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 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 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③汉武帝的积极有为,肯定董仲舒的思想。
三、儒学成为正统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
措 政推治崇的用正文统学思儒想者,参逐与渐国家成大为政两千多年 施 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教育(2)五经“博士”为教官
兴办太学; (3)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从官方到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理论基础 思想来源
与统治者关系 学派地位 思想内容 发展趋势
先秦儒学
汉代新儒学
仁
天人感应
来自百度文库
儒家
儒、道、法、阴阳五 行等家
批判时政
维护专制集权
诸子学派之一
政治显学、独尊
谈论现实问题
谈论神学
充实发展,追求真理 僵化不变、“圣经”
问题探究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
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
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汉书》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
天人感应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 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古 代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 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1、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强 制,更不能依靠暴力。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不 断发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真正发挥它的 社会功能。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是有生命力的 民族。
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 对传统儒学批评地继承: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儒家思想在汉之前的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法家思想指导下的秦王 朝(15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 年 ),穷兵黩武,暴政苛刑,很 快走上了灭亡之路。
到了西汉……
一、从“无为”到“有为”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思想
文化:“无为而治”思想已不适宜时代需要
回忆我们学过的必修Ⅰ和必修Ⅱ教 材,汉武帝的“有为”在政治、经济、 军事等方面有何表现?
政治:推恩令 中外朝制度 察举制 经济:币制改革 盐铁专卖 重农抑商 军事:大败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的“有为”在思想文化政策 上的表现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书·食货志》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汉初以无为而治思想治理国家的原因
A客观: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 待兴;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 政策的需要。 B主观: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 人心,巩固统治。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 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lǐn yǔ 粮仓) 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 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乘牸牝(zi pin 母马)者而不得会聚。”(到武
2.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
感应”
糅合道家
、法家、
阴阳—五—加行强思君想权的改需造要儒家
思想“,仁从政而”形:成限田了、具薄有赋时、代省特徭点役的新儒学体
系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强—化—地稳上定统的治皇秩权序、的以需要思想 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什么是“黄老之学”?
• 黄老之学是除老庄学派之外道家的最大分 支,黄老之学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约公 元前5-3世纪)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该 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所 以得名。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 成于战国时代。但是,作为一种广为流传 的社会思潮,则是在西汉时期,这一派的 代表们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 想为主并且采纳了阴阳、儒、法、墨等学 派的观点。
博览群书,专心致志(“三年不窥园”“乘马不知牝 牡”)经历文、景、武帝时代,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 家、是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 策》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
天人三问
• 汉武帝即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 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汉武帝连续对董仲 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 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第一次策问,汉 武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 次策问,武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 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董仲舒在 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 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建议。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河北广川人, 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儒 学代表,大学问家,生活 在汉文帝、景帝、汉武帝 的时代,上承孔子,下启 朱熹。三次应对,得到汉 武帝赏识。著作:《天人 三策》、《春秋繁露》, 创立新儒学体系。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形成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结合董仲舒新儒学内容和以上材料,归纳新儒学特点?
3、总特点:董仲舒新儒学体系对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 一些思想的糅合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2、特点:
糅合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
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 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 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 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秦“焚书坑儒” 汉“独尊儒术”
原因 不 同 对儒学 点 态度
作用
目的 相 同 实质 点
作用
儒士攻击秦的 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
统治
统治者需要。
打击
尊崇
儒学发展进入 低潮。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需要一个进一步建设的纲领。统治者们在 儒家学说中找到了它。”
—诸侯—势冯力友膨兰胀《;中土国地兼哲并学;简匈史奴》边患
“有为” 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的背景
经济:汉武帝时,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 政治:地兼并、匈奴为患。统治者力图
2、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 都不做。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 不违道而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 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 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 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材料三:“道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君为臣
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春秋繁露》
材料四: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汉书》
材料四 :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 主生-------春气爱,秋气严,夏气乐,冬气哀。爱气 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气以丧终, 天之志也。──董仲舒《春秋繁露》
3、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是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 们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是连续 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只有民族的才 是世界的。
—《后汉书.食货志》
(3)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 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文景之治”)
一、从“无为”到“有为”
“道家哲原学因正:好秦符末战合火汉频初繁统,治社者会的经济需破要坏,严他重 们的政策是除秦苛法,与民休息,使国家
“无为在而长期的表耗现尽:一与切民的休战息争后恢复元气。到 治”(元道气)恢影复响了,:道家哲学就不再适用了,而
课标要求 考试说明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 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 施。
单元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 儒学从创立到蔚然大宗:孔子、孟子、荀子
“独尊儒术”(汉代): 儒学成为正统:董仲舒
理学(宋明) 儒学的新发展(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程朱、陆王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 治统一。
文化专制
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思想自由 发展。
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 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 其他学派的思想?
答案: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原因是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 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②汉武帝的真实目 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 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 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 主张就不足为奇了。③汉武帝的这些做法对于 儒学后来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起了推
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不
消 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极
2.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探究: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① 董仲舒的新儒学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 国家“大一统”的需要,符合中央集权的要 求 (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危机潜伏——要求加 强中央集权
外儒内法,带有神学倾向
3、目的: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统 治秩序。
4、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5、地位: 汉武帝始,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 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积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极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6、评价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帝初年,国家七十年来没有战事,如果没有遇到水旱灾害,那么百姓人人有饭吃, 家家都富足,都城和边境粮食满仓,府库有结余的财务。京城的钱积累达数百亿, 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以致无法点数,【朝廷仓库的粮食一年一年的堆积起来,】夺 得无处收藏,一直推挤在屋外,腐烂的不能吃了。民间街头巷尾都有马,乡村野马 成群,乘母马的人,到处受到轻视排斥,甚至不许他参加聚会)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 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③汉武帝的积极有为,肯定董仲舒的思想。
三、儒学成为正统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
措 政推治崇的用正文统学思儒想者,参逐与渐国家成大为政两千多年 施 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教育(2)五经“博士”为教官
兴办太学; (3)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从官方到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理论基础 思想来源
与统治者关系 学派地位 思想内容 发展趋势
先秦儒学
汉代新儒学
仁
天人感应
来自百度文库
儒家
儒、道、法、阴阳五 行等家
批判时政
维护专制集权
诸子学派之一
政治显学、独尊
谈论现实问题
谈论神学
充实发展,追求真理 僵化不变、“圣经”
问题探究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
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
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汉书》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
天人感应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 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古 代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 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1、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强 制,更不能依靠暴力。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不 断发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真正发挥它的 社会功能。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是有生命力的 民族。
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 对传统儒学批评地继承: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儒家思想在汉之前的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法家思想指导下的秦王 朝(15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 年 ),穷兵黩武,暴政苛刑,很 快走上了灭亡之路。
到了西汉……
一、从“无为”到“有为”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思想
文化:“无为而治”思想已不适宜时代需要
回忆我们学过的必修Ⅰ和必修Ⅱ教 材,汉武帝的“有为”在政治、经济、 军事等方面有何表现?
政治:推恩令 中外朝制度 察举制 经济:币制改革 盐铁专卖 重农抑商 军事:大败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的“有为”在思想文化政策 上的表现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书·食货志》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汉初以无为而治思想治理国家的原因
A客观: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 待兴;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 政策的需要。 B主观: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 人心,巩固统治。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 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lǐn yǔ 粮仓) 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 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乘牸牝(zi pin 母马)者而不得会聚。”(到武
2.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
感应”
糅合道家
、法家、
阴阳—五—加行强思君想权的改需造要儒家
思想“,仁从政而”形:成限田了、具薄有赋时、代省特徭点役的新儒学体
系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强—化—地稳上定统的治皇秩权序、的以需要思想 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什么是“黄老之学”?
• 黄老之学是除老庄学派之外道家的最大分 支,黄老之学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约公 元前5-3世纪)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该 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所 以得名。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 成于战国时代。但是,作为一种广为流传 的社会思潮,则是在西汉时期,这一派的 代表们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 想为主并且采纳了阴阳、儒、法、墨等学 派的观点。
博览群书,专心致志(“三年不窥园”“乘马不知牝 牡”)经历文、景、武帝时代,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 家、是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 策》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
天人三问
• 汉武帝即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 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汉武帝连续对董仲 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 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第一次策问,汉 武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 次策问,武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 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董仲舒在 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 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建议。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河北广川人, 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儒 学代表,大学问家,生活 在汉文帝、景帝、汉武帝 的时代,上承孔子,下启 朱熹。三次应对,得到汉 武帝赏识。著作:《天人 三策》、《春秋繁露》, 创立新儒学体系。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形成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结合董仲舒新儒学内容和以上材料,归纳新儒学特点?
3、总特点:董仲舒新儒学体系对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 一些思想的糅合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2、特点:
糅合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
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 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 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 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秦“焚书坑儒” 汉“独尊儒术”
原因 不 同 对儒学 点 态度
作用
目的 相 同 实质 点
作用
儒士攻击秦的 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
统治
统治者需要。
打击
尊崇
儒学发展进入 低潮。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需要一个进一步建设的纲领。统治者们在 儒家学说中找到了它。”
—诸侯—势冯力友膨兰胀《;中土国地兼哲并学;简匈史奴》边患
“有为” 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的背景
经济:汉武帝时,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 政治:地兼并、匈奴为患。统治者力图
2、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 都不做。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 不违道而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 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 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 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材料三:“道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君为臣
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春秋繁露》
材料四: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汉书》
材料四 :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 主生-------春气爱,秋气严,夏气乐,冬气哀。爱气 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气以丧终, 天之志也。──董仲舒《春秋繁露》
3、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是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 们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是连续 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只有民族的才 是世界的。
—《后汉书.食货志》
(3)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 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文景之治”)
一、从“无为”到“有为”
“道家哲原学因正:好秦符末战合火汉频初繁统,治社者会的经济需破要坏,严他重 们的政策是除秦苛法,与民休息,使国家
“无为在而长期的表耗现尽:一与切民的休战息争后恢复元气。到 治”(元道气)恢影复响了,:道家哲学就不再适用了,而
课标要求 考试说明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 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 施。
单元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 儒学从创立到蔚然大宗:孔子、孟子、荀子
“独尊儒术”(汉代): 儒学成为正统:董仲舒
理学(宋明) 儒学的新发展(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程朱、陆王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 治统一。
文化专制
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思想自由 发展。
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 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 其他学派的思想?
答案: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原因是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 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②汉武帝的真实目 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 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 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 主张就不足为奇了。③汉武帝的这些做法对于 儒学后来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起了推
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不
消 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极
2.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探究: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① 董仲舒的新儒学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 国家“大一统”的需要,符合中央集权的要 求 (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危机潜伏——要求加 强中央集权
外儒内法,带有神学倾向
3、目的: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统 治秩序。
4、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5、地位: 汉武帝始,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 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积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极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6、评价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帝初年,国家七十年来没有战事,如果没有遇到水旱灾害,那么百姓人人有饭吃, 家家都富足,都城和边境粮食满仓,府库有结余的财务。京城的钱积累达数百亿, 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以致无法点数,【朝廷仓库的粮食一年一年的堆积起来,】夺 得无处收藏,一直推挤在屋外,腐烂的不能吃了。民间街头巷尾都有马,乡村野马 成群,乘母马的人,到处受到轻视排斥,甚至不许他参加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