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总结

实验心理学总结

第一部分:心理实验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一、实验心理学的含义:1. 含义:实验心理学是以实验方法研究思想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 内容:实验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心理实验的一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和设计:主要是指心理实验的设计、实施,以及伴随这一过程出现的一般问题,比如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如何分析和处理研究变量、如何抽取研究对象,如何分析研究资料和呈现研究结果,研究者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等;2、实验方法在各心理学分支和各专门领域的应用:(1)感知觉实验、注意实验、记忆实验、思维实验、情绪实验等;(2)基础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临床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环境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工程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等。

二、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1)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现代心理学体系中处于支柱性的地位,对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实验心理学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是各门心理学分支的基础。

三、实验心理学的诞生:(简单历史、代表人物)1. 哲学起源:心理学起源于哲学。

哲学为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指导。

2. 科学起源: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为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心理学与生理学:生理学,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独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2)心理学与物理学:一批科学家直接将物理学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创立了心理物理学,最终促使心理学走入科学的殿堂。

奠基者:韦伯、费希纳(韦伯:心理物理学的先驱,将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实验研究的第一人。

费希纳:提出了费希纳定律、建立了心理物理学方法。

)3. 实验心理学诞生与发展:(1)创建者:冯特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2)积极发展者:艾宾浩斯四、为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作出突出贡献的重要人物:韦伯、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五、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狭义:实验法;广义:观察法、相关法、实验法)(一)实验法(最核心、最重要的研究方法)1. 什么是实验:实验是在控制额外变量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自变量,观察和记录因变量的变化,从而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广泛应用的研究领域。

它探究的是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并以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为主要手段。

在实验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心理学家构建和实施一系列实验来检验他们的理论假设,从而了解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实验心理学的概述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心理学分支。

与其他心理学领域一样,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心理学中各种现象的内在机制。

这个目标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法实现,但实验是心理学家研究这些现象而获得最有力的证据的方式。

通过实验设计控制变量,心理学家可以更变相地控制研究中的变量,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影响参与者受到的刺激、提供特定的任务或要求他们按照特定方式举止来操作某个变量,然后他们可以测量这些操作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法,心理学家可以推断出每个操作所产生的变化是由该操作所操作的变量引起的。

实验心理学使用实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验的控制性。

在实验中,心理学家比在日常生活中更能控制变量。

这种控制性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推导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有效地测试心理理论。

通过这样的实验,心理学家可以证明他们的假设或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证据。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首先,实验者需要确定他们想要研究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是理论性的也可以是实用的。

例如:想要了解人们是如何对待社交拒绝的,或想要测量工作压力水平对于一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

2. 特定变量的测量:其次,实验者需要测量参与者是否受到特定变量的影响,如行为、反应时间或者情绪状态等。

为了实现这一点,实验者需要采用可重复的测量模型。

3. 研究设计的确定:在设计实验时,研究者可以使用众多不同的设计,如单因素设计、双因素设计等。

4. 研究的参与者:确定是谁会参加实验,如:使用挑选的样本还是使用自愿者。

5. 对参与者进行随机分组:随机分组,目的是使实验组和参照组在初始情况下相似。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 研究范式的革新
Nonsense syllable
测量方法的改进
Complete memorizing method Saving method
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
13
遗忘曲线
14
第二节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
实验心理学是科学吗 对实验心理学的认识误区
15
实验心理学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的属性 第三节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学地位 第四节如何进行实验心理学研究
2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Psychology has a long past, but only a short history
The best method for acquiring knowledge Method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a series of steps
32
ExaminBiblioteka d the role of suggestion in the perception of hearing satanic messages in rock-and-roll recordings presented backward to 65 undergraduates. Ss were placed in 1 of 3 groups:
Result: Learned maze faster when alone, than when in a group
cp 21
研究举例
验证假设(普遍性程度)
不同的情境 不同的文化背景 儿童
形成理论

实验心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实验心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引言概述:
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学现象和过程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课程。

它涵盖了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伦理问题、操作性定义、变量控制等重要内容。

作为一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正文内容:
大点1:实验心理学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小点1.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特点
小点1.2:实验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小点1.3: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大点2:实验设计与数据收集与分析
小点2.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小点2.2: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和选择
小点2.3: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大点3:伦理问题与人体实验
小点3.1:伦理问题在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小点3.2:人体实验的伦理原则和限制
小点3.3:人体实验的审批和保护
大点4:变量控制与实验误差
小点4.1:变量控制在实验设计中的作用
小点4.2:实验误差的分类和控制方法
小点4.3:实验中的可靠性和效度问题
大点5:实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小点5.1:实验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
小点5.2:实验心理学在人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小点5.3: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干预和治疗中的意义
总结:
实验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心理学课程,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伦理问题、变量控制等方面。

通过学习实验心理学,学生可以掌握实验方法的运用,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实验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人类行为研究和心理干预与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简单的心理学实验

简单的心理学实验

简单的心理学实验1. 斯特鲁普效应实验: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文字来测试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

会展示一些单词,这些单词的颜色和实际描述的颜色不同。

例如,单词“蓝色”可能以红色呈现。

参与者需要尽快回答描述单词颜色的词汇,而不是阅读文本本身。

2. 镜像自我意识实验:将一面镜子放在参与者前面,然后让他们观察自己的形象。

当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外貌时,研究人员可以询问他们对自己的感受以及周围环境的感受。

3. 潜意识联想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让参与者关注显示的黄牛,并提供与黄牛有关的单词。

然后,测试他们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以查看他们与黄牛相关单词的反应强度。

4. 音调实验:播放一首包含高音和低音的音乐。

研究人员可以询问参与者他们认为音乐表达的情绪,并了解高音和低音在情绪讯息中的作用。

5. 社交认知实验:展示一系列面孔,让参与者记住。

随后,将一些新的面孔混合到其中,让他们判断哪些面孔之前出现过。

这样可以测试他们对面部特征和社交情境的记忆和认知。

以下是几个简单的心理学实验:1. 立体图形实验:让被试者观察两幅图形,一幅是立体的,一幅是平面的,然后询问被试者哪幅图形更有深度感。

结果发现,大多数人都倾向于选择立体图形,即使两幅图形实际上是相同的。

2. 名字效应实验:让被试者进行一个关于某个主题的闯关游戏,在游戏之前告诉被试者的名字是“聪明的人”或“笨的人”。

结果发现,被告知自己是聪明人的人更容易通过游戏,因为他们的自我期望更高。

3. 语言框架实验:给被试者讲述两个故事,一个描述一个人善良,另一个描述一个人自私。

然后,让被试者回忆被述及的事件。

结果发现,被试者更容易回忆与善良和正面有关的事件,而忽略那些与自私和负面有关的事件。

4. 颜色意义实验:让被试者查看一个单词表,其中包括红色、绿色、蓝色等不同颜色的单词,然后让他们说出颜色而不是读出单词本身。

结果发现,当颜色与单词的意义发生冲突时,被试者通常会犯错,这表明我们的大脑更容易处理文本的意义,而不是它们的图像特征。

实验心理学(一)

实验心理学(一)

实验心理学(一)引言概述: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和探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

本文将通过概述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探讨实验心理学在心理研究中的应用,并介绍实验设计的重要性与方法,最后总结实验心理学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1.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定义和发展历程-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特点- 实验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2. 实验心理学在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实验研究- 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 发展心理学实验研究- 临床心理学实验研究- 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3. 实验设计的重要性与方法- 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变量的确定和操作定义- 实验被试的选择和组建- 实验过程和实验材料的设计- 实验刺激的控制和效度检验4. 实验心理学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实验心理学对理论发展的贡献- 实验心理学在实践应用中的价值- 在实验心理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实验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实验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与创新总结:实验心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研究方法的心理学分支,通过实验的方式深入探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

它在认知、社会、发展、临床、教育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环节,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然而,实验心理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与创新,实验心理学有望为人类心理学的进展做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实验心理学(整理版)

实验心理学(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4个)1.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具有刺激特点、环境特点、被试特点、暂时被试差别四种类型。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

可以通过排除、恒定、匹配、随机、抵消、统计等进行控制。

3.变量混淆: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混淆的结果是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多出现在多因素试验设计中。

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情况。

)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

7.真实验设计:是在各种设计方法中要求控制条件最严密、操纵自变量最有效和测定记录因变量最准确的一种。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常常需要将这类研究置于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也称为实验室研究设计。

(张一中,1998)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同一区组内被试按设计要求随机地接受处理的实验设计。

目的是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精确。

9.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又叫轮换设计,即让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处理,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10.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11.被试间设计: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因此,这种设计又称为组间设计。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复习用)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复习用)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论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探讨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操作的学问。

2、实验心理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实验心理学的正式建立,是以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所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第二章传统心理物理学1、什么是心理物理法?心理物理法是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即运用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研究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2、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60年,费希纳发表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作为标志着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

3、什么是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程序上)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4、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绝对阈限的方法要点哪些?第一,采用最小变化法测绝对阈限时,刺激系列应按渐增(记为↑)和渐减(记为↓)系列交替的方式呈现。

第二,为了保证测量阈限的准确性,一般需要选择15—20个随机的起点.第三,一般由主试操纵自变量,被试根据主试操纵自变量变化的情况口头报告是否感知到刺激的存在。

出现转折点后该系列实验结束。

第四,每次起点应有所不同第五,最后计算出所有转折点的数值的平均数就是测量的绝对阈限。

5、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差别阈限时,计算被试差别阈限的操作步骤有哪些?第一,分别求出阈上限和阈下限(T+、T-)平均上限T+=(64.5+66.5+64.5+63.5+65.5+65.5)÷6=65平均下限T-= (69.5+60.5+62.5+60.5+69.5+60.5) ÷6=60.5第二、求绝对差别阈限(DL)上差别阈65-64=1 下差别阈64-60.5=3.5 (1+3.5)÷2=2.25 第三、求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叫做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即:2.25÷64=0.035也就是视觉长度的韦伯比例6、什么是平均差误法?这个方法的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精选文档】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精选文档】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1霍桑实验: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1924年11月,霍桑工厂内的研究者在本厂的继电器车间开展了厂房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研究。

研究者预先设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效率会随照明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增加或减少照明强度都可以提高效率(有两个女工甚至在照明降低到与月光差不多时仍能维持生产的高效率)。

随后,研究者又试验不同的工资报酬、福利条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率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预期的效果。

1927年梅奥等人应邀参与这项工作。

从1927~1932年, 他们以"继电器装配组”和”云母片剥离组"女工为被试,通过改变或控制一系列福利条件重复了照明实验。

结果发现,在不同福利条件下,工人始终保持了高产量.研究者从这一事实中意识到,工人参与试验的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其工作热情,促使小组成员滋生出一种高昂的团体精神。

这说明职工的士气和群体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是影响生产效率的更有效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梅奥等在1928~1932年中,又对厂内2100名职工进行了采访,开展了一次涉及面很广的关于士气问题的研究。

起初,他们按事先设计的提纲提问,以了解职工对工作、工资、监督等方面的意见,但收效不大。

后来的访谈改由职工自由抒发意见。

由于采访过程既满足了职工的尊重需要,又为其提供了发泄不满情绪和提合理化建议的机会,结果职工士气高涨,产量大幅度上升。

为了探索群体内人际关系与生产效率之间的联系,研究者在1931~1932年间进行了对群体的观察研究。

结果发现,正式群体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内既有无形的压力和自然形成的默契,也有自然的领导人,它约束着每个成员的行为。

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的因素,这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梅奥根据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难点一.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略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2)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实验法的优‎点: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实验法的缺‎点: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②实验干涉程‎度高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推论性较差‎;(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分‎类:①作业变量(课题变量):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

第二节 实验心理学的性质
•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 psychology)的含义 • 实验心理学的内容 • 实验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 • 实验心理学中的几种变量 • 实验中主试者与被试者的关系 • 额外变量的控制 • 实验效度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 psychology) 的含义
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 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第三节 心理实验的程序
• 课题的确定 • 被试者的选择 • 实验因素的控制 • 实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综合 • 撰写实验报告
•课题的确定
1 课题的来源
实际需要 理论需要 个人经验 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因素型实验(factorial type
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 影响的变量称自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
3 额外变量
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 量称额外变量 (extraneous variable)。
4 因变量
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 为因变量 (dependent variable)。
实验心理学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潘元青
Dept.of medical psychology, lanzhouUniversity
前言
• Wilhelm Wundt 1832-1920 《感官知觉理论贡献》 • 哲学背景 • 自然科学背景 • 文化背景
5 无关变量 (irrelevant variable)
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
•实验中主试者与被试者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二)

实验心理学(二)

实验心理学(二)引言概述: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设计精确的实验来探索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实验心理学的五个重要领域,包括感知与知觉、学习与记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与幸福感。

感知与知觉:1. 对感官刺激的接收:研究人员会通过实验来探索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感知过程,例如视觉和听觉。

2. 知觉的组织和解释:科学家研究个体是如何通过对感官信息的处理和解释来构建对现实的认识。

3. 感知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实验心理学家关注感知和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它们在人类行为和决策中的作用。

学习与记忆:1. 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作用: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来研究个体如何通过条件反射学习。

2. 操作性条件作用与强化:研究人员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实验来探索动物和人类如何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学习。

3. 记忆过程: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记忆的过程,如编码、存储和检索,来揭示记忆的工作原理。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1. 个体差异研究: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来探索个体差异对人格和行为的影响。

2. 社会认知:科学家研究人类如何感知、解释和评价社会情境和他人的行为。

3. 亲社会行为:实验心理学家关注人类在互助、合作和亲社会行为方面的心理机制。

发展心理学:1.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来探索儿童在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等领域的认知发展。

2. 社会性发展:实验心理学关注儿童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研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3. 青少年身份发展:科学家通过实验来研究青少年时期的认知、情感和身份发展。

心理健康与幸福感:1. 心理干预研究: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来评估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在帮助个体改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情绪和情感调节:研究人员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调节情绪和情感,以维持心理健康和提高幸福感。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定义及简要历史回顾广义的定义: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即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实验的”心理学实验方法是研究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除此以外,还有采用测量法、观察法等研究心理学的方法。

狭义的定义:研究心理实验的进程,包括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操作等问题。

——“心理实验学”实验心理学的开创是以费希纳创立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为主要标志的,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出版,对以后心理实验方法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

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

其公式为:S = K log R。

其中: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

费希纳定律首先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

其次,费希纳定律还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感觉的强度。

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

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几下几点:(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

如果说费希纳让心理量化成为可能,从而为实验心理学打下地基;那么冯特的研究实践和大量著述则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搭建起了实验心理学这座大厦的框架。

艾宾浩斯在实验心理学起步阶段所作的重要贡献,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他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

具体说来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1心理学实验框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实验设计,即怎样操纵自变量去影响因变量;二是数据分析,即对虚无假设进行显著性检验的问题。

2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

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自变量定义: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因变量定义: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3交互作用当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变化趋势不一致时,我们称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4高限效应低限效应=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效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出现了低限效应。

第二章1.心理实验的类型因素型实验(即“定性实验”或“探索性实验”)为了探明某种心理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进行的实验。

(探明行为的规定要因,what型实验)函数型实验(即“定量实验”或“假说验证实验”)研究各种因素怎样影响心理现象的实验,即研究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实验。

(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how型实验)因素型实验(定性实验,探明行为的原因)函数型实验(定量实验,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两种类型实验的关系:因素型实验是函数型实验的前一阶段,具有函数型实验的预备实验的性质。

2试验误差的分类⑴系统误差⑵随机误差⑶粗大误差.实验误差有3个主要来源首先是有一个内在的变异存在于要施加处理的实验被试中;其次是由于在实验的环境条件和操作过程中因缺乏一致性的结果而产生的变异;最后是重复实验的变异。

3自变量的种类:刺激特点自变量、环境特点自变量、被试特点自变量、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自变量的特点4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消除法、保持恒定法、效果平衡法、抵消法(ABBA法)、统计控制法(主要有协方差分析和偏相关统计)第三章1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G. T. Fechner2感觉阈限测量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考点整理第一章1、实验心理学: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能力会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分支,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1)客观性(2)验证性(3)系统性3、获取知识信念两类方法(1)科学方法:演绎逻辑;归纳逻辑;中庸逻辑(2)非科学方法:权威;注意凝聚;先验(ppt)4、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思辨)的研究方法: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等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个案/访谈实证的研究方法:相关/实验5、描述研究法:描述一种我们感兴趣的行为或现象为什么会发生。

分为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参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观察法样例:费孝通—江村经济福西—观察山地大猩猩如何保证观察本身不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反应性问题的控制)a.无干扰观察——艾布尔艾贝斯费尔特的无表情研究(调整镜头的角度)b.无干扰测量(如:课堂分析系统)6、相关研究法a.是对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互相关系的测量b.与描述性研究方法相比,相关研究在控制、测量和统计分析更严格c.相关研究的目的是在于证实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并对其关系的强度和性质进行描述,并不解释内在原因d.相关研究法优点:显示共变关系,提示因果关系。

有因果一定有相关,有相关不一定有因果。

缺点:相关的前提必须满足;无法确定因果方向。

注:高相关不等于真的相关(可能与第三变量有关)高相关不等于因果关系推导因果关系时,相关关系是前提(因果一定相关,相关不一定因果)低相关不等于无关系(全距和样本太少)问卷调查是因果研究,实验研究是相关研究。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第二章1.心理学研究的规则:(1)多重条件规则;(2)避免混淆因素规;(3)则随机化规则;(4)统计检验规则;(5)使用全部数据规则1.1多重条件规则a.任何实验都必须不止一个条件b.控制条件的重要属性—为自变量提供可比的基线c.实验假设(1)含义:是对一个事件或一种行为提出的假定性解释,它预测特定前提条件会对被测量行为带来何种影响。

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什么是实验心理学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案例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不过实验心理学往往不包括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实验。

近年来,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表明,它与专门研究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如学习心理学等略有不同,它更多地是研究心理学的一种方法学。

19世纪以前,心理学的问题多半是在哲学领域内讨论的,所用的是思辨和经验概括的方法。

当时流传着一种信念,认为实验的方法对研究心理现象是不适用的。

文艺复兴以后,在欧洲出现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潮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孕育着19世纪末叶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前者如由洛克开创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哈特利的联想主义和拉美特利等人的机械唯物主义等;后者如生理学上关于神经传导的研究、脑功能定位的争论和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的建立,生物学上的进化论,化学中的原子论,以及大学里各种实验室的设立等。

虽然1834年韦伯作了关于两点阈和重量差别阈限的测定,1860年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中提出了心理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心理物理法,1875年詹姆斯在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为演示用的心理学实验室,但由于冯特对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作了组织和提倡的工作,所以人们仍把1879年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实验室,作为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并把冯特称为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

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心理学要寻求的是如何把意识分解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元素。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的心理实验就是在控制条件下用内省法,凭直接经验把意识内容分析成心理元素。

他们主张一个人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充当被试。

被试所要描述的是由刺激引起的意识状态而不是刺激本身,否则就是犯了“刺激错误”。

zhlzw.com中华勵志网他们认为一切感觉都具有下列基本特性:品质、强度、广延性、持续性和清晰性。

为了保证经验清晰和报告准确,必须进行实验,因为实验不仅是在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是可以重复的。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自变量: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在有关变量中,主试不打算研究的变量叫做额外的有关变量,简称额外变量。

3.混淆变量: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那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就是混淆变量。

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变量混淆。

(把不对因变量起作用的因素当作自变量)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

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的情况。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

7.真实验设计: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验设计,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实验设计。

其特征在于对影响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了严格的控制,能有效地控制研究中自变量的不同取值和因变量的指标,以及被试的分配情况,并可应用统计方法帮助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操纵实验变量,能有效地控制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能在随机化原则基础上选择和分配被试,从而使实验效果更能客观地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的一种研究计划。

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个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

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准确。

9.混合实验设计:是指在一个实验设计中既有被试内自变量,又有被试间自变量的设计,是重复测量设计的一种复杂形式,是一种最有实用价值的实验设计。

当一个实验设计中,既包含非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间因素),又包含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内因素)时,叫做混合实验设计。

被试内实验设计:是重复测量设计的一种形式,由一个被试(而不是一组同质被试)接受所有的自变量水平或自变量水平的结合的设计。

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课件PDF

实验心理学课件PDF
研究任务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 展机制,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同时,它还致力于探索心理现象与生理、环境等 因素的相互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通过设 计各种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 常用的实验设计包括随机对照 实验、双盲实验、交叉设计等 。这些设计有助于控制实验条 件,减少误差,提高研究的内
选择反应时
呈现两种或多种刺激,要求被试根 据不同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并 测量反应时间。
辨别反应时
呈现两种或多种相似的刺激,要求 被试辨别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测量 反应时间。
信号检测论
信号检测任务
在噪音背景下呈现信号,要求被 试判断信号是否存在,并测量被
试的判断标准和反应偏向。
感受性测量
通过改变信号的强度或噪音的水 平,测量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感
发展历程
实验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随着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实验方法逐渐被引入到心理学研究中。20世纪初 ,行为主义学派兴起,推动了实验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此后,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学派的出现不断丰富 和完善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和行为表 现。它关注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变化,以及这些反应和变化与生 理、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观察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仪器收集数据的 过程,是实验的基础。
实验心理学强调实验方法的重要性,但观 察也是获取数据的重要手段。实验和观察 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
变量与控制
自变量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举例说明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北师大2001) 答:例如一个研究要探讨文章的生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生字密 度,有四个水平,实验实施时,若研究者将所选被试随机分为四组,每组被试阅读一种生字 密度的文章,并回答测验问题,这种设计即为被试间设计;若研究者要求所选被试阅读所有 四种生字密度的文章,并回答测验问题,这种设计即为被试间设计。 8.在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抵消平衡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北师大2001) 答:有对比组法和循环法。对比组法是随机建立两个被试组,两组除研究变量外,在其 他无关变量的效果方面都是相等的,两组结果之差可视为研究变量的差异所致。循环法主要 用来平衡研究处理的顺序效应。 9.试将心理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变量加以归纳和解释。(南京师大2002) 答:(1)自变量 自变量即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①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②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 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记忆实验多采用时间为自变量。 ③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 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④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对自变量方面的控制: ①对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②检查点的确定;③仪器的校准;④控制呈现刺激方式,包 括呈现时间的长短、呈现的顺序、空间位置等,都应根据要求加以控制。 (2)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因变量的种类较为复杂,一般讲其指标有:①准确性方面的指标,正确率;②速度或敏 捷度方面的指标;③刺激的强度水平;④概率或频率;⑤反应的强度或力量等。 对因变量方面的控制: ①对反应规定操作定义:规定反应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便于数量化,但是同时要注意指标 的单一性偏差。 ②反应变量应具备的条件:实验中的反应指标一般需要具备几个特征:指标要具有有效 性;要具有客观性;指标要能够数量化;指标要能够精确地、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化。 ③反应指标的平衡:最常见的即为反应时与速度间的平衡,即若强调反应时,则会出现 正确率的下降,若强调正确率,则反应时下降。 (3)无关变量及其控制 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即除自变量之外,一切能够影响实验结果,而实验中需要加以 控制的变量。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①按照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消除法;恒定法与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名词解释 1.实验法(浙大,2002)在控制的情境下,研究者系统地改变自变量,使之系统地改变, 然后观察因变量随之改变的情况。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2.完全随机化设计(浙大,2002)指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的方法将被试随机分组,使各 组在接受实验处理之前保持各方面相等,并随机安排实验处理的设计。 3.被试间设计(浙大,2001)又称为组间设计或独立组设计,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 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4.操作定义(华南师大,2004)操作定义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 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观测性,作出操作 定义的过程就是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陈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陈述的过程。 5.实验的内部效度(南京师大,2002)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 一定关系的明确程度。 6.时间序列设计(华中师大,2003)时间序列设计是指对一组非随机取样的被试实施实 验处理,并在实验处理前后周期性地做一系列测量,然后分析前后测量是否具有连续性,从 而推断实验处理的效果。其基本形式为:一系列前测——实验处理——一系列后测。时间序 列设计多用于小样本实验,结果一般采用 t 检验进行考察。 简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变量混淆?如何防止出现自变量混淆?(浙大2002,中科院2003) 答: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 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 淆。在具体实验操作时,我们可以采取消除额外变量、使额外变量保持恒定或随机化等方法, 来避免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2.如何提高实验者的内部效度?(浙大2003) 答:内部效度的目的是保证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确定性。就实验而言,就是要保证因 变量的变化确系由特定的自变量所引起。由于除自变量外,任何其他外部变量都可能对因变 量产生影响,使其效果与自变量的效果混淆在一起,从而使我们难以判断研究变量之间关系 的确定性,或对其关系做出错误的结论、推论。因此,要使研究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就必须 控制各种外部变量,消除它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 3.比较被试者内设计与被试者间设计的特点(浙大2003) 答:被试间设计指要求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进行另一种 自变量水平处理的情况。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 (1)被试间设计由于每一个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 另一种处理方式,因此避免了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等由实验顺序造成的误差。但被试间设计 所需要的被试数量巨大,且从根本上不能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 (2)被试内设计节省了人数,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但被试 内设计会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4.举例说明交互作用的含义(北大2005) 答:交互作用指在多变量实验研究中出现的,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 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的现象。例:2[组间]*3[组内]的混合实验,被试对红、黄、绿三种灯 光的反应是否与灯光的强度有关的实验。 5.反应指标应该有什么要求?(浙大2004) 答:实验中的反应指标一般需要具备下列特点:指标要具有有效性;要具有客观性;指
②按照变量的分类,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对暂时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 具体方法:有用指导语控制;规范主试对被试的态度;双盲实验法; 采用实验组、控 制组法;合理选择被试,减少被试的个体差异。 第二,对环境变量及部分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 具体方法:消除无关环境变量;保持无关变量恒定;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结果的对 照达到平衡的效果。随机化法。随机化分配被试,利用数学概率原理,从理论上使各个处理 条件下的情况相似。达到平衡误差的目的。利用 ABBA 或者 AB 法平衡。采取抵消、循环 法,利用实验顺序的变化抵消平衡实验误差。统计方法的运用。在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中充 分考虑实验误差的影响。通过统计方法观察实验可能存在的误差,协方差方法就是最常见的 方法之一 论述 1.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要求有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有关,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无关,分别 说明(北师大 2005) (1)你研究的问题(2)自变量和因变量(3)变量控制(4)实验材料的处理(5)实 验过程(6)数据的统计 答:(1)研究问题:文章生字密度研究中,探讨生字密度与生词主题熟悉性对阅读理解 的问题(2)自变量:生字密度与生词主题熟悉性;因变量;阅读理解测验的得分(3)变量 控制:学生已有语言水平,材料的难易程度,测试环境的影响(4)实验材料的处理:选择 两种类型的文章,主题是被试不熟悉的,如激光技术,以及被试熟悉的,如春游。使用三种 密度:5/1,10/1,20/1。(5)选择被试,随机分为6组,每组接受一种处理水平的结合,阅读后 接受测验。(6)数据的统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 2.用多因素设计研究人的因素对汽车驾驶的影响。(北大,2005) 答:实验课题:研究性别和年龄因素对汽车驾驶的影响 自变量:性别,分为男和女;年龄,分为30以下和30以上 因变量:实验前一年所发生的交通事故次数 被试选择:从某城市所有出租公司随机抽取30岁以上男司机和女司机,30岁以下男司机 和女司机 实验设计:2*2事后回溯设计 实验过程:从公司获得他们的行车事故记录 结果统计: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计算。 3.心理学研究通常涉及的三类变量(西南师大,2002) 答:分别阐述三类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定义分类即可。 4.设计一个真实实验程序,检验随年龄发展对高表象词和低表象词的记忆效果的差异变 大的趋势。要求:被试取样和分组,材料选择,实验程序,预期结果分析。(天津师大1998) (1)被试取样和分组,随机选取平均年龄在4,10,25,40的四组人群 (2)材料选择:选择高表象词和低表象词,进行试测后材料难度要适中,防止出现天 花板-地板效应。 (3)实验程序:对材料试测,进行正式学习记忆,进行记忆效果测验 (4)预期结果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5.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至少5种)(华南师大,2004) 答:参考教材可对以下几种方法加以阐述: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统计法,无关变 量的纳入。 6.心理科学研究中有一些基本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等。你认为实验法、问
标要能够数量化;指标要能够精确地、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化。 6.简述因变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敏感性?(中科院2003) 答:因变量的可靠性是指因变量的观测的信度,即对同一被试重复观测的结果应是相同
或相近的。有效性是指实验中观测的因变量正是实验者欲研究的符合研究目的的心理或行为 反应。敏感性与有效性直接相关,敏感的观测可以提供精确和完整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情况。
卷法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并说明实验法由此而采用了哪些手段?(华中师大,2001) 答:本质在于实验能够采用控制的方法进行心理现象因果原因的探索。实验法是心理研
究方法中唯一能研究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控制手段包括对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控 制。
7、老鼠走迷宫的实验(中科院1998) 答:自变量:给老鼠的食物量多少 因变量:学习时间 控制变量:老鼠的饥饿程度,练习疲劳效应,对学习时间的测量
学习时间
第一次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小食物量
大食物量
食物量
结论:食物量会影响到老鼠学习的效率,随着食物量的增加可以提高老鼠学习的时间。
第三章 反应时法
名词解释 1.唐德斯反应时 ABC(华东师大2004研,中科院2002研,南京师大2002研) 答:荷兰心理学家唐德斯把反应时分为三类:即简单反应时(A 反应时)、选择反应时 (B 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C 反应时),又称唐德斯反应时 ABC。A 反应时是指呈现一个 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作出反应的这段时间间隔;B 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包含了简 单反应时(即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即选择不同刺激的加工时间);C 反应时是 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包 含了简单反应时和被试辨别时间(即在若干个刺激中辨别出目标刺激的加工时间)。 2.反应时间(吉林大学2002研,首师大2003研) 答:反应时是指从刺激作用发生到引起机体外部反应开始动作之间的时距。一般包括几 部分时间的总和,即刺激引起感官的活动、神经冲动经由神经的传递、大脑的加工活动及效 应器官接受冲动作出反应等所耗费的时间,其中以大脑活动占时最多,故也称作反应潜伏期。 3.速度-准确性权衡(南京师大2002研) 答:在反应时测验时,被试在保证反应正确的前提下,反应越快越好,而实际上被试会 运用不同的权衡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反应。有的被试会牺牲正确率而换取速度,而另一些则相 反。这就是速度-准确性权衡。 简答题 1.简述减法反应时分析法与加法反应时分析法的异同。(浙大2003研) 答:相同点:(1)性质一样。二者都是用反应时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技术方法;(2)相 同的理论依据。二者都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认为信息在脑内要经过一系列操作加工, 这些操作加工有明确的先后次序,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信息处于不同的状态,而这些都是在时 间上进行的,其特征必然能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来。(3)加法反应时是减法反应时的发展和延 伸,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的侧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