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
在学校“三制一改”整体课堂教学改革思想渐趋成熟并被不断赋予实践操作之时,令我们班主任联想到:教学改革了,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班级管理也要有新的理念,也要有新的管理模式?从而与教学改革相得益彰。
我们常常在想,既然课堂学习中学生是主体,那么班级管理中,学生也应该是主体。其实学生的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并不是什么新鲜词,但往往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或者觉得学生能力不够、或者觉得学生自觉性太差,总感觉到时机未到,总感觉到自主教育还缺乏生存的土壤,有时往往做一些类似让几个小干部每天记好卫生扣几分、眼保健操扣几分就觉得是自主管理了,而这些远远是不够的。教学改革了,必然意味着我们的班级管理也要有新的理念,有新的管理模式。在我们的“三制一改”整体教学改革迈入第三年时,作为我们班主任也在思考,我们的班级管理模式如何进行配套的改革?
一、更多发挥同伴引领、帮助作用。进一步实施自主教育、自主管理。
班级中有一位一定程度存在适应性焦虑、交往障碍的学生。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有时会出现一些反常现象。比如说,有一次班会课上,他情绪失控,趴在桌上哭了很久;社会实践活动分组时,他独自一人;他早上5点起床,但却经常迟到。反常的背后必然有原因,通过谈心、家访以及与班级共同体其他一些老师的干预,了解到,这一切源于他比较贫困的家庭,源于他的自卑心理、不合群的性格。有时候,了解情况相对容易,而要改变情况却很难,在对他的干预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觉同伴的引领帮助的重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部分同学主动接近他,同伴的主动接纳让他的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在他放学的路上有了一两个同伴;他主动为班级去取报纸;他在班会公开课上举手发言;他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他在学校开展的科技节上报名参加了我的实验我设计活动。这一切变化,令我们感到欣慰,令我们感悟到要充分运用同伴的支持力量,也令我们再次感叹同学间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魅力。
二、小组合作讨论,共同研究解决班级问题的方案。
班主任常常会感慨于班里的事情太杂,存在的问题太多。那么如何让问题成为推动班级管理的驱动力,促进班级的成长呢?
传统的管理方法可能就是我们就像消防员一样,这里刚灭了火,那里又着了起
来。事事亲力亲为,却常常感到治标不治本。
面对班级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共同研究解决班级问题的方案。让小组合作模式进一步延伸到班级管理中来。例如针对班级上课气氛比较沉闷,班委组织了“如何让班级动起来”的讨论;午自修的效率常常不高,“如何上好午自修”的讨论也应运而生。再如班级班训、班规的制定、出台等等。把出现的种种问题交由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在班委的领导组织下,根据小组提供的研究方案,选择出最佳方案,付诸实施,由于同学们已经习惯于课堂学习中合作讨论的模式,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采用这一方式,自然也驾轻就熟。实践证明,这种自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利于班级问题的解决。
三、我的班会我做主。
本学期班级开展了“我的班会我做主”活动,主要是想让班会课、校会课成为学生展示自我、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一个平台。每周五的班会课,无论是主题式班会,或是日常事务性班会都由该周的值周班长主持召开,值周班长会总结一周班级的表现,该表扬的表扬,做得差强人意的地方,也会严格指出;同样,每周一的校会课,也会根据学校的主题教育由学生主持。观察下来,我们会发觉效果不错,对于自己的同伴给予集体、自身的中肯评价,大家都欣然接受,教育效果更好。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是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更为主要的是全体学生的自主教育、自主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又何尝不应该是主角呢?有时候,班主任老师千呼万唤,不如作好适当指导,放手让学生去做,很多时候,学生的潜力超出我们的想象。
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班主任要从管理的主体淡化为管理的参与者。通过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不仅能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提升,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业更优秀,个性更发展,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
姚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