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潍坊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潍坊历史试题和答案
![2014潍坊历史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d2fcf26f1aff00bed51eec.png)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2014.6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第Ⅱ卷的试题答案,用中性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为清代潍坊籍收藏大师陈介祺收藏过的毛公鼎。
某中学“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的相关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D.大量应用于百姓日常生活2.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游学十余年,回到家乡传播经学,造福乡梓。
他的主要贡献是A.宣传道家思想 B.注释《墨子》C.传播儒家学说 D.编辑《郑志》3.“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
这反映了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4.在历史长河中,一些重大史实历经时间考验,成为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能够体现这一含义的是A.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开创科举,选官取士 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5.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少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其中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诗句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6.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
2014届山东潍坊市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历史02试卷
![2014届山东潍坊市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历史02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040cc0e195f312b3069a531.png)
2014届山东潍坊市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历史02试卷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
孝文帝的这些措施A.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B.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C.促进了民族融合D.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2. 盛唐时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一大批诗人.他诗风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人们称他为“诗仙”。
他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3. 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琢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得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了民族融合4.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
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
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清朝社会生活的是()A.筒车B.司母戊鼎C.人面鱼纹彩陶D.青花瓷5. 清朝前期,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苏州的城市是()A.南京B.上海C.宁波D.广州6. 2013年5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出访印度时,发表了题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印两国天造地设,注定将走在一起。
6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多边外交活动的原则D.“求同存异”的方针7.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许,“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号”在轨飞行15天,是中国迄今载人航天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飞行期间还将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
追溯历史,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B.“神舟五号”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8. 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
山东省潍坊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79947c783e0912a2162a6d.png)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
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
”材料反映的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朝制2.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置刺史,其共同目的是A.服务皇帝加强监察B.协助皇帝管理军务C.辅佐皇帝处理政务D.代替皇帝掌管律令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
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
上述举措旨在A.弱化三省之间的相互牵制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C.削弱地方以加强中央集权D.抑制相权加强皇权4.中国古代某选官制度,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该选官制度A.最早替代了“世卿世禄”制度B.明确了士大夫为官的主要标准C.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无法继续D.使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相权成为争夺的焦点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兼职州郡长官势力膨胀6.清代的军机处A.是内阁的协理机构B.提高了行政效率C.掌军政要务决策权D.与内阁分权制衡7.下列对雅典民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贵族阶层政治权利被剥夺B.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C.公务人员大多由抽签产生D.公民大会行使集体治权8.古代雅典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另有100名候补)。
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山东卷及答案
![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山东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409624a6c30c2259019e85.png)
2014·山东卷(课标历史)13.[2014·山东卷]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生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强化训练强化训练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13.A [解析] 本题以孔子兴办私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B项与材料无关,而且说法过于绝对,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只是遭到了破坏,并没有瓦解。
项周王室统治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应该是井田制,与材料无关。
D项和材料中的兴办私联系不大。
孔子创办私,打破了在官府的局面,故A 项正确。
14.[2014·山东卷]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
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程度提高14.B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
A项中枢权力体系日益完备是指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监察谏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项与D项是经济方面的内容,与题干材料关联不大;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地方行政区划层级设置越越细,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管控制的加强。
故正确答案为B项。
15.[2014·山东卷]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农业生产商品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15.[解析] 本题以唐宋时期户籍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A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B项传统农业生产衰退不符合唐宋历史,应该是发展;D项与材料无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很多农户专门进行某项生产,反映出农业商品程度提高。
故正确答案为项。
16.[2014·山东卷] 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A BD16.B [解析] 本题以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2014潍坊一模历史
![2014潍坊一模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d7ef7bdb8f67c1cfad6b8ee.png)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文科综合13.“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
”这说明“宗法”强调的是A.政治隶属B.血缘等级C.尊奉服从D.分配继承14.“中国本身还具有任何一个……帝国都无法与它相比的一种内聚性。
……这种内聚性,……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就有了”。
导致这种“内聚性”形成的因素是①小农经济②商品经济③中央集权④儒家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人学,谓之学课。
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材料主要说明A.政府重文轻武B.社会重视教育C.科举制度完善D.民众负担沉重16.“江南役重甲天下,(徐光启)祖父以役累中落。
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
(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材料反映出①赋役沉重②抑商政策削弱③商品经济发展④科举免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7.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代奴隶制国家中一种“高度发展的国家形态”。
对“高度发展的国家形态”理解不正确的是A.直接民主的运行机制B.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C.城邦贵族的集体管理D.成年男性公民集体民主管理1 8.右图是l857年至l905年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数量增长示意图。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国内市场狭小阻碍了德国生产与资本的集中B.国家统一是德国卡特尔数量增长的直接原因C.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德国大企业时代到来D.半专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德国垄断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19.“西人以商为战,……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往,……我之商一日不兴,由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材料主张A.兴办洋务B.实业救国C.实行“商战”D.学习西方20.罗斯福提出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
为实现上述主张,新政采取的措施是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②推行以工代赈③发放紧急救济资金④整顿财政金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1.1944年7月《新华日报》社论:“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它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
2014潍坊市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题目
![2014潍坊市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0c42471c52d380eb62946d33.png)
2014学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2014.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把答案字母代号填在下表内。
1.右图所示的著作是一份珍贵的国宝级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 ) A.中华第一神品 B.天下第一农书 C.天下第一巻 D.金石第一录2.描绘历史变迁和社会沧桑的诗歌其实就是生动鲜活的历史。
下列诗 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和,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3.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 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技术的革新4.身患绝症后当选“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的姚厚芝,为给孩子留下学费毅然用127 万针绣成了《清明上河图》。
历史上,这幅名作在潍坊人的笔下描绘了哪一都城的繁华 景象( ) A.汴京 B.大都 C.长安 D.临安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是明清时期显著的时代特征。
清朝巩固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下列措施中,搭配正确的是( )A.顺治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B.康熙帝——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封号C.雍正帝——赐予“达赖喇嘛”封号D.乾隆帝——组织雅克萨之战6.名誉华夏的收藏大师陈介祺不仅收藏盖世,而且著述颇丰。
下列名作中,属于他的是( ) ①《金石录》 ②《毛公鼎考释》 ③《毛诗笺》 ④《十钟山房印举》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7.1842年,英国殖民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的条款是( )A.赔款2100万元B.割香港岛给英国C.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D.中英协定关税 8.中国的近代化是在被侵略过程中艰难进行的。
2013-2014下学期期中考试潍坊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2013-2014下学期期中考试潍坊高二历史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b133da195f312b3169a5bf.png)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 2.B 3.C 4.C 5.D 6.A 7.C 8.D 9.A 10.B 11.B 12.C 11.A 14.D 15.D 16.B 17.A 18.D 19.B 20.B 21.D 22.B 23.D 24.A 25.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10分)答案要点:(1)答案一:模式1,宰相相互牵制、监督。
(2 分) 如唐朝三省六部制(或宋朝二府三司制等)。
(1 分) 模式2,在正式体制外设非正式机构。
(2 分) 如西汉的中外朝制度(或明朝内阁制度、清朝设军机处等)。
(1 分)或答案二:模式1,分化事权。
(2分)如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1分)模式2,在权力运行程序上分权。
(2分)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分)(2)影响:皇帝独尊,臣子更加奴仆化;(2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分)27.(10分)答案要点:(1)雅典民主政治的民主、法治原则,建立的五百人议事会等代议制民主组织,以及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行机制,都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所借鉴。
(6分)(2)适用范围狭窄,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发展水平不高,是原始的直接民主;运行机制局限,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答出两点即可,4分)。
28.(10分)答案要点:(1)奖励耕织,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不利于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4分)(2)调整:废除征役制,改为募役制;雇人服役所需经费按户等分摊。
(4分)目的: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均衡差役负担。
(2分)29.(10分)答案要点:(1)其宣扬的天主教教义是欧洲社会的精神支柱;罗马教会是欧洲的政治权力中心,又是经济上最大的封建主。
(6分)(2)特点一: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组织出现。
如英国国教,路德教、加尔文教的形成。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b109a869eae009591beca8.png)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这一措施A.加强了汉初的中央集权 B.确立了汉初思想大一统C.加剧了中央与地方对立 D.体现了汉承秦制的原则3.“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一论断评价的是A.孟子“仁政”学说 B.苟子礼法并施主张C.韩非法家思想 D.董仲舒新儒学4.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
这种“新文化”A.追求气势,浪漫神秘 B.注重铺陈,追求神韵C.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 D.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的需要5.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这反映了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②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③政府鼓励商业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A.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7.“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频发、重现的社会问题等熟视无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靡一时。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中三年级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中三年级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c9ac62de80d4d8d15a4ffc.png)
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据此可知,孟子强调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 C.克已复礼 D.礼法并用2.“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
”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万物源于“天理” B.心即理也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3.“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
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4.“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与材料主一致的是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C.“自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5.梁启超评价黄宗羲说:“原来我们国家还有比卢梭早200年的这么先进的思想。
”其“先进的思想”主要表现在①反对君主专制②设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③倡导言论自由④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右表所列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
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C.“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7.莱布尼茨说:“中国人缺乏心智的伟大之光,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经验而获得的数学,如同我们的工匠所掌握的那种数学。
”他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①缺乏数理逻辑推理②不注重科学分析③不重实用④注重经验总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三次模拟考试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三次模拟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1d89a95cf01dc281e53af058.png)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三次模拟考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共l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13.“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
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
”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军机处14.明代思想家何心隐主张“育欲”,认为“性而味,性而色,性而声,性而安逸,性也。
”这反映了A.西方人文思想影响深远 B.程朱理学退出历史舞台C.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D.传统理学思想受到冲击15.右图是北宋苏东坡的《枯木怪石图》。
米芾在《画史》中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
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该画A.讲求法度与匠气B.强调神韵不拘形似C.彰显写实之风格D.凸显浓郁生活气息16.魏源认为“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
”这说明他A.主张革故鼎新 B.提倡师夷长技C.强调中体西用 D.否定礼乐制度17.1956年底,中国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20世纪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制定经济计划。
对二者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①生产关系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②都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③都属于计划经济④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8.罗马法博大精深,是世界法律制度史苑中的奇葩。
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的原因是①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巩固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需要③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④境内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9.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介绍了某国的政治制度:每逢国有大事,由“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然后再“转告乡绅房”,最后由“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
2014-2015学年潍坊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 历 史 试 卷
![2014-2015学年潍坊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 历 史 试 卷](https://img.taocdn.com/s3/m/d8857824cfc789eb172dc891.png)
八年级历史答案选择题1---5 ABCDC 6---10 DCBDD 11----15 CDBDA 16---20 CCBBB21题参考答案(18分)(1)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的是图一、图二;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图三;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图四、图五、图六。
(3分)(2)图二:井冈山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图三: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图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图五:三大战役是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图六: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10分)(3)属于国共两党分裂时期:图二、四、五、六;属于国共两党合作时期:图一、三。
(3分)(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只有精诚团结,才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言之有理即可)(2分)22题参考答案(10分)(1)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3分)(2)詹天佑。
京张铁路。
(2分)(3)京师大学堂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卖出了重要的一步。
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4分)(4)近代中国教育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注重向西方学习);中国近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能改变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充满了艰辛。
(说出一点即可1分)23题参考答案(12分)(1)兴办实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4分)(2)张謇。
实业救国。
(4分)(3)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一战时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2分)(4) 不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起来。
山东潍坊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潍坊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381654be23482fb4da4cea.png)
【首发】山东省潍坊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案卡一并交回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改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分,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共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观察右图《西周分封形式图》,得到的有效信息不准确的是A.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B.封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C.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D.分封对象出现了多样化2.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一次将清明节等节日定为法定假日,清明节主要是国人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
中国古代与这种观念密切相关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君主制3.随着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以下关于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血缘与政治相结合C.采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D.等级秩序森严4.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
主要是因为郡县制有利于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减少决策失误D.中央任命官员5.西汉中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设置了A.中朝B.刺史C.枢密院D. 按察使司6.“它设计出了一种君逸臣劳的宰相制度,集体议事能够提高决策的准确性;-------这种制度既能保证政府对全国政务的处理,又抑制了相权的过分膨胀,它在皇权与相权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
”这种制度是指A.三公九卿制B.内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二府三司制7.1572年,明穆宗去世,其子继位为明神宗,神宗年方十岁,由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
高二历史选修1_材料题:“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_
![高二历史选修1_材料题:“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_](https://img.taocdn.com/s3/m/55b5b3ab804d2b160a4ec094.png)
材料题:“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1.(2014·山东潍坊一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次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商君治泰。
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注黥、劓,古代的两种刑罚)其傅(注博,指太子的师博公子虔、公孙贯)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战国策·秦一》材料三商鞅变法不顾人言,虽能骤致富强,亦以召怨天下,使其民知利而不知义,见那而不见德,虽得天下,旋踵而亡。
——苏轼《东坡文钞》(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并评价苏轼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1.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概括出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由材料二中的“商君治泰,法令至行”可概括出严刑峻法。
第(2)问,由材料一中的“倾邻国而雄诸侯”可总结出使秦国国力增强,由材料二中的“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可总结出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变化,由“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可总结出稳定社会秩序,由“兵革大强”可总结出军事强大。
第(3)问,概括材料三可知苏轼的观点是商鞅变法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结合商鞅变法和秦朝的相关史实从正反两面辩证评价苏轼观点即可。
参考答案:(1)内容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实行严刑酷法。
(2)影响:增强国力;壮大军事力量;稳定社会秩序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变化。
(3)观点:商鞅变法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评价:苏轼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是符合史实的;但认为商鞅变法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是错误的,秦朝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暴政,并非商鞅变法;苏轼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作用。
2014山东潍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选择题)
![2014山东潍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c45251325fbfc77da369b1b7.png)
2014山东潍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选择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从秦到清,君主专制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但偶有特殊情况。
下列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B.隋唐实行三省制,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C.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分割相权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2.“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
”材料中“习惯法”的含义是( )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3.“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日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这表明( )A.执政官掌握立法权B.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C.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呈现和平渐进的趋势D.雅典民主制度使贵族独享政治权利4.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下列属于“亚东开化中华早”的是( )①洋务运动引进近代工业②戊戌变法宣传君主立宪制③清末“新政”创办新军④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③④5.2012年底,日本众议院选举,自民党大胜,安倍晋三再任首相。
日本首相不是直接产生,而是由在众议院选举中赢得半数以上席位的政党党首出任。
下列哪一国政府首脑的产生类似于日本( )A.19世纪中期的英国B.1871年统一后的德国C.1789年后的美国D.1875年后的法国6.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有人认为“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最终陷于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类型:A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2014.6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第Ⅱ卷的试题答案,用中性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为清代潍坊籍收藏大师陈介祺收藏过的毛公鼎。
某中学“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的相关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D.大量应用于百姓日常生活2.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游学十余年,回到家乡传播经学,造福乡梓。
他的主要贡献是A.宣传道家思想 B.注释《墨子》C.传播儒家学说 D.编辑《郑志》3.“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
这反映了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4.在历史长河中,一些重大史实历经时间考验,成为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能够体现这一含义的是A.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开创科举,选官取士 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5.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少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其中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诗句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6.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
这反映了当时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7.“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
”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参加了中共“一大”,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B.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C.使中国首次出现了革命政党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8.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
对“长征精神”的正确理解是①革命英雄主义②革命集体主义③革命乐观主义④个人自由主义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9.右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它记载着(请将:总统办公室、中华民国卅八年四月小两处字在原基础上处理的更清晰些,此要求看完删除)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D.国民党政权的垮台10.“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了门,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
”与这一歌谣体现同一时代主题的是A.武昌起义 B.临朐五井战役 C.潍县战役 D.辽沈战役11.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
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
“山水合璧”反映了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首次实现对话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艺术交流12.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 B.苏联干涉新中国外交C.中美间没有共同利益 D.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13.电影《斯巴达克斯》再现了开始于公元前73年的一次奴隶大起义。
这次奴隶大起义沉重打击了A.罗马共和国 B.雅典城邦C.古埃及王国 D.罗马帝国14.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长诗《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预留了一个位置。
这反映了但丁A.善于创作神话B.反对封建神学C.逃避现实生活 D.弘扬古典文化15. 17世纪中期开始,人类历史上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爆发。
这三次革命的共同影响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实现了新兴国家统一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16.19世纪后期,日本开始了社会变革。
其实行“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消除封建残余C.积极对外扩张 D.允许土地买卖17.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力机是A.蒸汽机 B.电动机 C.内燃机 D.计算机18.《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退却”的出现是由于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现农业集体化C.“斯大林模式”形成 D.戈尔巴乔夫改革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
这反映了A.国家间对抗加剧B.多极化格局形成C.政治多极化趋势D.经济全球化趋势20.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 B.美国成为最大负债国C.罗斯福新政推动经济发展 D.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试卷类型:A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2014.6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6分,共60分。
21.(16分)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
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6分)材料二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
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据泉州商人李充的原文报告“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4分)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
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流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22.(14分)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4 分)材料二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怎样评价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4分)材料三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获取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促使中国革命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23.(14分)歌曲和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反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百度百科(1)据材料一,歌曲《社会主义好》的流行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歌曲表达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情感?(6分)材料二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2)材料二反映了石油工人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有什么时代意义?(4分)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天的故事》(3)材料三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24.(16分)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远离战争,拥抱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一战”时德军参谋总长毛奇的言论(1)据材料一,毛奇关于战争的言论是否正确?结合“一战”的史实说明理由。
(6分)材料二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
……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二战”期间罗斯福的演讲(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的观点;并举“二战”期间一例说明。
(4分)材料三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获得独立,它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国际社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世界并不太平。
——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3)据材料三,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6分)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2014.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C 3.A 4.A 5.C 6.B 7.D 8.C 9.D 10.B 11.C 12.D 13.A 14.B 15.D 16.A 17.C 18.A 19.C 20.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6分。
共60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