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合集下载

怎样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怎样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怎样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还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本文将从培养社交技巧、加强沟通能力以及促进团队合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社交技巧小学生的社交技巧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有效的方法:1.模拟情景:通过模拟真实的社交情景,让小学生学会自我介绍、问候以及礼貌用语等。

例如,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小学生分角色进行交流。

2.培养同理心:鼓励小学生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立场和情感。

可以通过阅读故事书、观看电影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同理心。

3.强调友谊的重要性:教育小学生关于友谊的概念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尊重和支持朋友,培养友善相处的能力。

二、加强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以下是几个帮助小学生加强沟通能力的方法:1.鼓励表达:给予小学生一个开放、包容的交流环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2.倾听技巧:教育小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可以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倾听技巧。

3.解决冲突:教育小学生学会妥善解决冲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

可以通过教育小学生使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三、促进团队合作团队合作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以下是几个促进团队合作的方法:1.分工合作:组织小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的活动,学会在团队中承担责任和完成任务。

例如,可以组织小学生一起完成一项小组作业或者一次团队游戏。

2.鼓励分享:教导小学生分享知识、经验和资源,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例如,可以组织小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互相学习和交流。

3.培养团队意识: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归属感。

例如,可以组织小学生一起参加运动会、文艺表演等。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小学阶段是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逐渐开始融入集体生活,与同伴、老师、家长等建立起各种关系。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人际关系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同伴关系的形成:小学阶段是儿童开始建立同伴关系的时期。

他们在学校里与同学们相处,结交新朋友,并逐渐找到与自己志趣相近的好朋友。

同伴关系对儿童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通过与同伴交流、合作、竞争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2.角色意识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并开始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

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一些方面具有特长或能力,比如学习、体育、艺术等,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3.群体意识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儿童在集体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班级、课堂中,他们需要遵守规则、尊重师长和同学,学会与他人相处,并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4.竞争意识的增强:随着儿童在学习、体育等领域的发展,他们逐渐开始面临竞争。

学校中的各种选拔、评比活动,以及与同学之间的竞争,都会促使儿童增强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追求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5.依赖性的减弱:在小学阶段,儿童逐渐从依赖家长转向依赖同伴。

他们开始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在同伴的影响下培养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这种依赖性的减弱,有助于儿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思维方式。

6.家长与教师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家长和教师都对儿童的人际关系发展有重要影响。

家长可以给予儿童关爱和支持,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朋友,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教师则负责班级的人际关系管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和互助。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人际关系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教案人际关系的概述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交往及其结构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形成的。

没有交往,就不可能形成直接的人接关系。

交往是由信息交流、动作交换和互相理解三个过程构成的复杂活动。

信息交流语言是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过电脑网络,从而有力的改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

2。

动作交换人在交往中还会通过无意识的动作泄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即所谓的”人体语言”。

又称“体势语”。

相互理解交往中相互理解,是交往失败的关键。

相互理解包括三个方面,即意义理解,情感理解和动机理解.互相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思维水平和交往经验。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叫做人际吸引。

人际喜迎是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

影响人际喜迎的因素有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相似、特点互补等。

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相似尤其是相同的价值观表现出的吸引力更大.特点互补人际吸引的诸因素并不是绝对的和孤立的。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其关键在于人与人之前共同的价值观、一致的利益、共同的目标,也在于人际交往中双方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二、班级人际关系正式群体.心理集体。

非正式群体。

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教师的主导性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觉有主导调节的作用。

学生的全员性每一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起着一定的作用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低年级学生较侧重于师生关系,教师的权威性对儿童的影响较大。

中,高年级的儿童开始逐渐把同学关系放到较为重要的位置上。

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它们是规范,心理相容,舆论和凝聚力。

规范反映一个班级中认为某种行为是对或错的集体期望.心里相容班级的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彼此协调一致,称为心理相容。

首先表现在人们互相了解;其次,成员之间善于运用正常的方式;第三,表现在成员们都在自觉地维护班集体.心理相容是集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班级共同活动顺利的重要社会心理条件.舆论是一种群众性的意见,舆论造成对人的压力,因而也就能约束每个人的言行.凝聚力凝聚力是指班级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小学儿童之间人际关系的特点小学儿童之间人际关系发展的一般趋势即同伴关系,包括同伴,同伴团体(即小团体),友谊三方面的关系。

小学生人际关系

小学生人际关系

小学生人际关系小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小学生与同龄人和不同年龄段人的相处方式和交往关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孩子学习社会知识和社交技巧,也关系到自尊心、信心、责任感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小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小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小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多元化,包括同龄人、年龄稍大的学长学姐、老师、家长、亲属等。

这些人都有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对小学生来说,需要学会如何与不同人群相处。

2. 多变性和受环境影响小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多变,受到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较大。

如果孩子的环境和社交圈子较小,可能会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发展和成长。

3. 学习和游戏的平衡小学生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在学习的同时,孩子也需要与同龄人进行游戏和交往活动。

这些活动能让孩子得到放松,学会与人相处,并且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着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

小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小学生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小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1. 培养交友和沟通能力小学生人际关系是培养孩子交友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渠道,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锻炼孩子的社交技能。

2. 建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小学生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当孩子看到自己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时,会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培养人际关系的责任感小学生人际关系也是培养孩子人际关系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孩子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需要表现出礼貌、友善和尊重,这样才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关键性的要点:1. 了解小学生的需求家长和老师应该尽可能了解小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合适的交往环境和机会。

在孩子自己无法找到自己兴趣点的情况下,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教育教案及反思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教育教案及反思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教育教案及反思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变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提供一份详细的教案,以及针对这一教育活动的反思,希望能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案内容:1. 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态度和心理应对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步骤:- 引入心理健康的概念,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5分钟);- 分组让学生展示一些正面的心理健康行为,如积极向上、自信等(10分钟);- 对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讲解,如焦虑、抑郁等(15分钟);-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和解决办法(10分钟);- 结束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小结(5分钟)。

第二节:人际关系教育步骤:- 引入人际关系的概念,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些常见的人际关系遭遇,并讨论解决办法(15分钟);-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以及倾听他人的观点(10分钟);- 分组让学生进行一些团队合作的小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15分钟);- 结束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小结(5分钟)。

3. 教学辅助工具:- PowerPoint幻灯片;- 角色扮演道具;- 团队合作小活动相关材料。

二、教育活动反思:1. 教学内容准备:在本次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准备相关教材和教辅工具,确保教学内容全面、科学,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 学生参与度:教师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得到有效的教育。

3. 教学反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生如何在学校中提高人际关系

小学生如何在学校中提高人际关系

小学生如何在学校中提高人际关系引言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增强社交能力,提高沟通技巧,并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在学校中提高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1. 积极主动的交流积极主动的交流是提高人际关系的关键之一。

小学生应该学会主动与同学进行交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下面是一些促进交流的技巧:•主动打招呼:学会向同学问好,并关注他们的回答。

•倾听和回应:在与同学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讲话,并做出适当的回应。

•分享与合作: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知识和资源,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合作项目。

2. 培养友善和尊重友善和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小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不歧视和欺负他人。

以下是一些培养友善和尊重的方法:•不做和说伤害他人感情的事情。

•做到公平对待每个人,不偏袒任何人。

•如果发现他人受到欺负或不公正对待,要勇敢地站出来支持和帮助他们。

•学会感谢和赞美他人,提醒自己记得给予关注和帮助。

3. 加入团队和社交活动小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团队和社交活动,这有助于提高人际关系。

以下是一些建议:•参加校内外的俱乐部和活动,结识更多不同背景和兴趣的同学。

•参与学校组织的义工和公益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同时建立合作和友谊。

•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4. 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在人际关系中,冲突和问题是难免的。

小学生应该学会妥善处理冲突,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学会平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避免使用暴力或攻击性语言。

•听取对方的意见,并用冷静的态度进行讨论。

•尝试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促进和解和妥协。

•如果无法自行解决问题,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5. 培养自信和自尊自信和自尊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小学生应该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信和自尊。

以下是一些方法:•培养个人兴趣和特长,展示自己的优点和才能。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们在学校和社交圈中都需要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拓宽他们的交际圈,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给出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首先,要教会他们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包括主动问候他人、主动介绍自己等。

其次,可以与孩子一起模拟一些真实场景,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此外,鼓励孩子参与一些团队活动,如学校的课外活动或社区组织的活动,这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沟通机会。

二、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行为示范,不仅自己要尊重他人,还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想法。

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是尊重,为什么尊重他人是重要的。

同时,还可以通过故事、绘本等形式向他们传递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并鼓励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尊重的态度和行为。

三、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

通过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可以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以从小开始,鼓励孩子参与一些小组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或者小项目,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并帮助他们解决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与同学一起做一些志愿者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

四、客观评价和鼓励在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过程中,我们要客观评价他们的行为,并给予及时的鼓励。

当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取得进步时,要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同时,我们也要教导他们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安慰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并从中学习成长。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3.教师方面
(1)教师通过家访来指导亲子交往。在家访中, 一是“看”,看看学生的学习小天地;二是“查”, 检查学生在家庭中学习生活的情况;三是“听”, 听听家长对孩子的意见,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四是 “议”,议议如何解决亲子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教 师在家访时要从正面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多听取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积极意见,要防止有问题 就向家长告状。即使对关系已经出现裂痕的家长与 子女,教师也要起缝合的针线和粘合的万能胶的作 用。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性交往是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社 会生活之一。
小学儿童的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系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 师生关系。
一、亲子关系
(1)亲子关系指的是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虽然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逐渐丰 富起来,与同伴的交往也明显增多,但与父母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父母、 家庭仍是他们的“避风港”,小学生对父母怀有浓厚的感情。家长的待人处 世态度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小学生与父母的关 系在其发展上仍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方法
1.父母方面 (1)父母应该是成熟的,要懂得不同发展期孩子 的需要,特别是心理需要。 (2)父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应有条件地、尽量地 及时满足。 (3)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但并不放弃指导。(4) 父母对孩子的一切活动表现一定的兴趣,愿作孩子 的玩伴、朋友,同时也尊重孩子的朋友。 (5)耐心地对待孩子的打扰和孩子提出的问题, 听孩子把话说完。 (6)不拿孩子当出气筒,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保 持愉快的气氛。 (7)不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不用成人的标准 要求孩子。 (8)多说理,少责备,特别禁忌孩子真正知错时 的责罚,训子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 (9)不把物质上的给予看成父爱、母爱的唯一方 式,要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能经常与孩子在一 起。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2 小学儿童的同伴团体
A.有组织的集体
a. 集体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共同行 为
b. 集体具有统一的领导 c. 集体有共同的纪律,每隔成员都要是自己的意志服从
集体的意志,使自己的利益服从集体的利益 d. 集体具有共同的舆论
B.自发团体
a. 亲社会团体 b. 非社会团体 c. 反社会团体
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行为准 则,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
第三,榜样,即父母往往是小学生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 他们效仿父母,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
第四,慰藉,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他们易于向 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三)与教师交往的特点
1、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
(一)与同伴交往的特点
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
取的行动 儿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势更复杂 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1 小学儿童的友谊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开 始建立友谊,并对友谊这种特殊的人际关 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儿童对友谊的认识是逐渐发展的 •友谊是安全感或社会支持的重要源泉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向小学生表现自己良好 的期望,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更应该满腔热情,更多地采取积极鼓励 的方式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一般来说,要改变这些孩子的交往问题可以采用社会支持的方法。即学校与 家庭配合,改善他们与周围的关系,特别是应注意融洽他们与亲人及同学之 间的关系,满足他们爱与归属的需要,让他们感到家庭和班集体的温暖,心 理上有安全感,消除戒备心理,能够接受别人与之交往。同时要注意让他们 扩大交往范围。当他们能够接受别人与他交往时,要给予强化鼓励,并帮助 他们主动与别人交往,从与亲戚交往,扩大到与亲戚的朋友交往;从与一个同 学交往,到与这个同学的朋友交往,逐渐扩大交往范围,让他们走出封闭的 自我。对于严重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同比自己年龄小或 低年级的学生交往,以显示他们的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特别是多 与性格开朗的人在一起活动,情绪受到感染,也会使自己变得开朗起来。还 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同伴关系:小学儿童开始与同龄的孩子建立友谊关系,他们会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因素选择朋友,通过互相交流、玩耍和合作来增进友谊。

2. 师生关系:小学儿童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他们会尊重老师的权威,寻求老
师的帮助和指导,与老师建立信任关系。

3. 家庭关系:家庭是小学儿童最重要的社交环境之一,父母和亲人对孩子的情感支持
和教育引导对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
心和社交能力。

4. 教育机构关系:小学儿童在学校中还会与其他教职员工、校长、校医等建立一定的
关系。

这些关系会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适应能力和学习成就。

5. 群体关系:小学儿童常常会参与到各种集体活动中,如班级活动、社团组织等,通
过与集体成员的互动,他们学会合作、分享和团队精神。

6. 社会关系:小学儿童开始接触社会,与邻居、亲友的孩子、社区人士等建立关系,
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

在小学阶段,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对于他们的情绪、
社交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和教师需要给予儿童充分的关
爱和支持,引导他们学会与人交往、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以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
关系。

第二节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四)父母的教养方式
❖ 民主型父母 特点:理性、严格、民主、耐心、爱
❖ 专制型父母 特点:严厉、粗暴、专制、体罚、缺乏耐心
❖ 溺爱型父母 特点:放纵、溺爱、不加控制、缺乏要求
❖ 忽视型父母 特点:缺少关注、漠不关心
案例
刘明是一个大一学生。从寝室到教学楼只有5分钟的路程, 可是刘明却一直担心自己是否带齐了上课用的书本。起床之后, 他将书本检查了一遍,出发前,又反复检查了多遍。在走向教 学楼的途中,他又反复检查,生怕书本能自己从书包里飞了出 去。等到了教学楼,他还要再检查多次。如果不让他检查,他 心里就会觉得忐忑不安。
第二阶段:单向帮助阶段(4~9岁):这个阶 段的儿童认为满足自己需求和愿望的才是朋友 。
第三阶段:双向帮助阶段(6~12岁):这个 阶段的儿童开始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 解,但带有明显功利性,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 长久保持如一。
第四阶段:亲密共享阶段(9~15岁):这个阶 段的儿童认为朋友之间应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 与共。此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相对的稳定性 ,同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 从三年级开始,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开始变化, 开始对教师作出评价,对不同的教师也表现 出不同的喜好,对于满意的教师表现出亲近, 并报以积极反应,对于不满意的教师表现出 疏远或反抗。
❖ 如同样是批评,如果来自于自己喜欢的教师, 则会感到内疚、羞愧;如果来自于自己不喜欢 的教师,则会引起反感和不满。在这个时期, 师生关系中出现了不平稳状态,教师的权威地 位开始受到挑战。
3、相互理解 ❖ 交往中的相互理解与否,是交往成败的
关键。
❖ 相互理解包括三个方面:意义理解、情 感理解、动机理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心理因素

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护

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护

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护儿童时期是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也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护,并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一、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儿童的人际关系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早期家庭关系到扩展的同伴关系。

以下是儿童人际关系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1. 早期家庭关系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与父母和家庭成员建立最初的人际关系。

这一阶段对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支持和关爱对孩子的人际关系形成至关重要。

2. 幼儿园和学前班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与其他儿童建立联系和互动。

他们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开始发展友谊和社交技巧。

3. 小学阶段:在小学阶段,儿童的同伴关系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他们开始意识到群体中的地位和角色,并需要学习处理冲突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青春期阶段:在青春期,儿童的人际关系受到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的影响。

同伴关系变得更加重要,而家庭关系可能会受到挑战。

二、促进儿童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促进儿童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1. 培养沟通技巧:教导儿童积极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鼓励他们关注他人的感受并学会与他人有效地交流。

2. 提供合适的社交机会:为儿童提供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如团队运动、社区服务等。

这样他们可以结识不同背景的人,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3. 培养友谊观念:帮助儿童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和建立真实而支持性的友谊。

教导他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并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4. 解决冲突的技巧:教导儿童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应该学会妥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与他人达成共识。

5. 建立家庭支持:家庭是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

父母应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指导,并给予儿童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三、维护儿童人际关系的方法除了促进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维护已经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也同样重要。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之人际关系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之人际关系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之人际关系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而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了解自己,学会与他人相处,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小学教育中,人际关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际关系是指个人同他人建立和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以及互相依赖的关系。

人际关系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在学生时期,人际关系更是影响他们未来的成就和成功的重要因素。

小学生在接触社会之前,常常只待在家庭和学校里,面对的是一些自己熟悉的人,人际交往范围较少。

此时,家长和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了解身边的人,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学会与别人相处,与人交往,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适应社交环境。

一、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1. 学会倾听孩子们往往喜欢说话,有很多的问题需要问家长和老师的。

家长和老师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问题,尊重孩子的感觉,了解孩子的需求。

这样,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很重要,增加自信心,培养一种与人交往的积极态度。

2. 培养合作意识在小学生活中,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观点,想法和喜好。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吸取他人的经验,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合作中,学生可以体现出自己的特长和价值,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学会表达交流是提高人际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增强自己的说服力,也可以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

家长和老师应该带头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通过交流建立深入的人际关系。

二、让孩子了解如何与人交往1. 尊重别人尊重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原则。

在为人处事方面,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不断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不做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学会为别人着想,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所表现出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与同学、老师、家人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小学生可以学会与人合作、沟通、分享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首先,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学校中,小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完成各种任务和项目。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小学生还需要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帮助他们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其次,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与他人的积极互动可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减少孤独感和焦虑感。

同时,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冲突和问题,增强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呢?首先,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庭活动,与家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分享快乐和困难。

此外,家长还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社交机会,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分享精神。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组织团队项目和举办社交活动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教授小学生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解决人际冲突和问题。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影响。

社会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交机会,让小学生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社会还可以提供一些社交技巧和经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第四章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第四章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直接接触 接受关系 敬慕关系 其他关系

2小学生择友特点
同质性和趋上性
非正式群体及其引导

1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和性质 自发性、相似性、相容性、畅通性、权威性 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破坏型

2积极引导非正式群体(教材100面)
小学儿童的同伴接纳

按照按照同伴接纳程度划分的四种儿童
人缘型 嫌弃型 孤立型 中间型
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交 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小学儿童 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因为儿 童的心理发展是通过人与人之 间的密切交往来实现的。
相关概念



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友谊、同伴群体、集体、非正 式群体、同伴接纳 师生关系、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小学儿童的同伴关系

(一)小学儿童的友谊
1塞尔曼儿童友谊发展阶段 2小学儿童择友的标准 3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

(二)小学儿童的同伴群体
1班集体 2非正式群体 3班主任如何开展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工1人缘型、嫌弃型、孤立型、中间型 2同伴接纳的社会测量法
塞尔曼儿童友谊发展阶段
塞尔曼儿童友谊发展阶段

在小学阶段,儿童都喜欢选择同性而不是 异性朋友。因为在小学儿童看来,同性朋 友可以分享共同的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 此外,女性好朋友比男性好朋友更注重人 际关系,因而也更愿意分享彼此的秘密, 而男性好朋友之间则更看重活动本身及其 成就。
小学生的择友标准和特点

1小学生择友的四种标准
相关问题


1、四种教养方式?四种教养方式对儿童个 性及社会性的影响? 2、塞尔曼的友谊五阶段 3、小学儿童择友的四种标准? 4、班集体形成的四个阶段? 5、如何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工作? 6、莫雷诺的同伴接纳社会测量法? 7、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 8、学业表现对小学师生关系的影响?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概述什么是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概述什么是

•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 (三)教师对儿童的影响
• 1、教师期望与学业成就

教师期望的研究;影响教师期望的因素。
• 2、教师评定与小学生的伙伴地位
• 3、教学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 四、小学生存在的主要交往问题 • 1、人际孤独 • 2、社交恐惧症
• (2)小学生友谊的形成与发展 • 美国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友谊发展有5个
阶段(3—7岁)尚不稳定的友谊关系;(4—9岁) 单向帮助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 (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12岁以后)自 主的共存阶段。

• 三、师生关系
• (一)师生关系是儿童与教师之间建立的一种 工作关系。
• (二)、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
• 麦克斯白提出亲子关系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 1、父母控制(6岁前)大部分重要决定由父母 作出。
• 2、共同控制(6--12岁)让孩子参与家庭中某 些事情的决策。
• 3、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作出更多的 重要决定。
• (三)导致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 • 二、同伴关系 • (一)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

第十一章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 二、研究人际关系的意义
• 三、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
• 一间建立的一 种人际关系。它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并发展起来 的。婴儿大约在6个月以后,与父母建立了一种稳 定的亲子关系,婴儿便形成了依恋。
同活动、相互协作的关系。 • (二)建立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 (三)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

幼小衔接中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

幼小衔接中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

幼小衔接中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幼儿期和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其中一个关键的方面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日后的社交能力非常关键。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支持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技巧。

1.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和学习人际关系的地方,父母和兄弟姐妹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通过家庭的模范行为和充满关爱的互动,可以塑造孩子正向的人际关系观念和行为方式。

父母应该注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提供给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

家庭应该鼓励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并且教育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2. 学校环境的关键作用学校是孩子开始接触社交环境的地方,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提供机会让孩子们互相认识和建立友谊,并且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此外,学校应该提供防止校园欺凌的政策和机制,并且教育学生如何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3. 社区的支持和参与社区是孩子与更广泛社会互动的场所,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和组织,孩子可以学习如何与不同年龄段和背景的人相处。

社区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志愿活动或俱乐部组织,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此外,社区也应该提供导师制度,为那些需要额外支持的孩子提供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群生活。

4. 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技能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区,都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技能。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建立积极和健康的关系:- 听取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同;- 学会关心他人,表达爱和友善;- 学会倾听和有效沟通,包括面对面交流和书面交流;- 学习分享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的技巧,包括寻求妥协和理解对方立场的能力;- 学习发展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以便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如班级聚会、户外游戏等,以提高社交技巧和建立友谊。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性交往是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社会生活之一。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一)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亲子关系是儿童与父母之间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

它是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1.早期依恋及其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婴儿大约在六个月以后,与父母建立了一种稳定的亲子关系,婴儿便形成了依恋。

依恋是儿童与其父母之间的一种感情联系、纽带或持久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

这种依恋促进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性和接近性。

一旦依恋形成,儿童就以各种方式对待依恋对象,如经常接触他们、一起玩乐、做游戏,更为重要的是,依恋对象能给儿童提供一种安全感。

疲倦或紧张的儿童会靠近其依恋对象,并且在感情上表现出更大的宽慰,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表现出愉悦和轻松。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J.Bowlby)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在教养院和孤儿院长大的儿童,经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障碍问题,包括不能和别人建立亲密持久的人际关系。

在鲍尔比看来,这些儿童似乎是不爱别人,因为在早期生活中,他们失去了对一个母亲形象牢固的依恋关系的机会。

鲍尔比在他的一系列调查研究之后,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与亲近的人分离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来情绪上的问题,早期生活(尤其是婴幼儿期)中的母子分离会给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母子联结的破裂或未建立正常依恋的儿童,不仅在儿童期引起种种情绪障碍,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而且将影响整个人生的顺利发展,尤其在人际关系、情绪生活及社会生活适应上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学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行为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可能被其他依恋所补充,但依恋贯穿整个人生,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受早期依恋的影响。

可以把早期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及对在促进儿童早期依恋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中的启示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培养儿童对己、对父母、对同伴、对世界的信任感、积极的探索能力,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教师的期待可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得到发展
在学习中,学习者必须有一种解决问题的积
极心态,即强烈的探求问题结果的欲望。这 是促使学习者去解决问题的动力,这种动力 可以通过老师的期望得到发挥。其次,解决 问题需要学习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坚强 的意志品质是克服困难、完成各种实践活动 的重要条件。再次,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 带有情感。解决问题越困难,所做的努力越 大,情感也就越强烈。因此教师的期望越高, 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越大。
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早已奠 定基础,再经其后的儿童期、青年期等 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 独特人格。 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子女的生理健康、态 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
3、父母的教养方式 (一)民主型父母
民主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积极肯定和接 纳的,对儿童有明确而成熟的要求。他们对 儿童的控制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在向 儿童提出要求或命令时,通常会向儿童解释 这样做的理由,也听儿童的心声,考虑儿童 的需要。
3 教师的期待可使学生积极的面对人生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可使学生向着教师预期 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使学生具 有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态度。它要求 学生主动面对学习中的实际问题,面对自己 的具体学习活动,它可以使学生为使自己的 学习活动更顺畅,为改善人生而去积极努力 地获取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预期可使学生 不满足于对前人已有知识的继承和理解,而 是不停地探索、发现和创造,为将来的成功 作好必要的准备。
特点:理性、严格、民主、耐心、爱
(二)专制型父母
专制型父母对儿童严厉、粗暴,缺 少温情。他们滥用权利要求儿童绝对 服从,却很少对儿童说明为什么。为 使儿童服从,他们常常运用惩罚和剥 夺爱的策略。 特点:严厉、粗暴、专制、体罚、缺乏 耐心
(三)溺爱型父母
溺爱型父母对儿童充满爱和期待,对孩 子的行为高度接纳和肯定,允许儿童自 由表达思想和感情,但很少提出控制和 要求,偶然对儿童提出纪律要求却不能 坚持。 特点:放纵、溺爱、不加控制、缺乏要求
3、相互理解 交往中的相互理解与否,是交往成败 的关键。

相互理解包括三个方面:意义理 解、情感理解、动机理解。

意义理解是指对方提供什么样的信息,
要能读懂、听懂。 情感理解是指对方是怎样提供信息的, 从他提供信息的方式中领悟他的情感体 验和倾向性。 动机理解指要理解对方为什么要提供信 息。
刚入学的儿童,几乎都对教师
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在儿童 的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教师要 求他们做到的一切,他们几乎都 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要求甚至 比家长的话更有效果。
有关调查发现,84%的小学儿童 (低年级小学儿童为100%) 认为要听教师的话。并且,常以 教师的是非标准为自己的是非 标准。在这个时期,师生关系比 较平稳,儿童对教师的绝对服 从心理有助于他们很快学习、掌 握学校生活的基本要求。
3)儿童的名字:名字吸引人的儿童比 不吸引人的儿童更受欢迎。 4)生理特征:外表具有吸引力的儿童 易受到成人和同伴的喜爱。 5)儿童的行为特征:即使儿童有漂亮 的外表、聪明的头脑,如果他的行为是 不恰当的,也不会成为受欢迎的儿童。
3、小学生的友谊
友谊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双 向关系,是以相互信任和喜爱为基础的情 感关系。 塞尔曼认为,小学阶段的儿童友谊发展分为 五个阶段。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心理因素 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 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它是形成和发展人 际关系的心理条件。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 质、特点相似、特点互补等。

1、空间距离 人与人之间在空间上接近就容易建立友
好的关系。 2、交往频率 指人与人在单位时间内互相接触次数的 多少。一般说来,频率越高,人际吸引 就越强。
3、仪表风度 人的相貌穿着,言谈举止对人际关系同
样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上三点属于人际吸引的表面因素,它 们在人际交往的初期具有一定作用,但 人际交往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依靠深层的 因素。
4、心理品质 它是人际吸引中深层的稳定因素。
5、特点相似
社会经历和态度的相似是人际吸引的重要
1、信息交流
人们在交往中总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
诉其它人,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诉别 人,同时也了解到交往对象的观点和态 度,进而决定是否修正自己的观点或设 法改变其他人的观点,这就是信息交流。 语言是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2、动作交流
人们在交往中除了运用语言作为交际工
具外,还伴随着必要的动作。如“体势 语”、“表情语”。
从三年级开始,随着同伴之间交往的增
多,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独立性
和评价能力也随之增长,儿童无条件信赖、 服从教师的程度有所下降,他们对教师的 态度开始变化,开始对教师作出评价,对 不同的教师也表现出不同的喜好,对于满
意的教师表现出亲近,并报以积极反应,
对于不满意的教师表现出疏远或反抗。
因素 6、特点互补 在人际交往中,需求的互补能使双方更具 吸引力。
二、 小学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
1、什么叫亲子关系? 即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是指父母 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父母和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 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
第二节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 的心理关系。

由于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 所以我们先了解交往的概念及结构。
(一)交往及结构

什么叫交往?
而相互作用的过程。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交流信息
交往的结构:
交往是由信息交流、动作交换和相
互理解三个过程构成的复杂活动。
三、小学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1、什么叫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儿童之间的
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是同 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 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 关系。
2、小学生的同伴接纳
反映一个儿童在团体中的价值有两 方面的性质,一是声望;二是地位。 声望与地位是不同的,受欢迎的儿童 不一定在团体中有很高的地位;一个 不太受同伴欢迎的儿童也可能成为团 体的领袖。
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学生:
多一点关心,少一点嫌弃; 多一分期望,少一分绝望; 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
2、教师的期望对小学师生关系的影响
学生都有着一种向师性,希望得到 老师的重视,所以老师的期望对学 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便是对期 望很好的证明. (书P178)
1 教师的期待可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其实是对学生充分了 解的情况下作出的一种有把握的判断,也是 对学生的一种关注与尊重;教师对学生的期 待是一种综合情感的表现,它以尊重学生的 主体地位为前提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学生深 沉的爱。学生如果感受到这种期望、这种爱 的话,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学习。
如同样是批评,如果来自于自己
喜欢的教师,则会感到内疚、羞 愧;如果来自于自己不喜欢的教 师,则会引起反感和不满。在这 个时期,师生关系中出现了不平 稳状态,教师的权威地位开始受 到挑战。Biblioteka 小学儿童最喜欢的教师往往是讲课
有趣、平和开朗、严格、耐心、公 正、知识丰富、尊重学生、能为学 生着想的教师。
请看书P173
4、小学儿童同伴关系的变化
请看书P173
四、 小学儿童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
师生关系是小学儿童人际关系中的重
要成分。由于小学教师在师生关系的建 立中起主导作用,因而师生关系对儿童 的影响更加重大而深远。
1.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和社会经
验的丰富,儿童对教师的认识和态度均 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化,即师生关系 的特点随着儿童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不 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根据儿童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影响力,可将 儿童分为五类。:
1)受欢迎的儿童。 2)被拒绝的儿童。 3)被忽略的儿童。 4)争议性的儿童。 5)普通地位的儿童。 小学阶段班级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普通地位儿童, 其余三分之二是前四种类型的儿童。
影响儿童同伴接纳的因素有很多,大致 有以下几种: 1)父母的教养方式:说理、敏锐的权 威型父母的孩子大都是受成人和儿童欢 迎的;专制型的、没有感情的父母的子 女是不受同伴欢迎的、不合作的、具有 攻击性的儿童。 2)认知技能:学习好的孩子常常受欢 迎。
(四)忽视型父母
忽视型父母对儿童缺少关注与爱, 很少提出要求与控制。对儿童的要求 缺乏回应,让儿童感到受到忽视与冷 落,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类父母 的子女不仅社会交往及学业表现上皆 有缺陷,也常会变成具有敌意反叛的 青少年,易出现行为偏差。 特点:缺少关注、漠不关心
4、小学儿童亲子关系的变化 请大家看书P1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