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七下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1 感受可能性》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初步理解随机现象和可能性,掌握一些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
这一章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时,仍有一定的恐惧心理,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随机现象和可能性,学会用概率的方法来描述和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随机现象和可能性,学会用概率的方法来描述和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和活动中抽象出概率的概念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概率的概念。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验和活动中抽象出概率的概念和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和教学课件。
2.学具: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和练习题。
3.教学环境: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抽奖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随机现象和可能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中奖的人会感到高兴?中奖的概率有多大?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实验数据,让学生计算实验结果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实验次数越多,事件发生的概率越接近某个固定的数值。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概率知识,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利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案例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初步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自主探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验和游戏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抽奖游戏,引出概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抛硬币、掷骰子等,统计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讲解:教师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频率、概率等,并给出一些实际例题。
4.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概率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抽签、摸奖等。
6.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概率计算练习的正确率来进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章6.1《感受可能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章6.1《感受可能性》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章6.1《感受可能性》。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概率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可能性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求可能性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可能性概念的理解,求可能性方法的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求法,如何将可能性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可能性求法,增强学生的理解。
3.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可能性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如PPT、视频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可能性的教具,如概率球、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可能性相关的生活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关注可能性。
2.呈现(10分钟)介绍可能性的概念,讲解求可能性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可能性实验,如抛硬币、抽卡片等,引导学生独立求可能性,并互相交流讨论。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组实验,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对可能性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将可能性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估算考试及格率、分析比赛胜负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可能性的概念和求法,提醒学生注意可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_ 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一、教学新知举几个必然事件的事例,让学生感知这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得出必然事件的概念,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必然事件.举几个不可能事件,让学生体会与必然事件的不同,从而得出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分析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共同点,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再试着举几个不同于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事情,让学生理解它的不确定性,得到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区别.让学生举一些随机事件的事例.二、巩固新知让学生做学案中的练习一,区分这11个事例分别是什么事件.为了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入了一些成语让学生分别判断它们个是属于哪一种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游戏环节1在做摸球(质地均匀的球)游戏之前,通过三个袋子里面的球,分别判断各是什么事件.开始游戏,先在袋子里面放入两个白球和两个黄球,找一个同学摸球四次,看能摸出几次白球.然后再放入六个黄球,再找同学摸球四次,看能摸出几次白球.前后两次对比,问同学们对第二个同学公平吗?得出在随机事件中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总结可能性大小的几种情况.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做学案中的练习,巩固可能性的大小.四、游戏环节2做掷质地均匀的骰子游戏,每个小组发两个骰子,每个同学可以掷一次,也可以连续掷几次,当掷出的点数和不超过10时,如决定停止掷,那么你的得分就是你的点数和;当掷出的点数和超过10时,必须停止掷,并且你的得分为0.比较每个小组成员的得分,谁的得分多谁就获胜.(总结比赛结果,并进行有效地分析),通过这个游戏再一次证明随机事件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五、巩固应用做学案中的练习题,进行总结评价.六、总结提升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2、知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七、作业三种事件每个举两个事例6.1感受可能性学情分析本学段的学生对现实生活环境中的问题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兴趣,这种兴趣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一种极好的动力,教学时,应着重于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与概率的广泛应用以及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概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与之前所学数学内容不太一样的东西,一些表述、思想、方法学生都不适应,如果一开始形成了错误的概念或“直觉”,那就很不利于后面的学习.因此在概念教学时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6.1感受可能性效果分析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猜测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在全班进行讨论,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必然与不可能.让学生举例,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随机事件的概念.在游戏环节,学生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的特点,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同时初步体会人们一般通过重复多次试验来不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实验,并交流实验中积累的经验.本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能在轻松快乐中获得知识.6.1感受可能性教材分析本节所学习的可能性问题是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随机现象统计初步规律,是概率论与数据统计的基础部分。
七年级数学下册 6.1 感受可能性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感受可能性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等概念有初步体会,本节课既是对事件的继续学习,又是探索可能性的开始,为后继概率的计算打基础。
本节内容源于生活,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
在学习中,通过实验活动、游戏等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充分的数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探索方法有具大价值。
让学生历经猜测、实验、分析、归纳过程,培养其数学直觉、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在感受可能性的实验和游戏中,需要学生大胆猜测、动手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学生学情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在小学六年级时接触过不确定事件,初步体会了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发生可能性的意义,为本次课“培养学生从不确定(或统计)的角度观察世界”的教学目标奠定了一定的认识基础;2.活动经验基础: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所以本节课的游戏串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去试验、收集数据、分析讨论,在直观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学生已进入初中近一学年,小组合作、小组展示已成常态,能很好地进行活动的配合,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示自己的活动感受。
3.情感动机基础:我班学生数学基础在年级排名靠前,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兴趣深厚,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上爱问好动,对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强。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事件的有关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并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初步建立正确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在此过程中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随机现象在我们身边大量存在,认识到概率思维方式和确定性思维的差异;体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初中数学_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6.1感受可能性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姓名:单位:电话:邮箱:能否提供录像课:能教学目标:1.经历猜测与游戏,理解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认识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活动内容:(引言)生活中,在我们身边每天都会有一些事情发生,有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而有些事情却是不可预测到的?譬如,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不论刮风下雨,时光一定不会倒流,下周一下雨吗,不一定.问题1:能否想象老师今天怎么提问同学回答问题吗?问题2:一天,阿凡提牵着自己心爱的小毛驴,背着一袋金币往家赶。
刚到村口,就碰到那个贪财、吝啬的大财主。
他看到阿凡提手里的一袋金币就眼红。
眼珠转了转,对阿凡提说:“如果你能把口袋里的金币往空中一抛,落下后个个都是正面朝上,那么这些金币就是你的了。
如果不是,哼!哼!那它就是我的。
同学们,阿凡提会得到金币吗?考考你?选词填空1.太阳()从东方升起。
2.今天老师()要表扬我。
3.时间永远()停止。
处理方式:一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是事情是存在变化的,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2,动感学号停止后是谁,谁来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好奇的动画,“动感学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打好基础,通过学生身边生活的事例引导,,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事件还有这么多的情形探索,引发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接切入本节课题.二、探究学习,感悟新知活动内容1:(多媒体出示)“下列事件一定发生吗?”思考1: 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2、太阳从东方升起;3、如果今天星期五,那么明天是星期六;4、水往低处流。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概率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概率的计算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概率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让学生掌握概率的概念,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理解概率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游戏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如硬币、骰子等。
2.准备相关的游戏,如抽奖游戏、卡片游戏等。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随机事件的发生。
让学生初步感受随机事件的性质,引出概率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抽奖活动、彩票中奖等,让学生尝试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抛硬币、掷骰子等,统计实验结果,计算事件的概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游戏,如抽奖游戏、卡片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概率知识。
通过游戏,巩固学生对概率的理解和应用。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医学诊断等。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教案与反思
6.1 感受可能性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汪村学校钱少华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概率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重点)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难点)一、情境导入在一些成语中也蕴含着事件类型,例如瓮中捉鳖、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和水中捞月所描述的事件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事件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类型一】必然事件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黑球和3个白球,这些球的大小、质地完全相同,随机从袋子中摸出4个球,则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 A.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白球B.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黑球C.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黑球D.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白球解析:∵袋子中只有3个白球,而有5个黑球,∴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因此选项A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也可以3黑1白、2黑2白、1黑3白,不管哪种情况,至少有一个球是黑球,∴选项B是必然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为1黑3白,∴选项C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或1白3黑,∴选项D是不确定事件.故选B.方法总结:事件类型的判断首先要判断该事件发生与否是不是确定的.若是确定的,再判断其是必然发生的(必然事件),还是必然不发生的(不可能事件).若是不确定的,则该事件是不确定事件.【类型二】不可能事件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打开电视机,中央一台正在播放新闻B.我们班的同学将来会有人当选为劳动模范C.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D.太阳从西边升起解析:“太阳从西边升起”这个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所以它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故选D.【类型三】随机事件下事件:①随意翻到一本书的某页,这页的页码是奇数;②测得某天的最高气温是100℃;③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的数字是2;④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180°.其中是随机事件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书的页码可能是奇数,也有可能是偶数,所以事件①是随机事件;100℃的气温人不能生存,所以不可能测得这样的气温,所以事件②是不可能事件,属于确定事件;骰子六个面的数字分别是1、2、3、4、5、6,因此事件③是随机事件;三角形内角和总是180°,所以事件④是必然事件,属于确定事件.故答案是①③.探究点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前5次朝上的点数恰好是1~5,则第6次朝上的点数( )A.一定是6B.是6的可能性大于是1~5中的任意一个数的可能性C.一定不是6D.是6的可能性等于是1~5中的任意一个数的可能性解析:要分清可能与可能性的区别:可能是情况的分类数目,是正整数;可能性指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个01之间的分数.要求可能性的大小,只需求出各自所占的比例大小即可.第6次朝上的点数可能是6,故A、D均错;因为一枚均的骰子上有1~6六个数,所以出现的点数为1~6的可能性相同,故B错,D对.故选D.方法总结: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骰子在掷的过程中,每个点数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三、板书设计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随机事件:无法事先确定一次试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2.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对身边事件发生的情况作出判断,通过实测理解掌握定义,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素材积累】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主要讲述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如何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概率学习的一个入门,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概率的存在,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可能性,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可能性,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如骰子、卡片等。
2.准备实验指导书,供学生参考。
3.准备教学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实验材料,如骰子、卡片等,并提出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巩固实验结论。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举手回答。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概率的基本概念和通过实验感受可能性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2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2,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不确定现象中的规律性,认识概率,能根据事件的性质判断和求出事件的概率。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可能性知识的一次拓展,也是对之前知识的一次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不确定现象,如抽奖、抛硬币等,对可能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大部分学生对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概率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含义,能根据事件的性质判断和求出事件的概率。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含义,掌握求概率的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并进行合理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概率模型道具,如硬币、骰子等,用于实践活动。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或图片,引入不确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现象。
如:抛硬币、抽奖等。
提问:这些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概率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概率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
通过PPT展示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同时,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和计算事件的概率。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概率模型进行操作。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是初中数学概率初步知识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的意义,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为后续概率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概率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可能性问题,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概率的本质和计算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概率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定义。
2.能够用概率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
3.学会用列举法求解简单事件的概率。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定义及判断。
2.教学难点: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概率的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揭示概率的本质。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概率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概率实例。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供课堂讨论使用。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件,用于课堂实践操作。
4.计数器:用于计算概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可能性?让学生感受到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生活案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概率现象。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记录下各种事件的发生次数。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用列举法求解简单事件的概率。
初中数学_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概率初步6.1 感受可能性一、备课标(一).内容标准:认识随机现象,体会数据的随机性,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来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二)核心概念:通过活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过程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十大核心概念本节课突出体现为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以及应用意识。
二.备重点、难点:(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概率初步》第一节课感受可能性。
本节课首先通过生活常识提问及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新课内容,进而判断事件类型,并不断渗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掷图钉和掷硬币的试验,感受频率的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概率的定义,为学习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及今后学习概率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猜测、试验、探究、交流与分析过程中获得结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
在掷骰子的情景活动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所给出的问题的答案,渗透估计思想,在“议一议”的游戏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概率思维和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
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备学情:(一)学习条件和起点能力分析:1. 学习条件分析:(1)必要条件:让学生亲自经历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亲自经历猜测、试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以及大量的生活经验。
(2)支持性条件: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 起点能力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等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体会,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但缺乏系统知识来规范。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感受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方法: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这是分析事件可能性的基础。
-列表法的应用: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掷两个骰子的点数组合。
-树状图法的应用:构建树状图表示事件的可能分支,如选择红色或蓝色的球。
2.教学难点
-抽象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抽象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加深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在旁听时发现,有些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而有些学生则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差距。针对这种现象,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细节问题存在疑问。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前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并解答他们的疑惑。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时,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概念的实际意义。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事件可能性的量化分析仍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运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时。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看到这些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可能性原理。但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这些方法的操作练习,以便他们更熟练地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6.1感受可能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掷骰子活动,经理猜测、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过程,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2.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随机事件,并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故事分享] 国王与智慧大臣的故事
环节二:探究事件的分类
问题1:五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为了抽签,我们在盒中放五个看上去完全一样的纸团,每个纸团里面分别写着表示出场顺序的数字1,2,3, 4, 5.把纸团充分搅拌后,小军先抽,他任意(随机)从盒中抽取一个纸团.
(1)抽到的数字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抽到的数字小于6吗?
(3)抽到的数字可能是0吗?可能是7吗?
(4)抽到的数字可能是1吗?可能是3吗?
问题2:小伟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请思考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在骰子向上的一面上,(1)可能出现哪些点数?
(2)出现的点数大于0吗?
(3)出现的点数可能是7吗?可能是0吗?
(4)出现的点数可能是4吗?可能是5吗?
你能否尝试着对以上事件进行分类?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这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不确定事件,也称为随机事件。
4.请你自主完成对事件类型进行分类:
事件⎪⎩
⎪⎨⎧
5、知识迁移
随意转动一个被均匀分成8个扇形的转盘,请问你能够举出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的例子吗?
6.合作交流:
小组之间讨论,每人举出至少一个“确定事件”或“不确定事件”的例子。
要求一个人说例子,其他同学回答出属于什么事件。
7.习题巩固:Pad 上面完成
1.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 .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B .400人中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天 C .明天早上的太阳从西方升起 D .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放动画片
2.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 A .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奇数 B .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9环
C.明天会下雨
D.度量平面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
3.下列事件中,是随机事件的是()
A.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100℃水沸腾
B.小王参加数学考试,成绩是满分
C.有一名运动员的奔跑速度能达到30m/s
D.在一个仅装有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
4.下列事件:
①在足球赛中,弱队战胜强队
②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
③任取两个正整数,和大于1
④石头能孵出小鸡
其中确定事件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环节三: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1.摸球游戏
三个不透明的盒子中分别装了10个除颜色外都相同的红球和白球。
(1)请问:你有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小球?
(2)已知盒子中球的构成,事先先确定你要取什么颜色的球,如果你取得的球的颜色与你说的一致,那么
你就赢了。
你会怎么做?
2、知识迁移
随意转动一个被均匀分成8个扇形的转盘,请问你能够说出其中的随机事件吗?能比较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吗?
3、某路口红绿灯的时间设置为:红灯40秒,绿灯60秒,黄灯4秒。
当人或车随意经过该路口时,遇到哪一种灯的可能性最大,遇到哪一种灯的可能性最小?
通过探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
论:。
4.掷骰子游戏:
利用质地均匀的骰子做游戏,规则如下:
(1)两人同时做游戏,各自掷一枚骰子,每人可以只掷一次骰子,也可以连续地掷几次骰子。
(2)当掷出的点数和不超过10时,如果决定停止掷,那么你的得分就是所掷出的点数之和;当掷出的点数和超过10时,必须停止掷,
并且你的得分为零。
(3)比较两人的得分,得分多的获胜。
思考: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你是如何决定继续掷骰子还是停止掷骰子的?与同伴交流。
环节四:反馈练习
习题巩固:Pad上面进行;
1、夯实基础
1.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是()
A.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
B.明天一定会下雨
C.抛出的篮球会下落
D.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2的倍数
2.袋子里有8个红球,m个白球,3个黑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大,则m的值不可能是()
A.1 B.3 C.5 D.10
3. 如图,一个正六边形转盘被分成6个全等的正三角形,任意旋转这个转盘1次,停止后指针落在阴影区域的可能性比指针落在非阴影部分的可能性()
A.大 B.小 C.相等 D.不能确定
4、请判断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
(1)有公共顶点的角是对顶角;
(2)将油滴入水中,油会浮在水面上;
(3)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2的倍数比座位号是5的倍数可能性大;
(4)任意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奇数;
(5)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份相同;
(6)经过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遇见红灯;
(7)将软木塞放在水里,会沉入水底;
(8)随意写一个有理数,其平方大于其本身;
(9)随意写一个有理数,其平方不小于其本身。
2.拓展延伸:
盒中装有红球,黄球共10个,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每次从盒中摸出一个球,摸三次(不放回),请按照要求设计盒中红球、黄球的个数:
(1)“摸出3个球都是红球”是不可能事件;
(2)“摸出红球”是必然事件;
(3)“摸出两个黄球”是随机事件;
环节五:
畅谈收获,学有所得!
七下6.1感受可能性
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但缺乏系统知识来规范。
初中一年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生活。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分组合作与交流,帮助他们通过直观形象地感知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是完成本节内容的关键,因此要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七下6.1感受可能性
效果分析:
一、知识上:
1、通过这节课,学生学生基本上能区分什么是随机事件,
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是不
可能事件;对于生活中的各类事件,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
2、学生能够感受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这为后面研究概率奠定了基
础。
二、过程中:
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在PAD上操作掷骰子的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游戏中渗透着数学知识,如果能很好的运用数学知识,将会助我们一臂之力!
三、情感上:
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合作、交流、讨论,他们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
正如“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
七下6.1感受可能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本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概率的起始课。
学生在之前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大致了解了这三类事件,不够没有系统知识来规范。
本节课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情况,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更直观的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也为上好下一节课做铺垫。
环节二:
1、习题巩固:(Pad上面完成)
1.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A.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B.400人中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