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语文论语专题复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京市2020届高三6-7月语文试卷论语专题精选汇编(14页)

北京市2020届高三6-7月语文试卷论语专题精选汇编(14页)

北京市2020届高三6-7月语文试卷论语专题精选汇编论语专题人大附中6月调研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有人将画线句的含义解读为“仁者要自立自达,也要立人达人”,也有人解读为“仁者要自立自达,必先立人达人”。

你赞同哪一种解读?请从以下几则《论语》中选择参考依据,简要阐述理由。

①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②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③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④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答案】我赞同“仁者要自立自达,也要立人达人”这一解读。

这一解读强调了仁者自己要立达也要让他人立达,爱己也要爱人,这是推己及人的思想,是孔子一贯主张的“仁”的具体体现。

正如孔子曾说,君子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使他人和天下百姓都安乐,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君子。

【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立,三十而立之立。

达,如是闻非达之达。

己欲立,思随分立人。

己欲达,思随分达人。

孔子好学不厌,是欲立欲达。

诲人不倦,是立人达人。

此心已是仁,行此亦即是仁道,此则固是人人可行者。

我赞同“仁者要自立自达,也要立人达人”这一解读。

此句意指: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北京市2020届高三6-7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

北京市2020届高三6-7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

论语专题人大附中6月调研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有人将画线句的含义解读为“仁者要自立自达,也要立人达人”,也有人解读为“仁者要自立自达,必先立人达人”。

你赞同哪一种解读?请从以下几则《论语》中选择参考依据,简要阐述理由。

①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②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③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④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答案】我赞同“仁者要自立自达,也要立人达人”这一解读。

这一解读强调了仁者自己要立达也要让他人立达,爱己也要爱人,这是推己及人的思想,是孔子一贯主张的“仁”的具体体现。

正如孔子曾说,君子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使他人和天下百姓都安乐,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君子。

【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立,三十而立之立。

达,如是闻非达之达。

己欲立,思随分立人。

己欲达,思随分达人。

孔子好学不厌,是欲立欲达。

诲人不倦,是立人达人。

此心已是仁,行此亦即是仁道,此则固是人人可行者。

我赞同“仁者要自立自达,也要立人达人”这一解读。

此句意指: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思想“仁”的具体体现。

(完整版)北京市高考语文【论语】专题复习(附答案)

(完整版)北京市高考语文【论语】专题复习(附答案)

复习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复习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5、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孔子对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上述材料作一番分析。

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复习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原文】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原文】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原文】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原文】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原文】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020年北京卷名著《论语》复习

2020年北京卷名著《论语》复习

2020年北京卷名著《论语》复习北京卷《论语》真题考查2019北京卷:(文言文阅读后)(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

(共7分)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

贫与残,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注释:【1】处:处在、居处。

【2】造次:仓促之间。

【译文】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

君子一旦离开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任何时候—一哪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解析】1.考生如果不熟悉这一章,日常没有储备,那么面临这则文言小短文,会有如下文字障碍:①看到第一句,可能会想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出自《增广贤文》)的名句,于是,做第一题时很容易将“其道”解释为“正确的途径、方式、方法”(对立面是“不择手段”),不会依据语境去做更为精准的解释——“仁,仁道,仁义之道”(“其道”:A.依据下文“去仁”“违仁”,此指仁义之道;B.精准阅读能力强的话,会注意题干中的“本句中的”,也会提醒自己)。

②“贫与贱”一句,由于字句有争议,在没有认真看第二题题干之前,肯定一头雾水,读得稀里糊涂。

③去仁:离开仁道。

去,离开。

恶wū乎:于何处,在哪里,怎么。

恶:何。

终食之间:吃一顿饭的时间。

颠沛:困苦,受挫折。

①“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 ◆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①“其道”指仁或仁道。

// 全段表达了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离开仁的思想。

配上学生答案,验证我的猜测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

2020年北京新高考语文专项训练:论语阅读

2020年北京新高考语文专项训练:论语阅读

2020年北京新高考语文专项训练:论语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白道也。

”(《论语·宪问》)①孔子为何说“吾不与也”?上述文字阐明的孔子主张的“勇”是什么?②勇者何以不惧有人用孔子答司马牛的“内省不疚”为答案,你同意吗?请说明。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1)从这则语录看,孔子对《诗经》作用的认识是什么?(2)请用四字词语概括这则语录反映出的学习观:。

3.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②子贡问:“师①与商也②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③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注释:①师,孙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②商: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1)翻译①的时候,杨伯峻在“未若贫而乐”后面加上了“道”字,请根据这一补充,翻译“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并结合上下文和孔子思想谈谈这一补充的依据是什么。

(2)后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结合其中一则简要说明。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十九)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十九)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十九)82.阅读《论语》中的语录,回答问题。

(一)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1)根据语录内容,下列对加点“文”字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周文王 B.文章典籍 C.礼乐制度 D.礼节仪式(2)一些大学、书院立有“斯文在兹”的石刻,请解说“斯文在兹”的寓意。

(3)“斯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语义与之相关的词语,如“斯文扫地”“有辱斯文”“斯文一脉”“斯斯文文”。

请从中任选一个词语,解释其意思。

(二)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③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4)从以上语录中任选三则,根据其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概述你的思考领悟。

(1)C(2)示例一:指有着丰厚内蕴和不朽价值的中华优秀文化在这里传承。

示例二:指担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责任的文人雅士聚集于此。

示例三:指文明儒雅之风传承于此。

(3)斯文扫地:指文人或文化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有辱斯文:说了不符合读书人身份的话,或是做了不符合读书人身份的事情。

斯文一脉:指文人学者或学问归属同一流派。

斯斯文文:形容举止文雅有礼。

(4)君子应有仁德之心,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成人之美”。

有德行的人,总是想着让别人好,尽力为别人创造条件,成全别人的好事。

而“成人之美”践行起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成全别人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

这种“成人之美”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做起来并不算太难,只要心胸宽广一点,就能够做到。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一)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一)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一)1. (2018年北京卷)《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

【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试题解读:①译文:子路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冉有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

”公西华说:“仲由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一听到就行动呢’;冉求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一听到就行动’。

我有些糊涂了,斗胆想问问老师。

”孔子说:“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好勇胜人,所以我要压压他。

”②重点词汇:诸——兼词,相当于“之乎”如之何——怎么;怎么办惑——糊涂③解析:所谓回答内容,就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另外,注意《论语》微言大义,要充分考虑其隐含的意味,这里面说的事情肯定指符合道义的事情。

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符合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④答案: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分别是:孔子回答子路,听到合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兄长请教。

孔子回答冉有,听到合于义理的事,需要立刻去做。

孔子向公西华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问,会有二种不同的回答。

此则短文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2.(2019届通州期中)阅读下列《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③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

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

”此言妄也。

彼见孔子为师圣人传道必授异才故谓之殊。

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

今谓之英杰,古以为圣神,故谓七十子历世希有。

使当今有孔子之师,则斯世学者,皆颜、闵之徒也;使无孔子,则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

何以验之?以学于孔子,不能极问也。

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

不能辄形,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皋陶陈道帝舜之前,浅略未极。

禹问难之,浅言复深,略指复分。

盖起问难此说激而深切、触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游之弦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自今案《论语》之文,孔子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辞,弟子寡若子游之难,故孔子之言遂结不解。

以七十子不能难,世之儒生,不能实道是非也。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问难之道,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

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教告,乃敢言也。

苟有不晓解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谓问孔子之言,难其不解之文,世间弘才大知生,能答问、解难之人,必将贤吾世间难问之言是非。

(王充《论衡·卷九》)材料二: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②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篇》)[注]①武城: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论语·雍也》中说“子游为武城宰”,即做那里的县长。

②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北京市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之《论语》试题详注详释详解

北京市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之《论语》试题详注详释详解

北京市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之《论语》题详注详释详解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论语》部分试题如下:(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

(共6分)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分)(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4分)一.本试题的总体评述。

2020年北京试卷中《论语》整本书阅读题,较以往试题有较大变化:1.分值设置。

自2018年起,《论语》以“名著阅读”板块进入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以来,其分值一直并不固定,2018年为5分,2019年为7分,2020年为6分,看起来只是一分的波动,但是,这个波动却体现出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命题人对《论语》在试卷整体格局中的权重意识的差异。

2.题型变化。

2018年,《论语》初入试卷,命题者将着眼点在于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上,三则材料围绕“闻”与“行”间的关系,要求考生能够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首度进入高考试卷的《论语》试题,其考查的仍是“孔子的思想”,只是将这一思想置于具体的材料中,第一问只是为了完成“孔1/ 9子思想”而搭的台阶。

相比2018年试题,2019年试卷中《论语》板块的试题,更“像”一道语文题。

一者,命题人将语言特别是文言语言现象作为命题的主体,体现出语文试题的“语文”属性。

“其道”指什么?这本身是阅读中必得解决的问题,而基于“道”的理解基础上的“孔子的思想”就更具体化。

而第二问设计更具有语言探索的意味:“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句,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

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四)(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

(共6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请结合对以上选文的理解,分别阐述文中三个“乐”的含义。

(6分)【答案】第①个“乐”指颜回追求提升内在修养之乐。

第②个“乐”指孔子遵道秉义之乐。

第③个“乐”指孔子好学进取、追求仁道之乐。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

从颜回不以贫苦生活为忧可知,他看重的是内在修养的提升,故第①个“乐”指颜回追求提升内在修养之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吃粗粮喝水,把手臂当作做枕头,乐意也在其中了,用不道义的手段弄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

从孔子安于简朴的生活并轻视用不义的手段谋求富贵的做法,可知他看重为人行事之“义”,故第②个“乐”指孔子遵道秉义之乐。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意思是“他的为人,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等等”。

从孔子述说自己“发愤忘食”的状态可知,第③个“乐”指孔子好学进取、追求仁道之乐。

参考译文: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

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孔子说:“吃粗粮喝水,把手臂当作做枕头,乐意也在其中了,用不道义的手段弄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

2023北京高三二模语文汇编:《论语》

2023北京高三二模语文汇编:《论语》

2023北京高三二模语文汇编《论语》一、名著阅读1.(2023·北京房山·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②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③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④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雍也》)⑤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1)对于第①则的“里”,有人认为其意为“居住”,有人认为其意为“居住在……的地方”。

请根据这两种不同理解,分别解释“里仁为美”的意思。

(2)请简要分析第④则中“仁者”的表现。

(3)请根据第①②③⑤四则,概括孔子对仁者和知者的看法。

2.(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请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 (《为政》)②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 (《泰伯》)③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 (《阳货》)④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1】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2】以为知者,恶不孙【3】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 (《阳货》)注释:【1】窒,固执。

【2】徼,抄袭。

【3】孙,同“逊”。

(1)解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2)结合上述语段,概括孔子、子贡对“勇”的认识。

(3)《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回目是《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你对晴雯病补雀金裘之“勇”的理解。

3.(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015年-2023年北京卷高考名著《论语》阅读试题解析

2015年-2023年北京卷高考名著《论语》阅读试题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观点的理解把握能力。
第一问,根据原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 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可知,只有品德而不爱好学习,就会有六 种弊端;而如果爱好学习,也能够帮助人更好地实践道德。
第二问,注意关键词:其弊,它的弊端;知,智慧;荡,放荡;信,诚 信;贼,危害亲人;绞,说话尖刻;乱,犯上作乱;狂,狂妄自大。学 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句进行解释即可。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 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 【注】言:德。
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 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答案】 ①通过学习可以加强或提升道德修养,如果不学习就会产生各种弊端。 ②“好仁”二句:追求仁德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憨傻易欺。 “好知”二句:喜好聪慧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放荡无守。 “好信”二句:讲求诚信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带来伤害。 “好直”二句:讲求直率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尖刻伤人。 “好勇”二句:追求勇敢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好斗作乱。 “好刚”二句: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狂妄自大。 (答出其中的两个即可)
本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对于古文的理解,学者们见仁见智。题干 提出了两种解读,考生第一要明确这两种理解各是从什么角度解释的, 而且要明白解读的实质、核心应该是一样的。学生据此写出自己的理解 就可以了,注意每种理解要符合观点。
[名著阅读《论语》·202X北京卷]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2 题。(共 6 分) 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北京高考论语真题答案及解析

北京高考论语真题答案及解析

北京高考论语真题答案及解析近年来,高考成绩对于中国学生的未来影响巨大,其中北京高考被认为是全国最为重要和竞争激烈的一场考试。

而北京高考的语文科目中,经常会出现有关论语的题目,考察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对某年北京高考语文科目中的论语题目进行解析和答案讲解。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目的具体内容:【题目】本题共有两问。

一问:原文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请你说明,孔子说的这些话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以怎样的启示?二问:你有什么样的理解或体会?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想法。

【解析】这道题目是一道结合了论语原文和个人理解的应用题。

要正确回答这道题目,首先要明确孔子在原文中的观点,其次要能够将孔子的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并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给出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我们来解析这道题目的具体内容和要点。

第一问要求对原文中的话语进行解释,并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

原文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表达了孔子对于个人行为和态度的期望。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所处的环境和问题,不要心生怨懑,不要生怕麻烦而不敢行动,只有展示自己的一隅之见,并且不因他人的反对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将这句话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可以给人们提供积极向上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使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态度和勇于行动的能力。

第二问则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学生在回答此问时,可以从自己的实际经历、人生观等方面出发,谈谈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例如,学生可以谈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以及自己是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并克服困难的。

同时,也可以谈论自己在与他人交往中的体验,包括如何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并与他人进行有效对话。

综上所述,这道题目考察的不仅是对于论语原文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对于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考察。

2022届北京市海淀区高考查漏补缺练习——《论语》

2022届北京市海淀区高考查漏补缺练习——《论语》

2022届北京市海淀区高考查漏补缺练习——《论语》《论语》练习1.【2021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答案】(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学习孔子,掌握多种技艺,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2.【2020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

(2)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二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

【答案】(1)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为政以德、建立有道的社会)才是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根本。

(2)认同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如材料一所讲,孔子反对惩罚性的行为,“怀刑”同前面的“怀德”也对应不上。

真正心里想的是“刑”的是小人,而不是君子。

而“怀信”就符合君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君子更关注精神和道德的层面,而不是想着用刑罚来整顿百姓。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五)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五)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五)21.(2020年海淀一模)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②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注释:【1】鞟(ku6):去毛的兽皮。

(1)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断句方法,分别解释句意。

(2分)(2)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对于“质”和“文”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学、艺术、教育等),结合实例谈谈你的思考。

(5分)试题解读:①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干什么呢?”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

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②重点词汇:史——虚浮鞟——去掉毛的皮,即革。

③解析:第一问,断句不同,造成的句式不同。

第一种断法后半部分是判断句,意思是夫子的说法是君子的说法。

第二种断法,后半句是主谓句,意思是夫子谈论君子。

第二问,“质”和“文”的关系考过多次,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所以这道题并不难。

按照要求举出例子,并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即可。

④答案:(1)先生的话是出自君子之口,可惜说错了。

先生这样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

(2)文学作品既要有丰富的内涵,又要有美好的形式。

例如:杜甫的诗歌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沉郁指的就是深沉蕴藉的情感,这是内容方面的,属于“质”。

顿挫指的是停顿转折,也就是形式之美,就是“文”。

《登高》一诗即为典型,诗中的思乡之悲、漂泊之悲、孤独寂寞之悲,深沉蕴藉。

北京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5-6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

北京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5-6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

论语专题根据(东城区6月综合练习(二)、西城区6月模拟、海淀区6月期末练习(二模)、丰台区6月综合练习(二)、昌平区第二次统一练习、清华大学2020 年5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学校联考、北京市高考语文冲刺试题、北京专家高考模拟试卷(四)语文试题汇编而成东城区6月综合练习(二)(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0题。

(共6分)10.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②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③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1】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注释:【1】予:宰我的字。

(1)语录①②反映了孔子关于“礼”的哪些主张?请简要概括。

(2分)(2)语录③宰我与孔子对于“三年之丧”有不同的看法,你赞同谁的看法?请结合《论语》中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4分)10.(6分)(1)礼的基础是仁德,与外在形式相比,礼的根本在于真情实感。

(2分)(2)(4分)略。

【评分参考】看法(孔子或宰我)1分,结合内容1分,理由2分。

意思对即可。

西城区6月模拟(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

(共7分)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①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②,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注】①夫子:此处以及下文中的夫子,均指公叔文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题型 答题技巧总结(含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题型 答题技巧总结(含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题型答题技巧总结【考点点击】此类题主要考查从选文中获取重要字词、成语及提炼概括该章句的主旨以及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以致用。

一般可以从论语内容本身出题,或者从论语内涵中迁移运用。

高考回顾: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24.(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

(1分)(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

(3分)【答案】24.(1)(1分)升(登)堂入室【考点分析】复习备考时要梳理《〈论语〉选读》中的重要观点,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

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尤其要认真解读每课后面【相关链接】中那篇短文,把精要之处加以圈画或摘录,弄通弄懂弄透弄熟。

对自己观点或对《〈论语〉选读》中的思想观点的判定和分析,都要态度鲜明,言之成理。

切不可架空议论,拖泥带水,模棱两可。

【技巧点拨】1.短文评析型,即给出一段《论语》原文,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评价文中的思想。

解答这类题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更不能以翻译代替评析,对文中流露的儒家思想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最好还要指出其意义所在。

例: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专题三:名著阅读《论语》专题-【一轮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精讲精练(北京专用)

专题三:名著阅读《论语》专题-【一轮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精讲精练(北京专用)

【一轮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三:名著阅读·《论语》专题(解析版)【名著阅读】北京市高考语文名著阅读在2017年专题设置不固定,2018年固定此专题模块,考查的《论语》综合专题,2019、2020和2023年考查的都是《论语》专题,2021年考查的《论语》和《红楼梦》综和专题,2022年考查的《红楼梦》专题综合。

题型设置以分析、概括和简答为主,题量二到三题。

【《论语》专题答题方法】(一)对每个章节的复习,要抓文字、文章和文化三个层次。

“文字”层次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目的是读懂文章,积累知识;“文章”层次指对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目的是学习章法,培养能力;“文化”层次指对文化传统的评价和理解,目的在于传承文化,提升思想。

«‹论语›选读» 的考查主要从文化层面切入,考查考生对«论语»内涵的评析和探究。

虽说“文字”和“文章”是基础,但也不能忽视。

(二)掌握运用三段论准确表达观点的方法。

对«论语»思想分析题的解答ꎬ应恰当运用下面的格式:(1)提出观点。

观点应该尽可能明确、不含糊。

(2)进行论证。

包括正面阐述材料所蕴含的孔子的基本思想、人生态度及其意义,反面批驳对立观点的不足之处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注意,在阐述相关思想时,应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相关问题,不能以现代人的“思想之履”强行去套“古人之足”。

(3)适当联系实际,做出总结。

(三)灵活运用知识(1)要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

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

尤其要认真阅读每课后的“相关链接”,把精要之处加以圈画或摘录,弄通其中的意义,对“仁、义、礼、智、信”五大关键词在孔子学说中的关系,以及各自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ꎬ要结合教材说清楚。

(2)解答探究题的格式要规范化。

要注意条理性,突出关键词,必须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探究题具有拓展性,但必须以文本为依据,不可随兴发挥。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一、二模试卷《论语》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一、二模试卷《论语》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一、二模试卷《论语》阅读题一、海淀一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及链接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10分)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②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已以安百姓。

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链接材料:[1]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

(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孔安国语)[2]为人者,凭誉以显扬;为己者,因心以会道。

(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后汉书》)[3]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已,修身以求进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4]孔门不薄为人之学,惟必以为己之学树其本,未有不能为己而能为人者。

(钱穆《论语新解》)(1)根据链接材料中的[1][2],用自己的话解释①中“为己”和“为人”的意思。

(4分)(2)有些学者对“为人”作出了新的诠释,认为“为人”与“为已”未必截然对立。

请根据②和链接材料中的[3][4],谈谈你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6分)二、朝阳一模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10分)①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②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③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李充的解读是“爱之不能不劳心”,苏轼的解读是“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矣”。

(1)分别说明李、苏两种解读对①中“劳”的词义的理解。

(2分)(2)在李、苏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

(4分)(3)下面材料中,触龙的观点与李、苏哪种解读相符?请加以解说。

(4分)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

左师触龙说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2021届北京高考语文:论语专题含答案

2021届北京高考语文:论语专题含答案

论语专题北京市西城区2021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

(共6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事父母几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②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颜渊》)注释:①几:轻微,婉转。

②道:引导。

(1)“劳”有“劳累”和“忧虑”的意思,材料中“劳而不怨”的“劳”的意思应该是___________。

(2分)(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在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并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4分)11.(6分)(1)(2分)参考答案:忧虑(2)(4分)参考答案:原则:自己的意见不被接受就不再劝说。

看法:略【评分参考】原则2分,看法2分。

北京市东城区2021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 题。

(共6分)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路》)(1)请解释“宰予昼寝”和“不舍昼夜”。

(2分)(2)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时间的认识。

(4分)12.(1)参考答案:宰予在白天睡觉白天黑夜都不停止(2)答案要点: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利用时间,不断学习,增加个体生命质量;时间飞逝,时不我待;利用时间,事业有成。

北京市顺义区2021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12.阅读《论语·乡党》第9章,回答(1)(2)题。

(共5分)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文言文中,“不”常常通“否”,因此,本章划线部分可以有多种断句,其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伤人乎/不问马B.伤人乎不/问马C.伤人/乎不/问马D.伤人乎/不/问马(2)这一章,体现出孔子什么思想?(2分)12.(1)(3分)C(“乎”为表疑问语气词,与前面分开、与“不”结合,都不通)(2)(2分)参考答案:人本思想(仁爱;仁;以人为本;重视人,不重视物;首先重视人,然后才是物)北京市海淀区2021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复习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

吾恐季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也。

”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5、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孔子对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上述材料作一番分析。

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复习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原文】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原文】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原文】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原文】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原文】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原文】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原文】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周礼”的理解。

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复习四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和行为准则(1)你对孔子的“礼”和“仁”是怎样理解的?(2)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复习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2·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7·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根据上述材料,说说“礼”与“仁”之间的关系。

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复习六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上述章节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论述“仁爱”思想的?孔子的仁爱观是怎样的?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复习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结合以上文段,请说说孔子的交友原则。

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复习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庸”与“和”的理解。

“中庸之道”是否等同于“折中主义”?请例举现实生活中能体现中庸之道思想的事例并简要分析。

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参考答案1、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参考答案:(1)以德、礼导民;(2)富而后教;(3)节用爱人,使民以时;(4)反对横征暴敛;(5)“足民”“富民”。

2、孔子对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上述材料作一番分析。

参考答案:孔子认为,“政者,正也”。

作为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心修养达到了君子的要求,他才可能为做事,也才能够做成事。

所以后代的儒家主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自身的修炼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孔子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如果这样,就没必要“杀无道,以就有道”。

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样,孔子自然反对武力征服,主“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统治者自身的榜样是对老百姓最好的教育,“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3、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周礼”的理解。

参考答案:(1)孔子认为西周是完美理想的社会,孔子的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的周公。

(2)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

其特征确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性、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的统治法规(“仪制”)。

(3)周礼的核心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

所以孔子强调“孝”,“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孝敬父母还是小孝,大孝者为孝于天下,看天下的老百姓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样,到了这一步叫忠了,所以忠臣必出孝子之门。

)(4)礼的作用: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礼就在其中起调和的作用,与法律互补,其作用有时甚至比法律更大,所以,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和行为准则。

(1)你对孔子的“礼”和“仁”是怎样理解的?(2)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反映.当人的言行举止都合乎礼,合乎义,这就是“仁”了,“礼”是“仁”的前提,“仁”是“礼”的必然。

(理解基本正确,言之成理即可)(2)宋儒把“克己复礼”看作是“存天理,灭人欲”,不强调君父的责任,只强调臣民的义务,将父权君权绝对化,未免狭隘,在孔子看来,“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复归于礼,一切照礼的规定办事,不但对臣民人子有要求,对君王和父辈也有制约。

(意思基本正确即可)5、根据上述材料,说说“礼”与“仁”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核,就是仁。

(2)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

礼是建立在仁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还要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

6、上述章节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论述“仁爱”思想的?孔子的仁爱观是怎样的?参考答案:1.6章强调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倒在其次。

4.15章提出“忠恕”乃待人的基本原则。

6.30提醒在实践仁爱的过程中不妨从小处着手。

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还主志士仁人应该杀身成仁,但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节大信。

(注意两点:(1)对待管仲的评价上(2)比较墨子的兼爱)7、结合以上文段,请说说孔子的交友原则。

参考答案:(1)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

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

(2)不能以言举人,也不能以人废言。

“不以言举人”,是不凭你讲了几句正确的话,就全面肯定你,极力推举你;“不以人废言”,是不凭你说了几句错误的话,就全盘否定你,从此不用你。

(3)孔子看人从不片面出发,而是详细的考察一个人,作出综合评价,因此,孔子能看到一个人的不足,同样也能看到一个人的长处,不把人一棍子打死。

所以,孔子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很恰当。

孔子认为交友过度频繁,反而会使朋友疏远,劝导朋友也应忠言相告,而不听则作罢。

而晏子因“善与人交”,在交往中让朋友了解他而敬重他。

据史书记载,晏子是春秋齐国的贤相,很为人敬重。

朱熹在这段语录下引“程子”(北宋二程)之论说:“人交久,则敬衰,久而能敬,所以为善。

”主要表现在“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出于正当的目的,“以文为友,以友辅仁”,而不是朋比为奸。

又提出三种“益友”与三种“损友”,为交友的标准,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

交友也应有度。

对待朋友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

8、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庸”与“和”的理解。

“中庸之道”是否等同于“折中主义”?请例举现实生活中能体现中庸之道思想的事例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中庸是儒家重要的思想,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之庸。

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道理。

(2)、“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