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热点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等级规则转化产权规则实际就是实际就是权力集中走 向权力分散。分散的方式: ①行政性放权:放权让利 ②经济性放权:产权改革和政企分开
(2)分散的表现: ①下级代理机构 ②企业 ③等级森严的行政协调系统在产权规则的冲击下出 现了若干真空地带 结论:等级规则的松动和产权规则的不健全必然 导致市场秩序出现混乱。
国情、市场与政府、以人为本避免两极分化、强调本 民族文化和文明传统减少文化摩擦。
2、两种共识的比较 (1)市场化过程就是资源配置方式从等级规则向产
权规则转变,权力由政府转变个人和企业。 (2)两种规则
等级规则 产权规则
(3)两种规则转变的方式:激进式和渐进式 激进式:政治民主化、经济国企私有化、经济 政策休克疗法 优点:尽早让旧体制退出。缺点:负面影响大。 渐进式: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取向的 改革、增量改革、先试点后推广。
②缺陷:缺乏指导转型的政策能力、难以适应转型
国家的国情、不具备理性和信息、私有化不是企 业获得活力的重要条件。
(6)两种转型路径选择的客观背景
工业化不同程度、传统体制的成熟性 基本制度危机与体制性政策性危机 政治上的独立性、外来经济与制度资源 不同的政治传统文化
(7)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认为的两个结果 ① 重新走激进式 ② 停滞或衰退
(8)破解这以谜团的切入点:
市场化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以前理论所没有关注的特殊作用,并据此提出制 度变迁的三阶段假说,以解释渐进式改革下出现持续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因。
二、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
1、诺斯的需求诱导制度变迁逻辑 市场经济是分散决策体制,制度变迁由个人或企业为谋求 现存制度下得不到的利益而产生制度变迁的需求引发
市场竞争首先表现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然后才 是企业之间的竞争 (3)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的两重性: ①地方保护主义 ②创造优惠的投资环境,吸引 资源的流入
3、向需求诱导型转变 地方政府扩散新制度的功能产生双重效应 ①权力中心的地位弱化 ②确立排他性产权的过程
4、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规范性分析 (1)政治企业家行为规范的模糊化导致腐败 (2)政绩目标,导致短期化行为,地方的可持续
(2)地方政府争夺“非均衡改革战略下潜在制度收 益” 即争夺可获得垄断租金制度创新进入权 ①直接从权力中心获得试点权(四大特区) ②正式和非正式渠道反映本地利益的制度创新需求 ③改革方案一旦形成,地方政府间竞争改革试点权 ④选择性执行 ⑤先斩后奏,暗中模仿
3、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的事后追认
①先做不说
(3)诺斯悖论的表现形式: 在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方式中的制度变迁方式 和制度选择目标之间的冲突。意味着权力中心主 导的制度变迁方式由于无法解开“诺斯悖论”而 面临很多障碍。
(4)解开“诺斯悖论”的突破口 ①在微观主体的自愿契约与权力中心的制度 供给之间,存在中间媒介。 ② 地方政府就是这种中间媒介
1、诺斯悖论 (1)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是诺斯
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制度,核心是产权制度。 (2)诺斯悖论含义 有效率的产权结构制度依赖于国家进行界定和 保护,但双重目标和双重约束,会对不同利益集 团采取歧视性政策,从而可能容忍低效率产权结 构的长期存在,从而导致经济的衰退。

第八章 虚拟资本与泡沫经济
第九章 我国失业现象与通货膨胀
第十章 农业理论和我国农业现代化
第十一章 我国的国际储备
第一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渐进过渡
一、向市场经济过度的方式与路径比较
1、华盛顿与北京共识 (1)华盛顿共识
核心内容是私有产权下的资本和市场全面开放,秉承 了自由竞争思想,与自由主义的主流经济学传统一脉相承。 (2)北京共识
发展能力下降 (3)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降
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4)先试点后推广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2、地方政府的特殊功能
(1)地方政府成为制度变迁方式中“第一行动集团”
① 中国选择的增量改革,显著特点是制度性放权 (当然还有经济性放权),但地方政府可能不放 权,从而放权也放不出一个市场。
② 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推行分灶 吃饭的财政制度。
③ 地方政府具有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通过政绩实 现政治升迁,因此地方政府官员成了政治企业家, 即具有企业家和政治家的双重功能。
(4)渐进和激进的实质
本质区别: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宪法制度。 该制度包括三个方面: 政治: 共产党领导 经济: 公有制 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激进的理论依据
①依据:私有制下的市场主体和通过自由竞争形成
的价格体系、放开价格,让市场这只看不见得手 去配置资源效率最高。即民主化、私有化、通货 稳定,放开价格。
(3)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推动的决策权分散化和市 场化面临双重障碍:经济和政治障碍 ①经济障碍:通货膨胀。 ②政治障碍:政治自由化、腐败、不稳定。 上述双重障碍引发的两难选择,使改革呈现走走 停停,活乱循环的局面。改革的这种周期性变化 正是变迁的等级规则和分权规则(产权规则)冲 突的外在表现。
三、中间扩散性制度变迁方式与地方政府的 特殊职能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分析
主讲 宋中华 E-mail:szh76@sohu.com
第一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
第二章 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企改革
第三章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第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第六章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城市化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
2、我国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 由权力中心通过行政命令法律法规的强制自上而下。
Fra Baidu bibliotek
3、供给主导的特征 (1)统一领导 (2)统一组织 (3)统一观念 4、供给制度的约束因素 (1)宪法秩序:规定制度创新的空间 (2)制度供给成本 (3)财政成本 (4)知识约束
5、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与制度选择目标之间的冲突 等级规则与产权规则冲突:二者的决策主体不同,但要求 由等级转化为产权
②做了再说
③领导批示或题词 ④先养孩子在另结婚证
4、权力中心对地方政府自发创新的容忍度取决于
①地方政府经济实力和谈判能力
②权威分散化有关
③ 权力中心从中获得的收益是否大于维持对进入权的 管制成本
四、需求诱导型制度变迁方式
1、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效率导向 (1)地方政府在实施制度创新也存在“诺斯悖论”, (2)行政性放权让利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的条件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