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原理及案例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课程标准调研报告社区工作精

课程标准调研报告社区工作精

高等职业教育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课程标准调研报告《社区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组二〇一四年一月《社区工作》课程标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1、《社区工作》课程现行教学过程及课程专门技能训练情况及效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中的一种方法。

该课程运用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的理论与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社区工作的概念、理论、方法以及实践,熟悉社区工作的过程,以推进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社区工作》是从事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研究与实务的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与方法。

本课程涉及社会工作与管理的重要工作原理、方法和技巧,它以本专业的社会学、社会工作概论等为先期课程,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为平行课程,并以其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充实社会工作实务、社区建设实务、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社会工作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导论、社区概述、社区工作概述、社区工作的理论、社区工作的价值体系、社区工作的六大模式、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社区工作的主要实践领域等11个章节,总学时48,实践学时24 。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社区与社区工作的概念、功能,了解社区工作在西方国家和我国的历史沿革,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模式与技巧,并能结合具体政策,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深入分析《社区工作》课程的效果,分析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课程内容与学生工作能力的对接情况,对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社区工作》课程标准调研的目的意义《社区工作》是中国教育部规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实践的开展,客观上要求社区工作手段与方法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要求社区工作者能够掌握和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技能与方法。

社区管理学教学大纲

社区管理学教学大纲

社区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社区管理学二、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区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进行社区管理工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社区管理学的知识,解决社区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授课对象:本课程适合社会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等专业的本科生学习。

四、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社区管理学概述1.社区管理学的概念及意义2.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3.社区管理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社区管理的基本功能1.社区规划与建设2.社区组织与协调3.社区资源整合与利用4.社区服务与维护第三部分:社区管理的方法与技能1.社区调查与评估方法2.社区决策与规划技能3.社区沟通与协调技巧4.社区问题解决方法五、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考核方式:平时表现(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期中考试+期末论文。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社区管理学导论》参考书目:1.《社区管理与服务》2.《社区管理案例分析》3.《社区管理技巧与方法》八、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社区管理学概述第二周: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三周:社区规划与建设第四周:社区组织与协调第五周:社区资源整合与利用第六周:社区服务与维护第七周:社区调查与评估方法第八周:社区决策与规划技能第九周:社区沟通与协调技巧第十周: 社区问题解决方法九、教学团队及联系方式:主讲教师:XXX联系方式:XXX以上为社区管理学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希望学生们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社区管理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祝学习愉快!。

社区学管理制度

社区学管理制度

社区学管理制度第一部分绪论一、制订目的社区学是指在社区环境中进行的学习和教育活动,是一种与传统学校学习不同的教育形式。

社区学的管理制度的制订旨在规范社区学的教育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健康成长,提高社会教育水平,增强社区凝聚力,实现社会共建共享的目标。

二、制订依据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制度,社区学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学管理制度的制订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社会主义学校教育规范》等国家教育法规文件,以及社区学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管理原则1.民主原则。

社区学管理应充分尊重学习者的意愿,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意识,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2.公平原则。

社区学教育应保障每个学习者在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机会方面的平等权利。

3.科学原则。

社区学管理制度的制订应遵循科学、严谨和有效的原则,确保社区学教育活动的有序进行。

4.法治原则。

社区学管理制度应符合国家教育法规,维护社会稳定和教育公平,依法管理教育事务。

第二部分社区学管理制度的内容一、社区学管理机构(一)社区学管理委员会1.社区学管理委员会是社区学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由社区管委会负责组建并领导。

2.社区学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制定社区学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完善社区学教育管理制度、协调解决社区学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进社区学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社区学师资队伍的管理和教职工的培训等。

(二)社区学管理干部团队1.社区学管理干部团队是社区学的直接管理机构,由社区学管理委员会任命并领导。

2.社区学管理干部团队的职责包括:负责社区学的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组织,落实社区学管理委员会的决策,协调解决社区学教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督促执行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案,促进社区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共享等。

(三)社区学教师团队1.社区学教师团队是社区学的教学主体,由社区学管理干部团队招聘和管理。

2.社区学教师团队的职责包括: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研究、探索和推广社区学教育改革。

10社区管理课程标准

10社区管理课程标准

《社区管理》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56023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一、课程理念社区管理是一门专业方向课,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认识和分析社区分析和管理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这些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必备的条件,是符合社会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方向课。

基于此,本课程紧紧围绕专业方向课的定位,教学上以社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为目标,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教学内容方面,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课程组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注重宏观社区理论的教学,突出对社区理论模式、概念的掌握和应用,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教改教研成果吸收到教学内容中;二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三是强调社区的本土意识;四是注重实践性教学,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可感的现实存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下,掌握社区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社区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区问题。

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知识准备,同时也会培养学生参与社区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既要注重讲授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必备知识;了解社区建设与管理规律;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方法;掌握处理解决社区各类问题、协调社区各类关系的技能技巧;熟悉各项职业素质要求;达到社会工作者四级行业标准。

2.能力目标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社区成员管理、社区组织管理、社区事务管理、社区机构日常管理;能够对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等各项工作制订工作计划以及实施方案;能够运用社区管理理论结合实际情况,策划、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类社区活动。

在适应当前工作的基础上,能以创新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方式。

中国历史上的社区管理教案

中国历史上的社区管理教案

中国历史上的社区管理教案社区管理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中国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石之一。

本文将从封建社会的村落组织、社会主义时期的社区管理到现代社会的居民委员会等方面,探讨中国历史上的社区管理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封建社会的村落组织在封建社会,中国的社区管理主要以村落组织为基础。

村落是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单位,由一群家庭组成。

村落内部的事务管理由村庄领导者和长老负责,他们通常是由长辈或者财富较多的家族选任的。

村落的管理涉及土地分配、农业生产、行政纠纷解决等事务,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秩序维护和社会治理作用。

二、近现代中国社区管理的演变随着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社区管理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转型。

社会主义时期,社区管理由国家集中管理,建立了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自治机构。

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服务、卫生环境等方面的管理,通过各类会议、居民活动和政策宣传等手段,加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三、现代社区管理的发展与变革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区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以居民委员会为基础的社区自治机构逐渐成熟发展,社区事务的管理逐渐市场化和专业化。

居民委员会不再仅仅是居民自治的基本单位,还承担起社会服务、矛盾调解、社会治理等更广泛的职能。

同时,社区志愿者、社区警务等机构的建立也丰富了社区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四、社区管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社区管理在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封建社会的村落组织和社会主义时期的社区居民委员会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和谐。

现代社区管理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社会服务,加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促进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总结起来,中国历史上的社区管理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封建社会的村落组织到社会主义时期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再到现代社区管理的发展,社区管理在不同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区管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推动社会稳定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120302总学时数:54(理论课学时数:42;实践课学时数:12)学分数:2.5(理论课学分数:2;实践课学分数:0.5)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一、课程性质1、必修课2、专业课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社会工作方法中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工作方法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应用。

它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

该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具应用性和实践性。

该课程的教学本着理论联系实际,重点与全面兼顾的原则,使社会工作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对老年社会工作有一个全面实际的了解。

教学中,既要保持基本内容结构的系统性,又要保持具体内容的相对开放性,不断进行课程内容开发,并持续的和养老事业的现实相结合,达到课程内容整合、体系优化,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学模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校企社政合作共建”模式,紧紧围绕老年社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以职业认知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让学生系统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同时也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精神和实践精神;在课程的内容编排、习题设计、课堂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运用知识对生活中老年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通过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学习和实践的氛围,综合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程的特色是突出实践教学。

通过课程讲授和实践,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提高服务实践能力。

能够根据所学的老年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分析、评估和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培养学生更多关注中国的养老问题,关注养老的发展趋势,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老年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与实践,希望为我国的养老事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人与社会》课程标准

《人与社会》课程标准

《人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为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个人、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的知识,训练与人沟通、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培养基层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人才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1)课程能力目标
1)个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2)与不同的人,群体,组织社会互动的能力
3)宏观把握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能力
4)群体、组织协调的能力
5)理性分析的能力
(2)课程知识目标
1)掌握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影响因素,社会角色如何扮演、婚姻与家庭
2)掌握社会群体的内部构成,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
3)了解社会分层的种类、特征,社会流动的规律、影响
4)社区的构成要素、系统结构、社区管理与服务
5)社会变迁的内容、规律
(二)课程内容设计
四、考核方案设计
1、平时成绩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课堂到课情况;(2)讨论发言情况;(3)个人书面作业情况;(4)小组讨论并做出的书面报告;
平时成绩共50% 具体包括:平时到课情况占(10%)、课堂讨论发言情况(10%)、个人书面作业(10%)小组讨论并做出的书面报告(20%);
2、期末作业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
个人完成的期末小论文
期末作业共50%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教材:《社会学基础》韩广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社会学》(第十版)波普诺著,李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区概论》授课计划

《社区概论》授课计划

《社区概论》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社区概论》是一门介绍社区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知识,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社区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2. 了解社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3. 学会运用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方法,提高社区治理能力;4. 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部分:社区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1. 社区定义与特征(1学时)2. 社区构成要素(1学时)3. 社区组织与成员(1学时)4. 社区环境与设施(1学时)第二部分:社区发展历程与趋势1. 传统社区与现代社区的对比(2学时)2. 社区发展历程与演变(2学时)3. 未来社区的趋势与挑战(2学时)第三部分:社区运行机制与管理方法1. 社区治理结构与决策机制(2学时)2. 社区服务体系与运营管理(2学时)3. 社区安全与防范措施(2学时)4. 社区宣传与文化建设(2学时)第四部分:实践与案例分析1. 组织学生参观典型社区(1学时)2. 分析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3学时)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第1周:介绍社区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包括社区定义、特征、构成要素等;2. 第2周:讲解社区发展历程与趋势,包括传统社区与现代社区的对比、社区发展历程与演变等;3. 第3周:介绍社区运行机制与管理方法,包括社区治理结构与决策机制、服务体系与运营管理、安全与防范措施等;4. 第4周:组织学生参观典型社区,并分析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同时进行课堂讨论和答疑解惑。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效果;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4. 定期与学生互动,了解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社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社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社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社区服务与管理》是一门以社区服务与管理实践为核心,培养学生社区服务与管理能力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掌握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社区服务与管理素养,为学生未来在社区服务与管理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了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区服务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社区服务与管理的相关任务。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在社区服务与管理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社区服务概述:介绍社区服务的概念、内容、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社区管理概述:介绍社区管理的概念、内容、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社区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3. 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际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社区服务与管理现场,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七个案例谈谈对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的启示

七个案例谈谈对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的启示

七个案例谈谈对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的启示案例一:教育领域1.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制定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时需要关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确保每个地区的学校都能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避免贫富差距的扩大。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示范学校,吸引有能力的教育人才前往偏远地区工作,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程度。

2. 教育标准与考核机制•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应明确教育标准与考核机制,促使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政府应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和评估,建立课程标准、教师培训和评估制度,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3. 支持创新与实践•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应鼓励学校进行创新和实践,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鼓励学校开展创新教育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案例二:医疗领域1.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应注重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水平,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医疗资源的投入,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降低就医费用,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2. 加强医疗卫生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应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政府可以增加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评估和风险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医疗乱象,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3. 推动医疗科技创新•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应鼓励医疗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政府可以建立医疗科技创新支持体系,加大对医疗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医疗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案例三:交通领域1. 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应注重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升人民的出行体验。

•政府可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优化交通路网规划,提高道路和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减少交通堵塞和拥堵。

2.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应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和伤亡人数。

•政府可以强化交通执法和监管,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社会组织管理》课程标准

《社会组织管理》课程标准

《社会组织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1、必修课2、专业(理论)课二、课程定位《社会组织管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课程,起基础作用,是社会工作和社区管理、人力资源、文秘等专业的同学了解毕业后职业岗位的主要就业单位(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之一的运作情况的主要课程。

本课程对社会工作和社区管理、人力和文秘专业的同学基层和公共事务管理素质养成与社会组织职业能力培养意义重大,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管理学及(或)组织行为学、后续课程为社区工作、社区危机管理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与社工机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行业会商会、联合会及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组织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相对接。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能力目标指导下,基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依托白云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实训室和民政局等相关校外基地,将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讲授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学校立足广州,服务城市发展,积极拓展社区教育的办学定位,通过教学与为社会组织服务融合,体现产教融合、专创融合、课程思政、课赛融合、理实一体等人才培养改革目标,凸显课程为广州城市社区服务特色。

四、课程基本目标1、知识目标:社会组织及其相关核心概念、基本理论;社会组织领导、战略、财务管理、营销和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组织评估的主要知识。

2、职业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社会组织基本概念、管理知识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各类社会组织的状况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其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

能够进行虚拟社会组织的分工与合作,并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

可理解社会组织工作的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并可开展合作建立社会组织的模拟实验。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能够认同组织理念,适应社会组织管理要求,以认真踏实的态度承担相关基础管理工作。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初级社会工作者、劳动关系协调员、秘书等。

《社区概论》课程标准

《社区概论》课程标准

《社区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社区概论》是一门关于社区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发展、管理及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社区的基本知识,培养社区意识,提高社区参与能力。

二、课程目标具体化1. 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社区的构成要素、发展历程、管理体制及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

2. 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社区调查、分析、规划及实施社区建设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本课程内容包括社区理论、社区发展、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等模块。

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主题,如社区发展历程、社区治理模式、社区资源整合、社区文化建设等。

课程安排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共计32学时,其中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环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社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4. 实践活动:组织实地考察、社区调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社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六、课程资源为保证教学质量,本课程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课程网站,提供教学PPT、视频资料、参考书籍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增强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七、课程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全面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培养社区意识,提高社区参与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应继续关注社区发展,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社区服务与管理》授课计划

《社区服务与管理》授课计划

《社区服务与管理》授课计划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社区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

二、授课内容
(一)社区服务与管理概述
1. 社区服务的概念、内容、形式和作用
2. 社区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3. 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关系
(二)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1. 社区调研方法与技巧
2. 社区沟通与协调技能
3. 社区活动组织与策划技能
4. 社区公共设施管理技能
(三)社区服务与管理案例分析
1. 案例分享与讨论
2. 经验交流与借鉴
3. 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四)社区服务与管理实践
1. 小组合作开展社区服务与管理实践活动
2. 总结经验,分享收获
三、授课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四、授课时间
本课程共计4学时,每周一次,每次2学时,共计8周。

五、课程评估
课程评估包括以下方面:
1. 学生出勤率;
2. 小组实践成果展示;
3. 个人实践报告;
4. 课堂表现及参与度;
5. 期末考试。

六、教学资源
1. 教室、多媒体设备;
2. 相关书籍、文献资料;
3. 社区服务与管理案例库;
4. 小组实践所需的场地、设备等。

《社区工作》课程标准

《社区工作》课程标准

《社区工作》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420183总学时数:45(理论课学时数:30;实践课学时数:15)学分数:2.5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一、课程性质1、必修课2、专业(理论)核心课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学习社会工作专业三大方法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掌握社区工作的方法和模式,熟悉社区工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社区工作的专业方法和实务能力。

本课程以先导课程《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课程为基础,与平行课程《小组工作》同时学习社会工作三大直接工作方法,为后继课程《个案工作》、《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社区服务实务系列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课程在专业人才方案中的定位,通过行业、社区服务岗位工作调研,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为指导设计课程内容,注重专创融合、课赛融合,为学生提供理实一体的课程学习。

四、课程基本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社区涵义,对社区的定义、性质特点及功能有基本认识;了解社区工作的历史、社区工作的价值体系和基本原则。

(2)熟悉社区发展的六大模式(社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社区照顾、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的内容及其目标和功能。

(3)掌握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方法知识。

2、职业技能目标:(1)能够设计社区工作方案,并选择适切的社区工作模式,按照正确的过程与方法实施。

(2)具有社区工作专业理论和专业价值观,熟悉社区工作方法技巧。

(3)有能力胜任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工作。

3、素质目标: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使命感,形成底层关怀的自觉和助人自助、社会倡导的专业情怀;恪守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伦理守则;具备一定社会文化、身心健康卫生意识、科学的社区工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灵活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4、专业技能(资格)证书老年照护(初中级)、失智老年人照护(中级)、养老护理员(四级)、员工关系协调员(四级),其他证书如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秘书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方法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社会工作方法》课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该专业学生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其前修课程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其后续课程是《社区社会问题处理》、《社区建设与管理实务》、《社区社会问题处理实训》、《社区建设与管理实务实训课》等相关课程。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1)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本课程以社区社会工作岗位中实际需要处理的问题为依据,以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标准为参考,以岗位需求的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在内容选取上,坚持依靠行业专家、贴紧社会工作实际需要的原则,内容来自岗位实际,过程设计贴近岗位实际,语言方式反映岗位实际,案例源于岗位实际。

为以后学生就业快、上岗快、实际操作能力强、技术过硬打下坚实的专业与职业基础。

(2)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过程设计贴近社会工作实际该课程的开发设计,以案例和实训、实习为依托,以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线,以方法技能的训练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构建了工作任务驱动的、基于社会工作实际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的开发设计遵循了处理与解决社区社会问题工作过程,从实践入手,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具体工作任务与步骤,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以案例导入、任务训练为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导入的方式,将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工作技能的教学用案例教学方法并通过综合实训加以实施,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在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根据教学内容性质的差异,知识性内容部分采用案例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法加以实施,方法技巧的内容采用模拟仿真、角色置换的教学做一体的方式在校内实训室加以实施;综合实务内容采用实际岗位训练法在社会实训基地加以实施,实现了“职业导向、能力目标、学生主体、任务训练”的教学模式。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剖析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剖析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剖析一、学制采用课时制,修业年限最高为3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基层政府,派出机构及物业公司,培养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掌握国家政策,熟悉国家社会保障和社区工作政策法规以及物业管理操作技能,具有较强人际协调能力、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社区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和商业物业管理,社会调查等岗位工作实际操作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

三、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就业岗位(群)有:社区管理、物业管理员、商业物业管理员、社区服务管理员、社区文化宣传员社会调查员等。

培养的人才具有以下素质、技能和知识。

(一)基本素质1.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和人生观,具有尽心尽责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有爱心、同情心和宽广的胸怀。

2.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宣传、协调、沟通、公关以及一定的心理救助能力。

3.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5.具有基本的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能力。

6.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管理的能力。

(二)专业技能和知识1. 社区综合服务管理能力熟练掌握网点服务,家政服务,保洁服务,医疗服务,特殊群体服务能力,具有制定相应各类服务项目,制定服务标准的能力。

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普及能力,具有文化娱乐和体育的组织能力。

熟练掌握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的申报及申报材料的归档保管工作能力,具有协调能力、微机操作能力。

熟悉国家失业养老保险有关制度及就业政策。

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人际沟通的能力,以及楼层管理能力。

组织和协调能力以及社区行政管理能力,社区环境审美能力。

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 物业管理工作能力熟练掌握日常客户服务的能力;物业管理常用文书拟写与档案管理的能力。

物业管理收费服务的能力。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社区护理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备社区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在社区开展健康宣教、健康评估、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包括社区卫生、营养、环境、心理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技能,包括健康评估、健康宣教、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评估,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4. 能够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5.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计划,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结合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区护理的实际应用;2. 组织实践活动,如健康讲座、义诊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社区护理的相关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课程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

五、教材与参考书1. 教材:《社区护理学》等护理学专业教材;2. 参考书:《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护理》等。

六、师资要求与培训1. 教师应具备相关专业的学历背景和教学经验;2. 教师应定期参加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七、教学环境与设施要求1. 具备适合开展社区护理实践活动的场所,如健康评估室、健康教育室等;2. 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器材,如血压计、听诊器等;3. 具备开展实践活动所需的场地和器材,如社区医院、康复中心等。

八、课程实施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2. 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3.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总之,《社区护理》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社区教学管理制度

社区教学管理制度

社区教学管理制度1. 背景社区教学是一种通过在社区内提供教育服务来满足居民研究需求的方式。

为了确保社区教学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社区教学管理制度。

2. 目的本教学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社区教学的组织、实施和监管,促进社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社区教学项目及其相关人员。

4. 主要内容4.1 教学计划制定- 社区教学项目负责人和教师应根据居民需求和教学资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 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要素。

4.2 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负责人和教师应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性和适用性,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

- 如有需要,可调动社区内其他资源支持教学活动。

4.3 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活动应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组织和实施。

- 教学负责人和教师应根据学员的研究水平和需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

4.4 学员管理- 学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名和注册,并履行相关的研究义务。

- 学员的考勤和研究进展应有相应的记录和管理。

- 如有需要,可组织学员参加评估和考试,以评价研究成果。

4.5 教学质量评估- 社区教学项目应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了解教学效果和改进空间。

- 教师应接受教学评估和专业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4.6 安全管理- 教学活动应考虑安全因素,确保学员和教师的人身安全。

- 如有需要,可采取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5. 责任- 教学负责人负责教学项目的整体管理和组织,监督教师的教学质量。

- 教师负责具体的教学活动,履行教学职责,关注学员的研究进步。

- 学员应遵守相关规定,积极参与研究活动,提升自己的研究效果。

6. 结论本社区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提高社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居民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并进一步提升社区的整体素质。

各相关方应积极配合,共同推进社区教学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业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50370 课程类别:专业能力拓展课
适用专业:社区管理原理与案例归属系部:专业核心课
学时:72 学分:4
一、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与功能:社区管理原理与案例是一门专业能力拓展课,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认识和分析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这些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必备的条件,是符合社会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能力拓展课。

基于此,本课程紧紧围绕专业能力拓展课的定位,教学上以社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主线,结合大量的社区案例分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为目标,不断强化在物业管理中的服务意识,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使学生成长为懂服务、懂技术、高素质的社区服务及物业管理的一线岗位人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的依据:本课程基于《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中社会工作者四级的岗位任职要求,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实现为物业管理企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上岗人才为目标。

本课程既要注重讲授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组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一是注重宏观社区理论的教学,突出对社区理论模式、概念的掌握和应用,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教改教研成果吸收到教学内容中;二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三是注重实践性教学,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可感的现实存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下,掌握社区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社区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区问题。

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知识准备,同时也会培养学生参与社区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必备知识;了解社区建设与管理规律;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方法;掌握处理解决社区各类问题、协调社区各类关系的技能技巧;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应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社区服务方面的应用能力,以达到社会工作者四级行业标准。

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社区成员管理、社区组织管理、社区事务管理、社区机构日常管理;能够对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等各项工作制订工作计划以及实施方案;能够运用社区管理理论结合实际情况,策划、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类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基本内容
社区与社区管理概念;我国社区管理的发展过程及趋势;社区管理主体及其关系;社区管理基本内容;国外社区管理的实践与发展趋势。

(二)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
理解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了解国内外社区发展的状况。

2、能力要求
能够独立的开展社区问题的调查与管理工作。

3、素质要求
提高对我国社区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创新社区管理方法。

学习情境(或项目)子情境
或子项

学习内容(或具体工作任
务)
学习要求参考课时
1、社区与社区管理1.社区的概念、功能、分
类;
2.社区管理的概念、特征;
掌握社区的概念、
功能、分类;
掌握社区管理的概
念、特征;
8
循的原则;
2、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的实践发展1.我国社区发展历史;
2.社区管理体制概念、构
建原则;
3.我国现有社区管理模式
特点;
4.我国社区管理与服务方
式类型;
5.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发
展趋势
了解我国社区管理
的发展过程及趋
势;
掌握社区管理体制
的含义,了解我国
社区管理体制的构
建原则及基本框
架;
掌握我国现有的几
种社区管理模式的
特点;
掌握当前我国社区
管理与服务方式的
创新类型;
了解我国社区管理
体制的未来发展趋
势。

12
3、社区管理主体及其关系1.社区组织的含义;
2.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
会的含义、构成及职责、
职能;
3.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
公司的含义及权利、义务;
4.社区管理主体间关系;
了解社区组织的含
义;
掌握街道办事处、
居民委员会的含
义、构成及职责、
职能;
掌握业主委员会、
物业管理公司的含
义及权利、义务;
12
间关系;
4、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1.社区服务的含义、内容;
2.社区卫生的含义、内容;
3.社区环境的含义,社区
环境建设的内容;
4.社区调解的含义、受案
范围;
5.社区矫正的含义、特点;
6.社区教育的含义;社区
教育的实施主体;
7.社区治安的含义,主体、
内容与对象;社区治安的
基本任务与组织机构;
8.社区参与的含义,内容
与方式。

掌握社区服务的含
义、内容;
掌握社区卫生的含
义、内容;
掌握社区环境的含
义,社区环境建设
的内容;
掌握社区调解的含
义、受案范围;调
解机构和工作程
序;功能;
掌握社区矫正的含
义、特点;
掌握社区教育的含
义;社区教育的实
施主体;
掌握社区治安的含
义,主体、内容与
对象;社区治安的
基本任务与组织机
构;
掌握社区参与的含
义,内容与方式。

16
5、国外社区管理模式及港澳1.国外社区管理的主体;
2.国外社区管理的模式;
3.国外社区管理的经验与
了解、掌握国外社
区管理模式特点,
能够灵活运用国外
6
台社区管理模式启示;
4.香港社区管理的特点;
5.台湾社区管理的特点;
6.澳门社区管理的特点;
经验;
掌握港澳台社区管
理的特点;
综合性实训课程:
序号实训项目与内容实训要求参考课时
1
项目名称
一社区管理主体调查了解社区管理主体所处地位 4
2
分析社区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

2
3 项目名称
二社区管理现状调查了解社区管理现状及问题 4
4 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2
5 项目名称
三分组完成社区活动
成立活动小组,建立团队,设计
活动方案
4
6 分组进行活动实施及活动评估 2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建议
在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时,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分别对学生进行培养与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达到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二)课程资源建议
1、教学场所:校内对课程主要配套了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同时建议利用学生活动室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情境教学。

2、信息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

3、使用教材参考:
《社区管理原理与案例》,魏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公共
管理案例系列教材。

《社区管理实务》,袁继红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零距离上岗.高职高专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三)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程教学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分为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的方式,评价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核,同时注意对学生团队合作、集体意识的考核评价。

不同的评价方式采用不同的考试、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核、小组考评、课堂表现考核、成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

附:课程标准格式要求
(1)名称字体使用宋体、三号、加粗、居中,标题字体使用黑体、小四,正文字体使用宋体、小四号。

(2)页面格式要求:A4纸,上下、左右边距2㎝,行间距为固定行距(设置为24磅)。

标准字间距,左缩进两个汉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