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导论_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器件导论》

第4章载流子输运和过剩载流子现象

例4.1 计算给定电场强度下半导体的漂移电流密度。T=300K时,硅的掺杂浓度为N d=106cm,N a=0。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参见表4.1。若外加电场强度ε=35V cm

⁄,求漂移电流密度。

【解】

因为N d>N a,所以在室温下,半导体是n型的。若假设掺入杂质完全电离,则

n≈N d=1016cm−3

少数载流子空穴的浓度为

P=n i 2

n =(1.5×1010)

2

1016

=2.25×104cm−3

既然n≫p,漂移电流密度

J drf=e(μn n+μp p)ε≈eμn nε

因此

J drf=(1.6×10−19)(1350)(1016)(35)=75.6A cm2

【说明】

在半导体上施加较小的电场就能获得显著的漂移电流密度。这个结果意味着非常小的半导体器件就能产生mA量级的电流。

例4.2 确定硅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利用图4.2分别求出以下两种情况载流随机热速度增加子的迁移率。

(a) 确定(i)N d=1017cm−3,Τ=150℃及(ii)N d=1016cm−3,Τ=0℃时的电子迁移率。

(b) 确定(i)N a=1016cm−3,Τ=50℃及(ii)N a=1016cm−3,Τ=150℃时的空穴迁移率。【解】

由图4.2可知:

(a)(i)当N d=1017cm−3,Τ=150℃时,电子迁移率μn≈500cm2V∙s

⁄;

(ii)当N d=1016cm−3,Τ=0℃时,电子迁移率μn≈1500cm2V∙s

⁄。

(b)(i)当N a=1016cm−3,Τ=50℃时,空穴迁移率μp≈380cm2V∙s

⁄;

(i)当N a=1017cm−3,Τ=150℃时,空穴迁移率μp≈200cm2V∙s

⁄。

【说明】

由本例可见,迁移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例4.3 为了制备具有特定电流—电压特性的半导体电阻器,试确定硅在300K时的掺杂浓度。考虑一均匀受主掺杂的条形硅半导体,其几何结构如图4.5所示。若外加偏压为5V时,电流为2mA,且电流密度不大于J drf=100A cm2

⁄。试确定满足条件的截面积、长度及掺杂浓度。

图4.6 硅中电子浓度和电导率与温度倒数的关系曲线(引自S ze[14])

【解】

所需截面积为

I=J drf A→A=I

J drf =2×10−3

100

=2×10−5cm2

器件的电阻为

R=v

I =5

2×10−3

=2.5×103Ω→2.5kΩ

由式(4.22b),条形半导体的电阻表示为

R=L

σA ≈L

eμp pA

=L

eμp N a A

从这个关系式可知,掺杂浓度N a和长度L没有确定值。如果选择非常小的L值,掺杂浓度N a的值可能小得不合理。相反,如果选择非常大的L值,那么N a的值可能大得不合理。所以,先选择一个合理的掺杂浓度值,然而再确定器件长度。

令N a=1016cm−3,由图4.3可得,μp=400cm2V∙s

⁄。器件长度L为

L=σAR=eμp N a AR

=(1.6×10−19)(400)(1016)(2×10−5)(2.5×103)

L=3.2×10−2cm

【说明】

需注意的是,在分析和设计过程中,必须采用与掺杂浓度对应的迁移率。

例4.4 设计一个满足电阻率和电流密度要求的p型半导体电阻器。Τ=300Κ时,硅半导体的初始掺杂为施主,且杂质浓度N d=5×1015cm−3。现掺入受主杂质,形成p型补偿半导体要求电阻器的电阻R=10 kΩ,外加偏压为5V时,电流密度J drf=50A cm2

⁄,外加电场不大于100 V cm

⁄。

【解】

在10 kΩ电阻上施加5V偏压时,总电流为

I=v

R

=

5

10

=0.5mA

若电流密度限定为50A cm2

⁄,则截面积为

A=I

J =0.5×10−3

50

=10−5cm

由指定电压和电场,可得电阻长度为

L=v

ε=5

100

=5×10−2cm

由式(4.22b)可知,半导体的电导率为

σ=L

RA =5×10−2

(104)(10−5)

=0.50(Ω∙cm)−1

p型补偿半导体的电导率为

σ≈eμp p=eμp(N a−N d)

其中,迁移率μp是总电离杂质浓度N a+N d的函数。

反复计算得知,若N a=1.25×1016cm−3,则N a+N d=1.75×1016cm−3。由图4.3可知,空穴迁移率μp≈410cm2V∙s

⁄。所以电导率为

σ=eμp(N a−N d)

=(1.6×10−19)(410)(1.25×1016−5×1015)=0.492(Ω∙cm)−1

该结果与所求值非常接近。

【说明】

由于迁移率与总电离杂质浓度有关,所以不能由所求电导率直接计算出掺杂浓度。

例4.5 为了产生给定的扩散电流密度,试确定载流子的浓度梯度。已知Τ=300Κ时,硅中的空穴浓度从x =0到x =0.01cm 线性变化,空穴扩散系数D p =10cm 2s ⁄,空穴扩散电流密度J drf =20A cm 2⁄。若x =0处的空穴浓度p =4×1017cm −3,求x =0.01cm 处的空穴浓度。

【解】

扩散电流密度为

J drf =−eD p d p d x ≈−eD p △p △x =−eD p [p (0.01)−p (0)0.01−0

] 或

20=−(1.6×10−19)(10)(

p (0.01)−4×10170.01−0

) 求解,可得

p (0.01)=2.75×1017cm −3

【说明】

我们注意到,既然空穴电流是正的,那么空穴的浓度梯度必定为负,这意味着x =0.01处的空穴浓度比x =0处的低。

例4.6 已知掺杂浓度线性变化,求平衡半导体中的感应电场。假设Τ=300Κ时,n 型半导体的施主杂质浓度为

N d (x )=1016−1019x (cm −3)

其中,x 的单位为cm ,且0≤x ≤1μm

【解】

取施主杂质浓度的微分,可得

dN d (x )d x =−10−19 (cm −4) 由式(4.42)给出的感应电场,我们有

ε=−(ΚΤe )[1N d (x )]dN d (x )d x =−(0.00259)(−1019)(1016−1019x ) 例如,在x =0处,我们有

ε=25.9V cm ⁄

【说明】

由此前对漂移电流的讨论可知,很小的电场就能产生相当大的漂移电流密度,所以非均匀掺杂的感应电场可显著改变半导体器件的特性。

例 4.7 已知载流子的迁移率,求扩散系数。假设Τ=300Κ时的载流子迁移率μ为1000cm 2V ∙s ⁄。

【解】

由爱因斯坦关系式,可得

D=(κΤe )μ=(0.00259)(1200)=31.1cm 2s ⁄

【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