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运动与降水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的基本成分和垂直分布;(2)掌握大气的分层结构及其特点;(3)了解大气的主要作用和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图表和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气的基本成分和垂直分布;(2)大气的分层结构及其特点;(3)大气的主要作用和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大气层的厚度及成分变化规律;(2)大气对地球环境的保护作用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大气的基本概念;(2)提问:同学们认为大气对地球有什么作用呢?2. 教学基本内容:(1)讲解大气的基本成分和垂直分布,通过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2)介绍大气的分层结构及其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现象;(3)阐述大气的主要作用和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课堂互动:(1)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气作用的理解;(2)提问:同学们认为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保护大气环境?四、课堂小结2. 强调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五、作业布置1. 绘制大气分层结构的示意图,并标注各层的特点;2. 调查生活中可能导致大气污染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大气的基本成分、分层结构、作用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实例分析:教师选取实际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如酸雨、雾霾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气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分享各自的观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大气知识的掌握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展现的对大气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2篇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2篇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大气的运动学科:地理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分层结构;2.理解并掌握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3.认识大气运动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结构;2.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大气的运动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关系;2.气象要素的对流和垂直运动。

教学准备:1.课本、讲义、地理实物模型;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大气运动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与大气运动有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大气运动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25分钟)1.介绍大气层的组成和分层结构,包括对于各层大气的温度、压强、稀薄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解释。

2.讲解大气的运动形式,包括水平气流、垂直气流、地转偏向及气旋等相关内容,并重点讲解其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影响。

3.通过多媒体展示,对不同形式的大气运动进行生动的演示和解释,以加深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理解。

三、实例分析(15分钟)根据一定的气象数据,以某地的天气变化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请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以及大气运动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区域,探讨该地区的大气运动特点以及对当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讲解。

五、概括总结(10分钟)总结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回答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疑问,并进行必要的疏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气的运动,并对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理解和运用。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通过观测并记录气象要素,加深对大气运动的理解。

2.教师还可与学校气象站或气象专业的教师联系,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现代气象观测和预报技术。

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点评,评价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把握程度。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一、单元大概念大概念可反映学科的知识结构、基本方法与核心理念。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可确定以下三个大概念。

1.大气圈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也是维持地球自然地理环境动态平衡“无形的手”。

一方面,地球上的大气环流促进了全球的水分与热量交换,局部地区的天气变化会参与到水循环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地球上的大气环流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而大气环流平衡了太阳辐射的地域分布差异。

2.大气圈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素养的形成要求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在一定尺度内受相似大气环境影响的地理环境具有一致性特征,在更大尺度内,不同区域受大气运动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气象特征,形成具有较大差异的自然特征。

3.大气运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地表环境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应从人地关系问题入手,共建和谐生态环境。

从“地对人”的角度看,天气与气候显著影响自然景观和人类的生产生活。

从“人对地”的角度看,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局地大气运动。

二、课标要求新课标对本章的要求有两条: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

依托新课标,根据内容要求,将本单元需掌握的内容要点提炼为如下两个:影响局部地区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决定全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大气环流。

三、单元知识结构指导学生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角度,在利用地理工具获取、解读天气与气候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比较分析区域天气与气候的差异,解释生物圈与大气圈之间的关系,从各维度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1.运用示意图,分析天气系统(锋、高压、低压),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提高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高中地理大气教案

高中地理大气教案

高中地理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掌握各层大气的特点及功能。

2. 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 了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能分析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1 大气的主要成分1.2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1.3 各层大气的功能2. 大气运动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2.2 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原因2.3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3. 天气系统3.1 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3.2 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3.3 天气变化的预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 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3. 常见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2. 难点:1.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大气的功能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3. 天气系统的分析和预测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大气现象和运动规律。

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天气系统的分布和变化。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天气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1 引入大气概念,介绍大气的组成1.2 讲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1.3 阐述各层大气的功能2. 第二课时:大气运动2.1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2.2 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原因2.3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及其影响3. 第三课时:天气系统3.1 介绍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3.2 分析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3.3 讲解天气变化的预测方法4. 第四课时:实践活动4.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天气案例4.2 利用GIS软件,观察和分析天气系统的变化4.3 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5.2 复习大气组成、运动和天气系统的主要知识点5.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检验对大气组成、垂直分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的掌握程度。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案: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案: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

第三章_地球上的大气网络构建核心点拨结合单元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一个关键: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能源源泉,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两个核心:天气和气候。

三个表现: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风)、三圈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不同尺度表现。

一个变化:全球气候变化。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技能的能力1.进行所学知识的有效迁移典例展示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下图1为“美国五大湖区等积雪厚度线示意图”(1971~2000年),图2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因大湖效应而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2)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B.冷锋C.气旋D.反气旋思维过程标准答案(1)D (2)B方法总结地理命题主要是通过具体区域或典型案例分析的形式呈现,因此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之后,迅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所学知识与所解答问题间的知识迁移至关重要。

2.建立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模版典例展示(2013·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2)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思维过程标准答案(1)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2)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方法总结建立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模板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答题准确性的需要。

具体可通过两方面进行训练:一是区域建模: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一般都以不同尺度的区域为载体,为此我们可将该区域内相关地理考点知识聚合到一起,以区域为单元去理解、分析、探讨这些知识。

二是思路建模:即按照学科主干问题,进行分析思路的归纳,总结出一般的答题思路,称之为答题“模板”,建立起这些模板,便于随时调用,也有利于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四川专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教案含解析

四川专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教案含解析

第12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水平3—4]1.在示意图中指出主要的气压带、风带,并说明其分布特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运用示意图,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综合思维、区域认知]4.结合实例,分析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回忆以下知识。

1.写出下列气压带、风带的名称A赤道低气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盛行西风带,E副极地低气压带,F极地东风带,G极地高气压带。

2.写出下列三圈环流的名称a低纬环流,b中纬环流,c高纬环流。

3.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1)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下图:[易误辨析] 1.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

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

请说明原因。

提示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

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

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一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七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中地理人教新课标】微专题三: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新课标】微专题三: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素养目标1.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区域认知: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知识解释一 定现象。

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学习,认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综合思维:能够根据示意图简单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了解各环节之间的动态联系,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人地协调:通过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结合生活深化“绿色生活,保护大气”的思维。

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污染企业布局方案,城市热岛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一)学习目标1.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2.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 【教学难点】分能运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三)课时安排大气的热力环流:1课时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大气的热力环流,第二部分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整体采用“情境创设—分组探究—归纳总结”方式展开。

通过学生们比较感一、课标和素养解读二、学习目标和要求三、情境任务设计兴趣的恐龙灭绝之谜为大情境背景。

并在情景下设计一系列问题活动,将知识串联起来。

背景:恐龙灭绝之谜专题二:恐龙灭绝之迷——大气热量的改变微专题三:大气的运动情境创设: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到了墨西哥的犹加敦半岛,爆炸出现的灰尘为什么可以不断飘散蔓延至整个地球上空?为了找到答案,两名研究人员开始了一项历时整整十年的研究任务。

他们发现,灰尘能够传播的原因是,它一到达那里,就使大气变暖,从而形成了一个大气运输系统。

运用这个情境贯穿整个“大气的运动”,通过播放动画、日常生活案列以及若干问题串及活动,使学生了解大气的运动原理,掌握热力环流及常见的案例。

旨在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及地理实践力。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2课时)一:知识纲要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4)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5)大气逆辐射。

2、热力环流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用在大气上的力 力的方向 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一个力作用时,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水平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二个力平衡时,平等于等压线,(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三个力共同作用时,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气压带和风带太阳辐射 冷热不均空气 垂直 运动 空气 水平 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根本原因直接 原因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1、大气环流及意义2、三圈环流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 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容量)2)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

34)季风环流低气压带 23660026/ 2302666034/ 6603400 高气压带 冬至日 春分日太阳位置2.4: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大气环境课标: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高考考点与能力目标:[知识讲解]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

2、大气的组成:氮:含量最多(78%)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干洁氧:含量第二(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空气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组成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使生物免遭伤害,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

固体杂质地球变暖的原因: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使大气中的CO2增加;②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

3、垂直分层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各层的特点及原因: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例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 )A .①B .②C .③D .④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 .Ⅰ层顶部B .Ⅱ层底部C .Ⅱ层中部D .Ⅲ层3.20XX 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州5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 .气温在-50℃到20℃之间B .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 .最低气温约为-80℃D .最高气温约为40℃4.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近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B .气温随高度增加发生的变化,依次表现为递减——递增——再递增C .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对流运动D .天气变化状况,自下而上依次表现为显著——不显著——显著 1、B 2、D 3、C 4、C4、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 。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复习 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复习 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复习1. 低层大气主要由、和三部分组成。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和,两者体积合占99%。

2.杂质:大气中的杂质含量,随时间地点天气条件而变化。

通常,在近地面大气中,陆上于海上,城市于乡村,冬季于夏季。

杂质会使大气能见度,但作为,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大气的垂直分层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把大气层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和。

4.对流层特征:(1)高度:低纬地区高千米,中纬度地区高千米,高纬度地区高千米;夏季较,而冬季较,地区尤其明显。

(说明:一般规律气温越高,对流就越旺盛,对流层就越高。

)(2)气温: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因为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热源。

(注意,其实根本热源主要还是太阳。

)(3)运动:因为上部而下部,空气容易产生,随着空气的上升,把近地面的和向上空输送,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思考:对流层内大气是否有大气的水平运动?(4)天气:天气现象,云雨雾雪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与人类关系密切。

(5)逆温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下部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的逆温现象。

逆温层可以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污染物扩散,会大气污染。

特别说明:对流层一般平均每上升100米,对流层气温约降低0.65℃。

如果降低的幅度小于0.65℃或者不是降低反而升高,都属于逆温现象。

5.平流层特征:(1)高度:自对流层顶向上至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

(2)气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

平流层主要靠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3)运动:上热下冷,大气,不易形成对流。

大气以运动为主。

(4)天气:水汽杂质含量少,天气以为主,能见度,有利于飞行。

6.高层大气:气压很,密度很。

气温变化从下往上是先后。

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说明:人造卫星在高层大气里运行,极光是发生在这一层。

太阳活动会影响电离层,从而影响到无线电短波通信。

)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和作用,投射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表。

高中地理大气教案

高中地理大气教案

高中地理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结构,掌握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2. 了解大气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认识大气层的作用。

3. 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大气运动的成因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结构2. 大气对地球环境的影响3. 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三、教学难点1. 大气层的划分及其特点2. 大气运动的成因和特点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的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大气层的图像和大气运动的现象。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大气层结构的图像资料3. 大气运动现象的视频资料4. 大气污染案例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气对地球的重要性吗?二、大气层的组成和垂直结构(10分钟)1. 讲解大气层的划分,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

2. 介绍各层的特点和主要成分。

三、大气对地球环境的影响(15分钟)1. 讲解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温室效应和地球辐射平衡。

2. 分析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如酸雨、臭氧层破坏等。

四、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大气运动的原因,包括地球自转、地形起伏和地球辐射等。

2. 介绍大气运动的主要类型,如风、气旋和反气旋。

五、案例分析:大气污染的影响(10分钟)1. 分析典型大气污染案例,如烟雾事件、PM2.5污染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多媒体教学和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了大气的组成、结构、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大气运动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结合生活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的问题,为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六、大气环流与气候系统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类型及其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2.通过PPT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其分布规律和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模拟大气运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运动的变化。
4.结合实例,讲解大气运动在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课题,如“探究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等,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大气运动的成因、大气环流、风带和气压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探究式学习”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案例背景中,我以我国常见的气象现象为例,如夏季的暴雨、冬季的雾霾等,引导学生关注大气运动对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介绍大气运动研究在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应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气象现象,如季风气候、暴雨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课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如“探究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大气运动的直观认识,提高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气运动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运动与降水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运动与降水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0讲 大气运动与降水[知 识 体 系 构 建][主 干 知 识 整 合]一、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形成(用箭头在图中标出空气运动的方向)(1)垂直运动⎩⎪⎨⎪⎧A 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B 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2)水平运动⎩⎪⎨⎪⎧⎭⎪⎬⎪⎫A 地近地面形成低气压B 地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由高压流向低压 [易误辨析] 1.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吗?为什么?提示不是。

比较气压值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也越低。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1)成因分析——山坡的冷热变化是关键。

(2)影响与应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污染工业。

3.城市风(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2)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易误辨析] 2.某学校以“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为主题举行辩论会。

高一某学生提出要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因地价高,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

这种做法可行吗?应着重考虑什么条件?提示可行。

应着重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内。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影响风的三种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易误辨析] 3.近地面和高空的风有何区别?提示近地面的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30至45度。

高空的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四、大气运动与降水1.降水的形成条件(1)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

(2)气温下降,水汽能够凝结。

2020人教版_四川省专用_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_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 大气运动与降水

2020人教版_四川省专用_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_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 大气运动与降水
第10讲 大气运动与降水
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
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
1.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综 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
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水平1-
1.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人地协调观、 4]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易误辨析] 1.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吗?为什么? 提示 不是。比较气压值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同一地点,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也越低。
4
版本知识·整合案
核心考点·突破案
核心素养·对接案
主观题增分策略(五)
图像题专项突破4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1)成因分析——__海__陆__热__力__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中心 等压面弯曲与气压高低
近地面为高气压中心则其高空为低气压中心,近地面为低气压中心则 其高空为高气压中心
等压面上凸为高气压,等压面下凹为低气压
21
版本知识·整合案
核心考点·突破案
核心素养·对接案
主观题增分策略(五)
图像题专项突破4
(2019·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考)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 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左下图),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 建有一个水池(右下图)。据此完成1~2题。
D.四周为下沉气流
23
版本知识·整合案
核心考点·突破案
核心素养·对接案
主观题增分策略(五)
图像题专项突破4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塔下中央建有 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 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D正确。第2题,由上题 可知,室内水池使周围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 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答案 1.D 2.B

人教新课标版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教案 自然地理要素专题:大气的运动

人教新课标版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教案 自然地理要素专题: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运动一、重要知识梳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1)逆温现象: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图一)太阳辐射的分布: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图二)(单位:kW·h/m2)图一图二(2)大气运动(3)世界主要气候的形成、分布及特点*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特点名称[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常年控制终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25°之间大陆东岸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东北信风带,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东北信风带,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终年高温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5°-50°大陆东岸海陆热力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旱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终年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北美大陆北部北纬50°-70°之间深居内陆,纬度高冬长严寒,夏暖短促,降水少苔原气候亚欧,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纬度高全年严寒,皆为冬季,降水少冰原气候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内陆地区纬度高全年酷寒,降水少(4)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锋面类型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上升原因被迫抬升徐徐爬升图示锋图(符号图)雨区位置锋后及锋面附近锋前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云层增厚,下雨、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冷气团代替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晴朗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天气实例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如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等;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移动缓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
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水平1-4] 1.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1.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人地协调
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运用区域、等降水量线图,说明降
水的时空变化[水平1-4]
2.1说明某地降水量分布和变化规律[综合思维、区
域认知]
2.2分析某地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区域
认知]
(四川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运动与降水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知识体系构建]
[主干知识整合]
一、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形成
(用箭头在图中标出空气运动的方向)
(1)垂直运动
⎩⎪

⎪⎧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
B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
(2)水平运动
⎩⎪

⎪⎧
⎭⎪

⎪⎫
A地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B地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由高压流向低压
[易误辨析] 1.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

比较气压值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也越低。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1)成因分析——山坡的冷热变化是关键。

(2)影响与应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污染工业。

3.城市风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2)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
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易误辨析] 2.某学校以“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为主题举行辩论会。

高一某学生提出要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因地价高,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

这种做法可行吗?应着重考虑什么条件?
提示可行。

应着重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内。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影响风的三种力
受力方向大小
对风的影响
风速风向水平
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
垂直,由高压
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
气压梯度力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
越大,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
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

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赤道上为零
不影响风速的大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不偏转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
反下垫面越粗糙,起伏
越大,摩擦力越大
使风速减小
与其他两力共同
作用,使风向斜
穿等压线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
(北半
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
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易误辨析] 3.近地面和高空的风有何区别?
提示近地面的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30至45度。

高空的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四、大气运动与降水
1.降水的形成条件
(1)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

(2)气温下降,水汽能够凝结。

(3)空气中有适量的凝结核。

(4)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雨的类型
A:地形雨,B:气旋雨,C:对流雨,D:锋面雨。

3.近地面高、低气压与降水的关系
(1)低压:空气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水。

(2)高压:空气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多晴天。

[易误辨析] 4.空气上升是否一定带来降水?
提示空气上升不一定带来降水,但是降水一定与气流上升有关。

大气降水是富含水蒸气的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温度较低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考点一热力环流
【例1】(2017·天津文综)浮尘是沙尘天气中强度最弱的一种类型,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之间,俗称“落黄沙”。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上图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错因诊断] ①题干信息提取不准确,没有弄清图中含义;②不知道热力环流的过程。

[解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图像信息“浮尘天气示意图”。

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由图可知,乙地高空气流是下沉气流,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
吹向乙地高空下沉形成浮尘。

第(2)题,由图可知,乙地受下沉气流影响,说明乙地受高压控制。

第三步,筛选答案:(1)C (2)D
1.根据热力环流判断温压关系
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热力环流中的“高低”应用
在解释相关现象和解题时,判断和运用较多的是气温、气压的关系,需特别注意下面的几种“高低”关系:
气温、气压的垂直变化随海拔的增加,气温、气压都会降低(减小)
高气压与低气压高气压、低气压是就同一水平面上比较而言的
近地面气温、气压关系气温高则气压低,气温低则气压高,即“热低压、冷高压”
近地面为高气压中心则其高空为低气压中心,近地面为低气压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中心
中心则其高空为高气压中心
等压面弯曲与气压高低等压面上凸为高气压,等压面下凹为低气压
(2019·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考)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左下图),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
一个水池(右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 )
A.为了室内空气流出
B.为了采光
C.为了室内热量散发
D.为了室外空气流入
2.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下沉气流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D正确。

第2题,由上题可知,室内水池使周围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答案 1.D 2.B
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
【例2】(2013·浙江文综)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