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概述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PPT课件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PPT课件
1、洗: 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
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 数易溶,或不易干燥的花、叶、果及肉类药 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ppt精选版
22
2、淋:
将不宜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 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3、泡:
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原 则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 天麻、槟榔:宜切薄片。
• 泽泻、白术:宜切厚片。
• 黄芪、鸡血藤:宜切斜片。
• 桑白皮、批把叶:宜成丝。
• 白茅根、麻黄:宜侧成段。
ppt精选版
21
二、水制: 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
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 于切制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 漂、浸、润、水飞等。主要内容如下:
ppt精选版
13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一般的中药材在采集以后,均可直接使用 鲜品。诸如地黄、芦根、石斛等许多鲜品药材 的疗效,较之干品更佳。
然而由于产地、季节等等因素的限制,多种 药材无法直接使用鲜品,皆需干燥处理,才可 贮存、运输。多数药材可以日光曝晒,或人工 烘烤进行干燥,但有少数动物药及富含汁液的 植物药,需经特殊处理。
如:捡去合欢花中的枝、叶;刷除 批把叶、石苇叶背面的绒毛;刮去厚 朴、肉桂的粗皮等。
ppt精选版
19
2、粉碎处理: 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
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 要求。
如:牡蛎砸粹,贝母捣粉,角类药 镑片或锉粉。
ppt精选版
20
3、切制处理 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
成一定的规格,便于进行其它炮制, 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 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 多规格。

中药炮制ppt课件

中药炮制ppt课件

酒炙 醋炙 蜜炙 姜炙
将药物加入黄酒拌匀,闷透后用 文火炒至黄色。
将药物加入蜂蜜拌匀,闷透后用 文火炒煅烧至红透,取出 晾凉。
暗煅
将药物置于密闭容器中,用高温使其 煅烧至酥脆。
蒸法
清蒸
醋蒸
将药物放入蒸锅中,加水蒸至熟透。
将药物放入蒸锅中,加水及米醋,蒸 至熟透。
炮制器具的选择与使用
器具选择
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法和药材特性,选择合适的器具,如锅、罐、炉等。
使用方法
确保器具干净、无油污,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使用,避免器具损坏或药材污染。
炮制用水的选择与处理
选用水质
选用纯净水或软水进行炮制,避免使用硬水或含有杂质的水。
处理方法
对水质进行过滤、沉淀等处理,确保水质清洁、无异味。
酒蒸
将药物放入蒸锅中,加水及黄酒,蒸 至熟透。
煮法
水煮
将药物放入水中煮沸,达到软化 或熟透的目的。
醋煮
将药物放入醋液中煮沸,达到软化 或熟透的目的。
蜜煮
将药物放入蜜液中煮沸,达到软化 或熟透的目的。
煨法
面粉煨
将药物与面粉拌匀后加水搅拌成团,再烤至金黄色。
纸煨
将药物用纸包裹后埋入热炭中煨至纸黄。
04
个人卫生
操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
勤换工作服等。
设备卫生
炮制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确 保无残留物和污垢。
原料卫生
中药原料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不得使用变质、腐烂的原料

炮制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要求
减少废弃物排放
中药炮制过程中产生的 废弃物应妥善处理,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
节能减排
分类

中药炮制学_完整ppt课件

中药炮制学_完整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3
一、基本概念
▪ 1.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 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
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整理版课件
4
▪ 药物自身性质
毒性药物
川乌——水煮 马钱子—砂烫 藤黄——豆腐煮 斑蝥—米炒 半夏、天南星—辅料(如甘
草、白矾)
整理版课件
5
▪ 2.中药炮制学
整理版课件
13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
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逐步从生食过渡到熟 食。一些制备熟食的方法被应用于处理药物,使其 也有了生、熟之分,如炮、烧等。产生了中药炮制 的雏形(火制)。
据《说文》载:“炮,毛炙肉也。”段注: “毛炙肉,谓不去毛炙之也。”
《说文》:“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
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
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 炮制理论——中医理论,并结合现代科技。
如炭药止血、延胡索醋制增强止痛作用。
▪ 工艺——原理清楚,可改进工艺。
如川、草乌等。
▪ 规格、标准——南、北差异或标准不客观。
如阿胶等。
▪ 方向——现代化、机械化、程控化。
整理版课件
6
二、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
原则推广到其他药材,使炮制品种不断增多。但亦 有学者对某些药物制法是否妥当提出不同看法。
2.张仲岩所著《修事指南》为清代的炮制专 著(第三本炮制专著)。该书收录药物232种。基本内 容多取自《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但作了进 一步的归纳、整理。并在《本草蒙荃》所载炮制理 论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吴茱萸制抑 苦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 制去燥烈而清润……”等。

中药的炮制 ppt课件

中药的炮制  ppt课件
清蒸:桑螵蛸、黄精。 酒蒸:女贞子、地黄、黄精、肉苁蓉、山茱 萸、五味子 醋蒸:五味子 淬:使质地疏松,易于磨粉,如自然铜、赭 石、炉甘石、磁石
燀(水烫):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
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分离不同药用部分,如白扁豆分离为扁豆仁和
目的 除去非药用部分,如杏仁、桃仁去种皮;
扁豆衣。
操作方法 将清水加热至沸,再将药物连同
第十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 炮制:古称炮炙、修事或修治
• 唐末,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
炮炙十七法 • 《本草纲目》“修治” • 《中国药典》(1963年版)“炮制”项;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炮制学》
炮制含义:根据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
按照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
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1.对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生物碱一般难溶于水,能溶于醇及有机
溶剂,而其盐则相反。
炮制辅料常用醋、黄酒或白酒,一般能增加
此类成分的溶出量。 有的生物碱受热后被破坏,影响疗效,所以 尽量生用,如石榴皮、龙胆草 山豆根等。 对水溶性的生物碱,在切片浸泡过程中应尽 量缩短与水接触的时间,如槟榔、苦参等。
辅料共炒 麸炒:目的:增加补脾作用,如白术、山药; 缓和药性,如枳实;缓和破气作用,麸炒苍 术能缓和辛燥之性 砂炒:目的:利于煎出和粉碎,如穿山甲、 鳖甲、龟板;降低毒性,如马钱子;矫味, 如鸡内金。 米炒:目的:增强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降低毒性、矫正不良气味,如红娘子、斑蟊 土炒:目的:能增强固脾止泻的作用,如山 药、白术
巴豆油(40-60%)是致泻成分,又有
毒,加热(巴豆蛋白)、去油制霜,使
含巴豆油18-20%。
5. 半夏和天南星的炮制 生半夏有刺激咽喉、造成失音、催吐、致 泻作用 有毒成分100℃、3h不能完全破坏 刺激性物质为原儿茶醛和尿黑酸 白矾、石灰水制,生成难溶性络合物

最新中药炮制学_课件_第2章讲学课件

最新中药炮制学_课件_第2章讲学课件
饮片的内在质量主要指有毒成分及有效 成分的含量指标。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内 在质量都应严格控制,尤其是有毒中药。一 般中成药的要求高于汤剂。
思考题: 1.中药入药前为什么需要炮制? 2.举例说明传统的制药原则? 3.举例说明临床选用炮制品的原则?
吸氧
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三区
定义
第七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一、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1.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炮制品种的要求 中成药处方固定,对药物的炮制品种要求相应 固定。 汤剂通常是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素质随 证处方,对药物的炮制品种要求灵活多变,常根据 用药意图而定。
2.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 量的要求
饮片的外观质量从形态、色泽、气味、 质地来控制。对形态的要求,汤剂比中成药 严,对色泽、气味、质地要求,基本相同。
有的原药材中还可能混有外行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 如八角茴香——莽草,黄芪——狼毒,贝母——光 菇子(丽江慈菇),天花粉——王瓜根等,这些异
物若不拣出,轻则中毒,重则造成死亡。
二、 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因药材来源不同、形状和质地各异,通 过切制,可提高煎药的质量,或者利于进一 步炮制和调配。 软化——切制——干燥
制药的具体方法: 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状和分开
药用部位。
2.制其性:改变药物的性能。 3.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 4.制其质: 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 质,包括改变药性和功用
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 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
缺氧类型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氧饱和度 动静脉氧压差
常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

《中药炮制学讲》课件

《中药炮制学讲》课件
炮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颜色变化、质量下降、气味异样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中药炮制的安全性控制
炮制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生产,避免药材破损、药味变质、产生有害物质等问题。
中药炮制工艺流程的优化与控制
通过优化炮制工艺流程,提高药材的品质、药效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炮制技术在中药保健品的制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中药保健品的药效和 安全性。
炮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药炮制技术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不断发展,探索更加先进和高效的炮制方法。
炮制温度
掌握不同药材的炮制温度, 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火候掌握
根据药材的性质,控制火候, 避免药材的破坏和药效的降 低。
时间控制
不同炮制方法和药材需要不 同的时间,掌握时间控制, 确保药材的品质。
中药材的湿炒与炒干
湿炒:水分蒸发,改变药味和药性;炒干:除去水分,增加药材的稳定性。
中药材的水煮与水焙
传承传统的炮制技术,同时结合现代科技创新,推动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
炮制技术在现代中药工业ຫໍສະໝຸດ 的 应用炮制技术在中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包括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制剂的生 产。
炮制技术在中药制剂研发中的 应用
炮制技术对中药制剂的研发和创新起到重要作用,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 效。
炮制技术在中药保健中的应用
《中药炮制学讲》PPT课 件
中药炮制学的概念及意义。
中药炮制的分类
炒、炙、炮、水煮、浸泡、蒸制等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材质量和药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中药材的采集、储存及处理方 法
采集时要注意时节、天气、方法,并严格控制含杂率;储存时要避免虫害和 霉变;处理时要去杂质和破碎材。

中药炮制学PPT课件

中药炮制学PPT课件

生品: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褐色,质较坚硬。 味微苦辛。 炒制:鼓起,颜色加深,质脆,有香气。
• [炮制作用]
• (1)缓和药性 • (2)消除副作用 • (3)利于粉碎和成分煎 出。


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炒制——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 化痰。多用于食积腹胀,气顺咳嗽。如保和 丸、三子养亲汤。

记下炒黄小节所讲药物的处方用名 来源 炮制方法 炮制作用


[处方用名] 槐花、炒槐花、槐花炭。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 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历史沿革] 微炒、炒焦、地黄汁炒、醋煮等,现 行产要有炒黄、炒炭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 1. 槐花──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枝梗,筛 去灰屑。 • • 2. 炒槐花──净槐花,炒制容器,文火, 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3. 槐花炭──净槐花,炒制容器,中火, 炒至焦褐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 炒干,取出凉透。
炮制作用(1)降低毒性,(2)药性缓和,免 伤正气。(3)利于粉碎和成分溶出。


酸枣仁
【处方用名】 酸枣仁、炒酸枣仁。 【来源】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 熟种子。 【历史沿革】 酸枣仁的炮制初见于《雷公 炮炙论》。宋代有微炒、炒香熟(《圣 惠方》)。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生用、炒黄。 【性味归经】味甘、酸,性平。归肝、胆、 心经。 【功效】补肝,宁心,敛汗,生津
火候判断的方法 • (1)对比看——与生品比较形状与颜色 • (2)听爆声——子仁类药物多有爆裂声 • (3)看断面——呈淡黄色 • (4)闻香气——种子类药物固有香气溢出
• • • • •
注意事项 (1)药物大小分档 (2)控制火力和火候 (3)翻搅均匀,出锅及时 (4)成品放凉,筛去灰屑,及时包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防治疾病所用的中药都是经过一定加工处理(炮制) 的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
生饮片
中药材 炮制 中药饮片
调剂、制剂
净制、切制 炮炙
熟饮片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一)中药炮制的定义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 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 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一)中药炮制的定义
①净选→除去非药用部位、泥土、杂质
地 鲜用—鲜地黄(热盛津伤甚者)
黄 ②切制→片 晒干—生地黄(血热证)


加黄酒蒸制—熟地黄(血虚证)
③炮炙
制地黄炭—生地炭或熟地炭(出血证)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一)中药炮制的定义
2010版《中国药典》对炮制的定义:
药材炮制:将药材经净制、切制或炮 炙等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 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及 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一)中药炮制的定义
阐明:(1)炮制的内涵:净制、切制或炮炙等。 (2)中医临床用药形式:以饮片入药。 (3)炮制目的: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 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炮制”历史上曾称为炮炙、炮制、
修治、修事、修制、合和、合药、
制药、治、制、制造等。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二)炮制含义沿用及发展
炮炙——《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 雷斅 炮制——《金匮玉函经》东汉• 张仲景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 李师文 《雷公炮制药性解》明• 李中梓 修制——《妇人大全良方》宋• 陈自明 修治——《本草纲目》明• 李时珍
《伤寒总病论》宋• 庞安时 修事——《修事指南》清• 张仲岩 合和——《备急千金要方》唐• 孙思邈 合药——《本草经集注》梁• 陶弘景 制造——《本草蒙筌》明• 陈嘉谟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二)炮制含义沿用及发展
“炮”和“炙”都与火有关,仅代 表中药加工处理技术中的两种火处 理方法。
《中药炮制学》
中药 炮制 的基 本技 能
净制、切制、炮炙的操作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论(P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含义、中药炮制学的任务、中药炮制学的特点)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节 中药炮制的分类 第四节 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 第五节 中药炮制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
炮制学的任务。 重要的中药炮制文献。 【熟悉】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发展情况。 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 中药炮制的分类。 【了解】中药炮制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中药炮制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二、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 三、中药炮制学的特点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二)炮制含义沿用及发展
“炮制”是中国独有的、具有知识 产权的、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 统制药技术,也是中国医药学特定 的专用制药术语。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二)炮制含义沿用及发展
炮制名称的历代称谓:
(二)炮制含义沿用及发展
古代—是制药的总称,包括中药的采
炮制
集加工、饮片炮制和制作丸散。
现代—指中药饮片的制作(将单味药材加工
成饮片)、炮炙(与火有关的炮制方法:
炒法、炙法、煅法、蒸法、煮法等)。
炮—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药物加工处理技术。
制—代表各种更广泛的药物加工处理方法。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二)炮制含义沿用及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药知识的积累,对药
材的加工处理技术远远超出了火制的范围。
“炮炙”两字已不能确切反映和概括药材
加工处理的全部内容。
现多用能包括药物各种加工技术的“炮制”
一词。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中药材
中药饮片
调剂制剂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
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净制
中药 炮制 方法
切制 炮炙
炒法 炙法
注意两者的区别
煅法
蒸煮燀法
复制法
发酵法发芽法
其他制法(烘、焙、煨、提净、水飞、
制霜法、干馏法、制绒法、拌衣法等)
(三)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
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药炮制——制药技术。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二、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
二、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
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传统中药炮 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 术进行整理研究、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 制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提高中药饮 片质量,同时加强对中药制剂中饮片炮制 的研究及炮制机械的研制,保证医疗用药 的安全和有效,并不断创新与发展本学科。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中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用来防病治 病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植物 动物 矿物
中药
中药材—产地采收加工的中药(人参) 中药饮片—经过净制切制炮炙的中药(党参段) 中成药—以中药材(饮片)为原料制成一定剂型
的中药(六味地黄丸)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三、中药炮制学的特点
三、中药炮制学的特点
1.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药炮制学与中医临床各学科密切相关 3.中药炮制学与现代多学科知识密切相关 4.中药炮制学的研究将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药炮制,简称为“炮制”。 ——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制作的一项制药技术。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中药 炮制
➢理论依据:中医药理论 ➢目的要求: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
依照药物自身性质 调剂、制剂的要求
➢是一项制药技术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