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基础复习纲要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目前特别是研究地壳的一门科学。

洋脊:分布于海底的巨大的山脉,它延伸于四大洋,长达数万公里。

大西洋大陆边缘进一步划分:

大陆架——围绕陆地的水浅的海底平台。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坡度变陡的部分。

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的过度地带。

大洋盆地

地球的平均半径:R=6371.004km

地温梯度: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一百米所升高的温度。海底为4—8度,大陆为

0.9—5度,平均约3度。

地表以下依温度的分布状况和热源的分层:

外热层——其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常温层——其地温等于或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温度。

内热层——常温层以下的温度层。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合称为地磁三要素

软流层:深度约60—250公里区间,其物质的塑性明显增大,局部地段呈现出液

态。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地球的表层,它由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的固

体岩石层和其上的地壳组成。

地球内圈的划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震波的主要类型: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产生纵波(P波)和横波(S波),

P波传播快,可在固体或液体中传播。S波传播慢,且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

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力引起的地球或地壳内部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地表形态变

化发展的作用。

地质作用的分类:

内动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由内力引起的地壳的缓慢的机械运动。

地壳运动依方向的分类:

升降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上升运动或造陆运动;下降运动。

水平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水平挤压或造山运动;水平拉张或造谷运动。地震依震源深度的分类:

从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不超过70公里,占72.5%;

➢中源地震——70—300公里之间,占23.5%;

➢深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占4 %。

地震的成因分类:分为人工地震、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等四种成因类型。

应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全球地震的分布规律:

板块:岩石圈被分割成若干个既不连续又相互“镶嵌”起来的球面块体,称为岩石圈板块,简称板块。

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的边缘造成应力的积累和应变能的突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因此世界主要地震带位于各大板块边缘地区。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地中海—印尼地震带

C:洋脊或大陆裂谷地震带

岩浆作用:是指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岩浆依二氧化硅含量划分的基本类型:

➢超基性岩浆—小于45%

➢基性岩浆— 45-52%

➢中性岩浆— 52-65%

➢酸性岩浆—大于65%

岩浆作用的类型:

➢浅成侵入作用

➢深成侵入作用

常见的侵入岩体的产状:

变质作用:地壳内早已存在的岩石,当原有的物化条件改变时,其自身也发生相的改变,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影响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

常见的变质作用类型:

➢动力变质作用:它是以定向压力为主导影响因素的变质作用,它发生于构造运动强烈的断裂带当中——动力变质岩。

➢接触变质作用:它是由岩浆作用侵入围岩所引起的变质作用,它发生于侵入岩体的边缘地带。

➢区域变质作用:它是指广大地区或地壳的不同深度内,由于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起的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它是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度的一种超深变质作用。

➢冲击变质作用

风化作用:在地表附近的条件下,坚硬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风化壳:残留下来的风化产物在陆地上构成了不连续的薄层叫风化壳。

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剖面上风化壳的分层:底部为未受风化的岩石,习惯上称之为基岩、半风化的岩石、残积层、土壤层。

物理风化的方式:岩石释重、岩石的热胀冷缩、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又称冰劈作用、岩石空隙中盐类的结晶与潮解、正在生长的植物根的作用。

化学风化的方式: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合作用、水解作用

剥蚀作用:流动介质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

搬运作用:流动介质将母岩风化剥蚀产物搬离原地的过程。

沉积作用:搬运物终止搬运堆积下来的作用。

侵蚀作用依方向的分类:

➢下蚀作用——使河床不断降低的侵蚀作用,又称下切作用

➢侧蚀作用——使河床两侧遭受破坏的侵蚀作用

流水搬运碎屑的方式:

在流水速度一定的情况,搬运的碎屑依其大小,分别从三种方式向下游方向搬运:➢推运——砾石、粗砂;

➢跃运——中砂、细砂;

➢悬运——粉砂、泥。(河流的搬运以悬运为主)

河谷要素有哪些:

➢谷底——河谷底部较为平坦的部分

➢河床——谷底上河水占据的沟槽

➢河漫滩——谷底上除河床外的其余部分

➢谷坡——谷底至分水岭的斜坡

➢河流阶地——谷坡上出现地势较平坦的地段

简述河流构造阶地的形成过程。

河谷阶梯是在河谷两侧不对称断续分布的阶梯状地形,它的形成是在地壳经历了长期稳定时期形成了矿工的河漫滩之后,地壳发生上升运动,河流由侧蚀转化为下蚀作用,河床加深,党员来的河漫滩相对上升至洪水季节也不会被淹没时,便形成了河谷阶梯。

在构造运动保持长期稳定的情况下,河流地质作用的发展阶段:

初期——下切,高山峡谷

中期——侧蚀,河流中游

晚期——河流下游

当地壳经历多次阶段性上升,则在河谷上形成河谷阶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