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启示(安介生)
浅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中国化进程
浅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中国化进程现代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探讨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本文将就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中国化进程进行浅谈。
一、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现代历史地理学起源于19世纪欧洲,最早是以研究文化地理为主,后来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逐渐涉及到经济地理、政治地理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
那时,一些学者开始了对中国历史与地理之间联系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关中国历史地理的初步观点。
二、西方现代历史地理学在中国的传入20世纪初,西方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始传入中国,学者们开始引进西方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吸收和消化。
他们从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角度,结合中国实际,展开了一系列对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
三、中国学者的探索与创新在西方学说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在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加入了本土因素,并且注重对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区的深入探讨。
例如,江南地区的历史与地理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学者们通过对江南经济地理、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江南地区独特的历史地理特征。
同时,中国学者在研究方法上也进行了一些创新。
在早期的研究中,他们主要采用文字记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GIS等工具的应用对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中国化的现代历史地理学在西方现代历史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学者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现代历史地理学。
这种中国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与地理交叉研究:中国学者注重历史和地理的交叉研究,通过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演变的原因和规律。
2. 本土化研究:中国学者将西方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注重对中国特定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如中国历史城市发展、古代农业地理等。
3. 跨学科研究: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合作,中国学者与社会学、经济学、考古学等学科展开合作研究,为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简论中国历史地理学近百年发展历程及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简论中国历史地理学近百年发展历程及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一中国历史地理学近百年发展历程之简要回顾作为我国现代一门新兴学科的历史地理学,虽然 历史地理 一词有学者考证在20世纪初即已从日本传人中国,且在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农历癸卯年)就被晚清重臣张之洞与张百熙等奉旨重拟的‘奏定大学堂章程“(史称 癸卯学制 )中,将之作为一门课程堂而皇之地列人文学科之近代地理学教学体制和学科体系之中;但是也诚如有学者经考证后指出的,当时由于历史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更新转化滞后,尽管‘奏定大学堂章程“中设有历史地理课程,然而就连当时全国唯一的一所官办大学 京师大学堂都未遵守规定开设该课程,直至1911年清王朝覆灭也依然如此㊂①由此可见,20世纪初学界仅出现 历史地理 学科名,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历史地理学还处在酝酿孕育阶段,尚未正式形成㊂即就如此也是表明这门新兴学科已开始起步,由那时起迄今已经历一百余年,而由当时的胚胎状态到现在成为我国学术园地里一门现代显学,其发展历程总的而论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世纪初至1949年,为孕育形成期㊂这一阶段经历了近半个世纪㊂如果说自1903年张之洞等在奉旨重拟的‘奏定大学堂章程“中,已采取了 历史地理 一名,并将之作为一门近代地理学的课程列人其中,标志着这一学科已开始孕育;那么到①详见李久昌‘中国历史地理学由传统向近代转化的若干特点“,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㊁中山大学历史系合编‘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论文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㊂1934年2月由顾颉刚㊁谭其骧先生发起,在当时的燕京大学东门外成府顾颉刚先生寓所成立禹贡学会,随后又于同年3月1日出版‘禹贡“半月刊,则标志着这门新兴学科的形成㊂尽管在禹贡学会成立前后,顾颉刚先生在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同时开设了 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 课程,他的学生谭其骧先生在辅仁大学开设了 中国地理沿革史 课程,但禹贡学会成立后由它组织推动的学术研究活动,则已超出了中国沿革地理的范围㊂从禹贡学会成立之初创办的学术刊物 ‘禹贡“半月刊,自创刊号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停刊共7卷82期所发表的论文看,属于沿革地理的文论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其余的则为历史人文地理与历史自然地理方面的论文,当然内中历史人文地理方面的多过历史自然地理方面的㊂①再加之‘禹贡“半月刊于创刊后之第二年,即自第三卷起开始用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即 中国历史地理 )作为刊物之英文名,更是鲜明地揭示出他们要推进的是历史地理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建立与发展㊂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论著当为:顾颉刚先生与其弟子谭其骧先生合作撰写并联名发表在1934年3月1日出版的‘禹贡“半月刊第1期上的 发刊词 ㊂该 发刊词 除具体阐述了研究沿革地理,也即以后由之发展形成的历史地理学的必要性外;还义正词严地揭穿了我国东邻日本假学术研究之名,对我国沿革地理进行恶意歪曲,以助其侵略我国之实的阴谋,反映了禹贡学会同仁炙热的爱国主义情怀㊂顾颉刚先生与其另一弟子史念海先生合作撰著,并于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作为 中国文化史 丛书之一出版的‘中国疆域沿革史“㊂该书对我国上自大禹治水分州之传说起,下至民国成立后疆域区划及制度之改革作了系统而精要论述,被学界视为 开山之著㊁扛鼎之作 ㊂②顾颉刚先生另一弟子侯仁之先生著‘北平历史地理“㊂该书中文版(邓辉㊁申雨平㊁毛怡译)虽是2013年11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55简论中国历史地理学近百年发展历程及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①②参见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㊃前言“,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㊂见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商务印书馆文库⓪编纂大意“,载顾颉刚㊁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重排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㊂版,但却是仁之师1946年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师从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奠基者克利福德㊃达比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于1949年用英文撰写出的博士学位论文㊂正如该书中文译者之一邓辉教授在该书 译后记 中所指出的,该书 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第一部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无论是在侯仁之个人的学术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 ㊂①第二阶段:自1950年至1978年,为正式形成期㊂这一阶段之所以称为作为现代学科之一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正式形成期,其标志性事件即为侯仁之先生于1950年7月在‘新建设“杂志第2卷第11期上发表的‘ 中国沿革地理 课程商榷“一文㊂文中针对1950年春教育部所规定的大学历史系的选修课目中列人了 中国沿革地理 一课进行了商榷,明确提出将之尽早改为 中国历史地理 课㊂为此仁之先生阐述道, 中国历史地理 因 其内容不以历代疆域的消长与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为主,而以不同时代地理环境的变迁为主,这样应该从史前时期开始,举凡每一时期中自然和人文地理上的重要变迁,如气候的变异㊁河流的迁移㊁海岸的伸缩㊁自然界动植物的生灭移徙以及地方的开发㊁人口的分布㊁交通的状况㊁都市的兴衰等,凡是可能的都在讨论的范围之内 ㊂就此仁之先生还满怀信心地说道: 我相信,到了我们真正在大学里能够开设一门比较合乎理想的 中国历史地理 的时候,不但历史系的学生就连地理系的学生也将视之为必要的课程了㊂ 不久仁之先生这一建议被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采纳,促成了一批大学设置了历史地理学课程㊂仁之先生不仅在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率先开设了 中国历史地理 课程,还在1956年开始招收历史地理学研究生;②上海复旦大学在谭其骧先生主导下,1959年就成立了历史地理研究室,1960年在历史系里办了历史地理专业,开始招生;③陕西师范大学也在史念海先生努力下,于1962年下半年在该校历史系建立了历史地理研究室,史先65/历史地理学的传承与开拓①②③见‘北平历史地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第209 210页㊂参见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编‘走近侯仁之 恭祝侯仁之先生百岁寿辰“一书所附 侯仁之先生指导的研究生 ㊂谭其骧:‘怀念吴晗同志“,载谭其骧‘长水集㊃续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㊂。
中国的地理学科与学科发展
中国的地理学科与学科发展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地球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灿烂的文化底蕴,这为中国的地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将从中国地理学科的历史概述、地理学家的贡献、学科教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地理学科的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就有研究地理的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国家领导者就开始注重地理上的研究和认识,如《山经》和《水经注》等著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学科在中国的发展逐渐成为系统的学科体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地理学科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不仅新建了地理部门,还开展了大量的地理实地考察和科研项目。
二、中国地理学家的贡献中国地理学科的发展少不了一批批杰出的地理学家的贡献。
在我国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中,一些地理学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并在学术、教育和实践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比如,钱学森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之一,他所开展的地理学研究活动对于我国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影响。
另外,冯如敏、章太炎等地理学家也在各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地理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地理学科教育现状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地理学科是一个重要的学科类别。
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设有地理学系或地理学院,并且在研究生教育层面也开设有地理学专业。
此外,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理空间分析等前沿领域的研究。
但与此同时,地理学科在一些高校的学科地位还不够突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四、中国地理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学科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将在地理学研究和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划管理、资源环境监测等提供更好的支持。
其次,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进一步加深,如地理与生态学、地理与城市规划等,这将促进地理学科的综合发展。
2023年高考地理地理学的历史发展
2023年高考地理地理学的历史发展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地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回顾地理学的发展历史,探讨地理学在2023年高考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古代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中国,夏商周时期的《山海经》被认为是最早的地理文献之一。
其他古代文明,如古希腊和古罗马,也开展了大量的地理观察和探索工作。
这些早期的地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的描述和记录上。
二、现代地理学的形成现代地理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地理学开始逐渐从描述性研究转向科学研究。
法国地理学家拉克鲁瓦尔提出了地理学的核心问题,即研究地球的内在结构和演化过程。
与此同时,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通过对南美洲的考察,开创了现代地理学的物质基础。
19世纪末,地理学开始分为两个主要分支: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而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三、20世纪的地理学进展20世纪的地理学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地理学科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地理学逐渐与其他学科融合,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经济学等。
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革新,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广泛应用。
在20世纪的后半期,环境问题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破坏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地理学通过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四、2023年高考地理学的重要性在21世纪的今天,地理学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地理学提供了理解和分析这种联系的工具。
通过地理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培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指研究中国历史上地理变迁规律的学科,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中国历史地理学起源于古代学者对历史地理变迁的记载和描述。
早期的重要著作包括《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并开始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地理问题。
20世纪初,中国历史地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20年,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在北京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理学系,并开始招收历史地理学研究生。
1934年,顾颉刚在北京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学研究室。
此后,中国历史地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受到了政治运动的影响,发展较为缓慢。
1978年以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科。
目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还出现了以下趋势和变化:1.研究领域的拓展:随着学科的发展,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地理环境变迁研究,逐渐扩展到历史政治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历史经济地理、文化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
2.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中国历史地理学逐渐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如历史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文化遗产保护等,形成了跨学科研究的趋势。
3.田野考古和实物证据的重视:中国历史地理学逐渐重视田野考古和实物证据的应用,如文物、遗址、古地图等,以增强研究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4.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中国历史地理学开始与国际历史地理学界展开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也向国际学术界介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
5.应用领域的扩展:中国历史地理学逐渐应用于城市化、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领域,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6.总之,中国历史地理学在不断发展壮大,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随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历史地理学将会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和实践
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和实践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之一,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探索地理空间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联系,但这种研究主要停留在描述性的范畴内。
近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则是在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思潮的推动下发生的。
19世纪时,欧洲国家纷纷开始建立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并高度发展了商业贸易与制造业,因此人们对于地理空间上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进程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和需求。
随后的20世纪初,历史地理学进一步发展,成为了独立的研究领域。
二、历史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其核心是以地理空间为视角,对于历史过程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历史地理学主要采用了地图、考古调查、档案与文献资料等多种手段,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一定时期内的地理状况与社会背景,并通过多项数据分析、比较与交叉对比等手段来揭示地理空间与历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历史地理学的应用领域与意义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很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历史地理学为城市的产生、演变、扩张、收缩、崩溃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在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域,历史地理学则为国际历史与关系、领土争端、文化传承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与观察角度。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也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
当前,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器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相信历史地理学的未来研究方向也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与推动,并逐步向着更为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四、历史地理学的实践案例历史地理学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
1. 中国北京的城市历史地理研究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拥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其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成为了一项热门的学术领域。
历史地理对社会发展与变迁的影响与启示
历史地理对社会发展与变迁的影响与启示历史地理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影响及社会行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历史地理的研究领域非常广阔,包括地理因素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变迁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中,历史地理的变迁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这些启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历史地理的变迁告诉我们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塑造作用。
历史地理的变迁表明,人类社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山水之间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不同地方的经济模式,山区多见农耕经济,而水域丰富的地方则多发展渔业和水运,这些地理特点也决定了不同地方的文化、生活习惯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逐渐认识到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们开始寻找适应地理环境的生存和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其次,历史地理的变迁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变迁可以催生新的经济中心,同时也可以导致旧有的经济中心的衰落。
人们可以发现,历史上著名的经济中心往往处于交通要塞、河流流域和自然资源丰富地区。
例如,哈德逊河流域的纽约市、长江流域的上海、伦敦的泰晤士河流域等都是古老的经济中心,地理环境的优势为这些城市的经济繁荣提供了条件。
而古代的商代都城商丘、南京等也曾是繁荣的经济中心,但随着历史地理的变迁,这些城市经济地位逐渐下滑。
可以看出,地理环境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对资源供给、交通联系、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命运。
此外,历史地理变迁对政治格局和人文交流也有着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的变迁可以导致政治势力的腾挪和政治局势的变化。
历史上,由于地理位置的变化,政治中心不断转移,这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与传播。
例如,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疆域扩张,都与地理环境有关。
秦朝利用中原地理位置的优势实现了统一,而汉朝的西征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亚和东亚之间的文化交流。
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地理因素不仅对政治格局产生影响,还决定着人文交流的程度和范围。
地理学的发展与进步
地理学的发展与进步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
它起源于古代人们对天文、地理、气候等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理学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并不断发展与进步。
1.古代地理学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古希腊学者埃拉特斯特尼斯提出了“地理学”这个词汇,并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张详细的地图。
中国古代的《山海经》和《周易》等文献,也对地理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2.近代地理学16世纪至19世纪,地理学进入了近代时期。
这一时期的地理学以探险和地图制作为主,如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和郑和下西洋等。
同时,地理学也逐渐与其他科学领域融合,如生物学、地质学、气象学等。
3.现代地理学20世纪初,地理学进入了现代时期。
这一时期的地理学注重对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规律性研究,强调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进行分析。
现代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城市地理、区域地理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发展。
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在地理学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地理学不仅关注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还关注其相互作用、演变过程和规律性。
5.地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地理学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交通布局、灾害防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6.地理学教育地理学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地理学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规律,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为未来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理学不断发展与进步。
地理学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题及方法:1.习题:地理学的起源是什么?解题思路:回顾地理学的历史发展,找出地理学起源的相关信息。
初一地理我国现代地理学发展分析
初一地理我国现代地理学发展分析初一地理:我国现代地理学发展分析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地理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本文将从我国现代地理学的起源、发展和成就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现代地理学的起源我国现代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
当时,我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需要探索和研究自己的国土资源,以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
1902年,由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丁文江创办的北京大学地理学教研组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地理学的起步。
在此之后,一批杰出的地理学家如陈寅恪、卢嘉锡等相继加入该教研组,推动了我国地理学的发展。
二、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1.地理学科体系的建立20世纪20年代,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地理学科体系逐渐形成。
1921年,北京大学地理系正式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地理学系。
此后,其他高校也纷纷设立了地理学系,地理学的教学和研究逐渐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2.地理学研究的深入在地理学研究方面,我国地理学家着重关注的是本土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调查和研究。
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我国地理学家对中国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气候与植被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为我国的国土规划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3.地理学思想的发展我国地理学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地理环境的研究和利用上的创新。
以黄土高原为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地理学家对黄土高原的成因、演化和防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方法,对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我国现代地理学的成就我国现代地理学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学研究成果的丰富近年来,我国地理学家在地理环境与资源调查、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启示
中华学术发展历来有批判继承、“以复古为创新”的独特方式与路径。尽管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否定与排斥,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破坏,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遗产并没有被完全遗忘。一批中国现代学者依然坚守在中国优秀学术传统的阵地上,并努力将中国固有的学术研究体系与现代西方优秀学术成果相互参照,奋发努力,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为中国学术赢得了尊严。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就是这样一种发展典范,其发展经验对于今天“国学”振兴及相关学科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其三,讲求科学而合理的研究理念与方法,反对权威崇拜,讲求平等研讨与群体合作精神,也是促进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不断进步,并取得世界领先水平的根本原因之一。《禹贡·发刊词》强调:“以前研究学问,总要承认几个权威者作他的信仰的对象……在这种观念之下,自然会得分门别户,成就了许多家。我们现在,要澈(彻)底破除这种英雄思想,既不承认别人有绝对之是,也不承认自己有绝对之是。”中国古代有“地理之学”与“舆地之学”,而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适时将“沿革地理”改为“历史地理”,这在《禹贡》半月刊的英译变化中就表现得十分清楚。这显然就是适应世界学术潮流的明智之举。
笔者同样强调:即使是今天所谓的相对“和平”时期,研究者们似乎也不能一味清高地躲入书斋之中,对于当代社会问题与国家安全问题置之不理。振兴“国学”问题,在本质上涉及民族文化安全问题,如果研究者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强大精神动力,也不可能在“国学”振兴上取得真正长足的进步。
其次,全面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的学术传统精华,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取得巨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数千年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到清代中期“乾嘉学派”以及“扬州学派”的出现而达到了高峰。虽然,糟粕与精华并存,但是,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最终形成了独有的治学取向与风格。如历代优秀学者们推重“实事求是”与“循名责实”的精神,在资料搜集时追求“务求完备”与“辨别真伪”的工夫,在论述过程中强调“言必有据”与“无征不信”的原则,在研究理念方面讲求“通达”与“条分缕析”的态度等等,成为后世学者取法的楷模。而一大批流传至今的经典论著,也都成为值得后世学者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例如从《禹贡·发刊词》开始,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们虽然富有批判精神,但也非常看重古今学术史的累积,即强调在尊重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新的拓展与突破。例如在编撰《中国地理沿革史》方面,重视宋代学者王应麟的《通鉴地理通释》、清代学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在编绘《中国地理沿革图》方面,借鉴宋代学者税安礼的《历代地理职掌图》、日本学者箭内亘的《东洋读史地图》以及清末民初学者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等。
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及现代应用
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及现代应用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生存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地理学探究着地球上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地理现象,推断和解释这些现象的过程,研究地球现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本文将梳理地理学的发展历史,探究地理学的现代应用。
1. 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是在人类探究地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早在古代,人们就注意到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并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很多地理方面的知识。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伴随着国家和城市之间商业、贸易的发展,地理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探险和旅行,探索未知的领域。
到18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出现了许多重大发现和理论。
随着Lewis和Clark远征西部地区、爱尔兰水力学家佛朗斯·比亚斯的研究以及纪实文学在欧洲和北美的盛行,地理学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主要包括地质学、气象学、地形学、生态学、人类地理学等一系列重要学科,在认识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
20世纪初,地理学进一步扩展了其研究领域,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地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
到了20世纪60年代,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面对的一种严重挑战,地理学因而产生了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新的分支学科。
2. 地理学的现代应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地理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推动了地理学在科学研究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它们已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重要工具,如灾害预测、海洋航行、国防、矿物资源勘探、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2.1 灾害预测与预警地震、山洪、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理技术如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实时监测和解析自然现象,通过模型预测天气、海洋系统、地质灾害等自然现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和预警。
2.2 海洋航行与信息采集在海洋探测中,航空摄影、卫星遥感、激光雷达、声波雷达等技术已广泛应用。
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上晓天文、下知地理”都是盛赞某人学识渊博的一句佳话,此言同时也意味着地理具有古老的历史,从古希腊哲学家埃拉托色尼第一个创造了地理学这个词开始,古中国、古印度、古阿拉伯等国对地理学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论述和探讨。
特别是随着近代航海业兴起,新大陆的发现对地理学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到19世纪末期,近代科学地理学在德国由洪堡和李特尔等人创建,如果划定具体时间,则应为1874年德国开始在大学里设立地理学教席,成为西方近代地理学的起点。
按照这一标准,中国近代地理学的产生可以上溯至20世纪初期京师大学堂所设立的“中外地理学门”。
但事实上,当时京师大学堂总教习邹代钧虽负责讲授地理学课程,但不久即病逝。
邹代钧属于传统舆地学者,没有接受过西方近代地理学的训练,因此,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地理学教师。
但若从地理学体制化的角度分析,我国地理学领域有诸多时间节点值得分析:1909年中国第一个地学组织——中国地学会由张相文、白眉初等人在天津创立,次年中国地学会出版发行了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第一本刊物——《地学杂志》;1921年,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地学系——东南大学地学系创立;1934年中国地理学会建立;1940年第一所地理学研究机构——中国地理研究所正式创建。
伴随这段历史发展的是近代地理学家群体出现,包括张相文、翁文灏、竺可桢、张其昀、胡焕庸、黄国璋、林超、吴尚时、张印堂,在上述这些地理学工作者的带领下,中国地理学开始了由古代沿革地理学向近代科学地理学的转变。
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首先是通过中西方学者之间的不断交流将西方近代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学说,如人文地理学的环境决定论、人地或然论、国运轮回说、工业区位论和自然地理学的气候循环学说、侵蚀循环学说、山坡梯地学说等相继引入中国。
必须要承认,近代的留学生在地理学的“西学东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就地理学学科而言,竺可桢等人翻译和编写的《新地学》丛书影响巨大。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影响地理学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古代,地理学研究的是世界、中国和周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海岸线、矿产、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等都有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学的起源”、“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地理知识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影响。
一、地理学的起源地理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早在人类进入农耕时代之前,人类就开始对周围环境进行了观察和认识。
最早的地理学家是古希腊人,他们创立了许多关于地球的知识和理论,如提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概念。
古代中国也有自己的地理学传统,但和古希腊的那种系统化、学院化的地理学研究相比,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更为曲折、不连续和杂乱。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等,而且地理学和历史、政治、文化等学科紧密相关。
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地理学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和宋元明时期。
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地理学以地理著述和地图制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性的有《山海经》、《封禅书》、《五经地图》等。
这些经典和地图资料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水文、气候、地质、植物、动物和民族等方面的知识,甚至包括一些幻想和神话。
《山海经》则记载了众多的异兽异鸟等神话生物,这些文献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2、汉唐时期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高峰时期,著作和地图的数量和质量均远远超过了其它时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说郛》、《大唐西域记》和《宋史•地理志》。
在汉朝,天文、地理、气象、历法等相关的知识被纳入了科举考试的范围,地理学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
《说郛》是汉代的一部地理学著作,它是以郡县为单位编写的地理辞典,记录了当时较为准确的地理知识和地图资料。
另外,《汉书》、《南史》、《北史》等历史文献中,也记载了不少有关地理特征和地方历史的信息。
地理学的发展与变革
地理学的发展与变革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揭示地理现象和规律。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学在内容、方法和理论框架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地理学的发展与变革。
一、地理学的起源与初期发展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开始探索和认识自然环境和地球表面。
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是地理描述和旅行叙述,如《地理学》和《天下国图》等著作。
直到18世纪,地理学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随着科学方法的引入,进入了科学化的阶段。
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划分。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人口、城市、交通等;自然地理学则主要研究地貌、气候、生态等自然要素。
这两个学科的发展为后来的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学科交叉的发展,地理学开始向多学科融合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的引入,为地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
同时,地理学也与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形成了紧密的联系,构建了更为全面的研究框架。
三、地理学的理论变革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也经历了多次变革。
传统的地理学主要依赖于描写和观察,强调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
而现代地理学则注重理论解释和定量分析,提出了诸如地理因素、地域科学、区位论等理论,以更有效地解释地理现象和规律。
近年来,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又开始向社会构建和意义解释转变。
人文地理学强调地域特色和人地关系,强调主体性和多元性;思想地理学以意义和符号为中心,研究文化和社会空间。
这些新的理论观点丰富了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思维方式。
四、地理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地理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等方面,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地理学还与旅游业、地理信息系统等行业形成紧密联系,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读地理学科的发展与演变
解读地理学科的发展与演变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的发展与演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地理学科的起源、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解读。
地理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有着初步的认识。
古代的地理学主要集中在地图绘制和地理探索上。
例如,古希腊的伊拉克利亚斯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世界地图,而中国的郭守敬则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准确的天文地图。
这些早期的地理学家为后来的地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迁,地理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在19世纪,地理学开始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形成了现代地理学的雏形。
地理学家开始研究地球的物理特征、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自然现象,并将其与人类活动相结合,探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这一时期的地理学被称为“区域地理学”,地理学家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研究,揭示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0世纪是地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地理学逐渐从区域性研究转向全球性研究。
地理学家开始关注全球范围内的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等。
此外,地理学家还开始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来获取和分析地理数据。
这一时期的地理学被称为“全球地理学”,地理学家通过对全球范围的研究,揭示了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理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地理学将更加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家将致力于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以及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挑战。
此外,地理学家还将进一步发展地球科学和地理信息技术,以提高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能力。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地球面临的问题。
总之,地理学科的发展与演变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从古代的地图绘制到现代的全球研究,地理学在不断发展壮大。
未来,地理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初二地理现代地理思想历史发展分析
初二地理现代地理思想历史发展分析地理学作为一门探究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学科,其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学在现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二地理现代地理思想的历史发展,并分析其对于地理学研究的影响。
一、古代地理思想的基础古代地理思想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著名的地理学家休埃诺斯和托勒密提出了地球是球体、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观点,奠定了地理学的基础。
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后来地理学家的研究方向,成为地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现代地理思想的兴起现代地理思想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期。
在启蒙思想的推动下,人们开始重视通过实地考察和统计数据来研究地理现象。
亚历山大·冯·洪堡被誉为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以实证主义的态度,提出了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并通过对区域地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方向。
三、地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理学家开始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0世纪的地理学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地理学思想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发展相结合,呼吁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技术创新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密切相关。
随着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地理学家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和分析地理数据,从而深入研究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现象。
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并为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五、地理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地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中国历史地理学史及其发展与展望
中国历史地理学史及其发展与展望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自然、人文地理现象及人地关系发展演进规律的科学。
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是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交叉外诞生、具有明显边缘性质的一门新兴学科。
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当代的一门显学,并呈现出蓬勃兴旺的发展势头。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说它古老,主要是因为其前身沿革地理学形成至少可上溯到两汉时期;说它年轻,是因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迟至20世纪50年代初才得以确立。
纵观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及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是从沿革地理学发展而来的,这是学术界公认的结论。
历史上第一篇比较成熟的同时也是最优秀的沿革地理著述是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地理志》,因而目前大多数学者皆将班固看成是沿革地理学的开山鼻祖。
自班固之后,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确实以沿革地理为主要内容,但在班固以前,处于萌芽时期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却并非以沿革地理为限,而且就班固本人来说,其有关沿革地理的学问亦明显收到了前代地理著述如《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及《史记·河渠书》的影响。
这样一来,如果追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就必须从《尚书·禹贡》等著作谈起。
《禹贡》是《尚书》的一篇。
关于《禹贡》的著作时代,晚近大致有四种说法:辛树帜的西周说、王成组的春秋孔子说、顾颉刚的战国中期说、日本内藤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
目前历史地理学界普遍采用的是战国说,只是在作者方面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顾颉刚认为“《禹贡》的作者是西北人”,并推测可能是秦人;而史念海在《论<禹贡>的著作时代》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
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兼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
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兼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内容提要建国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现代历史地理学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发展前景广阔。
本文在侯仁之教授《历史地理学四论》的启迪下,对本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国际接轨意识、综合系统性、时间特性以及促进学科发展的内外动力等几个方面,从有助于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健康发展的角度,作了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关键词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四论》理论与实践国际接轨意识综合系统性时间特性历史地理研究在中国有着以沿革地理为主要内容的悠久传统,但现代历史地理学首先是在西方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渐形成的。
40年代,侯仁之教授就学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在西方现代历史地理学奠基人之一H·C·达比教授的指导下,系统、正规地接受了现代历史地理学思想的薰陶。
学成归国之后,侯仁之即结合教学科研实践,于五、六十年代不懈努力地在中国大力倡导现代历史地理学。
然而,正当中国历史地理学刚刚迈上现代科学轨道之时,十年“文革”阻止了它的健康发展,使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与西方本已缩小的差距再次拉大。
1979年,“文革”结束不久,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即开始取得新的突破,并逐步走上现代科学的正轨,侯仁之的《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①]一书,无疑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地理学界最主要的理论研究成果。
8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和历史地理专题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但历史地理学理论的探索却没有取得相应的大发展,对实践的指导还没有新的突破。
正是在这一中国历史地理学界俳徊前进之时,侯仁之将他先后发表的四篇理论探讨论文及“附录”四篇、“资料”两篇共十篇论文结集成册并题为《历史地理学四论》[②]出版,既显示了他个人对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认识历程,又从理论思维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展现和强调了现代历史地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几个新旧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在漫长的“神”本位观念主宰下的古代历史时期,历史地理研究只是为治史提供疆域政区变迁的地理沿革背景资料,以及在这些治史资料基础上编绘的读史地图。
地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地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它研究的是地球的各类现象、过程和特征。
经过多年的发展,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学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希腊的爱奥尼亚学派提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概念,同时还研究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在此基础上,古希腊的克拉索尼和阿尼马克斯提出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为地图的绘制奠定了基础。
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不断丰富和完善。
地理学的发展在18世纪迎来了巨大的飞跃。
当时,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地理学理论的建立。
法国地理学家拉特里尔德·努瓦在其著作《地理大纲》中提出了一种全球地理观,将地球划分为多个地理区域,并研究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同时,奥地利的地质学家克里斯托弗·索尼奥也将地理学与地质学结合,创建了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地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领域。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人文地理学则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传承等。
这两个领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理学的完整体系。
地理学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自然地理学方面,地理学家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问题来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气象数据来预测一年中的旱季和雨季,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和作物。
此外,地理学家还可以通过研究地质、水文等自然现象来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灾措施。
在人文地理学方面,地理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等问题来改善城市的发展。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分析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等数据来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在旅游业中,地理学家也可以通过研究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者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启示
2014年11月26日07:59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安介生中华学术发展历来有批判继承、“以复古为创新”的独特方式与路径。
尽管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否定与排斥,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破坏,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遗产并没有被完全遗忘。
一批中国现代学者依然坚守在中国优秀学术传统的阵地上,并努力将中国固有的学术研究体系与现代西方优秀学术成果相互参照,奋发努力,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为中国学术赢得了尊严。
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就是这样一种发展典范,其发展经验对于今天“国学”振兴及相关学科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首先,响应时代需求,经世致用,以振兴学术为救国图存之重要手段,成为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关键性的推动力。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与奠基者们都是怀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自尊心与责任感投身于学术工作的。
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轫,始于20世纪前期中华民族严峻的生存危机。
众所公认,以顾颉刚、谭其骧等人为核心创办的《禹贡》半月刊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向现代历史地理学转型与发展的主要标志。
在该刊“发刊词”中,顾颉刚等人道出了创刊主旨:“……这数十年中,我们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真够受了,因此,民族意识激发得非常高……民族与地理是不可分割的两件事,我们的地理学既不发达,民族史的研究又怎样可以取得根据呢?不必说别的,试看我们的东邻蓄意侵略我们,造了‘本部’一名来称呼我们的十八省,暗示我们边陲之地不是原有的……而一般学历史的人,往往不知《禹贡》九州、汉十三部为何物,唐十道、宋十五路又是什么。
这真是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极端的耻辱!在这种现象之下,我们还配讲什么文化史、宗教史;又配讲什么经济史、社会史;更配讲什么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这些言语,就是放在今日,也颇有振聋发聩的震撼力。
在国势危难之际,这些学者满怀忧国忧民之心,直白地反对“为学问而学问”的态度,并身体力行,切实提出了一些具体研究工作任务,致力于基础性的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如编撰《中国地理沿革史》,编绘《中国地理沿革图》,编辑《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以及考订校补历代正史地理志等。
之后数十年,一批批研究者不忘当初的承诺与期许,为完成这些学术重任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成为中国现代学术事业的闪光点。
其中,谭其骧主编的、由众多学者共同编绘完成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出版后,获得极高的赞誉,
被视为新中国建立以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学术成就之一,大大提升了整个学术界对于中国历史地理认识与研究的精度。
另一方面,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们又责无旁贷地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直接与救国救民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如边疆史地研究等,力求重启边疆学研究热潮。
如顾颉刚在《〈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中明确指出:“以我国今日所处地位之危险,学术上实不容更有浪费,故定其价值之高下,必以需要与否为衡量之标准。
”这样一来,这些学者俨然成为以笔墨为武器的战士了。
顾颉刚等人不仅四处演讲,开设相关课程,积极编辑边疆研究的刊物,并组织大量研究人员前往边疆地区实
地考察,为推动全社会认知边疆、维护边疆安全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中华民族崛起之路充满曲折与坎坷,国家边疆安全是一项长期任务,并没有片刻停顿与停
息的可能。
这些先驱者们的功绩为后代学者作出了极佳的示范。
笔者同样强调:即使是今天所谓的相对“和平”时期,研究者们似乎也不能一味清高地躲入书斋之中,对于当代社会问题与国家安全问题置之不理。
振兴“国学”问题,在本质上涉及民族文化安全问题,如果研究者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强大精神动力,也不可能在“国学”振兴上取得真正长足的进步。
其次,全面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的学术传统精华,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取得
巨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
数千年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到清代中期“乾嘉学派”以及“扬州学派”的出现而达到了高峰。
虽然,糟粕与精华并存,但是,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最终形成了独有的治学取向与风格。
如历代优秀学者们推重“实事求是”与“循名责实”的精神,在资料搜集时追求“务求完备”与“辨别真伪”的工夫,在论述过程中强调“言必有据”与“无征不信”的原则,在研究理念方面讲求“通达”与“条分缕析”的态度等等,成为后世学者取法的楷模。
而一大批流传至今的经典论著,也都成为值得后世学者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
例如从《禹贡·发刊词》开始,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们虽然富有批判精神,但也非常看重古今学术史的累积,即强调在尊重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新的拓展与突破。
例如在编撰《中国地理沿革史》方面,重视宋代学者王应麟的《通鉴地理通释》、清代学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在编绘《中国地理沿革图》方面,借鉴宋代学者税安礼的《历代地理职掌图》、日本学者箭内亘的《东洋读史地图》以及清末民初学者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等。
诚然,真正理解前贤的经典论著,领悟与传承前贤的智慧,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任务,但这是取得学术进步的必由之路,正如《颜氏家训》所云:“观天下书未遍,
不得妄下雌黄!”“创新”理念固然值得鼓励,然而,没有“旧”,哪来的“新”?不知道什么是“旧”,怎么知道什么是“新”?无视前贤遗珍,完全“闭门造车”的著述,岂不成为“无源之水”与“无本之木”?与其空喊“创新”与“开拓”,不如批判继承前贤的著述,切忌将“珍馐”当作“糟粕”。
这在今天振兴“国学”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其三,讲求科学而合理的研究理念与方法,反对权威崇拜,讲求平等研讨与群体合作精神,也是促进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不断进步,并取得世界领先水平的根本原因之一。
《禹贡·发刊词》强调:“以前研究学问,总要承认几个权威者作他的信仰的对象……在这种观念之下,自然会得分门别户,成就了许多家派。
我们现在,要澈(彻)底破除这种英雄思想,既不承认别人有绝对之是,也不承认自己有绝对之是。
”中国古代有“地理之学”与“舆地之学”,而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适时将“沿革地理”改为“历史地理”,这在《禹贡》半月刊的英译变化中就表现得十分清楚。
这显然就是适应世界学术潮流的明智之举。
历史地理学,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而注重历史与地理跨学科、多维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也是20世纪世界学术界的趋势。
20世纪世界学术界最有影响的流别之一——法国的“年鉴学派”的开创者们,都是法国现代地理学奠基者维达尔·白兰士的追随者,其开始者之一吕西安·费弗尔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文地理学家。
正如《禹贡·发刊词》所云:“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这种思想与“年鉴学派”的主张是一脉相承,完全吻合的,因此,某种意义上将“禹贡学派”称为中国的“年鉴学派”,同样是切合实际的。
我们今天致力于传承与振兴“国学”,是为了传承中华学术文化事业的“火种”,而不是为了炫奇耀珍,也应该遵循世界学术文化发展的理性规律与道路。
中华辉煌的历史文化成就,不仅体现在浩如烟海的文物与古籍,也包括历代众多优秀学者业已形成的优良学术研究传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
如何创作出既具备中国优秀传统精神内核,又能承载今人认知需求的学术成果,是今天传承与发扬中华“国学”所面临的挑战。
古代为我们留下了繁富无比的文化遗产与学术财富,都应是以振兴民族文化为己任的研究者们所应珍视的资源。
与此同时,摆脱对于西方学术的盲目追随,尊重与继承优秀民族文化成就是必不可少的,但世界各国学术发展的借鉴价值也是不容忽略的。
如果没有对于世界学术发展史的准确了解与把握,当然也难以找到“国学”的基本定位与未来走向。
总结
中国古人的学术文化遗产,重铸民族高度的学术理性,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智慧,应该是学人义不容辞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