×每穴 (窝)薯块重(克)/1000
每穴(窝)薯块重=每穴(窝)大薯 块数×大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1000+每穴(窝)中薯块数×中薯块 平均单个重(克)+每穴(窝)小薯 块数×小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大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50克以上的薯 块;中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30-50克 的薯块;小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低于 30克的薯块。
实验作业
48.20 48.30 47.80 48.20 48.00

小麦测产工作总结报告

小麦测产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
为确保我国小麦生产的稳定发展,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展小麦测产工作。

本报告对2023年度小麦测产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测产结果,为今后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二、测产工作概述
1. 测产范围:2023年度小麦测产工作覆盖全国小麦主要产区,包括小麦种植面积较大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2. 测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对小麦品种、种植面积、产量等数据进行调查和测算。

3. 测产时间:2023年10月至11月,小麦收获季节。

三、测产结果分析
1. 小麦种植面积:2023年度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约为3.4亿亩,较上年略有增加。

2. 小麦产量:全国小麦平均单产为374.5公斤/亩,较上年略有提高。

其中,单产超过400公斤/亩的省份有8个,分别是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甘肃、四川。

3. 小麦品质:2023年度小麦品质总体良好,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等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 高产典型:在测产过程中,发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如河北某县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30公斤/亩,其中一户农民种植的小麦亩产更是达到了600公斤以上。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 问题:部分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减少,影响粮食总产量;部分地区小麦品质不稳定,影响市场需求。

2. 建议:加强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提高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加大优质小麦品种推广力度,提高小麦品质;加强小麦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粮食安全。

五、结论
2023年度小麦测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我国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小麦测产工作,为我国小麦生产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玉米测产方法及公式

玉米测产方法及公式

玉米测产方法及公式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测算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玉米测产方法及其公式,并分析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一、样方法样方法是最常见的玉米测产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通过在田间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统计每个样方内玉米植株的数量和产量,然后进行平均计算得到整个田地的玉米产量。

该方法适用于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均匀性较好的田地。

样方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玉米产量 = 每个样方内玉米植株的平均产量× 样方数量二、标签法标签法是一种比较精确的玉米测产方法,它通过在玉米植株上贴上标签,记录每个植株的产量,再进行统计计算得到整个田地的玉米产量。

该方法适用于玉米种植面积较小、作物分布不均匀的田地。

标签法的计算公式如下:玉米产量 = 每个标签所记录的植株产量的总和三、收获量法收获量法是根据玉米田地的实际收获量来测算玉米产量的方法。

它通过将收获的玉米粒进行称重,再除以田地的面积得到单位面积的玉米产量。

该方法适用于玉米种植面积较小、作物分布不均匀或需要精确测算玉米产量的情况。

收获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玉米产量 = 收获的玉米粒的总重量 / 田地的面积四、植株法植株法是一种通过对玉米植株进行抽样调查来测算玉米产量的方法。

它通过在田间抽取一定数量的玉米植株,统计每个植株的产量,再进行平均计算得到整个田地的玉米产量。

该方法适用于玉米种植面积较大、植株分布较为均匀的田地。

植株法的计算公式如下:玉米产量 = 每个植株的平均产量× 植株数量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玉米测产方法及其公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测算玉米产量可以提高测算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在选样或抽样时注意随机性,避免产量估算结果的偏差。

此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等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保证测算结果的准确性。

玉米测产方法及公式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选择合适的测产方法并进行准确计算,可以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小麦测产的正确方法

小麦测产的正确方法

小麦测产的正确方法
小麦可是咱们生活中超级重要的粮食作物呢!那要怎么正确给小麦测产呀?这可太关键啦!
测产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可得搞清楚哦!首先呢,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这就像挑苹果得挑个好的一样重要呀!然后在地块里随机选取几个点,就像撒下一把希望的种子。

测量每个点的面积,可别马虎呀!接着把这些点的小麦都收割下来,要收得干干净净的。

之后呢,把收割的小麦晾晒到合适的湿度,称一称重量。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认真,稍有偏差可能结果就不一样啦!
那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很重要呀!就像盖房子得打好根基一样。

不能在收割的时候伤着自己呀,也得保证测量的过程稳稳当当的,不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要保证数据的可靠,就像信任一个好朋友一样。

小麦测产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啦!在农业生产中,能帮助农民了解自己的收成情况,是不是很厉害?还能为农业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呢!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呀,能让我们提前预估产量,做好各种准备。

我就知道一个实际案例哦,有个村子以前不重视小麦测产,结果到收获的时候才发现产量比预期的低好多,大家都傻眼啦!后来他们重视起来,每年都认真测产,根据测产结果调整种植策略,现在产量那叫一个高呀!这不就很好地展示了实际应用效果嘛!
所以呀,小麦测产真的超级重要,一定要认真对待呀!我们可得把这个事儿做好,才能保证我们的小麦丰收,大家的饭碗才能稳稳的呀!。

水稻测产方法

水稻测产方法

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
十亩高产攻关田:按照对角线取样法取 5 个样点;
百亩高产示范方:以 20 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分成 5 个单元,每个单元按 3 点取样,共 15 点;
万亩高产示范片:以 500 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 20 个单元,每单元随机取 3 点,共 60 点。

每点量取 21 行,测量行距;量取 21 株,测定株距,计算每平方米穴数;顺序选取20 穴,计算每穴穗数,推算亩有效穗数。

取 2~3 穴调查穗粒数、结实率。

千粒重按该品种前 3 年平均值或区试千粒重计算。

(二)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有效穗(穗)×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6 ×85%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选取 3 亩以上地块进行实收称重。

如果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收割前由专家组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二)测产含水率和空瘪率: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 1/10 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率( %);取去杂后的稻谷 1 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 20% 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 %);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 10 次取平均值 ( % )。

(三)计算公式:
实收产量(公斤)=亩鲜稻谷重(公斤)×(1-杂质率)×(1-空瘪率)×(1-含水率)÷( 1-14.5% )。

棉花测产步骤

棉花测产步骤

棉花测产步骤
棉花测产是指通过对棉花进行采样、称重、计算等步骤,确定棉花产量的过程。

下面是棉花测产的步骤:
1. 采样:在棉田中随机采集棉花样本,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采样时要避免采集杂质、病虫害等影响测产结果的物质。

2. 称重:将采集到的棉花样本放在天平上进行称重,记录下每个样本的重量。

3. 计算:根据采集到的样本重量、采样点数、棉花密度等因素,计算出棉花的产量。

具体计算公式为:棉花产量=(样本重量之和/采样点数)×棉花密度。

4. 验证:对计算出的棉花产量进行验证,检查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如果有误差,则需要重新采样、称重、计算,直到得到准确的结果。

总结:棉花测产的步骤包括采样、称重、计算和验证。

在进行测产时需要注意采样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避免采集杂质、病虫害等影响测产结果的物质。

同时,计算出的棉花产量需要进行验证,确保结果准确。

玉米测产计算公式

玉米测产计算公式

玉米测产计算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玉米测产计算公式”的文章:咱今天就好好唠唠玉米测产计算公式这事儿。

话说我之前去了一个玉米种植大户的地里,那场面,真是壮观!一眼望去,全是绿油油的玉米秆,上面挂满了饱满的玉米棒子。

这大户心里没底,不知道今年这产量到底咋样,就拉着我帮忙算算。

咱先来说说玉米测产的基本原理哈。

其实就是通过测量一定面积内玉米的株数、穗数、穗粒数还有千粒重这些关键数据,然后利用公式来估算总产量。

常见的玉米测产计算公式是这样的: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克)×10⁻⁶×85%这里面,亩穗数就是一亩地里玉米穗的数量。

那怎么算呢?先随机选几个点,测量每个点的一平方米内的穗数,然后乘以 667,就能估算出亩穗数啦。

比如说,在一个点的一平方米内数出了 20 个穗,那亩穗数大概就是 20×667 = 13340 个。

穗粒数也不难,从测产点里随机选一些玉米穗,数一数每个穗上的玉米粒数量,然后取个平均值。

千粒重就稍微麻烦点,得从收获的玉米里随机挑出一部分籽粒,数出一千粒,称重。

这里的 85%是一个系数,因为在实际情况中,不是所有的玉米粒都能达到理想的饱满程度和质量。

咱接着说我在那大户地里的事儿。

我和他一块儿,拿着尺子、本子,在地里这儿量量,那儿数数,忙得不亦乐乎。

太阳那叫一个晒,汗水不停地流,可我俩谁也顾不上。

好不容易把数据都收集好了,开始用公式算。

算的过程中,那大户眼睛紧紧盯着我的笔,大气都不敢出,就盼着能有个好结果。

算出来一看,产量还不错!大户脸上乐开了花,一个劲儿地感谢我。

我心里也挺美的,感觉自己这点知识还真能派上用场。

其实啊,玉米测产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认真去测量,仔细去计算,就能对玉米的产量有个比较准确的估计。

这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太重要啦,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呢!不管是大规模种植的大户,还是自己家种了几亩地的小农户,掌握这个公式,心里都能更有底。

小麦、玉米测产方法

小麦、玉米测产方法

小麦、玉米测产方法按照省统计局《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为获取农作物产量情况,在收获前要对各种作物进行测产。

一、测产分类目前,测产的方法分为遥感测产和田间测产有两种:1、遥感测产,利用飞机、飞船、卫星遥测。

2、田间测产。

通常分为目测法、测数法、割取法3种方法,除目测估产外,其余两种方法都要选取测产样本。

⑴目测法(踏田估测)。

根据作物品种特点、长势长相、气候条件对产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病虫害状况等,评定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一种凭借经验的粗略估产法。

⑵测数法(理论测产)。

取样考察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如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以测单位面积产量的一种测产方法。

⑶割取法(实收测产)。

将样点的作物割取、脱粒、去杂、烘干至一定标准后称重,求出各样点平均产量,再求得每亩产量。

二、小麦测产方法㈠理论测产1、取样方法。

按要求,首先在小麦收获前一周左右要对抽选的村(村民小组),所有麦田逐块踏田估产,按单产大小排队,编成抽样框,对称等距抽选3个地块(代表性要强,样本单产与整个村组小麦估产平均值之比不超正负2%)。

其次对选中地块测产,每块地选3点,3块地共9点。

⑴取点:在麦田任选一条或两条对角线,在对角线上随机选(或等距)3点。

⑵测亩穗数:每个点取1平方米调查亩穗数。

亩穗数=3个点穗数相加÷3×666.7⑶测穗粒数:从调查穗数的每样点随机取20个穗调查穗粒数。

穗粒数60个穗的粒数相加÷602、计算亩产量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粒重(公斤)×85% =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克)(前3年平均值)10-6×85% 例如:选中了A、B、C三地。

其中A块地选3个点,第一点600穗、平均穗粒数28个;第二点610穗、平均穗粒数27个;第三点595穗、平均穗粒数30个,前三年小麦千粒重43克。

(B、C 两块地略)理论产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10-6×85%=(600+610+595)÷3×667.7×(28+27+30)÷3×43÷1000÷1000×85%=(601.67×667.7)×28.3×(43÷100000)×0.85=414.9(公斤/亩)3、推算村(村民小组)小麦平均单产。

田间测产的操作方法

田间测产的操作方法

田间测产的操作方法田间测产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测定农作物的产量,能够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管理依据,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田间测产的操作方法。

一、测产地点的选择:1.选择代表性好的农田进行测产,尽量选取均匀、规整的农田;2.应避免选择土地贫瘠、病虫害较严重的地块。

二、测产前的准备工作:1.清除田间无关物品,如石块、杂草等;2.清洁测产用具,如称重器、塑料袋等。

三、田间测产的具体操作步骤:1.确定测产区域的面积:(1)如果测产区域面积较小,可以直接使用直尺或量尺进行测量;(2)如果测产区域较大,可采用简单的网格法测量,将地块划分为等大的小方格,然后测量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再求和得到整个地块的面积。

2.选择测量样方:(1)根据测产区域的大小和形状,选择一定数量(如10个)的样方,使其能够代表整个地块的情况;(2)样方的大小一般为5米×5米或10米×10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3)样方之间应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3.测量作物的株数:(1)在每个样方中,随机选取若干行(如5行)作物,数出每行中的株数,并求平均值;(2)若行数较多,可以适当减少测量的行数。

4.测量作物的穗/蒴数:(1)在每个样方中,随机选取若干株(如10株)作物,数出每株上的穗/蒴数,并求平均值;(2)若株数较多,可以适当减少测量的株数。

5.测量作物的有效粒数/果数:(1)在每个样方中,随机选取若干穗/蒴(如5个)或果实(如5个),数出每个穗/蒴或果实上的有效粒数/果数,并求平均值;(2)若穗/蒴或果实数较多,可以适当减少测量的数目。

6.称量作物的重量:(1)将每个样方内的作物收割,去除杂质后,进行称量;(2)称量时要求准确,可使用天平等精确度较高的称量器具;(3)每个样方的作物重量之和即为该样方的产量。

7.数据处理和统计:(1)对每个样方的株数、穗/蒴数、有效粒数/果数和产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和记录;(2)计算每个样方的单位面积产量,即每亩或每公顷的产量;(3)计算整个地块的总产量和单位面积平均产量。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长宽各1米收获测产,按地块可用5点取样,最后平均出1平方米的产量,乘以即为亩产。

理论产量公式计算:亩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穗粒数(个)×千粒重(克)×100。

田间测产的目的一是总结丰产经验,二是为生产单位制定预分方案提供依据。

一、农作物测产计算公式(一)水稻、小麦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数/斤粒数(二)玉米亩产(斤)=亩穗数×穗粒数/斤粒数(三)谷子、高粱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重(克)/500(四)甘薯亩产(斤)=亩株数×单株平均薯重(斤)(五)棉花籽棉亩产(斤)=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x单粒重(克)/500=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每斤铃数皮棉亩产(斤)=籽棉亩产(斤)x衣分率(%)二、田间测产方法(一)查测(查穗粒数)沿对角线取3-9个测点。

小株作物的测点长方形,面积6平方尺;大栋作物取60平方尺所需的行长。

行长(米)=60(平方尺)/平均行距(尺)/3在每个测点上查数农作物的株数或穗数;在测点内依次取20株或穗,查数每株的果铃数或每穗的粒数。

根据各测点的平均株(穗)数和每株平均铃数或每穗平均粒数,算出每亩总铃数或每亩总粒数。

根据品种常年千粒重,结合当年条件,估计出每斤铃数或每斤粒数,计算出每亩产量。

为了使测产接近实际应扣除一定损耗。

(二)割测1.每个田块选3一9个测点,小株作物每个测点割取6平方尺面积的作物;大株作物每个测点收获60平方尺面积的产品,进行脱粒、风干、称重,求出各测点的平均产量。

2.小株作物将各测点平均产量乘上lO00;大株作物将平均每个测点产量乘上100,算出每亩产量。

割测的亩产也要扣除一定的损耗,才能接近实际产量。

3.红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可先测出每亩株(窝)数,然后按对角线取3-9个测点,每个测点刨3—5株(窝),求出乎均每株(窝)产量,乘上每亩株(窝)数,算出每亩产量。

1 玉米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一玉米测产(一)理论测产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1块田,每块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11株测算株距,多点进行平均并远离边行随机取20株调查穗粒数(双包计为一穗)。

测产工作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测产工作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测产工作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之一,它对于科学统计作物产量,推广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稻测产
1、取样方法。

每块田对角线3点取样,每点量取21行,测量平均行距;量取21丛,测量平均丛距。

选取20丛计算每丛平均有效穗数。

每亩有效穗数=666. 7÷(平均丛距×平均行距)×每丛平均有效穗数
2、取平均穗数左右的稻丛2-3丛(总穗数不少于50穗),调查每穗总粒数、结实率。

3、千粒重以品种区试平均千粒重计算。

4计算公式:亩产(kg)=每亩有效穗数(万/亩)×每穗总实粒数(粒)×千粒重
(g)×85%÷1000000。

二、玉米测产
1、选点是玉米测产工作的基础。

选点的方法有“ S”型选点和“X”型选点,根据地块的大小和均匀度确定取样点数。

5亩以下、玉米长势比较均匀的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6-10亩或玉米长势差异较大的地块随机取5个样点;11亩以上的地块相应增加取样点数。

2、测量时玉米测产工作的关键。

测量时,每个点测量行距时要测量21行,株距要测量51株然后从测量的51株玉米秸秆上,选择紧挨着的十个玉米穗,进行穗粒查数,并举行记录,若一株上有两个穗时,要算两个穗上的穗粒数,对于株上无穗的按穗粒数为“0”计数。

3、计算方法。

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株数×每穗粒数×百粒重(前三年平均数)×85%。

水稻测产操作规程

水稻测产操作规程

水稻测产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准确测定水稻的产量,提高农民的收益和农田的产量,制定水稻测产操作规程。

该规程将指导农民和相关工作人员在水稻产量测定过程中的操作步骤,确保测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准备工作1.工具准备:开始测产前,确保所有必要的工具和设备都已准备好。

包括测量框、测量绳、水稻收割刀、称重器等。

2.预测区域选择:选择典型的水稻田作为测产区域,确保该区域代表着整个水稻田的生长状况。

3.样本选择:在测产区域内选择若干个典型的水稻株进行测定,选取方式应随机并确保覆盖整个田地。

三、操作步骤1.准确标记:在测量框内的测定区域内,使用绳子或密集的木棍等标记来确保每次测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收割水稻:使用合适的水稻收割刀将标记的水稻株收割下来,并将其放置在称重器上。

3.阴干处理:将收割下来的水稻株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阴干处理,确保水分蒸发后测量的准确性。

4.重量测量:使用已校准的称重器对每个样本的水稻株进行称重,并记录测量结果。

确保称重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数据统计:将每个样本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并计算平均产量。

确保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对测量过程保持专注和细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2.操作人员需要了解并掌握测量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在测量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和修正标记线、绳子等测量工具,确保测量的一致性。

4.测量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如避免过多的水分蒸发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5.测量结果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验证,确保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结束工作1.将所有使用的工具、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和安全。

2.将所有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方便日后的参考和审查。

总结:水稻测产操作规程涵盖了测量的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结束工作等内容。

遵循该规程,可以准确测量水稻产量,提高农民的收益和农田的产量。

这对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和农田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测产工作总结

测产工作总结

测产工作总结
测产工作是指对某一产品或项目进行测量、测试和评估的工作。

在现代工业生
产中,测产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竞争力。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测产工作,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这些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们在测产工作中注重了标准化和规范化。

在测量、测试和评估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这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也为产品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们注重了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测产工作的方法和
工具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我们不断引进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测产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这也为我们的产品质量提升和生产成本降低提供了有力支持。

另外,我们还注重了数据分析和应用。

在测产工作中获得的大量数据需要经过
分析和应用,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分析体系,对测量、测试和评估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为产品改进和生产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我们还注重了团队合作和人才培养。

测产工作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需
要专业的技术人才。

我们重视团队合作,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测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也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测产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测
产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麦测产方法

小麦测产方法

小麦测产方法一、前言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测产方法对于粮食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小麦测产方法主要有几种,包括收获后直接测量、样方法和遥感技术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测产的各种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二、收获后直接测量法1.原理小麦收获后直接测量法是指在收割后对小麦进行称重,然后计算出单位面积内的产量。

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农村地区或规模较小的农田。

2.操作步骤(1)选择代表性好的田块进行采样;(2)在收割时将小麦分别装入称重器中,并记录下每一个称重器中的重量;(3)将每一个称重器中的重量相加得到总重量;(4)根据田块面积计算出单位面积内的产量。

三、样方法1.原理样方法是指在田间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在每个样方内选取若干个子样进行调查和统计,然后根据统计结果推算出整个田块的产量。

该方法精度较高,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农田。

2.操作步骤(1)确定样方大小和数量。

样方大小一般为5米×5米或10米×10米,样方数量根据田块大小和形状而定;(2)在田间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并在每个样方内选取若干个子样进行调查和统计。

子样的数量一般为3-5个,每个子样内的小麦株数也应保持一定的随机性;(3)对每一个子样进行测量,包括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等指标,并记录下来;(4)将每一个子样中小麦穗粒数相加得到总穗粒数;(5)根据总穗粒数和面积计算出单位面积内的产量。

四、遥感技术法1.原理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或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农田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得到小麦产量估算结果。

该方法操作简便,且适用于大面积的小麦生长情况监测。

2.操作步骤(1)获取卫星或无人机图像数据;(2)对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3)利用遥感影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得到小麦生长情况的指标,如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等;(4)将得到的指标与小麦产量建立关系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出小麦产量。

五、总结小麦测产方法有多种,包括收获后直接测量法、样方法和遥感技术法等。

小麦测产方法

小麦测产方法

一、小麦测产方法
一、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

在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内随机抽取3—5个地块进行理论测产。

(二)亩穗数和穗粒数。

每块地取3点,每点取1平方米调查亩穗数,并从中随机取20个穗调查穗粒数。

亩穗数=3点穗数和×(666.7÷3);穗粒数为20穗粒数的加权平均数。

(三)取样产量
取样产量(公斤/亩)=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克,以品种审定公告数据为准)×10-6×85%。

(四)理论产量
理论产量(公斤/亩)为所有取样地块产量的加权平均值。

二、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

在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内随机抽取3—5个地块进行实收测产。

(二)实收称重。

在抽取的地块中选取长势平衡的地段,实际收获0.1亩左右的小麦麦穗进行称重,再取1/10重量的麦穗,脱粒、去颖壳称重,计算麦穗出籽率,再称取2公斤样品烘干至含量20%以下(现场可用锅烘)称重,供测水份用
(三)测定含水率。

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烘干小麦籽粒的含水率,5次重复,取平均数。

(四)取样产量
取样产量(公斤/亩)=实收麦穗重×出籽率×(666.7÷实收面积)×[1-鲜籽粒含水量(%)]÷(1-13%)。

(五)实收产量:为所有取样地块产量的加权平均值。

专家教你测产 提前知收成好坏.doc

专家教你测产 提前知收成好坏.doc

专家教你测产提前知收成好坏小春收割和大春栽插的时候,本报近来陆续接到热心读者的咨询电话,他们迫切需要了解一些油菜、小麦、玉米、水稻测产的相关知识,以预测田块的收成。

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省农技总站、省农科院和成都农林科学院的专业人士。

油菜测产省农技总站技术员乔善宝介绍,油菜的理论测产是先计算每亩地有多少株油菜,再在田里取20株,数出每一株的角果数,求平均角果数。

然后剥开某些角果,计算出平均每个角果的粒数。

它的计算公式是: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株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被测定品种前三年平均数)×10-6×0.85(测产系数)。

油菜的实收测产则分为全田收和挖方实测。

全田收就是实收1亩以上(需规范丈量),脱粒去杂,晾晒或烘干使含水率在14%左右,称重最后计算平均产量。

而挖方实测就是在田里选取不少于三个点,用全田收一样的方法最后计算出产量。

小麦测产乔善宝还介绍了小麦的测产方法。

据他介绍,小麦的理论测产是将示范点平均划分为几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取1平方米调查亩穗数,并从中随机取20个穗调查穗粒数。

它的计算公式是: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前3年平均值)×85%(测产系数)。

实收测产则是在省级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取3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用联合收割机实收3亩以上连片田块,除去麦糠杂质后称重并计算产量。

再测定含水率。

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10次重复,取平均数。

小麦的标准含水量应该是13%。

它的计算公式是:实收产量(公斤/亩)=每亩籽粒鲜重(公斤)×[1-鲜籽粒含水量(%)]÷[1-13%]。

玉米测产玉米该如何测产呢?四川省农科院研究员刘永红说,玉米理论测产就是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0米双行,计数株数和穗数,并计算亩穗数;抽取20~50个穗,计算平均每个穗的穗粒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测产方法
一、市县理论测产
(一)万亩高产示范田
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
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策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
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
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
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

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

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三)籽粒含水率。

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沥含水率,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

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在校正。

(四)鲜穗出籽率。

对选取的20个果穗称重、脱粒并称籽粒重量,计算鲜穗出籽率(鲜穗出籽率=20个果穗鲜重÷20个果穗籽粒重量×100%)。

(五)实测产量(公斤/亩)=收获鲜穗重×鲜穗出籽率(%)÷收获样点实际面积×666.7×[1—籽粒含水率(%)] ÷(1—14%)。

1 材料
秤、米尺、天平、袋子。

2 方法
2.1 选取样点选点时应避免选取过好、过差地块, 应根据地块大小和植株整齐度合理确定样点。

大面积测产可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 小面积可用斜线三点取样法。

2.2 调查亩株数首先测量行、株距。

2.2.1 行距每地块量21或31行宽度, 求平均行距。

2.2.2 株距每点选一行测41或51株长度, 求平均株距。

然后计算每亩株数。

计算公式为: 每亩株数=666.7m2/平均行距( 米)×平均株距( 米)
2.2.3 测定单株结穗数测定样点调查果穗数, 空秆数、求出单株平均结穗数。

公式为: 单株平均结穗数=样点果穗数 /样点总株数
2.2.4 亩穗数亩穗数=亩株数×单株平均结穗数。

2.2.5 穗粒数在选定样点的植株上, 剥开苞叶计算每穗粒数, 然后根据该品种常年百粒重计算产量。

2.2.6 百粒重风干玉米种子随机数两个100粒, 用天平称量, 误差不超过4g时, 求平均值, 再换算成百粒重。

2.3 亩产量
2.3.1 理论产量 ( 每亩kg) =每亩穗数×每穗粒数×百粒重(g) /100000
2.3.2 实际产量( 每亩kg)=样点粒重(kg) /样点株数×每亩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