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机车车辆垂向动力学

合集下载

兰交大轨道车辆构造与设计习题及答案第9章 轨道车辆动力性能分析与评价

兰交大轨道车辆构造与设计习题及答案第9章 轨道车辆动力性能分析与评价

研究内容:①研究机车车辆在运行中产生的力学过程;②掌握车体、转向架的振动规律;③以便合理设计机车车辆有关结构,正确选定弹簧装置、轴箱定位装置、横动装置、减振器等的参数;④并为有关零部件的强度计算提供必要数据。

研究目的:①研究自由振动求知固振频率,以便知道发生共振时的机车机车车辆速度。

②研究受迫振动是为求知需要的阻尼和迫振振幅、迫振加速度,以便知道机车机车车辆运行的平稳程度及其对线路的动作用力。

③研究蛇行稳定性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高速机车机车车辆的蛇行临界速度。

(1)侧滚:绕x 轴的回转振动;(2)伸缩:沿x 轴的往复振动(3)点头:绕y 轴的回转振动;(4)横摆:沿y 轴的往复振动(5)摇头:绕z 铀的回转振动;(6)浮沉:沿z 铀的往复振动由于弹簧对称支撑于车体下部,车体横摆时,其重力与弹簧支持力形成的力矩使车体车滚,即产生横摆时肯定发生侧滚,横摆与侧滚的耦合振动称为滚摆。

滚心在车体重心之上的滚摆称为上心滚摆。

滚心在车体重心之下的滚摆称为下心滚摆。

指的是具有一定踏面斜度的轮对,沿直线运行时,受到微小的激扰后,产生一种一面横向往复摆动,一面绕铅垂中心转动,中心轨迹城波浪形的特有运动。

4可见,减小踏面等效斜率je 及减轻轮对质量m ,能提高轮对蛇行运动稳定性,当je=0 时,即用圆柱形踏面时,Vc →∞时不会产生蛇行运动。

说明因为Ky 和Kx 的存在,弹性定位轮对的临界速度要比自由轮对的高得多。

减小踏面等效斜率je 及轮对质量m,增大轮对定位刚度Kx 、Ky 及重力刚度对稳定有利。

5、曲线通过研究的内容1、分析类型曲线通过有两个相互联系的研究内容:几何曲线通过和动力曲线通过。

2、几何曲线通过研究机车与线路的几何关系和机车自身有关部分在曲线上的相互几何关系。

研究机车的几何曲线通过;也为研究动力曲线通过提供有关数据。

几何曲线通过主要解决的问题(1)确定机车所能通过的曲线的最小半径和为此目的所需的轮对横动量;(2) 给出机车转向架通过曲线时的转心位置;(3) 确定在曲线上机车转向架对于车体的偏转角(4)确定车体与建筑限界的关系等(校验内容:将两转向架皆置于最大外移位置以校验车体端部是否能通过限界;将两转向架皆置于最大偏斜位置以校验车体中部是否能通过限界。

车辆—轨道垂向系统的统一模型及其耦合动力学原理

车辆—轨道垂向系统的统一模型及其耦合动力学原理

车辆—轨道垂向系统的统一模型及其耦合动力学原理示例文章篇一:哎呀,这题目对我这个小学生来说也太难懂啦!什么“车辆—轨道垂向系统”,什么“耦合动力学原理”,这都是啥呀?我就想啊,车辆不就是我们平常坐的公交车、小汽车吗?轨道不就是火车跑的铁轨吗?可这垂向系统又是啥呢?难道是说车和轨道上下的关系?就好像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跳绳,我俩的动作得配合好,不然绳子就会打结。

车和轨道是不是也得配合好,不然车就会颠得厉害,甚至还可能出危险呢?老师给我们讲这个的时候,我看好多同学都一脸懵。

我就偷偷问同桌:“你能听懂吗?”他摇摇头说:“这比做数学题还难!”我又想,这会不会就像搭积木,每一块积木都得放对地方,要不然整个房子就搭不起来。

车和轨道是不是也是这样,每个部分都得在正确的位置,发挥正确的作用,这样车才能跑得又快又稳?我回家问爸爸,爸爸说:“这可复杂啦,就像一个大拼图,每一块都不能错。

”我还是不太懂,又问:“那为啥要研究这个呀?”爸爸笑着说:“要是不研究清楚,火车出轨了咋办?”我心里一惊,这可太可怕啦!那这个统一模型是不是就是把车和轨道当成一个整体来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就像我们做游戏要知道规则一样。

可这耦合动力学原理,到底是啥呢?我感觉自己的脑袋都要想破啦!难道是说车和轨道之间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互相影响?就像我考了好成绩,妈妈会高兴,妈妈高兴了会给我做好吃的,这是不是也有点像耦合呀?哎呀,我真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能一下子就明白这些复杂的东西!我觉得研究这个的科学家们可真厉害,能搞懂这么难的东西,一定花了好多好多的心思。

反正我觉得,弄清楚这个车辆—轨道垂向系统的统一模型及其耦合动力学原理太重要啦,能让我们坐的车更安全,出行更放心!示例文章篇二:哎呀呀,这题目也太难了吧!对于我一个小学生来说,“车辆—轨道垂向系统的统一模型及其耦合动力学原理”,这听起来就像外星语言一样!我想想啊,车辆,那不就是我们平常坐的汽车、火车啥的嘛。

5 汽车垂向动力学

5 汽车垂向动力学

2009-10-19
5
第五章
汽车垂向动力学
一、单轮垂直模型
我们对悬架系统作如下假设: 1.取1/4汽车作为分析模型; 2.只考虑垂直方向振动; 3.不考虑非线性因素; 4.认为轮胎不离开路面。 我们便可写出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m &&1 = f 1 − f 2 x f 1 = k t (x 0 − x 1 ) M &&2 = f 2 − U x & & f 2 = ( x 1 − x 2 )C s + k s ( x 1 − x 2 )
& & & m 1 f Z&1 f = k 2 f Z 2 + c 2 f Z 2 + k 2 f a φ + c 2 f a φ − ( k 2 f + k 1 f ) Z 1 f & − c 2 f Z 1 f + k1 f Z 0 f − u f & & & m1 r Z&1 r = k 2 r Z 2 + c 2 r Z 2 + k 2 r b φ + c 2 r b φ − ( k 2 r + k1 r ) Z 1 r & −c Z +k Z −u
第五章
汽车垂向动力学
问题的提出:
悬架是汽车的重要总成之一,它对汽车的行驶平顺 性和操纵稳定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两者又是相互 矛盾的,因而传统的被动悬架优化设计时采取折中的方 法,且一旦设计确定就无法改变。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 架的出现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同时,悬架的结构 型式多样,它的运动学特性会引起汽车前轮定位参数的 变化,从而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因此,本章将从以 上三个方面入手讨论这些问题。当然这些都离不开问题 请看吧! 数学模型的建立。

车辆动力学基础

车辆动力学基础

车辆动力学基础第一章1.车体在空间的位置由6个自由度的运动系统描述。

浮沉、摇头、点头、横摆、伸缩、侧滚2.轴重:铁道车辆的轴重是指车辆每一根轮轴能够承受的允许静载。

3.轴距:是指同一转向架下两轮轴中心之间的纵向距离。

4.轴箱悬挂:是将轴箱和构架在纵向、横向以及垂向联结起来、并使两者在这三个方向的相对运动受到相互约束的装置。

5.中央悬挂:是将车体和构架/侧架联结在一起的装置,一般具有衰减车辆系统振动、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和舒适性的作用。

6.曲线通过:曲线通过是指车辆通过曲线时,曲线通过能力的大小,反映在系统指标上,主要表现为车辆轮轨横向力、轮对冲角以及轮轨磨耗指数等的大小上。

7.自由振动:是指在短时间内,由于某种瞬间或过渡性的外部干扰而产生的振动,其振动振幅如果逐渐变小,该系统将趋于稳定;相反,若振幅越来越大,则系统将不稳定。

第二章1.车辆的动力性能主要包括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以及通过曲线能力等。

2.车辆脱轨根据过程不同大体可分为爬轨脱轨、跳轨脱轨、掉道脱轨。

3.目前我国车辆部门主要采用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两项指标。

4.当横向力作用时间t小于0.05s时,用0.04/t计算所得的值作为标准值。

5.不仅仅依靠脱轨系数来判断安全性的原因:(1)轮重较小时与其对应的横向力一般也较小,计算脱轨系数时受到轮重和横向力的测量误差的影响就较大,因此要获得正确的脱轨系数比较困难。

(2)垂向力较小时,使用该垂向力和与其对应的横向力得到的脱轨系数很容易达到脱轨限界值;另一方面,单侧车轮轮重减小时,另一侧车轮轮重一般会增大,此时极小的轮对冲角变化会导致较大的横向力,从而加大了脱轨的危险性。

(3)根据多次线路试验来看,与其说脱轨系数值较大容易导致列车脱轨,还不如说轮重减少的越多越容易导致列车脱轨。

6.评价铁道车辆乘坐舒适性最直接的指标就是车体振动加速度。

第三章1.轮对的组成:轮对由一根车抽和两个相同的车轮组成。

铁道车辆系统垂向非线性动力学的定量分析

铁道车辆系统垂向非线性动力学的定量分析

2019年9期创新前沿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铁道车辆系统垂向非线性动力学的定量分析*王业,曾京(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00)引言针对机械系统的工程非线性振动分析,国内外学者均展开过大量的研究,主要方法有摄动法、多尺度法、谐波平衡法、平均法等[1],但是对于铁道车辆系统,其相关研究较少。

盛云,吴光强[2]采用增量谐波平衡法对汽车悬架系统的垂向非线性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HB 法与数值方法符合情况较好。

彭福泰[3]建立了空气弹簧的非线性模型,并采用谐波平衡法以及平均法对含有空气弹簧的铁道车辆二自由度系统进行了分析。

尹万建[4]采用多尺度法,分析了汽车悬架的垂向非线性振动特性,并分析了该系统的超谐共振、亚谐共振等次共振以及内共振现象。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铁道车辆的二自由度以及单自由度的垂向非线性动力学的数学模型,采用多尺度法分析了其二自由度模型的主共振、以及单自由度模型的亚谐共振。

1铁道车辆二自由度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对二自由度系统非内共振时的主共振进行分析,建立如图1所示的模型。

系统中二系悬挂刚度采用三次多项式拟合,拟合公式为F=k 1x+k f2x 2+k f3x 3(1.1)拟合数据来源于文献[5]。

该系统振动微分方程为:m 1x ¨1+k 1(x 1-x 2)+c 1(x ̇1-x ̇2)+k f2(x 1-x 2)2+k f3(x 1-x 2)3=0(1.2.a )m 2x ¨2+k 2(x 2-x 0)-k 1(x 1-x 2)-c 1(x ̇1-x ̇2)-k f2(x 1-x 2)2-k f3(x 1-x 2)3+c 2(x ̇2-x ̇0)=0(1.2.b )其中x 0=Fcos (Ωτ),令y=x F ,T=m 2k 2√,t=τT,ΩT=ω,对公式(1.2)进行无量纲化,可以得出下式y ¨1+H 11(y 1-y 2)=ε(M 1(y ̇1-y ̇2)-M 2(y 1-y 2)2-M 3(y 1-y 2)3)(1.3.a )摘要:铁道车辆中采用了大量橡胶元件,这些橡胶元件大都具有频变、幅变等非线性特性,也会出现超谐共振、亚谐共振等非线性系统特有的现象。

车辆系统动力学2013版(合肥工业大学卢剑伟) - 第一篇垂向动力学

车辆系统动力学2013版(合肥工业大学卢剑伟) - 第一篇垂向动力学
弹簧 减振器 橡胶金属元件
减振器
第7章 汽车部件垂向动力学
弹簧 减振器 橡胶金属元件
橡胶金属元件
橡胶金属元件
橡胶金属元件
橡胶金属元件
第一篇 垂向动力学
第5章 机械振动基础
第6章 路面输入及其模型
第7章 汽车部件垂向动力学 第8章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第9章 行驶动力学模型 第10章 可控悬架系统
1/4车辆模型
1/4车辆模型
1/4车辆模型
1/4车辆模型
第9章 行驶动力学模型
模型推导前提 1/4车辆模型 1/2车辆模型 整车模型
1/2车辆模型
1/2车辆模型
1/2车辆模型
第9章 行驶动力学模型
模型推导前提 1/4车辆模型 1/2车辆模型 整车模型
第10章 可控悬架
车身高度调节系统 全主动悬架系统 连续可变阻尼的半主动悬架系统 各类悬架系统的性能比较
各类悬架的性能比较
车辆系统动力学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卢剑伟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主要内容
概论和基础理论
垂向动力学
纵向动力学
侧向动力学
汽车NVH专题
第一篇 垂向动力学
第5章 机械振动基础
第6章 路面输入及其模型
第7章 汽车部件垂向动力学 第8章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第9章 行驶动力学模型 第10章 可控悬架系统
单自由度系统
二自由度系统
多自由度系统
随机振动的响应分析
随机振动的响应分析
随机振动的响应分析
随机振动的响应分析
随机振动的响应分析
随机振动的响应分析

第九章 机车车辆垂向动力学

第九章  机车车辆垂向动力学
0 T

22
2.
液压减振器在振动一个周期内所吸收的功 A减 T
A减 = ∫ F减 ⋅ V减 ⋅ dt
0
而 减振力F减 = q Z = q ( Z t p sin pt ) 减振器活塞运动速度 V减 = Z = p
T 0 •

apt sin pt = pZ t sin pt 2
2
因此,A减 = ∫ (qZ t p sin pt ) ⋅ ( Z t p sin pt ) ⋅ dt = πqZ t p
L vc ≈ 2 f0 (m / s )
1

可见:只要使机车车辆实际运行v<vc(亚 0 临界)或v>vc (超临界),就可以避免共振。
1
2
η
8
6. 共振建立过程
① 由方程的通解
z = A cos ωt + B sin ωt +
令初始条件t=0时,z=0,dz/dt=0 则可得:
a sin pt 2 1− ( p / ω)
L zk
a a
pt
5
2.
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受力分析
平衡 位置0 车体及转向架 质量:M X z M M 弹簧 刚度k K(z-zk)
Mz
••
Z zk zk x
6
3. 运动方程
M z + k( z − zk ) = 0 k 令:ω = M
2
••
则有
4. 方程的解
••
z + ω 2 z = aω 2 sin pt
Zp2
ω2,D=0.1
结论五:增加弹簧静挠度(即 采用较软的弹簧装置),有 利于降低系统振动加速度数 值,改善机车车辆运行品质。

09-第九章-转向架

09-第九章-转向架

09-第九章-转向架第九章转向架第一节概述转向架是保障机车安全运行的最关键部件之一,它对机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可靠运行及减少对轨道的动作用力、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承受车体传来的各种静、动载荷,并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因此转向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小的轮轨作用力,好的平稳性、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高的粘着利用率,可靠的牵引制动性能,并尽可能满足标准化,简统化的要求。

大秦线货运提速和重载货运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转向架就是以满足上述要求为目标开展的。

“和谐2” 电力机车转向架是:基于法国标准的PRIMA货运机车转向架(22.5吨轴重)设计;按合同要求以满足轴重、轮径、车轮内侧距和环境等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和谐2” 电力机车轴重要求是23t/25t, 转向架按25吨轴重设计。

转向架设计、制造采用的标准以EN、UIC和ISO等国际标准为主,同时也符合GB 146.1-83“机车车辆限界”对机车下部限界的要求。

转向架主要特性参数:转向架质量18690kg最高运行速度120km/h轴距2600 mm轮径(新轮)1250 mm电机采用抱轴式悬挂方式牵引电机功率1250kW齿轮箱底面距轨面高度≥120mm单个低位牵引杆踏面制动,每转向架有4个制动器,其中1个带停放制动其它结构特性:•设有轮缘润滑装置•设有撒砂和安全装置(1)(2)充分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比如针对客户要求在零下40℃机车能够使用的条件和机车实际运营线路情况,提出原材料在零下40℃的低温冲击要求和轴承满足该线路机车振动条件的要求等;(3)设计过程是在既有成熟产品和技术标准基础上开展,引用的技术标准比较先进、全面。

HXD2机车转向架设计是在PRIMA原型车基础上进行适应改进设计,引用的技术标准主要以UIC和EN为主,主要部件都有标准可依,如车轮、车轴、弹簧、橡胶件、轴承、减振器和原材料等都有较详细的标准;产品设计以标准为基础但不局限于满足标准要求,针对客户特殊要求提出高于标准的要求。

车辆动力学-垂向动力学

车辆动力学-垂向动力学
在常用车速(10-30m/s)下, 时间频率范围为f=0.3328.3Hz.
该频率范围把悬挂的固有频 率(1-2Hz)和非悬挂固有 频率(10-15Hz)有效覆盖
f un
时域输入 白噪声 基于白噪声的路面不平度位移时域表达式
汽车平顺性模型
汽车悬架系统的阻尼比
车身单质量振动系统的频响特性
气体状态方程为
P0V0 PV
气体体积与缸筒相对于活塞的位移的关系为
V V0 A1 A2 x
在静平衡状态下
P

V0

P0V0
A1 A2
x
悬架弹力表达式为
F

P0V0 A1 A2
V0 A1 A2 x
弹力对位移求导,得出悬架刚度表达式
按路面功率谱密度把路面按不平度分为8级,A~H
路面不平度 8 级分类
路面等级
Gq(no)×10-6m2/m-1 no=0.1m-1
下限 几何平均值 上限
σq×10-3m 0.011m-1<n<2.83m-1
下限 几何平均值 上限
A
8
16
32
2.69
3.81
5.38
B
32
64
128 5.38
7.6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 131072 262144 524288 344.52 487.22 689.04
功率谱密度Gq (n)
C
B A
W
Gq
(n)

Gq
(n0
)
n n0

空间频率n
注:纵坐标和横坐标均采用对数单位
时间频率功率谱密度
f un

列车纵向_垂向碰撞动力学耦合模型建模与研究_卢毓江

列车纵向_垂向碰撞动力学耦合模型建模与研究_卢毓江

: A 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i n v e s t i a t e t h e m e c h a n i s m o f d n a m i c r e s o n s e s i n t r a i n c r a s h, t h e d n a m i c s m o d e l o f l o n - g y p y , v e r t i c a l t r a i n c r a s h w a s d e v e l o e d b u s i n t h e m u l t i b o d d n a m i c s a r o a c h w h i c h i n c l u d e d i t u d i n a l l a n e - - p y g y y p p g p t h e t r a c k s u b s s t e m,w h e e l r a i l s u b s s t e m, c o u l e r b u f f e r a n t i c r e e e r s u b s s t e m a n d v e h i c l e s u b s s t e m. I n - - - y y p p y y , t r a c k s u b s s t e m r a i l s w e r e a s s u m e d t o b e T i m o s h e n k o b e a m s s u o r t e d b r a i l f a s t e n e r s d i s c r e t e l . I n t h e t h e y p p y y w h e e l r a i l s u b s s t e m, t h e t a n e n t i a l f o r c e b e t w e e n w h e e l a n d r a i l w a s c o n s i d e r e d i n t h e c a s e o f h e a v c r e e i n . - y g y p g I n t h e c o u l e r b u f f e r a n t i c r e e e r s u b s s t e m,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c o u l e r a n d a n t i c r e e e r r o t a t i o n f r e e d o m a n d d - - - - p p y p p y n a m i c f a c t o r s o n e n e r a b s o r b i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 a s c o n s i d e r e d . I n t h e v e h i c l e s u b s s t e m,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t h e g y g y i t c h i n f r e e d o m a n d e n e r a b s o r t i o n m o d e o f c a r b o d e n d s a n d t h e n o n l i n e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u s e n s i o n e l e - - g y p y p p g m e n t s w a s t a k e n i n t o a c c o u n t . T h e s s t e m m o t i o n e u a t i o n s w e r e s o l v e d w i t h t h e e x l i c i t i n t e r a t i o n m e t h o d i n y q p g t h e t i m e d o m a i n. C o r r e c t n e s s o f t h e d e v e l o e d m o d e l w a s v e r i f i e d t h r o u h c o m a r i s o n o f n u m e r i c a l s o l u t i o n s p g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s i m u l a t i o n a n d t e s t r e s u l t s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a n d s i m u l a t i o n m e a n s w e r e f o r p , f u r t h e r s t u d o n t h e l a w o f m a i n v e h i c l e s t r u c t u r e a r a m e t e s a f f e c t i n t r a i n c r a s h e r f o r m a n c eo n t h e i m r o v e - p p y g p m e n t i n d n a m i c t r a i n c r a s h b e h a v i o r a n d o n d e s i n o f n e w t e c r a s h w o r t h v e h i c l e s t r u c t u r e s . - y g y p y : ; ; ; ; K e w o r d s c o u l i n c o l l i s i o n d n a m i c s r e s o n s e o f u n s t a b i l i t c r a s h w o r t h i n e s s i n t e r a c t i o n p g y p y y 影响和控 列车碰撞响应形 式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过 程 ,

西南交大,池茂儒教授课件,第9章,车辆动力学基础

西南交大,池茂儒教授课件,第9章,车辆动力学基础

铁道车辆轮对的自动导向特性
1)正锥度车轮具有自动 回复功能; 2)负锥度车轮不具有自 动回复功能;
轮对横移对车轮滚动圆半径的影响
① 由于左右车轮与 车轴固结为一个 整体,所以左右 车轮的转动角速 度相等;
② 当车轮横移时, 左右车轮的滚动 圆半径不相等, 所以左右车轮的 轮轨接触点的线 速度不相等。
第9章 铁道车辆动力学基本知识
轮轨接触关系介绍 蠕滑力导向介绍 稳定性介绍 曲线通过和磨耗介绍 轨道谱和平稳性介绍 参数对动力学影响介绍
轮轨关系:
在铁路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 其中轮对与钢轨之间的 轮轨关系是铁道车辆的根本所在,是车辆动力学的基础。
轮轨关系几何参数: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是由五个轮轨基本参数决定的,称之为 轮轨关系五要素:
v
Vx V
T
Vy
Vy
T
V
Vx
1)当轮对出现负的偏转角时,会产生负的横向蠕滑力; 2)当轮对出现正的偏转角时,会产生正的横向蠕滑力;
铁道车辆中蠕滑力的计算公式
Tx
v
Vy
T
V
Vx
Tx
Mz
≈ −2 f11
λa
r0
yw
Ty = TyL + TyR ≈ 2 f22ψ
(二) 蠕滑力对直线复位性能的影响
0
Tx
(1) 车轮和钢轨型面; (2) 轨距; (3) 轮缘内侧距; (4) 轨底坡; (5) 车轮名义直径
轮轨关系特性参数 : 实际上,与铁道车辆动
力学密切相关的是轮轨关 系特性参数:
(1) 等效锥度、 (2) 接触角(差) (3) 侧滚角; (4) 重力刚度; (5) 重力角刚度。
等效锥度:

高速铁路车辆悬挂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高速铁路车辆悬挂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高速铁路车辆悬挂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高速铁路系统是现代交通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速铁路系统中,车辆的悬挂系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车辆行驶的稳定性、舒适性以及对轨道的磨损程度。

因此,对高速铁路车辆悬挂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速铁路车辆悬挂系统的基本原理。

悬挂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车体和轮轨之间提供减震和转向控制。

车辆的悬挂系统通常由悬挂弹簧和减振器组成。

悬挂弹簧用于支撑车体重量,并吸收由于路面不平造成的振动,而减振器则用于控制悬挂系统的衰减特性,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稳定。

其次,了解悬挂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对于车辆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车辆的悬挂系统刚度。

悬挂系统的刚度直接影响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姿态稳定性。

刚度越大,车辆的姿态变化越小,行驶越稳定。

但是,刚度过大则会导致车辆在通过路面不平时振动较大,影响乘客的舒适性。

因此,寻找合适的悬挂系统刚度是一个平衡稳定性和舒适性的过程。

其次是车辆的悬挂系统阻尼特性。

悬挂系统的阻尼特性影响了车辆在路面不平时的衰减效果。

如果阻尼过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感受到较大的震动,从而降低了乘客的舒适性。

相反,如果阻尼过小,车辆在遇到路面不平时的振幅就会增大,可能导致车辆失去稳定性。

因此,确定适当的阻尼特性是保证车辆行驶稳定性和乘客舒适性的关键。

此外,还需研究车辆悬挂系统的质量分配问题。

车辆的质量分配将直接影响车辆的悬挂系统响应和稳定性。

合理的质量分配可以减少车辆的倾斜和摆动,从而提高车辆的操纵性和乘客的舒适性。

因此,设计合理的质量分配是确保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关键。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车辆的悬挂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特性。

例如,车辆在直线行驶和转弯行驶时的悬挂系统响应会有所不同。

在直线行驶时,车辆的悬挂系统需要提供稳定性和舒适性;而在转弯行驶时,悬挂系统则需要提供更强的侧向稳定性以防止车辆侧翻。

垂向动力学

垂向动力学
i 1 2


2e
i t
Re yi qi e j 0 it
i 1
2


(3.1.15)
这里自由变量 qi 由初始值 y 0 y 0 和
0 (0) y 0 (3.1.16) y
确定——即将初始条件代入式( 3.1.15 )中求解,先对式 (3.1.14)求导
t y
λ 1和λ 3= 1*
* λ 2和λ 4= 2
(3.1.8) λ i=α i+jω 0i (3.1.9)
并且具有形式
式(3.1.7)没有明确的解,只能应用数字计算法 来解决。为了给选的例子一个大致的特征值,暂 时忽略阻尼作用(r=0)。借此消去式中的a2和 a4(a2=a4=0). 简化了的特征值等式的解即为
ˆ ˆ z z 2 ( j ) 2 2 ˆ0 ˆ0 z z
ˆ2 z ˆ1 z ( j ) ˆ z0
ˆ1 z ˆ0 z ( j ) ˆ0 z
ˆ2 z ˆ0 z ( j ) ˆ0 z
图3.1.3 车身/路面激励响应及矢量轨迹 (a)振幅响应;(b)相位响应;(c)矢量轨迹图
以及
r k2 j ˆ2 k1 z m2 m2 G2 ( j ) rk1 k1k 2 ˆ0 m1 4 z 3 r ( m1 m2 ) 2 m1k 2 m2 ( k1 k 2 ) j j m1m2 m1m2 m1m2 m1m2 这两个式子大括号外的部分是增益系数,而括号内分子和分母部分都 是关于ω 的多项式。一个系统中所有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都相同, 它的复数零值点就是式(3.1.2)及式(3.1.6)行列式的零值点,也 就是齐次方程的特征值,它详尽的描述了系统本身的特性。自然这些 零值点也同时是整个传递函数的极值点。分子多项式在系统的每一个 传递函数中都不一样,它由激励矢量的形式决定。分子多项式的复数 零值点也同时是整个传递函数的零值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p2
ω2,D=0.1
结论五:增加弹簧静挠度(即 采用较软的弹簧装置),有 利于降低系统振动加速度数 值,改善机车车辆运行品质。
ω1,D=0.1
0
ω1
ω2
p(=2πV/L)
20
§4 液压减振器和摩擦减振器的吸振性能比较
注意:在共振点附近评价 从运动学方面考虑,对液压减振器来说,其阻尼值D可由共振点处的 振幅增幅系数γ与相对阻尼系数D间的关系求得: 1 D= 2 γ 2 −1 而从能量守恒方面考虑,阻尼选择原则为:欲使共振时振幅不至∞, 而保持某一值Zt,则必须保证在共振时(p=ω),系统每振动一周, 使减振器吸收的功=激扰力所做的功。
第九章 机车车辆垂向动力学
1

研究目的
选择合适的结构参数、悬挂参数和减振参数→ 以保证城轨车辆运行平稳、对线路及车辆本身 的动作用力较小。
垂向振动研究内容 ¾ 固有振动——求知固有频率w,以确定共振时的机车车辆 临界速度; ¾ 强迫振动——求知需要的阻尼和迫振振幅、迫振加速度, 以确知机车车辆运行平稳程度及其对线路的动作用力。
ap t 2
T zt zt t
Z =− ap t cos pt 2
21
0 z
t 时 刻
1.
激扰力在振动一个周期内所作的功A激扰
A激扰 = ∫ F激扰 ⋅ V激扰 ⋅ dt
0 T
而 F激扰 = ka sin pt V激扰 = Z = p 为什么?因为: apt ; 2 ②令Z t为t时刻达到的车体振幅,则在t时刻附近的一个周期内,
q c = 2Mω = 2 M ⋅ k — —临界阻尼系数 (就是系统不发生自振时的阻尼系数)
于是,可以定义相对阻尼率
β q q D= = = qc 2 Mω ω
14
B.
结论二:在小阻尼情况下(即D≤0.3),阻尼对自振频率影响很 小,此时ω’≈ω。 自振频率 ω ' = ω 2 − β 2 = ω 1 − D 2 当阻尼很小时
4.
讨论
A. 强迫振动的振幅增幅(扩大)系数
强迫振动振幅Z 强 γ= = 激扰幅a p

ω 4 + (2βpa ) 2
2
−p
2 2
)
+ (2βp) 2 代入上式得:
q β = 令 频率比η = ,阻尼系数D = ω 2 Mω ω 1 + 4 D 2η 2 γ= 2 1 − η 2) + 4 D 2η 2 (
••

(
)
15

特解二——Z强2
由 z + 2 β z + ω 2 z = 2 βpa cos pt 设 Z 强 2 = C cos( pt − ϕ 2 ) 代入上式得: C= 2 βpa
2
••


−p
2 2
)
+ ( 2 β p )2
, tgϕ 2 =
2 βp ω 2 − p2
可见 ϕ1 = ϕ 2 ,令ϕ1 = ϕ 2 = ϕ
方程的解
由高等数学可得上述微分方程的解为:
z = A cos ωt + B sin ωt
式中:A、B——积分常数,取决于初始条件。
5.
分析
系统的固有圆频率为:
ω=
k = Mபைடு நூலகம்
g f0
(式中:f 0 =
Mg — —弹簧静挠度) k
与该系统本身弹性刚度k及惯性质量M有关,与初始条件无关。 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Ω=
1 ω = 2π 2π
g 1 ≈ f0 2 f0
( Hz )
4
§2 具有一系簧的无阻尼车轮荷重系统的受迫振动
1. 激扰源
来自钢轨变形及接头下沉,简化后的表达式为:
z k = a sin pt 其中:p = 2π v L 而:v — —机车车辆运行速度; L — —单根钢轨长度; a — —振幅(对高速线路a = 3~ 5mm; 好线路a ≈ 7mm;其他线路a ≈ 12mm)。
1 + 4D 2 此时令 η = 1,则有 γ = 4D 2 而 D << 1时 ⇒ 4 D 2 << 1 ∴ γ ≈ 1 1 ⇒ D ≈ 4D 2 2γ
18
结论三:液压减振器除用来衰减自振外,可用来控制共振时的振幅, 即可适当选择阻尼D来限制共振振幅。 B. 强迫振动的动力作用 对Z强取二次导数得:
12
••

13
A.
由此可得下述两个结论: 结论一:自振振幅 Ae − βt 随时间按等比级数衰减。 自振振幅随着时间增长而衰减,经过一个周期后,振幅比为:
Z t0
Ae − βt0 βT 2πβ / ω ' = =e =e − β ( t 0 +T ) Z t1 Ae
现在来看看,当ω’=0时,情况怎样? 如果ω’=0,即ω=β=q/(2M),则该系统就不会产生自振。 此时的q是一个特殊的值,用qc表示,即

apt sin pt = pZ t sin pt 2
①共振时,振动规律为Z = −
振动规律为Z = − Z t cos pt;
③t时刻的一个周期内车体振动速度 Z = pZ t sin pt
因此,A激扰 = ∫ (ka sin pt ) ⋅ ( Z t p sin pt ) ⋅ dt = πkaZ t
3.
在共振点处,为使振幅不增加,必须使A激=A减
于是有 πkaZ t = πqZ t2 p ⇒q= ⇒D= ka k = pZ t pγ (Q γ = Zt ) a
q q k 1 1 = = = ( 与从运动学得出的公式 D = 比较) 2 2 qc 2 Mp 2 Mp γ 2γ 2 γ −1 上式在相对阻尼率D很小的情况下成立,因这里没有计入减振力本 身引起的挠度变化。
β=
q ≈ 0 ⇒ 1− D2 ≈ 1 ⇒ ω ' ≈ ω 2M

特解一——Z强1
由 z + 2 β z + ω 2 z = aω 2 sin pt 设 Z 强1 = B sin( pt − ϕ1 ) 代入得: B= 2 βp , tgϕ1 = 2 2 2 2 2 2 ω − p ω − p + ( 2 βp ) aω 2
••
3.

则有 z + 2 β z + ω 2 z = aω 2 sin pt + 2 βp cos pt 方程的解
齐次解Z齐:
••

由 z + 2 β z + ω 2 z = 0 解得: Z 齐 = Ae − βt sin( ω ' t + α ) 其中:ω ' = ω 2 − β 2 — —有阻尼时的固有频率; A,α均由初始条件决定。
L zk
a a
pt
5
2.
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受力分析
平衡 位置0 车体及转向架 质量:M X z M M 弹簧 刚度k K(z-zk)
Mz
••
Z zk zk x
6
3. 运动方程
M z + k( z − zk ) = 0 k 令:ω = M
2
••
则有
4. 方程的解
••
z + ω 2 z = aω 2 sin pt
Z 强 = − Zp 2 cos( pt − ϕ − ε )
强迫振动的加速度幅增幅(扩大)系数
2 2 1 4 Zp 2 Z 2 D η + 2 2 δ= η γη η = = = (1 − η 2 ) 2 + 4 D 2η 2 aω 2 a
••
可见:①当η = 2 时,δ = 2;
②当η > 2 时, ⇒ D ↑→ δ ↑ ,即阻尼增加,加速度也增大;
B aω 2 k tgε = tg = tg = tg C 2 βpa qp
16

方程的通解——z
z = Z 齐 + Z 强 = Ae − βt sin(ω 't + α ) + Z cos( pt − ϕ − ε ) 其中 Ae − βt sin(ω 't + α )随时间而衰竭,在此不对其进行讨论。
23
4.
摩擦减振器在振动一个周期内所吸收的功A摩
A摩 = 4 F ⋅ Z t 由 A摩 = A激 ∴F = 可得
0 F F Z F Zt
⇒ 4 F ⋅ Z t = πkaZ t
π
4 4 由此可得:为了保证共振时的振幅为一定值, 对于摩擦减振器必须满足: F πka πa ≥ = P 4kf 0 4 f 0 ( f 0 — —弹簧静挠度)
由高等数学可得上述微分方程的解为:
⎛ p⎞ 1− ⎜ ⎟ ⎝ω ⎠ 其中:第一项A cos ωt + B sin ωt为自由振动的解; a 而第二项 sin pt为强迫振动的解。 2 ⎛ p⎞ 1− ⎜ ⎟ ⎝ω ⎠
z = A cos ωt + B sin ωt +
a
2
sin pt
7
5. 分析讨论
① ② 强迫振动频率与激扰频率p(p=2πv/L)相同 迫振振幅随频率比η=p/ω而定(当然与a有关)
迫振振幅 1 1 振幅增幅系数γ = = = (令η = p / ω ) 2 2 激扰幅a 1 − ( p / ω ) 1 −η
③ 当η=p/ω=1时, γ 共振产生,振幅越来越达,直至无穷,但需要 一定时间。 而当 η = p / ω ≥ 2 时,迫振振幅≤激扰幅a。 防止共振 由p=ω得,机车车辆运行的临界速度
由此可见:
17
① ②
③ ④
在η=p/ω很小时,阻尼对γ的影响 不大; 当η=1时,阻尼对γ的影响很大, 当D=0时, γ→∞;当D=0.2时, γ≈2.6;当D=0.3时, γ≈2.0; 可通过适当设计阻尼D以抑制共振 振幅。 当η> 2 时,阻尼D越大,则振幅 γ也较大; 当阻尼D很小时。可利用γ=f(η)来 求D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